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gacārabhūmi (Xiuxing Dao Di Jing) 修行道地經
Scroll 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修行道地經卷第七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弟子三品修行品第二十八
巍巍佛德尊, 威神不可量,
道法隨時化, 度脫諸十方。
覩見生死瑕, 為現法橋梁,
毀呰終始苦, 嗟嘆于泥洹。
分別弟子快, 而順示厥行,
稍稍而開導, 乃至于大安。
[0224a12] 若有修行,見終始患,地獄之毒、畜生之惱、餓 鬼之苦、人中憂憒、天上無常,不可堪矣!展轉
周旋譬如車輪,生、老、病、死、飢、渴、寒、暑,恩愛之 別,怨咎集會,愁惻之痛,叵具說言。從累劫來 與父母違,兄弟離闊,妻子之乖,涕泣流淚超
于四海,飲親之乳踰于五江四瀆之流;或父 哭子或子哭父,或兄哭弟或弟哭兄,或夫哭 妻或妻哭夫,顛倒上下不可經紀,種勤苦
根愚癡之元。修行見然皆患厭之,但欲免斯 生死之病,晝夜精進,不捨道義求於無為。自 見宿命從無量劫往反生死,設積身骨過須
彌山,其髓塗地可遍天下,三千世界計死若 周,其血流墮多於古今天下普雨。修行自察 如是之厄,千萬劫說猶不可竟,故棄捨家除
髮去鬚,專精求道不慕世榮,若如明者不貪 屍形。於是頌曰:
修行見終始, 地獄之苦惱,
畜生餓鬼厄, 天下世間別;
生死之展轉, 譬如于車輪,
父子兄弟乖, 妻息子離慼;
涕哭淚流下, 超于四海水,
飲親之乳湩, 踰於五江河。
修行故捨家, 專精為道法,
不慕時俗榮, 如明者捨毒。
[0224b07] 修行自念:「我身或來不可稱限,不自覺知合 會離別,憂欝之痛譬如劇醉不可了之,枉說 趣語自為審諦,恩愛之著譬如膠漆不能自
濟,則行精進遠俗近道。」譬如有人遠遊他國 賈作求利,至彼未久興大疾病,死亡者眾十 不遺一,死屍狼藉臭處叵言,既無良醫又無
好藥可以療之。其人恐怖悔詣彼國,設不來 者不遭此難,夙夜反側愁不可言:「設我病瘳, 一還本國無有還時。」其人適遇得一大醫,飲藥
鍼炙,疾稍稍愈氣力強健,即反本土與家相 見,自陳值厄困不可言,從令以後終不敢行, 不至彼土。一衣一食何所求耶?唯欲自寧,安
知餘人也!後念若聞彼土之名,戰慄惶懅, 不欲出舍而守其身。弟子如是,見五道苦,婬、 怒、癡、病、生死無息,夙夜專精坐禪念道,得世
尊教,諮嗟泥洹,毀呰終始,是為良醫。飲之好 藥疾則除者,謂佛法經去三毒也。死屍狼藉 者,謂五陰六衰。悔至其國者,自惟念言:「從
累劫來周旋生死,恩愛之著猶心多端,不見 苦諦、習、盡、道諦;已得道證,畏苦厭身早般 泥洹,不能還教固在然熾,須佛世尊示本無
一,乃當進前得不退轉進却自由。」於是頌曰:
譬如有人遠行賈, 至於彼國遭疾病,
眾人死亡十遺一, 死屍狼藉無藏者。
心自悔恨至其國, 吾何不遇值此殃,
則得良醫療其疾, 便還本土難復行。
畏生死患亦如是, 覩於五道周旋苦,
自責本咎不覺道, 終始辛苦甚憂惱,
一心精進求泥洹, 欲度世間諸怖驚,
惡終始困猶死屍, 專志而向無為城。
[0224c08] 修行恐畏:「或當命盡不得度脫,還歸三塗難 得拔出,不當懈怠計有吾我,如世凡人與三 寶乖窈窈冥冥。」譬如昔者,有眾賈人遠行治
生,更歷曠野無人之處,行道疲極便眠睡臥, 亦不持時、不嚴兵仗。大賊卒至而無覺者, 不施弓矢為賊所害,中有力者便走得脫,飢
困歸家。更復設計求強猛伴,復順故道行賈 求利,每冥息寐,持時行夜,嚴正弓箭。賊見如 是不敢前格,知之難當便自退去。窈窈冥冥
者,謂為癡網,因癡致行而生識著,名色、六入, 更樂、痛、愛、受、身、生老病死,愁憂啼哭,痛不可 意。行治生者,謂修行也。疲極臥寐者,謂不
