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 Ming Du Jing 大明度經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明度經卷第五南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遠離品
善友品
天帝釋品
貢高品
學品
守行品
強弱品
累教品
不盡品
隨品
◎遠離品第十八
[0498a22] 佛告善業:「夢中闓士大士不入應儀、緣一覺地,亦不教人入中。諸法夢中視,心志常在佛,當知是不退轉相。夢中與若干百千弟子共會坐說經,與除饉眾相隨最在前,如來說經悉見,是不退轉闓士相。夢中在虛空中坐,為諸除饉說經,還自見七尺光,自在變化於餘處所作為,如佛說經。夢中不恐不怖不畏難。若見郡縣其中兵起展轉相攻,水火之災,虎狼師子毒虫之害,見斬人首者,如是餘變,勤苦困窮飢渴者,視諸厄難悉作是見,其心不恐。寤即起坐,念:『如夢中所見覩是三處,我作佛時,說經遍教。』當知是不退轉相。從何知是?闓士大士成作佛時,其境內一切無惡。正是時,夢中若見畜生相食、人民疾疫。其心稍稍生念:『使我界中一切無惡。』用是故知。於夢中寤已,若見城郭火起時便作是念:『可於夢中可見是相。』見之不怖,用是相行具足,是為不退轉闓士。今我審應是所向者,當無是異變。火起當滅,悉消去不復見。」
[0498b12] 佛言:「假令火即滅,知已於往佛受尊決矣。假令火不滅,知未受決。設火神燒一舍,置一舍。復起燒一里,置一里。知其家人前世時斷經所致。斯人之等,所作悉自見,宿所作惡,於是悉除。從是來,斷經餘殃悉盡,知是未得不退轉。用是視,持是相,當為說令知之。或時男女為鬼神所取,作是念:『或我受決已,過去如來授我無上正真道,所念悉淨,却應儀、緣一覺心,會當作佛。十方現在諸佛,無不知見證者。今如來悉知我所議念,鬼神當用我故去。不去者,未受決。』」
[0498b22] 佛言:「其人審至誠者,弊邪往到前曰:『若本作是住,本字某,以受決。』欲以是語亂之。闓士言:『我真已受決者,鬼神即當去。』邪神念曰:『我當使鬼去。』鬼即去。所以然者,天邪極尊,有威靈力,鬼不敢當。闓士反念:『用我威神故去耳。』便自貢高,輕易賢人,無所敬錄。言:『我於過去如來所受決已。』自可貢高,反起瞋恚,更生罪念,當墮兩道。以不成為成,當覺邪為。捨善友去,為邪所困,當覺是事。邪反覆往說昔受決事,并七世父母中外示家姓子。若在某國縣鄉生,今作是語,前世亦作是軟語。隨其人性行聰闇,吉凶窮達貴賤貧富,因扶獎跗言:『若前世亦爾。』闓士心念:『想我將爾。』邪復言:『若已受決得不退轉。』其人聞之,心大歡喜,自謂審然,便行形調輕易同學。用是字故,便失其本行,墮邪網,用受是字,故不覺邪為,自謂得無上正真道。邪復言:『若作佛時,當字某。』聞是名,心念言:『我得無然?我生本有斯志。』」
[0498c12] 佛言:「是闓士於智中,少無變謀智慧,反作是念:『若邪天共作,是除饉為之所迷。』」
[0498c14] 佛言:「我所署闓士,不教令作是念,遠離一切智,亡權德、遠大明,釋賢友、信凶愚。斯輩會墮兩道,若後久遠勤苦,乃復求佛耳。用明度恩故,當自致作佛。」
[0498c17] 佛言:「是時發意受是字時,不即覺悔,如是當墮兩道。若有除饉教重禁四事法,若復他事所犯、毀是禁,不成沙門、不為佛子。是闓士言:『我於某國郡縣鄉生。』作是生念時,於除饉四事法,其罪最重。置是四事重法,是為五逆。當意生念,受其字意信之,其罪太重。當作是知。用是字故,為邪入深罪。邪復往作是語:『遠離法,正當爾,如來正覺所稱。』」
[0498c25] 佛語善業:「我不作是說遠離,教闓士大士於樹間閑處止。」
[0498c26] 善業白言:「云何,天中天!何所復有異遠離?」
