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thāgatamahākaruṇānirdeśa / Da Ai Jing 大哀經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哀經卷第二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無蓋法門品第三
[0414b15] 於是,法[敖/力]王菩薩在於彼會而白佛言:「唯然,世尊!如來境界不可思議,示現建立大聖威光,令諸菩薩永無狐疑,各各修行。唯當宣說無蓋之門大會法品。所以者何?其大會者,今悉集此皆為菩薩,一、被大德鎧不可思議;二、以大神通聖慧娛樂;三、皆有功勳通於十方;四、所修清白心離垢穢;五、以明解脫多所照燿;六、皆為諸佛所見咨嗟宣揚功勳;七、於一切法得尊自在;八、諸度無極越終始岸;九、一切皆從權方便生;十、而悉消化魔業欲塵;十一、降伏一切諸外邪道;十二、皆能分別方便講說章句誼理;十三、慧無罣礙,智度無極,超於彼岸;十四、其意自由,勇步無難,逮聖總持;十五、建立無蓋,辯才無斷;十六、曉了眾生根原所趣——具足、缺漏,備、不備者;十七、察諸眾生從應所解而為說法;十八、所宣經道除眾罪殃而無遺漏;十九、其音隨時柔軟和雅,如哀鸞鳴、猶龍海吼、亦如梵聲;二十、慈愍眾生而示滅度,亦以慈愍令眾得濟;二十一、心常懷執無極之慈;二十二、志性抱念無蓋之哀;二十三、所住堅固而不可動,言行相應;二十四、修立法幢顯示十方;二十五、其志堅強猶如金剛,不可破壞如鐵圍山;二十六、盡建所願不失本誓;二十七、暢入深妙,分別玄奧十二緣起;二十八、蠲除兩際,斷滅常見一切諸見六十二疑所習連著;二十九、亦如大乘群庶法王誘進牽致使入於道;三十、眾庶大導將致無難;三十一、從無央數劫好樂法寶,合集智慧;三十二、為大醫王療眾人病,滅除眾生無色塵勞蓄滯之病(第三十三、法經本闕);三十四、此諸菩薩大師子王所撫育子;三十五、一切諸行、若聽異音、聞說如來秘密之誼亦不恐懼;三十六、而以相好莊嚴其身;三十七、皆以大哀具足祠祀;三十八、其心勇猛不懷怯弱;三十九、降伏四魔愛欲境界;四十、善施橋梁,開寤眠寐;四十一、如是根力覺意禪思,解脫定意正受,以善修成所當為業;四十二、常以慇懃欲度眾生;四十三、逮得總持攬制一切;四十四、若利、無利,歎譽、誹謗,有譽、失名,若苦、若樂,於世八事而無所著;四十五、其心得入歡喜悅豫,樂愛經典;四十六、頒宣流布道法之寶;四十七、充滿智慧備悉道空;四十八、其行鮮明猶如蓮華;四十九、蠲除一切諸有為法;五十、其光清淨,覆蔽日、月、釋梵暉曜;五十一、悉已逮得海中三昧;五十二、道御一切諸法之寶;五十三、而於三寶由得自在無能斷截;五十四、明識解說一切諸界;五十五、執持諸佛經典之要;五十六、積累合集無量功德咨嗟之稱;五十七、造立無限功祚智業;五十八、而得親近具足佛慧;五十九、達了當來無央數劫本末之際;六十(第六十法本內少)。」
