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ounded Treasure Samadi Sutra (Wu Ji Bao Sanmei Jing) 無極寶三昧經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無極寶三昧經卷上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0507b06] 聞如是:
[0507b06] 一時佛在羅閱祇竹園中,與千二百 五十比丘俱,菩薩九十億人,皆如文殊師利 等。
[0507b08] 是時竹園四面周匝,地自然生文陀般華, 種種妙色非世所有,華華各有百萬之葉,華 上各各有佛坐之,佛上各有交露寶蓋,蓋間
各有伎樂之聲;一佛之前各有菩薩,皆如文 殊而坐問事。竹園之地如三彌佛剎,皆悉平 等;大千剎土日月之光,皆悉蔽沒無復明耀。
百日之中但見諸佛,諸大泥犁皆得休息,百 鳥禽獸不飲不食,皆得法味百日安寧,見佛 歡喜自忘食心;一切人民普得法味,百日
安隱無飲食想,心意快然發無上意;一切樹 木皆有音聲。竹園之中化有浴池,池中生 十萬種華,華有交露師子之座,各有菩薩而
處其上,其邊各有天人立侍,帳間各各萬種 音樂,千歲枯樹悉生華葉,一切樹木皆傾相 向,竹園左右女人見佛者,皆化作男子,無復 愛欲,悉得法眼。
[0507b23] 爾時佛作寶如來三昧,遍 悉感動九萬億剎,四方四隅上下方面無極 佛剎,各遣菩薩齎持妙華,來詣竹園禮事供
養,訖各却坐。釋梵四王愛欲諸天,各與眷屬 於虛空中,以天華香伎樂供養;諸大龍王、 阿須倫王、迦樓羅、真陀羅、摩休勒等,各各自
與無數官屬,來詣佛所禮事供養。
[0507b29] 舍利弗白 佛言:「今所感動是何瑞應?」
[0507c01] 佛言:「無應之應是 其應也。」
[0507c02] 舍利弗言:「無應之應其義云何?」
[0507c02] 佛 言:「汝往問於寶來菩薩,則當為汝演說此義。」
[0507c04] 即時舍利弗問寶來曰:「今此感動為何瑞應?」
[0507c05] 寶來菩薩答舍利弗:「羅漢疑重故未解乎?有 想想者非盡之法,無想無作是為法寶。昔者 我始發意之時,與三十六億人求菩薩道時,
釋迦文亦在其中,一切所志皆有起滅,諸法 本空譬如野馬,無想起作,持是作法而滅行 求願想欲得是,自言得道,起想罪根壞滅諸
慧,求於三尊想取泥洹,疑盡滅身而生死不 斷。羅漢得泥洹,譬如寐人其身在床,一時休 息命不離身,羅漢得禪故是大疑。」
[0507c13] 寶來又問 舍利弗言:「譬如龍王興作雲雨,四面合冥不 知所從來,菩薩從第九已下,悉已逮得六萬
三昧,其所興為固不可限,亦何復疑所從來 處?」
[0507c17] 舍利弗言:「我學不得善知識故,令我疑 根不斷絕耳,今聞尊法無所復益。譬若如人 為百鳥作樂,樂雖和妙鳥不聽受;今我如是
不了是法,一切新學菩薩大士,聞是三昧德 尊無量。譬如夜時暫見火明,火滅之後故冥 無見;今我如是無益已矣。願作八千里火以
身投中,如是億劫然後乃出,復入三惡道為 一切所噉食,數千億劫後生作人,求善知識 寧可得不?」
[0507c25] 寶來答曰:「火雖廣大心垢叵燒,學 無漚和拘舍羅,不得善知識者,不得薩芸若 也。」
[0507c27] 寶來菩薩白佛言:「諸法無主,誰為成薩 芸若者?誰成正覺?弟子緣覺惟加大恩演 示其義。」
