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 Men Chan Jing Yao Yongfa 五門禪經要用法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五門禪經要用法大禪師佛陀蜜多撰
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譯
[0325c11] 坐禪之法要有五門:一者安般;二、不淨;三、 慈心;四、觀緣;五、念佛。安般、不淨二門、觀緣,此
三門有內外境界;念佛、慈心緣外境界。所以 五門者,隨眾生病:若亂心多者,教以安般;若 貪愛多者,教以不淨;若瞋恚多者,教以慈心;
若著我多者,教以因緣;若心沒者,教以念佛。
[0325c17] 若行人有善心已來,未念佛三昧者,教令 一心觀佛。若觀佛時,當至心觀佛相好了了, 分明諦了已,然後閉目憶念在心;若不明了
者,還開目視,極心明了然後還坐。正身正意 繫念在前,如對真佛明了無異。即從座起跪 白師言:「我房中係念見佛無異。」師言:「汝還本
坐,係念額上,一心念佛。」爾時額上有佛像現, 從一至十乃至無量。若行人所見多佛從額 上出者、若去身不遠而還者,教師當知此是
求聲聞人。若小遠而還者,求辟支佛人。若遠 而還者,是大乘人。三種所出佛還近身,作地 金色,此諸佛盡入於地,地平如掌明淨如鏡。
自觀己身明淨如地,此名得念佛三昧境界。 得是境界已白師。師言:「是好境界。」此名初門 觀也。師復教係念在心然後觀佛。即見諸佛
從心而出,手執琉璃杖,杖兩頭出三乘人,光 焰有大小。如是出已,末後一佛執杖在心正 立而住,末後住佛迴身還入,先去諸佛盡來
隨入。若小乘人入盡則止;若大乘人入盡已, 悉從身毛孔出滿於四海,上至有頂下至風 際,如是照已還來入身如淨琉璃。所以光明
還來入身者,欲示勇猛健疾境界相好。如是 已即往白師。師言:「此名一切念處,以能生諸 定故名為念處。亦初得此法。皆是諸佛弟子
所得,非是邪道神仙所見。上杖者,定相也。相 光者,智慧相也。此內凡夫境界相也。」
[0326a14] 師復更教言:「汝從今捨前二觀,係心在齊。」 即受師教,一心觀齊。觀齊不久,覺齊有動相, 諦視不亂。見齊有物,猶如鴈卵其色鮮白。即
往白師。師言:「汝更視在處。」如師所教,觀已有 蓮花,琉璃為莖、黃金為臺,臺上有佛結 加 趺 坐。第一佛齊中復有蓮花出,上復有佛結 加
趺坐。如是展轉相出乃至大海,海邊末後第 一佛還入第二佛齊,第二佛還入第三佛齊, 如是展轉還入乃至人齊佛。令為一一佛入行
人齊中已,行人自身諸毛孔遍出蓮花滿虛 空中,猶如垂寶瓔珞。如是出生,見諸蓮花盡 入齊。行人爾時身體柔軟輕悅,自見己身明
淨如雜寶色,即以所見白師。師言:「大善。汝好 用心觀此身成定相也。」師教言:「更觀齊中。」即 如教觀,見頂有五色光焰。見已白師。師言:「更
觀五光有五瑞相。」如教觀已,見有一佛在光 明中結加趺坐,更觀五光中佛有何瑞相?即 見佛口中種種蓮花出,出已遍滿大地。更令
觀五光中佛一,見佛齊中有五師子出,師子 出已食所出諸花已,還入五光中佛齊中。師 子入已,五光及佛即從頂入。此名師子奮迅 三昧定相也。
[0326b07] 行人復觀光入佛身已,行人身作金色。見金 色已,見齊中有物,圓如日月白而明淨。見已 白師。師言:「更觀。」即見佛出滿腋下,及腰中有
