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aranisamgraha Sutra (Collected Dharanis Sutra) 陀羅尼集經
Scroll 1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說陀羅尼集經卷第十二大唐天竺三藏阿地瞿多譯
佛說諸佛大陀羅尼都會道場印品
[0885b21]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阿羅漢眾及諸菩薩摩訶薩。并諸金剛及諸眷屬天龍八部六師外道人非人等。共
會演說諸陀羅尼三昧神呪法印壇等祕密法藏。利益一切。
[0885b26]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并諸眷屬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五體投地。頂禮佛足禮佛足已。却坐
一面而白佛言。世尊諸佛慈悲善為方便。對諸聖眾。說是總持三昧神呪法印壇等祕密法藏。從昔過去及現住世。十方一切恒沙佛
等。皆因此法。得成聖果。是諸徒眾深心樂著得未曾有。便於會中各說法呪而助護念。我等聞是心生歡喜。又有都會道場法壇。功德
成就。度脫一切諸眾生等速得成佛。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優婆塞優婆夷諸善男子善女人等。雖心愛樂欲學受持一切諸佛及菩薩
等說陀羅尼神呪法印。皆未曾入我都會壇。亦未能了祕密決法顯之名字而得證成。恐有輒作法印等者。懼諸煩惱侵擾身心。如
是人等不會我意輕而妄作。致使眾魔動念。散亂呪力無効。是故我今欲護沙門及婆羅門并天人等。欲令洞達一切諸佛說圓具法
無罣礙故。大眾聞已實稱非妄。佛言善哉善哉速為我說。而說偈言。
一一諸佛土 心多樂著法
廣引祕密藏 善說巧方便
勸道諸眾生 慈悲自護念
聞是陀羅尼 一切皆歸伏
或有都法壇 共會一切意
從佛法印可 證成斷疑惑
[0885c23]爾時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金剛眷屬天龍八部藥叉鬼等。聞佛說此微妙偈已。皆大歡喜心無疑惑決定成信。
[0885c26]爾時觀世音菩薩。承佛威神告大眾言。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欲請祕密法藏要決。意欲成就及諸國王心生決定。
欲求懺悔滅一切罪。願樂見聞都大道場壇法事者。皆須預近春時三月。秋時三月。冬時三月。是上月也。就中起春三月一日。若秋九
月生一日。冬十二月月生一日。如是最好第一上日。皆取上旬為始。乃至七日七夜法事總了。若欲作意成辦法事。先須預訪一清淨
所寬大院宇及有精麗大舍之處。乃至寺舍佛堂之所。乃於露地作之亦得。定知處已。至其白月一日平旦。阿闍梨與諸弟子。香湯洗
浴著新淨衣。將諸香華至其處所。阿闍梨把跋折羅。應當問彼諸弟子言。汝等必能決定。受我諸佛等說祕密法藏。不生疑惑不。徒眾
答言。我等於佛法中。決定誠信不生疑惑(如是重重三問三答)徒眾答已。然後阿闍梨手印香鑪及淨水等。用馬頭印印其淨水呪三七遍。而把香鑪
[跍*月]跪燒香。仰啟一切諸佛般若菩薩金剛天等。及與一切冥聖業道。今此地者是我之地。我今欲立七日七夜都大道場法壇之會。
供養一切十方世界恒沙佛等。一切般若波羅蜜多。一切大地諸菩薩眾金剛天等。仰請諸佛領諸徒眾。決定一切祕密法藏不可思
議大法門故。取諸證成。我今欲作護身結界供養法事。在此院內東西南北四維上下。所有一切惡神鬼等。皆出去我結界之所七里
