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īśāsakavinaya 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Scroll 2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五分律卷第二十 (彌沙塞)宋罽賓三藏佛陀什 共竺道生等譯
第三分之五衣法上
[0133c28] 佛在王舍城。爾時耆域乳母洗浴耆域,諦觀 其身而有恨色。耆域覺之即問:「何故恨顏視 我?」乳母言:「恨汝身相殊特,而意未親佛法眾
僧!」耆域聞已,讚言:「善哉,善哉!乃能教我如此 之事。」便著新衣往至佛所,遙見世尊容儀挺 特,有三十二大人之相,圓光一尋,猶若金山,
即生信敬,前禮佛足,却坐一面。佛為說種種 妙法,示教利喜,所謂:施論、戒論、生天之論,在 家染累,出家無著。示現如是助道之法,次為
說諸佛常所說法,苦集滅道。即於座上遠塵 離垢,得法眼淨。見法得果已,歸依佛法僧,次 受五戒。耆域善別音聲本末之相,佛將至塚
間,示五人髑髏。耆域遍叩,白佛言:「第一叩者 生地獄,第二叩者生畜生,第三叩者生餓鬼, 第四叩者生人道,第五叩者生天上。」佛言:「善
哉!皆如汝說。」復示一髑髏,耆域三叩不知所 之,白佛言:「我不知此人所生之處。」佛言:「汝 應不知。何以故?此是羅漢髑髏,無有生處!」
[0134a17] 爾時世尊身小有患,語阿難言:「我病應服吐 下藥。」阿難白佛:「當語耆域!」即往語之。耆域 言:「我不可以常藥令如來服,當合轉輪聖王
所應服者。」便以藥薰三優鉢羅華,持至佛所, 白佛言:「願嗅此華!嗅一華應十行下,三華 三十,病乃都差。」世尊即嗅二華,得二十行下,
餘一華得九行下。耆域須臾來至佛所,白言: 「藥得下不?下為多少?」佛言:「藥雖得行下,猶少 一。」耆域白佛:「應服煖水。」即便服之,更得一行,
病即除差。耆域復白:「應須補養,我當隨時供 養所應!」佛默然受,耆域便作栴檀糂羹以奉 世尊。世尊服已,復白佛言:「我為國王、臣民
治病,或得百千兩金、七寶無數,或得聚落,或 得一邑。唯願世尊與我微願!」佛言:「諸佛如 來已過諸願!」復白佛言:「願佛與我可得之
願!」佛言:「若是可得,不違汝意。」於是耆域即以 一貴價衣,價直半國,奉上於佛,白佛言:「此 衣於諸衣中最為第一,願哀愍受!又願聽諸
比丘受家衣施!」佛即受之,亦聽諸比丘受家 衣施。為說種種妙法,遣還所住。佛以是事 集比丘僧,告諸比丘:「耆域治我病差,持一
上衣施我,又願聽諸比丘受家衣施。我為受 之,亦聽諸比丘受家衣施。從今諸比丘欲著 家衣,聽受;然少欲知足著糞掃衣,我所讚歎。」
[0134b12] 爾時王舍城諸居士,聞佛聽諸比丘受家衣 施,共持青、黃、赤、黑純色劫貝三千張,施諸比 丘。諸比丘以色為疑,以是白佛,佛言:「聽受!應
浣壞好色,更染而著。」
[0134b15] 有諸比丘往塚間觀死 屍,從足至頭作不淨觀。起屍鬼入死屍中,張 眼吐舌,踏諸比丘。諸比丘恐怖,非人得便, 奪其精氣,有命過者。
[0134b18] 復有一比丘至塚間, 從足至頭觀新死女人,生欲心,便行不淨。以 是白佛,佛言:「不應先從足觀。」
[0134b21] 復有比丘於傍觀死人,起屍鬼復入屍中,張 眼吐舌,以手打之。以是白佛,佛言:「莫於傍觀, 應在頭前觀。」
