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ṃyuktāgama 雜阿含經
Scroll 4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七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二四一)
[0340a20] 如是我聞:
[0340a20]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340a21] 時,給孤獨長者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若有人在我舍者,皆得淨信;諸在我舍而命終者,皆得生天。」
[0340a24] 佛言:「善哉!善哉!長者!是深妙說,是一向受,於大眾中作師子吼言:『在我舍者,皆得淨信;及其命終,皆生天上。』有何大德神力比丘為汝說言:『凡在汝舍命終者,皆生天上。』耶?」
[0340a28] 長者白佛:「不也,世尊!」
[0340a28] 復問:「云何?為比丘尼、為諸天、為從我所面前聞說?」
[0340a29] 長者白佛:「不也,世尊!」
[0340b01] 「云何?長者!汝緣自知見,知『在我舍命終者,皆生天上』耶?」
[0340b02] 長者白佛:「不也,世尊!」
[0340b03] 佛告長者:「汝既不從大德神力比丘所聞,非比丘尼、非諸天,又不從我面前聞說,復不緣自見知:『若有諸人於我舍命終者,皆生天上。』汝今何由能作如是甚深妙說,作一向受,於大眾中作師子吼,而作是言:『有人於我舍命終者,皆生天上。』?」
[0340b08] 長者白佛:「無有比丘大德神力而來告我……」如上廣說,乃至「悉皆生天。世尊!然我有眾生主懷妊之時,我即教彼,為其子故,歸佛、歸法、歸比丘僧;及其生已,復教三歸;及生知見,復教持戒。設復婢使、下賤客人懷妊及生,亦如是教。若人賣奴婢者,我輒往彼語言:『賢者!我欲買人。汝當歸佛、歸法、歸比丘僧,受持禁戒。』隨我教者,輒授五戒,然後隨價而買;不隨我教,則所不取。若復止客,若傭作人,亦復先要受三歸五戒,然後受之。若復有來求為弟子,若復乞貸舉息,我悉要以三歸五戒,然後受之。又復我舍供養佛及比丘僧時,稱父母名,兄弟、妻子、宗親、知識、國王、大臣、諸天、龍神,若存若亡,沙門、婆羅門、內外眷屬、下至僕使,皆稱其名,而為呪願。又從世尊聞稱名呪願因緣,皆得生天,或因園田布施、或因房舍、或因床臥具、或因常施、或施行路,下至一摶施與眾生,此諸因緣,皆生天上。」
[0340b27] 佛言:「善哉!善哉!長者!汝以信心,故能作是說。如來於彼有無上知見,審知汝舍有人命終,皆悉生天。」
[0340b29] 爾時,給孤獨長者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一二四二)
[0340c03] 如是我聞:
[0340c03]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340c04]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恭敬住,常當繫心,常當畏慎,隨他自在諸修梵行上、中、下座。所以者何?若有比丘不恭敬住,不繫心,不畏慎,不隨他自在諸修梵行上、中、下座,而欲令威儀足者,無有是處!不備威儀,欲令學法滿者,無有是處!學法不滿,欲令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具足者,無有是處!解脫知見不滿足,欲令得無餘涅槃者,無有是處!
