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g Guang Da Zhuangyan Jing (Lalitavistara) 方廣大莊嚴經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方廣大莊嚴經卷第四中天竺國沙門地婆訶羅奉 詔譯
入天祠品第八
[0558a06] 爾時,佛告諸比丘:「菩薩生已,諸剎帝利、婆羅門、居士長者,豪富之家二萬童女,皆悉擬為菩薩婇女,王及大臣亦各有二萬童女,擬為菩薩婇女,此等諸女皆與菩薩同日而生。是時釋種耆舊詣輸檀王所,白言:『大王!今者可將太子謁於天廟以祈終吉。』王時許之,即遣所司,淨諸城郭鄽肆巷陌,所有盲聾瘖瘂諸根不具,瓦礫糞穢諸不吉祥皆悉除屏,擊福德鼓,扣善相磬,所由之門皆令藻飾。又諸福王、長者居士、婆羅門等克期同集,無量婇女車徒騎從,諸吉祥缾香油香水悉令盈滿,婆羅門子夾於衢路,詠吉祥音,諸天祠廟皆悉嚴好,如是等事一切成辦。時輸檀王入於後宮,告摩訶波闍波提言:『欲將太子往於天廟。』并勅宮人並須嚴飾。摩訶波闍波提以諸寶服莊嚴菩薩,是時菩薩熙怡微笑,而作是言:『今者見將欲往何處?』姨母告言:『將太子出,謁於天廟。』爾時菩薩,而說偈言:
「『自我初生時, 震動三千界,
日月及護世, 梵釋諸天龍,
皆悉下閻浮, 俱來頂禮我,
何有天相及? 將吾造其所。
我是天中天, 於天中最勝,
天無與等者, 誰復有能過?
隨順世俗故, 所以來生此,
見我威神力, 一切皆欣喜。
是故應知我, 獨為天中天。』」
[0558b05] 佛告諸比丘:「如是集會軍眾吉祥讚歎,莊嚴城闕,街衢巷陌鄽肆諸門悉已清淨。時輸檀王自將菩薩乘車而出,與諸婆羅門、剎利、大富長者、居士大臣,及諸國王、釋氏眷屬,前後翊從,燒香散花滿於衢路,象馬車乘軍眾無量,皆悉執持寶幢幡蓋,種種鼓樂歌舞作倡,百千諸天御菩薩車,無量百千那由他天子并天婇女,於虛空中,散眾天花、鼓樂絃歌。時輸檀王威力如是詣於天廟。至天廟已,王自抱持菩薩入天廟中,足踰門閫,所有天像皆從座起,迎逆菩薩恭敬禮拜。時眾會中百千天人,皆大歡笑踊躍無量,唱言:『善哉,善哉!甚為希有。』迦毘羅國六種震動,諸天形像各現本身,而說頌曰:
「『芥子並須彌, 牛跡方溟海,
日月對螢火, 豈足以為倫?
我今如芥子, 而復同牛跡,
亦與螢火等, 故我應敬彼。
菩薩如日月, 亦復同溟海,
而與須彌等, 不宜恭敬我。
福慧及威力, 禮者獲大利,
若人去憍慢, 生天證涅槃。』」
[0558b27] 佛告諸比丘:「菩薩示現入天廟時,三萬二千天子及無量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諸比丘!以是因緣,我時忍可入於天廟。」
寶莊嚴具品第九
[0558c02] 佛告諸比丘:「時有大臣名優陀延,其人善閑星曆,與五百眷屬,月離于軫、角宿合時,來至王所,而白王言:『請為太子造寶莊嚴具。』時王報言:『宜令速造。』五百釋種大臣亦各奉為菩薩造莊嚴具,所謂指環首飾,寶頸耳璫,寶帶瓔珞,寶屐寶鈴,寶鐸金網,如是等莊嚴之具既成就已,而弗沙星正與月合。是時諸釋眷屬持此寶具,詣於王所,各言:『大王!我等所造莊嚴之具,願上太子。』王言:『且待,汝等先以種種供養,我今亦為太子造莊嚴具。』諸釋眷屬重白王言:『我等所獻豈異,常得莊嚴。太子但許各為七日御用,是所願耳。』至於明旦,摩訶波闍波提往無垢光明園,以諸寶具嚴飾菩薩,懷抱捧接至於園中。時有八萬四千婇女迎候菩薩,有一萬童女觀瞻菩薩,有一萬釋種童女敬仰菩薩,有五千婆羅門讚歎菩薩,如是等欽望之心皆無厭倦。時有釋種名跋陀羅,以諸所造寶莊嚴具,衣著菩薩。當爾之時菩薩身光,暎奪眾寶所有光彩悉不復現,譬如聚墨對閻浮檀金。爾時園中有神,名曰離垢,即現其形,於輸檀王及諸釋種前,說偈讚曰:
「『假使三千界, 滿中盛真金,
閻浮金一銖, 暎之即無色。
假使閻浮金, 充滿三千界,
菩薩一毛光, 暎之亦無色。
光明甚圓滿, 百福相莊嚴,
如是清淨身, 豈資於外好?