[0134b24] 復有諸比丘為衣故,掘出新死人。諸居士見, 譏訶言:「此釋子沙門臭穢不淨!云何以此入 我家中?」諸長老比丘聞,以是白佛。佛言:「不應
掘出死人,犯者突吉羅!」
[0134b28] 復有諸比丘持死人骨著僧坊中,有持死人 髑髏著經行處,若床下。諸居士見,譏訶言:「諸 比丘不淨可惡!云何持死人骨著僧坊內,猶
如塚間;畜死人髑髏,猶如畜鉢?」諸比丘以是 白佛,佛言:「不應爾!亦不應以手捉死人骨,犯 者突吉羅。」
[0134c05] 有諸比丘患眼,醫言:「以人額骨磨著眼中。」諸 比丘言:「佛不聽我等捉死人骨,更說餘方。」醫
言:「更無餘治。」諸比丘作是念:「若世尊聽病時 捉死人骨者,病可得差。」以是白佛,佛言:「聽 屏處取骨,如二指大,磨著眼中。」
[0134c10] 有諸比丘食麻、蜜、魚、肉,往塚間求糞掃衣,鬼 神不喜。以是白佛,佛言:「不應食此諸物,往至 塚間。」
[0134c13] 有諸比丘於佛僧中及白衣家食麻、蜜、魚、肉, 行路經由塚間,而輒避去,由此失伴。以是白 佛,佛言:「若不畏者,聽從邊過。」
[0134c16] 有諸比丘常住塚間,乞得魚肉,食不敢復還。 以是白佛,佛言:「若不畏者聽還。」
[0134c17] 有諸比丘月 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往來塚間求糞掃衣。諸 鬼神此日亦集,語諸比丘言:「今是我等集日,
汝何為來?」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不應以 此日往塚間。」
[0134c21] 常住塚間及行路比丘,此日皆 不敢往。以是白佛,佛言:「若不畏者聽。」
[0134c23] 有諸比丘大小便塚間,諸鬼神譏訶言:「云何 於我住處大小便?」以是白佛,佛言:「不應爾!」
[0134c24] 有 塚間曠遠,諸比丘經過不敢起止,由此致病。 以是白佛,佛言:「應先彈指,然後便利。若鬼神 欲聞經典、讚唄、說法,應為作之。」
[0134c27] 時迦夷王 以欽婆羅寶衣與耆域,耆域即持至僧坊施 僧。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應受, 用莊嚴塔。」
[0135a02] 有諸比丘得長短毛及無毛雜色 氀 氀不敢 受,以是白佛,佛言:「聽受,雜色者聽浣壞色乃 著;若不能令純色壞者,聽在僧坊內著。」
[0135a05] 有諸比丘得已成氈及未成者,不敢受作。以 是白佛,佛言:「聽受作。」
[0135a07] 有諸比丘欲於街巷中拾糞掃衣,以是白佛, 佛言:「聽拾。」
[0135a08] 時有白衣於街巷中脫衣大小便, 諸比丘謂是糞掃衣便取。彼言:「大德!莫取我 衣!」比丘答言:「我謂是糞掃衣,是以取耳!」白衣
復言:「汝不顧視,而便取之,是為偷衣!」諸比丘 以是白佛,佛言:「應諦看之,若塵坌日曝有久, 故相顧視、問人,然後取之。」
[0135a13] 諸比丘拾糞掃衣 未浣著房中,臭穢不淨。以是白佛,佛言:「不應 未浣持入房。」
[0135a15] 有諸比丘拾糞掃衣不即浣,生 虫。以是白佛,佛言:「應即淨浣。」
[0135a17] 有諸比丘於淨池中及上流浣糞掃衣,以是 白佛,佛言:「不應爾!」
[0135a19] 有諸比丘以淨器浣糞掃衣,以是白佛,佛言: 「不應爾!」
