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an Fa Zhengzong Ji 傳法正宗記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傳法正宗記卷第二宋藤州東山沙門釋契嵩編修
* 天竺第一祖摩訶迦葉尊者傳
* 天竺第二祖阿難尊者傳
* 天竺第三祖商那和修尊者傳
* 天竺第四祖優波毱多尊者傳
* 天竺第五祖提多迦尊者傳
* 天竺第六祖彌遮迦尊者傳
* 天竺第七祖婆須蜜尊者傳
* 天竺第八祖佛陀難提尊者傳
* 天竺第九祖伏馱蜜多尊者傳
* 天竺第十祖脇尊者傳
* 天竺第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傳
天竺第一祖摩訶迦葉尊者傳
[0719a04] 摩訶迦葉尊者。摩竭陀國人也。姓婆羅門。其 父號飲澤。母號香志。始生姿質美茂。其體 金色。而照曜甚遠。相者曰。是子夙德清勝。法
當出家。父母憂之。乃相與謀曰。必美婦可縻 其心。稍長苦為擇娶。而尊者辭。不得已乃紿 之曰。非得女金色如我。不可為偶。父母乃以
婆羅門計鑄金人。輦行其國。因觀者求之。果 得金色女如迦葉者。遂以室之。先是毘婆尸 佛滅後。眾以其舍利建塔。塔之像其面。金色
缺壞。是時迦葉方為鍛金師。會有貧女。持 一金錢。求治為簿。欲往補之。迦葉聞且樂 為補已因相與願。世世為無姻夫妻。以是報
九十一劫體皆金色。後生梵天。天之壽盡乃 出此婆羅門富家。及是夫婦而其體復然。故 初名迦葉波。此曰飲光。蓋取其金色之義也
(記內翻梵語義類通華言者如此。迦葉波之類多有。或國本前錄已傳。不敢輒以梵學較之也) 然皆 清淨。雖偶未甞有男女意。終亦懇求出家。其
父母從之。即為沙門。入山以杜多行自修。會 空中有告者。曰佛已出。世請往師。之尊者即 趨於竹林精舍。致禮勤敬。如來乃分座命之
坐。而大眾皆驚。謂其何以與此。如來知之。 乃說其夙緣以斷群疑。尋為之說法。而尊 者即座成道。然其積修勝德。而智慧高遠。故
如來甞曰。我今所有大慈大悲四禪三昧無 量功德以自莊嚴。而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一 朝乃以正法付之。囑其相傳。無令斷絕。復
授金縷袈裟。命之轉付彌勒。及如來般大涅 槃。而尊者方在耆闍崛山。是時地震光明照 曜。即以天眼知之乃謂眾曰。佛涅槃矣嗟乎。
正法眼滅世間空虛。與其徒即趨于拘尸那 城。既至乎雙樹之間。而如來既化已內於 金棺。尊者大慟。遂感如來足出於棺以慰其 哀慕。尋致栴檀白 [疊*毛]
。以資其闍維。既而尊者 謂。金剛舍利宜與人天為其福田。吾等比丘 當務結集以惠來世為其大明。即以神通自 昇須彌之頂。而說偈曰。如來弟子且莫涅槃。
得神通者當赴結集。遂擊金鍾。其偈因鍾 聲而普聞。故五百應真 (或云一千) 皆會於畢鉢羅巖。 唯阿難以漏未盡。不得即預。宿戶外終夕思
之。及曉乃得正證。遂以之叩戶相告。尊者曰。 若然汝可以神通自戶鑰中入。阿難如其言 而至。是時僉議。三藏者宜何為先。尊者曰。
乃宜先修多羅。因謂諸聖曰。此阿難比丘。總 持第一。而常侍如來。其所聞法如水傳器。無 有遺餘。宜命以集修多羅藏。次命優波離以
集毘尼藏。復命阿難集阿毘曇達磨藏 (他部或云命迦 旃延) 已而尊者即入願智三昧。觀其所集。果無 謬者。然尊者處世方四十五年。終以結集既
畢。而說法度人亦無量矣。念自衰老。宜入定 於雞足山以待彌勒。故命阿難曰。昔如來將 般涅槃。預以正法眼付囑于我。我將隱矣。此
復付汝。汝善傳持。無使斷絕。乃說偈曰。
法法本來法 無法無非法
何於一法中 有法有非法
