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 Jing Yao Ji 諸經要集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諸經要集序西明寺沙門釋道世集
[0001a06] 原夫法身一相。瞻仰異容。正教無偏。說聽殊旨。故師有等雨之況。弟子有異聞之說。良以隨機授與。逐器淺深。至如十二分教之大綱。八萬法門之廣派。龍宮西蓄。未盡懋林之知。象駕東馳。豈窮手葉之誨。是以不遊大海。未覩沃日之奇。不仰太山。靡覿干霄之狀。得驪龍之珍。乃驗魚目之非寶。聽黃鍾之節。方知擊缶之為細。故知釋典幽宗。聖凡所尚。寔人天之祕寶。越儒墨之希聲。威振大千。光超巨億。益覃沙界。功逾塵劫。弘濟之術。其大矣哉。但時緣未會。感通有殊。暨晨林變釆。霄夢啟徵。創開白馬之基。漸被赤烏之歲。聖迹遐感。年逾六百。道俗蒙益。等同一子。慨正像浸移。沿流末代。凡情闇短。器識昏迷。日有澆醨。教沈道喪。所以彝章訛替。教迹淪湑。文句浩汗。卒難尋覽。故於顯慶年中。讀一切經。隨情逐要。人堪行者。善惡業報。錄出一千。述篇三十。勒成兩帙。冀道俗依行。傳燈有據。敬尋釋典深奧。非淺識之所知。出俗幽微。豈滯惑而能辯良由海大舟輕。山高塵眇。操刀易割。製錦難成。不揆庸識。妄談祕典。輒樹題目。更增愧恧矣。
三寶部
敬塔部
攝念部
入道部
唄讚部
香燈部
受請部
受齋部
破齋部
富貴部
貧賤部
獎導部
報恩部
放生部
興福部
擇交部
思慎部
六度部
業因部
欲蓋部
四生部
受報部
十惡部
詐偽部
惰慢部
酒宍部
占相部
地獄部
送終部
雜要部
諸經要集卷第一
三寶部第一
敬佛篇第一 (此別六緣)
* 普敬述意緣
* 念十方佛緣
* 念釋迦佛緣
* 念彌陀佛緣
* 念彌勒佛緣
* 念佛三昧緣
普敬述意緣第一
[0001b18] 夫大聖有平等之相。弟子有稱揚之德。故十 方諸佛。同出於淤泥之濁。三身正覺。俱坐於 蓮臺之上。隨念何相皆得利益。所謂始從出
家終成正覺於其中間。道樹降魔。鹿野說法。 相好圓滿光明炳著。身色清淨事等鎔金。面 貌端嚴猶如滿月。齒同珂雪。髮似光螺。目譬
青蓮。眉方翠柳。八音響亮。萬相雍容。五眼 精明。六通遙颺。懸河寫辯連注投機。圓三 點以成身。具五分而為體。帶權實以度物。隨
真應以化人。或扇廣大之慈風。灑滂沱之法 雨。能使身田被潤。即吐無上之牙。心樹既 榮。便茂不凋之葉。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
為眾生故隨緣應現。十方十億並願歷侍。三 千大千俱得親承。長種福田。廣興供養。吐邪 倒之根。拔貪嗔之本。修念佛之因。感見佛之 果矣。
[0001c05] 如寶性論云。三寶有六義。故須敬也。一者希 有義。如世寶物。貧窮之人所不能得。三寶如 是。薄福眾生。百千萬世不能值遇。故名為寶。
二者離垢義。如世真寶體無瑕穢。三寶如是。 隨離諸漏。故名為寶。三者勢力義。如世珍寶 除貧去毒有大勢力。三寶如是。具不思議六
神通力。故說為寶。四者莊嚴義。如世珍寶能 嚴身首令身姝好。三寶如是。能嚴行人清淨 身故。故說為寶。五者最勝義。如世珍寶譬諸
物中勝。三寶如是。一切世中最為殊勝。故名 為寶。六者不改義。如世真金燒打磨練不能 變改。三寶如是。不為世間八法所改。故名為
