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utra of Mañjuśrī’s Questions (Wenshushili Wen Jing) 文殊師利問經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文殊師利問經卷上梁扶南國三藏僧伽婆羅譯
序品第一
[0492b25] 如是我聞:
[0492b25]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一千三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身心自在,心善解脫、慧善解脫,調伏諸根,摩訶那伽所作已辦、可作已辦,捨於重擔已,到自事義,有使已盡,正智善解脫到,一切心自在。
[0492c02] 其名曰:長老阿若憍陳如(此言已知,陳如姓也)、舍利弗、大目揵連(此言羅茯根,其父好噉此物因以為名)、摩訶迦葉、離婆多(此言常作聲)、須婆吼(此言善脾)、阿難陀(此言大歡喜),如是等一千三百五十阿羅漢。
[0492c05] 復有一千三百凡夫比丘眾,復有金剛菩薩、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德勇猛菩薩、無盡意菩薩、大意菩薩、文殊師利童子菩薩,如是等無數菩薩摩訶薩。
菩薩戒品第二
[0492c10]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今欲問世尊勝語世間菩薩戒,願為我說,我當諦聽。」
[0492c11] 佛告文殊師利:「我今當說,汝善諦聽。不殺眾生、不盜他財物、不非梵行、不起妄語、不飲酒,如是當憶。不歌舞倡伎、不著花香持天冠等、不坐臥高廣大床、不過中食。若行此事,不成就三乘。何以故?以有犯故。髮長二指當剃,或二月日若短而剃,是無學菩薩:若過二指,亦是無學菩薩。爪不得長得如一䵃麥。何以故?為搔癢故。若如此者,是分別菩薩。
[0492c19] 「為供養佛、法、僧,并般若波羅蜜及父母兄弟,得畜財物。為起寺舍、為造像、為布施,若有此因緣,得受金銀財物,無有罪過。若食摶當如鷄卵大,正食時,無因緣不得看他,是分別菩薩。
[0492c23] 「不得賣、買,受他施物不得貨賣,若施至億萬,亦皆應受。何以故?有因緣故。
[0492c25] 「不以自身作惡,亦不教他。不得為利養故,讚歎他人。若為己殺,不得噉。若肉如材木、已自腐爛,欲食得食。文殊師利!若欲噉肉者,當說此呪:
[0492c29] 「『多姪咃(此言如是) 阿捺摩阿捺摩(此言無我無我) 阿視婆多阿視婆多(此言無壽命無壽命) 那舍那舍(此言失失) 陀呵陀呵(此言燒燒) 婆弗婆弗(此言破破) 僧柯慄多弭(此言有為) 莎呵(此言除殺去)』
[0493a03] 「此呪三說乃得噉肉。飯亦不應食。何以故?若無思惟,飯不應食。故何況當噉肉?」
[0493a05] 爾時文殊師利復白佛言:「世尊!若得食肉者,《象龜經》、《大雲經》、《指鬘經》、《楞伽經》等諸經,何故悉斷?」
[0493a07] 佛告文殊師利:「如深廣江,不見彼岸,若無因緣,則不得渡。若有因緣,汝當渡不?」
[0493a08]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當渡,我當渡,或以船、或以筏、或以餘物。」
[0493a10] 佛復告文殊師利:「以眾生無慈悲力,懷殺害意,為此因緣故斷食肉。文殊師利!有眾生樂糞掃衣,我說糞掃衣;如是乞食,樹下坐、露地坐、阿蘭若塚間,一食過時不食,遇得住處三衣等,為教化彼,我說頭陀。如是,文殊師利!若眾生有殺害心,為彼心故,當生無數罪過,是故我斷肉。若能不懷害心、大慈悲心,為教化一切眾生故,無有過罪。