日月星珠彩, 梵釋諸天光,
若對菩薩身, 皆悉不能現。
由先淨業感, 眾相自莊嚴,
不待下劣人, 所奉莊嚴具。
應屏汝所獻, 莊嚴眾珍寶,
汝自以為美; 菩薩無所求,
非菩薩所須, 宜持賜車匿。』
天神說偈已, 忽然而不現。
王及諸釋種, 深生希有心,
踊躍歡喜言: 『釋氏當興盛。』」
示書品第十
[0559a13] 佛告諸比丘:「菩薩年始七歲,是時以備百千吉祥威儀之事,欲將菩薩往詣學堂,十千童男、一萬童女圍遶翊從,車一萬乘載以珍羞并諸寶物,於迦毘羅城四衢道中及諸鄽里,處處散施,復有百千音樂同時俱作雨眾天花,復有無量百千婇女,眾寶瓔珞莊嚴其身。或在樓閣軒檻,或處殿堂窓牖瞻望菩薩,以眾妙花,而遙散之。復有百千天諸婇女,莊嚴其身,各執寶缾盛以香水,於前灑道。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各於虛空出現半身,手執花鬘瓔珞珠寶,垂懸其上。一切釋種前後圍遶,隨輸檀王,而將菩薩詣於學堂。
[0559a25] 「爾時菩薩將昇學堂,博士毘奢蜜多,見菩薩來,威德無上,自顧不任為菩薩師,生大慚懼迷悶躃地。時兜率天子名曰妙身,扶之令起安置座上,身昇虛空,而說頌曰:
「『所有世間眾伎藝, 於無量劫已修習,
為欲成熟諸童子, 隨順俗法昇學堂。
復欲調伏諸眾生, 令入大乘真實法,
善解因緣知四諦, 能滅諸有得清涼。
天中之天為最尊, 施甘露者無能勝,
一切眾生心行異, 於一念中悉能知。
寂滅之法猶能悟, 況復文字而須學?』
[0559b08] 「爾時天子說此偈已,即以天妙香花供養菩薩,忽然不現。時輸檀王勅諸童子及諸保母,瞻侍菩薩,王還本宮。菩薩爾時手執天書栴檀之簡,塗以天香摩尼明璣以為嚴飾,而問師言:『有:
[0559b13] 「『梵寐書、佉盧虱底書、布沙迦羅書、央伽羅書、摩訶底書、央瞿書、葉半尼書、婆履迦書、阿波盧沙書、沓毘羅書、罽羅多書、多瑳那書、郁伽羅書、僧祇書阿跋牟書、阿奴盧書、達羅陀書、可索書支那書、護那書、末提惡剎羅書、蜜怛羅書、弗沙書、提婆書、那伽書、夜叉書、乾闥婆書、摩睺羅書、阿修羅書、迦婁羅書、緊那羅書、密履伽書、摩瑜書、暴磨提婆書、安多力叉提婆書、拘耶尼書、欝單越書、弗婆提書、沃憇婆書、匿憩波書、般羅憩波書、婆竭羅書、跋闍羅書、戾佉鉢羅底隷書、毘憩波書、安奴鉢度多書、舍薩多婆書、竭膩那書、嗚差波書、匿差波書、波陀戾佉書、地烏怛散地書、夜婆達書、鉢陀散地書、末提訶履尼書、薩婆多增伽訶書、婆尸書、比陀阿奴路摩書、尼師答多書、乎盧支磨那書、陀羅尼閉瑳書、伽伽那必利綺那書、薩婆沃殺地儞產陀書、娑竭羅僧伽訶書、薩婆部多睺婁多書。
[0559c04] 「『如上所說六十四書,欲以何書而相教乎?』是時毘奢蜜多聞所未聞,歡喜踊躍自去貢高,而說頌曰:
「『希有清淨勝智人, 已自該通一切法,
示入學堂從下問, 所說書名昔未聞。
無見頂相極尊高, 面貌威嚴莫能視,
智慧神力最第一, 當以善巧教詔我。
顧己微淺焉能學, 徒聽書名實未知,
是為最上天中天, 於世間中無有二。』」
