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śalamūlasamparigraha (Fo Shuo Hua Shou Jing) 佛說華手經
Scroll 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說華手經卷第六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奉 詔譯
三昧品第十九
[0166a19] 爾時,世尊見諸大眾普皆集會,即於坐上入 佛首楞嚴三昧;從首楞嚴三昧起,入佛妙金 剛三昧;從妙金剛三昧起,入佛知十方言音
差別三昧;從知十方言音差別三昧起,入佛 無量莊嚴三昧;從無量莊嚴三昧起,入佛師 子月三昧;從師子月三昧起,入佛師子奮迅
三昧;從師子奮迅三昧起,入佛無邊緣三昧; 從無邊緣三昧起,入佛光王三昧;從光王三 昧起,入佛妙陀羅尼三昧;從妙陀羅尼三昧
起,入佛無相生三昧;從無相生三昧起,入佛 師子自在力三昧;從師子自在力三昧起,入 佛淨月三昧;從淨月三昧起,入佛一相嚴三
昧;從一相嚴三昧起,入佛眾相嚴三昧;從眾 相嚴三昧起,入佛無邊光三昧;從無邊光三昧 起,入佛大海三昧;從大海三昧起,入佛起
一切法海法性定三昧;從起一切法海法性 定三昧起,入佛示無邊願緣三昧;從示無邊 願緣三昧起,入佛生一切無邊自在法三昧;
從生一切無邊自在法三昧起,入佛一切法 無住處三昧;從一切法無住處三昧起,入佛 無邊光高華三昧;從無邊光高華三昧起,入
佛一切法思量淨印三昧;從一切法思量淨 印三昧起,入佛一切法無垢印三昧;從一切 法無垢印三昧起,入佛示無邊佛自在力三
昧;從示無邊佛自在力三昧起,入佛一切眾 生滅相三昧;從一切眾生滅相三昧起,入佛 一切法如來所行三昧;從一切法如來所行
三昧起,入佛示無邊自在神通莊嚴三昧;從 示無邊自在神通莊嚴三昧起,入佛三世無 礙一切法性定三昧;從三世無礙一切法性
定三昧起,入佛一切法中得自在力三昧;從 一切法中得自在力三昧起,入佛攝一切法 海自在印三昧;從攝一切法海自在印三昧
起,入佛堅固三昧;從堅固三昧起,入佛善通 達三昧;從善通達三昧起,入佛無動三昧;從 無動三昧起,入佛觀見一切法三昧;從觀見
一切法三昧起,入佛普明三昧;從普明三 昧起,入佛普觀印三昧;從普觀印三昧起,入 佛無明闇三昧;從無明闇三昧起,入佛無見
三昧;從無見三昧起,入佛一切法無礙無取 三昧;從一切法無礙無取三昧起,入佛無盡 相三昧;從無盡相三昧起,入佛無盡定三昧;
從無盡定三昧起,入佛無盡緣三昧;從無盡 緣三昧起,入佛一寶相三昧;從一寶相三昧 起,入佛大莊嚴三昧;從大莊嚴三昧起,入佛
無邊莊嚴三昧;從無邊莊嚴三昧起,入佛無 瞋恨三昧;從無瞋恨三昧起,入佛示一切眾 生善根三昧;從示一切眾生善根三昧起,入
佛一切眾生種善根因緣三昧;從一切眾生 種善根因緣三昧起,入佛一切入三昧;從一 切入三昧起,入佛一切法淨行三昧;從一切
法淨行三昧起,入佛不現一切法三昧;從不 現一切法三昧起,入佛照明莊嚴一切菩薩 三昧;從照明莊嚴一切菩薩三昧起,入佛淨
一切聲聞眼三昧;從淨一切聲聞眼三昧起, 入佛一切眾生種無礙淨善根三昧;從一切 眾生種無礙淨善根三昧起,入佛息三惡
