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an Fa Zhengzong Ji 傳法正宗記
Scroll 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傳法正宗記卷第九宋藤州東山沙門釋契嵩編修
* 旁出略傳二百五人
* 宗證略傳十一人
旁出略傳 (并序)
[0763c21] 序曰。旁出善知識者。已載於他書。此復見之。 蓋以其皆出於正宗。的庶雖異。其法一也。周 封同姓之國。以貴其宗。親親之義。則文武成
康為正。方之大迦葉直下之相承者。亦可知 矣。其傳起於末田底。而止乎益州神會禪師 者。凡二百有五人。
[0763c27] 第二祖阿難尊者。其旁出法嗣一人。曰末田 底迦者。
[0763c29] 第二十四祖師子尊者。其旁出法嗣一人。曰 達磨達者。
[0764a02] 師子之二世。曰達磨達尊者。罽賓國人也。不 祥姓氏。初師其國之波梨迦尊者出家。頗聰 敏有智辯。而德冠諸應真之士。及波梨迦之
法離為五家。而尊者首冠於禪定宗。晚與師 子尊者辯論。遂伏其道。復宗之為師。及師子 遇害。達磨達乃與其二弟子隱於其國之象白
山。年壽甚高出于常數。其所出法嗣二人。 一曰因陀羅者。一曰瞿羅忌利婆者。
[0764a10] 評曰。始愚未得證於出三藏記時。有曰吾疑。 祖位至師子絕。而其法普傳。猶此六祖大鑒 禪師不其然乎。因嘗與其論曰。夫祖位之絕
蓋非常事。前後賢聖亦當言之。若此祖數止 於大鑒者。乃有般若多羅與夫達磨大士而 預記之。六祖雖各授其法亦有人焉。若子所
謂祖世絕於師子。必何以證之。其前祖孰嘗 記耶。而分傳法者果何人。將之東乎。非人 則其法安得至此。雖其旁出達磨達者自為
枝派。其所出各不過四五人耳。非普傳也。亦 未始聞其徒以法而東揚者。苟以達磨達為 之普傳者。則達磨達何乃獨指二十五祖曰。
我有同學號婆舍斯多。先師預以法付之。復 授衣為信。已適南天竺也。其他同學者曷棄 而不言耶。是不然也。子宜以理求之。不可恣
其臆度。曰若然則達磨達既宗師子。安得不 承之為其正祖。乃推於斯多乎。曰此蓋聖人 宜其機緣而命之祖矣。亦以其悟之淺深而
授之法印耳。若五祖傳之大鑒。而不付比秀。 不其然哉。或者然之。適得僧祐之書。而吾言 甚驗。不欲棄之。因系達磨達傳後。
[0764b02] 師子尊者之三世。曰因陀羅。其所出法嗣四 人。一曰達磨尸利帝者。一曰那伽難提者。一 曰破樓求多羅者。一曰婆羅婆提者。
[0764b05] 師子尊者之三世。曰瞿羅忌利婆。其所出法 嗣二人。一曰婆羅跋摩者。一曰僧伽羅叉者。
[0764b07] 師子尊者之四世。曰達磨尸利帝。其所出法 嗣二人。一曰摩帝隷披羅者。一曰訶利跋 茂者。
[0764b10] 師子尊者之四世。曰破樓求多羅。其所出法 嗣三人。一曰和修盤頭者。一曰達磨訶帝者。 一曰旃陀羅多者。
[0764b13] 師子尊者之四世。曰波羅跋摩。其所出法嗣 三人。一曰勒那多羅者。一曰盤頭多羅者。一 曰婆羅婆多者。
[0764b16] 師子尊者之四世。曰僧伽羅叉。其所出法嗣 五人。一曰毘舍也多羅者。一曰毘樓羅多摩 者。一曰毘栗芻多羅者。一曰優波羶馱者。一
曰婆難提多者。
