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āparinirvāṇasūtra (Mahaparinirvana Sutra) 大般涅槃經
Scroll 1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九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梵行品第八之五
[0474a27] ◎爾時王舍大城阿闍世王,其性弊惡,憙行殺戮,具口四惡,貪恚愚癡,其心熾盛,唯見現在、不見未來,純以惡人而為眷屬,貪著現世五欲樂故,父王無辜橫加逆害。因害父已,心生悔熱,身諸瓔珞伎樂不御,心悔熱故遍體生瘡,其瘡臭穢不可附近。尋自念言:「我今此身已受花報,地獄果報將近不遠。」爾時其母字韋提希,以種種藥而為傅之,其瘡遂增,無有降損。王即白母:「如是瘡者,從心而生,非四大起。若言眾生有能治者,無有是處。」
[0474b07] 時有大臣名曰月稱,往至王所,在一面立,白言:「大王!何故愁悴,顏容不悅?為身痛耶?為心痛乎?」
[0474b10] 王即答言:「我今身心,豈得不痛?我父無辜,橫加逆害。我從智者曾聞是義,世有五人,不脫地獄,謂五逆罪。我今已有無量無邊阿僧祇罪,云何身心而得不痛?又無良醫治我身心。」
[0474b14] 臣言:「大王!莫大愁苦。」即說偈言:
「若常愁苦, 愁遂增長。 如人憙眠,
眠則滋多。 貪婬嗜酒, 亦復如是。
[0474b17] 「如王所言,世有五人,不脫地獄;誰往見之,來語王耶?言地獄者,即是世間,多智者說。如王所言,世無良醫治身心者,今有大醫名富蘭那,一切知見,得自在定,畢竟修習清淨梵行,常為無量無邊眾生,演說無上涅槃之道。為諸弟子說如是法,無有黑業、無黑業報,無有白業、無白業報,無黑白業、無黑白業報,無有上業及以下業。是師今在王舍城中,唯願大王。屈駕往彼,可令是師,療治身心。」
[0474b25] 時王答言:「審能如是滅除我罪,我當歸依。」
◎
[0474b27] ◎復有一臣名曰藏德,復往王所,而作是言:「大王!何故面貌憔悴,脣口乾焦,音聲微細,猶如怯人見大怨敵,顏色皴裂?將何所苦?為身痛耶?為心痛乎?」
[0474c01] 王即答言:「我今身心,云何不痛?我之癡盲,無有慧目,近諸惡友而為親善,隨調婆達惡人之言,正法之王橫加逆害。我昔曾聞智人說偈:
「『若於父母, 佛及弟子, 生不善心,
起於惡業, 如是果報, 在阿鼻獄。』
[0474c07] 「以是事故,令我心怖,生大苦惱,又無良醫而見救療。」
[0474c08] 大臣復言:「唯願大王!且莫愁怖。法有二種:一者出家,二者王法。王法者,謂害其父則王國土,雖云是逆,實無有罪;如迦羅羅虫,要壞母腹,然後乃生,生法如是,雖破母身,實亦無罪。騾懷妊等亦復如是。治國之法,法應如是,雖殺父兄,實無有罪。出家法者,乃至蚊蟻,殺亦有罪。唯願大王!寬意莫愁。何以故?
「若常愁苦, 愁遂增長。 如人憙眠,
眠則滋多。 貪婬嗜酒, 亦復如是。
[0474c18] 「如王所言,世無良醫治身心者,今有大師,名末伽梨拘舍離子,一切知見,憐愍眾生猶如赤子,已離煩惱,能拔眾生三毒利箭。一切眾生於一切法無知見覺,唯是一人獨知見覺。如是大師,常為弟子說如是法:『一切眾生身有七分。何等為七?地、水、火、風、苦、樂、壽命。如是七法,非化非作,不可毀害。如伊師迦草,安住不動。如須彌山,不捨不作。猶如乳酪,各不諍訟。若苦若樂,若善不善,投之利刀,無所傷害。何以故?七分空中無妨礙故。命亦無害。何以故?無有害者及死者故。無作無受,無說無聽,無有念者及以教者。常說是法,能令眾生滅除一切無量重罪。』是師今在王舍大城,唯願大王!往至其所,王若見者,眾罪消滅。」
[0475a03] 時王答言:「審能如是除滅我罪,我當歸依。」
[0475a05] 復有一臣,名曰實得,復到王所,即說偈言:
「大王何故, 身脫瓔珞, 首髮蓬亂,
乃至如是? 王身何故, 戰慄不安,
猶如猛風, 吹動花樹?