[0493a17] 「不得噉蒜。若有因緣得噉,若合藥治病則得用。
[0493a19] 「不得飲酒。若合藥醫師所說多藥相和,少酒多藥得用。
[0493a20] 「不得服油及塗身等,若有因緣得用,得用乳酪、生酥、熟酥、醍醐,我先噉乳糜,為風痰冷故。」
[0493a22] 佛說此祇夜:
「若身覆是善, 心口覆亦然,
一切處所覆, 菩薩所應行。」
[0493a25] 佛告文殊師利:「有三十五大供養,是菩薩摩訶薩應知。然燈、燒香、塗身,塗地香、末香、袈裟及繖;若龍子幡并諸餘幡,螺鼓、大鼓、鈴盤,舞歌以臥具,或三節鼓、腰鼓、節鼓并及截鼓;曼陀羅花持地灑地,貫花懸繒:飯、水、漿飲可食、可噉,及以可味香和檳榔、楊枝、浴香,并及澡豆,此謂大供養。」
[0493b03] 佛告文殊師利:「有二十六邪見,是菩薩摩訶薩應離。殺馬祠火、殺人祠火;一時射四方,殺馬四千頭,去除五藏,內以七寶施婆羅門;殺人內寶亦如是。箭射四方,齊箭至處,布滿七寶施婆羅門;走馬四方,窮其所至,布以七寶施婆羅門;隨此箭馬所極之處,滿中眾生皆悉殺害,聚積雜物一切燒盡,一切天神悉皆當禮,一切林樹悉皆當禮,一切山神悉皆當禮,古昔居處悉皆當禮,諸有大樹悉皆當禮,諸雜神像悉皆當禮。摩醯首羅、毘紐拘摩勒、梵天、閻羅王、龍毘沙門、因陀羅酒、天女割多、耶尼獨伽、舌陀遮文持、優摩羅,與邪見相似,是等可捨,不應禮拜。文殊師利!我不說此以為功德。」
[0493b16] 佛說此祇夜:
「如上二十六, 悉是邪歸依,
非勝非安隱, 不得脫眾苦。
若依佛法僧, 及以四聖諦,
勝安隱歸依, 一切苦解脫。
[0493b21] 「彼先邪見相傳,說此功德:殺馬功德、殺人功德、射方功德、走馬功德、殺一切眾生功德,實非功德。若生一念慈悲心,功德廣大不可思議。文殊師利!此是菩薩所行。」
[0493b25]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欲問如來、應供、正遍知,未來諸菩薩諸行。如來若許我,今當問。」
[0493b27] 佛告文殊師利:「隨意所問。」
[0493b27] 文殊師利白佛言:「四眾於何時中不得作聲?或身、口、木、石及諸餘聲。」
[0493b29] 佛告文殊師利:「於六時不得,禮佛時、聽法時、眾和合時、乞食時、正食時、大小便時。」
[0493c02] 文殊師利白佛:「何故於是時不得作聲?」
[0493c03] 佛告文殊師利:「於是時有諸天來,彼諸天常清淨心、無染心、空心、隨波羅蜜心、觀佛法心,以彼聲故,令心不定。以不定故,悉皆還去。以諸天去故,諸惡鬼來,作不饒益、不安隱事。彼人於此,生諸災患,人民飢餓,更相侵犯。是故文殊師利!應寂靜禮佛、應供、正遍知。」
[0493c09] 佛說此祇夜:
「不作身口聲, 木石餘音聲,
寂靜禮佛者, 如來所讚歎。」
不可思議品第三
[0493c13]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當更問,願佛解說。」
[0493c14] 佛告文殊:「隨意所問。」
[0493c14]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如來何故入於涅槃?」
