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Alternative Translation of the Saṃyukta Āgama (Saṁyukatāgamasūtra) 別譯雜阿含經
Scroll 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九(丹本第九卷初准)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一六一)
[0435a06] 如是我聞:
[0435a06]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來詣佛所,身光顯照,遍於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不生歡喜園, 終不能得樂。
是三十三天, 名稱滿世間,
常是彼天人, 之所居住處。」
[0435a13]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汝如小嬰愚, 非爾智所及,
如斯之妙法, 乃是羅漢語。
諸行斯無常, 是生滅之法,
其生滅滅已, 寂滅乃為樂。」
[0435a18] 天復以偈讚曰: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0435a21]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一六二)
[0435a22] 如是我聞:
[0435a22]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來詣佛所,身光顯照,遍於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能捨於家業, 斷諸一切法,
常教授於他, 不名善沙門。」
[0435a28]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夜叉汝當知, 若諸種姓中,
有遭苦難者, 諸有有智人,
不應不愍彼。 善逝以大悲,
安慰而教導, 羅漢法應爾。」
[0435b04] 天復以偈讚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捨離, 能度世間愛。」
[0435b07]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一六三)
[0435b08] 如是我聞:
[0435b08]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來詣佛所,身光顯照,遍於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若有賢善人, 能具修慚愧,
譬如彼良馬, 不為[怡-台+龍]悷惡。」
[0435b14]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一切世間人, 少能修慚愧,
能遠離諸惡, 猶彼調乘馬。」
[0435b17] 天復以偈讚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捨離, 能度世間愛。」
[0435b20]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一六四)
[0435b21] 如是我聞:
[0435b21]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來詣佛所,身光顯照,遍於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不善知己法, 好欲習他法,
是名睡不寤, 有時必得寤。」
[0435b27]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既善知己法, 不憙習他教,
漏盡阿羅漢, 棄惡就正法。」
[0435c01] 天復以偈讚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捨離, 能度世間愛。」
[0435c04]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一六五)
[0435c05] 如是我聞:
[0435c05]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來詣佛所,身光顯照,遍於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不善調於法, 依止於異見,
是名睡不寤, 有時或得寤。」
[0435c11]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於法善調順, 不依止邪見,
度愛之彼岸, 佛知已涅槃。」
[0435c14] 天復以偈讚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捨離, 能度世間愛。」
[0435c17]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一六六)
[0435c18] 如是我聞:
[0435c18]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來詣佛所,身光顯照,遍於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比丘得羅漢, 盡諸有漏法,
如是滅結者, 住於最後身。
偽說言是我, 偽說言非我。」
[0435c25]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比丘得羅漢, 盡諸有漏法,
如斯滅結者, 住於最後身。
內心終不著, 我及以非我,
隨順世俗故, 亦說我非我。」
[0436a01] 天復以偈讚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捨離, 能度世間愛。」
[0436a04]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一六七)
[0436a05] 如是我聞:
[0436a05]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羅睺羅阿脩羅王手障於月。時月天子極大驚怖,身毛為竪,往詣佛所,頂禮佛足,即說偈言:
「如來大精進, 我今歸命禮,
能於一切處, 悉皆得解脫。
今遭大艱難, 願作我歸依,
世間之善逝, 應供阿羅漢,
我今來歸依, 如來愍世間,
使彼羅睺羅, 自然放捨我。」
[0436a15] 爾時,世尊說偈答曰:
「月處虛空中, 能滅一切闇,
有大光明照, 清白悉明了。
月是世明燈, 羅睺應速放。」
羅睺聞偈已, 心中懷戰慄,
流汗如沐浴, 即速放彼月。
[0436a21] 時,跋羅蒲盧旃見阿脩羅王速疾放月,即說偈言:
「汝何故驚懼? 速疾放於月,
身汗如沐浴, 掉動如病者?」
[0436a25] 時,阿脩羅復說偈言:
「我聞佛說偈, 若不放月者,
頭當破七分, 終不見安樂。」
[0436a28] 時,跋羅蒲盧旃復說偈言:
「佛出未曾有, 見者得安隱,
阿修聞說偈, 即時放於月。」
(一六八)
[0436b02] 如是我聞:
[0436b02]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來詣佛所,身光顯照,遍於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汝手為有杻, 及有靽桁不?
不處於牢獄, 乃至繫閉不?」
[0436b08]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我都無手杻, 及以諸桁械,
羇靽繫閉等, 一切皆永滅。
夜叉汝當知, 我脫如是事。」
[0436b12] 天復以偈問曰:
「云何名為杻? 云何是桁械?