之外。若善神鬼我佛法中有利益者。隨意而住。作此語已。
[0886a26]次用前水右遶。遍灑道場之地。次即作前軍茶利法一度結界。其結界印呪。如軍茶利部中所說更無別法。當結界時。任阿闍梨心。
摽遠近寬窄為界。其法壇量。若為帝王一百二十肘。若受法壇方十六肘十二肘等。若懺悔壇及治病壇皆作水壇。四肘以下一肘以
上悉得通用。其肘長短。隨其呪師臂肘長短以為量數。其地皆須方面齊等。若作水壇。亦不須擇日月時節。其地隨得。淨處即作。平正
地面。即須香埿塗其地上。即成壇法。仍須四角竪摽為記。若作大壇。如前結界四角竪摽。摽記已竟。喚人掘地出其惡土。若得上
地掘去一磔。若得次地掘出一肘。若得下地掘出三肘。悉除其中骨髮炭灰瓦礫礓石樹根草木糠等惡物。盡諸惡物到好實地。然後將好土來。發底一度以香水
[打-丁+巿]一度。著土。即用杵築築令平滿。必須堅鞭。若得基高最為第一次第二日於晨朝時。阿闍梨及諸弟子。香湯洗浴著新淨衣。四五弟子隨阿闍梨
入道場中。用力驅使莊嚴道場。其外威儀。四門四角皆須威嚴。門別各著一雙神王。又左右廂懸神王幡。門門四口懸雜綵幡三十
六口。門別如是。其幡新好長八尺者。四角各懸一神王幡。懸雜綵幡。門別四口(其幡竿亦准此)若在舍中唯開前後二門。前門兩邊著神王像。一
雙相對。後門兩邊亦著神王一雙相對(皆新好者)其道場門左右兩相。各竪四橛。繩子圍遶。繩圍之內以香泥塗為護淨界。其中擬著一切供養。
[0886b26]次阿闍梨更作一度軍茶利法結界畢已。即作種種香埿一瓮。用柳枝攪。以誦般若大心呪呪曰。
[0886b29]跢姪他(一)揭(去音下同)帝揭帝(二)波羅揭帝(三)波羅僧揭帝(四)菩提(五)莎訶
(六)
[0886c02]其呪遍數。若為國王誦之滿足一百八遍。若為三品以上誦之五十六遍。若為四品五品誦七七遍。若為六品七品誦五七遍。若為八
品下及百姓誦三七遍。一切壇法皆如是呪。呪泥既竟用泥塗地。塗地之法隨日摩之。塗地已竟。更作一度軍荼利法結界如前。次第
三日晨朝洗浴以淨牛糞。取其牛糞莫令著地。將淨器承取。以香湯和。呪如前已。遍地塗之。次將一繩子。量取肘數長短若干。臨時
看院寬窄為度。數結記定。於道場處四方挽之。下以白粉點之為記。阿闍梨先從東北角至西南角。挽繩定之。離柱四指下點為記。次
從東南角至西北角。挽繩定之。離柱四指下點為記。正當中央繩相交處。又下點竟。各當點處穿一小孔。深一磔許。其中擬埋七寶
五穀。其七寶者。一金二銀三真珠四珊瑚五虎珀六水精七琉璃是名七寶。其五穀者一大麥二小麥三稻穀四小豆五胡麻是名五
穀。其寶等碎五穀相和。以絹片裹。用五色線繫頭。將埋五孔之中。而於地外出其線頭。長五指許。 此寶物等一下以後永不得出。從此
而起金繩界地七寶合成。諸佛居上演說大乘轉法輪處。即以此地將作佛堂最為第一。凡人居上一無利益次更結界。其結界法把跋折囉(唐翻金剛杵也)
依軍茶利法用結界三迴。右行於其壇外。更作辟除毘那夜迦印法誦呪。如是次第四方上下總結界竟到夜著燈。
[0886c29]次第四日晨朝結界亦如上說。即以牛糞香湯和泥。同前呪已。遣弟子等用手摩地。從東北角起首。向右逐日摩地。莫逆左摩。如是次
第轉摩遍地至東北角。於道場中。弟子行動一物以上布置法用。皆隨逐日向右行之。不得逆日向左而行。其道場地縱廣正等而開
四門。四角竪椽。其椽深埋。四椽上頭四面各別橫著一椽。其椽悉須麁大一類。四面精細修削令方。竪者批上頭橫者鑿孔。各相串
釧。四方端直長短臨時。看其道場闊狹大小。不可預定且約略准(以麁竹替椽等亦得)於其木上總纏綵帛。雜色間錯。次取大幡。於上縱橫八道
蓋之。東西南北四維相交。是名上方莊嚴之法。其大幡上東懸一雙碧色幡子。南懸一雙緋色幡子。西懸一雙白色幡子。北懸一雙深
青幡子。中懸四口黃色幡子。皆各綴著大幡上懸(為知五方所王之氣)次於四面各著大幡而作闌額。次於額上。四面皆著金銅泡花。及金銀器寶
