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 Ju JIng (Dharmapada) 法句經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句經卷下尊者法救撰
吳天竺沙門維祇難等譯
述佛品法句經第二十二二十有一章
[0567a08] 述佛品者,道佛神德,無不利度,明為世則。
己勝不受惡, 一切勝世間,
叡智廓無彊, 開曚令入道。
決網無罣礙, 愛盡無所積,
佛意深無極, 未踐迹令踐。
勇健立一心, 出家日夜滅,
根斷無欲意, 學正念清明。
見諦淨無穢, 已度五道淵,
佛出照世間, 為除眾憂苦。
得生人道難、 生壽亦難得;
世間有佛難, 佛法難得聞。
我既無歸保, 亦獨無伴侶,
積一行得佛, 自然通聖道。
船師能渡水, 精進為橋梁,
人以種姓繫, 度者為健雄。
壞惡度為佛, 止地為梵志,
除饉為學法, 斷種為弟子。
觀行忍第一, 佛說泥洹最,
捨罪作沙門, 無嬈害於彼。
不嬈亦不惱, 如戒一切持,
少食捨身貪, 有行幽隱處。
意諦以有黠, 是能奉佛教。
諸惡莫作, 諸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佛為尊貴, 斷漏無婬,
諸釋中雄, 一群從心。 快哉福報,
所願皆成, 敏於上寂, 自致泥洹。
或多自歸, 山川樹神, 廟立圖像,
祭祠求福; 自歸如是, 非吉、非上,
彼不能來, 度我眾苦。 如有自歸,
佛法聖眾, 道德四諦, 必見正慧。
生死極苦, 從諦得度, 度世八道,
斯除眾苦。 自歸三尊, 最吉、最上,
唯獨有是, 度一切苦。 士如中正,
志道不慳, 利哉!斯人, 自歸佛者。
明人難值, 亦不比有, 其所生處,
族親蒙慶。 諸佛興快, 說經道快,
眾聚和快, 和則常安。
安寧品法句經第二十三十有四章
[0567b17] 安寧品者,差次安危,去惡即善,快而不墮。
我生已安, 不慍於怨, 眾人有怨,
我行無怨; 我生已安, 不病於病,
眾人有病, 我行無病; 我生已安,
不慼於憂, 眾人有憂, 我行無憂。
我生已安, 清淨無為, 以樂為食,
如光音天。 我生已安, 澹泊無事,
彌薪國火, 安能燒我? 勝則生怨、
負則自鄙, 去勝負心, 無爭自安。
熱無過婬、 毒無過怒、 苦無過身、
樂無過滅。 無樂、小樂、 小辯、小慧,
觀求大者, 乃獲大安。 我為世尊,
長解無憂, 正度三有, 獨降眾魔。
見聖人快, 得依附快, 得離愚人,
為善獨快、 守正道快、 工說法快,
與世無諍; 戒具常快、 依賢居快,
如親親會, 近仁智者, 多聞高遠。
壽命鮮少, 而棄世多, 學當取要,
令至老安。
諸欲得甘露, 棄欲滅諦快,
欲度生死苦, 當服甘露味。
好喜品法句經第二十四十有二章
[0567c11] 好喜品者,禁人多喜,能不貪欲,則無憂患。
違道則自順、 順道則自違,
捨義取所好, 是為順愛欲。
不當趣所愛、 亦莫有不愛,
愛之不見憂、 不愛見亦憂;
是以莫造愛, 愛憎惡所由,
已除縛結者, 無愛無所憎。
愛喜生憂, 愛喜生畏; 無所愛喜,
何憂?何畏? 好樂生憂, 好樂生畏;
無所好樂, 何憂?何畏? 貪欲生憂,
貪欲生畏; 解無貪欲, 何憂?何畏?