云何是羇靽? 云何為繫閉?」
[0436b15] 佛復以偈答曰:
「母即名為杻, 婦名為桁械,
子名為羇靽, 愛名為繫閉。
我無母之杻, 亦無妻桁械,
無有子羇靽, 復無愛繫閉。」
[0436b20] 天復說偈言:
「善哉得無杻! 亦無有桁械。
善哉無羇靽! 無繫閉亦善。」
[0436b23] 天復以偈讚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捨離, 能度世間愛。」
[0436b26]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一六九)
[0436b27] 如是我聞:
[0436b27] 一時,佛在釋翅鳩羅脾大斯聚落。爾時,世尊剃除鬚髮,未久之間,晨朝早起,正身端坐,以衣覆頭。時彼鳩羅脾大斯聚落之中,有一天神來至佛所,而問佛言:「汝憂愁耶?」佛言:「我無所失,何故憂愁?」天神復言:「汝歡喜耶?」佛答之曰:「我無所得,何故歡喜?」復言:「沙門汝不憂愁不歡喜耶?」佛言:「誠如所言。」
[0436c05] 天即說偈言:
「比丘汝云何, 得無煩惱耶?
汝無少歡喜, 獨坐於林野,
是處難忍樂。 而汝於今者,
不為不忍樂, 之所覆蔽障。」
[0436c10]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我都無煩惱, 安住得解脫。
亦無有歡喜, 不樂所不亂,
天神應當知, 是故能獨住。」
[0436c14] 天神復以偈問言:
「比丘汝今者, 何故無煩惱?
云何無歡喜? 而獨住林野,
不為彼不樂, 之所覆蔽障?」
[0436c18]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歡喜即煩惱, 煩惱即歡喜。
我無喜煩惱, 天神應當知。」
[0436c21] 天神復說偈言:
「比丘快善哉! 而無諸煩惱,
亦無有歡喜, 無歡喜善哉!
善哉處閑獨! 不樂所不亂。」
[0436c25] 天神復以偈讚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捨離, 能度世間愛。」
[0436c28]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一七〇)
[0436c29] 如是我聞:
[0436c29]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來詣佛所,身光顯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端坐百牟鋑, 頭上亦火然,
應勤思方便, 而斷於欲結。」
[0437a05]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端坐百牟鋑, 頭上亦火然,
念覺之比丘, 應勤思方便,
而斷於邊見, 及以吾我見。」
[0437a09] 天復以偈讚曰: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0437a12] 爾時,此天說是偈已,歡喜還宮。
(一七一)
[0437a13] 如是我聞:
[0437a13]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天女侍左右, 毘舍闍充滿,
愚癡黑闇林, 云何得過去?」
[0437a19]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正直名為道, 無畏名方便,
無聲名快樂, 能覆善覺觀。
慚愧為拘靷, 念為諸翼從,
智慧為善乘, 正見為引導。
男子若女人, 能乘是乘者,
必捨棄名色, 離欲斷生死。」
[0437a26] 天復以偈讚曰: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捨離, 能度世間愛。」
[0437a29]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一七二)
[0437b01] 如是我聞:
[0437b01]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九門四輪轉, 內盛滿重銅,
深淤泥之中, 云何而得去?」
[0437b07]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斷於喜愛結, 及以欲貪惡,
拔於愛根本, 然後安隱出。」
[0437b10] 天復以偈讚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捨離, 能度世間愛。」
[0437b13]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一七三)
[0437b14] 如是我聞:
[0437b14]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云何外結髮, 內亦有結髮,
世界俱結髮? 我今問瞿曇,
云何令結髮, 作於不結髮?」
[0437b21]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堅持立禁戒, 修心及智慧,
懃行於精進, 具念名比丘,
速能令結髮, 作於不結髮。」
[0437b25] 天復以偈讚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0437b28]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一七四)
[0437b29] 如是我聞:
[0437b29]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出家甚為難, 極難難可見,
愚者作沙門, 多有諸事難。
怖畏懈怠者, 常無歡喜心,
云何而得行, 於彼沙門法?
不能禁其心, 數生不歡喜,
想欲得自在, 云何而除滅?」
[0437c10]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比丘覆惡覺, 譬如龜藏六,
比丘無所依, 亦不惱害彼,
比丘入涅槃, 都無有譏論。」
[0437c14] 天復以偈讚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0437c17]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一七五)
[0437c18] 如是我聞:
[0437c18]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睡臥厭頻申, 頻申而不樂,
飲食不調適, 并心下狹劣,
五事來覆障, 不得見賢道。」
[0437c25]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若人睡臥厭, 頻申而不樂,
飲食不調適, 并其心下劣,
精進捨五事, 後必見聖道。」
[0437c29] 天復以偈讚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0438a03]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一七六)
[0438a04] 如是我聞:
[0438a04]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池水云何竭? 有何流還返?
