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ūtra on the Mahāyāna Practice of the Six Perfections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Scroll 1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第十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般若波羅蜜多品第十之餘
[0910c13] 佛告慈氏:「菩薩摩訶薩有七種事,能得如是不可思議無盡法門,謂因無盡、有情界無盡、大悲無盡、妙用無盡、法門無盡、壞生死魔故、智無盡故。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無行無相、無生無滅,菩薩於一切法應如是知。」
[0910c17] 佛說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會中有一外道名微末底,即從座起而白佛言:「世尊!佛說一切諸法本來不生、自性清淨。此義不然。自在天常,而是一切萬物父母,能生諸法,能造能作安立世間。復有說云:『神我能生一切諸法,然此我者住於心中猶如拇指。』復有說云:『一切諸法從和合生。』云何今者乃說無生?」
[0910c24] 爾時薄伽梵告微末底:「汝所問者,隨汝意答。斷汝疑心,應當諦聽。如汝所說:『自在天常,能生一切。』所生萬物應同一性,悉亦是常。若謂所生前後變易非常住者,理亦不然。用不離體,應是常住;體不離用,應非常故。自在常者,生應常生,云何有時或生不生?既不常生,云何是常?以是義故,同彼所生,定是無常。所生既多,亦非是一,若是一者應無差別,萬類區分如何是一?又自在天能生一切,無有慈悲。若有慈悲,應令有情悉生人天常受快樂,云何令諸有情受於八苦,生三惡趣受種種苦?若有慈悲,云何自生自立自害?若自在天是一是常,所生一切應無變易,云何異類生滅無常,五趣之中受茲不淨?譬如見果即知其因,當知自在非常非一。若言妙好是自在作,麁鄙不善畢舍遮為。如是之言亦不應理。善由自在,惡由舍遮,善惡相違何名自在?又諸有情,作惡人多、修善者少,即畢舍遮鬼勝自在天。又諸有情,所作善事自在處分,所作諸惡鬼所教者。汝諸弟子恒作是言:『為善生天,惡墮地獄。』若生天墮獄由造善惡,云何言彼自在作耶?譬如國王使人宣令賜財授職,但言王賜,終不言是宣教命人。又如國王使人斷命,但言王殺,不言魁膾。是即造善歸自在天。若造諸惡,畢舍遮受,有情何故受苦樂耶?以是當知,大自在天決定不能造作一切。若言一者,有情何故能生無量善惡心耶?以是故知亦非是一。若言一切由自在天,即應純善,何有惡耶?如人有時於多人所,作諸惡事即是惡人。若眾生惡由自在者,世間咸謂地獄罪人自作惡業,汝獨云何推自在耶?又如有人謗他作惡得無量罪,汝謗自在獲罪亦然。
[0911a28] 「復次,微末底!自在造作過失如前,神我過失倍過於彼。若我是常、能造作者,此身去住應得自由,無人能害,云何號哭而懼死耶?若我是常,應能憶念過去造業受諸苦報,故於今生不應造惡。又我常者,即應自在捨於衰老恒受少壯,如脫故衣更著新好,云何而有老病死耶?以是當知,我非作者。
[0911b06] 「復次,微末底!我觀諸法,亦非和合因緣所生。所以者何?因無生性。因若有生,不應待緣。緣無生性亦復如是。若說因緣我能和合,此亦不然。如二盲人,各別行住不能見色,設令同住不見亦然。當知神我和合因緣亦不能生。若能生者,應是無常,有作用故,如所生果定是無常。以是當知,離所生外無別能生。或說五大極微是常,能生諸法。此亦不然,猶如水米和合成酒,飲即令醉。如是醉力不從外來,非水中出,亦非米出,水米和合轉變而生。一切諸法無有作者,亦無有我而為因緣。所以者何?大地虛空。水、火、風界當知亦爾,豈無情物生有情耶?一切諸法假有實無,非自在天亦非神我,非和合因緣五大能生。是故當知,一切諸法本性不生,從緣幻有,無來無去、非斷非常,清淨湛然,是真平等。」