[0559c13] 佛告諸比丘:「爾時有十千童子,而與菩薩俱在師前,同學字母唱阿字時,出一切諸行無常聲;唱長阿字時,出自利利他聲;唱伊字時,出諸根本廣大聲;唱伊字時,出一切世間眾多病聲;唱烏(上聲)字時,出世間諸惱亂事聲;唱烏字時,出諸世間一切眾生智慧狹劣聲;唱翳字時,出所希求諸過患事聲;唱愛字時,出勝威儀聲;唱烏字時,出死曝流到彼岸聲;唱懊字時,出皆化生聲;唱唵字時,出一切物皆無我我所聲;唱阿字時,出一切法皆滅沒聲;唱迦(上聲)字時,出入業果聲;唱佉字時,出一切諸法如虛空聲;唱伽(上聲)字時,出甚深法入緣起聲;唱伽字時,出除滅一切無明黑暗厚重瞖膜聲;唱哦字時,出銷滅眾生十二支聲;唱者字時,出觀四諦聲;唱車(上聲)字時,出永斷貪欲聲;唱社字時,出度一切生死彼岸聲;唱闍字時,出降一切魔軍眾聲;唱壤字時,出覺悟一切眾生聲;唱吒(上聲)字時,出永斷一切道聲;唱吒字時,出置答聲;唱荼(上聲)字時,出斷一切魔惱亂聲;唱荼字時,出一切境界皆是不淨聲;唱拏(上聲)字時,出永拔微細煩惱聲;唱多(上聲)字時,出一切法真如無別異聲;唱他(上聲)字時,出勢力無畏聲;唱陀(上聲)字時,出施戒質直聲;唱陀字時,出希求七聖財聲;唱那(上聲)字時,出遍知名色聲;唱波(上聲)字時,出證第一義諦聲;唱頗字時,出得果入現證聲;唱婆(上聲)字時,出解脫一切繫縛聲;唱婆字時,出斷一切有聲;唱摩(上聲)字時,出銷滅一切憍慢聲;唱也字時,出通達一切法聲;唱羅字時,出厭離生死欣第一義諦聲;唱羅(上聲)字時,出斷一切生死枝條聲;唱婆(上聲)字時,出最勝乘聲;唱捨字時,出一切奢摩他毘鉢舍那聲;唱沙(上聲)字時,出制伏六處得六神通聲;唱娑字時,出現證一切智聲;唱呵字時,出永害一切業煩惱聲;唱差字時,出諸文字不能詮表一切法聲。」佛告諸比丘:「菩薩與諸童子居學堂時,同唱字母,演出無量百千法門之聲,令三萬二千童男三萬二千童女,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以是因緣,示現入於學堂。」
觀農務品第十一
[0560b08] 佛告諸比丘:「菩薩年漸長大,便於一時,共諸釋子出城遊觀行至園中,見諸農夫勤勞執役。菩薩見已,起慈悲心,哀嗟世間有如斯苦!即作是念:『何處空閑?我當於彼思惟離苦。』乃見園中有閻浮樹,枝葉蓊欝鮮榮可愛,菩薩爾時,於彼樹下結加趺坐,離諸欲惡,有覺有觀離生喜樂住初禪,內淨一心滅覺觀離生喜樂住二禪,離喜受聖說住捨有念有想身證樂住三禪,斷除苦樂滅憂喜,不苦不樂,念清淨住四禪。時有外五通仙人,乘虛而行從南往北,至閻浮樹不能飛過,共相謂言:『我今何為不能飛過此閻浮樹?』心驚毛竪,而說偈言:
「『我等昔能過, 須彌及金剛,
如是堅固山, 去來無罣礙。
猶如有大象, 衝度小林叢,
於彼無留難, 其事亦如是。
又亦曾飛過, 諸天龍神宮,
皆悉不為難, 一切無所障。
今者是誰力, 來制我神通,
於此閻浮林, 遲迴不能過?』
[0560b29] 「爾時林中有神,說偈答言:
「『輸頭檀王之太子, 圓滿猶如清淨月,
身相猶如日初出, 面貌猶如蓮花敷。
於此閻浮樹陰下, 端坐思惟甚深定,
積劫已曾修善行, 故能除熱得清涼。
由是大士之威神, 令汝不能於此過。』