[0719b29] 阿難於是作禮奉命。復念。如來舍利皆在諸 天。欲往辭之。遽陵虛遍至塔廟。禮已而還。復 以夙約必別於阿闍世王。及至其門會王方
寢。因謂閽者曰摩訶迦葉將入定於雞足山。 故來相別。王起奏之。遂以此周孝王之世。窅 然入其山席草而坐。自念。今我被糞掃服。持
佛僧伽梨。必經五十七俱胝。六十百千歲。至 于彌勒出世。終不致壞。乃語山曰若阿闍世 王與阿難偕來。汝當為開去已復合。於是寂
然乃入滅盡定。是時大地為之動。而阿闍世 王亦夢。其殿梁忽折。及覺而司門者果以尊 者之語奏。王聞泣下。為之歎息。即詣竹林精
舍。拜阿難命之同往逮至雞足。而其山果闢。 尊者定體而儼在其間。王且哀且禮。命香薪 欲為焚之。阿難謂王曰。未可燔也。此大迦葉
方以禪定持身。而俟彌勒下生。授佛僧伽梨 乃般涅槃。王聞此而敬之益勤。及王與阿難 引去。而其山合如故。
天竺第二祖阿難尊者傳
[0719c19] 阿難尊者。王舍城人也。姓剎帝利。斛飯王子。 而釋迦如來之從弟也。始名阿難陀。此云慶 喜。亦云歡喜。蓋當如來成道之夕。而尊者乃
生。王之家大慶且喜。以故名之。然有奇相。而 聰明叡智。不比凡者。少時聞如來出世。乃用 世幻自感。以如來初從釋氏而出家成大聖
道。因往求為其弟子。如來許為之說法。遂成 須陀洹果。方如來欲人參侍。而尊者獨為大 眾所推其智慧善巧。而知時所宜。頗合聖意。
然其往世。於佛有大功德。故所聞法皆能記 之。若水傳器而無有失者。故如來甞稱其總 持第一。及如來垂般涅槃。而尊者方在娑羅
林外。為魔所亂。如來即勅文殊師利。將呪往 解。尊者因與文殊偕還。而禮覲如來。如來化 已。大迦葉會諸羅漢於畢鉢羅巖。結集法藏。
獨以尊者大智多聞而常侍如來其聞法最 詳。乃白眾請之。以集修多羅阿毘曇達磨藏。 尊者領命。遂說偈曰。
比丘諸眷屬 離佛不莊嚴
猶如虛空中 眾星之無月
[0720a10] 尋作禮大眾。乃升法座而曰。如是我聞一時 佛在某處說某經教。乃至天人等信受奉行。 是時大迦葉復問眾曰。阿難所言其錯謬乎。
皆曰。無異世尊之所說者也。乃大迦葉將入 定於雞足山。乃以如來所授正法眼付之。尊 者使其傳之勿絕。自是以法遊化諸方。一日
尊者至一竹林之間。初聞比丘有誤誦偈曰。 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 覩見之。尊者因之歎息曰。如來乃世正法之
眼何速寂滅。使此群生失所依止。而迷謬聖 教。乃語其人曰。是非佛意。不可依之。汝應聽 我演正偈云。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
生一日。而得解了之。是比丘乃以聞其師。師 反謂阿難衰老。其言謬妄。豈宜信乎。汝可如 前誦之。尊者他日復聞誦其前偈。問其何以
然。而不從所教。是比丘者遂說其師之意。尊 者以其不重自語。而益感之。因入三昧。欲求 尊聖為之證者。然終不能得。於是念之。佛與
眾聖皆已涅槃。必何從而明之。當是時也地 為之動。少頃光明遽發。俄然有一聖宿大士 示現。為其說偈。而證之曰。
彼者諷念偈 實非諸佛語
今遇歡喜尊 而可依了之
[0720b04] 彼師弟子視大士神奇。乃稟其言。即誦尊者 所說。遂以之得第二果。尊者既得見證。而益 自警。謂身危脆猶若聚沫。況其衰老何堪久
乎。欲趣泥洹。復以阿闍世王嘗慨不見如來 迦葉二尊聖所般涅槃。因約阿難。若當寂滅。 願示其期。而尊者故往告之。及王之門。而閽
者詞之。以王方寢。不敢以聞。然王於其夢。適 見一蓋七寶飾之。千萬億眾繞而瞻之。俄有 風雨暴至。遂吹折其柄。寶皆委地。王驚。及寤
會閽者以阿難事奏。王聞之遂失聲號慟。哀 感天地即詣毘舍離城。方見尊者坐恒河中 流。王遽禮之。而說偈曰。
稽首三界尊 棄我而至此
暫憑悲願力 且莫般涅槃