[0499a01] 佛言:「正使各有應儀隨是行念,緣一覺隨是行念,各有闓士大士於城外行遠離,一切惡不得犯。若當於獨處樹間閑止,了行闓士大士法。我樂使作是行,不使遠行到絕無人處於中止。持是遠離,當晝夜勤行,是故言:『行遠離當於城傍。』我所說法如是。爾時弊邪當往教行遠離法,語之:『若當於獨處樹間止,當作是行。』隨邪教,便亡遠離法。邪語之言,道等耳,應儀、緣一覺等無異。」
[0499a10] 佛言:「是闓士所願未得,反隨其行。於法中未了,反自用輕餘闓士,自貢高誰能過我者。輕城傍,明淨心所念,不入應儀、緣一覺法中住,所有惡不受,禪脫棄定,於定中還得,所願悉具足度。」
[0499a14] 佛言:「其無變謀明慧闓士,正使在空澤中禽獸羅剎所不至處,百千万歲復過是,不知遠離法,會無所益。邪便飛在虛空中立言:『善哉,善哉,是真遠離法,如來所說。正當隨是遠離行,疾得無上正真道。』是人聞喜,便起到城傍,遠離成就有德高行,反輕言:『若所行法非。』」
[0499a20] 佛言:「如是諸行者中,有正行呼非,反行呼是,不當敬者而敬之,當所敬者而恚慢之。邪語是闓士言:『我行遠離。有飛人來語我言:「善哉,善哉!」審是遠離法,正當隨是行,我故來相語。若在城傍行,誰當來語若?』」
[0499a25] 佛言:「闓士有德人而反輕之如是,當作是知。如擔死人種,無所中直,反呼是闓士有短,是為闓士怨家。厭闓士高行,為天人大賊。正使如沙門被服處闓士之中,由亦是賊,無與從事交接言笑。何以故?多瞋恚怒越,敗人好心。當作是知。所當護法,常自堅持,當淨其心,立心所狎,習當諦持,常當正心,畏怖勤苦處。無得入彼壞器輩所在三處止。常當持慈心哀念,令安隱,愍傷之,自護所念:『使吾無生穢濁惡心,我設有不善,疾使棄之。』是闓士大士所行極上。當作如是知。
善友品第十九
[0499b08] 「復次,善業!闓士大士盛志,欲得無上正真道最正覺,當與善友從事,恭敬三尊。」
[0499b09] 善業問:「善友當何以知?」
[0499b10] 佛言:「有為人說明度無極者,教人入是定,是闓士大士善友。六度無極是善友,是善德,是護,是將,是去,如來最正覺,當來今現在十方無稱數佛剎如來,皆從明成一切智道,用四事護眾生。何等四?一者布施,二者勸樂,三者饒益,四者等與。是為四德。為父母、為舍、為臺、為度、為自歸、為導,是故六度為眾生之度。闓士大士學六度,用眾生故,都欲斷其根,學明度相。何所是明度相?無罣礙明度相,是相為得諸法。」
[0499b19] 佛言:「如是無有相得明度,是所相得諸法。何以故?諸法各空,是相亦空,是為明度。」
[0499b21] 善業問佛:「正使,天中天!諸法各空,何緣人民欲生無滅盡時?空無增時亦無休息,各虛空無形。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不從是中。各各虛空,不得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云何,天中天!是法當何以知決?」
[0499b25] 佛言:「爾群生勤苦望,欲得是因致是,作是求。爾見我得空不乎?」
[0499b27] 善業言:「不,天中天!」
[0499b27] 佛言:「自作是得是,是空不?」
[0499b28] 對曰:「如空,天中天!」
[0499b28] 佛言:「但用是故,若無解時?」
[0499b29] 對曰:「如是,天中天!極安隱人民欲得是、因致是,勤苦無休。」
[0499c01] 佛言:「人民所欲故便著。當作是知。人民所生,本從是中無所取,無所取者不作是無,是無滅盡時無生增益者。作是曉知,是闓士大士求明度。」
[0499c04] 善業白佛言:「闓士為不求五陰,作是知曉?為求明度?為悉等求?諸應儀、緣一覺所不及。有德之人求巍巍之道,無能逮者,當作是行,晝夜疾近無上正真道最正覺。」
[0499c08] 佛言:「云何,四天下群生都獲為人,當求無上正真,發意索佛道,各盡壽布施與無上正真道。於善業意云何,其福寧多不?」
[0499c11] 對曰:「甚多,天中天!」