[0340c12] 「如是,比丘!當勤恭敬、繫心、畏慎,隨他德力諸修梵行上、中、下座,而威儀具足者,斯有是處!威儀具足已,而學法具足者,斯有是處,學法備足已,而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具足者,斯有是處!解脫知見身具足已,得無餘涅槃者,斯有是處!是故,比丘!當勤恭敬、繫心、畏慎,隨他德力諸修梵行上、中、下座,威儀滿足,乃至無餘涅槃,當如是學。」
[0340c20]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二四三)
[0340c22] 如是我聞:
[0340c22]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340c23]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二淨法,能護世間。何等為二?所謂慚、愧。假使世間無此二淨法者,世間亦不知有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宗親、師長尊卑之序,顛倒渾亂,如畜生趣。以有二種淨法,所謂慚、愧,是故世間知有父母,乃至師長尊卑之序,則不渾亂,如畜生趣。」
[0340c29]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世間若無有, 慚愧二法者,
違越清淨道, 向生老病死。
世間若成就, 慚愧二法者,
增長清淨道, 永閉生死門。」
[0341a05]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二四四)
[0341a06] 如是我聞:
[0341a06]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341a07]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燒燃法、不燒燃法。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0341a08] 「云何燒燃法?若男、若女犯戒行惡不善法,身惡行成就,口、意惡行成就,若彼後時疾病困苦,沈頓床褥,受諸苦毒;當於爾時,先所行惡悉皆憶念。譬如大山,日西影覆。如是眾生先所行惡,身、口、意業諸不善法,臨終悉現,心乃追悔:『咄哉!咄哉!先不修善,但行眾惡,當墮惡趣,受諸苦毒。』憶念是已,心生燒燃,心生變悔;心生悔已,不得善心,命終後世,亦不善心相續生,是名燒燃法。
[0341a17] 「云何不燒燃?若男子、女人受持淨戒,修真實法,身善業成就,口、意善業成就,臨壽終時,身遭苦患,沈頓床褥,眾苦觸身;彼心憶念先修善法,身善行,口、意善行成就,當於爾時,攀緣善法:『我作如是身、口、意善,不為眾惡,當生善趣,不墮惡趣。』心不變悔,不變悔故,善心命終,後世續善,是名不燒燃法。」
[0341a24]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已種燒燃業, 依於非法活,
乘斯惡業行, 必生地獄中。
等活及黑繩, 眾合二叫呼,
燒燃極燒燃, 無澤大地獄。
是八大地獄, 極苦難可過,
惡業種種故, 各別十六處。
四周開四門, 中間量悉等,
鐵為四周板, 四門扇亦鐵。
鐵地盛火燃, 其焰普周遍,
縱廣百由旬, 焰焰無間息。
調伏非諸行, 考治強梁者,
長夜加楚毒, 其苦難可見。
見者生恐怖, 悚慄身毛竪,
墮彼地獄時, 足上頭向下。
止聖柔和心, 修行梵行者,
於此賢聖所, 輕心起非義。
及殺害眾生, 墮斯熱地獄,
宛轉於火中, 猶如火炙魚。
苦痛號叫呼, 如群戰象聲,
大火自然生, 斯由自業故。」
[0341b16]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二四五)
[0341b17] 如是我聞:
[0341b17]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341b18]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捨身惡行者,能得身惡行斷;不得身惡行斷者,我不說彼捨身惡行。以彼能得身惡行斷故,是故我說彼捨身惡行。身惡行者,不以義饒益安樂。眾生離身惡行,以義饒益,得安樂故,是故我說捨身惡行;口、意惡行亦如是說。」