[0911b21] 爾時,薄伽梵而說偈言:
「一切有為法, 如乾闥婆城,
眾生妄心取, 雖現非實有。
諸法非因生, 亦非無因生,
虛妄分別有, 是故說唯心。
無明妄想見, 而是色相因,
藏識為所依, 隨緣現眾像。
如人目有瞖, 妄見空中花,
習氣擾濁心, 從是三有現。
眼識依賴耶, 能見種種色,
譬如鏡中像, 分別不在外。
所見皆自心, 非常亦非斷,
賴耶識所變, 能現於世間。
法性皆平等, 一切法所依,
藏識恒不斷, 末那計為我,
集起說為心, 思量性名意,
了別義為識, 是故說唯心。
心外諸境界, 妄見毛輪花,
所執實皆無, 咸是識心變。
色具色功能, 皆依賴耶識,
凡愚妄分別, 謂是真實有。
睡眠與昏醉, 行住及坐臥,
作業及士用, 皆依藏識起。
有情器世間, 非由自在作,
亦非神我造, 非世性微塵。
如木中火性, 雖有未能燒,
因燧方火生, 由此破諸闇。
展轉互為因, 賴耶為依止,
諸識從彼生, 能起漏無漏。
如海遇風緣, 起種種波浪,
現前作用轉, 無有間斷時。
藏識海亦然, 境界風所動,
恒起諸識浪, 無間斷亦然。
如酪未鑽搖, 其酥人不見,
施功既不已, 醍醐方可得。
賴耶妄熏習, 隱覆如來藏,
修習純熟時, 正智方明了。
諸識隨緣轉, 不見本覺心,
自覺智現前, 真性常不動。
猶如金在礦, 處石不堪用,
銷練得真金, 作眾莊嚴具。
賴耶性清淨, 妄識所熏習,
圓鏡智相應, 如日出雲翳。
若有修空者, 順空而取空,
觀空與色殊, 不名真觀者。
觀色即是空, 色空不可得,
此即勝義空, 是真解脫者。
客塵無自性, 無明妄分別,
實相非有無, 眾生虛妄見。
猶如日月明, 流光能普照,
如來清淨藏, 具足諸功德。
真妄互相熏, 猶如二象鬪,
弱者去無迴, 妄盡無來去。
蓮花性無染, 出水離淤泥,
菡蓞開敷時, 見者皆歡喜。
如來無垢識, 永斷諸習氣,
清淨智圓明, 賢聖所歸趣。
猶如最勝寶, 無復諸瑕翳,
輪王為寶冠, 常置於頂上。
如來清淨藏, 永離諸分別,
體具恒沙德, 諸佛之法身。
住真無漏界, 清淨解脫身,
寂滅等虛空, 法性無來去。
佛現三界中, 不生亦不滅,
此界及他方, 湛然常不動。
平等真法界, 佛與眾生如,
非斷亦非常, 大悲恒不盡。
諸佛法性身, 本覺自然智,
是真勝義諦, 唯佛方證知。
自性體無生, 牟尼本寂靜,
流轉諸三有, 畢竟歸依處。
法無來去相, 三世常寂然,
住真三昧者, 見彼法界身。
清淨不思議, 恒沙眾德備,
此即無漏界, 諸佛之所依。
佛具三種身, 體相用平等,
甚深廣大性, 勝義無差別。
無漏無變易, 遠離一切相,
煩惱及所知, 本性恒清淨。
無垢無染著, 是真調御師,
性淨即涅槃, 亦是法身佛。
體備恒沙德, 無垢不思議,
六度常圓滿, 此即薩婆若。
廣大無邊際, 永斷於思想,
斷習成菩提, 具恒沙功德。
於諸法自在, 普現諸色像,
大悲清淨果, 常利一切眾。
無漏無分別, 願力皆圓滿,
猶如摩尼珠, 隨色皆能現。
譬如工畫師, 能畫種種相,
所現諸境界, 皆是識心變。
眾生諸性欲, 如來悉能知,
法身恒不動, 願力隨緣現。
示現兜率天, 降神乘白象,
生處於王宮, 出家修苦行,
即詣菩提樹, 降伏諸魔怨,
成佛轉法輪, 或現涅槃相。
示現有生滅, 真身恒不動,
鈍根樂小法, 方便說涅槃。
真如法界中, 無有涅槃相,
大悲樂饒益, 引導於眾生。
猶如大商主, 誘進諸愚少,
菩薩廣大心, 咸令入涅槃。」
[0912c09] 爾時微末底聞佛說已,身心適悅歡喜無量,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以妙伽他而讚佛曰:
「墮在生死河, 邪見所纏縛,
迦毘微野娑, 迦那仙外道。
凡愚被昏弊, 邪見由是生,
十力善逝尊, 慧日朗明照。
或聞那羅延, 自在天等教,
