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ādhirājacandrapradīpasūtra (Yue Deng Sanmei Jing) 月燈三昧經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月燈三昧經卷第二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0553c09] 爾時,世尊告月光童子言:「過去久遠無量 無邊不可思議過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曰 聲德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
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
[0553c12] 「童 子!爾時聲德如來、應、正遍知於初會眾集有 八億聲聞,皆阿羅漢,諸漏已盡,逮得己利,盡
諸有結,依於正教,心善解脫,能到一切心自 在岸;第二會集有七億眾、第三會集有六億 眾,一切亦是大阿羅漢,諸漏已盡,逮得己利,
盡諸有結,依於正教,心善解脫,能到一切心 自在岸。
[0553c19] 「童子!爾時彼佛壽四萬歲,時閻浮 提安隱豐樂,人民熾盛,普遍充滿。
[0553c20] 「童子!時 閻浮提有二大王:一名、堅固力,二名、大力。此 二大王一一統領半閻浮提,二王境土安隱
豐樂,人民熾盛,普遍充滿。時聲德如來在大 力王國出現於世。
[0553c24] 「童子!是時大力王請聲 德如來及比丘僧滿足千年,以一切隨順清 淨無過衣服、飲食、臥具、湯藥而為供養。
[0553c26] 「童子! 彼聲德如來及聲聞僧多饒利養、恭敬、讚歎。
[0553c28] 「時有淨信長者、諸婆羅門,於聲德如來及聲 聞僧所發勇猛意,學大力王而設供養——謂 以世財為勝供養——彼人不知行供養也。云何
行供養?所謂受持五戒、八戒、出家詣佛、親覲 請問見深法忍。
[0554a03] 「童子!時聲德如來作如是念: 『是諸眾生志意下劣,不能受持五戒、八戒、出 家詣佛、親覲請問見深法忍、修於梵行寂
靜遠離、受具足戒得比丘分、及以受行究竟 善根,如是寂滅樂具無上妙樂悉皆遠離,但 以世財而供養我。是諸眾生但希小樂,謂為
至樂;是諸眾生但重現法及後世法,不能愛 重究竟善根。云何名重現法?謂樂五欲。云何 名重後世善根?謂樂生天。云何名為究竟善
根?謂究竟清淨、究竟吉祥、究竟梵行、究竟窮 盡、究竟最後、究竟涅槃。我今說如是法,令 此眾生於其檀行不為究竟最勝供養,但以 無上行而供養我。』
[0554a15] 「童子!爾時聲德如來欲 覺悟彼大力王及諸長者、婆羅門等而說 偈言:
「『若人行於財、食施, 彼此不名相尊敬,
如是所行不可歎, 諸佛、智者已遠離;
若說無我智慧者, 如是勝人應奉事,
彼於聖諦信不動, 奉敬是者佛所歎。
若人財、食而奉施, 但獲現近少利益;
若能遠離如是施, 是人成就出家行。
若有能起無財心, 又能顯示無財法,
亦能淨信無財者, 是人速成無上道。
無有處於五欲中, 於妻子等生愛著,
凡愚恒在居家者, 是人而能得漏盡;
厭離五欲如火坑, 能於妻子離愛染,
怖畏居家求出離, 獲勝菩提則不難。
無有過去諸如來, 及其現在、未來者,
常在居家住欲地, 而能獲得勝妙道。
棄捨王位如涕唾, 住於遠離空閑處,
斷除煩惱降諸魔, 悟解離垢無為道。
若有恒沙世雄猛, 千萬億歲而供養,
有能厭患在家者, 如是功德最為上。
非是飲食及衣服、 諸妙花香及塗香,
如是等事供養佛, 能如出家奉行法。
若有樂求菩提者, 能利眾生厭世間,
趣向空閑行七步, 如是福報最為上。』
[0554b11] 「童子!時大力王聞聲德如來、應、正遍知說如 是等出家修行義利名已,復作是念:『如我解 佛所說義者,如來非說檀波羅蜜以為究竟
清淨、究竟吉祥、究竟梵行、究竟窮盡、究竟最 後、究竟涅槃。』彼大力王復作是念:『非在家住 能得無上、修得無上修行義利,而我今者遠
離是行。我今要當剃除鬚髮、被服袈裟,以家 非家,出家為道。』
[0554b18] 「童子!時大力王與其眷屬 八萬人俱,前後圍遶往聲德佛所頂禮佛足, 右遶三匝,退坐一面。
[0554b20] 「童子!爾時,聲德如來 知大力王及其眷屬心所欲樂,即為宣說一 切諸法體性平等無戲論三昧,分別顯示。