曉了非常、苦、空、非身也。無行夜者,謂不思惟 深經之義也。兵仗不嚴者,不遵大慈、大悲之 慧,趣欲自救,不念眾生也。賊來見危者,謂
坐禪思不入空靜,而為五陰、六衰所迷,墮 四顛倒,非常謂常,苦謂有樂,非身謂有身,空 謂有實,命盡生天,福 [浿*昜] 還世,不離三塗也。
強者力走得脫歸家者,謂得羅漢也。即求強 伴更治生者,謂至泥洹,知羅漢限不至究竟, 見佛受教,更發大意為菩薩也。與眾為伴相
隨行者,謂六度無極諸等行也。兵仗嚴正持 時行夜者,謂大慈、大悲,分別空行,不著不斷 也。賊退還者,謂不起法忍無罣礙慧,覩三
界空不畏生死,一切四魔皆為之伏也。於是 頌曰:
修行恐命盡, 或入三惡道,
不復計吾我, 歸命於三寶。
猶昔有 賈 人, 遠行求財利,
睡眠而臥寐, 為惡賊所害。
中有強健者, 盡力走得脫,
歸家說遭厄, 今乃得安耳,
已得羅漢道, 乃自知為限,
不能入生死, 以泥洹為礙。
更合強猛伴, 嚴兵時行夜,
賊見不敢前, 便退歸本土。
在於無為界, 知泥洹為限,
則發菩薩意, 行大慈大悲。
分別深空行, 不著無所斷,
周旋度生死, 無有三界難。
[0225a19] 修行奉法,入四等心無大慈悲。譬如小龍能 雨一縣而不周遍,雖為人民潤不足言,羅漢 行道四等如是。若如海龍普雨天下無所不
潤,菩薩大人大慈大悲,普及眾生無所不濟。 佛天中天見心如是,便為現限莫踰泥洹,稍 稍進之至于大道知本迷惑。喻有一人而有三
子,父少小養至令長大,衣食、醫藥未曾令乏。 父轉年長氣力衰微,謂諸子言:「汝輩不孝,生 長活汝使成為人,吾既年老,不欲供養報乳
育恩,反逼我身求財衣食,何緣爾乎?當告縣 官治殺汝等。」子聞父教即懷恐怖,歸命於父: 「我輩兄弟愚癡所致不識義理,不顧父母恩
養之德,愛重望深不自察非,今聞嚴教即當 奉命,遵修孝道超凡他人,夙夜匪懈無辱我 先。」時彼諸子各行治生,入海採珍得諸七寶
供給父母,至孝巍巍唯念二親不自顧身,獲 大光珠名曰照明,即往奉父。父見明珠頭白 更黑,齒落更生,為大長者遠近歸仰,是謂父
慈子則為孝也!為弟子行無有大慈。父有三 子者,謂心、意、識也。養長子者,謂婬、怒、愚癡 著於三界也。衣食之者,謂五陰、六衰、十二因
緣縛也。子長續求供養者,謂諸情欲不知厭 足也。父恐欲詣縣官告者,謂覺非常欲斷六 入。子受其教奉行孝道者,謂歸命佛。三子更
孝順者,布施奉戒智慧之元也。入海得七寶 者,至七覺意成羅漢道也。遂至孝者,知弟子 限至泥洹界,更發大意為菩薩道。得照明珠
父更少者,現在定意見十方佛無所罣礙也。 於是頌曰:
昔者有一人, 而生有三子,
養育令長大, 故求父衣食。
父告於三子: 「吾又年老極,
汝當供養父; 既大索吾力,
告言汝向官, 榜笞以五毒。」
子聞父之命, 則奉行孝道,
入海求七寶, 供奉于尊父,
又得照明珠, 父則更年少。
三子心意識, 情欲不知足,
父訶更孝順, 謂施戒道慧。
遵於七覺意, 成羅漢泥洹,
受佛大深教, 更發菩薩心,
道德甚巍巍, 覩見十方佛,
不礙四大身, 猶空無所拘。
[0225c04] 譬如昔者而有一鼈,從海出遊至於岸邊,有 一大狐追之欲危其命。鼈覺狐來藏頭四足 覆於甲下,狐住待之:「設出頭足我當摶食。」鼈
急不動,狐極捨去。鼈還詣於大神龍王,說其 本末,求為龍王身,乃無所畏。能制五陰,不為 魔嬈,得泥洹道。得為龍者,入菩薩道,不畏四
魔,救濟眾生。於是頌曰:
如鼈縮頭足, 不畏羅漢然,
得飛為龍神, 菩薩亦如是。
[0225c13] 譬如有人遠行求財,涉於寒暑謂得大利,或 處遇賊亡失其業。又有明人自於本土造方 便計,利入無量供給四方,積功累德。計無常、
苦、行空、非身,觀外萬物成敗之事,或得禪定 成羅漢道,更從發意求為菩薩。或有達者,知 四大空無有內外,行大慈悲加哀十方,雖有