[0499c11] 佛言:「得明度淨定守一日,如中教,作是念行,是福過彼。何以故?眾生行無能及是慈者。斯高士深入智中,曉了是智悉具足,是世間勤苦,即興普慈,愍傷一切,道眼徹視見群生,成就具足高志,行無懈怠。以其不懈得是。彼闓士弘慈普至,不以斯相住,亦不用餘住,其智大明,雖未住無上正真道,一切剎土皆共尊,舉正上真道終不還。若受供養衣服、飯食、床臥、醫藥,是明度心其中立,所受施除去近一切智,所食無罪,益於眾生悉示道住,無邊極處悉照明之,諸在牢獄中者悉度脫之,示其道眼——隨是行、莫念相,莫作異念持短,入明度中高行莫懈。譬如得明月珠已,復亡之。大愁毒坐,起憂念想。如亡七寶,作是念:『云何我亡是寶?』欲索珍寶者,常堅持心,無得失一切智。何以故?明度虛空亦不增減。」
[0499c27] 善業言:「虛空,云何闓士大士成就其行,近無上正真道?」
[0499c28] 佛言:「闓士大士亦不增不減。經中說時,聞之不恐不怖。當知是高士即為求明度矣。」
[0500a01] 善業言:「如是明度為空求乎?」
[0500a02] 佛言:「不也。」
[0500a02] 「有離明度得耶?」
[0500a02] 佛言:「不也。」
[0500a03] 善業言:「以五陰求?」
[0500a03] 佛言:「不也。」
[0500a03] 又問:「離五陰頗有所求?」
[0500a04] 佛言:「不也。」
[0500a04] 善業言:「云何求大明?」
[0500a05] 佛言:「若見是法,何所法求明度?」
[0500a05] 對曰:「不見,天中天!」
[0500a06] 佛言:「云何,遍見是明度,何所闓士求之?」
[0500a07] 對曰:「不見。」
[0500a07] 佛言:「設使遍見,法有所生處不?」
[0500a08] 對曰:「不見。」
[0500a08] 佛言:「是所闓士大士還得無所從生法樂,悉具足無所受決無上正真道最正覺,所至處無所復畏,悉作是護、是求、是行、是力,為還佛慧、極大慧、自在慧、一切智慧、如來慧。設作是,不得佛。」
[0500a12] 佛言:「為有異。」
[0500a12] 善業言:「設使諸法無所生,受決無上正真道?」
[0500a13] 佛言:「不。」
[0500a14] 善業言:「云何闓士大士得無上正真道?」
[0500a15] 佛言:「見所當受決者乎?」
[0500a15] 對曰:「不見法當作無上正真道。」
[0500a16] 佛言:「如是!諸法無從中得。闓士不作是念:『持是法,當受決、不受決。』」
天帝釋品第二十
[0500a19] 釋於眾中白佛言:「甚深明度無極,難了難知。天人德大,值說斯定。聞之,書持學者,其福甚大。」
[0500a21] 佛語釋:「閻浮提人民皆持十戒,悉具足持,是功德百千萬億倍,不如是善人聞明度書持學者。」
[0500a23] 時,座中有一除饉語釋:「出卿上去已。」
[0500a24] 報言:「持心一念出我上,何況書持學,隨是法教,作是立者。明德踰三界群生之上,及至溝港、頻來、不還、應儀、緣一覺,復過是上。至闓士行布施、戒、忍、精進、禪度無極,若失明度及變謀明慧,亦復過其上。闓士大士求明度狎習中行,天人鬼龍含毒凶[卄/(阿-可+辛)/女]終不能勝。作是堅持,疾近一切智,不離如來,名佛坐不遠。懈怠不生,為學佛,不學應儀、緣一覺法。四天王當往問訊。疾學四部弟子,當於佛座作無上正真道,當作是學。四天王常自往問訊,何況餘天子。」
[0500b05] 阿難作是念:「是釋自持智說耶?持佛威神乎?」
[0500b06] 釋知阿難心所念,語阿難言:「持佛威神。」
[0500b07] 佛言:「是中,阿難!或時闓士大士深念求學明度,三千國土中邪,一切皆悉愁毒,欲共壞亂,使中道取證。」
貢高品第二十一
[0500b11] 佛告阿難:「闓士隨時各學明度無極,隨法行之。是時一佛界邪,各驚念言:『我使闓士中道得應儀,莫使得無上正真。』弊邪見闓士習行明度,深為愁毒,四面放火,怖諸闓士念心一轉。」