世間之苦樂, 何處都消盡?」
[0438a10]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眼耳與鼻舌, 并及於身意,
名色都消盡, 如是池枯竭。
盡於諸結業, 世間之苦樂,
於斯盡無餘, 亦無有還返。」
[0438a15] 天復以偈讚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0438a18]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一七七)
[0438a19] 如是我聞:
[0438a19]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牟尼之世雄, 猶如伊尼延,
少食不嗜味, 寂然處林坐。
我今有少疑, 欲問於瞿曇,
苦從誰出要? 云何解脫苦?
苦於何處盡? 願為決所疑。」
[0438a28]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世間有五欲, 意第六顯現,
除斷於喜欲, 遠離一切苦,
是名苦出要, 亦名苦解脫,
斯處名盡滅, 是事汝當知。」
[0438b04] 天復以偈讚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0438b07]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一七八)
[0438b08] 如是我聞:
[0438b08]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都無所緣攀, 又無安足處,
甚深洪流中, 誰能不沈沒?
誰有勤精進, 能度瀑駛流?」
[0438b15]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淨持於禁戒, 修智及禪定,
觀察內身念, 難度而得度。
得離於欲結, 出過色有使,
盡於歡喜有, 如是能履深,
而不為沒溺, 能度瀑駛流。」
[0438b21] 天復以偈讚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0438b24]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一七九)
[0438b25] 如是我聞:
[0438b25]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赫然大明,遍于祇洹,來詣佛所,頂禮足已,在一面坐。問言:「瞿曇!汝今能知一切眾生所著所縛,及知一切眾生得解脫者,并淨解脫不?」
[0438b29] 爾時,世尊即告天曰:「我實盡知一切之所縛著,及得解脫、盡解脫、淨解脫者。」
[0438c02] 天復問言:「瞿曇!云何能知一切眾生之所縛著得解脫、盡解脫、淨解脫耶?」
[0438c04] 佛復告言:「我盡觀見有,汝天當知,今我之心得善解脫,得解脫故,能知眾生之所縛著,得解脫、盡解脫、淨解脫,亦悉知之。」
[0438c06] 天即讚言:「善哉!善哉!瞿曇!知縛著,乃至能知得淨解脫。」
[0438c08] 天復以偈讚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0438c11]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一八〇)
[0438c12] 如是我聞:
[0438c12]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所,威光顯照,遍于祇洹,晃然大明,却坐一面,而問佛言:「瞿曇!汝為能度瀑駛流耶?」
[0438c15] 爾時,世尊答言:「實爾!」
[0438c16] 天言:「瞿曇!如此駛流,深廣無際,傍無攀緣,中無安足,而能得度,甚為奇特。」
[0438c18] 佛言:「實爾。」
[0438c18] 天復問曰:「瞿曇!汝今云何於此駛流,無可攀挽,無安足處,而能得度?」
[0438c19] 佛答天曰:「若我懈怠,必為沈沒。若為沈沒,必為所漂。若我精進,必不沈沒。若不沈沒,不為所漂。我於如是大洪流中,無可攀挽,無安足處,而能得度此大駛流。」
[0438c23] 天即讚言:「善哉!善哉!比丘於此駛流,無所攀挽,而能得度,甚為希有!」
[0438c26] 天復以偈讚言:
「我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久捨於嫌怖, 能度世間愛。」
[0438c29]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牟鋑及天女 四轉輪、髻髮
睡厭、極難盡 伊尼延、駛流
無縛著解脫 而能得濟度
(一八一)
[0439a04] 如是我聞:
[0439a04]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來詣佛所,身光顯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世間常驚懼, 眾生恒憂惱,
未得財封利, 及已得之者,
於得不得中, 能無喜懼心,
如斯之等事, 唯願為我說。」
[0439a11]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若有智慧者, 苦行攝諸根,
棄捨一切務, 除如此等人,
更無出生死。 若不捨諸務,
常處於生死, 驚畏而怖迮,
憂愁等諸患, 苦惱所纏逼。
若捨於一切, 能除上諸患,
則離於生死, 憂怖等諸惡。」
[0439a19] 天復以偈讚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0439a22]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一八二)
[0439a23] 如是我聞:
[0439a23]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誰得色最勝? 誰乘和合逝?
當於其處住, 習學何事業?
