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hmaviśeṣacintīparipṛcchā (Chi Xin Fantian Suo Wen Jing) 持心梵天所問經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持心梵天所問經卷第一(一名莊嚴佛法諸義,又名佛說等御諸法經)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明網菩薩光品第一
[0001a08] 聞如是:
[0001a08] 一時,佛遊王舍城加隣竹園中,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六萬四千,菩薩七萬二千——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逮得總持,辯才無閡,三昧已定,慧無所畏,曉了諸法自然之行,得不起法忍——其名曰:溥首童真、寶事童真、寶印手童真、寶首童真、空藏童真、發意轉法輪童真、明網童真、除諸陰蓋童真、一切施童真、勝藏童真、蓮華行童真、師子童真、月光童真、尊意童真、自嚴童真。
[0001a16] 賢護之等十六正士:賢護、寶事、恩施、帝天、水天、賢力、上意、持意、增意、善建、不虛見、不置遠、不損意、善導、日藏、持地,如是之類,七萬二千。
[0001a19] 四大天王、天帝釋、帝釋翼從,忉利諸天,焰天、兜術天、不憍樂天、他化自在天;諸梵天等,梵身天、及餘諸天,并龍、鬼神、揵沓惒、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睺勒、人與非人,悉來集會。
[0001a24] 彼時世尊,與無央數百千之眾眷屬圍繞而為說法。於是明網菩薩,即從坐起偏袒右肩,長跪叉手,稽首佛足,尋時感動三千大千世界,普雨雜華散眾會上,白世尊曰:「惟問正覺!愚癡所趣;若哀聽者,乃敢自陳。」
[0001a29] 佛告明網:「恣所欲問,諸眩惑者,如來、至真當為解說,悅可爾心。」
[0001b01] 明網菩薩得聽所啟,即白佛言:「唯然,世尊!如來儀像光曜難當,超於日明億百千倍,姿顏威嚴而不可逮,極上窮下無能諦瞻,遵建所修莫能計量。又我自念:『其有得見至真容體,思察所行,皆佛大聖威神所接,有所興發輒到永安。』」
[0001b06] 世尊告曰:「明網菩薩!誠如所云,見如來身,必獲志願不失所僥,若有所問,亦復如是。」
[0001b08] 則謂明網:「眾祐有光,名曰寂然言事,假使眾生值斯光明見如來者,觀察形色眼根明徹,未曾晦冥。又如來光,名辯才無畏,設值斯光,堪問如來諮難所趣。又如來光,名積善德,設值斯光,能啟問佛轉輪聖王諸所德行。又如來光,名清淨了,設值斯光,能啟問佛獲致帝釋所因生事。又如來光,名逮威然錠,設值斯光,能啟問佛生梵天事。又如來光,名脫欲塵門,設值斯光,能啟問佛聲聞之乘。
[0001b17] 「又如來光,名曰專一遵澹泊行,設值斯光,能啟問佛緣覺之乘。又如來光,名一切慧持讚容,設值斯光,能啟問佛大乘之慧正覺佛慧。又如來光,名曰樂持異步,設值斯光,如來遊步經行普獲安隱,壽終之後得生天上。又如來光,名嚴一切清淨瓔珞,如來入城若放光明,設值斯光一切獲安,應時彼城眾寶瓔珞自然莊嚴。又如來光名壞除,假使如來演斯光者,感動無量不可稱限諸佛世界。
[0001b26] 「舉要言之,復次,明網!如來光明,名曰積安,若地獄類值斯光者,眾惱苦患自然休止。又如來光,名曰超慈,若禽獸類值斯光者,未曾興惡轉相危害。又如來光,名曰濟所造,餓鬼儔倫值斯光者,不復饑渴。又如來光,名曰離垢,假使盲者值斯光明,逮得眼目。又如來光,名曰耳聞,值斯光者聾者得聽。