貪法戒成, 至誠知慚, 行身近道,
為眾所愛。 欲態不出, 思正乃語,
心無貪愛, 必截流渡。 譬人久行,
從遠吉還, 親厚普安, 歸來喜歡。
好行福者, 從此到彼, 自受福祚,
如親來喜。 起從聖教, 禁制不善,
近道見愛、 離道莫親。 近與不近,
所住者異, 近道昇天, 不近墮獄。
忿怒品法句經第二十五二十有六章
[0568a03] 忿怒品者,見瞋恚害,寬弘慈柔,天祐人愛。
忿怒不見法, 忿怒不知道,
能除忿怒者, 福喜常隨身;
貪婬不見法, 愚癡意亦然,
除婬去癡者, 其福第一尊。
恚能自制, 如止奔車, 是為善御,
棄冥入明。 忍辱勝恚, 善勝不善,
勝者能施, 至誠勝欺。 不欺、不怒、
意不多求, 如是三事, 死則上天。
常自攝身, 慈心不殺, 是生天上,
到彼無憂。 意常覺寤, 明慕勤學,
漏盡意解, 可致泥洹。 人相謗毀,
自古至今, 既毀多言、 又毀訥忍、
亦毀中和, 世無不毀, 欲意非聖,
不能制中。 一毀、一譽, 但為利名,
明智所譽, 唯稱是賢。 慧人守戒,
無所譏謗, 如羅漢淨, 莫而誣謗。
諸人咨嗟, 梵釋所稱, 常守慎身,
以護瞋恚; 除身惡行, 進修德行,
常守慎言, 以護瞋恚; 除口惡言,
誦習法言, 常守慎心, 以護瞋恚。
除心惡念, 思惟念道, 節身慎言,
守攝其心。 捨恚行道, 忍辱最強;
捨恚離慢, 避諸愛會。 不著名色,
無為滅苦, 起而解怒, 婬生自禁。
捨不明健, 斯皆得安, 瞋斷臥安,
恚滅婬憂。 怒為毒本, 軟意梵志,
言善得譽, 斷為無患。 同志相近,
詳為作惡, 後別餘恚, 火自燒惱。
不知慚愧, 無戒有怒, 為怒所牽,
不厭有務。 有力近兵, 無力近軟,
夫忍為上, 宜常忍羸; 舉眾輕之,
有力者忍, 夫忍為上, 宜常忍羸。
自我與彼, 大畏有三, 如知彼作,
宜滅己中; 俱兩行義, 我為彼教,
如知彼作, 宜滅己中。 苦智勝愚,
麤言惡說, 欲常勝者, 於言宜默。
夫為惡者, 怒有怒報, 怒不報怒,
勝彼鬪負。
塵垢品法句經第二十六十有九章
[0568b15] 塵垢品者,分別清濁,學當潔白,無行污辱。
生無善行, 死墮惡道, 住疾無間,
到無資用。 當求智慧, 以然意定,
去垢勿污, 可離苦形。 慧人以漸,
安徐稍進, 洗除心垢, 如工鍊金;
惡生於心, 還自壞形, 如鐵生垢,
反食其身。
不誦為言垢、 不勤為家垢、
不嚴為色垢、 放逸為事垢、
慳為惠施垢、 不善為行垢,
今世亦後世, 惡法為常垢。
垢中之垢, 莫甚於癡, 學當捨惡,
比丘無垢。 苟生無恥, 如鳥長喙,
強顏耐辱, 名曰穢生; 廉恥雖苦,
義取清白, 避辱不妄, 名曰潔生。
愚人好殺, 言無誠實, 不與而取,
好犯人婦, 逞心犯戒, 迷惑於酒,
斯人世世, 自掘身本。 人如覺是,
不當念惡, 愚近非法, 久自燒沒。
若信布施, 欲揚名譽, 會人虛飾,
非入淨定。 一切斷欲, 截意根原,
晝夜守一, 必入定意。 著垢為塵,
從染塵漏, 不染、不行, 淨而離愚。
見彼自侵, 常內自省, 行漏自欺,
漏盡無垢。
火莫熱於婬, 捷莫疾於怒,
網莫密於癡, 愛流駛乎河。
虛空無轍迹, 沙門無外意,
眾人盡樂惡, 唯佛淨無穢;
虛空無轍迹, 沙門無外意,
世間皆無常, 佛無我所有。
奉持品法句經第二十七十有七章
[0568c19] 奉持品者,解說道義,法貴德行,不用貪侈。
好經道者, 不競於利, 有利、無利,
無欲不惑, 常愍好學, 正心以行,
擁懷寶慧, 是謂為道。 所謂智者,
不必辯言; 無恐、無懼, 守善為智。
奉持法者, 不以多言; 雖素少聞,
身依法行, 守道不忘, 可謂奉法。
所謂老者, 不必年耆, 形熟髮白,
憃愚而已; 謂懷諦法, 順調慈仁,