所度為無所度,道無遠近解慧為上,得平等 覺無去來今若如虛空。於是頌曰:
如人遠賈作, 弟子亦如是,
積功觀惡露, 察萬物非常;
菩薩如明人, 求利不遠遊,
無生死泥洹, 得成平等覺。
[0225c25] 其修行者恐畏生死,惡三界難,畏苦厭身不 了本無,趣欲越患不念眾生。譬如軍壞諸羸 劣人,唯欲自救不濟危厄。有此心者,佛則為
說除三毒之惱,泥洹為快,離冥就明。譬如導 師將大賈人遠涉道路,於大曠野斷無水草, 賈人呼嗟,謂塗悠悠安能所至,永為窮矣!時
彼導師聰明博學亦有道術,知於賈人心之 所念厭患涉路,則於中道化作一國,城邑人 民土地豐樂五穀平賤,賈人大喜轉共議言:
「一何快乎!本謂彌久,何時脫難到于人間?適 有此念便至此城,當復何懼。」時眾賈人便住 彼土,快相娛樂飲食自恣,從意休息。如欲厭
之城郭則沒,不見國土。賈人皆怪何故如此 也?導師答曰:「卿等患厭,謂道懸曠永無達矣! 吾故化城國土人民使得休息,見汝厭之故
則沒之!」佛言如是,弟子之行畏終始苦謂生 死惱,懼三界患早欲滅度,故為示之。羅漢易 得誘進使前,度於生死而盡三垢,得無為道
自以為達成就具足。臨滅度時,佛則住前現 于大道:「是未為通發無上正真之道也,得無 所從生法忍至一切智,乃為達耳!」譬如有國
遭於三厄。何等為三?一曰盜賊,二曰穀貴,三 曰疾病。眾人流散走到他國,久後國安,或有 往還者,或有恐怖三難之患永不可反。佛言
國者,謂三界也。遭三厄者,謂三毒垢也。捨詣 他國,謂羅漢也。國安還者,謂菩薩以得無所 從生法忍一切深慧,還入三世度一切也。遭
於三厄而不還者,羅漢以得無為,懼三難處, 而不能還度脫眾生也!於是頌曰:
譬如眾賈人, 行於大曠野,
疲極恐不達, 導師化城郭。
眾人住休息, 安止有日月,
知其心厭已, 便沒不復現。
佛世尊如是, 見畏生死難,
便為現無為, 使度三界苦。
臨般泥洹時, 為示大道化,
令逮無從生, 廣濟於一切。
又譬如大國, 卒遭三厄患,
各散詣他國, 國安還不還。
畏生死之難, 是謂為弟子,
還國不以恐, 菩薩化十方。
權慧方便化, 皆令得其所,
譬如大船師, 往返無休息。
佛世尊如是, 法身來往返,
周旋於一切, 如日光普現。
修行道地經緣覺品第二十九
[0226b13] 其從緣覺而不自了,既發無上正真道,不與 善友而受真法,專自反行。假使奉教六度無 極而皆有想,欲得尊號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威神尊重;不了善權,佛現色身反謂有身,便 墮緣覺。如有男子欲見大海,遊到陂池及 眾江河,於彼求寶而獲水精、小明月珠,自以
逮得金剛尊光。從菩薩心而還退者,不曉如 來無出入法,空而無形,道無三世去、來、今也; 而謂見空以為定矣,而不了知適空之行;適
度三界不能進前,上不及佛復踰弟子,中 道而止。譬如有人欲見天帝而覩邊王,則謂 是帝;欲學正覺意有齊限,不解深慧還墮緣
覺,亦如是也!若有斯心,佛便導示緣覺之法。
[0226b26] 譬如長者,年又老極其子眾多,有大殿舍柱 久故腐,中心火興;諸子放逸淫於五樂不覺 此災,父時念言:「此舍久故柱心火然,轉恐
柱摧壞殿鎮之,當奈之何?」欲作方便誘化使 出令免火難,父則於外作諸伎樂,使人呼諸 子:「各當賜汝象馬、車乘、摩尼之珠。」諸子遙聞
伎樂之聲,又被父命,悉馳出舍往詣父所,父 則各賜諸子寶車、好乘,等而不偏。諸子白曰: 「向者尊父呼我等出,各賜異珍,今者何故所
賜一等?」長者告曰:「吾殿久故,柱中心腐而內 生火,吾恐柱摧鎮殺汝等,故作伎樂呼汝輩 出,吾心乃安。皆是我子等愛念之,故悉與之
珍寶車乘。」佛言其故殿舍,謂三界也。柱腐欲 壞者,謂三毒之患周旋生死。柱內火然,謂眾 想念也。長者,謂如來也。諸子放逸,謂著三