趣苦惱三昧;從息三惡趣苦惱三昧起,入佛 一切佛土中眾生種善根三昧;從一切佛土中 眾生種善根三昧起,入佛不動變三昧。佛在 是不動變三昧中。
[0166c21] 時,淨居諸天以偈讚曰:
「佛住不動變, 威德如須彌,
壞諸外道論, 特映大千界。
其心不能見, 入無依止定,
入定而無依, 是佛不思議。
為壞眾疑網, 哀愍故說法,
無疑常處定, 三明出三界。
大智德菩薩, 今皆集此會,
佛無疑在定, 唯願決眾疑。
佛定不依眼, 亦復非不依,
非二無眼相, 是定聖所讚。
在定若依眼, 佛則為虛誑,
知眼無所有, 故佛定無依。
佛不依六根, 亦復非不依,
外道迷此議, 世間所不解。」
求法品第二十
[0167a08] 爾時,世尊從不動變三昧安祥而起,告舍 利弗:「諸菩薩摩訶薩有四法行,得不退智,獲 大慈悲諸三昧慧,亦能無礙逮佛十力;又於
諸法得分別慧,得無礙辯、無斷辯、捷疾辯、樂說 辯、深辯、利辯、無礙辯,得諸總持,常見諸佛, 以信出家,奉修正法。世世所生財利無匱,眷
屬無減色像無乏,身無殘漏,眼、耳、鼻、舌、身根無 毀,言辭無短,心智無闇;不行邪道,志無散 亂,念無錯謬;憶本昔事,得上慚愧,常善思量,
離一切惡。世世轉身不忘正念,不失本願,謂 諸佛所殖無量果、眾善根本,無我、我所,但為 一切眾生共之,無眾生相。雖分別法,無所依
止;以無依故,魔若魔民及諸邪道,不能沮 壞,必至道場。坐道場已,住一切法,思量淨印三 昧,以一念相應慧,諸所有法可知、可識、可得、可
斷、可證、可修,若有漏、若無漏、若世間、若出世 間,若近、若遠、若麁、若細、若長、若短,若於過 去、未來、現在,若心所行、若智所行,若心所量、
若智所量,若心所緣、若智所緣,若心所相、 若智所相,若在心數、若在法數、若眾生數,若 假名有、若實法有,總相、別相及諸說者,所因
說法、若所說事,以何故說?
[0167a29] 「若以語言、若以事 相,若垢、若淨,一切世間種種言辭,所謂眼諸 名字,耳、鼻、舌、身、意諸名字,首、足、髮、毛,種種支
體此諸名字,亦外法中所有一切地、水、火、風種 種生處差別名字,日、月名字,梵、釋、諸天、夜叉 名字,隨其相有隨其相說,隨所分別及所貪
著,若因、若緣,若道、若行,若縛、若解,若方便、若 轉進,若智、若慧、若智方便,及諸世間種種技 術,若好、若醜,如是等事,住一切法,思量淨印
三昧,以一念相應慧通達究竟,斷煩惱習,一 切無餘。何等為四?
[0167b10]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建 大乘心,為深利益多眾生故,發大莊嚴,作如 是念:『一切眾生貪欲、瞋恚、愚癡熾盛,空無善
行,死墮大坑,少可救者。我今當為此等眾生, 集大智藥以救療之,令出三界,當為眾生作 不請師,治之令得不壞相法,謂不壞色、受、想、
行識,亦得不壞至涅槃道。』諸菩薩等發是心 時,為求法故,起大莊嚴。何謂為法?諸有能 助無上菩提集諸佛法,謂斷眾疑令眾歡喜
菩薩藏經,讀誦、受持、如說修行,隨諸眾生根 有利鈍而為演說。菩薩如是專求法時,乃至 能得一四句偈,甚深方便有要義趣,佛之所
說,若受、若持、讀誦、書寫,乃至能為一人演說, 先作是願,欲令此人隨順是義,一切眾生亦 皆得解。菩薩以是說法因緣,當得最上,佛所