[0001c04] 「又如來光,名曰有志,設值斯光,亂者得正。又如來光,名曰樂錠,設值斯光,自然改惡修立十善。又如來光,名曰脫門,值斯光明,令邪見者逮獲正見。又如來光,名曰趣天,值斯光者,令慳貪類好喜惠施。又如來光,名無熱惱,設值斯光,其犯惡者奉持禁戒。又如來光,名曰持心,諸瞋恨者,逮得忍辱。又如來光名,曰慇懃,其懈怠者,逮得精進。又如來光名,曰正定,其放逸者,獲致禪定。又如來光,名曰顯曜,諸惡智者,逮得黠慧。
[0001c13] 「又如來光,名曰清澄,其狐疑者,逮得篤信。又如來光,名曰總持,其少智者,令得博聞。又如來光,名遵句跡,其無慚愧逮得知羞恥。又如來光,名曰滅除,其貪婬者洒釋情態。又如來光,名曰安樂,使瞋恚者,無有怒害。又如來光,名曰照曜,令癡行者,除去愚冥。又如來光,名曰普存,令等分行悉捨等分。又如來光,名曰普現色身,假使眾生值斯光明,見諸如來無央數色,不可計數百千形像。」
[0001c23] 佛告明網:「今吾為汝粗舉其要耳,假使一劫,若復過劫,諮嗟講說如來光明,論闡經法,不能究盡如來光明光明名號。」
[0001c25] 明網菩薩白世尊曰:「至未曾有,天中之天!如來之身不可限量,巍巍之德不可思議,隨宜方便敷演經法,昔所未聞,今乃被蒙。其有菩薩聞說斯光名號歡喜而信樂者,皆當逮得如如來身,巍巍具足。又聞世尊演出如來佛所有光,名曰勸化,諸所遊在他方異國菩薩大士轉相誘進,相誘進已盡令來會於斯忍界,其有菩薩欲所諮啟,便詣如來講問經疑。」
[0002a05] 爾時,世尊見明網菩薩所可諮請,即如其像放身光明,普照無量佛土不可稱限諸佛世界。又其光明,招請無數億千菩薩,尋會忍界。
[0002a08] 於時東方去是七萬二千諸佛世界,國名清淨,佛號月明如來,其佛之土而有梵天,名曰持心,菩薩大士而不退轉,聖慧神足力自娛樂。時彼光明適勸進已,則自往詣月明如來、至真、等正覺所,稽首禮足,而白佛言:「唯然,世尊!欲至忍界奉見能仁如來、至真、等正覺,稽首供侍諮受所問,忍界聖尊欲得見我。」
[0002a15] 其佛告曰:「便往,梵天!宜知是時,與無數億諸菩薩眾,尋至忍界。」
[0002a16] 又謂:「梵天!雖至忍界,即當奉行十志性行。何謂為十?當受言,無言善聞惡聞善與不善,一;而行悲哀,二;而等治療下賤中上,三;若輕易恭敬則一心向,四;不見他闕不求瑕穢,五;等以一味於若干乘,六;而恐畏惡惡趣之聲,七;於諸菩薩興眾祐想,八;於五濁世佛之國土想,九;如見如來等正覺,十;是為十事。」
[0002a23] 佛言:「梵天!懷此志性可遊彼土。」於是持心白其正覺:「我於佛前,不敢發音為師子吼,不於緣行現奇特相,唯欲淨修志性之行,等立定意乃遊彼土。」
[0002a26] 時月明佛諸餘菩薩,而歎頌曰:「吾得善利!唯然,世尊!為獲嘉慶不生彼界,眾生患難勞集乃然。」
[0002a29] 月明世尊告諸菩薩:「諸族姓子!勿作斯言。所以者何?於吾之土設百千劫淨修梵行,不如忍界從旦至食不行害心,斯為殊勝。」
[0002b02] 於時彼土萬二千菩薩,俱誓願曰:「吾當具足清淨志性,各共侍衛梵天大士,造覲能仁如來、至真、等正覺。」
[0002b05] 持心梵天即與萬二千菩薩,如勇猛士屈伸右臂斯須之頃,於其佛土忽然不現,則立忍界奉見能仁,稽首于地,退住一面。
[0002b08] 於是,世尊告明網曰:「汝乃覩見持心梵天乎?」
[0002b09] 對曰:「已見。」
[0002b09] 大聖即言:「斯持心者,曉了方便諮啟幽滯,分別尊法辯才善妙,名冠開士眾會之最,慈哀至誠道利勸化,遊居所在多所悅可。」