[0135a21] 佛從王舍城,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遊 行人間,諸比丘擔糞掃衣。佛見已,作是念: 「我當為諸比丘作齊限受家衣施。」
[0135a23] 時瓶沙王 聞佛與千二百五十人遊行人間,作是念: 「我今寧可將四種兵,侍衛世尊遊我境內。」念
已,勅嚴四種兵侍從佛後。佛展轉到恒水欲 渡到跋耆國,目連念言:「若用舡渡,恐王久 留或有所廢。我今當以神力令此水淺。」念已,
即令水淺,佛與比丘一時涉渡。佛度彼岸而 說偈言:
「精進為舟栰, 能濟深廣河;
孰有覩若斯, 不發信敬心。」
[0135b04] 於是瓶沙王作是念:「佛已出我界,便應迴還。」 即合掌遙禮而歸。
[0135b05] 佛到屈茶聚落,告諸比丘: 「有四法,我及汝未得時,於生死中輪轉無際。 何謂為四?所謂聖戒、聖定、聖慧、聖解脫。今既
得之,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即為諸 比丘而說偈言:
「戒定慧解脫, 我今如是覺,
已盡諸苦源, 故為汝等說。」
[0135b12] 時佛將五百比丘遊行跋耆國,欲到毘舍離 城。彼有婬女名阿范和利,聞佛世尊有大名 德號:如來、應供、等正覺。所可說法初中後善,
具足清白,梵行之相,遊行諸國將到此城。歎 言:「善哉,我願欲見!」即嚴四馬車從五百妓女, 出迎世尊。佛遙見之,告諸比丘:「汝等各當繫
念在前,自防護心,是諸佛教。何謂繫念?謂行 四念處觀、內身循身觀、除無明世間苦觀,外 身、內外身及痛心法亦如是。何謂在前?所謂
若行、若立、若坐、若臥、若睡、若覺、若去、若來、若前 後視瞻、若屈伸俯仰、若著衣持鉢、若食飲便利、 若語、若默,常一其心,此是我教。」阿范和利遙
見世尊容顏殊特,諸根寂定,有三十二大人 相,圓光一尋猶若金山,便生信樂,前至佛所, 頭面禮足,却住一面。佛為說種種妙法,示教
利喜已,白佛言:「世尊!願佛及僧於我園宿,受 明日請。」佛默然受之。阿范和利知佛受已,禮 遶而退。
[0135b29] 時五百離車聞佛與比丘僧遊行國 界,來向此城,共要迎佛,若不出者罰金錢五 百。要已皆出,或乘青馬、青車,一切眷屬衣服
皆青。黃、黑、赤、白皆亦如是。阿范和利中道相 逢,不避其路,諸離車言:「何以不避,使車馬相 突。」阿范和利言:「我請佛及僧於園宿,明日設
食,不暇相避。」諸離車言:「我等亦欲請佛,汝聽 我先!」答言:「已受我請,不得相讓。」諸離車言:「與 汝五百千兩金,聽我在先!」答亦如上。諸離車
復言:「與汝半國財物,可乎?」答言:「正使舉國,亦 不可得。若能保我三事無失,爾乃相許!」諸離 車言:「何謂三事?」答言:「一者、保我身命,必無
夭奪;二者、保我財物,必無損失。三者、保佛常 住,必無餘行。」諸離車言:「若財物損失,我能相 與。若佛餘行,我能請留。汝命危脆,誰能保者?」
便瞋恚而去。佛遙見諸離車來,告諸比丘:「欲 知忉利諸天出入,與此無異。」諸離車見佛容 顏殊特,乃至猶若金山,下車步進,前至佛所,
頭面禮足,却坐一面。時彼眾中有一摩納,名 賓祇耶,從坐起,偏袒右肩,胡跪合掌,白佛言: 「我欲以偈,讚歎世尊。」佛言:「隨意。」即便說之:
「瓶沙得善利, 鴦伽持珠鎧,
佛昔出其國, 聲若雷霆震,
亦如花新開, 其香甚芬馥。
觀佛身光耀, 如日麗於天,
又如月盛滿, 昇空無雲翳;
世尊光明身, 灼灼復踰此。