鏡等物。隔隔皆然。并飾四柱亦復如是。次第莊嚴。次延繩子四面圍遶。繫著柱上。而其繩上懸雜綵幡。眾寶鈴帶及諸寶珮間錯莊嚴。
次於四面盤遶真珠。次著寶網種種嚴飾。嚴飾已竟。次於道場西門。如南相去二尺許地。穿作方坑四面正等。各長二尺深亦二尺。
其坑當中留一土心。其土心上。以香湯和淨牛糞泥作蓮華座。必須加意精細撩理。
[0887a26]又以紫綵而作一蓋。亦用緋綵而作一蓋。其二蓋骨屈竹而作。各長九尺幹。擬執將行從。覆阿闍梨入壇弟子。來去出入作威儀用。
於其道場次東北地。去二三尺。更作四肘白水壇位。
[0887b02]次道場外向西南地中庭亦得。又更別立四肘白壇。其壇四角竪四幡竿。竿上懸幡。填築竿孔。清淨掃拭。更作一遍大結界法。辟靜道
場。然燈燭燒種種香次第五日阿闍梨將二弟子。晨朝洗浴著新淨衣。令一弟子捉一銀盋宬香水泥。令一弟子捉一金盋宬香粉水。及把一條小細繩子。隨阿闍梨從入
道場。到道場所阿闍梨行道一遍讚歎作禮。遣捉香泥弟子入壇。從東北角以手摩地。如前摩法。如待泥處湆湆然然乾次。阿闍梨
與捉粉水香水弟子俱入道場。取繩量肘知其長短。從檀東北角向東南角。急挽定已各點為記。次移向西南亦點為記。次移西北亦
點為記。以繩染粉。遣一弟子把繩子頭。跪坐於壇東北角地。以繩子頭著壇正角先點之處。著地急挽。阿闍梨把繩一頭。向東南角。著
壇正角先點之處。二人一時共相急挽。遣一弟子捻繩中央絣著地上。次東北角弟子起。向西南角坐。准前絣之。次東南角阿闍梨
起。向西北角坐。准前絣之。次西南角弟子起。向東北角坐。准前絣之次於絣繩內離一肘地。更依前點。如是四角皆點記已。即
於粉中染繩絣之。法用如前次取八肘繩子中屈。當壇外方先下點處。又屈一肘繩子正中。更以二肘繩。從壇一方中央點量。中點
左右更點兩處。次其一方門壁。去壇強五指許。次更屈門壁。向左右邊五指許作。次其壇門左右兩畔。寬五指作。次其門外邊端直絣著。一方既爾三方亦然。
[0887c02]次作中院。外繩四肘。其外院內與其中院外繩兩間。開一肘道其中院門者。四方壁與向左右邊。總作三指闊。其門外邊繩子直拼法
如前說。其中院內四方。各離外院內繩各一肘地。更絣粉繩。其壇中心作二肘院。莫作門成次第六日阿闍梨以五色線。隨其受法
人數多少。為結呪索。用馬頭觀世音菩薩大心呪呪之。即說呪曰。
[0887c10]唵(一)阿彌哩(二合)都知(二合)皤(去音)婆(二)𤙖[打-丁+巿](三)
[0887c11]當用此呪一呪一結。如是滿結五十四結。作呪索已。次將絹片。七寶五穀一處共裹。以五色線牢繫其頭。亦准人數。其日西時。阿闍
梨與諸應入壇弟子等。總洗浴竟著新淨衣。令弟子等作行列坐於道場外。如近西邊次阿闍梨與諸弟子。作大結界護身法事。至日
沒後。阿闍梨入道場中。請佛般若菩薩金剛及諸天等。入壇安置。佛座中心。觀世音等於北方座。金剛藏等於南方座。而以種種上
妙香華五盤飲食。然十六燈。而作供養法事已竟次阿闍梨出道場。迎引弟子等。至於道場。近西門首行列而立。少分行香供養禮拜。
作法事已次阿闍梨一一更與作護身印。誦呪印於一一弟子身上。如前。然後遣就席上跪坐各面向東。阿闍梨把。白芥子。呪打一
一弟子頭面心等三遍。然後用馬頭觀世音菩薩印呪。更作護身法事如前次阿闍梨胡跪。具問最長弟子。汝等欲得受此法不。其弟
子等答云。欲得如是等法。具問答已次阿闍梨把香水器。[打-丁+巿]於一一弟子頭上。復以右手案於一一弟子胸上。口誦馬頭觀世音菩
薩心呪。與護持訖次以呪索。繫於一一弟子左臂。次阿闍梨引諸弟子。退位而下自東階而於西階下。跪地而坐次阿闍梨即以娑羅
樹汁香水。次第與灑一一弟子前。右遶三匝。次用炬火右遶三匝。亦如前法。次與柳枝次與雜華。皆准前法。右遶授與諸弟子等。其
弟子等受柳枝已。却縮跪坐嚼楊枝頭。然後向前投其柳枝。阿闍梨一一看其柳枝墮處。若其柳枝嚼頭向身即為大吉。若向南者即