[0720b18] 是時毘舍離王亦在河側。復說偈曰。
尊者一何速 而歸寂滅場
願住須臾間 而受於供養
[0720b21] 尊者見二國王皆來勸請。亦說偈曰。
二王善嚴住 勿為苦悲戀
涅槃當我淨 而無諸有故
[0720b24] 尊者於是乃自念曰。我若偏住一國而滅度 之。諸國必諍。非其當也。此應以平等而度諸 有情。遂即恒河之中流而欲涅槃。其時大地
六種皆震。先有五百仙人棲於雪山。及是 相與乘空而來禮尊者足曰。今我等定於長 老當證佛法。願乘見度。尊者默而許之。即變
殑伽河悉為金地。遂為之說大法要。尊者又 念。先時。所度弟子。宜當來集。須臾五百羅 漢。自空而下。為其出家受戒仙者尋皆得四
果。然其仙眾之中有二羅漢。一曰商那和修。 一曰末田底迦 (亦云未田地) 尊者知其皆大法器。而 命之曰。昔如來以正法眼付大迦葉。迦葉入
定。而付於我。我今將滅。用傳汝等。汝受吾 教。當聽偈言。
本來付有法 付了言無法
各各須自悟 悟了無無法
[0720c11] 復謂商那和修曰。汝善行化。而護持正法無 令斷絕。謂末田底迦曰。昔佛記云。滅度五百 歲中。當汝於罽賓國敷宣大法。後宜往之。以
興教化。已而尊者超身虛空作一十八變。入 風輪奮迅三昧。乃分身四分。一惠忉利天。一 惠娑竭羅龍宮。一惠阿闍世王。一惠毘舍離
王。得者各建寶塔而供養之。是時當此周夷 王之世也。
天竺第三祖商那和修尊者傳
[0720c20] 商那和修尊者。摩突羅國人也。亦曰舍那婆 斯。姓毘舍多。其父號林勝。母號嬌奢耶。處胎 凡六載始生。而身自有衣。隨體而長。梵曰商
諾迦猶。此曰自然服者。始西域有瑞草。常產 於勝地。遇得道聖人出世。其草則化為九枝 以應之。及尊者之生而化草果然。初事雪山
仙者。會其仙師從阿難求度。而尊者皆預其 出家。尋成道為阿羅漢。至是其胎衣遂變為 九條法服。先是如來行化甞至摩突羅國。見
一茂林顧謂阿難曰。此林其地名優留茶。吾 滅度後近百年。當有比丘商那和修。於此說 法度人。阿難滅後。而尊者以其法遊化至是。
欲圖居之。會有二火龍。偕占其地。遂暴作 風雨以張其威。尊者乃入慈三昧以降之。因 謂龍曰。佛昔記此。當為伽藍。汝宜見捨。龍以
佛記故喜捨之。尊者遂以立精舍。而說法廣 度人天。果符佛語。久之尊者念欲付法。因入 三昧觀佛所記聖士為其後者必在何國。出
定乃以神通獨之吒利國。訪其長者首陀善 意之舍。善意相見禮已。乃問其所以來。尊者 曰。我生子然故來命侶。善意曰。我嗜世樂
不暇相從。俟有子當以奉法。尊者即稱善去 之。其後善意果有子。一曰優波吉羅。二曰優 波焰摩及育。其三者曰優波毱多尊者。知必
法器。復詣善意而謂之曰。此第三子者優波 毱多。適合佛記。當襲我傳法。汝宜捨之。善意 以佛記故不敢見拒。於是毱多即從其出家。
尊者因問之曰。汝年幾耶。曰我年十七。又曰。 汝身十七。性十七耶。毱多乃曰。師髮已白。為 髮白耶。而心白耶尊者曰。我但髮白。非心
白也。毱多因曰。我年十七。性非十七耳。尊者 益器異之。及其得戒成道。乃命之曰。昔如來 以大法眼付囑大迦葉。迦葉入定而付我大
師慶喜。以至於我。我今以授於汝。汝善傳之。 勿使其絕。聽吾偈曰。
非法亦非心 無心亦無法
說是心法時 是法非心法
[0721a28] 已而尊者往隱於罽賓之象白山。欲以禪寂。 自居未幾。會於定中乃見毱多五百弟子慢 而不恭。遂往正之。既至會毱多不在。即坐其
座。毱多之徒不測其何人。皆憤然不伏。遂馳 報毱多。毱多還見其師遽禮之。而其徒慢意 尚爾。尊者乃以右手上指。即有香乳自空而
注。遂問毱多曰。汝識之乎。曰不測。毱多即入 三昧觀之。亦不能曉。乃請之曰。是瑞事果何 三昧耶。尊者曰。是謂龍奮迅三昧。如是五
百三昧而汝皆未之知。復謂毱多曰。如來三 昧辟支不識。辟支三昧羅漢不識。吾師阿難 三昧而我不識。今我三昧汝豈識乎。是三昧
