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ean of the Adamantine Nature of Mahāyāna Yoga, Being the Scripture of the Great King of Teachings of Mañjuśrī of a Thousand Arms and a Thousand Bowls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鉢大教王經
Scroll 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 臂千鉢大教王經卷第七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 不空奉 詔譯
[0757a07] 爾時釋迦牟尼如來。說菩薩修行次位。第四 云何次第得入淨土門。一者入左字觀本淨 妙行義。觀自在王如來說妙觀理趣淨土門。
就此門中說有二品。一者先演不思議法界 聖道如來真如法藏自在聖智第七品。二者 後說有三賢菩薩入法位次第修行迴向菩提
第八品。如來次第先當且說聖智品法義門。
[0757a14] 是時世尊說一切菩薩修學大乘。求無上正 等菩提者。入四十二位修證三賢十聖地等 覺妙覺佛地者。菩薩於大乘法中。廣發大願
行菩薩道。修入如來聖行菩提。從地前次第 而學。從此修習凡有二義。云何有二。一者 外凡。二者內凡。云何名為外凡。所謂菩薩
持五戒十善。修諸業行。學習六波羅蜜散心 修持得生天上。亦生人間成有為福受。有漏 快樂故。二者云何內凡。所謂菩薩學習菩提
無為無漏福。次第修行位中學有三等。何者 為三。一者下賢。二者中賢。三者上賢。且初下 賢菩薩入十信者。修學十信行得十住行。相
扶接引為信成就故。次有中賢菩薩入十住 者。修學十住行得十迴向。相扶接引名為解 行成就故。三者上賢菩薩入十迴向者。於加
行位中修持十迴向。學耎頂忍世第一法。名 為次第修證。成就聖胎漸登聖位。進修菩提 成就故。已下三賢菩薩位。純在有漏修學故。
如來次第說十聖位等妙二地。菩薩有四等 上中下及最上等。云何為四。一者且下等六 地已下位菩薩。修學三密三摩地者。名為隨
相行。用修行入定半有漏半無漏。入定即無 漏出定則有漏故。二者次有中等七地位菩 薩。修學三密三摩地者。名為無相用。修持
入定者住於三昧。則得分證無漏聖道漸證 修行入。菩提道次第成就故。三者上等八地 位菩薩摩訶薩乃至法雲地菩薩。修學三密
三摩地者。是名無功用定。住是三昧得名純 無漏道。證入金剛聖性運通。無為自在神力 無相。無功用任運成就。得登佛地進成菩提
故。四者次有最上殊勝等覺妙覺二位菩薩。 修入佛地住如來三摩地故。得三種意生身。 證金剛法界聖性三昧。與真如同無相無念。
一念慧得金剛喻定。同佛不壞金剛性。入無 為聖智道聖性相應。則成無上正等菩提智 身法身滿足故。名為如來。是故釋迦牟尼如
來。說一切菩薩及一切眾生。修學如來無上 菩提者。依一切諸佛金剛聖覺智修行得入 佛地。云何入聖覺智得入佛地。菩薩修入聖
智者則是覺也。覺者佛也。覺諸有情聖智相 應。是名眾生本自覺也。覺本心源即名了見 煩惱性者。是名菩提性也。菩提性者則是法
身佛也。是故世尊言告諸菩薩摩訶薩。所有 一切眾生求於無上菩提者。菩薩常當修持 如來一切覺。一切覺者是名一覺。覺諸情識
空寂無生。何以故決定本性本無動搖。佛言 一切境界本自是空。一切識識本來空性。一 切境識。本即是空。如何言見。佛言見即為妄。