[0764b20] 二十八祖達磨尊者 (此土之初祖也) 旁出法嗣九人。 一曰有相宗首薩婆羅者。一曰無相宗首波
羅提者。一曰定慧宗首婆蘭陀者。一曰戒行 宗首 (亡名) 一曰無得宗首寶靜者。一曰寂靜宗 首 (亡名) 一曰道育者。一曰道副者一曰尼總持 者。
[0764b26] 二十九祖慧可尊者 (此土之二祖也) 旁出法嗣三人。 一曰僧那者。一曰向居士者。一曰相州慧滿 者。
[0764b29] 二十九祖之二世。曰相州慧滿禪師。其所出 法嗣六人。一曰峴山神定者。一曰寶月禪師 者。一曰華閑居士者。一曰大士化公者。一曰
和公者。一曰廖居士者。
[0764c04] 二十九祖之三世華閑居士。其所出法嗣一 人。曰曇邃者。
[0764c06] 二十九祖之四世。曰曇邃禪師。其所出法嗣 三人。一曰延陵慧簡者。一曰彭城慧瑳者。一 曰定林慧綱者。
[0764c09] 二十九祖之五世。曰慧綱禪師。其所出法嗣 一人。曰六合大覺者。
[0764c11] 二十九祖之六世。曰大覺禪師。其所出法嗣 一人。曰高郵曇影者。
[0764c13] 二十九祖之七世。曰曇影禪師。其所出法嗣 一人。曰泰山明練者。
[0764c15] 二十九祖之八世。曰明練禪師。其所出法嗣 一人。曰楊州靜泰者。
[0764c17] 三十一祖道信尊者 (此土之四祖也) 旁出法嗣一人。 曰牛頭法融者。
[0764c19] 三十一祖之二世。曰金陵牛頭法融禪師。其 所出法嗣一人。曰智巖者。
[0764c21] 三十一祖之三世。曰智巖禪師。其所出法嗣。 一人曰慧方者。
[0764c23] 三十一祖之四世。曰慧方禪師。其所出法嗣 一人。曰法持者。
[0764c25] 三十一祖之五世。曰法持禪師。其所出法嗣 一人。曰智威者。
[0764c27] 三十一祖之六世。曰智威禪師。其所出法嗣 一人。曰慧忠者。
[0764c29] 三十一祖之二世。曰法融禪師。旁出法嗣凡 十人。一曰金陵鍾山曇璀者。一曰荊州大素 者。一曰幽棲月空者。一曰白馬道演者。一曰
新安定莊者。一曰彭城智瑳者。一曰廣州道 樹者。一曰湖州智爽者。一曰新州杜默者。 一曰上元智誠者。
[0765a06] 三十一祖之三世。曰智巖禪師。其旁出法嗣 八人。一曰東都鏡潭者。一曰襄州志長者。一 曰益州端伏者。一曰龍光龜仁者。一曰襄陽
辯才者。一曰漢南法俊者。一曰西川敏古者。
[0765a10] 三十一祖之三世。曰智誠禪師。其所出法嗣 一人。曰定真者。
[0765a12] 三十一祖之四世。曰定真禪師。其所出法嗣 一人。曰如度者。
[0765a14] 三十一祖之五世。曰法持禪師。其旁出法嗣 二人。一曰牛頭玄素者。一曰天柱弘仁者。
[0765a16] 三十一祖之六世。曰智威禪師。其旁出法嗣 三人。一曰宣州安國玄挺者。一曰潤州鶴林 玄素者。一曰舒州天柱崇慧者。
[0765a19] 三十一祖之七世。曰慧忠禪師。其所出法嗣 一人。曰天台惟則者。
[0765a21] 三十一祖之七世。曰玄素禪師。其所出法嗣 三人。一曰徑山道欽者。一曰金華曇益者。 一曰吳門圓鏡者。
[0765a24] 三十一祖之八世。曰徑山國一禪師道欽。其 所出法嗣四人。一曰鳥窠道林者。一曰木 渚山悟禪師者。一曰青陽廣敷者。一曰杭州
巾子山崇慧者。
[0765a28] 三十一祖之八世。曰天台佛窟岩惟則禪師。 其所出法嗣一人。曰天台雲居智禪師者。