[0554b22] 「童 子!時大力王聞是三昧,歡喜踊躍,深心愛 樂,即於聲德佛所棄捨王位,正信出家,剃除 鬚髮,服三法衣。既出家已,於此三昧廣能聽
受、讀誦、憶持、分別其義、修行相應,以此善根 於二億劫不墮惡道。次第復值二億諸佛, 彼佛法中常得出家,一一佛所於此三昧聽
受、讀誦、分別其義、修行相應,以此善根次第 滿百億劫得成佛道,號曰智勇如來、應、正遍知、 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
佛、世尊,利益無量無邊眾生,然後乃當入般 涅槃。童子!汝當觀此三昧有是神力,能令菩 薩招感佛智。
[0554c05] 「童子!彼大力王所將眷屬八萬 人等,聞是三昧歡喜踊躍,心甚愛樂,亦皆隨 王正信出家,剃除鬚髮,被服法衣。是出家輩
聞此三昧,讀誦、受持、分別解說、修行相應, 以此善根於二億劫不墮惡道,一一劫中值 千萬佛,於彼佛所常得出家。既出家已,聞此
三昧,讀誦、受持、應修、行住,以此善根於後 滿百千劫各異世界得成佛道,同號堅固勇 健堪能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
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利益無量諸 眾生已,然後乃入無餘涅槃。
[0554c15] 「童子!如是三 昧有大威力,能令菩薩招致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
[0554c17]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 言:
「我念過去久遠世, 不思議劫有佛出,
能為眾生作利益, 號曰聲德大仙尊。
初會眾集滿八億, 悉是聲聞諸弟子;
第二會集七億數、 第三六億阿羅漢,
一切漏盡無煩惱, 諸神通力到彼岸。
其佛壽命四萬歲, 國土世界甚嚴淨。
時閻浮提有二王, 號曰大力、 堅 固力,
是等二王所居土, 一一各領半閻浮。
佛出大力王國中, 諸勝人天奉供養,
其王於佛得淨信, 恭敬供養滿千年。
國人無量學是王, 種種供養於如來,
但以世財非法供, 佛及聲聞悉豐足。
爾時世尊作是念: 『我說是法令捨欲,
必令彼王生厭離, 於我法中而出家。』
彼時人尊說偈言: 『棄捨惡法是佛教,
在家多過具諸苦, 如法修行真供佛。』
時王聞說如是偈, 獨趣空閑作是念:
『我今不能處家纏, 而為最勝法供養。』
即捨王位如洟唾, 并及八萬諸眷屬,
一時俱往到佛所, 頭面作禮住尊前。
佛知此等之樂欲, 為說難見寂滅定,
彼聞愛敬而悅樂, 一切歡喜即出家。
既出家已於此定, 讀誦、受持、廣分別,
次第二億劫數中, 未曾墜墮三惡道。
是人以此諸善業, 得見百億諸如來,
於彼佛法恒出家, 宣說如是勝三昧。
是等於後得成佛, 同號堅固大精進,
利益無量億眾生, 後入涅槃猶火滅。
時彼往昔大力王, 久成佛道號智勇,
利益無量百億眾, 置菩提已入涅槃。
既聞如是勝利益, 末世持經佛所讚,
若能奉持佛法藏, 是等速成人中上。
[0555a22] 「童子!是故,菩薩摩訶薩愛樂是定者應當修 習最初所行。
[0555a23] 「童子!云何菩薩於此三昧最初 所行?童子!若菩薩摩訶薩以大悲心為首,若 佛在世、若佛滅後,常勤供養——所謂花鬘、末香、
塗香、寶幢、幡蓋、音聲、歌舞、作倡伎樂、衣服、飲食、 病瘦醫藥——以此善根悉以迴向如是三昧,更 不志求其餘諸法而供養佛,不求妙色、不求
資財、不為生天、不求眷屬,唯念是法。是 菩薩尚於法中不見有佛,況復法外而見佛 也?是故,童子!是為真供養佛,而亦不見有佛
可得,不取我想、不求果報。是菩薩三輪清 淨,以花鬘、末香、塗香、寶幢、幡蓋、音聲、歌舞、作 倡伎樂、飲食、衣服、病瘦醫藥供養如來,迴向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此善根得不思議 功德、不思議果報,得是三昧速成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0555b08]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若人香奉無邊智, 能得無量香果報,
於千萬劫離惡趣, 永無一切諸臭穢。
千萬劫中行勝行, 供養百萬億如來,
成佛獲得勝戒香; 若復了知無眾生,
施香、受香二俱無, 若能起心如是施,
則得柔軟勝順忍; 若人增上修此忍,
為他割身猶如錢, 於千萬億恒沙劫,
其心堅固不退轉。 云何而得名為忍?