何以故一切萬有本自於空。無生無相本來 不有。本不自名悉皆空寂。一切法相亦復如 是。一切眾生身亦如是。身尚不久云何有見。
佛言本來清淨故是名本覺。覺本淨性清徹 無處。是故名為法身智身滿足故。佛言一切 眾生當用覺觀。覺本心性體靜無生。離眾生
垢故。覺本無寂離涅槃性故。覺應諸法於一 切法無住動故。無動無住如菩提故。譬如毘 楞伽寶隨色而應。同為一體無有分別。如來
佛性隨情皆有悉應清淨。眾生德感亦復如 是。菩薩若證心無所住無有出入。得同唵摩 羅清淨佛識故。佛言告語諸菩薩摩訶薩。四
部弟子比丘比丘尼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 如來金剛三密祕密聖性菩提者。則得迅疾 玄入通證如來佛心。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故。是故如來告諸一切大眾菩薩摩訶
薩。應當修學。是時釋迦牟尼如來。從此閻 浮提世界。爾乃却往去至彼上界。來說往昔 在第四禪地中說摩醯首羅天王宮中。與無
量不可說不可說百千億阿僧祇微塵數諸大 菩薩摩訶薩眾。及與無量大梵天主并諸梵 眾於大會之中。爾時釋迦牟尼如來在天王
宮。於百寶摩尼殿上。如來坐百寶蓮華寶座。 世尊於座上結加趺坐。入諸佛體性界虛 空三昧。從三昧起放千百億金剛真際實性
三昧虛空光。光照千百億世界微塵數一切 諸佛入金剛菩提真如實際三摩地聖力聖 性。令一切諸佛出現相助證明。於是復照蓮 華臺藏世界海百萬億紫金剛光明宮中。照
見毘盧遮那如來。法身智身法界聖性。真如 法藏無有內外。同其聖智諸佛金剛。菩提一 性靡不周遍。是時則釋迦牟尼如來。共法
性毘盧遮那如來。在千百億蓮華法藏世界 金剛光明宮中。同在金剛三摩地。住聖力性 三昧。則是時釋迦世尊以聖性神力。密啟毘
盧遮那如來。如來則向後時請為一切菩薩 及一切眾生。為說修證入佛金剛菩提三摩 地故。爾時釋迦其時從三昧起。殷勤再重請
毘盧遮那如來。與一切菩薩及一切眾生。說 佛根本自性智道心地法門。則是時毘盧遮 那。則為釋迦牟尼如來。并化千釋迦。及大智
通菩薩等一切諸菩薩。并大梵諸天四部眾 等。諦聽諦聽吾當為汝。重說一切諸佛一切 菩薩。往昔修持諸佛五聖智證入心地。祕密
體性三摩地修行不可思議不可說。修入金 剛菩提佛果。爾時牟尼世尊言說。毘盧遮那 久遠已前初因出世。吾於毘盧如來佛邊。往
昔吾與一切菩薩一切眾生修學觀照同入佛 性。聖智菩提道達本源。自性清淨照用。還 入毘盧遮那五智佛地心之根源。體性根本
真如法界藏。入金剛不壞性。達聖智菩提地 速成佛果。爾時毘盧遮那佛言。則為說如是 過去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菩薩已學當學今
學。是故一切菩薩大眾。汝當善思修行。我已 百千阿僧祇劫。修持是心入佛三摩地祕密 金剛三密法藏。得成菩提佛果。以之為因。初
捨凡夫成等正覺。號吾為毘盧遮那。與一切 諸佛菩薩立為根本。爾時釋迦世尊。秉演諸 佛甚深大法大義五金剛智。在一切有情眾
生心性。於意云何如是一切諸佛一切菩薩。 與毘盧遮那世尊。五智五如來。同共修行導 引蒼生。為一切有情眾生。往昔因地修入菩
提道。一時成佛號名千釋迦。及千百億化釋 迦。毘盧遮那同共住蓮華臺藏世界海。其臺 周遍有千葉。一葉一世界為千世界。毘盧遮
那我今化度以為千釋迦。據千世界後就 一葉世界。復有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百億 四天下百億南閻浮提。百億菩薩百億釋迦
座。佛坐百億菩提樹下。各各說汝所問菩薩。 修行菩提薩埵心地法品。其餘九百九十九 釋迦。各各化度現出千百億釋迦亦復如是。