[0475a09] 「王今何故容色愁悴?猶如農夫下種之後,天不降雨,愁苦如是。為是心痛,為身痛耶?」
[0475a10] 王即答言:「我今身心豈得不痛?我父先王,慈愛流惻,特見矜念,實無辜咎,往問相師,相師答言:『是兒生已定當害父。』雖聞是語,猶見贍養。曾聞智者作如是言:『若人奸母及比丘尼、偷僧祇物、殺發無上菩提心者、害及其父,如是之人畢定當墮阿鼻地獄。』我今身心豈得不痛?」
[0475a17] 大臣復言:「唯願大王!且莫愁苦。如其父王,修解脫者,害則有罪;若治國法,殺則無罪。大王!非法者名為非法,無法者名為無法。譬如無子名為無子,亦如惡子名之無子,雖言無子實非無子。如食無鹽,名為無鹽,食若少鹽亦名無鹽。如河無水,名之無水,若有少水亦名無水。如念念滅,亦言無常,雖住一劫亦名無常。如人受苦名為無樂,雖受少樂亦名無樂。如不自在,名之無我,雖少自在亦名無我。如闇夜時名之無日,雲霧之時亦言無日。大王!雖言少法,名為無法,實非無法。願王留神聽臣所說,一切眾生皆有餘業,以業緣故,數受生死。若使先王有餘業者,今王殺之,竟有何罪?唯願大王寬意莫愁。何以故?
「若常愁苦, 愁遂增長。 如人憙眠,
眠則滋多。 貪婬嗜酒, 亦復如是。
[0475b05] 「如王所言,世無良醫治身心者,今有大師名刪闍耶毘羅胝子,一切知見,其智淵深猶如大海,有大威德,具大神通,能令眾生離諸疑網。一切眾生不知見覺,唯是一人獨知見覺。今者近在王舍城住,為諸弟子說如是法:『一切眾中,若是王者,自在隨意,造作善惡。雖為眾惡,悉無有罪。如火燒物,無淨不淨,王亦如是,與火同性。譬如大地,淨穢普載,雖為是事,初無瞋喜,王亦如是,與地同性。譬如水性,淨穢俱洗、雖為是事,亦無憂喜,王亦如是,與水同性。譬如風性,淨穢等吹,雖為是事,亦無憂喜,王亦如是,與風同性。如秋髠樹,春則還生,雖復髠斫,實無有罪。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此間命終,還此間生,以還生故,當有何罪?一切眾生苦樂果報,悉皆不由現在世業,因在過去,現在受果。現在無因,未來無果。以現果故,眾生持戒勤修精進,遮現惡果;以持戒故,則得無漏,得無漏故,盡有漏業,以盡業故,眾苦得盡,眾苦盡故,故得解脫。』唯願大王,速往其所,令其療治身心苦痛,王若見者眾罪則除。」
[0475b25] 王即答言:「審有是師能除我罪,我當歸依。」
[0475b27] 復有一臣名悉知義,即至王所,作如是言:「王今何故形不端嚴,如失國者,如泉枯涸、池無蓮花、樹無花葉,破戒比丘,身無威德?為身痛耶?為心痛乎?」
[0475c01] 王即答言:「我今身心豈得不痛?我父先王,慈惻流念,然我不孝,不知報恩。常以安樂,安樂於我,而我背恩,反斷其樂,先王無辜,橫興逆害。我亦曾聞智者說言:『若有害父,當於無量阿僧祇劫受大苦惱。』我今不久必墮地獄,又無良醫救療我罪。」
[0475c06] 大臣即言:「唯願大王!放捨愁苦。王不聞耶?昔者有王,名曰羅摩,害其父已,得紹王位。跋提大王、毘樓真王、那睺沙王、迦帝迦王、毘舍佉王、月光明王、日光明王、愛王、持多人王,如是等王,皆害其父得紹王位,然無一王入地獄者。於今現在毘琉璃王、優陀那王、惡性王、鼠王、蓮花王,如是等王皆害其父,悉無一王生愁惱者。雖言地獄、餓鬼、天中,誰有見者?大王!唯有二有:一者人道,二者畜生。雖有是二,非因緣生,非因緣死。若非因緣,何有善惡?唯願大王!勿懷愁怖。何以故?