[0493c15] 佛告文殊師利:「我不入涅槃。何以故?由眾生故。文殊師利!如琉璃珠,清淨無垢,若值白物,青、黃、赤物,此琉璃珠則隨物色,琉璃無心令見異色。文殊師利!如來亦爾。或有眾生,見佛涅槃、轉法輪,見降眾魔、見並現神通、大小便利,或食或眠,或行或笑,如眾生意悉見,如來如是。文殊師利!如虛空無色,而色於中現;虛空無取,亦取諸色;虛空無意,而生憶想;虛空無處,為眾生處;虛空無墮,而墮依虛空。如來法身非是穢身、非血肉身,是金剛身,是不破身、不可破身、無譬喻身,而能示現一切諸色;以智慧金剛身,現為碎身。文殊師利!若佛不涅槃,世間不知佛是法身!非金剛是碎,是金剛不碎。何以故?如來慧身示現涅槃,非真涅槃,以方便故說入涅槃。文殊師利!涅槃者多義:大者非涅槃,名涅槃者無識。大乘涅槃,是說大般涅槃;小涅槃者,如緣覺、聲聞涅槃。大者非涅槃,涅槃如虛空故;小者是自業,非他業,是故說小涅槃。涅槃者下義,我說死名涅槃。如來不死。何以故?聲聞尚不生老死,不憂悲苦惱,何況如來法身、不可思議身、不生身、不滅身、不燒身!彼長壽諸天,見如來入涅槃,悲傷戀慕,堪種般若波羅蜜,亦堪種聲聞、緣覺、菩薩因緣。」
[0494a10] 佛說此祇夜:
「如來金剛身, 今日已破壞,
此身尚破碎, 何況羸力者;
以此生悲戀, 疾當得法身,
以是故如來, 示現涅槃相;
如來妙法身, 非可見聞法,
不生亦不滅, 不可得思議。」
[0494a17] 於此眾中大意菩薩,說此祇夜:
「如來不涅槃, 涅槃非如來,
亦非心意識, 離有無相故;
若人見牟尼, 永離於生死,
得成無所執, 不著彼此故。」
[0494a22]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如來無心意識,云何當作眾生事?未來眾生當有此疑。」
[0494a23] 佛告文殊師利:「如虛空無心意識,亦為一切眾生處;四大無心意識,為一切眾生所依。日月無心意識,光照一切眾生;樹木無心意識,能與眾生花果。如是,文殊師利!有摩尼珠,名隨一切眾生意,生於海中,安置幢上,隨人所樂,金銀、琉璃、真珠等物,從摩尼珠出,能長養壽命。摩尼珠者,無心意識,隨眾生意,而無損減。若此世間一切消盡,當往餘方。珠若未墮,大海不乾。文殊師利!如來如是,作一切眾生事,如來不滅。何以故?如來無心意識故。」
[0494b04] 佛說此祇夜:
「佛無心意識, 作一切眾事,
如來不思議, 能信者亦然。」
[0494b08] 爾時文殊師利讚嘆如來,說此祇夜:
「我禮一切佛, 調御無等雙,
丈六身法身, 亦禮於佛塔,
生處得道處, 法輪涅槃處,
行住坐臥處, 一切皆悉禮。
諸佛不思議, 妙法亦如是,
能信及果報, 亦不可思議。
能以此祇夜, 讚歎如來者,
於千萬億劫, 不墮諸惡趣。」
[0494b17] 佛言:「文殊師利!善哉,善哉!如來不可量、不可思議!」即說祇夜言:
「佛生甘蔗姓, 滅已不更生,
若人歸依佛, 不畏地獄苦。
佛生甘蔗姓, 滅已不更生,
若人歸依佛, 不畏餓鬼苦。
佛生甘蔗姓, 滅已不更生,
若人歸依佛, 不畏畜生苦。」
無我品第四
[0494b26]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未來眾生當說有我遍一切處。何以故?一切行故。出過三世,苦、樂、瞋、愛悉是我相。世尊!外道計我,其意如是。」
[0494b28] 佛告文殊師利:「譬如磁石,吸一切鐵屑,為鐵屑是我?磁石是我?若汝當說:『鐵屑非我、磁石非我。』是則非遍。若磁石、鐵屑悉是我者,云何以我而自吸我,又亦不遍。何以故?自吸其身故。所有色一切是四大,一切無常,若無常不真實。若不真實、不諦。若不諦無處,無處故無我。文殊師利!猶如老人於夜中坐,自捉兩膝說如是言:『那得有此兩小兒耶?』若此老人身中有我,云何不識自膝,謂是小兒?以是事故,實無有我;是邪見人,於無處橫執。譬如見焰而生水想,實無有水,以眼亂故。如是非我,橫生我想,是闇惑邪見,非正見也。