聽許、智者所讚如是四法。何謂為四?一、於佛 法得不斷念及決定念;二、身能作堪受法 器;三、為諸佛對揚法化;四、能逮得諸陀羅尼,
世世轉身能生佛法,所生不墮邪見之門,於 佛法中常樂出家,厭離五欲;是為四法。
[0167b29] 「菩薩 以是四法善根因緣,當得十法。何謂為十?於 諸法中能斷疑悔;知諸眾生心之所樂;能得 諸佛無礙解脫;以是解脫故,佛身毛孔一一
皆出百千萬億無數光明;一一光照百千萬 億阿僧祇界;光光皆有百千萬億阿僧祇數 妙寶蓮華;一一華上皆有坐佛;一一諸佛以
一說法,悉能度脫百千萬億無數眾生,得不 壞法;如來以是解脫力故,一一毛孔所現光 明,皆出百千萬億火焰,如須彌山,亦出恒沙
諸大流水;以是無礙解脫力故,能以三千大 千世界內一毛孔,棄著他方,過乎無量恒 沙國土,而諸眾生無所嬈害,亦復不覺有往 來想。
[0167c13] 「舍利弗!以是無礙解脫力故,能解十 方一切眾生言辭差別,亦悉了知十方世界 一切眾生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心念相續;亦
斷無量阿僧祇界無佛法處眾生所疑;又以 無礙解脫力故,能知眾生調伏熾然及次第 心,知一切法差別之相;亦決定知畢竟皆空,
而於是中無我、我所,捨離一切諸有為相。所 以者何?如來推求有為法中,多諸過患、離諸 功德,無一可取。以如是知,故得此法。
[0167c21] 「舍利弗! 如來以是解脫力故,復有四法。何謂為四?一 者、悉斷煩惱及習;二者、佛行時,若 有 眾生觸
其足者,七日受樂;三者、如來右迴身時,地深 八萬四千由旬,如輪旋轉;四者、常定,初無退 失。
[0167c26] 「舍利弗!取要言之,菩薩求法,盡能攝取 一切佛法。」
[0167c27] 爾時,世尊欲明此義而說偈言:
「若人求佛智, 及欲大慈悲,
到智慧彼岸, 當深恭敬法。
欲得大神通, 能動三千界,
及知眾生心, 當深恭敬法。
若欲以一念, 遍知一切心,
是心無形色, 如幻不堅固,
以恭敬法故, 常得上果報,
亦能證諸佛, 無量無邊法。
以恭敬法故, 常得不失念,
在在所生處, 正念常增長。
以恭敬法故, 常不失妙色,
所生常端正, 身分皆具足。
能得值諸佛, 值佛心信樂,
以心清淨故, 能深供養佛。
世世所生處, 信力常增長,
離穢惡五欲, 常樂行出家。
以是信力故, 安住持戒中,
但為求禪定, 不以戒自高。
常樂得諸禪, 而不以為法,
以求真智慧, 能斷滅諸漏。
常樂行智慧, 而不取慧相,
但以無相慧, 深求諸佛法。
得諸法慧明, 佛所讚總持,
堪任為法器, 佛神通所護。
是人以佛護, 得四無礙智,
辯才無有量, 利眾故說法。
三時守護法, 初中及最後,
常為佛所讚, 能大利眾生。
為諸天所護, 龍神等恭敬,
諸佛所護念, 名聞振十方。
名稱常不減, 好行諸善行,
終不樂非法, 常修行佛道。
常照然法明, 蠲除眾狐疑,
能淨智慧性, 滅眾生憂惱。
安住於正路, 終不說邪徑,
修行最勝法, 所謂無上道。
是人不依心, 亦復非不依,
知心法如幻, 故無所依止。
以此無依心, 常修行佛道,
遊行大眾聚, 而心無所著。
樂遊化諸方, 適無所繫處,
不貪名利養, 離親及諸情。
無有諸瑕穢, 心淨如虛空,
誰見是菩薩, 而不恭敬者?