云何復名為隨順? 云何得名不退轉?
云何復名為菩薩? 欣樂自性無我法,
以無我想無煩惱, 能知諸法悉盡滅,
是因緣故名為忍。 諸佛所學隨順學,
智者如法常修行, 知諸佛法無疑惑,
是故得名為隨順。 若修行時有世魔,
現作佛身說是言: 『佛道難得作聲聞。』
不肯信受名不退。 覺悟惡見諸眾生,
非此能證甘露道, 勸捨惡道住善趣,
是故得名為菩薩。 忍者住於隨順道,
以無我法令開悟, 乃至夢中不起念,
存有眾生壽命想。 若魔無量如恒沙,
化作佛身到其所, 咸說:『身內有神我。』
即語:『無我,汝非佛。』 以智了達諸法空,
知已不與煩惱俱, 以戲論故言說有,
見已寂滅行世間。 譬如世人所生子,
隨即為其立名字, 諸方推名不可得,
當知此字無所來。 為立菩薩如是名,
菩薩諸方不可求, 乃至實際求不得,
如是知者名菩薩。 假使海中熾火然,
菩薩終不起身見, 菩薩得住初發心,
悉斷惡見、煩惱盡。 不見有其生滅法,
所謂眾生及壽命, 諸法體空猶如幻,
非彼外道所能知。 若於飲食生貪著、
於衣鉢中起愛悋、 及其掉戲輕躁者,
是則不知佛菩提; 多憙睡眠及懈怠、
姦偽、兇暴、不攝斂、 於諸佛所無淨信,
是則不知佛菩提; 毀破禁戒無慚愧、
於佛法中無歸信、 不敬同修梵行者,
是則不知佛菩提。 不毀淨戒具慚愧、
於佛法中深愛樂、 同梵行者能恭敬,
是則能知勝菩提; 念處以為聖境界、
喜悅而作床臥具、 以禪為食、定為漿,
是則能知佛菩提。 無我忍為經行處,
以空林中行正念, 七覺香花甚可樂,
嗅已得成無上道。 菩薩體道所修行,
非是餘人所行地, 所謂聲聞及緣覺,
誰有智者不貪樂? 設我壽命極長遠,
如恒河沙無量劫, 說佛一毛德不盡,
如來智慧無邊故。 若聞如是大利益,
無畏世尊之所說, 速自教人持是定,
無上菩提得不難。
[0556a01] 「童子!是故,菩薩摩訶薩應善巧知入三法忍—— 謂知彼第一忍、第二忍、第三忍——於是忍中應 善巧知,復於其智亦善巧知。何以故?若菩薩
摩訶薩於忍智中善巧知者,彼菩薩摩訶薩 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童子!菩薩 摩訶薩若欲速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於此三忍法門應當受持;持已,為他廣分別 說,利益安樂無量眾生、救濟世間、利益安樂 諸天及人。」
[0556a09] 爾時,世尊為彼月光童子即以偈 句頌此入三忍法門:
「於諸眾生無違諍, 口不宣說非益言,
常能安住饒益法, 是則說名為初忍;
知一切法猶如幻, 即於此相不取著,
能於智中增無減, 是故名為初勝忍;
諸修多羅已修學, 智與善說恒相應,
於佛無量智不疑, 是則名為初勝忍;
若聞一切善說法, 猶如佛說無有疑,