[0494c12] 「若我遍一切處,則遍行五道。人、天是樂,地獄、餓鬼、畜生是苦。若我遍一切處,我受地獄苦,則人、天亦應苦。樂者由善業得,苦者由惡業得。樂者生染,苦者生瞋。或有勇健,或有怖畏,如是異相,故知不遍。我不說此是真實思惟。若我過三世者,過去已沒,如燈已滅;未來未到,如未來燈;現在不停,猶如流水。我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無時節。何以故?過時節故。
[0494c20] 「若無時,則無數,以無數故,亦無有我。何以故?以可分故。
[0494c21] 「阿者,離我聲,多者不破,麼者滅憍慢。又阿者,真實離我。真實離我,故兩過說阿。是故,文殊師利!分別字故,定無有我。」
[0494c23] 佛說此祇夜:
「磁石吸鐵屑, 二種誰是我?
不遍及自吸, 決定無我故,
如渴人見焰, 非水生水想,
邪見橫執我, 其事亦復然,
分別於阿字, 定知無有我。」
涅槃品第五
[0495a02]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涅槃者,聲聞、緣覺、凡夫不能分別,唯如來、正遍知之所能說。」
[0495a04] 佛言:「文殊師利!涅槃不滅。何以故?無斷煩惱故,無所到處。何以故?以無處故,到者得義,無到故無得。何以故?無苦樂故,無斷不斷,無常不常。」
[0495a07] 佛說此祇夜:
「不斷不滅, 不生不起, 不墮不落,
不行不住。
[0495a10] 「常住涅槃,不斷不常相。何以故?無生死故。文殊師利!我尚不見生死,何況當見生死過患?文殊師利!我尚不見涅槃,何況見涅槃功德?」
[0495a13] 佛說此祇夜:
「若見有一法, 餘法悉應見,
以一法空故, 一切法亦空。
[0495a16] 「文殊師利!當知諸法空,若不滅則不生,若不斷則不滅,若不常則不生。無煩惱可斷故,是故不滅;無煩惱處故,是故不生。」
[0495a19] 佛復告文殊師利:「無障礙故不滅,不滅故無障礙。生善、不善、無記,故不障礙。文殊師利!是說涅槃。」
[0495a21] 佛說此祇夜:
「不滅不到, 不斷不常, 不障不礙,
是說涅槃。」
[0495a24] 佛告文殊師利:「常住涅槃,無日月、星宿、地、水、火、風,無晝夜、數量,無色、無形、無老病死,無年歲、無所作,是常、是恒,離眾苦業,如是涅槃善人所說。」
[0495a27] 佛說此祇夜:
「彼無有日月, 星宿及四大,
晝夜與量數, 形色及虛空;
亦無老病死, 年歲諸所作,
已斷生死本, 是常亦是恒,
如是涅槃相, 善人之所說。」
[0495b04]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有諸外道,說世間空,又說不空,此是外道邪意分別?」
[0495b05] 佛告文殊師利:「此外道意,不真實思惟。若世間空,則無生死。何以故?以空故。生死若空,涅槃亦空;若涅槃無,則無神通;若世間不空,生死亦無。何以故?以不空故。以生死不空,涅槃亦無;若無涅槃,亦無神通。文殊師利!若世間不生、不壞,何用涅槃?若生死無失壞,不名生死。何以故?以無失故。若生死無失,即生死為涅槃。是故文殊師利,不應說世間空與不空,亦不應說世間應斷及以不斷。何以故?以無有故。斷者是斷煩惱,不斷者非斷煩惱;亦無煩惱,及非煩惱,亦無解脫。若無解脫,則無涅槃。文殊師利!滅亦無。何以故?生死空不空故。是故,無滅。若生死如此,誰樂得涅槃?」
[0495b18] 佛說此祇夜:
「若諸世間空, 則無有生死,
以生死無故, 涅槃亦不有;
世間若不空, 亦無有生死,