佛慧無不鑒, 消滅陰謀情,
能施世間眼, 決斷諸疑惑。」
[0135c29] 諸離車聞偈歡喜,即與五百領衣。摩納言:「我 不須衣,願先請佛!」佛語離車:「可聽先請!」即便
聽之,與衣如故。摩納得衣,即以上佛,佛為受 之,告諸離車:「世有五寶甚為難遇:一者、諸佛 世尊;二者、善說佛所說法;三者、聞法善解;四者、
如聞能行;五者、不忘小恩。」諸離車聞法歡喜, 共作是議:「佛不久住,人人別供,不得周遍。今 當歛物,隨日供設;非我種族,不聽豫之!」
[0136a07] 阿范 和利竟夜作種種美食,旦持至園,敷坐具畢, 白時已到。佛告諸比丘:「汝等繫念,共受彼食。」 即皆就坐, 㮈
女手自斟酌,歡喜無亂。食畢行 水,却住一面,白佛言:「毘舍離諸園觀中,此園 第一。我修此園本欲為福,今奉世尊,願垂
納受!」佛言:「可以施僧,得大果報。」 㮈 女重以 上佛,佛言:「但以施僧,我在僧數。」 㮈 女受教
即以施僧,便取小床於佛前坐。佛為說隨喜 偈,如為毘蘭若所說;復更為說種種妙法,示 教利喜,即於坐上得法眼淨。次受三歸五戒,
從坐起,禮佛而去。諸離車於後,如議供養。
[0136a18] 佛 從毘舍離,漸漸遊行到鉢遮羅塔。時冬大寒, 著一衣露地而宿,初夜過已覺寒;復著一衣,
中夜過已覺寒;復著一衣,不復苦寒,作是念: 「未來諸比丘若不耐寒,著此三衣足以御之, 我今寧可為諸比丘制畜三衣。」明旦以是集
比丘僧,告諸比丘:「我先於王舍城遊行,見 諸比丘擔重擔衣,爾時欲為制家施衣齊限。 昨夜極寒,吾先著一衣,中夜初覺寒,復著一
衣,後夜初覺寒,復著一衣,便不復苦寒,即 作是念:『未來諸比丘有不耐寒者,著此三衣 足以御之,我今寧可為諸比丘制畜三衣。』今
以十利故,為諸比丘制畜三衣,不聽有長。若 衣弊壞,聽補治,以復綖却刺,亦聽直縫。」
[0136b02] 時 諸比丘畜拘修羅衣,諸居士見,譏訶言:「比丘 著拘修羅,何異我等著貫頭衣?」以是白佛, 佛言:「不聽著拘修羅衣,犯者突吉羅!」
[0136b05] 有一 比丘安陀會壞,權縫合作拘修羅著之,後生 疑悔。以是白佛,佛言:「聽暫作著。」
[0136b07] 有諸比丘畜 貫頭及有袖衣,拘攝披上。以是白佛,佛言: 「不聽畜貫頭及有袖衣,犯者突吉羅!若得,聽 受,壞作餘衣。」
[0136b10] 有一外道以雜色綖縫著衣上, 作條幅處;後於佛法中出家,猶著此衣,諸居 士見,譏訶言:「沙門釋子著外道衣,不可分別!」
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不聽著外道衣,犯 者偷羅遮。若不知是外道衣,而非佛所聽,皆 應壞之;若知是外道衣,應擿綖布地,令人蹈 上,速使壞盡。」
[0136b17] 有諸比丘在樹下坐禪,眾鳥作聲,亂其禪思, 屎污身體。以是白佛,佛言:「聽驅鳥,若作禪 屋。」
[0136b20] 有諸比丘欲往塚間取死人衣,以是白佛,佛 言:「聽取。」即便取之。後有比丘亦往取衣,見前
比丘,語言:「與我共分。」比丘不與,以是白佛,佛 言:「應共分。」有諸比丘先在塚間得衣,與後 來比丘共分。分時,復有比丘來索分,諸比丘
不與。以是白佛,佛言:「亦應共分。」分衣已各 欲還,復有比丘來索分,諸比丘不與。以是 白佛,佛言:「亦應共分。」分已各還,垂出塚界,復
有比丘來索分,諸比丘不與。以是白佛,佛言: 「亦應共分。」分已各還,已出塚界,復有比丘來 索分,諸比丘不與。以是白佛,佛言:「不應共 分。」