[0341b23]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二四六)
[0341b25] 如是我聞:
[0341b25] 一時,佛住王舍城金師住處。
[0341b26]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鑄金者,積聚沙土,置於槽中,然後以水灌之,麁上煩惱、剛石堅塊隨水而去,猶有麁沙纏結。復以水灌,麁沙隨水流出,然後生金,猶為細沙、黑土之所纏結。復以水灌,細沙、黑土隨水流出,然後真金純淨無雜,猶有似金微垢。然後金師置於爐中,增火鼓韛,令其融液,垢穢悉除,然其生金猶故,不輕、不軟、光明不發,屈伸則斷。彼鍊金師、鍊金弟子復置爐中,增火鼓韛,轉側陶鍊,然後生金輕軟光澤,屈伸不斷,隨意所作釵、鐺、鐶、釧諸莊嚴具。
[0341c08] 「如是,淨心進向比丘麁煩惱纏、惡不善業、諸惡邪見漸斷令滅,如彼生金,淘去剛石堅塊。
[0341c10] 「復次,淨心進向比丘除次麁垢,欲覺、恚覺、害覺,如彼生金除麁沙礫。
[0341c11] 「復次,淨心進向比丘次除細垢,謂親里覺、人眾覺、生天覺,思惟除滅,如彼生金除去塵垢、細沙、黑土。
[0341c14] 「復次,淨心進向比丘有善法覺,思惟除滅,令心清淨,猶如生金除去金色相似之垢,令其純淨。
[0341c16] 「復次,比丘於諸三昧有行所持,猶如池水周匝岸持,為法所持,不得寂靜勝妙,不得息樂,盡諸有漏。如彼金師、金師弟子陶鍊生金,除諸垢穢,不輕、不軟、不發光澤,屈伸斷絕,不得隨意成莊嚴具。
[0341c20] 「復次,比丘得諸三昧,不為有行所持,得寂靜勝妙,得息樂道,一心一意,盡諸有漏。如鍊金師、鍊金師弟子陶鍊生金,令其輕軟、不斷、光澤,屈伸隨意。
[0341c24] 「復次,比丘離諸覺觀,乃至得第二、第三、第四禪。如是正受,純一清淨,離諸煩惱,柔軟真實不動。於彼彼入處,欲求作證悉能得證。如彼金師陶鍊生金,極令輕軟、光澤、不斷,任作何器,隨意所欲。如是,比丘三昧正受,乃至於諸入處悉能得證。」
[0342a01] 佛說此經已,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二四七)
[0342a03] 如是我聞:
[0342a03]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0342a04]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應當專心方便,隨時思惟三相。云何為三?隨時思惟止相,隨時思惟舉相,隨時思惟捨相。若比丘一向思惟止相,則於是處其心下劣。若復一向思惟舉相,則於是處掉亂心起,若復一向思惟捨相,則於是處不得正定,盡諸有漏。
[0342a10] 「以彼比丘隨時思惟止相,隨時思惟舉相,隨時思惟捨相故,心則正定,盡諸有漏。如巧金師、金師弟子以生金著於爐中增火,隨時扇韛,隨時水灑,隨時俱捨。若一向鼓韛者,即於是處生金焦盡。一向水灑,則於是處,生金堅強。若一向俱捨,則於是處生金不熟,則無所用。是故,巧金師、金師弟子於彼生金隨時鼓韛,隨時水灑,隨時兩捨。如是生金,得等調適,隨事所用。如是,比丘!專心方便,時時思惟,憶念三相,乃至漏盡。」
[0342a20]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二四八)
[0342a22] 如是我聞:
[0342a22]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0342a23]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摩竭提國有牧牛者,愚癡無慧,夏末秋初,不善觀察恒水此岸,亦不善觀恒水彼岸,而駈群牛峻岸而下,峻岸而上,中間洄澓,多起患難。諸比丘!過去世時,摩竭提國有牧牛人,不愚不癡者,有方便慧,夏末秋初,能善觀察恒水此岸,亦善觀察恒水彼岸,善度其牛,至平博山谷好水草處。彼初度時,先度大牛能領群者,斷其急流。次駈第二多力少牛,隨後而度,然後第三駈羸小者,隨逐下流,悉皆次第安隱得度。新生犢子愛戀其母,亦隨其後,得度彼岸。
[0342b05] 「如是,比丘!我說斯譬,當知其義。彼摩竭提牧牛者,愚癡無慧;彼諸六師富蘭那等亦復如是,習諸邪見,向於邪道。如彼牧牛人愚癡無慧,夏末秋初,不善觀察此岸彼岸,高峻山嶮,從峻岸下,峻岸而上,中間洄澓,多生患難。如是六師富蘭那等愚癡無慧,不觀此岸,謂於此世;不觀彼岸,謂於他世;中間洄澓,謂境諸魔,自遭苦難。彼諸見者,習其所學,亦遭患難。