[0758b17] 爾時毘盧遮那佛言。千華上佛是吾金剛聖 性法智化身。千百億釋迦。即是千釋迦化身。 吾已為本源。名為毘盧遮那佛身。與一切如
來菩薩。作成真如實性金剛大智菩提法藏 為本故。是時蓮華臺藏金剛座上毘盧遮那 如來。告言語釋迦牟尼世尊。吾與廣答千釋
迦及化千百億釋迦。作菩薩時修行心地。汝 所先問一切金剛聖智菩提聖性種子。往昔 從因地之時。一切菩薩摩訶薩。修入成佛從
幾劫來。我與一切有情眾生開心地法門。入 金剛慧智菩提道。以聖力聖智聖性。加持一 切修學菩薩。一切眾生心地自性聖智。速達
本源自性清淨法身智身。金剛菩提如來佛 地。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是故爾時 釋迦牟尼如來。再問毘盧遮那金剛薩埵心
地三密三菩提。則釋迦牟尼佛言。亦語千百 億化釋迦。我今重啟毘盧遮那世尊。再說一 切諸佛根本祕密法藏。說一切菩薩教藏。說
一切聲聞法教律藏。說一切大梵諸天行菩 薩道智藏。說一切眾生心地法門。三密菩提 佛性自性海藏。如是一切菩薩一切有情眾
生修行法教者。為何因何緣。得入此地四十 二菩薩聖位修證。入聖地金剛菩提等覺妙 覺地。若得當成佛果為何等相。菩薩先當修
入金剛。五忍如如實際本源。自性真如聖智 佛道。
[0758c14] 爾時釋迦牟尼如來。即當起發聖意。啟陳毘 盧如來言。若菩薩修學根本金剛菩提聖智 性種子。令入佛聖性三摩地者。於意云何。則
是時毘盧遮那如來。告釋迦牟尼言。若有一 切菩薩摩訶薩。當為一切有情眾生。為求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菩薩修學菩提不惜
身命。應當棄捨求無上正等菩提。先度一切 有情眾生。速當成佛得菩提者。是諸菩薩 依止如來大願力故。成就一切金剛解脫。則
當同諸佛如來金剛聖地。住佛菩提故。是時 則於金剛性海蓮華臺藏法界大會。於一切 菩薩眾會之中。有一大智通菩薩摩訶薩。從
坐而起稽首合掌。今對毘盧遮那如來前更 重殷勤發弘誓願。願我心等虛空如金剛堅。 成不退菩提。於四十二位次第修行廣度有
情。虛空若盡度眾生則。休虛空不盡我當度 眾生亦未能。休大智通菩薩發大願。已則是 時法界蓮華海藏。中忽然涌出微塵數殑伽
沙諸大菩薩摩訶薩出現作證。則是時一切 諸大菩薩摩訶薩告言。今者為如來聖性幽 通加被。我等一時見聞大智通菩薩。發廣弘
願已。皆出能現而作證明。是故一切菩薩眾 言。我等亦當隨喜。盡皆共大智通菩薩同其 願故。心等虛空廣度有情無有休歇是時微
塵數一切諸大菩薩摩訶薩。則同智通菩薩 廣行菩薩道。當發大願我等修學盡未來際。 志求不退無上菩提者。於四十二位法門之
中。次第修學。從堅信忍中入十發趣心。修行 一切諸佛祕密三十支觀門三摩地金剛。菩 提向果爾時標顯。初從十信修行次位。云何
修入十發趣心。一者捨心。捨一切物及己身。 國城妻子一切捨。二者戒心。持菩薩十無盡 戒。及一切諸佛大乘戒。三者忍心。於無生忍
中。於一切法盡忍。四者進心。修持如來一 切善法常行精進。五者定心。於一切法常住 正定。六者慧心。於一切佛法能行善巧智慧。
七者願心。於一切法起大悲心廣。願救度一 切有情。八者護心。於一切佛法中。常起菩薩 大護法心。九者喜心。於一切眾生安樂。常生
喜樂心。十者頂心。如人頂高貴不見。觀心正 定於佛法中最為上。勝名觀照頂。心則是故 名為菩薩修入十發趣心向果。
[0759a27] 爾時如是體性本源毘盧遮那如來。告言一 切諸佛。當知菩薩從初發心志求堅信。從 堅信忍行修入十發趣心。入堅法忍中行十