是何等種類, 而能供養天?」
[0439b01]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持戒有智慧, 善能修己者,
念禪不放逸, 除去四熱惱。
正法意解脫, 如此得上色,
美妙獲最勝, 和合斯乘道。
應形彼處住, 習學於善法,
若有如是人, 名知供養天。」
[0439b08] 天復以偈讚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0439b11]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一八三)
[0439b12] 如是我聞:
[0439b12]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羅吒國商估, 財產極巨富,
各各相貪利, 貪求無厭足。
為財產鬪諍, 愛欲結流漂,
如斯之等類, 誰能捨欲愛?」
[0439b20]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棄捨於眾緣, 妻子及六畜,
一切所翫愛, 除去欲貪癡。
捨欲而出家, 此能斷欲結,
永捨於一切, 漂沒及諍訟。」
[0439b25] 爾時天復以偈讚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0439b28]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一八四)
[0439b29] 如是我聞:
[0439b29]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佛告諸比丘:「於往昔時,俱薩羅國有五百乘車,而以為伴,行到曠野險難之處,無有水草。有五百賊尋逐其車,規欲摽掠。時有天神,住曠野中,知賊欲劫,而作是念:『我今當往詣彼車所,我當問之,彼若能答,當為救護。設有不通,我當放捨。』思惟是已,尋即來到行客車前,身光遍照,五百乘車盡皆大明,即便以偈問商估言:
「『誰於寤者名為睡? 誰於睡者名為寤?
誰能解達如斯義, 宜知是時應答我。』
[0439c11] 「時商估中,有優婆塞,於三寶所深得淨信,歸佛法僧,於佛法僧得了決定,無有狐疑。又於四諦,亦無疑心。已得見諦,獲於初果。晨朝早起,正身端坐,繫念在前,高聲誦經,誦法句偈,及波羅緣,種種經偈。彼優婆塞說偈答言:
「『我於寤者名為睡, 我於睡者名為寤,
我知斯事悉明了, 是故今者以偈答。』
[0439c19] 「爾時,天神以偈問言:
「『汝今云何作是言: 我於寤者名為睡,
我於睡者名為寤? 云何如此而答我?』
[0439c22] 「優婆塞以偈答言:
「『斷除貪欲瞋恚癡, 諸漏已盡阿羅漢,
彼稱為寤我名睡。 不知苦習及滅道,
我於彼睡名為寤, 天神汝今應當知。』
[0439c26] 「天神復說偈問言:
「『善哉於寤名為睡, 汝能善解答我問。
久來不見法兄弟, 今得相見大歡悅。
今爾眾伴為汝故, 一切安隱得歸還。』」
[0440a01]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八五)
[0440a02] 如是我聞:
[0440a02]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佛告諸比丘:「乃往古昔,輸波羅城有優婆塞所居住處,諸優婆塞咸共集會於其堂上,訶欲之過:欲現外形,如露白骨;又如肉段,眾鳥競逐;欲如糞毒,亦螫亦污;又如火坑,亦如疥人,向火癢痛,愈增其疾;又如向風執炬逆走,若不放捨,必為所燒;亦如夢幻,又如假借,亦如樹果,又如鉾戟;欲為不淨,穢惡充滿;如食不消,噦臭可惡。雖復共集種種言說訶欲之過,然其還家,各自放逸。時優婆塞所集堂神,而作是念:『諸優婆塞集會此堂,說欲過患,及其還家,嗜欲滋甚,不名清淨,不依法行。我今為彼,作諸觸惱,令其覺寤。』作是念已,時彼堂神於優婆塞集會之時,即說偈言:
「『優婆塞集論, 說欲是無常,
汝等還自為, 欲流所沈沒。
譬如深淤泥, 老牛墜在中,
如今我觀察, 優婆塞眾多,
多聞持禁戒, 唯說一欲過,
言欲是無常, 但空有是言,
實無棄欲心, 貪著男女相。
貪著名非法, 汝等宜捨棄,
於佛教法中, 應如法修行。』
[0440a26] 「爾時,天神說如是偈,諸優婆塞聞是偈已,皆悉解悟,厭惡於欲,剃除鬚髮,信家非家,出家學道,勤行精進,修戒定慧,悉皆獲得阿羅漢果。」
[0440a29]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八六)
[0440b02] 如是我聞:
[0440b02] 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須達多長者有少因緣,從舍衛國至王舍城,詣護彌長者家,見其家中,竟夜不睡,破薪然火,辦諸供具,安置高座,敷諸床榻。須達多長者見是事已,作是思惟:「今此長者施設供具,為欲結婚歡樂宴會?為欲屈彼頻婆娑羅王及大臣乎?」復更思念:「若請國王,及以官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