[0342b13] 「彼摩竭提善牧牛者,不愚不癡,有方便慧,謂如來、應、等正覺。如牧牛者善觀此岸,善觀彼岸,善度其牛,於平博山谷,先度大牛能領群者,橫截急流,安度彼岸。如是我聲聞能盡諸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橫截惡魔世間貪流,安隱得度生死彼岸。
[0342b19] 「如摩竭提國善牧牛者,次度第二多力少牛,截流橫度。如是我諸聲聞斷五下分結,得阿那含,於彼受生,不還此世,亦復斷截惡魔貪流,安隱得度生死彼岸。
[0342b23] 「如摩竭提國善牧牛者,駈其第三羸小少牛,隨其下流,安隱得度。如是我聲聞斷三結,貪、恚、癡薄,得斯陀含,一來此世,究竟苦邊,橫截於彼惡魔貪流,安隱得度生死彼岸。
[0342b27] 「如摩竭提國善牧牛者,新生犢子愛戀其母,亦隨得度。如是我聲聞斷三結,得須陀洹,不墮惡趣,決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邊,斷截惡魔貪流,安隱得度生死彼岸。」
[0342c03]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此世及他世, 明智善顯現,
諸魔得未得, 乃至於死魔。
一切悉知者, 三藐三佛智,
斷截諸魔流, 破壞令消亡。
開示甘露門, 顯現正真道,
心常多欣悅, 逮得安隱處。」
[0342c10]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二四九)
[0342c11] 如是我聞:
[0342c11]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342c12]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牧牛人成就十一法者,不能令牛增長,亦不能擁護大群牛,令等安樂。何等為十一?謂不知色、不知相、不去蟲、不能覆護其瘡、不能起烟、不知擇路、不知擇處、不知度處、不知食處、盡[(殼-一)/牛]其乳、不善料理能領群者,是名十一法成就,不能黨護大群牛。
[0342c18] 「如是,比丘成就十一法者,不能自安,亦不安他。何等為十一?謂不知色、不知相、不能除其害蟲、不覆其瘡、不能起烟、不知正路、不知止處、不知度處、不知食處、盡[(殼-一)/牛]其乳、若有上座多聞耆舊,久修梵行,大師所歎,不向諸明智修梵行者稱譽其德,悉令宗敬、奉事、供養。
[0342c25] 「云何名不知色?諸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造,是名為色不如實知。
[0342c27] 「云何不知相?事業是過相,事業是慧相,是不如實知,是名不知相。
[0342c28] 「云何名不知去蟲?所起欲覺能安,不離、不覺、不滅,所起瞋恚、害覺能安,不離,不覺、不滅,是名不去蟲。
[0343a01] 「云何不覆瘡?謂眼見色,隨取形相,不守眼根,世間貪憂,惡不善法,心隨生漏,不能防護;耳、鼻、舌、身、意根亦復如是。是名不覆其瘡。
[0343a05] 「云何不起烟?如所聞,如所受法,不能為人分別顯示,是名不起烟。
[0343a06] 「云何不知正道?八正道及聖法、律是名為道,彼不如實知,是名不知道。
[0343a08] 「云何不知止處?謂於如來所知法,不得歡喜、悅樂、勝妙、出離、饒益,是名不知止處。
[0343a10] 「云何不知度處?謂彼不知修多羅、毘尼、阿毘曇,不隨時往到其所,諮問請受:『云何為善?云何不善?云何有罪?云何無罪?作何等法為勝非惡?』於隱密法不能開發,於顯露法不能廣問,於甚深句義自所知者,不能廣宣顯示,是名不知度處。
[0343a16] 「云何不知放牧處?謂四念處及賢聖法、律是名放牧處,於此不如實知,是名不知放牧處。
[0343a18] 「云何為盡[(殼-一)/牛]其乳?彼剎利、婆羅門長者自在施與衣被、飲食、床臥、醫藥、資生眾具,彼比丘受者不知限量,是名盡[(殼-一)/牛]其乳。
[0343a20] 「云何為上座大德多聞耆舊,乃至不向諸勝智梵行者所稱其功德,令其宗重承事供養,令得悅樂?謂比丘不稱彼上座,乃至令諸智慧梵行者往詣其所,以隨順身、口、意業承望奉事,是名不於上座多聞耆舊,乃至令智慧梵行往詣其所,承望奉事,令得悅樂。
[0343a27] 「彼牧牛者成就十一法,堪能令彼群牛增長,擁護群牛,令其悅樂。何等為十一?謂知色、知相,如上清淨分說,乃至能領群者,隨時料理,令得安樂,是名牧牛者十一事成就,能令群牛增長擁護,令得安樂。如是,比丘成就十一法者,能自安樂,亦能安他。何等十一?謂知色、知相乃至十一……」如清淨分廣說,「是名比丘十一事成就,自安安他。」