佛出,凡四佛出。四佛出已見四佛身,一一佛 出無量圓日光,日光甚明淨。因諸日光,見 四天下色,上至有頂下至風際悉皆明了,如
見掌中無所罣礙。此名白淨解脫境界也。見 如此已,還見四佛隨出處還入。四佛入已,復 見白焰諸光,前入後出、後入前出,左入右出、
右入左出。如是四種出入竟,見自身明淨, 及水四邊圓滿淨光。此為名明淨境界。見此 光已,名成念佛三昧,在四禪中。
[0326b19] 不淨門行者,善心來詣師所,未受法時,師教 先使房中七日端坐。若有緣者,覺身及齊有 瞤動相,自見己身明了,左足大指爪上有白
露如珠。行者從座起,以所覺白師。師教行人 行住坐立相。其人內境界多者,視占極高遠,知 緣外多。若一心徐步視占審諦者,知緣內。若
外緣者,教觀塚間死屍。見已還來在房中坐, 自觀己身。念骨若三日不失,次觀房中諸人, 漸漸令見白骨,次第相續至於大海。以何相
故到大海?緣見水波源。一切骨人及己身盡 著瓔珞,復見大水來灌其頂滿於己身,滿己 身已令從足指出成血河。此名為厭患三昧 也。
[0326c03] 復專念前,見一切臥,唯有身在。以白師。師 言:「汝自觀分為五分。」所以為五分者,欲知內 覺外覺為驗。身若能壞作五分了者,即知今
則無有我,一一亦無我,心則若住無我定門。 若住定時盡見支節有刀出,諸刀刃皆有明 焰出,此名無我智慧境界。
[0326c09] 復更係心白骨,自見骨上有明星出,四邊有 金丸。星者,明淨境界。金丸者,智慧境界二十 五。此名白骨境界滿也。
[0326c12] 於十想中略出白骨相也。行人雖見白骨,於 男女色故生愛心,欲除愛者應觀三十六物。 若觀時應係心額上,係心不久,見有明珠於
額而現在前,不令墮落,為心堅住故。所以有 此相者,現法流出故。如是不久,教令放已 入地,入地已隨而觀之,明淨而下過於地界。
所以知者,自見己身及處處見凍凌過於風 界。所以知者,身體柔軟過於水界。所以知 者,自見己身及處處有水,上有泡出若到風
界。所以知者,自見己身猶如虛空珠。若尋空 還來,明淨光明隨珠而來。珠若出已入行人 齊中,入已見三十六物明了無礙。行人爾時 得男女相定滿。
[0326c25] 白骨觀法。白骨觀者,除身肉血筋脈都盡, 骨骨相拄,白如珂雪,光亦如是。若不見者,譬 如癩人,醫語其人家:「若令飲血,色同乳者,
便可得差。」家中所有悉令白,作白銀器盛 血,語言:「飲乳,此病必差。」病言:「血也。」答言:「白物 治之。汝豈不見家中諸物悉是白物,罪故見
血。但當專心乳相,莫念是血也。」如是七日, 便變為乳,何況實白而不能見。即見骨人,骨 人之中其心生滅相續如綖貫珠。如是所見
及觀外身,亦復如是。若心故住精進不廢,如 鑽火見烟、穿井見泥得水不久。若心靜住,開眼 見骨了了,如水澄清,則見面像;濁則不見。
[0327a08] 觀佛三昧,佛為法王,能令人得種種善法,是 故坐禪之人先當念佛。佛者能令人無量罪 微薄得諸禪定,至心念佛、佛亦念人。為王所
念,怨家債主不能侵近;念佛亦爾,諸餘惡法 不能嬈亂。若念佛者,佛不在世云何憶念?人 之自信無過於眼,當觀好像如見真佛無異。
先從肉髻、眉間白毫,下至於足,復至肉髻,相 相諦觀。還於靜處閉目思惟,係心在像使不 他念,若有餘緣攝之令還。心自觀察如意得
見,是為得觀緣定。當作是念:「我亦不往,像亦 不來,而得見者由心定想住也。」得觀佛定已, 然後進觀生身,便得見之如對面無異也。人