[0765b01] 三十一祖之九世。曰杭州鳥窠道林禪師。其 所出法嗣二人。一曰杭州招賢會通者。一曰 靈岩寶觀者。
[0765b04] 三十一祖之九世。曰天台山雲居智禪師。其 所出法嗣凡三十三人。一曰牛頭山道性者 一曰江寧智燈者。一曰解玄 (解玄或山與寺名未詳)
懷信 者。一曰鶴林全禪師者。一曰北山懷古者。一 曰明州觀宗者。一曰牛頭大智者。一曰白馬 善道者。一曰牛頭智真者。一曰牛頭譚顒者。
一曰牛頭雲韜者。一曰牛頭山凝禪師者。一 曰牛頭法梁者。一曰江寧行應者。一曰牛頭 山惠良者。一曰興善道融者。一曰蔣山照明
者。一曰牛頭法燈者。一曰牛頭定空者。一曰 牛頭山慧涉者。一曰幽棲道遇者。一曰牛頭 山凝空者。一曰蔣山道初者。一曰幽機藏禪
師者。一曰牛頭靈暉者。一曰幽棲道穎者。一 曰牛頭巨英者。一曰釋山法常者。一曰龍門 凝寂者。一曰莊嚴遠禪師者。一曰襄州道堅
者。一曰尼明悟者。一曰居士殷淨者。
[0765b20] 三十一祖之十世。曰慧涉禪師。其所出法嗣 一人。曰潤州棲霞清源者。
[0765b22] 第三十二祖弘忍尊者 (此土之五祖也) 旁出法嗣十有 三人。其一曰北宗神秀者。一曰嵩嶽慧安者。
一曰蒙山道明者。一曰楊州曇光者。一曰隨 州神慥神。一曰金州法持者。一曰資州智侁 者。一曰舒州法照者。一曰越州義方者。一曰
枝江道俊者。一曰常州玄賾者。一曰越州僧 達者。一曰白松山劉主簿者。
[0765b29] 三十二祖之二世。曰神秀禪師。其所出法嗣 凡十有九人。一曰五臺山巨方者。一曰河中 智封者。一曰兗州降魔藏禪師者。一曰壽州
道樹者。一曰淮南全植者。一曰荊州辭朗 者。一曰嵩山普寂者。一曰大佛香育者。一曰 西京義福者。一曰忽雷澄禪師者。一曰東京
日禪師者。一曰太原遍淨者。一曰南岳元觀 者。一曰汝南杜禪師者。一曰嵩山敬禪師者。 一曰京兆小福禪師者。一曰晉州霍山觀禪
師者。一曰潤洲崇珪者。一曰安陸懷空者。
[0765c10] 三十二祖之二世。曰嵩嶽慧安國師。其所出 法嗣六人。一曰洛京福先仁儉者。一曰嵩嶽 破竈墮者。一曰嵩嶽元珪者。一曰常山坦然
者。一曰鄴都圓寂者。一曰西京道亮者。
[0765c14] 三十二祖之二世。曰蒙山道明禪師。其所出 法嗣三人。一曰洪州崇寂者。一曰江西環禪 師者。一曰撫州神正者。
[0765c17] 三十二祖之二世。曰隨州神慥禪師。其所出 法嗣一人。曰正壽者。
[0765c19] 三十二祖之二世。曰資州智侁禪師。其所出 法嗣一人。曰資州處寂者。
[0765c21] 三十二祖之二世。曰玄賾禪師。其所出法嗣 二人。一曰義興神斐者。一曰湖州暢禪師者。
[0765c23] 三十二祖之三世。曰降魔藏禪師。其所出法 嗣三人。一曰西京寂滿者。一曰西京定莊者。 一曰南嶽慧隱者。
[0765c26] 三十二祖之三世。曰荊州辭朗禪師。其所出 法嗣三人。一曰紫金玄宗者。一曰大梅車禪 師者。一曰摶界慎徽者。
[0765c29] 三十二十之三世。曰嵩山普寂禪師。其所出 法嗣凡二十四人。一曰終南山惟政者。一曰 廣福慧空者。一曰越州禪師者。一曰襄州夾
石思禪師者。一曰明瓚者。一曰敬愛真禪師 者。一曰兗州守賢者。一曰定州石藏者。一曰 南嶽澄心者。一曰南嶽日照者。一曰洛京幹