生死若無者, 涅槃亦非有;
生死若如是, 誰當樂涅槃。」
般若波羅蜜品第六
[0495b25]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羅蜜,一切聲聞、緣覺,從般若波羅蜜出不?一切佛、一切法,從般若波羅蜜出不?」
[0495b27] 佛告文殊師利:「如是!如是!一切聲聞、緣覺,一切佛、一切法,從般若波羅蜜出。菩薩於色行,行於相;於色壞行,行於相。若於色滅行,行於相,若行色空,行於相,如是菩薩無方便修行般若波羅蜜。文殊師利!般若波羅蜜,不以心意識修行。」
[0495c03] 「世尊!若般若波羅蜜不可取,云何修行般若波羅蜜?」
[0495c05] 佛告文殊師利:「是修行、非修行,不以心意識故。文殊師利!心者聚義,意者憶義,識者現知義,不以此心意識,修行般若波羅蜜;不以此修行,是修行;以無處,是修行。修行者,不依欲界、色界、無色界,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非內外、非中間,如此修行,是修行般若波羅蜜。不修形色,是修行般若;非地水火風,是修行般若。非有、非無,非聲聞、緣覺,非善、不善、無記,非十二因緣,非男、非女、非非男、非非女,非常、非智,非滅、非生,非可數,不可思議,不可言說。無可依、無名字、無相、無異相,無增、無減,自性清淨,真實不可覺,普遍等虛空;無色、無作,出過三世,不苦、不樂,無日月星宿,如此修行,是修行般若波羅蜜。真實非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非真實。文殊師利!如此修行,名修行般若波羅蜜。」
[0495c20] 佛說此祇夜:
「此法不思議, 離於心意識,
一切言語斷, 是修行般若。」
有餘氣品第七
[0495c24]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一切聲聞、緣覺有起煩惱不?起幾種煩惱?」
[0495c25] 佛告文殊師利:「有餘故名起者,譬如香氣。所言氣者,有二十四種業氣:見處氣、染氣、色染氣、有染氣、無明染氣,行氣、識處氣,名色氣、六入氣、觸氣、受氣、愛氣、取氣、有氣、生氣、老氣、病氣、死氣、憂氣、悲氣、苦氣、惱氣、疲極氣、依氣,此謂二十四氣。身、口、意餘,此謂業氣。斷見、常見此謂見處氣;著衣鉢等此謂染氣;十種色意此謂色染氣;無色界此謂有染氣;不清淨智、有障礙智、不遍知智,此謂無明氣;若身、口、意種種覺,此謂行氣;憶一切色有苦、樂、不苦不樂想如是分別,此謂識處氣;堅、濕、熱、輕、動一切悉有,此謂名色氣;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此謂六入氣;冷熱、堅濕、飢渴、暖滑,此謂觸氣;苦、樂、不苦不樂受,此謂受氣;姓名、國土、欲界、色界、無色界,苦惱、飢渴等,於彼不知足,此謂愛氣;欲取、見取、戒取,此謂取氣;欲有、色有、無色有,此謂有氣;於後苦地必當生,此謂生氣;諸根衰壞,此謂老氣;種種疾患,此謂病氣;涅槃想、死想,此謂死氣;身體枯燥,此謂憂氣;號叫、啼泣,此謂悲氣;體煩熱故,此謂苦氣;過苦故,此謂惱氣;身心困弊,此謂疲極氣;有怖畏、無所歸,此謂依氣。文殊師利!此謂二十四氣。文殊師利!諸佛世尊無歸依,氣是歸依處。何以故?唯有如來為眾生所依,一切眾生非歸依處。世尊非有相,無思量、無積因,聲聞聞法,佛不聞法。何以故?無所不知故。」
[0496a22] 佛說此祇夜:
「阿羅漢有氣, 以有過患故;
唯佛獨能度, 為眾生歸依。」
來去品第八