[0343b05]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二五〇)
[0343b07] 如是我聞:
[0343b07] 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遊行,至一奢能伽羅聚落,住一奢能伽羅林中。
[0343b09] 時,有尊者那提迦,舊住一奢能伽羅聚落。一奢能伽羅聚落沙門、婆羅門聞沙門瞿曇拘薩羅國人間遊行,至一奢能伽羅聚落,住一奢能伽羅林中。聞已,各辦一釜食,著門邊,作是念:「我先供養世尊!我先供養善逝!」各各高聲大聲,作如是唱。
[0343b14] 爾時,世尊聞園林內有多人眾高聲大聲,語尊者那提伽:「何因、何緣園林內有眾多人高聲大聲唱說之聲?」
[0343b17] 尊者那提伽白佛言:「世尊!此一奢能伽羅聚落諸剎利、婆羅門長者聞世尊住此林中,各作一釜食置園林內,各自唱言:『我先供養世尊!我先供養善逝!』以是故,於此林中多人高聲大聲唱說之聲。唯願世尊當受彼食。」
[0343b22] 佛告那提伽:「莫以利我,我不求利;莫以稱我,我不求稱。那提伽!若於如來如是便得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樂者,則於彼彼所起利樂,若味若求?那提伽!唯我於此像類得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樂,不求而得,不苦而得,於何彼彼所起利樂,若味若求?那提伽!汝等於如是像類色不得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樂故,不得不求之樂、不苦之樂。那提迦!天亦不得如是像類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樂、不求之樂、不苦之樂。唯有我得如是像類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樂、不求之樂、不苦之樂。於何彼彼所起利樂,若味若求?」
[0343c05] 那提伽白佛言:「世尊!我今欲說譬。」
[0343c06] 佛告那提伽:「宜知是時。」
[0343c07] 那提迦白佛言:「世尊!譬如天雨,水流順下,隨其彼彼世尊住處,於彼彼處剎利、婆羅門長者信敬奉事,以世尊戒德清淨,正見真直。是故,我今作如是說,唯願世尊哀受彼請。」
[0343c11] 佛告那提伽:「莫以利我,我不求利。乃至云何於彼彼所起利樂,有味有求?那提迦!我見比丘食好食已,仰腹而臥,急喘長息。我見已,作是思惟:『如此長老不得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樂、不求之樂、不苦之樂。』復次,那提迦!我見此有二比丘食好食已,飽腹喘息,偃闡而行。我作是念:『非彼長老能得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之樂、不求之樂、不苦之樂。』
[0343c19] 「那提迦!我見眾多比丘食好食已,從園至園,從房至房,從人至人,從群聚至群聚。我見是已,而作是念:『非彼長老如是能得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樂、不求之樂、不苦之樂;我得如是像類出要、遠離、寂滅、等正覺樂、不求之樂、不苦之樂。』
[0343c25] 「復次,那提迦!我於一時隨道行,見有比丘於前遠去,復有比丘於後來亦遠。我於爾時,閑靜無為,亦無有便利之勞。所以者何?依於食飲,樂著滋味,故有便利,此則為依。觀五受陰生滅,而厭離住,此則為依。於六觸入處觀察集滅,厭離而住,此則為依。於群聚之樂勤習群聚,厭於遠離,是則為依。樂修遠離,則勤於遠離,厭離群聚,是則為依。是故,那提迦!當如是學:『於五受陰觀察生滅,於六觸入處觀察集滅,樂於遠離,精勤遠離。』當如是學。」
[0344a06] 佛說此經已,尊者那提迦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一二五一)
[0344a08] 如是我聞:
[0344a08] 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遊行,至那楞伽羅聚落……如上廣說,乃至彼彼所起求利。
[0344a10] 佛告那提迦:「我見聚落邊有精舍,有比丘坐禪。我見已,作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