[0507c29] 佛言:「善哉!所問深妙,乃欲決斷生 死之根。今為汝說諦聽受之。若善男子善女 人,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行九
法寶:一者見諸天無有處但有名耳,二者見 世間人民但有字耳,三者見五道勤苦但有 習耳,四者地水火風亦本空耳,五者當來
過去現在如芭蕉無想,六者現生死無本際, 七者觀諸三昧寂無往來,八者當觀大千諸 佛剎土了無得三昧者,九者見大千剎土中
一切蠕動悉欲度之令與佛等,是為九寶。得 是無作之想者,可得決斷一切大想。」
[0508a10] 寶來又 問:「諸法無想,當作何住得無所住?」
[0508a11] 佛言:「諸 法無住,住則為想,無起之念非想非道亦 復是想;斷求無想得住無住。」
[0508a13] 寶來又問:「當作 何緣度於眾欲?」
[0508a14] 佛言:「眾欲無垢無度無主無 往無來,如虛空觀與泥洹等與無名等。」
[0508a15] 寶來 菩薩言:「善哉善哉!深妙乃爾。」
[0508a17] 般施菩薩白佛言:「菩薩欲得坐佛樹下,莊嚴 剎土教導十方,令諸佛土如今竹園,普使逮 得無所從生,修行何法而得致此?」
[0508a19] 佛言:「當 行八直:一者直無名之響,二者直無名之聲, 三者直觀十方佛土等無有二,四者直見大 千剎法等無異,五者直觀十方一切欲令與
佛等,六者直於無形見一切無有起滅,七者 直見入諸三昧無有往來相報之想,八者直 見十方諸佛般泥洹不般泥洹亦等無異,是
為八法。菩薩從是疾得無所從生法忍,教授 十方得如竹園。」
[0508a28] 寶來菩薩復白佛言:「今諸上人各從遠來,覩 見世尊歡喜忘食,乃得值聞是尊三昧,為是 宿福本願所致耶?」
[0508b01] 佛言:「亦非本願亦不離本 願,所行常精進,不失諸三昧,常隨善知識,遠 離於眾事,寂然不數會,但志在三昧,今故以
寶珠,來雨眾會上。」
[0508b04] 寶來復問:「新發意菩薩欲 行是三昧,當云何行而得致是?」
[0508b05] 佛言:「當行八 法寶得是三昧:一者即於佛前得是三昧;二 者供養十方羅漢真人,行菩薩法億劫不懈,
一時聞是三昧尊法,解說親近奉不遠離;三 者供養舍利起塔彌滿,殖福無缺而於法無 益,一時轉意作行者即向慧門;四者得四無
畏於十方生死無所遠離;五者菩薩見五道 勤苦意欲度之,沒命救濟不以為劇,又欲令 彼得安至佛;六者菩薩事人如奴事大夫貴,
欲度之不以勤苦,所以者何?知本無故;七 者菩薩觀見九十六種道,於中覺知欲起 法住;八者奉行六波羅蜜,供養比丘僧雖億
萬劫,不如一時聞是三昧,十方其有當作佛 者用何為證?聞是三昧即知是人為得佛證 也,其有發意向是三昧,歡喜信樂而解慧者,
即為已解六萬三昧,是為八法寶。行是三昧 即得陀隣尼門。」
[0508b21] 佛於爾時欣然而笑,光耀煒 曄靡不遍照。文殊師利稽首白佛:「佛不虛笑 笑將有意。」
[0508b23] 佛語文殊:「審如所言。是寶來菩薩, 從寶如來佛剎來,去是九億萬佛國,其剎名 曰諸法自然,其有善男子善女人,往生者不
從胞胎,不更苦痛無有恩愛,皆於自然華香 中生,生即住立無乳哺者,自然伎樂朝暮娛 樂,寂然清淨以為法僧。若善男子善女人,聞
是三昧,即却六百四十萬劫之罪,罪盡命 終便得往生彼國。寶如來剎無日月光,雖有 日月明蔽不現,若人往生者日月星宿即為