禪師者。一曰蘇州真亮者。一曰瓦官 璿 禪師 者。一曰弋陽法融者。一曰廣陵演禪師者。一 曰 陝 州慧空者。一曰洛京真亮者。一曰澤州 亘月者。一曰
亳 州曇真者。一曰都梁山崇演 者。一曰京兆澄禪師者。一曰嵩陽寺一行者。 一曰京兆融禪師者。一曰曹州定陶丁居十 者。
[0766a13] 三十二祖之三世。曰西京義福禪師。其所出 法嗣八人。一曰大雄猛禪師者。一曰西京大 震動禪師者。一曰神斐禪師者。一曰西京大
悲光禪師者。一曰西京大隱者。一曰定境者。 一曰道播者。一曰玄證者。
[0766a18] 三十二祖之三世。曰南嶽元觀禪師。其所出 法嗣一人。曰神照者。
[0766a20] 三十二祖之三世。曰小福禪師。其所出法嗣 三人。一曰京兆藍田深寂者。一曰太白雲禪 師者。一曰東白山法超者。
[0766a23] 三十二祖之三世。曰霍山觀禪師。其所出法 嗣一人。曰峴山幽禪師者。
[0766a25] 三十二祖之三世。曰西京道亮禪師。其所出 法嗣五人。一曰揚州大總管李孝逸者。一曰 工部尚書張錫者。一曰國子祭酒崔融者。一
曰祕書監賀知章者。一曰睦州刺史康詵者。
[0766a29] 三十二祖之三世。曰資州處寂禪師。其所出 法嗣四人。一曰益州無相者。一曰益州馬禪 師者。一曰超禪師者。一曰梓州曉了者。
[0766b03] 三十二祖之三世。曰義興斐禪師。其所出法 嗣二人。一曰西京智游者。一曰東都深智者。
[0766b05] 三十二祖之四世。曰興善惟政禪師。其所出 法嗣二人。一曰衡州定心禪師者。一曰志真 禪師者。
[0766b08] 三十二祖之四世。曰敬愛寺志真禪師。其所 出法嗣一人。曰嵩山照禪師者。
[0766b10] 三十二祖之四世。曰塼界慎徽禪師。其所出 法嗣一人。曰武誡禪師者。
[0766b12] 三十二祖之四世。曰無相禪師。其所出法嗣 四人。一曰益州無住者。一曰荊州融禪師者。 一曰漢州王頭陀者。一曰益州神會者。
宗證略傳 (并序)
[0766b16] 序曰。涅槃曰。復至他方有諸煩惱毒箭之處。 示現作祖為其療治。又曰。我有無上正法悉 已付囑摩訶迦葉。是迦葉者當為汝等作大
依止。此吾道之有祖宗尚矣。但支竺相遠傳 之者不真。致令聖人之德不甚明效。加之暴 君嫉善毀棄大教。而佛子不善屬書。妄謂其
祖絕於二十四世。乃生後世者之疑。聖德益 屈。余嘗慨之。適因治書。乃得眾賢所道祖宗 之事凡十家。故并其人。列為宗證傳云爾。
[0766b25] 月支國沙門竺大力者。蓋第二十三祖鶴勒 那之弟子也。性素聰晤。能通大小乘學。其國 號為三藏。以漢獻帝之世至乎雒邑。嘗與沙
門康孟詳。譯正二本起經。一日所館有白光 一道忽發於前。大力 斂 容曰。此光乃我師鶴 勒那入滅之相也。眾異之遂以聞帝。帝即命
誌之。其時已丑歲也。尋游江南。適值孫權 稱王於建康方嚮佛法。乃置寺禮沙門康僧 會於其國。僧會初見大力。甚不德之。尋用問
答。遂相推重。因曰。仁者何師乃能如是。大力 曰。我師鶴勒那。故得此妙悟。乃通他心。僧會 曰。鶴勒之徒如師利智凡幾何人。復有過之
者乎。大力曰。似我之儔三千。若其頴達離倫 唯一上人耳。號師子比丘。其人密受正法與 師繼世。方揚化於北天竺國。僧會遂引見於
吳主。稱道其異。吳主乃問力曰。孤忝此有土。 國祚其有幾何。力遂說偈答之曰。清宵喫飯。 雲間鬪走。十四年末。必逢猪口。當時權不曉