心馳散多緣惡法,當如乳母看視其子不令 作惡。若心不住,當自責心:「老病死苦常來逼 切。若生天上著於妙欲,無有治心善法。若墮
三惡,苦惱怖懅善心不生。今於此身當至心 念佛。」復作是念言:「生在末世法欲滅盡,猶如 打鼓開門放囚,鼓聲漸止門閉一扇,豈不自
知不求出獄也。過去無始世界生死已來,所 更苦惱萬端。今始受法未得成就,無常死賊 常來侵害,經無數劫生死之苦。」如是種種責
心令住於相,坐臥行步常得見佛,然後更進 生身。得禪定已,展轉則易生身觀。法身觀者, 既以觀像心隨想成就,斂意入定即便得見。
當因於像以念生身。觀云如坐於菩提樹下, 光明顯照相好奇特。又如鹿野苑中為五比 丘說四諦法。又如耆闍崛山放大光明為諸
大眾說般若時。隨用一處,係念在前不令外 散,心想得住即便見佛,舉身快樂貫徹骨髓。 譬如熱時得清涼池、寒得溫室,世間之樂無
以為喻。法身觀者,已於空中見佛生身,當因 生身觀內法身,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 大慈大悲無量善業。如人先見金瓶,後觀瓶
內摩尼寶珠。所以法身真妙神智無比,無近 無遠無難無易,無量世界悉如目前,無有一 法而不知者,一切諸法無所不了。是故行者
當常專念不令心散,若念餘緣攝之令還。復 次一切命過者,知當死時先失諸根。如投火 坑,發聲至梵天。甚大怖畏無過死賊,唯佛一
人力能救拔,與種種人天涅槃之樂。復次一 切諸佛,世世常為一切眾生故不惜身命。如 釋迦文佛為太子時出遊觀看,見一癩人,即
勅醫言:「當須不死人血飲之、髓塗之,乃可 得差。」太子念言:「是人難得。設使有者,復不可 害,一差一死。」即便以身與之令治。佛為一切
眾生亦復如是,佛恩深重過於父母,假使一 切眾生悉為一分,二分之中當念佛,不應餘 念。如是種種功德,隨念行事。若此念成,斷除
結縛,乃至可得無生法忍。若於中間諸病起 者,隨病服藥。若不得定,六欲天中豪尊第一, 業行所致宮殿自隨,或生諸佛前無不定也。
如人藥和赤銅,若不成金不失於銀也。
觀十方諸佛法
[0327c03] 念十方佛者,坐觀東方廓然大光,無諸山 河石壁,唯見一佛結加趺坐舉手說法。心明 觀察光明相好畫然明了,係心在佛不令他
緣,心若餘念攝之令還。如是見者,便增十佛。 既見之後,復增百佛千佛乃至無邊身。近者 則使轉遠轉廣,但見諸佛光光相接。心明觀
察得如是者,迴想東南復如上觀。既得成已, 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既向方方皆見 諸佛已,當復一時并觀十方諸佛,一念所緣
周遍得見。定心成就者,於定中見十方諸佛 皆為說法,疑網悉除得無生忍。若有宿罪因 緣不見諸佛者,當一日一夜六時懺悔勸請
隨喜,漸自得見。縱使勸請不為說法,是人 心快樂身體安無患也。
初習坐禪法
[0327c18] 先教注意觀右脚大指上見洪脹,以意發抓 却之,令黃汁流如膿血出,肌肉爛盡已唯見 白骨。盡見,應廣教骨觀。若見滿一天下者,宜
教大乘。若見近者,宜教小乘。教注意觀鼻頭, 憶想人身肌肉皆是父母精氣不淨所成,次 觀齒白人身中唯此白骨耳。若見齒長、若額
上白者,即觀骨令身皆白,遠近如上。此人隨 根深淺,若教時不能卒見白骨者,教如常九 想觀,令一月一秋修習,要見白骨乃前。若見
