Shen Seng Chuan 神僧傳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御製神僧傳序[0948b04] 神僧者。神化萬變。而超乎其類者也。然皆有傳。散見經典。觀者猝欲考求。三藏之文。宏博浩汗。未能周遍。是以世多不能盡知。而亦莫窮其所以為神也。故間繙閱。采輯其傳。總為九卷。使觀者不必用力於搜求。一覽而盡得之。如入寶藏而眾美畢舉。遂用刻梓以傳。昭著其迹於天地間。使人皆知神僧之所以為神者有可徵矣。用書此於編首。概見其大意云爾。
[0948b13] 永樂十五年正月初六日
神僧傳卷第一
摩騰
[0948b19] 釋摩騰。本中天竺人也。美風儀解大小乘經。 常以遊化為任。往天竺附庸小國講金光明 經。會敵國侵境。騰惟曰。經云。能說此法為地
神所護。使所居安樂。今鋒鏑方始。曾是為益 乎。乃誓以忘身。躬往和勸。遂致二國交歡。由 是顯譽。逮漢永平中明帝夜夢金人飛空而
至。乃大集群臣以占所夢。通人傅毅奏曰。臣 聞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夢將必是乎。 帝以為然。即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
往天竺尋訪佛法。愔等於彼遇見摩騰。要還 漢地。騰誓志弘通不憚疲苦。冒涉流沙至於 雒邑。明帝甚加賞接。於城西門外立精舍以
處之。漢地有沙門。自騰始也。但大法初傳未 有歸信。故蘊其深解無所宣述。後卒於雒陽。 有記云。騰譯四十二章經一卷。初緘在蘭臺
石室第十四間中。騰所住處。今雒陽城西雍 門外白馬寺是也。相傳云。外國有王嘗毀破 諸寺。唯招提寺未及毀壞。夜有一白馬繞塔
悲鳴。即以啟王。王即停壞諸寺。因改招提以 為白馬。故諸寺立名。多取則焉。
法蘭
[0948c11] 竺法蘭。中天竺人也。自言誦經論數萬章。為 天竺學者之師。時蔡愔既至彼國。蘭與摩騰 共契遊化。遂相隨而來。既達雒陽與騰同止。
少時便善漢言。愔於西域獲經。即為翻譯。所 謂十地斷結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四十二章 等五部。會移都寇亂四部失本不傳。江左唯
四十二章經。今見在。可二千餘言。漢地見存 諸經唯此為始也。愔又於西域得畫釋迦倚 像。是優田王旃檀像師第四作。既至雒陽。明
帝即令畫工圖寫置清凉臺中及顯節陵上。 舊像今不復存焉。又昔漢武穿昆明池底得 黑灰問東方朔。朔云。可問西域梵人。法蘭既
至。眾追問之。蘭云。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 是也。其言有徵。信者甚眾。後卒於雒陽。春秋 六十餘矣。
世高
[0948c27] 安清字世高。安息國王子也。幼以孝行見稱。 加又志業聰敏剋意好學。外國典籍及七曜 五行醫方異術乃至鳥獸之聲無不棕達。嘗
行。見群燕忽謂伴曰。燕云。應有送食者。頃之 果有致焉。眾咸奇之。雋異之聲早被西域。讓 國出家修道。博曉經藏尤精阿毘曇學。既而
遊方遍歷諸國。以漢桓初年到中夏。通習華 言宣譯諸經。多有神迹。自稱先身已經出家。 有一同學多瞋。分衛值施主不稱。每輒懟 (音隊)
恨。高屢加訶諫。終不悛改。如此二十餘年。乃 與同學辭訣云。我當往廣畢宿世之對。卿明 經精懃不在吾後。而性多恚怒命過當受惡
形。我若得道必當相度。既而適廣州值寇亂。 路逢一少年。唾手拔刀曰。真得汝矣。高笑曰。 我宿命負卿遠來相償。卿之忿怒故是前世