[0500b15] 佛言:「邪不身遍行亂。闓士若遠離善師,為邪所亂愁毒。以不深解明度,心狐疑念:『有之?無乎?昔所翫習而今惡聞,或結不知,將以何緣守明度乎?』疑網自蔽,邪得其便,教餘闓士言:『若用是為寫學,我尚不了其事,若能了乎?』自言所行是,若所行非,所為顛倒。用是故,其人在地獄、禽獸、餓鬼中,其罪日增。如是邪大歡喜。若闓士與行應儀道諍,又與闓士共諍,時邪言兩,離佛遠矣。若未得不退轉闓士與不退轉諍,隨念恚恨,心一轉念,轉却一劫,雖有是惡,不捨一切智。劫數無極,始當從初發意起。」
[0500b26] 阿難白佛言:「心所念惡,寧可悔不?乃當却就爾所劫?」
[0500b27] 佛言:「我法廣大,可得悔。若闓士念惡有恨,又喜以教彼,斯人不可使悔也。誤有恚罵,即慚悔過:『我當為十方人作橋梁,令得泥洹。寧可有惡意與人諍耶?當如啞羊諸惡忍之。』心不當起恚為應儀道者。」
[0500c03] 阿難白佛言:「闓士大士與相共止,法當云何?」
[0500c04] 佛言:「相視當如視佛。心念,當言:『共一師、一船、一道,彼所學,我亦當學。』欲喜應儀、緣一覺道者,不與同願;其有忍苦欲求佛者,當與相隨。若此為一法學也。」
學品第二十二
[0500c09] 善業白佛言:「闓士學無常,為學一切智?學無所生、學去婬妷、學滅度,為學一切智?」
[0500c10] 佛告善業:「若所問:『學無常,為學一切智?』者,云何是如來本無隨因緣得?如來本無字,寧有盡時不?」
[0500c12] 對曰:「不也。」
[0500c13] 「如此為學一切智明度無極。如來地十種力、四無所畏,為悉學諸佛法。闓士大士作是學,邪及官屬不能中壞,疾得不退轉,為近佛樹下坐。為學佛道,為學習法。慈悲喜護普濟群生,學三合十二法輪為轉,學滅度十方人,為稍稍上至佛道,學入甘露法門。不懈怠之人乃能學是。作是學者,為學十方人導,死不入地獄、禽獸、餓鬼,終不生邊地愚癡貧窮中,不受眾痛之疾,不毀十戒,不從流俗婬祠,遠不持十戒人,不願生不想天上。從明度中出變謀明慧威神,入禪不隨禪、不隨禪法。闓士學如是,為得淨力、無所畏力、佛法淨力。」
[0500c25] 善業白佛言:「諸法本皆淨,何等闓士為得法淨?」
[0500c26] 佛言:「闓士學如斯,為學無所得淨法諸法淨。如是闓士行明度時,不悔不厭是為行。未得道者愚癡,不曉是法、不見其事。闓士用人故,常精進,人當効我,用是得力、精進、無所畏。作是學一切智者,若出金之地,其地少耳。又如索轉輪聖王之人少耳,小王者多。從是中多索應儀、緣一覺者,既有初發意者,闓士少有隨明度教得不退轉者。闓士當力學及不退轉。闓士行明度,不以恚意向人,不求人短,心無慳貪,不毀戒、懷恨、懈怠、迷亂,心無癡冥。學明度,為照明諸度,悉入其門,道德備足。如人言:『是我所。』便外著十二品。悉供養一佛界中人盡壽命,不如守明度淨定彈指頃。何以故?從是疾得無上正真道,能給視十方窮孤,求佛之境界,佛之智慧,如師子獨步。欲得佛處,當學明度。學明度者,為學諸法。」
[0501a13] 善業言:「闓士復學應儀法耶?」
[0501a13] 佛言:「闓士學一切智,應儀功德不於中住。闓士學,十方人無能過者,於一切智中不壞不滅。若念持是明度當得一切智,為不行。明度無極,無相之行也。」
守行品第二十三
[0501a19] 是時天帝釋在會中坐,作是念:「闓士行,十方人無能過者,豈況佛乎?人身難得,壽安又難,有一發意求佛者甚難,何況至心求佛道、欲為十方作明度導者乎?」
[0501a22] 是時,釋化作甘香華以散佛上,作是說:「行闓士道者乃及於佛,所願悉成,為護成佛諸經一切智,如來經法悉具足不退,轉法示人。有至心索佛,於是法一存念終不還:『我欲使人於法中益念,不厭生死之苦,以一切眾生苦故,當忍勤苦之行。』心作是念:『諸未度者吾當度之,恐怖者吾當安隱之,諸未滅度者吾當滅度之。』」
[0501a29] 復問佛:「新發意闓士隨次第上至不退轉,至一生補處。人勸助其喜,得何等福?」
[0501b02] 佛言:「須彌山尚可稱知;阿闍浮闓士行人,勸助歡喜,其福無極。一佛界中海水,取一髮破為百分,從中取一分以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