[0136c03] 有一比丘著衣持鉢入村乞食,作是念:「我今 乞食猶早。」便往塚間,多得諸衣。得已,復作是
念:「若持入村,擔重可恥。若先持歸,時或復過。」 便束藏之,然後乞食。復有一比丘食後,前至 塚間求衣,見前比丘所得衣,便持歸。前比丘
後往取衣,不知所在,還到僧坊見一比丘浣 之,語言:「莫浣我衣!」彼比丘言:「非是汝物!」前 比丘具以事語,彼比丘言:「塚間無主物,如何
占護?」以是白佛,佛言:「應屬前比丘。從今若 先得衣,置塚間者,應作幟。」
[0136c12] 有比丘以死人骨 作幟,後諸比丘謂是鳥銜著上,即便取之。以 是白佛,佛言:「不應以死人骨為幟。」
[0136c14] 又有比丘 以絳汁作幟,諸比丘謂是血污,即便取之。 以是白佛,佛言:「不應以絳汁作幟,應用青、 黑、木蘭,若以袈 裟
衣片帖上。」
[0136c18] 有諸比丘共要半入村乞食,半塚間求衣, 還共分之。要已而去,往塚間者大得諸衣,悔 言:「我得衣屬我,彼得食屬彼,不能復共!」乞食
比丘還,以食與之,得衣比丘不受,如上語之。 乞食比丘言:「先共明要,如何中悔?」以是白佛, 佛言:「應共分。」
[0136c23] 取衣比丘得衣時共要:「若能擔 此衣還所住者,當與二分。」既擔還,復悔不與。 以是白佛,佛言:「應與。」浣亦如是。
[0136c26] 有一比丘往塚間見一新死人,欲取其衣。起 屍鬼入身中起,語言:「大德!莫取我衣。」答言:「汝
已死,非是汝衣!」便強奪取。死人大喚,逐到僧 坊,諸善鬼神不聽入,便住門外,見出入比丘, 語言:「有一比丘奪我衣來,可令見還。」諸比丘
入問:「外有一人云:有比丘奪其衣來。誰持來 者?」得衣比丘言:「此是死屍,非生人也!」諸比 丘以是白佛,佛言:「若新死,身未有壞處,起
屍鬼猶著,不應取其衣,可以還之。若取未傷 壞死人衣,突吉羅。」彼比丘即以衣還之,死屍 得衣便倒地。彼比丘以是白佛,佛言:「可持著
塚間。」比丘即持衣行,死屍彼起逐後,既到 塚間以衣著地,屍復還倒。
[0137a09] 有一比丘往塚間, 見一人著新欽婆羅,臥塚蔭中,謂是死人,作 是念:「佛不聽我取未傷壞死人衣。」便打其頭
破,彼即驚起言:「大德!有何相犯,打我頭破?」答 言:「謂汝是死人。」彼言:「汝豈不知有喘息耶?如 何為衣欲斷我命?」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
「不應自打、若使人打死屍令傷壞,犯者突吉 羅!」
[0137a17] 時諸比丘得劫貝衣,不截頭鬚而著,諸居士 見,譏訶言:「沙門釋子亦著此衣,與我何異?」 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不應著,犯者突吉
羅!」
[0137a21] 爾時世尊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遊 行南方人間,從山上下見有水田,善作畦畔, 作是念:「我諸比丘應作如此衣!」即問阿難:
「汝見此田不?」答言:「已見!」又告阿難:「諸比丘宜 著如此衣,汝能作不?」答言:「能!」即受教自作,亦 教諸比丘作:或一長、一短,或兩長、一短,或三
長、一短;左條葉左靡,右條葉右靡,中條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