[0415a07] 法[敖/力]王菩薩白佛言:「如是,世尊!此諸菩薩大士之會功勳若茲,我意大聖,心自念言:『當令世尊為諸菩薩宣無蓋門大會法品,諸菩薩眾所可由生,至未曾有天中之天。諸佛興出多所饒益,則能悅可菩薩大士使得成具。當來菩薩德本明哲,其初發意菩薩清淨行欲成者,令入一乘使不退轉。諸菩薩眾具足佛法,至阿惟顏一生補處,令其果報無所遺失。若有眾生所識分明、志存決定,懷來因緣化使入道;其不決定當令仰入於無極哀,其有眾生永在邪見,為說處所使決其網。樂三乘者因故佛興而自嚴飾,諸天、龍、神、犍沓和、人與非人、世人、阿須輪皆得蒙濟。所以者何?佛興出世實為善哉,如是比像至未曾有難及希有,經典之要現出於世得共覩知。』唯願,大聖!斯等正士發意之頃,建立化變此法高座,一切聲聞及諸緣覺於百千劫所不能逮。吾以是故,心自念言:『難及難及,至未曾有。此人之等乃能施設如是色像神足變化,誰以見此,當復興發聲聞之行、緣覺之心?所以者何?其有初發菩薩心者,過諸聲聞、緣覺之眾。』今欲引喻。譬如,世尊!愚癡之子從生騃冥,捨夜光大寶珠取水精珠,所見顛倒自以為是。眾人所行亦復如是,捨乎大乘,轉求聲聞、緣覺之乘。若復有人至性真實,發無上正真道意,若已發意、甫發意者,亦當不久具足成就如是法要。」
[0415b05] 法[敖/力]王菩薩說是語時,彼眾會中三億百千姟天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大哀經莊嚴法本品第四
[0415b08] 爾時,世尊覩諸菩薩皆來大會——此諸菩薩皆以法故而來集此,悉以執持如來妙藏、宣暢菩薩諸所行、住無蓋法門所由品奧、修御法典——復有光明名無畏辯,應時眉間大人之相放斯光曜,遶諸菩薩七匝已竟,因復遶於總[敖/力]王菩薩身百千匝,尋入總[敖/力]王菩薩之頂。
[0415b14] 適蒙此光承佛威神遶諸菩薩百千匝,其光悉照師子之座,其身威儀轉復光曜,光明巍巍益甚加倍踰諸菩薩。
[0415b16] 總[敖/力]王菩薩時見如來無極威變,即從座起,偏出右肩,右膝著地,叉手於世尊上虛空之中,化成如來莊嚴寶蓋——佛所建立,琉璃為幢,上至炎天,瑰異琦珍、帝青琉璃、寶藏殊妙而以嚴飾,垂貫真珠繒綵旗幡而為莊校,紫金交露周匝繚遶——覆諸菩薩大會之眾,其蓋廣長大如三千大千世界。如是比像建立寶蓋奉獻如來,雨於天華,威變伎樂而自然鳴。尋時以頌而讚世尊:
「光明普遍靡不見, 目所周悉為顯誼,
諸法自在權自由, 不可思議趣諸德。
大聖正士演光明, 其口清淨宣辯才,
道光繞我百千匝, 在吾頂上沒不現。
如本意志所懷念, 辯才照明持亦然,
所知百千勝於前, 用蒙人雄道師恩。
其身巍巍心清淨, 踊躍以時獲如願,
乃知正覺慧無量, 其大辯才入我身。
佛實難及威無極, 其羸劣者不所樂,
承佛聖旨今悉見, 當復啟問愍眾生。
諸菩薩眾行所入, 等趣世間而御眾,
所生光明所變處, 當復諮啟阿惟顏。
魔眾無量悉來會, 而獨遊步上道乘,
及餘志求微妙法, 為是等故問最勝。
當善執持此魔場, 而常諦受斯佛慧,
今適是時世尊說, 為眾生故開法藏。
鄙身明智無不及, 人中之尊慧無量,
能了最勝無限智, 今當啟問無極權。
世尊聖慧由自在, 本於長夜所修學,
善遵[敖/力]尊為法王, 惟為頒宣道師行。」
[0415c16] 總[敖/力]王菩薩以頌讚佛已,白世尊曰:「如來境界不可思議,諸菩薩行莫能稱限,吾及眾會聽察如來、至真、等正覺所說經法未曾厭倦。覩於眾生,最勝世尊行乎大哀,故問此誼。何謂,世尊!菩薩莊嚴而自校飾,以菩薩行而為應誼?何謂菩薩不可思議逮法光明,離於闇冥蔽礙之患,以大法門而為清淨?何謂菩薩在眾生尊,第一大哀修行慈愍,成就所行不捨眾生?何謂菩薩逮佛菩薩所行諸業、所尊正法、不懷惱法?善哉,世尊!願分別說諸佛菩薩之所行住等趣法門。猶如菩薩降伏魔眾、蠲除疑網、入如來界、遊菩薩境,曉了一切眾生志操,心行清淨、攝取佛土、執持魔場、從如來教,而於諸法速得自在無所蔽礙。」