明遠清潔, 是為長老。 所謂端政,
非色如花, 慳嫉虛飾, 言行有違;
謂能捨惡, 根原已斷, 慧而無恚,
是為端政。 所謂沙門, 非必除髮,
妄語貪取, 有欲如凡; 謂能止惡,
恢廓弘道, 息心滅意, 是為沙門。
所謂比丘, 非時乞食, 邪行婬彼,
稱名而已; 謂捨罪福, 淨修梵行,
慧能破惡, 是為比丘。 所謂仁明,
非口不言, 用心不淨, 外順而已;
謂心無為, 內行清虛, 此彼寂滅,
是為仁明。 所謂有道, 非救一物;
普濟天下, 無害為道。 戒眾不言,
我行多誠。 得定意者, 要由閉損,
意解求安。 莫習凡人, 使結未盡,
莫能得脫。
道行品法句經第二十八二十有八章
[0569a17] 道行品者,旨說大要度脫之道,此為極妙。
八直最上道, 四諦為法迹,
不婬行之尊, 施燈必得眼。
是道無復畏, 見淨乃度世,
此能壞魔兵, 力行滅邪苦。
我已開正道, 為大現異明,
已聞當自行, 行乃解邪縛。
生、死非常苦, 能觀見為慧,
欲離一切苦, 行道一切除;
生、死非常空, 能觀見為慧,
欲離一切苦, 但當勤行道。
起時當即起, 莫如愚覆淵,
與墮無瞻聚, 計罷不進道。
念應念則正, 念不應則邪,
慧而不起邪, 思正道乃成。
慎言守意念, 身不善不行,
如是三行除, 佛說是得道。
斷樹無伐本, 根在猶復生,
除根乃無樹, 比丘得泥洹。
不能斷樹, 親戚相戀, 貪意自縛,
如犢慕乳; 能斷意本, 生死無彊,
是為近道, 疾得泥洹。 貪婬致老、
瞋恚致病、 愚癡致死, 除三得道。
釋前解後, 脫中度彼, 一切念滅,
無復老死。 人營妻子, 不觀病法,
死命卒至, 如水湍驟。 父子不救,
餘親何望? 命盡怙親, 如盲守燈。
慧解是意, 可修經戒, 勤行度世,
一切除苦。 遠離諸淵, 如風却雲,
已滅思想, 是為知見。 智為世長,
惔樂無為, 知受正教, 生死得盡。
知眾行空, 是為慧見, 罷厭世苦,
從是道除; 知眾行苦, 是為慧見,
罷厭世苦, 從是道除; 眾行非身,
是為慧見, 罷厭世苦, 從是道除。
吾語汝法, 愛箭為射, 宜以自勗,
受如來言。
吾為都以滅, 往來生死盡,
非一情以解, 所演為道眼。
駛流澍于海, 潘水漾疾滿,
故為智者說, 可趣服甘露。
前未聞法輪, 轉為哀眾生,
於是奉事者, 禮之度三有。
三念可念善, 三亦難不善,
從念而有行, 滅之為正斷。
三定為轉念, 棄猗行無量,
得三三窟除, 解結可應念。
知以戒禁惡, 思惟慧樂念,
已知世成敗, 息意一切解。
廣衍品法句經第二十九十有四章
[0569c10] 廣衍品者,言凡善、惡,積小致大,證應章句。
施安雖小, 其報彌大; 慧從小施,
受見景福。 施勞於人, 而欲望祐,
殃咎歸身, 自遘廣怨。 已為多事,
非事亦造, 伎樂放逸, 惡習日增。
精進惟行, 習是捨非, 修身自覺,
是為正習。 既自解慧, 又多學問,
漸進普廣, 油酥投水; 自無慧意,
不好學問, 凝縮狹小, 酪酥投水。
近道名顯, 如高山雪, 遠道闇昧,
如夜發箭。 為佛弟子, 常寤自覺,
晝夜念佛, 惟法思眾; 為佛弟子,
當寤自覺, 日暮思禪, 樂觀一心。
人當有念意, 每食知自少,
則是痛欲薄, 節消而保壽。
學難、捨罪難, 居在家亦難,
會止同利難, 難難無過有。
比丘乞求難, 何可不自勉?
精進得自然, 後無欲於人。
有信則戒成, 從戒多致寶,
亦從得諧偶, 在所見供養。
一坐、一處臥, 一行無放恣,
守一以正身, 心樂居樹間。
地獄品法句經第三十十有六章
[0570a06] 地獄品者,道泥犁事,作惡受惡,罪牽不置。
妄語地獄近, 作之言不作,
二罪後俱受, 是行自牽往。
法衣在其身, 為惡不自禁,
苟沒惡行者, 終則墮地獄。
無戒受供養, 理豈不自損?