其言。而亦甚禮之。大力留吳久之。及權死其 子亮即位。益相見問。而言皆有効驗。大力尋 至孫休之世庚辰歲復還西域。
[0766c17] 中印度沙門曇摩迦羅者。以魏黃初壬寅之 三年。至乎許昌。初視僧威儀不整頗歎之。謂 其不識法律。當時許昌有僧曰光璨者。賢於
其眾能善遇之。乃禮而問迦羅曰。師於西國 所見何者勝師。乃以何法住持。幸以見教。迦 羅曰。西土凡有二大勝僧。一曰摩拏羅。二曰
鶴勒那。我皆禮遇。二大士者皆傳正法以法 住持。預其眾者寡不莊整。然二大士俱得聖 道。而異德皆不可測。摩拏羅者。始於那提
國以神通力一鼓其腹。乃能威伏百萬惡象。 及其出家。教化於西印度。於其國辨塔指泉。 皆有驗効 (事具其本傳) 鶴勒那乃其繼世之弟子
也。大興佛事於中天竺國。及其寂滅四眾焚 之。將分去其舍利。鶴勒那復能示現。說偈誡 之。不容其分 (偈亦具其本傳) 光璨曰。其滅度久耶近
乎。迦羅曰。十二年矣。光璨曰。西國歲曆頗與 此同乎。迦羅曰。號謂雖異。而氣候不別也。遂 說五天竺之曆數云云。迦葉尋亦西還。光璨
即傳其事。後之為僧傳者。得以書之。
[0767a07] 中天竺國沙門支彊梁樓者。實得果不測之 人也。方前魏陳留王曹奐之世至洛。初館于 白馬寺。蓋景元二年之辛巳也。是時魏室方
危。奐輩憂之。聞支彊異僧。數從問其國之盛 衰。支彊遂為奐說偈曰。二公賴虛位。獼猴正 當路。五人抱一雞。雞鳴猴不措。及奐去支彊
復說偈曰。二人好好去。兩兩歲平安。女子生 河內。朱輪上進壇。當時雖不曉其說。而後 皆驗之。尋會曇諦康僧鎧曇松白。延諸沙門
翻譯眾經。一曰。支彊謂諸僧曰。我在西時。嘗 往罽賓國至葱塗源。入其象白山。行之極遠。 俄見一茅茨。居僧甚老。有弟子事之。我乃就
而禮之。因問之曰。仁者居此幾久。名字謂誰 其僧曰。我號達磨達者也。本北天竺之人。初 從波梨迦比丘受學。晚遇師子尊者。為之出
世之師。自彌羅崛王起難橫害師子。而我遂 隱此。久已謝絕人世。豈意復得與汝相遇。然 我其聞其名。及是益更敬之。復問師子尊者。
誠知其無辜被害。然其所傳之法為何宗乘。 方欲訪其端由。而未嘗得之。今幸遇仁者。可 得而聞乎。達磨達曰。昔如來用教乘而普傳
眾聖。獨以最上乘心印微妙正法付囑摩訶 迦葉。迭傳至我師子尊者。然師子知其自不 免難。方其存時預以付我同學號婆舍斯多
者。復授衣為信。斯多當時遵師之命。即往化 於南天竺。支彊然之。曰我亦嘗會是師 (婆舍斯多也) 於南印度。因以祖事與諸沙門譯之。夫自七
佛至乎二十五祖婆舍斯多。乃此支彊梁樓 之所譯也。中天竺國沙門婆羅芬多者。亦神 異不測人也。或謂其前身為龍。以聽經故得
今所生。齊王嘉平二年庚午至洛。洛僧多從 其重受大戒。及晉武大始乙酉之元年。會其 弟子曰。摩迦陀復來。芬多因問曰。汝在西時
頗游北天竺耶。或謂師子尊者無辜為其國 王所戮是乎。今復有傳法者與其相繼耶。摩 迦陀曰然。師子誅死今已二十三白。有沙門
號婆舍斯多者。本罽賓國人。先難得其付法 授衣。即日去之。方於中天竺大隆佛事。其國 王迦勝甚器重之。雖外道強辯者。皆亦屈伏。
與王辯其苑中業泉。國人異之。復號為婆羅 多那 (事見其本傳) 芬多謂其弟子曰。我亦知之。適 驗汝說。誠有所合。當時好事者。即書于白馬
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