寶。又具六意。故須敬也。一佛能誨示。法是良 藥。僧能傳通。皆利益於我。報恩故敬。二末代 惡時。傳法不易。請威加護。故須致敬。三為物
生信稟承故敬。四示僧尼敬事儀式故敬。五 令樂供養法得久住故敬。六為表勝相故敬。 故成實論云。三寶最吉祥。故我經初置。
念十方佛緣第二
[0001c24] 如觀佛三昧經云。昔過去久遠無量世時。有 佛出世。號寶威德上王。時有比丘。與九弟子。 往詣佛塔禮拜佛像。見一寶像嚴顯可觀。禮
已諦視說偈讚歎。後時命終悉生東方寶威 德上王佛國大蓮華中。結跏趺坐忽然化生。
[0001c29] 從此已後恒得值佛。於諸佛所淨修梵行。得 念佛三昧海。得三昧已佛為授記。於十方面 各得成佛。東方善德佛者則彼師是。其九弟
子者。作九方佛。謂東南方無優德佛。南方 旃檀德佛。西南方寶施佛。西方無量明佛。 西北方花德佛。北方相德佛。東北方三乘行
佛。上方廣眾德佛。下方明德佛。如是十佛。 由因過去禮塔觀像一偈讚歎。今於十方各得 成佛。又觀佛三昧經云。昔過去久遠有佛出
世。號曰空王。入涅槃後有四比丘。共為同學 習佛正法。煩惱覆心。不能堅持佛法寶藏。多 不善業當墮惡道。空中有聲語比丘言。空王
如來雖復涅槃汝之所犯謂無救者。汝等今 可入塔觀像。與佛在世時等無有異。聞空聲 已。入塔觀像眉間毫相。即作念言。如來在世。
光明色身與此何異。佛大人相願除我罪。作 是語已。如太山崩。五體投地懺悔諸罪。由 入佛塔觀像毫相懺悔因緣。後八十億阿僧
祇劫不墮惡道。生生常見十方諸佛。於諸佛 所受持甚深念佛三昧。得三昧已。為十方佛 現前授記。今悉成佛。東方有國。名曰妙喜。佛
號阿閦。即第一比丘是。南方有國。名曰歡喜。 佛號寶相。即第二比丘是。西方有國。名曰極 樂佛號。無量壽。即第三比丘是。北方有國。名
蓮華莊嚴。佛號微妙聲。即第四比丘是。以是 因緣。行者應當如是願觀佛也。
[0002a26] 又迦葉經云。昔過去久遠阿僧祇劫。有佛出 世。號曰光明。入涅槃後。有一菩薩名大精進。 年始十六。婆羅門種。端正無比。有一比丘。於
白 [疊*毛] 上畫佛形像。持與精進。精進見像心大 歡喜。作如是言。如來形像妙好乃爾。況復佛 身。願我未來亦得成就如是妙身。言已思
念。我若在家此身叵得。即啟父母求哀出家。 父母答言。我今年老唯汝一子。汝若出家我 等當死。子白父母。若不聽我者。我從今日
不飲不食不升床坐。亦不言說。作是誓已。 一日不食乃至六日。父母知識八萬四千諸 婇女等。同時悲泣。禮大精進尋聽出家。既
得出家。持像入山取草為座。在畫像前結跏 趺坐。一心諦觀此畫像不異如來。如來像者 非覺非知。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相離相體
性空寂。作是觀已。經於日夜。成就五通。具足 無量得無礙辯。得普光三昧。具大光明。以淨 天眼。見於東方阿僧祇佛。以淨天耳聞佛所
說。悉能聽受。滿足七月以智為食。一切諸天 散花供養。從山而出來至村落。為人說法。二 萬眾生發菩提心。無量阿僧祇人。住於聲聞
緣覺功德。父母親眷。皆住不退無上菩提。佛 告迦葉。昔大精進今我身是。由此觀像今得 成佛。若有人能學如此觀。未來必當成無上 道。
[0002b22] 又觀佛三昧經云。昔過去久遠。有佛出世。號 釋迦牟尼。滅度之後有一王子。名曰金幢。憍 慢邪見不信佛法。有一比丘。名定自在。語王
