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sūtra (Sutra of the Right Mindfulness of Dharma) 正法念處經
Scroll 5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二十九 (夜摩天之十五)
[0293c15] 「『又彼比丘共己同侶於檀越家,先所相識 持戒比丘,以諂誑心說其過惡,或以嫉心說 其破戒,或以嫉心說其無聞,或以嫉心說其
行相,語檀越言:「汝此門師毀破禁戒。」或說懈 怠,無聞無智,愚癡如鳥,少聞少智。彼惡比 丘向他檀越如是惡說,恒常習近非法境
界,何處得修禪誦等業?彼空無物,不堅不實, 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
[0293c22] 「爾時,世尊迦 葉如來而說偈言:
「『妄語言說者, 惱一切眾生,
彼常如黑闇, 有命亦同死。
語刀自割舌, 云何 舌不墮?
若妄語言說, 則失實功德。
若人妄語說, 口中有毒蛇,
刀在口中住, 炎火口中燃。
口中毒是毒, 蛇上毒非毒;
口毒壞眾生, 命終墮地獄。
若人妄語說, 自口中出膿,
舌則是泥濁, 舌亦如熾火。
此如是羂縛, 地獄之前使,
破壞法橋等, 皆是妄語過。
彼妄語之人, 則非有父母,
亦不能持戒, 墮於惡道中。
若人妄語說, 彼人速輕賤,
為善人捨離, 天則不攝護。
自不攝言語, 速疾多瞋恚,
心 [懂-重+隻] 多語說, 常受諸苦惱;
常憎嫉他人, 與諸眾生惡,
方便惱亂他, 因是入地獄。』
[0294a15] 「彼佛世尊迦葉如來如是已說妨廢禪誦七 種惡法。『彼惡比丘於持戒者作不饒益,是 故天捨。口中生刀,為少利故,他實功德而說
言無,彼實無過而說有過。如是之人是惡沙 門,自謂沙門,妄語言說。彼人如是常有惡意 惡行惡法,彼檀越主後時知已,心則輕薄,知
其諂曲。此第七法。是故比丘應當捨此第七 惡法,所謂悕望飲食供養,皆欲在己。
[0294a23] 「『又復第八障礙惡法,妨廢比丘坐禪讀誦,是 故沙門應當捨離。何者第八?所謂採集種 種寶性,造作諸寶。如是比丘怖畏生死,剃除
鬚髮披服法衣,以信出家。彼生死中多諸 苦惱,略而言之,有二種苦。依陰界入,在三界 中,廣則五道。又復廣者,八大地獄、餓鬼、畜
生;欲界六天,於欲界中復有枝條種種諸苦; 於色界中,復有心苦;無色界中,則有退苦,故 欲退時,三昧則亂。如是心者,有無量種分別
之苦。彼善男子觀苦惱已,心生厭離,怖畏如 是無量過惡,剃除鬚髮披服法衣,以信出 家。
[0294b06] 「『又彼沙門復觀餘苦,心生怖畏,所謂身苦。身 苦二處,謂欲、色界,隨有身處皆受苦惱。彼 色界中,云何受苦?謂於禪中疲惓故起,起彼
禪已,身則疲惓。彼欲退時,身威德劣,風觸其 身。如是風者,本來不觸,是故觸身,則受苦惱。 唯除眼觸,受樂無苦,則是無記。如是分別
受苦不同,依色身有。彼善男子如是聞已,知 生死中一切苦惱,陰界入聚,和合皆苦。
[0294b14] 「『彼觀如是無量無邊生死苦已,而便出家。既 出家已,近不善人。近彼人故,同其作業,聞寶 性方。畏何性故,以信出家?聞餘性故,更生
貪心,或聞金性、或聞銀性、或聞寶性,如是 聞已,不知厭足,貪火所燒。彼既燒已,共惡 知識行於山中,從山至山,從一山峯至一山