界欲也。作伎樂者,謂佛說罪福。呼諸子出各 賜與者,現三道教也。諸子悉出父等與寶者, 為現大乘無有三道,臨滅度時乃了之耳!於 是頌曰:
譬如有長者, 諸子甚眾多,
五樂自迷惑, 著於故殿舍,
柱腐而欲壞, 中心而生火,
父恐殿舍崩, 鎮殺其諸子。
因作眾伎樂, 出子等賞賜,
佛世尊如是, 從緣覺意成。
臨滅度之時, 佛則往其前,
為現一法教, 大乘等無異。
[0226c24] 修行發意欲求大道,不了本無,著佛色身三 十二相、八十種好、人中之尊。譬如有人,聞四 方帝號轉輪王,主四天下而有七寶,諸子千
人力皆勇猛;城廣且長,東西四百有八十里, 南北二百八十里也;中有大殿方四十里,四 寶床座。人民熾盛,五穀豐熟,快樂無極,伎樂
之音有十二部,夫人、婇女八萬四千,諸國治 王八萬四千,象馬車乘其數亦然。王有四德, 何謂四德?長者、梵志、凡庶、小民皆敬聖帝,如
子奉父;王愛念之,猶母哀子;王所教化,則受 奉行;遠近歸命,如人仰天依地得活。復有四 德:無寒無熱,初不飢渴,生未曾病,本祐所致。
其人聞之欲往見帝,慕其聖教便發進行,於 道疲勞見一異道,則順入中覩一大城,人民 熾盛,樹木、流水,樂不可言,謂是城郭為聖帝
邦,便止其土。又斯雖樂,鬼神之處,其人不 覺也!時有天王名曰休息,即覩其人為解說 之:「此非聖帝處也,是鬼神國也!」轉輪聖王威
德巍巍,爾乃欣然親近奉從。若有發意學菩 薩道,不了深義不分別空,世間無佛;出入閑 居處於樹下,觀察萬物非常、苦、空,身不久立,
不解本無,以得緣覺自以為成。臨般泥洹佛 在前住,為現大法深妙之教,十二因緣本無 有根也!曉本末空,無去、來、今,大慈大悲不見
三界,無泥洹想乃成正真,度脫一切也!於是 頌曰:
譬如有人求聖王, 及見一城謂是邦,
諸小國王憶轉輪, 在中娛樂謂大通。
休息天王往見之, 則為解 說 此鬼土,
非為大帝轉輪王, 爾乃驚怖自知非。
便發往詣大帝邦, 見威神德大巍巍,
吾冥不解久迷惑, 則奉聖王常侍從。
欲學大道不了了, 還墮緣覺亦如是,
然後受佛深微行, 乃至無上正真道。
光光佛威德, 其德濟眾生,
等心加一切, 除三毒之名。
永脫生死苦, 道因智慧成,
清淨如日光, 徹照三界冥。
修行道地經菩薩品第三十
[0227b05] 其修行者因自思惟:「人在生死譬如車輪,反 覆上下而不離地,終始若斯,往返之患不離 三界,皆是本癡不了本無,謂有四大猗之為
諦。復如有人見師化幻而謂是人,不知化 成;愚人如是,貪著吾我計有身命,不曉其體 地、水、火、風。」譬如有人遠出欲遊行詣他國,素
聞道難,常懷懼心畏於盜賊,四向望候遙見 諸塢眾石草木,謂有大賊數千百騎,當奈之 何?各走馳散不知所湊。中有導師呼語眾人:
「勿得便捨,至劇難處而無水漿,或值窮厄不 濟身命,或困乏極爾乃來還,往返既久加復 疲勞,悉失財物當何依怙?裸匱 飢 凍反當求
恃,而從豪富歸命舉假。且自安心共相率化, 遣人探候,設無賊者徑可進前,假使有來堅 志共戰當令走壞。所以者何?一人欲死十人
不當,十人欲死百人不當,百人欲死千人不 當,千人欲死萬人不當,萬人欲死天下縱橫。」 眾人受教不復馳散,皆住嚴待遣人探竊,唯
見草木瓦石之屬,永無盜賊。眾人忻歡爾乃 進前,皆謂導師天下無雙,智慧明達誠非世 有;舉動進止,輒從其命不敢違失。菩薩大人
修行如是,為一切導解三界空,一切如化,五 陰猶幻,不惡生死而滅其身,開化十方為示 正路。嗟嘆菩薩深遠無侶,周旋三界度脫生
死,弟子既小志常懷懼,趣欲滅身不及一切, 又不究竟當復還退。從發意始,明人因此聞 菩薩教,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也!於是頌曰:
菩薩大士為修行, 了一切空身如化,
因緣合成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