出現,其見日月星宿有光明者,即知有人 當往生也。而諸聲聞不逮知此,唯佛世尊及 神通菩薩乃見知之,是故我今而笑之耳。」
[0508c06] 賢者須菩提及舍利弗,俱前稽首而白佛言: 「願加大恩加我威神,得至彼剎諸法自然國, 禮事供養須臾來還。」佛即聽往俱到彼國。
[0508c08] 即 至而見其中所有,俱亦復有羅閱祇城,亦有 竹園,釋迦文佛一切所有如此無異。舍利弗 問須菩提:「怛薩阿竭隨我來乎?」須菩提、舍利
弗禮事畢訖從彼來還,至覩眾會續自如故。
[0508c13] 佛問舍利弗:「向至彼國,皆何等見?」
[0508c13] 對曰:「我見 彼國悉如此間。諸佛之功德甚尊甚尊,僥哉 會者得遇見此也。」
[0508c16] 三彌菩薩從座起,整衣服,稽首佛足願欲所 問:「無生之法為有想無?未起之想有識無?泥 洹寂然有定無?泥曰不起有形無?設無形,而
在彼間教,生死五道誰是主者?」
[0508c19] 佛言:「諸法本 無一切清淨,因緣起滅故生諸法,以空造空 本無是主。」
[0508c21] 三彌菩薩聞佛所說,諸天及人八 萬六千,皆得無所從生法忍,昇住空中去地 百六十丈,從上來下稽首佛足。
[0508c23] 是時三千大 千剎土地大震動,彌勒菩薩白佛言:「向者地 動是何瑞應?」
[0508c25] 佛告彌勒:「今地之動非獨此也, 十方諸剎地亦普動,諸剎亦復各有八萬六 千天與人,得無所從生,住在空中,皆如此也。」
[0508c28] 彌勒復問:「菩薩云何得致無所從生法忍?」
[0508c28] 佛 言:「有六法得致之:一者知天及人當得佛者 未得莂者,我當往莂之,不與十方天下人共 知之;二者大千剎中,若善男子善女人當得
佛未得莂者,我往莂之,不與十方天下人共 知之;三者諸地獄中人當得佛者,我悉當往 莂之,不與十方天下人共知之;四者十方人
絕命所生處我悉知之,不與十方天下人共 知之;五者十方天下人壽命盡我悉知之,不 與十方天下人共知之;六者十方諸佛取泥
洹不取泥洹我悉知之,不與十方天下人共 知之,是為六法疾得無所從生法忍。」
[0509a10] 彌勒菩 薩白佛言:「是三昧者為極大尊,欲令眾會普 共逮得,當行何法而令得之?」
[0509a12] 佛言:「當行九 法:一者視諸法悉清淨無邊,二者視諸天亦 清淨無邊,三者視諸生死清淨無邊,四者視
五道悉清淨,五者於欲無所求悉清淨,六者 視三界色悉清淨無有邊,七者視泥洹悉清 淨無有邊,八者觀泥犁悉清淨無有邊,九者
見十方無有舉名者,是為九法,菩薩行如是 者,疾得是三昧。」
[0509a19] 彌勒白佛言:「菩薩得六萬三 昧三昧,寧有邊幅無耶?而得六萬三昧,是為 無邊幅乎?」
[0509a21] 佛言:「雖得六萬三昧,但有名耳,不 可極盡三昧悉具足;又三昧者非但一品,有 無念三昧、有離欲三昧、有坐聽十方佛三昧、
有莊嚴諸佛國土華香自然來三昧、有所說 法一切人悉逮本三昧、有出諸法無還想三 昧、有說經時化為百種音聲三昧、有說法億
千萬佛國華香自然三昧、有伏諸群生三昧、 有發師子意獨行獨步三昧、有所見處莫 不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提三昧、有所在處 莫不供養三昧、有亂風一起時如佛說經聲
三昧、有所向門莫不開三昧、有所在處師子 為現三昧、有飛到十方三昧、有向門莫不開 十方菩薩往來無極三昧、有坐知十方人意