[0002b12] 於時,持心、萬二千菩薩,稽首禮畢繞佛三匝,各以神力則化作座,自處其上。持心梵天叉手白佛,以頌讚曰:
「其妙音聲, 所在通達, 威德流闡,
聞于十方。 在所國土, 見諸最勝,
一切諮嗟, 大聖之行! 我處異土,
清淨無垢, 其界無有, 惡趣之名。
尋而捨離, 如斯佛土, 修濟大哀,
故來到此。 佛之聖慧, 無有損耗,
一切如來, 皆悉平等。 來今往古,
降伏志性, 將護如是, 諸佛國土。
恢設異行, 一切清淨, 嚴修至戒,
常遵梵行。 其懷害者, 報之以慈,
心意如是, 而有殊特。 以能清淨,
三品之業, 而順將護, 身口心意。
三趣之患, 勤苦諸惱, 現在為法,
皆以滅盡。 若諸菩薩, 其生於斯,
此等未曾, 懷貯危懼。 所造之業,
至於惡趣, 上下道足, 皆已斷除。
其有菩薩, 心設患厭, 將御擁護,
于斯正法。 此等後世, 所處之地,
不失其志, 不離智慧。 其欲斷截,
眾結之縛, 假使淨除, 塵垢之欲,
則當將護, 佛土之法, 則便超越,
至諸通慧。 設異佛土, 無數億劫,
執持正法, 若講說者, 不如忍界,
說經至食, 是為殊勝, 則第一尊。
吾亦覩見, 妙樂世界, 及復省察,
安樂佛土。 彼無苦惱, 眾患音聲,
設若修善, 不足為性。 假使蠲除,
眾塵堂室, 愚兇害人, 常忍所加;
當以經法, 勸化他人, 令至上道,
此乃甚難。 當稽首彼, 無上之尊,
行于愍哀, 脫勤苦法。 斯未曾有,
如來所行, 心懷毒者, 開化以法,
設入眾會, 則為導師。 是菩薩者,
十方聞名, 於法無礙, 猶如巨海,
故為彼說, 斯佛之道。 帝釋梵天,
及護世者, 諸天龍神, 須倫真陀,
無數悉來, 等集于斯, 欲求經義,
從志解說。 比丘丘尼, 清信士女,
普皆來臻, 於此眾會, 願佛為普,
講說經法, 若有聞者, 所趣吉祥。
假使志願, 信好導師, 聲聞之眾,
及與緣覺, 能仁悉了, 隨志化治,
惟為斯黨, 決一切疑。 今吾勸進,
諮啟法王, 為眾生故, 志求佛道。
其立佛言, 而不斷絕, 以修慈心,
為無量寶。 假使十方, 聞佛名德,
勇猛逮得, 無量之慧, 當為斯等,
說無比行, 隨其眾生, 所知志跡。
非諸聲聞, 弟子之地, 一切緣覺,
所不能及。 余等信樂, 最勝所度,
世尊之慧, 不可思議。 鄙自歸命,
於世導師, 今願諮問, 大聖此義。
假使有厭, 心惡勞患, 唯為解說,
佛之要道。」
四法品第二
[0003a12] 於是,持心梵天說此偈讚佛已,長跪叉手,前白佛言:「何謂菩薩志性堅強意不懈厭?何謂菩薩所言柔和辭無惱熱?何謂菩薩所造德本超諸眾生?何謂菩薩威儀安詳而不卒暴?何謂菩薩於清淨白法多所長益?何謂菩薩所至土地遊步究縛?何謂菩薩在於眾生行權方便?何謂菩薩於彼等倫分別教化?何謂菩薩能護道心?何謂菩薩專在眾生心不憒亂?何謂菩薩務求善本存在法議?何謂菩薩曉了所念而不捨信?何謂菩薩於諸塵勞部分開化?何謂菩薩所入眾會能行權便?何謂菩薩恢闡法施流演剖判?何謂菩薩知報應力失德本者?何謂菩薩曉於眾生不起之慧六度無極?何謂菩薩暢達方便存於禪定?何謂菩薩於諸佛法而不退轉?何謂菩薩未常違疑諸佛言教?」
[0003a28] 佛告持心梵天:「善哉!善哉!乃能諮問如來如斯之議。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0003a29] 「甚哉!世尊!願樂欲聞。」持心梵天受教而聽。
[0003b01] 佛告梵天:「菩薩有四事法,志性堅強而不懈厭。何謂為四?愍哀眾生、不厭精進、終始如夢、平等佛慧,是為四。
[0003b04] 「復有四事,所言柔和辭無惱熱。何謂為四?菩薩專一以一人故分別諸法、菩薩專一不樂一切諸趣所生、菩薩專一讚揚大乘、菩薩專一講說清淨不失淨業,是為四。