[0416a01] 佛告總[敖/力]王菩薩:「善哉,善哉!正士!乃能問於如來,欲善決了諸佛菩薩,仁能逮得無量如來所行了了。族姓子!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如諸菩薩行及餘菩薩功勳具足,疾逮一切諸法自在。」總[敖/力]王菩薩及諸大眾受教而聽。
[0416a06] 佛言:「菩薩有四事莊嚴。何謂四?一曰、戒莊嚴,未曾毀禁;二曰、定意莊嚴,至未曾亂;三曰、智慧莊嚴,心無蔽礙;四曰、總持莊嚴,所聞不忘;是為菩薩四事莊嚴。
[0416a09] 「於彼何謂以戒莊嚴?族姓子!知則用一事以戒莊嚴。何謂一?常愍眾生心不懷害,矜哀群黎一切有命,亦敬愛之莫不悅可。
[0416a12] 「復有二事以戒莊嚴。何謂為二?一曰、杜塞惡趣,二曰、開善趣門。
[0416a13] 「復有三事以戒莊嚴。何謂為三?一曰、身行清淨而無沾污,二曰、口言清淨辭不麁獷,三曰、其心清淨未甞壞亂。
[0416a16] 「復有四事以戒莊嚴。何謂為四?一曰、如所志願必果無異,二曰、如所約誓則得成就,三曰、如所慕樂必成無違,四曰、如所圖畫則得超至;是為四。
[0416a19] 「復有五事以戒莊嚴。何謂為五?一曰、與禁戒士俱共精修,二曰、習學智慧未曾懈廢,三曰、勤志解脫不懷慢恣,四曰、修度見品未甞休懈,五曰、益加精勤遵於無上無極滅度;是為五。
[0416a23] 「復有六事以戒莊嚴。何謂為六?一曰、無所毀犯,亦不懷恨;二曰、無所缺漏,亦不捐棄;三曰、不有沾污,無所損落;四曰、不為瑕疵,修一清淨行;五曰、而博聽受,不從欲穢;六曰、若有所聽,不載仰人;是為六。
[0416a28] 「復有七事以戒莊嚴。何謂七?一曰、戒品清淨,二曰、布施清淨,三曰、忍辱清淨,四曰、精進清淨,五曰、禪思清淨,六曰、智慧清淨,七曰、善權清淨而無放逸;是為七。
[0416b02] 「復有八事以戒莊嚴。何謂八?一曰、所處具足,二曰、其地究竟,三曰、所御備悉,四曰、性戒周密,五曰、不被燒害得至成就,六曰、佛興出世得無所著,七曰、無蓋普達,八曰、得從善師所問具足;是為八。
[0416b07] 「復有九事以戒莊嚴。何謂九?一曰、而於聖慧無所恐懼,二曰、有所覩見而不怯弱,三曰、曉了空慧,四曰、分別善權,五曰、習於清涼而無惱熱,六曰、將護禁戒如蜂採華,七曰、修治其心令無情欲,八曰、其心調和不懷麁獷,九曰、逮得調定中和之地;是為九。
[0416b12] 「復有十事以戒莊嚴。何謂十?一曰、莊嚴其身具足諸相;二曰、其口莊嚴,言行相副;三曰、其心莊嚴而無瑕疵;四曰、國土莊嚴具足所願;五曰、開化眾生莊嚴,志性清淨;六曰、所生莊嚴,一切眾惡而無所犯;七曰、菩薩行莊嚴學如來行;八曰、聖慧莊嚴,不懷自大;九曰、道場莊嚴,勸助眾德;十曰、力無所畏,不共法莊嚴,立戒為本,未曾捨禁;是為,總[敖/力]王菩薩!十事莊嚴。」
[0416b21] 佛告族姓子:「何謂菩薩定意莊嚴?定有一事。何謂一?常懷慈心愍哀眾生。
[0416b22] 「復有二事定意莊嚴。何謂二?一曰、修行威儀禮節,二曰、性行質直而無諂飾。
[0416b24] 「復有三事定意莊嚴。何謂三?一曰、無有諛諂,二曰、志性清和,三曰、無有虛偽。
[0416b26] 「復有四事定意莊嚴。何謂四?一曰、為人仁調而不佷戾,二曰、不懷毒害見他瑕疵,三曰、不犯禁忌致諸患難,四曰、不從愚戇以趣闇蔽;是為四。