增長於貪著, 令心發狂亂。
正見破諸暗, 是真如來教,
我當至心聽, 歸依大聖尊。
大梵身四臂, 四面蓮花生,
演說四違陀, 增長於邪見。
唯佛薄伽梵, 慧日大聖尊,
能破我等疑, 真實歸依處。」
[0912c24] 時,微末底讚歎佛已而白佛言:「大聖世尊!我於今者得大善利,蒙佛慧日正智光明,邪見疑心一切都盡。我今歸依大聖世尊!」
[0912c26] 復白佛言:「世尊!我今所以名微末底,為求異道心轉疑惑。今於佛前獲正法眼,滅疑惑心名蘇末底。我及弟子,同於今日歸佛法僧,修行大乘願無退轉,所得善利,迴施有情皆向佛道。」爾時薄伽梵為微末底說是法時,會中無量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六十二那庾多菩薩證無生法忍。
[0913a05] 「復次,慈氏!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應修八法。云何為八?所謂蘊善巧、處善巧、界善巧、諦善巧、緣起善巧、三世善巧、一切乘善巧、一切法善巧。云何蘊善巧?謂觀色蘊猶如聚沫,愚人見之謂是白[疊*毛],入水而取,其沫散滅不可撮摩。菩薩摩訶薩以正智慧見第一義,了色性空猶如聚沫。以是因緣,名正知見。復觀受蘊如水上泡,速起速滅、剎那不住。菩薩摩訶薩以正智慧見第一義,了受性空猶如水泡。以是因緣,名正知見。復觀想蘊猶如陽焰,如人熱渴遠見陽焰謂之為水,馳走尋覓近之則無。菩薩摩訶薩以正智慧見第一義,了相性空。以是因緣,名正知見。復觀行蘊猶如芭蕉,中無有堅,剝之不已竟無所得。菩薩摩訶薩以正智慧見第一義,知行性空。以是因緣,名正知見。復觀識蘊猶如幻化,如世幻師幻作金銀珍寶真珠瓔珞,求其實體了不可得。菩薩摩訶薩以正智慧見第一義,了識性空猶如幻化。以是因緣,名正知見。作是觀已,於諸有情起大悲心興拔濟意,如是觀察,名蘊善巧。復觀五蘊猶如幻夢,皆從妄想顛倒心生,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命,非養育、非士夫,非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以善巧方便了蘊性空,猶如夢想都不可得,是名菩薩摩訶薩蘊善巧智。復次,菩薩摩訶薩觀蘊如響,無我、無人乃至無作者、受者,如是蘊性如空谷響,屬諸因緣。如實了知,等無二相,是則名為菩薩摩訶薩蘊善巧智。復次,觀蘊如影,從業緣現,無我、無人乃至受者,如是影性了不可得,等無二相,是名菩薩摩訶薩蘊善巧智。復次,觀蘊如鏡中像,無我、無人乃至受者,如是鏡像非內非外,了不可得平等無二,是名菩薩摩訶薩蘊善巧智。復次,觀蘊從緣而有、如幻如化,無我、無人乃至受者,以善巧智如實了知,等無二相,是名菩薩摩訶薩蘊善巧智。復次,觀蘊是變壞相,無常、苦、空、無我、不淨,性本空寂、非壞非不壞,如實了知,名蘊善巧智。
[0913b13] 「復次,云何名為處善巧?謂觀眼處,耳、鼻、舌、身、意處,內法皆空。次觀色處,聲、香、味、觸、法處,外法亦空。以正智慧觀第一義,非內非外,名正知見,是則名為處善巧智。復有處善巧,所謂了眼、耳、鼻、舌、身、意處皆悉是空,亦無見、聞、覺知之相,名法處智。復有了法處智,了色、聲、香、味、觸、法處自性空寂,非眼、耳、鼻、舌、身、意處境界相,名了法處智。復有處善巧,謂眼處,耳、鼻、舌、身、意處,法性空寂、無我我所。色處,聲、香、味、觸、法處,法性皆空、無我我所,非相應非不相應,非善法非不善法,不增不減,無有二相,本來空寂,是名菩薩摩訶薩處善巧智。復有處善巧智,眼處色處本來清淨無染無著,眼處堅固寂然常住。如是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性本清淨無染無著,乃至意根堅固寂然常住不變,是名菩薩處善巧智。復次,云何名為處善巧?所謂聖人處非凡夫處,能生聖道,是名為處。凡夫邪行生於惡道,名為非處。菩薩摩訶薩住八聖道,起大悲心,令諸有情入正定聚,是則名為處善巧智。