時意也。乃延頸受刃容無懼色。少年殺之。觀 者填陌。莫不駭其奇異。已而神識還為安息 王太子。遊化中國。值靈帝末關洛擾亂。乃振
錫江南云。我當過廬山度昔同學。行達 [邱-丘+共] (音恭) 亭湖廟。此廟舊有威靈。商旅祈禱能分風送 船上下。各無留滯。嘗有乞神竹者。未許輒取。
舫即覆沒。竹還本處。自是舟人敬憚莫不懾 影。高同旅三十餘船奉牲請福。神乃降祝曰。 舫有沙門可便呼上。客咸驚愕。請高入廟。神
告高曰。吾昔外國與子俱出家學道。好行布 施而性多瞋怒。今為 [邱-丘+共] 亭廟神。周迴千里並 吾所治。以布施故珍玩甚豐。以瞋恚故墮此
神報。今見同學悲欣可言。壽盡旦夕而醜形 長大。若於此捨命穢污江湖。當度山西澤中。 此身滅後恐墮地獄。吾有絹千匹并雜寶物。
可為立法營塔使生善處也。高曰。遠來相度 何不出形。神曰。形甚醜異眾人必懼。高曰。但 出眾不怪也。神從床後出頭。乃是大蟒。不知
尾之長短。至高膝邊。高向之梵語數番。讚唄 數契。蟒悲淚如雨須臾還隱。高即取絹物辭 別而去。舟侶颺帆。蟒復出身登山而望。眾人
舉手。然後乃滅。倏忽之頃便達豫章。即以廟 物為造東寺。高去後神即命過。暮有一少年 上船。長跽高前受其呪願。忽然不見。高謂船 人曰。向之少年即
[邱-丘+共] 亭廟神。得離惡形矣。於 是廟神歇矣。無復靈驗。後人於山西澤中見 一死蟒。頭尾數里。今潯陽郡蛇村是也。高後
復到廣州。尋其前世害已少年。時少年尚在。 高徑投其家說昔日償對之事。并敘宿緣。歡 喜相向云。吾猶有餘報。今當往會稽畢對廣
州客悟高非凡。豁然意解追悔前愆。厚相資 供隨高東遊。遂達會稽。至便入市。正值市中 有群鬪者。誤傷高首。應時殞命。廣州客頻驗
二報。遂精勤佛法具說事緣。遠近聞知莫不 歎異焉。
僧會
[0949b20] 釋僧會。俗姓康氏。其先康居國人。世居天竺。 其父因商賈移于交阯。會年十餘歲。二親並 亡。以至性居憂。服闋出家。厲行甚峻。為人弘
雅有識量。篤志好學。明解三藏博覽六經。天 文圖緯多所綜涉。辨於樞機頗屬文翰。時孫 權已制江左。而佛教未行。赤烏十年初達建
業。營立茅茨設像行道。時吳國以初見沙門。 覩形而未及其道。疑為矯異。有司奏曰。有胡 人入境。自稱沙門。容服非常。事應檢察。權
曰。昔漢明帝夢神號稱為佛。彼之所事豈其 遺風耶。即召會詰問。有何靈驗。會曰。如來遷 迹忽逾千載。遺骨舍利神曜無方。昔阿育王
起塔及八萬四千。夫塔寺之興以表遺化也。 權以為誇誕乃謂會曰。若能得舍利當為造 塔。如其虛妄國有常刑。會請期七日。乃謂其
屬曰。法之興廢在此一舉。今不至誠後將何 及。乃共潔齋靜室。以銅瓶加几燒香禮請。七 日期畢寂然無應。求申二七。亦復如之。權曰。
此欺誑將欲加罪。會更請三七日。權又特聽。 會謂法侶曰。宣尼有言。文王既沒文不在茲 乎。法雲應降。而吾等無憾。何假王憲。當以誓
死為期耳。三七日暮猶無所見。莫不震懼。既 入五更。忽聞瓶中鎗然有聲。會自往視果獲 舍利。明旦權自手執瓶瀉于銅盤。舍利所衝
盤即破碎。權肅然驚起曰。希有之瑞也。會進 而言曰。舍利威神豈直光相而已。乃劫燒之 火不能焚。金剛之杵不能碎。權令試之。會更
誓曰。法雲方被蒼生仰澤。願更垂神迹以廣 示威靈。乃置舍利於鐵砧磓上。使力者擊之。 於是砧磓俱陷舍利無損。權大嗟伏。即為建
塔。以始有佛寺故號建初寺。名其地為佛陀 里。由是江左大法遂興。至孫皓即位法令苛 虐廢棄淫祀毀壞佛寺。嘗使衛兵入後宮治園。
於地得一金像高數尺呈皓。皓使著不淨處 以穢汁灌之。共諸群臣笑以為樂。俄爾之間 舉身大腫。陰處尤痛。叫呼徹天。太史占言。犯