[0003b07] 「又有四事,所造德本超諸眾生。何等四?禁戒、博聞、布施、捨家,是為四。
[0003b09] 「又有四事,威儀安詳而不卒暴。何等四?無利、無譽、無名、無苦,是為四。
[0003b11] 「又有四事,於清淨法多所長益功德之本。何等四?具足行信勸於他人、假使布施不望其報、將養護法、為諸菩薩廣說慧地,是為四。
[0003b14] 「又有四事,所至土地遊步究縛。何等四?興起德本、棄諸瑕穢、曉了勸助、慇懃精進,是為四。
[0003b16] 「又有四事,在於眾生行權方便。何等為四?順從眾生、勸化德本、悔過罪釁、解說佛事,是為四。
[0003b18] 「又有四事,於彼等倫分別教化。何等四?愍傷人物、習己安隱、忍辱安詳、謙不憍慢,是為四。
[0003b20] 「又有四事,能護道心。何等四?意常念佛一切德本、至於道心、習近善友、諮嗟大乘,是為四。
[0003b22] 「又有四事,專在眾生心不憒亂。何等為四?不為聲聞心、若緣覺心、求法無厭、如所聞法為他人說,是為四。
[0003b25] 「又有四事,務求善本存在法議。何等四?除去一切塵勞之病猶如醫王、順於德本而不違失、諸議道想滅群黎苦、志泥洹議,是為四。
[0003b28] 「又有四事,曉了所念而不捨信。何等四?興不起忍超不滅忍、忍緣起報、忍無所住、亦無異心汲汲之事,是為四。
[0003c01] 「又有四事,於諸塵勞部分開化。何謂四?所念順議、將護禁戒、曉諸法力、樂處燕居,是為四。
[0003c03] 「又有四事,所入眾會能行權便。何等四?志樂法議不求他短、而行恭敬無有憍慢、求索善德不為己施、所造德本勸施他人,是為四。
[0003c06] 「又有四事,恢闡法施流演剖判。何等四?將護正法、化己及彼使入智慧、修正士業、示現塵勞瞋恨之結,是為四。
[0003c09] 「又有四事,知報應力失德本者。何等四?終不覩見他人瑕闕、奉行慈心攝諸瞋怒、顯揚報應、於諸法事常念道心,是為四。
[0003c12] 「又有四事,曉於眾生不起之慧六度無極。何等四?則以布施如為[番*去]黨、并化他人、曉了四恩化於眾生、好喜深法順於經典,是為四。
[0003c15] 「又有四事,暢達方便存於禪定。何等四?分別心事罪福所趣、勤力德本、不捨眾生、修行權慧,是為四。
[0003c17] 「又有四事,於諸佛法而不退轉。何等四?將護無量生死之患、供養奉侍無數諸佛、而常遵修無限慈心、曉了無際諸佛之慧,是為四。
[0003c20] 「又有四事,未曾違疑諸佛言教。何等四?不釋本慧、言行相應、捐棄重貪、若建立者處於本性,是為四。」
[0003c23] 世尊發遣說四事時,二江河沙諸天子等,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五千人得不起法忍。此諸菩薩,各從無數佛國來會者,供養世尊,三千大千世界皆悉周遍,華至于膝。
分別法言品第三
[0003c28] 於是,明網菩薩謂持心梵天曰:「仁者乃問順妙尊議,曉了菩薩方便之趣?佛分別說。何謂菩薩有所問事而應順議?」
[0004a01] 持心答曰:「等於吾我而問事者,為順議問;等問他人行之所操,為應順也;等問法像,為應順也。又,明網!不計吾等,不計他等,不計法等,是為應順也。其問起生,其問滅盡,若問處所,為應順也。設有問者,法無所起及與滅盡,處所之行,為應順也。若問他人塵勞之欲,若有問鬪諍顛倒,為應順也。
[0004a08] 「其問生死,問度生死,問於無為,為應順也。其不問塵勞,亦不顛倒,亦不生死,亦不度生死,亦無泥洹,為應順也。所以者何?察諸法者亦不寂然,不除欲垢顛倒生死無為,為應順也。其問所獲,為應順也。