峯,如是遍行在隱密處。貪火所燒,晝夜常 苦,無有樂時。以何因緣如是出家?不念彼 性,思惟異性,謂捨身性而不思惟,如向所
說。彼人如是心意不正,亂心意故,妨廢禪誦, 失於善法。彼非沙門亦非俗人,為求涅槃,是 故出家,性鬼所著,則生貪心,貪羂繫縛入於 地獄。』
[0294b26] 「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觀察身性者, 即是一切性,
欲得涅槃者, 調身性非餘。
若捨離身性, 貪著於餘性,
彼人迷真性, 不得脫苦惱。
金性則不能, 除捨諸苦惱,
諦知真性者, 得脫苦不疑。
一切苦生苦, 此苦難得脫,
財於王賊火, 一切皆怖畏,
是故應捨物, 如本來無物,
捨離則受樂, 攝取則受苦。
諦知於身性, 復諦知性相,
喜樂於禪誦, 能燒煩惱山。
是故黠慧者, 觀察身攝性,
眾生知自相, 則得涅槃樂。
[0294c12] 「『有智之人如是勤心觀此身性,不樂經營金 銀等性,此是一切在家之人怖畏根本,況出 家人。出家人者,一切捨離;彼財物者,一切怖
畏。非賣財物,如是得樂。如是財者,則非財 物,非財物性。何者是物?謂觀身性。若捨身 性而樂餘性——非於禪誦勤精進也,如是之人
身壞命終墮於地獄。故出家人常應修集禪 誦財物,不應求於世間凡物,彼因緣故,能增 長愛。是故知足——第一財物,餘財物者,能令衰
惱。此第八法妨於禪誦,出家沙門應當捨 離。
[0294c23] 「『又復第九障礙惡法,妨廢比丘坐禪讀誦,是 故沙門應當捨離。何者第九?所謂近王。出家 之人不應近王。何以故?近王沙門,一切世人
嫌不供養。彼親近王惡沙門者,悕望財物,或 城或村、或多人處常求財物,不知厭足。若不 求者,徒近於王,妨廢禪誦。如是比丘發心
欲行解脫之道,而復返入繫縛道中,是故比 丘不應近王。
[0295a02] 「『又復比丘不近何者?所謂比丘不近惡人。彼 是何人?謂惡知識,或時染著五塵境界,所謂 色聲香味觸等不善觀察、懈怠愚癡、住村中
等,一切除捨。不近一切懈怠之人,不近一 切諂誑之人,不近一切貪食味人,不近一切 商賈之人,不近一切屠獵師等惡命活者,不
近一切本性妬人,不近一切邪見之人,不近 一切不審諦人,不近一切我慢之人,不近一 切卒富貴人,不近一切博戲之人,不近一切
酤酒之人,不近一切嗜酒之人,不近一切酒 肆之處,不近樂見婦女之人,不近一切婬女 主人,不近一切儲畜雜貨販賣之人,不近一
切廚宰之人,不近一切獄卒等人,不近一切 捕鳥之人,不近一切戲論之人,不近一切信 外道人,不近一切眾所憎人。比丘不應近如
是人,或與同住、或共語言、或同道行,一切 不應。何以故?多人疑故。若出家人、若離諸過 清淨之人皆不應近,彼生疑者謂彼比丘亦
同如是,以彼比丘或近彼人、或同處住。如是 比丘,他過所污,是故不應近如是等,何況近 王。彼近王者,最為凡鄙。』
[0295a22] 「爾時,世尊迦葉如來 而說偈言:
「『比丘林應住, 近王最凡鄙,
著袈裟近他, 如奴依主命。
比丘非近他, 尚不應近天;
鵝不應近狗, 以其淨潔故。
無我無悕望, 心不求一切,
怖畏生死者, 近王則非善。
住園林塚間, 若平地若山,
則是善比丘; 近王則非善。
[0295b03] 「『如是種種無量方便捨離近王,若近王者,諸 梵行人悉皆呵毀。所應近者,其唯智王,如 是近者,畢竟寂靜。近智王故,必得涅槃,隨所
得處皆悉不退。近彼智王,則有方便,謂於禪 誦堅固精進,不作餘業妨廢禪誦,親近尊 長修習知足,其心調順常無貪求,以近尊