大神所為。即祈祝諸廟求福。婇女即迎像置 殿上。香湯洗數十遍。燒香懺悔。皓叩頭于枕。 自陳罪狀。有頃痛間。遣使至寺請會說法。會
即隨入。皓具問罪福之由。會為敷析辭甚精 要。皓有才解欣然大悅。因求看沙門戒。會以 戒文禁祕不可輕宣。乃取本業百三十五願。
分作二百五十事。行住坐臥皆願眾生。皓見 慈願廣普益增善意。既就會受五戒。旬日疾 瘳。乃於會所住更加修飾。宣示宗室莫不尊
奉。會在吳朝亟說正法。以皓性兇粗不及妙 義。唯敘報應近事以開其心。天紀四年皓降 晉。九月會遘疾而終。是歲晉武太康元年也。
至晉成帝咸和中蘇峻作亂。焚會所建塔。司 空何充復更修造。平西將軍趙誘世不奉法 傲蔑三寶。入此寺謂諸道人曰。久開此塔屢
放光明。虛誕不經所未能信。若必自覩所不 論耳。言竟塔即出五色光照曜堂剎。肅然毛 竪。由是敬信。於寺東更立一小塔。唐高宗永
徽中復見形于越。稱是遊方僧。而神氣瓌異。 見者悚然。罔知階位。時寺綱紏詰其由罵驅 逐之。會行及門。乃語之曰。吾康僧會也。苟能
留吾真體。楅爾伽藍。跬步之間立而息絕。既 而雙目微瞑。精爽不銷。舉手如迎揖焉。足跨 似欲行者。眾議偃其靈軀寘於窀穸。人力殫
絕略不傾移。遂遷于勝地別立崇堂。越人競 以香花燈燭繒綵幡蓋果實衣器請祈心願多 諧人意。初越之軍旅多寓永欣。其婦女生產。
兵士葷血觸污僧藍。人不堪其穢惡。會乃化 形往謁閩廉使李若初。且曰。君侯領越之藩 條。託為遷之軍旅。語罷拂衣而去。尋失踪跡。
李公喜而駭。且記其言。後果赴是郡。及上官 訖便謁靈迹。認當時言者即斯僧也。命撤軍 家勒就營幕。又匹婦夜臨蓐席且無脂燭隣
無隙光。俄有一僧秉燭自牖而入。其夫旦入 永欣認會貌。即是授火救產之僧。自爾民間 多就求男女焉。又嘗就閭閻家求草屨。至今
越人多以芒鞵油旛上獻。感應盻蠁。各赴人 家。不可周述號超化禪師。
朱士行
[0950b08] 朱士行。頴川人。少出家專務經典。嘗講道行 經覺文意隱僻。遂誓志遠求大本。西至于闐 得梵書正本。將歸洛陽。其國學眾。乃白王云。
漢地沙門欲以婆羅門書惑亂正典。若不禁 之恐聾盲漢地。王即不聽齎經。士行深懷痛 心。乃求燒經為證。王許焉。於是積薪殿前以
焚之。臨火誓曰。若大法應流漢地經當不然。 如其無護命也。言已投經火中。火即為滅不 損一字。大眾駭服咸稱其神感。遂得送至中
國。後士行終于闐。年八十。闍維之薪盡火滅 屍猶能全。眾咸驚異。乃呪曰。若真得道法當 毀敗。應聲碎散。因斂骨起塔焉。
訶羅竭
[0950b21] 訶羅竭者。莫詳氏族。少出家。誦經二百萬言。 性虛玄守戒節。善舉措美容色。多行頭陀獨 宿山野。晉武帝太康九年暫至洛陽。時疾疫
流行死者相繼。竭為呪治。十差八九。至晉惠 帝元康元年。乃西入止婁至山石室中坐禪。 此室去水遠甚。時人欲為開 澗 。竭曰。不假相
勞。乃自以左脚碾室西石壁。壁陷沒指。既拔 足水從中出。清香甘美四時不絕。來飲者皆 止飢渴除疾病。至元康八年端坐從化。弟子
依國法闍維之。焚燎累日。而屍猶坐火中永 不灰燼。乃移還石室內。
耆域
[0950c04] 耆域者。天竺人也。周流華戎靡有常所。而倜 儻神奇。任性忽俗迹行不恒。時人莫之能測。 自發天竺至于扶南。經諸海濱爰涉交廣。並
有靈異。既達襄陽。欲寄載過江。船人見梵沙 門衣服弊陋。輕而不載。船達北岸域亦已度 前行。見兩虎。虎弭耳掉尾。域以手摩其頭。虎
下道而去。兩岸見者隨從成群。晉惠之末至 于洛陽。諸人悉為作禮。域胡跽晏然不動容 色。時或告人以前身所更。謂支法淵從羊中
來。竺法與從人中來。又譏諸眾僧謂衣服華 麗不應素法。見洛陽宮城云。彷彿似忉利天 宮。但自然之與人事不同耳。域謂沙門耆闍