[0416b29] 「復有五事定意莊嚴,謂去五蓋。何謂五?一曰、貪欲,二曰、瞋恚,三曰、睡眠,四曰、調戲,五曰、狐疑。
[0416c02] 「復有六事定意莊嚴,謂六思念。何謂六?一曰、常念於佛,二曰、常念經法,三曰、常念聖眾,四曰、常念禁戒,五曰、常念布施,六曰、常念諸天。
[0416c05] 「復有七事定意莊嚴,謂不捨道心修七覺意。何謂七?一曰、意念覺意,二曰、法覺意,三曰、歡悅覺意,四曰、精進覺意,五曰、信覺意,六曰、定覺意,七曰、護覺意。
[0416c08] 「復有八事定意莊嚴,謂八正由路。何謂八?一曰、正見,二曰、正命,三曰、正語,四曰、正業,五曰、正念,六曰、正便,七曰、正意,八曰、正定。
[0416c11] 「復有九事定意莊嚴,謂菩薩不捨道心,常立大哀,亦無所住,其心不捨一切眾生。何謂九?一曰、蠲除愛欲,寂滅眾惡不善之業,憺怕、悅安,此念俱行修第一禪;二曰、其人寂除思念所行,其內庠序而為專一,無思、無行,憺怕、悅安,修第二禪;三曰、永觀歡悅離欲之行而常安詳,其身適安猶如聖賢所說、所觀,其意行安修第三禪;四曰、斷除苦樂,究盡往古,憂慼、歡悅觀察於斯,無苦、無樂修第四禪;五曰、皆度一切諸色之想,究暢盡竟性之如地,不復思念若干諸想,遊於無量虛空之慧而為修行;六曰、過於一切虛空諸想,遊無量識,諸識之慧而為修行;七曰、皆越一切諸識智慧,不計有身、不用識慧而為修行;八曰、皆超一切,不用識慧於有想、無想之處而為修行;九曰、皆出一切有想、無想之處,悉入一切思想所愚,定意思惟以為正受,以權方便不於本際而取證也,住於本願開化眾生。
[0416c29] 「復有十事定意莊嚴。何謂十?一曰、心無所生不懷瞋恚,二曰、具足寂然之行,三曰、不捨所願,四曰、寂在閑居,五曰、不失德本,六曰、其心憺怕,七曰、身心休息圖度計校,八曰、度安諸法,九曰、心得自在,十曰、得賢聖性;是為十事定意莊嚴。」
[0417a06] 佛告族姓子:「何謂菩薩智慧莊嚴?計有一事智慧莊嚴。何謂一?於一切法而不卒暴。
[0417a07] 「復有二事智慧莊嚴:一曰、捨於狐疑,二曰、離諸愛處。
[0417a09] 「復有三事智慧莊嚴:一曰、斷除愚戇;二曰、燒盡無明,壞諸陰界;三曰、永滅闇冥幽昧之事。
[0417a11] 「復有四事智慧莊嚴:一曰、曉斷諸苦,二曰、了絕諸習,三曰、明於造證,四曰、不住由路。
[0417a12] 「復有五事智慧莊嚴:一曰、戒禁清淨而無所獲;二曰、定意清淨精度智慧;三曰、解品清淨遊於眾生;四曰、度知見品而為清淨,皆於三世無所罣礙;五曰、法品清淨以用成行。
[0417a16] 「復有六事智慧莊嚴:謂淨三場施度無極,淨於己場身如野馬、人場清淨猶等如夢、道場清淨無望報故;戒度無極淨乎三場,身場清淨等如影故、言場清淨如浮響故、心場清淨等如幻故;忍度無極亦淨三場,棄捐麁辭所言清淨,除去冤結常喜諮嗟,若有段段支解其身,觀察法身清淨無穢;進度無極亦淨三場,清淨無厭、好遊生死,覩之如夢,堅強清淨志如金剛故,無應、不應,清淨行者度想著故;寂度無極淨乎三場,愚冥清淨退入慧故、棄捐清淨入於諸法無所著故、勤心清淨發神通故;智度無極亦淨三場,四思清淨化眾生故、總持清淨攝正法故、所願清淨嚴佛土故。
[0417a29] 「復有七事智慧莊嚴將護其意:一曰、於四意止,不起、不滅;二曰、於四意斷身意憺怕;三曰、其神足者曉了諸根;四曰、其五根者降棄一切諸魔塵勞;五曰、其五力者明曉諸法自然之故;六曰、其覺意者無所不達致未曾有;七曰、其由路者無往、無來,無往來故。