為不吉。若其嚼頭向餘方者即知平平。如是次第試驗遍已。然後次第香水灌掌。及與飲之。人各三飲。一一弟子灌掌遍竟次阿闍
梨以跋折羅。印水自飲。作法事已。引諸弟子昇於道場。從西階上於道場側行列而坐。與作一遍行香法事訖。次阿闍梨語諸弟子。
汝等臥去。若有夢相明朝向我各具說之。各各用心不得造次向他漏泄。作是語已次阿闍梨引弟子等。從東階下各散歸房次阿闍
梨入道場內。啟佛菩薩金剛等云。是諸弟子欲入壇來。各各取證。我弟子某甲與作法用總遍問竟。諸弟子等明日欲來入壇供養。願
佛般若菩薩金剛及諸天等。今夜大悲境界徒眾。弟子某甲明日普請一切三寶及諸眷屬。廣為供養。願大慈悲明日皆赴。受諸供養證明法事(如是三說)
然後發遣壇內諸佛菩薩金剛。隨緣旦散次阿闍梨向壇北邊。著火爐已誦馬頭觀世音大心呪。呪白芥子一呪一燒於火爐中。一百八遍。令諸弟子滅罪除障。次
阿闍梨與曾入壇弟子二三人等。於一夜中以五色粉。敷置壇內莊嚴其地。其法用者先從內布。以白色粉。次黃色粉。次赤色粉。次
青色粉。次黑色粉。四面布訖即至外院。從東北角右迴作之。布五色粉亦如前法。四面布訖。以帝殊羅施之為座主。當中心敷大蓮花
座。座主即是釋迦如來頂上化佛。號佛頂佛。如其不以佛頂為主。隨意所念諸佛菩薩替位亦得。除其座主以外諸佛及菩薩等。皆在
本位而受供養。自非諸佛般若及十一面等菩薩相替。餘皆不得而作都會法壇之主餘有療病諸水壇等。及經一宿懺悔壇者。隨其
所應。以當部中佛菩薩等而為座主作供養者種種皆好。中心安置座主位已次於內院東面當中。安般若波羅蜜多華座(一)次右邊安釋迦牟尼佛座(二)
次左邊安一切佛心佛座(三)次於北面正當門中。安大勢至菩薩座(四)次右邊安觀世音母座(五)次左邊安觀世音菩薩座(六)
次於南面正當門中。安金剛囉闍座(七)次右邊安摩麼雞座(是名金剛母八)次左邊安摩帝那座(名金剛使者九)
次於西面院門南。安普賢菩薩座(十)次院門北。安彌勒菩薩座(十一)次院東北角。安阿舍尼座(十二)次東南角。安跋折囉蘇皤
(二合)悉地(二合)迦囉座(十三)西南角。安跋折囉健茶。西北角安火神座。次外院東面北頭第一。先安曼殊室利菩薩座(十四)
以次南。安十方一切佛座(十五)次安栴檀德佛座(十六)次安阿閦佛座(十七)當院門中。安阿彌陀佛座(十八)次安相德佛座
(十九)次安虛空藏菩薩座(二十)次安烏瑟尼沙座(二十一)次安十方一切佛頂座(二十二)當院北面從東向西第一。先安陀羅尼藏座
(二十三)次安地藏菩薩座(二十四)次安馬頭觀世音座(二十五)次安不空羂索座(二十六)次安一瑳三跋底伽座(二十七)
當院門中。安隨心觀世音座(二十八)次安摩訶室唎耶座(二十九)次安六臂觀世音座(三十)次安毘俱知觀世音菩薩座(三十一)
當院南面從東第一。安烏摳沙摩座(唐云不淨金剛三十二)次安跋折囉吒訶娑座(三十三)次安跋折囉母瑟知座(名金剛兒三十四)次安跋折
囉央俱施座(名為金剛小女三十五)次當院門。安蘇摩訶座(三十六)次安跋折囉商迦羅座(名為金剛天女三十七)次安迦儞俱嚧陀座
(三十八)次安隨心金剛座(三十九)次安跋折囉阿蜜哩多軍茶利座(四十)當院西面門南。安烏摩地毘摩座(四十一)次安尼藍跋羅座
(四十二)次安一切天座(四十三)次其門北。安摩醯首羅座(四十四)次安母欝(二合)陀吒佉座(此是正位四十五)次安
毘[口*梨]齯唎知座(四十六)當院東北角。安婆[打-丁+翕]毘伽座(四十七)東南角。安母欝(二合)陀吒迦座
(此是攝位四十八)西南角。安迦尼俱嚧陀(此是攝位四十九)西北角。安跋折囉室哩(二合)尼座(五十)至次外院東面北
頭第一。安毘那夜迦座(五十一)次安毘陀耶(二合)陀囉座(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