「若常愁苦, 愁遂增長。 如人憙眠,
眠則滋多。 貪婬嗜酒, 亦復如是。
[0475c20] 「如王所言,世無良醫治身心者,今有大師,名阿耆多翅舍欽婆羅,一切知見,觀金與土平等無二。刀破右脇,左塗栴檀,於此二人,心無差別,等視怨親,心無異相。此師真是世之良醫,若行、若立、若坐、若臥,常在三昧,心無分散,告諸弟子作如是言:『若自作、若教他作、若自斫、若教他斫、若自炙、若教他炙、若自害、若教他害、若自偷、若教他偷、若自婬、若教他婬、若自妄語、若教他妄語、若自飲酒、若教他飲酒、若殺一村一城一國、若以刀輪殺一切眾生、若恒河已南布施眾生、恒河已北殺害眾生,悉無罪福,無施、戒、定。』今者近在王舍城住,願王速往,王若見者,眾罪除滅。」
[0476a03] 王言:「大臣!審能如是除滅我罪,我當歸依。」
[0476a05] 復有大臣,名曰吉德,復往王所,作如是言:「王今何故面無光澤,如日中燈、如晝時月、如失國君、如荒敗土?大王!今者四方清夷,無諸怨敵,而今何故如是愁苦?為身苦耶?為心苦乎?有諸王子常生此念:『我今何時當得自在?』大王!今者已果,所願自在。王領摩伽陀國,先王寶藏具足而得,唯當快意,縱情受樂,如是愁苦,何用經懷?」
[0476a12] 王即答言:「我今云何得不愁惱?大臣!譬如愚人,但貪其味,不見利刀,如食雜毒,不見其過。我亦如是,如鹿見草,不見深穽,如鼠貪食,不見猫狸。我亦如是,見現在樂,不見未來不善苦果。曾從智者聞如是言:『寧於一日受三百鑽,不於父母生一念惡。』我今已近地獄熾火,云何當得不愁惱耶?」
[0476a19] 大臣復言:「誰來誑王,言有地獄?如刺頭利,誰之所造?飛鳥色異,復誰所作?水性潤漬,石性堅硬,如風動性,如火熱性,一切萬物自死自生,誰之所作?言地獄者,直是智者文辭造作,言地獄者為有何義?臣當說之,地者名地,獄者名破,破於地獄,無有罪報,是名地獄。又復地者名人,獄者名天,以害其父,故到人天。以是義故,婆藪仙人唱言,殺羊得人天樂,是名地獄。又復地者名命,獄者名長,以殺生故,得壽命長,故名地獄。大王!是故當知實無地獄。大王!如種麥得麥,種稻得稻;殺地獄者,還得地獄;殺害於人,應還得人。大王!今當聽臣所說,實無殺害;若有我者,實亦無害;若無我者,復無所害。何以故?若有我者,常不變易,以常住故不可殺害,不破、不壞、不繫、不縛、不瞋、不喜、猶如虛空,云何當有殺害之罪?若無我者,諸法無常,以無常故念念壞滅,念念滅故,殺者死者皆念念滅,若念念滅誰當有罪?大王!如火燒木,火則無罪;如斧斫樹,斧亦無罪;如鐮刈草,鐮實無罪;如刀殺人,刀實非人,刀既無罪,人云何罪?如毒殺人,毒實非人,毒藥非罪,人云何罪?一切萬物皆亦如是,實無殺害,云何有罪?唯願大王!莫生愁苦。何以故?