[0417b06] 「復有八事智慧莊嚴,謂不失聖慧行權方便:一曰、寂然觀慧而為憺怕,二曰、觀察見於諸法為憺然故,三曰、慧品曉法品故,四曰、界品其性本行等境之故,五曰、曉於諸入本無欲故,六曰、明十二緣曉無我故,七曰、達於誠信永無瞋故,八曰、一切諸法無所破壞如實觀故。
[0417b12] 「復有九事智慧莊嚴:一曰、知過去事,本清淨故;二曰、知於當來,未然清淨故;三曰、知於現在,究竟淨故;四曰、知定了了,報應之誼無所失故;五曰、知於未定,導因緣故;六曰、曉處於邪,為開化故;七曰、知佛平等,達法身故;八曰、等於諸法,法無欲故;九曰、諸聖平等,修無為故。
[0417b18] 「復有十事智慧莊嚴:一曰、所有如夢,為惑相故;二曰、了如所夢,思想相故;三曰、了如野馬,分別相故;四曰、了如實見,因緣相故;五曰、了如影見,形用事合故;六曰、了如呼響,用雜會故;七曰、了於法界,無壞相故;八曰、了於無本,不住相故;九曰、了於本際,無動相故;十曰、曉於無為,其無為者自然相故。是,族姓子!菩薩所行十事智慧莊嚴。」
[0417b26] 佛告族姓子:「何謂菩薩總持莊嚴?以有一事而為莊嚴:其意常達未曾忽忘。
[0417b27] 「復有二事總持莊嚴:一曰、懷來道誼,二曰、總攝無違。
[0417b29] 「復有三事總持莊嚴:一曰、曉了諸誼,二曰、分別嚴飾美辭,三曰、明誡所歸隨其方便。
[0417c02] 「復有四事總持莊嚴:一曰、言無所著,二曰、無剛[革*卯]辭,三曰、所言柔和,四曰、無刺譏辭。
[0417c03] 「復有五事總持莊嚴:一曰、諸所聞聲唯歸於誼,二曰、曉諸身識唯歸於慧,三曰、一切經典唯歸經理,四曰、了諸人響唯歸於法,五曰、在於方俗歸度世行。
[0417c07] 「復有六事總持莊嚴:一曰、言行相應;二曰、順從至誠,所言清淨;三曰、不懷自大,行無所著;四曰、無有諛諂,言無所失;五曰、修於大哀,如應說法;六曰、方便隨品而為宣說等講俗智。
[0417c11] 「復有七事:一曰、其辯才智適發尋對,二曰、辯才應機,三曰、小辯才捷疾,四曰、辯才無礙,五曰、辯才無滯,六曰、辯才無缺,七曰、辯才應誼。
[0417c14] 「復有八事總持莊嚴:一曰、曉了諸天所言,二曰、解識諸龍音聲,三曰、明察鬼神言響,四曰、分別揵沓和語,五曰、解阿須倫所詠,六曰、達加留羅辭,七曰、暢真陀羅所言,八曰、識摩睺勒及諸眾生口之所宣。
[0417c19] 「復有九事總持莊嚴:一曰、不猗無為,二曰、諸所修行而不怯弱,三曰、勇猛說法,四曰、其智慧聖不為虛偽,五曰、曉了所說廣普具足,六曰、其貢高者順為說法,七曰、得平正者為說質直而開化之,八曰、見有處者為現劫燒,九曰、得境界者隨其學乘而為斑宣。
[0417c25] 「復有十事總持莊嚴:一曰、從其志操不為眾生宣麁獷辭;二曰、聞佛說法修習慧明,不復志慕世俗之智;三曰、言不可盡,假一文辭耳;四曰、其無所住為說無處;五曰、說於諸佛諮嗟無量;六曰、棄除惡趣、塵勞、麁辭;七曰、說於滅度不可稱限;八曰、忍於眾生無礙根本;九曰、從佛之教;十曰、忍於分別超異辯才。是,族姓子!菩薩十事總持莊嚴。」
[0418a03] 於是,世尊欲重宣此誼令人重解,即說頌曰:
「諸大聖人, 有四莊嚴, 以此應誼,
尊之上乘。 戒禁、定意、 及最智慧,
總持如是, 明解分別。 為諸眾生,