是故聞此法, 應當一心學,
得是佛法故, 能大利眾生。
於是妙法中, 無有所限礙,
我說是正道, 唯智者所學。
[0168b18] 「復次,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為求法故,當學 多聞、多聞方便。何謂多聞、多聞方便?舍利弗! 其多聞者,從他所聞;多聞方便者,能自思量
專心正念。從他聞者,諸佛所說順道之言,所 謂修多羅、祇夜、闍伽羅那、伽陀、憂陀那、尼陀 那、阿波陀那、伊帝渭多伽、闍多伽、廣經、
未曾有經、優波提舍,是則名曰從他所聞順 道之言。
[0168b25] 「何謂思量、專心正念?於法方便,善知 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從緣生法,是白、
是黑、是好、是醜,分別簡擇,皆入法性、法相、法 位,如是通達名為正念。所以者何?舍利弗!如 來方便演說五陰而非五陰,說十二入及十
八界而非界、入,說十二因緣而非因緣,說法 從緣生而無定相,為度眾生作如是說。是故 汝等,當依於義,莫依於語。凡夫無智隨逐言 說,智者隨義。
[0168c04] 「舍利弗!何謂言說?所有言音、 文字差別,取相推求,可知、可識、可見、可斷、可 證、可修、有相、無相、隨心、心數可疑悔處,有此、有
彼,分別宣示如是等法,皆名言說。
[0168c07] 「舍利弗!何 謂為義?言說所示,是名為義。若分別義,即名 言說。是故,舍利弗!當知義者,不可言說。以斯
義故,我經中說:如來不與世間共諍,世間與 我諍。
[0168c11] 「舍利弗!唯有如來能方便說陰、界、諸入, 十二因緣從緣生法,餘無能者。舍利弗!佛所 說法及選擇法,無有諍訟。何謂為法?云何選
擇?舍利弗!眼即是法,耳、鼻、舌、身、意即是法。所 以者何?是眼過去、未來尚空,何況現在?所以 者何?眼性自爾,是故名法。耳、鼻、舌、身、意去來
尚空,何況現在?所以者何?意性自爾,故名 為法。
[0168c18] 「云何選擇?選擇眼者,眼從緣生,空無定 相。若有定相,應眼得眼。若眼得眼則有二眼, 如是亦應內有見者,有如此咎;耳、鼻、舌、身、意
亦如是。如是選擇名為法眼。於此義中,正見 大士應當觀察眼假名字、眼及眼法,是三事 中何者為實?作如是知:三事皆空,但有言說,
無一真實。所以者何?諸有言說皆是識處,識 所知法皆是世間,若世間法非出世間,不出 世間是外道義,若外道義則非佛說。所以者
何?佛所言說有出世間,出世間法則無言 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是故如來,雖復言 說而無所著;亦不決定分別眼相,從善、不善
業因緣生。所以者何?眼是有分。何謂有分?從 十二緣出生三有。
[0169a02] 「舍利弗!何故名有分?自 念:我當得如是眼。種種分別好樂眼果以受 諸塵,著眼是我、眼是我所,故名有分。復次,衰
滅而復熾然,一切苦惱,謂我、我所墮在二邊, 故名有分。舍利弗!譬如銅器,擊之有聲。汝謂 此聲為從外來,為在內有?」
[0169a07] 答言:「世尊!是聲 但從眾因緣有,非內、非外。」
[0169a08] 佛告舍利弗:「汝 已達此眾緣法耶?」
[0169a09] 答言:「不也。」
[0169a09] 佛言:「此聲本 無所有,但假眾緣誑惑耳根。如是凡夫於空 眼中而生貪著,眼中眼相終不可得,如是推
求,無所貪著,是名選擇。所謂無眼亦無眼相,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
[0169a13] 爾時,世尊欲明此義而 說偈言:
「雖說眼無常, 眼即無所有;
若眼無所有, 誰為無常者?
雖說耳無常, 耳即無所有;
若耳無所有, 誰為無常者?
雖說鼻無常, 鼻即無所有;
若鼻無所有, 誰為無常者?
雖說舌無常, 舌即無所有;
若舌無所有, 誰為無常者?
雖說身無常, 身即無所有;
若身無所有, 誰為無常者?
雖說意無常, 意即無所有;
若意無所有, 誰為無常者?
隨是十二入, 故有十二名,
若隨十二名, 應有十二入。
因地水火風, 和合故名人,
凡夫隨名字, 如狗逐瓦石。
若人不隨名, 亦不分別我,
知我但假名, 是人得寂滅。
寂滅中無法, 可名寂滅者,
如是說無說, 無說即寂滅。
是法中無去, 亦無有去者,
若人通達此, 則知寂滅相。
若滅心行處, 斷諸語言道,
無我無眾生, 是名為寂滅。
不分別有無, 是分別亦空,
若心想泥洹, 是心亦非有。
於法不見遠, 亦復不見近,
得是慧眼者, 自知寂滅義。
若人聞是法, 能正觀察者,
當斷諸疑悔, 癡冥盡無餘。
無疑亦無悔, 善寂無所畏,
決定住實相, 於法無所礙。
菩薩摩訶薩, 能自除惑網,
哀愍眾生故, 為斷法中疑。
以是上妙論, 顯示法實相,
為滅諸戲論, 汝等勿生疑。
言說皆諍訟, 因之墮惡趣,
若人貪著此, 不任演正法。
如是名隨義, 則無有憂患,
亦近無上道, 能行是義故。
[0169b26]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於四事中,應勤精 進。何謂為四?為出家故勤行精進;於遠離處 勤行精進;於佛教中勤行精進;見苦眾生勤
行精進。為疾逮得無上菩提,作是念言:『我當 何時得大智慧,滅眾生苦而為說法?』
[0169c01] 「舍利弗! 我當為汝說,諸菩薩勤行精進,能疾得成無 上菩提。汝當諦聽!