三昧、有壞滅諸想三昧、有壞滅諸識三昧、有 合十方諸剎土合為一剎三昧、有發意不盡 三昧、有視三界了無一人三昧、有住一佛國
到一佛國三昧、有所在處令法不斷絕三昧、 有所在常與佛相遇三昧、有坐觀十方大兵 大火大水大風於其中不恐怖悉往教導之三
昧、有所在處但以法作器三昧、有善男子善 女人聞是三昧即得往來無還之想三昧,如 是三昧不可極盡,今為會中粗說之耳。
[0509b13] 「有無 名三昧、有住諸法三昧、有名諸慧三昧、有 教法三昧、有滅壞羅漢辟支佛三昧、有法寶 三昧、有總持無名法三昧、有知人意三昧、
有斷諸煩荷三昧、有制力欲覺三昧、有滅 十方種力三昧、有智慧光明所處三昧、有不 可計三昧、有見法時如水影三昧、有不可盡
淨慧三昧、有空諸惡三昧、有無願想三昧、有 住禪乃到泥洹三昧、有譬若金剛無穢三昧、 有極明三昧、有過諸煩已盡三昧、有廣大水
法三昧、有莊嚴大船三昧、有入無名三昧、有 不盡喜意三昧、有總持無所忘三昧、有在 冥悉令明三昧、有所樂悉樂三昧、有慈行
三昧、有淨大哀三昧、有入等心三昧、有出 等心三昧、有名已脫未脫三昧、有光明所從 來處三昧、有曉無所曉三昧、有脫慧脫教三
昧、有蓮華為現三昧、有離無常三昧、有尊 智慧無主三昧、有勇猛無所不伏三昧、有開 闢諸剎三昧、有清淨無形三昧、有無名寶三
昧、有如海無所不受三昧、有神足廣大三 昧、有如彈指無所不及三昧。」
[0509c04] 曇摩菩薩語舍 利弗言:「所問慧住故曰不可極,是應時聞所 聞如意,不自貢高所作不忘,常敬意如所教
習慧用,意無所受故不失禮節,所作法不忘 不亂,意如珍寶除諸老病,以意為法器,是為 樂忍辱,所思但想諦言,所樂但法意慧,不用
足時所施無所惜,所與無適莫,所聞諦意觀, 歡喜無所得,其意已悅身體為輕,意不在外 道,但欲聞法味及比羅經,但欲聞漚和拘舍
羅,但欲聞四等心,欲聞無底法,如意不異念, 欲意受漚和拘舍羅,欲聞無所從生法,不貪 觀但欲意受慈度之,欲知無常聲,欲知寂然
之意,欲知空復是空,欲知無想生死及布施, 一切不欲聞,但欲聞音樂,隨樂十方忠信以 作,正降伏諸欲根。」
[0509c19] 曇摩菩薩白佛言:「菩薩已得寶如來三昧,自 在所為,眾慧已具,便得三寶:一者譬如水 中影,影亦不在水中,亦不在水外,菩薩於是
間坐,其身悉在十方,其身亦不在十方;二者 菩薩於是間坐,分身悉現十方佛前坐,其身 亦不在十方佛前坐;三者譬如山中呼響音
聲還報,音響亦不在內亦不在外,菩薩於是 間坐,悉遙說十方佛諸菩薩事,十方諸菩薩 亦無往來到彼者,彼亦無往者如是也。」
[0509c27] 佛語 曇摩菩薩:「已得陀隣尼門,譬如持弓弩布矢 在欲所射無所不到,菩薩持一慧入萬億慧, 靡所不至,如是也。」
[0510a01] 佛告曇摩菩薩:「汝見阿須 倫欲興兵時,彈指之頃兵到六天中間無空 缺,菩薩已從第九以下欲說法時,如是也。」
[0510a03] 寶 來菩薩語舍利弗言:「淨者貪欲消伏,其意 無貪欲者是不可盡,其諸惡意者不能伏,復 亂其意護於惡意,是故不可盡。其意瞋恚有
形欲貢高,諸所不可索可欲作,菩薩常欲護 是意,知不可盡去諸垢,當知意不可盡,護 者不令懈怠,當知其意不可盡。其狂亂者轉
以法護之,當知意不可極。無智慧者欲護之, 知意不可極,一切以法施與法脫之,當知 意不可盡,欲教一切人皆令為功德,當知是 意不可盡。」