所見欽敬, 其身、口、意, 常以清淨。
悉斷狐疑, 諸所句跡, 其奉戒者,
以此莊嚴; 生天世間, 功勳流布,
其所志願, 輒得成就; 常修正行,
以行為上, 其奉淨戒, 以此莊嚴。
其人得近, 速逮定意, 智慧解脫,
聖慧若茲。 親近無為, 歸此行者,
戒禁清淨, 斯為莊嚴。 戒無所犯,
禁不缺漏, 不弄戒法, 性無卒暴,
名響暢溢, 靡不宣持, 戒清淨者,
斯為莊嚴。 其戒清淨、 布施鮮潔、
忍辱清淨、 精進亦然、 一心清淨、
智慧無異、 善權清淨, 亦無放逸。
所住堅固, 強不可動, 逮明諦地,
行不懷恨, 性不舒緩, 志常謹勅,
戒清淨者, 斯為莊嚴。 其戒茂盛,
未常退轉, 其心不生, 眾惱煩熱,
秉意興行, 未曾悔變, 戒清淨者,
斯為莊嚴。 不恐、不懅, 未曾慷慨,
其意寂靜, 無能毀稱, 其犯禁者,
常被繫閉, 戒清淨者, 斯為莊嚴。
其心修禁, 功勳無極, 志性仁和,
斯意安調, 則為己身, 莊嚴相好,
戒清淨者, 斯為莊嚴。 如口所言,
身行若茲, 莊嚴其口, 所護莊嚴,
不以欲塵, 嚴飾其心, 戒清淨者,
斯為莊嚴。 斯人則為, 莊嚴佛土,
開化眾生, 使入大道。 此明哲者,
莊挍生處, 以是之故, 不犯眾惡。
所謂莊嚴, 常奉佛道, 修治最勝。
於佛道場, 莊嚴諸力, 四無所畏,
以為莊嚴。 聖慧無慢, 普加慈愍,
一切眾生。 其明智者, 所見正真,
無有諛諂, 不懷細碎, 不隨貪欲、
瞋恚、愚癡, 志性猛毅, 無有五蓋,
修六思念, 而無放逸。 為七覺意,
奉道若茲, 稍漸皆惟, 一切定意。
親近所行, 修乎寂然, 善順隨時,
不失眾德。 住樂靜思, 所察入亂,
於道自在, 為賢聖種。 未曾猶豫,
不達經典, 無有狐疑, 亦無沈吟。
除去無明, 無有愚冥, 常處至誠,
明識聖慧。 戒清淨者, 無所逮得,
智慧最上, 定意清淨。 順從二事,
解脫清淨, 不懷慢者, 聖慧清淨。
覩見三世, 度眾為慧, 曉了離欲,
則法清淨。 斯清淨者, 不懷自大;
其智慧者, 此為莊嚴。 智慧行施,
以為莊嚴, 若能清淨, 於三品場,
己身、眾生、 及修道教, 如夢幻化,
而無所著。 以戒智慧, 而為莊嚴,
又復淨治, 於三品行。 身行、口言、
心念亦然, 影像幻化, 亦如浮響,
是為智慧, 而成莊嚴。 則能清淨,
於三品事, 無能屈者, 亦不動搖。
普觀一切, 常察法身, 智慧精進,
而自莊嚴, 亦復清淨, 於三品事。
未曾懈惓, 志性堅強, 未常懷應,
亦無不應。 所以智慧, 一心莊嚴,
亦以三事, 修行清淨。 其所觀察,
無有闇昧。 斯明哲者, 興立五通,
善權智慧, 以莊嚴者, 亦復清淨,
於三品事。 善受總持, 了平等誼,
示眾生法, 亦淨佛土。 於四意止,
志不退轉; 於四意斷, 不行二事。
身心憺怕, 斯為神足, 曉了一切,
眾生根原。 於魔、塵欲, 永無所有,
諸法自在, 隨順決了。 無所從來,
及致來道, 是為威儀, 智慧莊嚴。
永致湛然, 為寂禪定, 所觀察者,
行無崖底。 曉諸陰衰, 修乎法品,
明識諸界, 猶如虛空。 分別情入,
空無所有, 法無吾我, 從緣而起。
曉了真諦, 慧無懷恨、 無恐懼慧,
因緣隨念。 於三世慧, 無所罣礙,
明了三聚, 之所歸趣。 曉識三寶,
則為一相, 其智慧者, 以此莊嚴。
明曉幻化, 為悉惑相, 恨從惑相,
譬如若夢; 等如芭蕉, 為悉惑相,
諸法無會, 猶如影相。 從緣合生,