蜜曰。匠此宮者從忉利天來。成便還天上矣。 屋脊瓦下應有千五百作器。時咸云昔聞此 匠實以作器著瓦下。時衡陽太守南陽滕永
文。在洛寄住滿水寺。兩脚攣屈不能起行。域 往視之曰。君欲得病差。何不取淨水一杯楊 柳一枝來。域即以楊枝拂水舉手向永文而
呪。如此者三。因以手搦永文膝令起。即時而 起行步如故。此寺中有思惟樹數十株枯死。 域問永文。樹死幾時。永文曰。積年矣。域即向
樹呪如呪永文法。樹尋荑發扶疎榮茂。尚方 暑中有一人病癥將死。域以應器著病者腹 上。白布通覆之。呪願數千言。即有臭氣燻徹
一室。病者曰。我活矣。域令人舉布。應器中有 若淤泥者數升。臭不可近。病者遂瘥。洛陽兵 亂辭還天竺。洛中沙門數百人。各請域中食。
域皆許往。明旦五百舍皆有一域。始謂獨過。 末相讎問方知分身降焉。既發。諸道人送至 河南城。域徐行追者不及。域乃以杖畫地曰。
於斯別矣。其日有從長安來者。見域在彼寺 中。後有賈客胡濕登謂。於是日將暮。逢域於 流沙。計已九千餘里。既還西域。不知所終。
法朗
[0951a09] 釋康法朗。學于中山。永嘉中與一比丘西入 天竺行過流沙。千有餘里。見道邊敗壞佛圖。 無復堂殿蓬蒿滿目。法朗等下路瞻禮。見有
二僧各居其傍。一人讀經。一人患痢穢污盈 房。其讀經。者了不營視。朗等愴然興念。為煮 糜粥掃除浣濯。至六日病者稍困。注痢如泉。
朗等共料理之。其夜朗等並謂病者必不移 旦。至明晨往視之。容色光悅病狀頓除。然屋 中穢物皆是華馨。朗等乃悟。是得道之士以
試人也。病者曰。隔房比丘是我和尚。久得道 慧可往禮覲。法朗等先嫌讀經沙門無慈愛 心。聞已乃作禮悔過。讀經者曰。諸君誠契并
至同當入道。朗公宿學業淺。此世未得願也。 謂朗伴云惠若植根深當現世得願。因而留 之。法朗後還山中為大法師。道俗宗之。
佛圖澄
[0951a25] 佛圖澄者。西域人也。本姓白氏。少出家清真 務學。誦經數百萬言。以永嘉四年來適洛陽。 志弘大法。善念神呪。能役使鬼物。以麻油雜
臙脂塗掌。千里外事皆徹見掌中如對面焉。 亦能令潔齋者見。又聽鈴音以言事無不效 驗。欲於洛陽立寺。值劉曜寇洛臺帝京擾亂。
澄立寺之志遂不果。乃潛身草野以觀世變。 時石勒屯兵葛陂。專以殺戮為威沙門遇害 者甚眾。澄憫念蒼生欲以道化勒。於是杖策
到軍門。勒大將郭黑略素奉法。澄即投止黑 略家。黑略從受五戒。崇弟子之禮。黑略後從 勒征伐。輒預剋勝負。勒疑而問曰。孤不覺卿
有出眾智謀。而每知行軍吉凶何也。黑略曰。 將軍天挺神武幽靈所助。有一沙門知術非 常。云將軍當略有區夏。已應為師。臣前後所
白皆其言也。勒喜曰。天賜也。召澄問曰。佛道 有何靈驗。澄知勒不達深理。止可以道術為 教。因言曰。至道雖遠亦可以近事為證。即取
器盛水燒香呪之。須臾生青蓮華。光色耀目。 勒由此信伏。澄因諫曰。夫王者德化洽於宇 內。則四靈表瑞。政弊道銷。則彗孛見於上。恒
象著見休咎隨行。斯乃古今之常理。天人之 明戒。勒甚悅之。凡應被誅殘。蒙其利益者十 有八九。於是中州之胡皆願奉佛。時有痼疾
世莫能治者。澄為醫療應時疾瘳。勒自葛陂 還河北過枋頭。 入 夜欲斫營。澄語黑略曰。須 臾賊至。可令公知。果如其言。有備故不敗。勒
欲試澄。夜冠冑衣甲執刃而坐。遣人告澄云。 夜來不知大將軍所在。使人始至。未及有言。 澄逆問曰。平居無寇何故夜嚴。勒益敬之。勒
後因忿欲害諸道士并欲苦澄。澄乃避至黑 略舍。語弟子曰。若將軍使至問吾所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