長隨時諮問,受持不忘,於希有物不求見 聞,不生奇特。近智王者,有此方便。』
[0295b10] 「爾時,世 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近尊長供養, 隨時勤請問,
修行施戒智, 復親近智王。
天人世間中, 能示安隱者,
非有中苦縛, 世間之凡王。
若無苦惱者, 此乃名為王;
若常受苦惱, 不得名為王。
[0295b18] 「『比丘應近如是智王,勿近凡王,近世王故,妨 廢禪誦。若不禪誦,復墮地獄、餓鬼、畜生。此是 世間凡王境界,是故比丘知此過已,常不近
王。住林之人若親近王,則非所宜,故應捨 離。此第九法妨禪誦故。
[0295b23] 「『又復第十障礙惡法,妨廢比丘坐禪讀誦,是 故沙門應當捨離。何者第十?所謂比丘悕望 請喚,貪樂食味。既於境界正修行已,乃更後
時在人間行,捨棄林野可愛之處,復於人中 處處遊行。如是比丘近於放逸,家家村村從 城至城,從多人處至多人處,如是遍行,樂多
言說,妄行人中,樂世俗語,樂見親舊;親舊知 識詳共請喚,得好美食。既得種種美味食 已,妄於林中捨離禪誦,放逸而行,悕望飲
食。以常貪著種種食故,不覺身盡,如是著味, 悕望請喚,心以為樂。
[0295c05] 「『又若比丘於境界中不如法行,眼見好色,心 愛樂故,則生染欲,悕望樂見,轉復愛著。於彼 彼處,心生憙樂。如是比丘行於人中,失自利
益。禪誦之業,如是失已,常悕食味,常到他舍。 眼見色故,心生愛樂,如是次第,耳聞於聲,心 生愛樂;鼻得香已,心生愛樂。如是樂著一切
境界,為一切縛之所繫縛,為一切羂之所繫 縛,於一切欲隨逐而行,既非在家,復非出家。 如是之人,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是
故不應樂他請喚,樂他請喚有如是過。
[0295c14] 「『是故 比丘應觀此過,不應常在人中遊行。若須行 者,有五因緣得行人中:一為病人推求醫藥
資用因緣,得行人中。二為饒益尊長因緣,得 行人中。三為佛塔、自舍破壞修治因緣,得行 人中。四為饒益眾生因緣,得行人中。五為
他王破其國土,欲化彼王救命因緣,得行人 中。為如是因,得行人中,若無如是五種因 緣行人中者,是虛妄行,妨廢禪誦。如是行者,
於老病死、悲啼號哭、愁苦懊惱不能得脫,彼 惡沙門、立沙門者,徒爾出家。
[0295c24] 「『是故比丘若心 悕望欲斷愛者,心應正觀,寂靜諸根,依憑尊 長,附近三寶,攝心而行。攝三寶故,拔斷一切 煩惱使根。』
[0295c27] 「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捨離禪誦業, 唯貪著食味,
是則非比丘, 其心如餓鬼。
除禪更無樂, 智者如是說;
離於禪定樂, 更無樂可得。
愚人捨上樂, 唯貪著諸味,
如是癡惡人, 則得衰惱事。
若人樂境界, 常依境界樂,
增長不善法, 命終墮惡道。
若人離禪誦, 捨持戒布施,
剛獷不調伏, 有命亦如死。
若順法行已, 在世間不死;
離法常愚癡, 有命亦如死。
雖有人皮覆, 愚癡同畜生,
以智燈光明, 不照其心故。
若受持戒者, 可得名為人;
一切破戒者, 則如狗不異。
若貪不布施, 惡行不調伏,
則不名為人, 攝在餓鬼數。
若人無戒智, 復無布施寶,
彼人雖有命, 則與死不異。
若行戒施禪, 受持念三昧,
是人亦名人, 應為天所禮。
有功德是人, 無功德如羊,