[0496a26]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來者何義?去者何義?」
[0496a27] 佛告文殊師利:「來者向義,去者背義;若無向背,不來不去,是聖行處。來者癡義,去者不癡義;非癡非不癡,是聖行處。來者有為,去者無為;無有為、無無為,是聖行處。來者識義,去者非識義;非識非非識,是聖行處。來者名色義,去者非名色義;非名色非不名色,是聖行處。來者六入義,去者非六入義;非入非非入,是聖行處。乃至憂悲疲極亦如是。
[0496b06] 「文殊師利!來者我義,去者無我義;非我、非無我,無來無去,是聖行處。來者常義,去者非常義;非常非不常,是聖行處。來者斷義,去者非斷義;非斷非不斷,是聖行處。來者有義,去者無義;非有非無,是聖行處。文殊師利!來去義如是。」
[0496b11] 佛說此祇夜:
「來去義無相, 諸法亦如是,
非知非可說, 是名來去義。」
中道品第九
[0496b15]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佛說無二法故,一切聲聞、緣覺、菩薩,並無疑惑,悉知中道,乃至凡夫,亦能生信。」
[0496b17] 佛告文殊師利:「明、無明無二,以無二故成無三智。文殊師利!此謂中道具足。真實觀諸法,行無行無二,以無二故,成無三智。文殊師利!此謂中道具足。真實觀諸法,識、非識乃至老死、非老死,無二亦如是。文殊師利!若無明有者,是一邊,若無明無者,是一邊,此二邊中間,無有色、不可見、無有處、無相、無相待、無標相。文殊師利!此謂中道。行、識,乃至老死亦如是。文殊師利!此中道具足,真實觀諸法,諸法無二,無二有何義?謂末陀摩(末者莫義,陀摩者中義,莫著中此謂末陀摩)。何以故?不取常見、有見故,是故名末陀摩。」
[0496b28] 佛說此祇夜:
「諸法無有二, 亦復無有三,
此中道具足, 名為真實道。」
世間戒品第十
[0496c03]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菩薩有幾種色衣?云何歸依?願為廣說,為饒益諸菩薩故。」
[0496c04] 佛告文殊師利:「不大赤色、不大黃、不大黑、不大白,清淨如法色,三法服及以餘衣,皆如是色。若自染、若令他染,如法擣成,隨時浣濯,常使淨潔。如是臥具,得用青、黃、雜色。文殊師利菩薩!衣色如是,菩薩內心寂靜,如法被著,與大乘相應,著涅槃僧,離踝二指。若諸菩薩欲與國王、大臣共語,隨彼一問,此亦一答,勿令差異,當如實說。若彼多問,此亦多答。如是餘婆羅門、剎利、毘舍首陀、沙門、闍梨和上,及父母、妻子、僕使,及餘卑族貧窮、乞人,隨其尊卑各隨問答,或餘天、龍、夜叉、羅剎、毘舍闍、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若人、若鬼,佛及緣覺、聲聞、菩薩、凡夫,隨有所問當如法答。不為利養、不為自身,不邪命、不戲笑,如是應念。」
[0496c19]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歸依?」
[0496c20] 佛告文殊師利:「歸依者應如是言:『大德!我某甲,乃至菩提歸依佛,乃至菩提歸依法,乃至菩提歸依僧。』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復言:『我某甲,已歸依佛、已歸依法、已歸依僧竟。』如是三說。次言:『大德!我持菩薩戒,我某甲,乃至菩提,不殺眾生,離殺生想;乃至菩提,不盜,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