[0169c03] 「舍利弗!乃往過去無量無 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曰安王, 壽七萬歲,為聲聞眾三會說法。其初會者,二
十億人得阿羅漢;第二大會,四十億人得阿 羅漢;第三大會,六十億人亦得阿羅漢。時 閻浮提極大廣博九萬由旬,中有八萬四千
大城,一一皆長十二由旬、廣七由旬,金、銀、琉 璃、頗梨、真珠、車 璩 、瑪瑙七寶合成。其城第一 清淨莊嚴,人民熾盛,豐樂安隱。其城七重,有
七重塹,俱亦七寶,一一塹中皆有流水周迴 圍遶,青、黃、赤、白、雜色蓮華羅列水上,鳧、鴈、鴛 鴦、鴻鵠、孔雀、猩猩異類遊戲其中。諸塹岸
上,皆有七寶七重行樹,金樹銀枝,碼碯為 條、琉璃為葉、頗梨為華、車 璩 為果、赤真珠 根;銀樹金枝,頗梨為條、琉璃為葉、車 璩 為
華、瑪瑙為果、赤真珠根;琉璃樹者,珊瑚為 枝、車 璩 為條、瑪瑙為葉、銀華金果、頗梨為 根;車 璩 樹者,瑪瑙為枝、珊瑚為條、銀葉金華、
頗梨為果、琉 璃 為根;瑪瑙樹者,珊瑚為枝、銀 條金葉、頗梨為華、琉璃為果、車 璩 為根;珊瑚 樹者,金枝銀條、頗梨為葉、琉璃為華、車 璩
為 果、瑪瑙為根。
[0169c24] 「諸城各有八萬園林,縱廣正等 二十由旬,七寶牆壁七重圍遶。其諸園中皆 有七寶七重樓閣,七寶欄楯,七寶羅網彌覆其
上,寶塹七重莊嚴如城。是園林中有種種樹, 謂栴檀樹,諸沈水樹,迦羅那等種種香樹, 諸音樂樹;亦有種種華樹、果樹、器物諸樹、眾
飲食樹。其中亦有金樹、銀樹、琉璃、頗梨、車 璩 、 瑪瑙、珊瑚諸樹。有種種華,所謂阿提目多華、 薝蔔華、婆梨師華、陀 㝹 伽梨華、文陀羅
華、和利華、多羅利華、劬多羅利華、曼 陀羅華、五色華、月上華,有如是等種種諸 華。園中各有七百大池,縱廣五里,八功德水
充滿其中。其池皆以七寶莊嚴,底布金沙,有 四寶梯,寶網羅覆,青、黃、赤、白、雜色蓮華遍布 水上。
[0170a09] 「時閻浮提王名曰健德,於此八萬四千 大城皆置宮殿,一一宮殿皆有八萬四千婇 女以為眷屬。於諸城中有一大城,其城廣大
四十由旬、長八十由旬,是健德王止住其中。 此城皆以殊勝七寶莊嚴如上,豐樂安隱,人 民充滿。此大城中,有王宮宅,方十由旬,妙七
寶成。是宮宅中有諸殿堂,種種樓館;中有大 殿名曰法殿,端嚴殊妙如釋勝殿。此宮宅中 有好園林,名為善法。是園林中有種種樹,華
樹、香樹、諸音樂樹,及瓔珞樹、衣服、飲食種種 諸樹。其中亦有七寶諸樹莊嚴其園。是王宮 宅,方整嚴事廣博高顯,有大高臺七寶嚴飾, 七寶幃帳張設其中。
[0170a21] 「舍利弗!是健德王第一 夫人,生一太子,昔曾供養無量諸佛,端正殊 妙,眾所愛敬,有大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