「若常愁苦, 愁遂增長。 如人憙眠,
眠則滋多。 貪婬嗜酒, 亦復如是。
[0476b17] 「如王所言,世無良醫治惡業者,今有大師,名迦羅鳩馱迦旃延,一切知見,明了三世,於一念頃,能見無量無邊世界,聞聲亦爾。能令眾生遠離過惡,猶如恒河,若內、若外,所有諸罪皆悉清淨。是大良師亦復如是,能除眾生內外眾罪,為諸弟子說如是法:『若人殺害一切眾生,心無慚愧終不墮惡,猶如虛空不受塵水;有慚愧者即入地獄,猶如大水潤濕於地。一切眾生悉是自在天之所作,自在天喜,眾生安樂;自在天瞋,眾生苦惱。一切眾生若罪若福,乃是自在天之所為,云何當言人有罪福?譬如工匠,作機關木人,行住坐臥,唯不能言,眾生亦爾;自在天者喻如工匠,木人者喻眾生身,如是造化誰當有罪?』如是大師,今者近在王舍城住,唯願速往,如得見者,眾罪消滅。」
[0476c03] 王即答言:「審有是人能滅我罪,我當歸依。」
[0476c04] 復有一臣名無所畏,往至王所,說如是言:「大王!世有愚人,一日之中百喜百愁、百眠百寤、百驚百哭,有智之人斯無是事。大王!何故憂愁如是,如失侶客,如墮深泥無救拔者,如人渴乏不得漿水,猶如迷人無有導者,如困病人無醫救療,如海船破無救接者?大王!今者為身痛耶?為心痛乎?」
[0476c10] 王即答言:「我今身心,豈得不痛?我近惡友,不觀口過,先王無辜橫興逆害,我今定知當入地獄,復無良醫而見救濟。」
[0476c13] 臣即白言:「唯願大王!莫生愁毒。夫剎利者,名為王種,若為國土、若為沙門及婆羅門、為安人民,雖復殺害無有罪也。先王雖復恭敬沙門,不能承事諸婆羅門,心無平等,心無平等故則非剎利。大王!今者為欲供養諸婆羅門,殺害先王,當有何罪?大王!實無殺害。夫殺害者,殺害壽命。命名風氣,風氣之性,不可殺害,云何害命而當有罪?唯願大王!莫復愁苦。何以故?
「若常愁苦, 愁遂增長。 如人憙眠,
眠則滋多。 貪婬嗜酒, 亦復如是。
[0476c24] 「如王所言,世無良醫而療治者,今有大師,名尼乾陀若提子,一切知見,憐愍眾生,善知眾生諸根利鈍,達解一切隨宜方便,世間八法所不能污,寂靜修習清淨梵行,為諸弟子說如是言:『無施、無善、無父無母、無今世後世、無阿羅漢、無修、無道,一切眾生經八萬劫,於生死輪自然得脫,有罪無罪悉亦如是;如四大河,所謂辛頭、恒河、博叉、私陀,悉入大海,無有差別。一切眾生亦復如是,得解脫時,悉無差別。』是師今在王舍城住,唯願大王速往其所,若得見者眾罪消除。」
[0477a05] 王即答言:「審有是師能除我罪,我當歸依。」
[0477a07] 爾時大醫,名曰耆婆,往至王所白言:「大王!得安眠不?」
[0477a08] 王即以偈答言:
「若有能永斷, 一切諸煩惱,
不貪染三界, 乃得安隱眠。
若得大涅槃, 演說甚深義,
名真婆羅門, 乃得安隱眠。
身無諸惡業, 口離於四過,
心無有疑網, 乃得安隱眠。
身心無熱惱, 安住寂靜處,
獲致無上樂, 乃得安隱眠。
心無有取著, 遠離諸怨讎,
常和無諍訟, 乃得安隱眠。
若不造惡業, 心常懷慚愧,
信惡有果報, 乃得安隱眠。
敬養於父母, 不害一生命,
不盜他財物, 乃得安隱眠。
調伏於諸根, 親近善知識,
破壞四魔眾, 乃得安隱眠。
不見吉不吉, 及以苦樂等,
為諸眾生故, 輪轉於生死,
若能如是者, 乃得安隱眠。
誰得安隱眠? 所謂諸佛是。
深觀空三昧, 身心安不動。
誰得安隱眠? 所謂慈悲者,
常修不放逸, 視眾如一子。