[0510a14] 寶來菩薩語舍利弗言:「菩薩有四法:一者意 作陀隣尼行不可盡,二者陀隣尼所入行不 可盡,三者以陀隣尼教一切是不可盡,四者
博學問故陀隣尼不可盡,是為四。復有四事 不可盡:一者上脫中脫不可盡,二者四馬之 路不可極,三者可意之王不可極,四者十
二因緣無有主不可盡,是為四。復有九法不 可盡:一者無我之語不可盡,二者無作之想 不可盡,三者寂寞泥洹之語不可盡,四者所
度不可盡,五者大海流水無有懈倦不可盡, 六者諸惡無垢不可盡,七者苦痛之聲不可 盡,八者去來之想不可盡,九者所度無主不
可盡,是為九。復有九法不可盡:一者諸佛 剎土不可極,二者諸菩薩所從來處不可極, 三者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提心者不可極,
四者失願取羅漢辟支佛不可極,五者十方 菩薩從一佛剎飛到一佛剎不可極,六者六 波羅蜜不可極,七者三三昧不可極,八者過
於泥洹亦如化不可極,九者三昧不可極,是 為九。」
[0510b04] 寶來菩薩語舍利弗言:「菩薩有三十二 寶:一者其心不著愛欲,是即忍辱不可極;二 者不起我非我亦無所造,是故忍辱不可極;
三者不念一切善惡,是為忍辱不可極;四者 不恨心意於一切,是為忍辱不可極;五者不 瞋怒向一切人,是為忍辱不可極;六者不懷
念他人惡,是為忍辱不可極;七者亦不妄嬈 人有所擊,是為忍辱不可極;八者於大會不 調戲於座中,是為忍辱不可極;九者自護護
他人身,是為忍辱不可極;十者有貧窮者給 與護之,從後無所悕望,是為忍辱不可極;十 一者自制不隨惡知識,是為忍辱不可極;十
二者無有愛欲意於身及他人身,是為忍辱 不可極;十三者不起諸想,無念善惡如彈指 頃,是為忍辱不可極;十四者護於功德莊嚴
身相,是為忍辱不可極;十五者信作善不離 於三昧,是為忍辱不可極;十六者常護口不 妄言,是為忍辱不可極;十七者心意清淨,是
為忍辱不可極;十八者堅住善知識世世與 相隨,不於他處說其過惡,是為忍辱不可極; 十九者自挍計他人有惡者我亦有惡,是為
忍辱不可極;二十者所念無有邪,邪即覺,是 為忍辱不可極;二十一者軟心和意,是為忍 辱不可極;二十二者護惡人令心不起,是為
忍辱不可極;二十三者生天者教導諸天,是 為忍辱不可極;二十四者生天上世間,教兩 道中不更三道,是為忍辱不可極;二十五者
具足諸種好,是為忍辱不可極;二十六者得 音如梵天聲,是為忍辱不可極;二十七者脫 婬怒癡,是為忍辱不可極;二十八者不於諸
色及名有想,是為忍辱不可極;二十九者所 作功德不著,但欲起眾法耳,是為忍辱不可 極;三十者降伏諸外道,是為忍辱不可極;三
十一者已出諸病中,是為忍辱不可極;三十 二者具足諸佛法使不傷誤;是則為寶不可 極三十二事。
[0510c11] 「復次舍利弗!復有三十三事為所入寶;一者 欲入響欲入觀,觀無所觀,是即為寶;二者欲 入心離心,是即為寶;三者於心無主,是即
為寶;四者欲入身求脫,本無脫者,是即為寶; 五者欲入十二因緣無有住者,是即為寶;六 者欲入不斷離於不斷,是即為寶;七者欲入
無常視之無形,是即為寶;八者欲入無名主 離於無名,是即為寶;九者欲入寂不離於起, 是即為寶;十者欲入三界不離三界,是即為
寶;十一者受無所受,是即為寶;十二者欲入 當來過去亦出當來過去,是即為寶;十三者 欲入功德觀本無主,是即為寶;十四者欲入
空,空中空,是即為寶;十五者欲入無相不起 無相,是即為寶;十六者欲入願離願,是即 為寶;十七者欲入空,離空想,是即為寶;十八