功德知功德, 彼人則名天。
[0296a23] 「『如是功德,功德者知。功德人者,一切處樂;若 無功德,彼常受苦。是故比丘既聞如是勝功 德已,不應貪味。此第十法妨廢禪誦,沙門之
人畏生死者,應當怖畏。
[0296a27] 「『又第十一障礙惡法,妨廢比丘坐禪讀誦,是 故沙門應當捨離。第十一者,謂癡比丘我慢 心故,不請問他,內智不開,外向化說言一切
智:「有一切智,故我能說,我能解義,我能讀 誦。一切法聚,是我所持。百千法義,我教弟 子。更無有人與我等者。」自心攝受,復為他人 作如是說。
[0296b04] 「『彼唯智慢而實無智,彼人常為一 切眾生說自功德,是故世間一切聞者皆生 貴重,一切世人皆作是言:「此善比丘具一切
智,如是比丘更無與等。」一切世人皆如是 說,而彼比丘最無所解,內實空虛無所知 曉,心中無物猶如空器,亦如秋雲,離於禪 誦,諸少智人之所供養。
[0296b10] 「『唯修禪誦、持戒、布 施,勤修精進,攀緣善法,智慧毘尼,調伏莊 嚴,安住佛法,勤不休息,大悲熏心,此是沙 門所應行法。
[0296b13] 「『彼惡比丘內空無智,如是意念: 「若我今者見彼比丘,則示我法。如是比丘輕 賤於我,彼檀越家常供養我,若就彼學,則彼
檀越不供養我,輕賤於我。是故我今隨自所 知所解多少,為他宣說,隨彼聞者解與不解, 我終不能就彼而學。」如是內空,畏他輕賤,以
慢心故,既自不解,不請問他,畏人輕賤。
[0296b19] 「『如是 慢心、妄語之人,失五學句。何等為五?所謂妄 語。彼未知故,是以為他妄語而說,此是彼人 破初學句。
[0296b22] 「『又復次破第二學句,所謂偷盜。彼 不應受他人供養,彼檀越主為智慧故,與物 供養,而彼愚人少於智慧而取其物。如是癡
人則是偷盜,如是名破第二學句。
[0296b26] 「『又復次破第三學句,所謂比丘初出家時,所 受學句,依持戒住,緣於持戒,起如是心:「我今 出家。」而彼比丘若不學問何有持戒,為他說
言:「我則多知。」如是名破第三學句。
[0296c01] 「『又復次破第四學句,所謂難問。畏他輕賤,是 故謗法,而說非法言此是法,此是第一毀 破學句。如是名破第四學句。
[0296c04] 「『又復次破第五學句,所謂彼人不知法故,於 同梵行所說正法,言非正法,作如是言:「汝等 一切不知深法,汝所說者非佛所說。」彼人如
是謗他眾僧作如是言:「唯我能知,汝等眾 僧一切不知。」如是謗僧,畏他輕故,語眾僧 言:「汝說非法。」而僧說者其實是法。
[0296c09] 「『彼惡比丘 如是則失正法功德,最大妄語,身壞命終墮 於惡道,生地獄中。不請問他,惡業因故。
不請問他復有大過,謂我慢心。我慢心故,不 入林中,畏他輕賤,於示道者而不請問:「何者 為道?云何心緣?何所攀緣?云何忘失,復攝
在心?」如是於他不請不問,慢心過故,彼不能 得如是道故,心生疲惓,結加趺坐,即爾復 起,作如是念:「此法虛妄,彼諸比丘唐為此
業。此非是道,實無有禪、無三摩提,亦無禪 果、無三昧果。」以我慢心,畏他輕賤,如是誹 謗。彼邪見者,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 中。』
[0296c21] 「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知時離我慢, 請問於尊長,
比丘勤精進, 速得於涅槃。
諸從他所聞, 皆為他人說,
自知離我慢, 彼比丘諦知。