[0004a13] 「設復有問有所造證,若有約時有所除斷,若有所行,為應順也。若有不問所得受證,眾想之念不以約時,而無所著,無斷除想,亦無行見,為應順也。為一切故而發是問,心無所著,志不存問,為應順也。其有而問斯眾德善,為如應順,斯不善德為不如應。
[0004a19] 「斯為俗事,斯為度世,斯為罪事,斯無罪業,斯為諸漏,斯為所有,斯無所有,其有作是二事問者,計此一切,為不應順也。其不二事、不見二問,為應順也。其有若干視諸佛者,為如應順。計法若干,為如應順。聖眾若干,為如應順。眾生若干、國土若干,為如應順。道乘若干、不想若干,為如應順。法無所屬,無有若干,而問一議,為如應順。一切法如應,一切法無應。」
[0004a27] 又問梵天:「何謂一切諸法如為應順?一切諸法為不應順?」
[0004a28] 答曰:「能分別者,一切諸法諸法如應。假使心法其心精進,彼不應順;計一切法諸法相寂,空無所有,為應順也。其不欣樂寂然法者,為應順也。此專精業所當造者,斯在憍慢,斯有所作,如斯行者,亦復如應。」
[0004b04] 又問:「何謂諸法有所觀察?」
[0004b05] 答曰:「己性寂然離欲之際,為觀諸法。」
[0004b05] 又問梵天:「少有是類了不應者,不離於欲而順道議?」
[0004b07] 答曰:「明網!多族姓子、族姓女不離欲際,而順如應道議之法。令已入者,甫當入者,則於其人不入智法,亦無所得,亦無有人,亦無當入。所以者何?大哀世尊不有云乎?其聞於佛所說法者,若行精進,便當如說而奉行之,終不復歸於土地處,所有所獲致。其不歸趣,無復生死,不至泥洹。所以者何?世尊所了無有生死,亦無泥洹。」
[0004b14] 又問梵天:「佛者不度生死業,而說法乎?」
[0004b15] 答曰:「世尊寧復自說,吾度生死乎?」
[0004b16] 答曰:「不也!故族姓子!佛世尊者,不捨生死,不求泥洹。設有生死泥洹之想,則不度二;彼無生死,何所度者不得泥洹?所以者何?不等生死至泥洹乎!」
[0004b19] 梵天答曰:「亦不生死,亦無泥洹也。」
[0004b21] 於是世尊,讚持心梵天曰:「善哉!善哉!梵天!欲有所說當作斯說,乃為是說。」說是應順語時,二千比丘漏盡意解,梵天不復得於生死,亦無泥洹。
[0004b24] 如來說言:「示有生死,無周旋者,亦無滅度,亦無所憂,亦不見人。有滅度者,設使梵天入此議者,則於其人無生死法,無泥洹法。」
[0004b27] 於是眾會,五百比丘,即從坐起私竊而去,而說此言:「吾等見中淨修梵行,心自念言:『當得滅度,而無有人得滅度者,空復志求學斯道乎?安成慧耶!』」
[0004c02] 於是,明網菩薩前白佛言:「唯然,世尊!假使欲令法起生者,則於其人佛不興出,彼不超度生死之難也。天中天!求見泥洹故。
[0004c04] 「唯天中天!所謂泥洹蠲除一切眾想之念,亦不汲汲,於諸通慧為殊異也,若所釋是等比丘即為自欺也。
[0004c07] 「天中天!於正法律而行出家,墮外邪見,而以志覩泥洹之處。譬如麻油酪酥醍醐,然即滅盡諸法,世尊永悉滅度,其永滅度,吾則謂之為甚慢矣。
[0004c10] 「唯天中天!其修行者則無所修,逮平等者,終不造立所起之法,及與滅盡亦無有求,欲得法者亦無平等。」
[0004c13] 於是,明網菩薩謂持心梵天:「梵天說此,五百比丘聞所說法,即從坐起私竊亡去,知斯等類意之所趣,何不入法?其有信樂,若以度脫於諸見網。」
[0004c16] 持心答曰:「族姓子!汝往遊至江河沙等諸佛國土,劫數求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