如水中月、 亦如呼響, 因對而出。
其法界者, 慧常無壞; 明了無本,
智無所住。 法動、無動, 本際常然;
有為、無為, 此無有二。 深要智慧,
清淨為道, 是為莊嚴, 諸佛之法。
其人未常, 意懷惑亂, 懷來遭遇,
總持經典, 而常解說, 誼理微妙,
而恒遊步, 滅度之慧。 言不卒暴,
亦無麁獷, 口所宣傳, 無有不可。
諸所說音, 眾當察誼, 所仰聖慧,
常以了了。 識經誼理, 靡不聞達,
以歸於法, 不計有人。 一切諸法,
度世為要, 以此總持, 而自莊嚴。
口所頒宣, 常說至誠; 口之所言,
恒趣平等。 有所為者, 常講經典,
隨時不虛, 無有為事。 斯人興此,
說其辯才, 速及正慧, 常無罣礙。
而無所住, 隨順無失, 善自莊嚴,
如好華鬘。 聞知天、龍 所說言辭,
鬼神、揵沓、 及阿修倫、 迦留、真陀、
及摩睺勒, 亦復曉了, 眾生所說。
此等不來, 在於眾會; 亦復不住,
而就見之。 此勇猛者, 為頒宣法,
則以智慧, 而達知之。 其自大者,
見懷亂意, 覩斯所說, 順從應時;
自大貢高, 覩其所說, 其懷慢者,
無有瞋恚。 為分別說, 三乘之教,
斷諸狐疑, 令無結網, 則得親見,
佛法正真, 不依仰人, 智慧如是。
於一切字, 常曉滅盡, 所分別曉,
誼無質礙。 諮嗟諸佛, 無量功德,
其逮總持, 以此莊嚴。 毀呰塵欲,
所知無限, 善權方便, 隨時開化,
曉了一切, 眾生根本, 諸佛所知,
逮分別辯。 其以總持, 而莊嚴者,
斯人用此, 稱名普聞。 吾住一劫,
歌嘆其行, 不能究竟, 斯功德勳。」
大哀經八光品第五
[0419b10] 世尊復告總[敖/力]王菩薩:「菩薩有八光明,以此光明離不可思議諸闇昧,修清淨行。何謂為八?一曰、念光明,二曰、志光明,三曰、遊光明,四曰、法光明,五曰、慧光明,六曰、至誠光明,七曰、神通光明,八曰、奉行光明;是為菩薩八大光明。
[0419b15] 「於彼,何謂念光明?有八事為念光明。何謂八?往古所造眾德之本未曾忘失,所未立德日日積功,如所聞法未曾忘失、逮知誼理分別所趣,不從六界成就念門,斷諸非法具足善德,覩有強心諸佛、世尊所為建立,護持法城志懷于源,逮一切法德諸光明,是故菩薩八事光明。
[0419b21] 「曰所志光明復有八事。何謂八?志解誼理不懷嚴飾,志在聖慧不懷識著,志在於法不懷塵欲,志在精進不懷諍訟,志在佛道不懷聲聞、緣覺,志在微妙不懷小乘,志在於佛不懷魔事,志在大慈大哀未曾懷害加於眾生;是為八事所志光明。
[0419b26] 「遊光明復有八事。何謂為八?所可遊行常頒宣法,遊知眾生志操所念,所遊之處分別辯慧,所遊之處常解深妙十二緣起,所遊之處有所宣暢亘無不通,所遊之處曉了清淨前後增損,所遊之處普備一切諸佛之法;是為八。
[0419c02] 「法光明復有八事。何謂八?其明照世而為解說入於善本,又為眾生演度世法為暢聖慧、詔使令除諸罪之法,無漏法光善宣道教,不住無明及於眾漏見於生死罪福所趣,覩已塵欲光明不墮滅盡而取證也,其光明法善察所趣客塵之源,無為法光心本清淨,自然鮮潔諸法永寂;是為八事。
[0419c09] 「慧光明復有八事。何謂為八?一曰、八等光諸道,二曰、諸道跡光慧,三曰、往來光照,四曰、放不還明,五曰、演無著曜,六曰、緣覺威曜,七曰、菩薩慧明,八曰、如來、至真、正覺光明;是為八。