長養心。修學菩提心向果。一者慈心。慈能與 樂。二者悲心。悲能拔苦。三者喜心。達性無生 菩提智道生喜悅心故。四者捨心。捨一切有
為諸物。及國城己身妻子男女一切捨。五者 施心。施一切有為身命。男女妻子內外心。國 城田宅盡皆一切施。六者好語心。與他人己
身。於內外一切處。常與一切人好意好語心 故。七者益心。菩薩自取其惡。常恒資益一 切眾生利益心故。八者同心。共一切有情。同
入無生心同入菩提法。是名同法三昧得同 心故。九者定心。得一切如來正見正性正定 一切佛智。悉由定力三摩地心成就菩提故。
十者慧心。於一切智慧。能生一切佛法般若。 波羅蜜多是名慧心故。是則名為菩薩修學 十長養心向菩提果。是故金剛聖智身毘盧
遮那如來告言。一切諸佛當知如是一切菩 薩。從堅法忍行中。修十長養心入堅修忍中。 進行十金剛心。修學菩提心向果。一者深信
心。於一切諸佛大乘甚深法藏。常行大信心 永不退轉。名為大深信心故。二者念心。於 念不失一切諸佛正智。念大乘甚深妙義戒
定慧心。是名念心故。三者迴向心。迴向一切 大乘法教如來無上正等金剛菩提。名為迴 向大乘心故。四者達心。達如來聖智理趣。達
照寂心內外清淨名為達心故。五者直心。直 正聖道正智心性。正無邪曲無妄見諂諛。真 空實性名為直心故。六者不退心。名為進求
菩提心無有退。達性不轉是名不退心故。七 者大乘心。不入二乘亦不入外道諸惡執見。 則名為大乘心故。八者無相心。不入一切有
為諸相。不入五塵色像。是名無為無相心故。 九者慧心。於一切諸佛智慧悉皆無礙。是名 慧心故。十者不壞心。不壞大乘正見菩提正
智佛心。名為不壞大乘心故。則是名菩薩次 第修學十金剛心向菩提果。是時聖性身毘 盧遮那如來告言。一切諸佛當知。菩薩從竪
修忍行中。修十金剛心。入堅聖忍中。修向十 聖地。進入菩提心向果。一者體性平等地。二 者體性善慧地。三者體性光明地。四者體性
爾焰地。五者體性慧照地。六者體性華光地。 七者體性滿足地。八者體性佛吼地。九者體 性華嚴地。十者體性入佛地。是故則爾時
名為十聖菩薩地修向菩提心向果。是時法 身體毘盧遮那如來告言。一切諸佛當知。菩 薩從十金剛心修入堅聖忍中。修十聖地入
佛如來地。修向菩提心佛果。一者金剛智定 等覺。地量法齊等等於如來。體性實際真如 一性一切法。名等覺聖地。二者妙覺地。百千
億微妙聖智金剛慧力。入金剛喻定妙覺地。 修入此地中。成就如來解脫金剛般若波羅 蜜多大智身法身滿足故。名為聖性妙覺地。
是故名為一切諸佛。修入如來金剛菩提妙 覺地。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0759c25] 是時毘盧遮那秉顯五智尊如來同共說一 切諸佛如來法身體性平等金剛智般若慧四 十二位法藏法門品。毘盧遮那言。於我同與
五如來。一切諸佛及一切菩薩摩訶薩。從久 遠因地往昔先世已來。為菩薩時廣行菩薩 道。修入菩提佛果之根源。如是一切菩薩
及一切眾生。同修入此十發趣十長養。十金 剛十地聖道等覺性地妙覺佛地。當成佛果 無上正等菩提。無為無相大滿清淨常住法
身故。是故如來說已應當次第而演說之。爾 時毘盧世尊。即當說第八品。八者三賢菩薩 入法位次第修行迴向菩提第八品。
[0760a08] 是時毘盧遮那如來五智尊金剛聖性法海 蓮華臺藏世界住清淨金剛智性三摩地摩尼 寶性法藏中毘盧遮那如來於此金剛性海三
昧三摩地法藏。化現千百億釋迦千百億諸 大菩薩摩訶薩。是時於此菩薩眾會之中。有 一菩薩名曰大智通菩薩。從千光王三昧起。
重啟諮陳毘盧遮那。世尊所言如來上說。略 開心地道祕教法門。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 十地名相。等覺妙覺佛地。其一一義中未可