者欲入三昧無有合,所以者何,法無二故,是 即為寶;十九者不以三昧有所願生處,是即 為寶;二十者三昧不為一切諸法作證,是即
為寶;二十一者欲入無生之道無有度者,是 即為寶;二十二者欲入無生處,是即為寶;二 十三者欲入不動搖處,是即為寶;二十四者
欲入一切無我不離無我,是即為寶;二十五 者欲與生死初無相知者,是即為寶;二十六 者欲與三昧初無相識者,是即為寶;二十七
者欲入相初無相知者,是即為寶;二十八者 欲入欲能欲意,是即為寶;二十九者欲入不 念無有念,是即為寶;三十者欲入陀隣尼門
無所不總,是即為寶;三十一者欲入者所作 惡欲不為惡,是即為寶;三十二者欲入漚和 拘舍羅以意作法器,是即為寶;三十三者欲
與萬事相應不相遠;是即為寶三十三事。」
[0511a13] 佛語文殊師利:「譬如欲入城當從其門,欲知 因緣無所諍,欲知諍者不如自守,欲知不 欲語言者不如莫在中,不欲動者勿得轉,欲
無悕望者當無所想,不欲色者當正住,不欲 有異者當寂自守,能自守者不稱說,不自高 自下者其人已具足故,欲有所便者所作無所
失,得道亦如是無有疑,無有疑者知本無故, 知本無者無所失故,三世等無有 異 ,三世無 增減者不住色,已不住色為不住眾法也,眼
見色者但是眼睛住非是色也,耳聞聲聲 無所住,鼻識香香亦無所住,口識味味亦無 所住,意亦不知識,識亦不知意,意無所住,
如本行無有想。慧行諦諦如是,無有我是我, 所諸法見但見無我,慧不知所有,所有亦不 知慧,慧不知習,習不知慧,菩薩心不離心。」
[0511a28] 曇摩菩薩白佛言:「道不與想合者,為有合 者無?」
[0511a29] 佛言:「諸法不以想為證,但以音響為法, 譬如人吹笛聲音悲快,與歌相入音均合同, 諸三昧者亦如是,諸化亦如是,念亦如是,覺
亦如是,生死無名離於無名,念化覺亦如是, 諸名無處我不想之,無作之想為離無離,無 作之作以為作想,想行寂然都無所有,諸法 非欲一切皆然。」
[0511b06] 寶來菩薩白佛言:「諸寂不起 欲決斷大疑各還本處?」佛言:「諸法處無有處, 化亦無處,念亦無處。」
[0511b08] 又問:「生生處有生處 無?化化處有化化無?念念處有念念無?覺 覺處有覺覺無?」
[0511b10] 佛言:「生生復生泥洹生,是 為合怛薩阿竭意,生生復生不生泥洹生,是 為不合怛薩阿竭意;化化復化泥洹化,是為
合怛薩阿竭意,化化復化不化泥洹化,是為 不合怛薩阿竭意;念念復念泥洹念,是為合 怛薩阿竭意,念念復念不念泥洹念,是為不
合怛薩阿竭意;覺覺復覺泥洹覺,是為合怛 薩阿竭意,覺覺復覺不覺泥洹覺,是為不合 怛薩阿竭意。」
[0511b18] 文殊師利菩薩說頌言:
「法法無有生, 合為一淨耳,
生生不復生, 泥洹皆如是。
化者從本無, 化化無脫者,
化與泥洹等, 寂然無處所。
念者本無識, 發念因空耳,
泥洹與念等, 所念諦如是。
覺覺平等行, 所覺無所到,
所覺無常住, 是怛薩阿竭。
化處無有處, 所覺無所到,
若化無處所, 諸法皆如是。
生處有本無, 無生是其處,
化處無名處, 一切為三昧。
念處有念無, 從空到其處,
非本無所諦, 其慧已如是。
覺行不相連, 覺不離其處,
行從覺見諦, 離覺無有脫。
所生法不絕, 所在常如是,
三千日月中, 所明無有上。
法者非思想, 所當還行者,
於欲不起垢, 非空亦非想。
如來意常淨, 亦不處法名,