眾生無明冥, 不見煩惱果,
常造諸惡業, 不得安隱眠。
若為於自身, 及以他人身,
造作十惡業, 不得安隱眠。
若言為樂故, 害父無過咎,
隨是惡知識, 不得安隱眠。
若食過節度, 冷飲而過差,
如是則病苦, 不得安隱眠。
若於王有過, 邪念他婦女,
及行壙路者, 不得安隱眠。
持戒果未熟, 太子未紹位,
盜者未獲財, 不得安隱眠。
[0477b15] 「耆婆!我今病重,於正法王,興惡逆害,一切良醫妙藥、呪術、善巧、瞻病所不能治。何以故?我父法王如法治國,實無辜咎,橫加逆害。如魚處陸,當有何樂?如鹿在弶,初無歡心;如人自知命不終日;如王失國逃迸他土;如人聞病不可療治;如破戒者聞說罪過。我昔曾聞智者說言:『身口意業若不清淨,當知是人必墮地獄。』我亦如是,云何當得安隱眠耶?今我又無無上大醫,演說法藥,除我病苦。」
[0477b23] 耆婆答言:「善哉,善哉!王雖作罪,心生重悔,而懷慚愧。大王!諸佛世尊常說是言:『有二白法,能救眾生:一慚、二愧。慚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慚者內自羞恥,愧者發露向人;慚者羞人,愧者羞天;是名慚愧。無慚愧者不名為人,名為畜生。有慚愧故,則能恭敬父母師長;有慚愧故,說有父母兄弟姊妹。』善哉大王!具有慚愧。大王且聽,臣聞佛說:『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諸惡,二者作已懺悔;愚者亦二,一者作罪,二者覆藏。雖先作惡後能發露,悔已慚愧更不敢作,猶如濁水置之明珠,以珠威力水即為清;如烟雲除,月則清明。作惡能悔,亦復如是。』王若懺悔懷慚愧者,罪即除滅,清淨如本。大王!富有二種:一者象馬、種種畜生,二者金銀、種種珍寶。象馬雖多,不敵一珠。大王!眾生亦爾,一者惡富,二者善富。多作諸惡,不如一善。臣聞佛說,修一善心,破百種惡。大王!如少金剛能壞須彌,亦如少火能燒一切,如少毒藥能害眾生,少善亦爾能破大惡。雖名少善,其實是大。何以故?破大惡故。大王!如佛所說覆藏者漏,不覆藏者則無有漏,發露悔過是故不漏。若作眾罪不覆不藏,以不覆故罪則微薄,若懷慚愧罪則消滅。大王!如水渧雖微,漸盈大器,善心亦爾,一一善心能破大惡。若覆罪者罪則增長,發露慚愧罪則消滅,是故諸佛說有智者不覆藏罪。善哉大王!能信因果、信業、信報,唯願大王莫懷愁怖。若有眾生造作諸罪,覆藏不悔心無慚愧,不見因果及以業報,不能諮啟有智之人不近善友,如是之人一切良醫乃至瞻病所不能治。如迦摩羅病世醫拱手,覆罪之人亦復如是。云何罪人?謂一闡提。一闡提者,不信因果,無有慚愧,不信業報,不見現在及未來世,不親善友,不隨諸佛所說教戒,如是之人名一闡提,諸佛世尊所不能治。何以故?如世死屍,醫不能治。一闡提者亦復如是,諸佛世尊所不能治。大王今者非一闡提,云何而言不可救療?
[0478a04] 「如王所言無能治者,大王當知,迦毘羅城淨飯王子,姓瞿曇氏,字悉達多,無師覺悟,自然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具足十力、四無所畏、一切知見、大慈大悲,憐愍一切如羅睺羅,隨善眾生如犢逐母,知時而說,非時不語,實語、淨語、妙語、義語、法語、一語,能令眾生永離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