[0913c04] 「復次,云何名為菩薩界善巧智?謂觀眼界、色界、眼識界,無我亦不屬我,亦非眼界、色界、眼識為緣而起,乃至意界、法界無我,亦不繫屬於我,乃至意識界無我,亦非意識為緣而起,如是菩薩以正智慧觀第一義,知十八界性即是空、無我、無人,法界平等清淨不動,是名菩薩摩訶薩界善巧智。復有界善巧,所謂了法界智,了知地、水、火、風界性是空,堅、濕、暖、動皆不可得,同真際,等法性,是名菩薩摩訶薩了法界智。復有了法界智,了眼界乃至意界性空,色界乃至法界性空,眼識界乃至意識界性空,亦無見聞覺知分別之相,是則名為了法界智。
[0913c17] 「復次,云何名為諦善巧?所謂四諦——苦、集、滅、道。觀此五蘊苦苦、行苦、壞苦,名苦聖諦智。了知無明增長五蘊,名集諦智。不起貪欲滅盡諸苦,名滅諦智。為此滅故修八聖道,名道諦智。是名菩薩摩訶薩諦善巧智。復有諦善巧,所謂知苦無生,名苦諦智。知集不起,名集諦智。了本不生今則無滅,名滅諦智。於不二相修中道觀,名道諦智。是則名為諦善巧智。復次,菩薩摩訶薩了知苦受空無自性,能觀正智亦復皆空,名苦中苦智。觀集緣起從緣幻有,能觀正智亦皆是空,名集中集智。知貪愛滅既本性空,正智現前清淨平等,名滅中滅智。知出苦道了不可得,正智觀察自性皆空,名道中道智。如是正智離諸分別,是名菩薩摩訶薩諦善巧智。復次,能知生苦體即無生,名苦中真智。知生集起集無和合,名集中真智。知生本無即無有滅,名滅中真智。知出苦道離有離無,是名道中真智。菩薩摩訶薩如實了知,名諦善巧。復有諦善巧,所謂三諦——世俗諦、勝義諦、實相諦。世俗諦者,謂一切世間語言文字、見聞覺知。勝義諦者,謂心行處滅無復文字,離於一切見聞覺知。實相諦者,所謂一切相即無相,如是無相即是實相。菩薩摩訶薩於俗不染,觀真不住,一相平等,是則名為菩薩摩訶薩諦善巧智。復有二諦,所謂世諦、真諦。世諦者,所謂一切世間色心等法,如實而見,稱實而知。真諦者,謂二空理,清淨湛然究竟寂滅,化之不厭,知真無取,無法可得,是名菩薩摩訶薩諦善巧智。復有一諦,謂即真如清淨法界,無生無滅、非斷非常,遠離二邊究竟安樂,於生無生心無二相,是名菩薩摩訶薩諦善巧智。
[0914a19] 「復次,云何名緣起善巧?菩薩摩訶薩觀察緣起流轉不斷,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菩薩以正智慧如實了知緣起無性,無生無滅,法性現前,無心無作、無主無攝,是名菩薩摩訶薩緣起善巧智。復次,所有善因不善因、動因不動因、生死因涅槃因,如此因等皆如實知。所有眾生利根、鈍根如是根性,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報,如是本末,皆如實知。隨其因緣,生善修集而無所失,是名菩薩摩訶薩緣起善巧智。復次,妄想滅則無明滅,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愁歎苦憂惱滅。菩薩摩訶薩以正智慧了知緣起,無生無滅、無主無攝,是名緣起善巧智。
[0914b07] 「復次,慈氏!一切因緣,皆假和合無有自性,不從我、人、眾生、壽命而得生長,為是有情說如是法,無量無邊無有窮盡,如實了知,是名緣起善巧智。復次,菩薩摩訶薩了知一切緣生之法,無生無滅、無盡之相,此無盡相即菩提相,是名菩薩摩訶薩緣起善巧智。