眾生教觀慈心觀法,教熟觀白骨,若見餘物, 當語前人:「此亦好耳,且置是事但觀白骨。」前 當若久觀白骨,云:「我身中覺煖。」教令續觀。見
煖覺已安隱和悅者,此是煖法。次當教以意 解白骨,令節節解散。若見餘物,當令且置, 但觀白骨解離。久久觀之,若言:「我頂上火出。」
教令更觀。云:「我常見頂上火出。」身中安樂無 有亂想,此是頂法。
[0328a06] 次教注意令骨白淨已,分散飄落在地如雪 在地,或如爛土其上或有白光種種異物。教 更觀之。若言:「續見如是,身中快樂。」當語:「汝本
時所愛人,試憶念與作世事。」彼觀已言:「我憶 念人,見之但變作膿血不淨,甚可惡見。」次教 觀身如草束或如空韋囊。若言:「我見自身如
乾草束或如空韋囊,有火燒盡乃無有我。」 教令更觀:「汝意起時從何處起?滅時從何處 滅觀之?」觀者要言:「我見卒覺起時從意起,
滅時鼻頭滅。鼻頭滅時,身中和靜,不覺有我, 了了分明。」教觀頂上,言:「我見身長大,頂上 出水滿於身中,令其極滿,齊中出之流在前
地。」水出既盡,教更重下水,令身麁大。若言:「我 見身大,水滿其中,出之水成大池。」教以酥灌 頂令入身中。若言:「我以酥灌頂,便身廣大。」教
諦觀之。若言:「觀須臾之間見皮火起,火便熾 然滿身中,以水滅之,令火滅盡快得穌息。」教 係意觀池。答言:「我見池中自然有樹,樹生甘
果。」見此果已,若有眾生來飢餓求索,觀者見 之,教即起慈,便自觀身。若言:「我觀自身盡 膿血流出在地,眾生見之便取食之,食之既
足各四向而去。」教自觀身及觀他身。若言:「便 見眾多餓鬼來在身邊,飢餓所逼命如絲髮。」 即教以慈心以身施之。若言:「我以身施之令
得充足。」教復更觀。若言:「我見無數眾生遶身 四邊。」若見此事,應教自觀身。若言:「我自見身 不淨膿血在地,眾生見之便取食之。」既飽足
已教令諦觀:「我見忽然火起,燒諸罪人及其 己身,在池水所有悉已都盡。」復教諦觀見處。 若言:「我見眾生及池中水己身悉平復如故。」
觀眾生及其己身。若言:「我見自身乳出流下 在地,眾生見之不能得食,由罪重故。」教以慈 心觀。若言:「我須臾之間乳化為膿,眾生飢急
便食之,既飽足已便見脚底火然燒諸眾生 忽然滅盡。」行人見此事已,應教自發願更不 受生。教尋觀前池。若言:「我觀見水池,池中蓮
花樹枝葉茂盛。見此事已,自身入水叢樹邊 坐,自觀身中火出滿於池中,須臾之頃忽然 火起,自燒己身及眾生,池水都盡。」尋教更觀。
若言:「我見池中忽然樹生,枝葉茂盛,出生甘 果。行人見之,向樹食果。既飽足已,身心明淨 安隱快樂。」教淨觀此池及其己身。若言:「須臾
之間都已乾枯。」行者見此破壞之相,心懷怖 恐,即來白師。師應教身為苦本觀,令觀身 使如泡沫。若言:「我見自身如泡沫及身出骨,
出已便以手摩如麵平以為地。」尋復教觀令 身如氣囊。若言:「我自觀如氣囊即變骨出,其 骨微細摩以塗地,其地青色。」復教觀身。若
言:「我觀自身微塵及身出骨,其骨絕黑,摩以 為地。」教自觀身及觀於地。答言:「我觀其池 蛇出,身赤如火,蛇來逼身,便變為火自燒其
身。如是七反。座中自然有水灑之,蛇身即 滅。」教復還觀身及觀於地。若言:「我觀須臾 之間自然光出高大明好。」尋復觀身。若言:「我
覺和適心意快樂無有懈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