死噉燒鐵丸, 然熱劇火炭。
放逸有四事: 好犯他人婦、
臥險非福利、 毀三、淫泆四。
不福利墮惡, 畏惡、畏樂寡,
王法重罰加, 身死入地獄。
譬如拔菅草, 執緩則傷手,
學戒不禁制, 獄錄乃自賊。
人行為慢惰, 不能除眾勞,
梵行有玷缺, 終不受大福。
常行所當行, 自持必令強,
遠離諸外道, 莫習為塵垢。
為所不當為, 然後致欝毒,
行善常吉順, 所適無悔恡。
其於眾惡行, 欲作若已作,
是苦不可解, 罪近難得避。
妄證求敗, 行已不正, 怨譖良人,
以抂治士。 罪縛斯人, 自投于坑,
如備邊城, 中外牢固。 自守其心,
非法不生, 行缺致憂, 令墮地獄。
可羞不羞, 非羞反羞, 生為邪見,
死墮地獄; 可畏不畏, 非畏反畏,
信向邪見, 死墮地獄。 可避不避,
可就不就, 翫習邪見, 死墮地獄;
可近則近, 可遠則遠, 恒守正見,
死墮善道。
象喻品法句經第三十一十有八章
[0570b10] 象喻品者,教人正身,為善得善,福報快焉。
我如象鬪, 不恐中箭, 常以誠信,
度無戒人。 譬象調正, 可中王乘,
調為尊人, 乃受誠信。 雖為常調,
如彼新馳, 亦最善象, 不如自調。
彼不能適, 人所不至, 唯自調者,
能到調方。
如象名財守, 猛害難禁制,
繫絆不與食, 而猶暴逸象。
沒在惡行者, 恒以貪自繫,
其象不知厭, 故數入胞胎。
本意為純行, 及常行所安,
悉捨降伏結, 如鉤制象調。
樂道不放逸, 能常自護心,
是為拔身苦, 如象出于塪。
若得賢能伴, 俱行行善悍,
能伏諸所聞, 至到不失意;
不得賢能伴, 俱行行惡悍,
廣斷王邑里, 寧獨不為惡。
寧獨行為善, 不與愚為侶,
獨而不為惡, 如象驚自護。
生而有利安, 伴軟和為安,
命盡為福安, 眾惡不犯安。
人家有母樂, 有父斯亦樂,
世有沙門樂, 天下有道樂。
持戒終老安, 信正所正善,
智慧最安身, 不犯惡最安。
如馬調軟, 隨意所如, 信戒精進,
定法要具。 明行成立, 忍和意定,
是斷諸苦, 隨意所如。 從是往定,
如馬調御, 斷恚無漏, 是受天樂。
不自放恣, 從是多寤, 羸馬比良,
棄惡為賢。
愛欲品法句經第三十二三十有二章
[0570c16] 愛欲品者,賤婬恩愛,世人為此,盛生災害。
心放在婬行, 欲愛增枝條,
分布生熾盛, 超躍貪果猴。
以為愛忍苦, 貪欲著世間,
憂患日夜長, 莚如蔓草生。
人為恩愛惑, 不能捨情欲,
如是憂愛多, 潺潺盈于池。
夫所以憂悲, 世間苦非一,
但為緣愛有, 離愛則無憂。
己意安棄憂, 無愛何有世?
不憂不染求, 不愛焉得安?
有憂以死時, 為致親屬多,
涉憂之長塗, 愛苦常墮危。
為道行者, 不與欲會, 先誅愛本,
無所植根, 勿如刈葦, 令心復生。
如樹根深固, 雖截猶復生,
愛意不盡除, 輒當還受苦。
猨猴得離樹, 得脫復趣樹,
眾人亦如是, 出獄復入獄。
貪意為常流, 習與憍慢并,
思想猗婬欲, 自覆無所見。
一切意流衍, 愛結如葛藤,
唯慧分別見, 能斷意根原。
夫從愛潤澤, 思想為滋蔓,
愛欲深無底, 老死是用增。
所生枝不絕, 但用食貪欲,
養怨益丘塜, 愚人常汲汲。
雖獄有鉤鍱, 慧人不謂牢,
愚見妻子息, 染著愛甚牢。
慧說愛為獄, 深固難得出,
是故當斷棄, 不視欲能安。
見色心迷惑, 不惟觀無常,
愚以為美善, 安知其非真?
以婬樂自裹, 譬如蠶作繭,
智者能斷棄, 不眄除眾苦。
心念放逸者, 見婬以為淨,
恩愛意盛增, 從是造獄牢;
覺意滅婬者, 常念欲不淨,
從是出邪獄, 能斷老死患。
以欲網自蔽、 以愛蓋自覆,
自恣縛於獄, 如魚入笱口。
為老死所伺, 若犢求母乳,
離欲滅愛迹, 出網無所弊。
盡道除獄縛, 一切此彼解,
已得度邊行, 是為大智士。
勿親遠法人, 亦勿為愛染,
不斷三世者, 會復墮邊行。
若覺一切法, 能不著諸法,
一切愛意解, 是為通聖意。
眾施經施勝、 眾味道味勝、
眾樂法樂勝, 愛盡勝眾苦。
愚以貪自縛, 不求度彼岸,
貪為敗處故, 害人亦自害。
愛欲意為田, 婬怒癡為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