[0560c06] 「爾時諸仙聞是偈已,遙見菩薩威光赫然相好無比,各生希有奇特之心,咸作是言:『此為何人,威容乃爾?為是帝釋,為是四王,為是魔王,為是龍王,為是摩醯首羅天,為是毘紐天,為是轉輪聖王?』時諸仙人以偈讚曰:
「『身色超過四護世, 釋梵日月自在天,
福德相好無能踰, 清淨離垢應是佛。』
[0560c13] 「爾時林神,以偈答仙人曰:
「『釋提桓因及護世, 梵王毘紐與自在,
若比菩薩之威光, 百千萬分不及一。』
[0560c16] 「爾時諸仙聞是偈已,從空而下至菩薩前,乃見菩薩入深禪定身心不動,以偈讚曰:
「『世間煩惱火, 尊是清涼池,
當以無上法, 令其除熱惱。』
[0560c20] 「復有一仙,說偈讚曰:
「『世間無明覆, 尊為智慧燈,
當以勝淨法, 為彼除冥暗。』
[0560c23] 「復有一仙,說偈讚曰:
「『世間憂惱海, 尊為大船筏,
當以最勝法, 濟之登彼岸。』
[0560c26] 「復有一仙,說偈讚曰:
「『世間老病苦, 尊為大醫王,
當以微妙法, 救之令得愈。』」
[0560c29] 佛告諸比丘:「時諸仙人讚菩薩已,頂禮圍遶昇空而去。爾時輸檀王於少時間不見菩薩,悒然不樂,作如是言:『太子今者為在何許?』即遣群臣處處求覓。有一大臣至閻浮樹,乃見菩薩在彼樹下端坐思惟,諸樹光陰逐日而轉,唯閻浮之影湛然不移。時彼大臣見如是事,心生希有,歸白王言:
「『太子宴坐閻浮樹, 其樹經時影不移,
種種相好以莊嚴, 威德光明超釋梵。』
[0561a09] 「爾時輸檀王聞是語已,往閻浮樹下,見菩薩身相好莊嚴威光赫奕,以偈歎曰:
「『譬如山峯夜然炬, 亦如明月在虛空,
太子安隱入深禪, 我今見之喜且懼。』」
現藝品第十二
[0561a14] 佛告諸比丘:「爾時菩薩年既長大,復於一時,輸檀王共諸釋種長德耆年,相與談議。時諸釋種白大王言:『太子年漸長大,無量諸仙善占相者皆云:「太子若得出家必定成佛,若在家者當為轉輪聖王王四天下,十善御物以法為王,成就七寶。何謂為七?一者輪寶,二者象寶,三者馬寶,四者珠寶,五者女寶,六者主兵臣寶,七者主藏臣寶。具足千子,端正勇健能伏怨敵。」大王!若令太子不出家者,轉輪聖王必有繼嗣,諸粟散王咸當歸伏。應為求婚令生染著,由是自當不出家也。』時輸檀王告諸釋言:『誰女有德堪為其妃?』時有五百大臣,各白王言:『我女有德堪為太子之妃。』輸檀王言:『太子之妃固難為選,不知誰女能稱其意?宜問太子何等之女可以為妃?』是諸釋種往菩薩所,各各問言:『太子娶何等女而以為妃?』是時菩薩報諸釋言:『却後七日當述斯意。』菩薩思惟,而說偈言:
「『欲有無邊過, 為諸苦惱因,
猶如毒樹林, 亦如猛火聚。
今處深宮內, 婇女共相娛,
此處甚難居, 猶如履霜刃;
未若住禪定, 獨在於山林。』
[0561b09] 「爾時菩薩過七日已,起大悲心思惟方便欲度眾生,告諸大臣而說頌曰:
「『蓮花生長淤泥中, 不為淤泥之所染,
王者德感於眾庶, 方為一切之所宗。
世間無量諸眾生, 當於我所證甘露,
是故示有妻子等, 非為五欲之所染。
我今隨順過去佛, 而不退失諸禪定,
婚娉宜應選仇偶, 勿娶凡女以為妃。