所脫非常住, 一切如本處。
華香自然來, 所出無處所,
清淨竟無處, 所有皆悉爾。
千歲枯樹生, 皆從發意起,
皆見大光明, 世明最無有,
虛空為音樂, 晝夜光明見。
是時大會者, 悉發菩薩意,
人民大歡喜, 皆得聞是經,
即動三 千 剎, 得受不動身。
寂然法為見, 無名是其應,
何況世所有, 一切皆如是。
清淨不為定, 癡慧本無是,
淨癡合同本, 慧本無脫者,
三昧無所起, 一切皆如是。
菩薩住道地, 在意所從生,
五事不可親, 令墮三道中,
遠離如是行, 得佛達十方。
百日得法味, 奉行是三昧,
皆從諸剎來, 飛來至佛所。
諸天及國王, 悉得見佛身,
志意大歡喜, 身體為悉輕。
不當以色想, 觀法有三尊,
般若比羅經, 所處無三千。
如來本發意, 願不離十方,
常作大法園, 所處無三千。
三界之中人, 及上忉利天,
悉荷陀那佛, 其號天中天。
發意到其國, 須臾復來還,
摩提那菩薩, 飛還到竹園。」◎
◎
[0512a11] 舍利弗白寶來菩薩言:「仁所來處剎土何 類本願,何如無極國土?」
[0512a12] 寶來答曰:「無極國土 為何如耶?」
[0512a13] 舍利弗言:「無極國中悉皆菩薩, 無有羅漢異種雜人也,一切所有皆是七寶。」
[0512a15] 寶來言:「我發願以來所度不逮,不願無極國 土所有也,法無起處豈有思想?一切剎土有 起願者,今復逮見無極想願。」
[0512a17] 舍利弗言:「仁 者來時齎持妙華,貴其珍琦不亦想乎?」
[0512a18] 答 曰:「是華無形但以 為 主,而於竹園以法授之 耳。又舍利弗!見佛像者為作禮,佛道威神
豈在像中?雖不在像中亦不離於像,但有想 者謂有威神,觀之了無所有也。願者譬如忉 利天上有華名拘耆,諸天莫不愛樂者,菩薩
以法為一切導眼目,道本所有但以意作法 器耳。」
[0512a25] 舍利弗言:「意者獨有主耶?」
[0512a25] 寶來曰:「意 者與諸法合,諸法與意合,道者無主,以無起 作主,是故為法器也。」又謂舍利弗:「汝見化未?」
[0512a28] 曰:「見之。」
[0512a28] 寶來曰:「化道在何所?從何所來,去 至何所?」
[0512a29] 舍利弗言:「化無處所。」
[0512a29] 寶來言:「何知 為化?」
[0512b01] 舍利弗言:「但見化成時,不見本末,故名 為化。」
[0512b02] 寶來曰:「是故無所有也。」
[0512b02] 舍利弗言:「見者 為到,見乎無所見,何等為見?」
[0512b03] 寶來曰:「諸想 如化是為見,未起法如化、未來法無名是為 見,無造法、未作法是為見,無有造化者但作
無名之想是為見,怛薩阿竭作無造之作是 為見。」
[0512b07] 舍利弗言:「於是見中有往來無?」
[0512b07] 寶來言: 「無往來者以故為見,設有往來者是不為見, 是為倒見也。」
[0512b10] 舍利弗問寶來言:「乃有斷輪門者無?」寶來曰: 「薩婆若者已見無形之門,是為已斷輪門,已 空可致脫,無脫者可致於空,譬如空無所不
入。何以故?都無有處用,是故無所不入,用脫 於本故其輪不轉。」
[0512b14] 曇摩菩薩語寶來言:「諸新 學者我欲皆使逮得是法。」
[0512b15] 寶來曰:「欲得空定 者當行九法:一者當定十方人悉令作菩薩; 二者見諸惡意令心不起,是為定;三者視五