子言。世有佛像眾寶嚴飾。然為可愛。可暫 入塔觀佛形像。王子即隨共入塔中。見像相 好白比丘言。佛像端嚴猶尚如此。況佛真身。
比丘告言。汝今見像不能禮者。應當合掌稱 南無佛。是時王子即便合掌稱南無佛。還宮 繫念塔中像故。即於後夜夢見佛像。夢已歡
喜捨離邪見歸依三寶。由一入塔稱佛善根。 命終得值九百萬億那由他佛。於諸佛所逮 得甚深念佛三昧。得三昧故。諸佛現前為其
授記。從是已來經於百萬阿僧祇劫。不墮惡 道。乃至今日獲得甚深首楞嚴定。昔王子者。 今財首菩薩是。以是因緣。智者應當如是學 念佛也。又法華經偈云。
若人散亂心 入於塔廟中
一稱南無佛 皆以成佛道
[0002c11] 又譬喻經云。昔有國王。殺父自立。有阿羅漢。 知此國王不久命終。計其餘命不過七日。若 命終後必墮阿鼻地獄一劫受苦。此阿羅漢
尋往化之。勸教至心稱南無佛。七日莫絕。臨 去重告慎莫忘此。王便叉手一心稱說晝夜 不廢。至七日頭便即命終。魂神趣向阿鼻地
獄。乘前念佛至地獄門。知是地獄。即便大聲 稱南無佛。獄中罪人聞稱佛聲。皆共一時稱 南無佛。地獄猛火即時化滅。一切罪人皆得
解脫。出生人中。後阿羅漢重為說法。得須陀 洹。以是因緣。稱佛名號所獲功德。無量無邊 不可為喻。
念釋迦佛緣第三
[0002c24] 又觀佛三昧經云。昔佛在世時。佛為父王及 諸大眾。說觀佛三昧經。佛有三十二相八十 種好。身真金色光明無量。時座下有五百釋
子。以罪障故。見佛色身猶如灰人羸婆羅門。 見已號哭自拔頭髮。舉身投地鼻中血出。佛 安慰曰。汝勿號哭。吾為汝說。過去有佛名毘
婆尸。入涅槃後。於像法中有一長者。名曰月 德。有五百弟子。聰明多智無不貫練。其父 長者信敬三寶。常為諸子說佛法義。諸子邪
見都無信心。後時諸子同遇重病。父到兒前 泣淚合掌。語諸子言。汝等邪見不信佛法。今 無常刀切割汝身。為何所怙。有佛世尊名毘
婆尸。汝可稱名。諸子聞已。敬父言故。稱南無 佛。復教稱法及稱僧名。稱已命終。由稱佛故 生四天王天。天上壽盡。以前邪見還墮地獄。
獄卒羅剎。以熱鐵叉刺壞其眼。受是苦時憶 父教稱念佛因緣。從地獄出來生人中。貧窮 下賤。後式棄佛出。亦得值遇。但聞佛名不
覩佛形。後隨葉佛。拘樓秦佛。拘那含佛迦葉 佛。亦皆聞名不見其形。以聞如是六佛名故。 今得與我同生釋種。我身端嚴如閻浮金。汝
見灰色羸婆羅門皆由前世邪見故爾。汝今 可稱過去佛名。并稱汝父。亦稱我名及彌勒 佛。稱已作禮。及向大眾大德眾僧。五體投地。
發露懺悔邪見之罪。諸人受教懺悔訖已。見 佛金色如須彌山。見已白佛。我今見佛三十 二相八十種好無量光明。作是語已得須陀
洹。求佛出家得阿羅漢。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佛告比丘。我滅度後。若稱我名南無諸佛。所 獲福德無量無邊。
[0003a25] 又大悲經云。佛告阿難。汝觀如來在路行時。 能令大地高處令下。下處令高。高下諸處悉 得平正。如來過後地輒還復一切樹林傾側
向佛。樹神現身低頭禮拜。如來過後樹輒還 復。一切丘陵坑坎。屏廁臭穢。叢林瓦礫。皆悉 掃除。平生清淨。馨香芬烈眾華布地。如來足
履蹈上而過。無情諸物尚皆傾側。何況有情 而不加敬何以故。我本修行菩薩行時。於一 切人所無不傾側謙下禮敬。以是善業得成