[0914b13] 「復次,云何三世善巧?謂念過去所有善法如實修行,不善之法常當遠離,如實知已,悉皆迴施一切有情,是名菩薩摩訶薩過去善巧智。復念未來所有善根菩提資糧,皆悉迴向一切智智,是名菩薩摩訶薩未來善巧智。復次,現在所有正念相應善法,不起邪念相應不善,是名菩薩摩訶薩現在善巧智。復次,觀於過去皆悉是空,現在、未來亦復皆空,三世平等,住第一義,是真解脫。復觀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福德智慧,生隨喜心,是名菩薩摩訶薩三世善巧智。復觀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不住,三世善法所修勝行,悉願迴向無上菩提,現在善法剎那不住,而恒發起菩提之心,是名菩薩摩訶薩三世善巧智。復次,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不住,如是生滅念念不住,心常覺悟,是名菩薩摩訶薩三世善巧智。復次,菩薩不思議自在神通,能憶過去所種善根,現在所修諸善,未來覺心當願圓滿,願皆迴向無上菩提,是名菩薩三世善巧智。復次,為欲成就諸有情故,憶念過去所有善根,一切有情,隨彼彼根依願成就,所有供養未來諸佛,一切有情,隨彼彼根當來成就,所有現在一切有情,神通說法種種教化隨根成就。如是三世利益自他,圓滿菩提勝妙之行,是名菩薩三世善巧智。
[0914c10] 「復次,云何名三乘善巧?謂聲聞乘、獨覺乘、菩薩乘,依此三乘而求出離。云何菩薩摩訶薩於聲聞乘善巧智慧?遇佛出世,聞四諦法,因聲悟理,生正見故,是名聲聞。修淨戒故圓滿戒身,得禪定故圓滿定身,見諦理故得智慧、解脫、解脫知見身。是名菩薩摩訶薩於聲聞乘得善巧智。復有聲聞乘善巧,於三界中生疲倦想,於有為法深觀無常,見一切法悉皆無我,涅槃寂靜歡喜愛樂。復觀五蘊如怨賊,觀諸界如毒蛇,觀內六處如空聚,常願出離,樂於涅槃起依怙想,是名菩薩摩訶薩於聲聞乘而得善巧。復次,云何菩薩摩訶薩於獨覺乘善巧?謂厭諸有為,樂於出離,少欲知足,離諸戲論,樂居閑寂,於諸因緣自然覺悟諸法無常而得解脫,是名菩薩摩訶薩於獨覺乘善巧智。復次,云何菩薩摩訶薩於大乘法而得善巧?大乘功德無量無邊,悉令有情咸皆悟入彼最上乘無有障礙,無生無滅得大智慧,積集一切福德善根,一切有情所受用故;成就諸波羅蜜,令諸心行善調伏故;增長無上大菩提故;有大威力,詣菩提樹,坐於道場,觀眾生根大悲不捨,無障無礙普於一切,悉皆憐愍等如一子,能越一切惡道諸怖畏故;能令一切佛法皆現前故;摧伏外道諸魔怨故;建立菩提勝法幢故;能除斷常諸結使故;得佛如來無礙智故;豐益佛法諸珍寶故;隨根利益無錯失故;養育有情大悲成故;十力、無畏、不共佛法、相好功德瓔珞莊嚴無過失故。如是所有一切善巧,是名菩薩摩訶薩大乘善巧智。復次,一切諸佛之所乘故,具足七法佛為大乘,如轉輪王具足七寶。云何為七?所謂大觀察故、大隨順故、大智慧故、大精進故、大方便故、大證悟故、大事業故。大觀察者,菩薩摩訶薩親近善友聽聞正法,於一剎那悟一切法,實相現前。大隨順者,菩薩摩訶薩成就大智大定大悲,利益自他故。大智慧者,菩薩摩訶薩見真實相,我法皆空。大精進者,菩薩摩訶薩於無量阿僧祇劫,大悲萬行能成辦故。大方便者,菩薩摩訶薩得平等忍,不住生死、不證涅槃。大證悟者,菩薩摩訶薩證力、無畏、不共佛法無量無邊大功德故。大事業者,菩薩摩訶薩於生死中得大菩提,成就圓滿恒沙萬億佛事業故。具足如是七種勝法而為法王,是名菩薩摩訶薩大乘善巧智。
[0915a25] 「復次,云何一切法善巧?謂有為、無為。菩薩於此二法巧便最勝,於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清淨增長,迴向無上正等菩提,是名菩薩有為善巧智;菩薩於身、口、意具三無作,清淨平等,迴向無上正等菩提,是名菩薩無為善巧智。復有善巧,謂菩薩摩訶薩於布施、持戒乃至靜慮增長修習,迴向無上正等菩提,是名菩薩有為善巧智;復以般若波羅蜜多,離一切相修諸波羅蜜多,迴向無上正等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無為善巧智。復有善巧,以方便智行四攝法攝取眾生,是名菩薩摩訶薩有為善巧智;復有善巧,住第一義,雖攝眾生而無取著,迴向菩提,是名菩薩無為善巧智。復有善巧,了知煩惱增長生死,菩提分法斷絕生死,是名菩薩有為善巧智;復次知空、無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