解了。唯願說之唯願說之。妙極金剛聖性聖 力三摩地法性寶藏一切智門。一切佛三摩 地門。一切三昧門。一切金剛門。一切總持陀
羅尼門。一切神通自在門。一切虛空門。一 切無為無相門。一切解脫門。大智通菩薩請 問如來。是故菩薩云何修持如何學習。證此
法門成就菩提故則。是時毘盧遮那如來告 言。千佛當知及一切菩薩大智通菩薩等。佛 言善男子諦聽諦聽。汝所先問云何義者。修
習觀門入十發趣心十長養心十金剛心十聖 地心等妙二位。心佛地聖道中從初次第。云 何修行入此法門得成菩提。佛言告語諸大
菩薩大智通等吾今與汝分別解說。先從堅 信忍中。修入十發趣心向菩提果。
[0760b02] 爾時毘盧遮那如來。便當為眾秉稱勝義。微 妙深邃再當重顯。標舉證修先入十信觀門。 從初起首次第修入。一者捨心。若菩薩於一
切捨心。行檀度波羅蜜多。發廣大行願行菩 薩道。修持十波羅蜜甚深一切聖行。先捨財 物一切飲食湯藥。常恒供養諸佛三寶。心無
貯積非前非後。漸漸修行勝行於後。乃為王 主捨國土城邑不為主宰。若破慳貪應當捨 棄田宅金銀。明珠不作貴寶之心。次當則捨
男女奴婢車馬妻子己身。不以欲愛憶念為 心。於一切有為之相及諸珍寶資財。是有諸 物一切應捨。爾時次第於己身心。執持見取
我人知見。假會合成立名主者。造作我見生 一切執縛。及有十二因緣。無合無散無物無 捨無受者。一切應捨生無為心無相心作。用
無生空觀入心正定。除滅十二入十八界五 陰六根六塵。同一切事為一合相。悉能寂滅 得無我無我所。空相假成諸法。若內一切法
若外一切法。於世出世諸法實性中。不捨不 受。是故菩薩常當一切捨如空性故。是時名 為假會幻化合成。觀照性淨現前故。捨心入
性證空三昧。二者戒心。若有菩薩能持如來 大乘戒者。為一切有情眾生及自己身。能持 大乘菩薩十無盡戒者。如是菩薩則能自己
及他一切。常能觀見心性戒性如虛空持者 為迷倒。菩薩於自根本自性之中。清淨真如 不見有戒。謂戒性如虛空亦不見他戒。菩薩
於持戒心性之中。戒為非戒非非戒無受者。 十善戒無師說法戒及有欺盜。乃至一切貪 瞋邪見。無集者無散者。亦無受戒亦無不受
戒故。於聖道性悉皆清淨。持戒道性亦復 如是。菩薩應當常持.清淨禁戒行菩薩道。常 與一切眾生同心同性同行同德。常行慈良
清直正實正見。捨瞋喜等諸善不善皆應喜 悅。是名持十重大戒正性。亦是菩薩持十無 盡戒體性制止八倒。於一切聖性離照定心
性。真靜現前一道清淨故。三者忍心。得是忍 者於一切眾生本源自性中。無有忍相名無 相慧忍。菩薩於忍慧無相性中。令其智慧能
照心體。證體自性得心清淨。性淨無物達入 一切空。名為空忍。若菩薩於一切眾生。能 行普願行忍。名為一切處忍。菩薩於一切處
忍中。入無生忍。常自觀身根本行性不生不 滅。證得無生行忍。菩薩行行更當為一切法 界有情。修持三種大忍。若被他謗害不生起
念得耐怨害忍於一切眾生界行菩薩行。 常被他人。惱亂障礙不生苦惱。安自己心及 一切眾生心。入清淨性心名為安受苦忍。菩
薩於一切境界處。行無量願行無量忍心。於 一一行中。諦觀行性能證心性。名為諦察法 忍。於一切法忍三法忍性之中。不見有忍是
名菩薩無相行忍。次則菩薩於無相行忍性 中。用觀無相行忍無受者相。無起打心無刀 杖心。無殺害心無瞋恨心。皆悉如如性無有
起相。菩薩於心聖性體淨之中。無一無二。於 一諦一照。觀一性一相。無無無相有無無相。 非非心相緣無緣相。行住坐立動止我人主
宰縛解。於一切諸法悉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