佛已。有情無情。如來行時。無不傾側低頭禮 拜。我本曾以清淨微妙稱意資產。至心自手 施諸眾生。以是業報。如來行時大地平正。掃
灑清淨又無瓦礫我於無量諸賢聖所。在路 行時。曾與掃治道路泥治房舍。我以平等心 無高下掃治令淨。於一切時常求菩提利益
眾生。以是善根。若佛如來在在處處。行來路 首自然清淨。地平如掌。乃至須彌山王高八 萬四千由旬。在大海中亦深爾許。及鐵圍山
高十六萬八千由旬。亦是金剛堅固。佛涅槃 時。無不傾側低頭禮敬。若欲遠避不傾側者。 亦無是處。
[0003b17] 又普曜經云。由如來過去心淨離著不害眾 生故。所行之處。脚足不污。蟲蟻不損。
[0003b19] 又處處經云。如來行時不著履。有三因緣。 一使行者少欲。二現足下輪相。三令人見之 歡喜。佛行足去地四寸。有三因緣。一見地有
蟲蟻故。二地有生草故。三現神足故。亦欲令 人意正。佛行地高下皆平。有三因緣。一本 行四等心。欲令一切安隱。地在水上。水中有
神。蟲蟻一切值佛足下。皆安隱同心立意。 是故卑者為高。高者為卑。二諸天鬼神行福 為佛除地故。高下為平。三佛為菩薩時通利
道徑橋梁度人故。從是得福故高下平正。欲 令人意亦爾。又智度論云。世尊身好細薄皮 相。塵土不著身。如蓮華葉不受塵水。若菩薩
在乾土山中經行土不著足隨嵐風來吹破土 山令散為塵。乃至一塵不著佛身。若菩薩舉 食著口中。是時咽喉邊兩處。流注甘露和合
諸味。是味清淨。故名味中得上味。又增一阿 含經云。無恭敬心於佛者。當生龍蛇中。以過 去從中來。今猶無敬。多睡癡也。
[0003c08] 又四分律說偈云。
有敬長老者 是人能護法
現世得名譽 將來生善道
念彌陀佛緣第四
[0003c12] 問曰。何名淨土。答曰。世界皎潔。目之為淨。 即淨所居。名之為土。故攝論云。所居之土 無於五濁。如頗梨柯等。名清淨土。法華論云。
無煩惱眾生住處。名為淨土。淨土不同有其 四種。一法性土。以真如為體故。梁攝論云。以 蓮華王為淨土所依譬。法界真如為淨土所
依體故。二實報土。依攝論云。以二空為門。三 慧為出入路。奢摩他毘鉢舍那為乘。以根本 無分別智為用。此皆約報功德辯其出體。三
事淨土。謂上妙七寶。是五塵色性。聲香味觸 為其土相故。攝論云。佛周遍光明七寶處也。 又華嚴經云。諸佛境界相中。種種間錯莊嚴。
故淨土論云。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又新 翻大菩薩藏經云。假使如上世界。乃至大火 洞然如來在中若依經行。若住坐臥其處自
然八功德水出現於地。四化淨土。謂佛所變 七寶五塵為化土體故。涅槃經云。以佛神力 地皆柔軟。無有丘墟土沙礫石。乃至猶如西
方無量壽佛極樂世界等。又大莊嚴論云。由 智自在隨彼所欲。能現水精瑠璃等清淨世 界。又維摩經云。佛以足指案地。現淨等事。又
十地經云。隨諸眾生心所樂見。為示現故。此 諸經論所明。並約化為淨土。由佛神力現故 有。攝故即無。故名化土。
[0004a07] 述曰。上來雖土有四種。然綱要有二。一報 土。二化土此二即攝理事二土。初報土者。謂 佛如來出世。諸善體是無漏。非三界所攝
故。淨土論云。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又智 度論云。有妙淨土出過三界。然佛所居無處 為處。過在十方世界。或依法身而安淨土故。