能信一切諸佛法, 是則名為初勝忍。
於了義經常宣暢, 如佛所說而演說,
若說我人及眾生, 即知方便為引接。
種種外道諸異見, 菩薩於彼心無擾,
轉於彼人深悲愍, 是名第二勝忍相;
諸陀羅尼來現前, 於總持門無疑惑,
所說語言皆真實, 是名第二勝忍相;
假使四大相轉變, 所謂地、水、火、風等,
於佛菩提永不退, 是名第二勝忍相。
世間所有諸工巧, 菩薩悉能善修學,
不見更有勝己者, 是名第三勝忍相;
奢摩他力得調伏, 毘婆舍那山不動,
一切眾生莫能欺, 是名第三勝忍相;
所有言說常在定, 行、住、坐、臥恒三昧,
三摩堅固到彼岸, 是名第三勝忍相;
住於正定獲神通, 於多佛剎往說法,
智者神足勢無減, 是名第三勝忍相;
若修如是寂定時, 諸餘一切群生類,
不能知彼心分齊, 是名第三勝忍相;
假使世界諸眾生, 一時作佛演說法,
是人悉能具領受, 是名第三勝忍相;
東、西、南、北及四維、 上、下二方亦如是,
於諸方中悉見佛, 是名第三勝忍相;
悉能變現無量身, 一切皆作真金色,
於無量剎往說法, 是名第三勝忍相;
此佛世界諸閻浮, 一切皆覩菩薩形,
諸天及人咸識知, 是名第三勝忍相;
於諸佛法佛行處, 導師所有諸威儀,
智者悉能善修學, 是名第三勝忍相。
世界所有諸眾生, 悉來讚歎是菩薩,
菩薩於彼欣悅者, 則於佛智未修學;
世界所有諸眾生, 罵詈、毀謗是菩薩,
於此若起瞋恨心, 當知佛智未修學;
若得利養心不喜、 於違失時無憂慼,
其心安住猶如山, 是名第三勝忍相。
一名、隨順音聲忍, 二名、思惟隨順忍,
三名、修習無生忍, 學此三忍得菩提。
若於如是三勝忍, 菩薩其有能得者,
善逝見彼菩薩時, 即授無上菩提記。
若有聞此授記莂, 不思議數億眾生,
咸發無上菩提心: 『我要當作人中尊。』
聞說如是授記音, 即時大地六種動,
光明普照十方界, 雨無量種勝妙花。
若於如是三勝忍, 其有菩薩能得者,
悉不復見有生、死, 於彼起、滅亦復然;
若於如是三種忍, 菩薩其有能得者,
已老、今老悉不見, 安住法中得如是。
菩薩了知種種法, 體性空寂猶如幻,
是空亦復非生、滅, 以諸法體空寂故。
若有眾生來恭敬、 禮拜、尊重、興供養,
菩薩於彼無偏愛, 深達世間體性故;
若有眾生來打罵, 菩薩於彼無嫌慢,
轉於其人起悲心, 為欲令其解脫故;
若加刀杖及瓦石, 其心於彼無忿怒,
安住無我忍法中, 菩薩不畏起瞋覆。
菩薩了知種種法, 體性空寂猶如幻,
若能安住是法中, 為諸人天所供養。
有人手執利剛刀, 割截一一身支節,
心能忍受無恚恨, 悲憐增廣初不壞。
以刀屠膾支節時, 菩薩即便生是念:
『汝若未得菩提處, 願我莫證於涅槃。』
如是忍力最無上, 於無我忍安住故。
是諸菩薩大名稱, 無量那由劫修習,
復過是數如恒沙, 猶未能得證菩提,
於爾所時修佛行, 況復覺智何可說?