具足相好清淨人, 諦語稱心無放逸,
我今為書陳所好, 汝宜依書善求覓。
若有少盛好威儀, 不恃麗容而起慢,
無憍無悋無嫉妬, 無諂無誑無諸病。
恒常質直起慈心, 憐愍眾生如愛子,
好行惠施無諸過, 供養沙門婆羅門。
乃至夢寐無邪心, 未曾懷孕至貞潔,
恒為心師不高舉, 執意卑愻猶如賤。
不貪滋味及欲樂, 有慚有耻而無害,
未嘗歸依諸外道, 恒與真正理相應。
身語意業常清淨, 惛沈睡眠皆遠離,
所作無不善思惟, 恒行善行未曾捨。
承事舅姑如父母, 愛念左右如自身,
夫睡方眠復先起, 善能解了諸義理。
如是之女我方取, 豈得凡劣以為妃!』」
[0561c03] 佛告諸比丘:「是時大臣乃傳此書,至輸檀王所,王見書已告諸臣言:『汝宜齎書於迦毘羅城,觀諸族姓,若剎帝利、若婆羅門,乃至毘舍、首陀種族之中,必有令女具斯眾德,當娶是女為太子妃。』即說偈言:
「『剎利婆羅門, 毘舍及首陀,
有女具斯德, 宜速來報我。
太子心所好, 以奉法為先,
汝今應審觀, 無論於種族。』」
[0561c12] 佛告諸比丘:「爾時大臣奉王勅已,於迦毘羅城求訪如是令德之女。有一大臣名為執杖,其人有女名耶輸陀羅,相好端嚴姝妙第一,不長不短不麁不細,非白非黑具足婦容,猶如寶女。於是大臣詣執杖家,見耶輸陀羅。爾時耶輸陀羅拜於大臣,而問之言:『以何緣故而來至此?』大臣以菩薩書授耶輸陀羅,而說頌曰:
「『釋氏大王之太子, 顏容端正甚可愛,
大人之相三十二, 八十種好皆圓滿,
太子書中述婦德, 如是之女可為妃。』
[0561c23] 「爾時耶輸陀羅,見菩薩書取而讀之,怡然微笑報大臣曰:
「『書載德行今悉備, 唯應太子為我夫。
當以斯意速啟知, 無令不肖而共居。』
[0561c27] 「爾時大臣見是事已,歸白王言:『大王!我於迦毘羅城,處處求訪覩一賢女,堪為太子之妃,端正姝妙色相第一,不長不短不麁不細,非白非黑具足婦容,猶如寶女。』王曰:『汝所稱者誰之女耶?』白言:『執杖大臣之女,名耶輸陀羅。』王自惟念:『太子相好超過世間;德貌備足,方可以充太子妃耳。汝所稱者,何必具美?我當造無憂寶器,隨太子意來者遺之,竊使伺候觀其所好,其所好者即娉為妃。』乃遣金師多造無憂之器,復以七寶而為嚴飾,擊鼓宣令告迦毘羅城,自知女有德貌堪為太子妃者,至第七日總集王宮。七日滿已,諸女皆集。菩薩爾時處于大殿,據仁賢床婇女圍遶。時輸檀王密使內人:『觀察菩薩意之所向,當速報我。』
[0562a13] 「時迦毘羅城一切美女,皆以瓔珞莊嚴其身,至菩薩前,暫覩威光不能仰視。爾時菩薩以無憂寶器次第付之,皆蒙厚禮低顏而去。爾時耶輸陀羅,侍從圍遶最後而至,姿容端正色相無雙,諦觀菩薩目不暫捨,怡然微笑而作是言:『獨不垂賜無憂之寶,將非我身不足採耶?』菩薩報言:『我今於汝誠無所嫌,汝自後來寶器盡耳。』即脫指環而以與之,其環價直百千兩金。耶輸陀羅受指環已,復作是言:『所賜之物何太少乎?我身雖劣止直爾耶?』是時菩薩盡脫所著眾寶瓔珞而以贈之。耶輸陀羅言:『我今何為奪於太子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