離慢離大慢, 知道知非道,
如是知自他, 是知足比丘。
我慢心甚堅, 心 [懂-重+隻] 而愚鈍,
悕財利供養, 則不得寂靜。
[0297a01] 「『彼以如是不請問他,慢故心堅,不能禪誦。如 是比丘常食他食,以存性命。彼人唯有比 丘形服,名字比丘,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
獄中。或以心慢,不請問他。是故學者乃至有 命未盡以來,常請問他。如是比丘心常安樂, 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生彼處已,次
第乃至到於涅槃,以離慢故。
[0297a08] 「『又第十二障礙惡法,妨廢比丘坐禪讀誦。第 十二者,樂多知識。多知識名,作不饒益,如是 比丘唯增長愛。若有比丘多知識者,則多
妨亂,多所作故,妨亂心意;心意亂故,不得禪 誦。出家之人怨親平等,猶尚不應近一知 識,何況復有多知識耶?若懈怠者,唯名
比丘。到他舍故,即眼見時,心則動亂。眼見色 故,眼識異本,心不攀緣寂靜之法,不念觀察, 心不正直,多有言說。見知識已,次第聞聲,心
則亂緣,有異觀察,心不寂靜;不寂靜故,不寂 靜觀,有所攀緣。若見知識一念亦妨,況見知 識乃至久時。是故沙門乃至不用有一知識,
況多知識。若有比丘近知識者,饒人處行,從 饒人處至饒人處,如是遊行,念念命盡而不 覺知,則失善分。若失善分,最是自誑,乃至不
能於一念間修禪讀誦。是故,比丘如是學者 增長染愛,不應親近俗人知識。
[0297a25] 「『又若能令未來安隱示涅槃道——導師知識、坐 禪同行,則應親近。何者同行?所謂除滅一 切煩惱,至涅槃城,此是第一勝善知識。餘知
識者,則是怨家,非真知識。以非真故,則非 知識,若見共語、共行、共業,同有所作,妨廢善 業。若未來世得其力者,乃名知識。若示梵行、
若令修行,或教怖畏,未來之世示令怖畏——生 於地獄、餓鬼、畜生,名善知識。令身口意造作 惡業,到惡道者,一切勿近。』
[0297b04] 「爾時,世尊迦葉 如來而說偈言:
「『若示未來世, 彼是善知識,
若能遮惡處, 復能救災禍。
常說利益法, 利益未來世,
彼是善知識, 作知識利益。
[0297b10] 「『此勝知識有無量種無量分別,種種說法。非 多飲食、禮拜入舍,非示愛聲觸味香色,得名 知識,如是知識非善知識。善比丘者,應當捨
離,尚不應近此一知識,況復近多如是知識, 生無量過。若有知識於未來世作不利益,雖 名知識,實是怨家。若有比丘近彼知識,則 妨自業坐禪讀誦。
[0297b17] 「『又第十三障礙惡法,妨廢比丘坐禪讀誦,是 故沙門應當捨離。第十三者,所謂比丘與惡 同處。一切比丘與惡同處,妨廢禪誦。與惡同
處,凡有五種,何等為五?所謂比丘善持淨 戒第一善法,有正直心,而與第一破戒惡人 同處止住,不得自在。此是第一與惡同處。
[0297b22] 「『又 復第二與惡同處,所謂比丘不自在過或自 在過,與邪見人而共相隨,若村若城、若多人 處同行同住。此是第二與惡同處。
[0297b25] 「『又復第三 與惡同處,所謂比丘常自樂數親舊知識,欲 往欲近,與共相隨,至在俗時先住之家。此是 第三與惡同處。
[0297b28] 「『又復第四與惡同處,所謂比 丘畏他輕賤,求知見故到惡處住論師之所, 共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