者。心不生滅。住大慈力。遞相恭敬。其至此者 乃可識之。而毱多弟子既見其神奇。皆伏而 悔謝。和修復為說偈。而教之曰。
通達非彼此 至聖無長短
汝除輕慢意 疾得阿羅漢
[0721b16] 毱多諸徒。以是皆得證四果。尊者尋超身虛 空。作一十八變。以三昧火而自焚。是時也當 此周宣王之世也。毱多乃以其舍利。建寶塔
於迦羅山勝處。與人天共其供養。
天竺第四祖優波毱多尊者傳
[0721b21] 優波毱多尊者。吒利國人也。亦曰優波崛多。 亦曰鄔波毱多。姓首陀氏。父曰善意。年始十 七。會尊者商那和修。至其舍化導。因從之出
家。至二十乃證道成阿羅漢。遂廣遊化。初至 摩突羅國說法。其眾翕然大集。而所聞者皆 得證道。方尊者說法之時。諸天雨華地祗皆
現。雖魔宮亦為之動。而波旬憂之。遂來作難。 以其魔力屢化花與玉女。欲亂其聽法者。尊 者即入三昧。察其所以。魔乘其在定。持瓔珞
輒縻其頸。尊者定起。知魔所為。乃取人狗蛇 三者之屍化為花鬘。命波旬以軟語慰之曰。 汝與我瓔珞甚為珍惠。吾有花鬘以相奉酬。
魔大喜。乃引頸受之。即復為三者。腐屍臭 穢。魔甚惡之詞於尊者曰。何用屍而相加乎。 尊者曰。汝以非法之物。欲亂我道眾。吾以是
物應汝之意。又何厭乎。魔於是盡自神力而 不能去之。即昇六欲天告諸天主。又詣梵王 求其解免。天各謂曰。彼十力弟子所作神變。
豈我天屬而能去之。波旬曰。其將柰何。梵王 曰。汝可歸心尊者。必得除之。乃為說偈。教其 回向曰。
[0721c13] 若因地倒還因地起。離地求起終無其理。波 旬稟其言。下天復趨於尊者。禮悔懇至。尊者 曰。先聖命我降汝。雖然汝以是遷善乃得事
佛。不墮惡趣。魔聞喜之曰。尊者蓋為我致大 饒益。願為去此腐屍。曰汝於正法不嬈害否。 波旬曰。伏而奉教。不敢爾也。尊者即為釋之。
因謂波旬曰。汝嘗覩如來。今可試現示我瞻 之。魔曰。現固不憚。願尊者不必致禮。即入林 間化為如來。而奇相儼如。與其侍從自林而
出。尊者一見。其心忻然。若真覩大聖。不覺體 自投地。乃即禮之。魔不勝其禮。戰掉自失。及 尊者拜起。不復見適尊儀。波旬自禮足尊 者。而說偈曰。
稽首三昧尊 十力大慈足
我今願迴向 勿令有劣弱
[0721c28] 後之四日。波旬大領天眾復來作禮。讚歎而 去。然尊者化導。而後聖因其所證者最多。初 每度一人則以一籌置於石室。其室縱十八
肘廣十二肘。而籌盈之。昔如來嘗記。尊者當 為傳法四世之祖。謂其雖無相好而所化度 如如來之日無異。至是而大聖之言驗矣。最
後乃有長者子。曰香眾。從尊者固求出家。尊 者問之曰。汝身出家。心出家耶。香眾曰。我來 出家。非為身心。曰不為身心。復誰出家。曰夫
出家者無我我故。無我我故即心不生滅。心 不生滅即是常道。諸佛亦常。心無形相其體 亦然。尊者曰。汝當大悟。心自通達宜依佛
法僧紹隆聖種。即為披剃。受具足戒。仍告 之曰。汝父嘗夢金日而生。汝以是可名提多 迦。尋謂之曰。如來以大法眼藏次第傳受以 至於今。今復付汝。聽吾偈曰。
心自本來心 本心非有法
有法有本心 非心非本法
[0722a17] 既而超身太虛。示十八變。復其座跏趺而化。 當此周平王之世也。多迦乃以室籌而闍維 之。收其舍利建塔供養。
[0722a20] 評曰。他書列毱多之事甚眾。此何略乎。曰此 蓋務其付受之本末耳。夫如來之後。其化導 得人。唯毱多尊者最為多矣。然其事迹之繁。
吾恐雖竹帛不可勝載。而孰能盡書。若室籌 者聊誌其得聖果者耳。未必極其所化。
天竺第五祖提多迦尊者傳
[0722a26] 提多迦尊者。摩伽陀國人也。其姓未詳。初名 香眾。少時會毱多尊者盛化於摩突羅國。因 從其出家。以應對詣理。毱多器之。則與落髮
受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