論云。釋迦牟尼佛更有清淨世界。如阿彌陀 國。其彌陀佛亦有嚴淨不嚴淨世界。如釋迦 佛。又涅槃經云。我實不出閻浮提界。又法華 經偈云。
常在靈鷲山 及餘諸住處
眾生見劫盡 大火所燒時
我此土安隱 天人常充滿
園林諸堂閣 種種寶莊嚴
[0004a21] 又華嚴經云。如來淨土。或在如來寶冠。或在 耳璫。或在瓔珞。或在衣文。或在毛孔。如是 毛孔既容世界。故知十住論云。佛舉一步。則
過恒河沙等三千世界。其事如是。化土處者。 但所居化土無別方處。但依報土而起麁相。 或通十方。或在當界。引接三乘人天等眾。
如彌陀世尊。引此忍界凡小眾生。而安淨國。 或於穢現淨。如案地現淨。譬同天宮。其事如 是。或於眾生共相器世界間種子所感。於中
顯現淨穢境界。隨其六道各見不同。此皆由 外名言熏習因。識種成就。感得器世界影像 相現。此影像是本識相分。由共相種子與影
像相。彼現相識為因緣。即此共相由內報增 上緣力。感得如此苦樂不同。
[0004b06] 又華嚴經云。爾時心王菩薩摩訶薩。告諸菩 薩言。佛子。此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剎一劫。 於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剎。為一日一夜。安樂
世界一劫。於聖服幢世界金剛佛剎。為一日 一夜。聖服幢世界一劫。於不退轉音聲輪世 界。善樂光明清淨開敷佛剎。為一日一夜。不
退轉音聲輪世界一劫。於離垢世界法幢佛 剎。為一日一夜。離垢世界一劫。於善燈世界 師子佛剎。為一日一夜。善燈世界一劫。於善
光明世界盧舍那藏佛剎。為一日一夜。善光 明世界一劫。於超出世界法光明清淨開敷 蓮華佛剎。為一日一夜。超出世界一劫。於莊
嚴慧世界一切光明佛剎。為一日一夜。莊嚴 慧世界一劫。於鏡光明世界覺月佛剎。為一 日一夜。佛子。如是次第乃至百萬阿僧祇世
界。最後世界一劫。於勝蓮華世界賢首佛剎。 為一日一夜。普賢菩薩等諸大菩薩。充滿其 中。又優波提舍論偈云。
觀彼世界相 勝過三界道
究竟如虛空 廣大無邊際
正道大慈悲 出世善根生
淨光明滿足 如鏡日月輪
[0004b28] 述曰。如凡夫二乘。於穢土中見阿彌陀佛。諸 菩薩等於淨土中見阿彌陀佛。據此二說。報 土則一向純淨。應土則有染有淨。故淨土論
云。土有五種。一純淨土。唯在佛果二淨穢 土。謂淨多穢少。即八地已上。三淨穢亭等 土。謂從初地乃至七地。四穢淨土。謂穢多
淨少。即地前性地。五雜穢土。謂未入性地。 第五人見後一。不見前四。第四人見後二。 不見前三。第三人見後三。不見前二。第二
人見後四。不見前一。第一佛上下五土。悉知 悉見也。
[0004c10] 又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云爾時世尊告 諸比丘。西方安樂世界。今現有佛。號阿彌陀。 若有四眾。能正受持彼佛名號。以此功德臨
欲終時。阿彌陀即與大眾往此人所。令其得 見。見已尋生慶悅倍增功德。以是因緣。所生 之處。永離胞胎穢欲之形。純處鮮妙寶蓮華
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