不可思議億劫說, 彼諸德號無窮盡,
於無我忍善安住, 是大名稱諸菩薩。
若欲能知菩提者, 要當住於妙智聚;
若修諸佛所說忍, 得勝菩提則不難。」
[0556c29] 爾時,佛告月光童子言:「於過去廣大久遠無 量無數不可思議過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 無所有起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
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 云何名為無所有起如來、應、正遍知?童子!是 佛生時,上昇虛空高七多羅樹,行於七步而
作是言:『一切諸法悉無所有,一切諸法悉無 所有。』其音遍滿三千大千世界。是時地神展 轉相告至于梵世,而作是言:『是世界中有
佛出世,號曰無所有起如來、應、正遍知,其初 生時於虛空中行於七步而作是言:「一切諸 法悉無所有。」』童子!以是因緣,其佛號曰無所 有起。
[0557a12] 「彼佛成正覺時,所有樹木、叢林、藥草皆 出聲言:『一切諸法悉無所有。』童子!時彼世 界所出諸聲皆亦說言:『一切諸法悉無所有。』
[0557a15] 「童子!爾時無所有起如來所說法時,有一王 子名思惟大悲,形貌端正,人所愛樂,心行調 柔。童子!爾時,王子詣無所有起如來所,頂禮
佛足,右遶三匝,退坐一面。
[0557a19] 「爾時,無所有起如來知彼思惟大悲王子深 心所樂,即為說是一切諸法體性平等無戲 論三昧。王子聞已得淨信心,以家非家,出家
為道,剃除鬚髮,被服袈裟。既出家已,於此三 昧讀誦、受持、廣為他人分別顯示,以此善根 於二十劫不墮惡道,一一劫中值二億佛。過
二十劫已得成佛道,號曰善思義如來、應、正 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 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
[0557a28] 「童子!汝當觀此三昧有是威力,能令菩薩招 致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557a29] 「童子!菩薩摩訶薩 當安住深忍法中。云何菩薩摩訶薩能安住 深忍?童子!菩薩摩訶薩應當如實觀一切法
猶如幻化、如夢、如野馬、如響、如光影、如水中 月、如虛空性,應如是知。童子!菩薩摩訶薩 若如實觀一切法如幻化、如夢、如野馬、如響、如
光影、如水中月、如虛空性者,是名菩薩摩訶 薩安住深忍。若成就深忍,菩薩於染法不染、 瞋法不瞋、癡法不癡。何以故?是菩薩不見於
法,亦無所得——不見染者、不見染事、不見染業; 不見瞋者、不見瞋事、不見瞋業;不見癡者、不 見癡事、不見癡業。
[0557b11] 「菩薩摩訶薩於如是法悉 無所見,亦無所得——謂若染、若瞋、若癡,是菩薩 以無所見故,即無所染、無瞋、無癡。
[0557b13] 「是菩薩如 實無染、無瞋、無癡、無顛倒心故,得名為定、名 無戲論、名到彼岸、名為陸地、名到安隱、名到
無畏、名為清涼、名為持戒、名為智者、名為慧 者、名為福德、名為神足、名為憶念、名為持 者、名黠慧者、名為去者、名慚愧者、名信義
者、名頭陀功德者、名不著女色者、名無染著 者、名應供者、名漏盡者、名無煩惱自在者、名 心解脫者、名慧解脫者、名調伏者、名曰大龍、
名所作已辦、名更無所作、名捨重擔、名逮得 己利、名盡諸有結、名依正教心善解脫、名到 一切心自在岸、名為沙門、名婆羅門、名沐浴
者、名已渡者、名明了者、名為聞者、名為佛 子、名為釋子、名除棘刺者、名度坑塹者、 名拔毒箭者、名無熱者、名無塵埃者、名為比
丘無覆纏者、名為丈夫、名善丈夫、名勝丈夫、 名大丈夫、名師子丈夫、名大龍丈夫、名牛王 丈夫、名善調丈夫、名勇健丈夫、名荷負丈夫、
名精進丈夫、名兇丈夫、名如花丈夫、名蓮花 丈夫、名分陀利丈夫、名調御丈夫、名月丈夫、 名日丈夫、名作業丈夫、名兩足中上、名盡智
邊、名多聞中勝、名已修梵行、名所作究竟、名 一切惡不染。」
[0557c06] 爾時,世尊說偈頌曰:
「劫盡災壞時, 世界蘯然空,
如前、後亦爾, 喻諸法亦然;
觀世間起作, 悉住於水上,
如下、上亦爾, 諸法亦復然;
如虛空無雲, 忽然起陰曀,
知從何所出, 諸法亦復然;
如來涅槃後, 思想覩佛形,
如初、後亦爾, 諸法亦復然;
猶如水聚沫, 暴流之所漂,
觀之無堅實, 諸法亦復然;
如天雨水上, 各各有泡起,
隨生尋散滅, 諸法亦復然;
譬如春日中, 暉光所焚炙,
陽焰狀如水, 諸法亦復然;
如濕芭蕉樹, 人折求其堅,
內、外不得實, 諸法亦復然;
如幻作多身, 謂男、女、象、馬,
是相非真實, 諸法亦復然;
譬如有童女, 夜臥夢產子,
生欣、死憂慼, 諸法亦復然;
如人夢行婬, 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