[0419c13] 「至誠光明復有八事。何謂為八?其墮滅盡以至誠行照曜於彼,其行誠諦第一道跡慧光照彼,其行誠諦致第二果則以照彼,其行誠諦得第三果亦復照彼,其行誠諦得第四果亦復照彼,其行誠諦得緣覺果亦復照彼,其行誠諦得菩薩忍亦復照彼,其行誠諦成佛、正覺亦復照彼;是為八。
[0419c19] 「神通光明復有八事。何謂為八?所謂光明靡所不曜,其天眼者覩諸色像,永寂諸響則以天耳普聞諸音,所念光明識念無央數劫往古行事,本淨光明察覩一切眾生心行如虛空,無礙光明又其神足遊步無限諸佛國土,慧光明者成無漏聖,積德光明開化眾生使修善業,慧業光明決斷一切眾生疑結;是為八事。
[0419c27] 「奉行光明復有八事。所謂奉行:一曰、遵修聖慧,二曰、志智慧明,三曰、行正見明,四曰、奉觀察光,五曰、照眾生性曜,六曰、脩其脫心,七曰、無瞋恚心,八曰、遵修其明令永究竟;是為八。」
[0420a02] 佛時頌曰:
「以往古淨業, 心初不忽忘,
意習無所習, 善勸無懈廢。
所聞未曾忘, 速得解法誼,
寂然界憺怕, 志強棄非法。
曉了於念門, 選擇所造業,
懷勇者覩之, 建立勝自在。
守護于法城, 等一眾生法,
智者離諸冥, 利益於群萌。
逮得光明曜, 無疑決猶豫,
志強慧自在, 速成至佛道。
志在於誼理, 不逸存嚴飾,
慧士不著想, 不猗於文字。
其志於法者, 善調欲、離癡,
有志淨善權, 不諍安住道。
意常存於道, 不念聲緣覺;
常懷微妙業, 不念於小乘;
思惟於佛道, 不從諸魔教;
常懷于大哀, 不嬈於眾生。
假使所頒宣, 所遊無狐疑,
隨時化眾生, 所在群萌行。
所遊分別辯, 彼慧無罣礙,
明於因緣法, 無有緣起事。
曉了方便慧, 安住所步頂,
一切能普入, 諸佛所興法。
世間法光明, 悉知人民業,
及度世聖慧, 雄為智慧光。
所生無罪舋, 大慧修本淨,
善遵於道路, 常宣無罪業。
於漏無有漏, 法光明照曜,
斷一切諸漏, 利潤於眾生;
於有數無數, 法常遊於慧,
是無垢離冥, 遊入滅盡行。
塵勞諸諍訟, 其慧無蔽礙,
明識眾塵欲, 其心本清淨。
其智得滅度, 曉不起寂然,
如是類無限, 大乘光明業。
彼於八等慧, 遊達于道跡,
亦曉了往來, 分別於不逮。
無著及緣覺, 菩薩世吼護,
慧皆能達此, 所遊解聖賢。
至誠明無量, 勇猛善修行,
其逮得果證, 無恚議第一。
其行至誠者, 入寂第一果、
第二、三、第四, 逮緣覺之果,
設有能加精, 逮法忍平等,
如最勝得道, 至誠皆照彼。
又其天眼者, 普見十方佛;
成就於天耳, 聞十方音聲。
識念那術劫, 前世慧光明,
隨順知他心, 清淨慧悉照。
遊億姟佛土, 神足照十方,
輕舉如虛空, 逮無為之慧。
功德光無底, 神通益眾生,
慧界無罣礙, 決群黎狐疑。
奉行所應誼, 志彊法慧光,
至成明無限, 則為神通光。
修行聖智慧, 意廣辯無底,
等觀於正見, 究竟無結恨。
其淨於此八, 斯光威無極,
雖未成佛道, 常行作佛事。」
大哀經卷第二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13 冊 No. 0398 大哀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維習安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毛佩君、廖予安、廖予慈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