道勤苦悉欲脫之,是為定;四者於癡逕中不 起吾我,是為定;五者視諸不明悉欲令明,是 為定;六者所作功德悉令不失,是為定;七者
視十方人皆等,是為定;八者觀當來過去諸 可意生勿復作識,是為定;九者使諸佛剎人 悉志菩薩意不動轉,從是疾得三昧,是為定。」
[0512b24] 彌勒菩薩白佛言:「今在會者,誰不發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提心?」
[0512b25] 佛語彌勒:「昔沙河樓陀 佛時,我初發意,為垢所蓋不得大慧,但聞菩 薩謂發意當得其處也,但想空不得善師,不
得漚和拘舍羅,遠離善知識,為欲王所欺,意 著不斷,失波羅蜜,沒六十二劫後,與法自然 佛會,斷我諸疑,逮得本無,立於空中,諸根即
斷,見於慧門,得無動之形,從是轉行,便斷法 輪,便從正覺受是三昧。雖六十二劫發意,於 法無益,後與法自然佛會,便得大樹,乃更發
意,發意時有九十億人,俱共發心求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提。」
[0512c07] 彌勒菩薩白佛言:「初發意者有幾法?」
[0512c07] 佛言:「有 九法:一者遠離眾會常志寂靜;二者得善知 識從受法不失;三者遠惡 知 識不與從事;四
者常遠離五事,一者惡沙門、二者惡婆羅 門、三者惡黃門、四者惡牛惡馬、五者蛇 [虫*兀] 毒蟲,此五者不當與從事,未得道頃令人
入泥犁,以故當遠之;五者初發意求羅漢辟 支佛心者當遠之,當覺諸魔事,不當與共事 也;六者但夢中見佛說深法;七者但為法發
意,不在飯食,八者不當數聚會有所悕望,九 者當等心於十方、等心於三昧,志欲坐佛座, 不恐怖,是為九法。」佛說是時,六萬愛欲天子
皆得是三昧,諸天飛在空中悉言:「善哉善哉! 得聞是法福德無量。」
[0512c20] 彌勒菩薩白佛言:「是諸 天子得聞是法,自持功德?持佛威神耶?」
[0512c21] 佛言: 「是諸天子今聞是者,宿命已事二萬佛,供 養舍利如須彌山,雖有是福無益於泥洹。今 聞是三昧起壞前福,所以者何?前世所殖
福皆有生滅,今是三昧以空壞有。」
[0512c25] 彌勒又言: 「聞是三昧者,後得無復壞滅耶?」
[0512c26] 佛言:「是三昧 終不可壞。所以者何?三昧無名處、無想處、 無念處、無形處、無識處、無威神處、無有結行
求脫處。三昧清淨,是不到彼、彼不到是,無有 願想非想處,無有造作,於化無有形處,無生 死斷無斷處,但有名,但有響,但有開慧之
處,慧無所到,無作器,是故不可壞,不可滅, 無色處,於欲無作識處,無起行處,不受眾 味,無有形,無出無入,無生處,無應處,寂然
無動,無邊幅,不可壞敗,欲壞敗者是大癡根、 生死之門也。又舍利弗!有五不直,不當與從 事:一者不當處法有二,二者不當於法有所
起,三者不當現諸法是非無有名者,四者不 當於當來過去有所見,五者諸法不可斷,是 為五。菩薩得是無去無來法者,疾得阿耨 多羅三耶三菩提。」
無極寶三昧經卷上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15 冊 No. 0636 無極寶三昧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陳伯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