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īśāsakavinaya 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Scroll 2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五分律卷第二十四 (彌沙塞)宋罽賓三藏佛陀什 共竺道生等譯
第四分之二羯磨法下
[0158c07] 佛在拘舍彌城。爾時有一比丘犯戒,不知所 犯,語諸比丘。諸比丘或謂有犯、或謂無犯。謂 無犯者,語言:「汝不犯戒。」彼聞已,便生不犯戒
想。謂有犯者,語言:「汝犯戒,應自見罪悔過。勿 污染梵行,負人信施,長夜受苦!」彼比丘言:「我 無所犯,云何應自見罪悔過?」謂是犯戒諸比
丘便與作不見罪羯磨。彼被舉已,便入拘舍 彌城求助伴儻,語言:「我不犯罪,彼諸比丘強 言我有罪,與我作不見罪羯磨,是為羯磨不
成。諸大德!當如法、如律救助於我!」復往城外 諸比丘所,如上求助。諸比丘聞皆共佐助。
[0158c17] 爾 時世尊知僧已破,從坐起,往到助被舉比丘 眾中,語言:「汝等莫作是語,言彼比丘不犯 罪。若彼比丘實不犯罪而被舉者,汝等猶應
語言:『應自見罪悔過。』彼便當作是念:『若我 言不見罪,僧當與我作不見罪羯磨,不共我 住,不共我布薩、自恣、作諸僧事。』汝等以此致
諍,令僧不和、別住,生諸塵垢。當畏此事,應令 彼人自見罪悔過!」
[0158c25] 世尊說此已,復至舉罪 比丘眾中,語言:「汝等勿強舉他罪!若彼實犯 罪,僧應語自見罪。彼若言:『我無罪可見。』僧
猶應籌量:『若我等與作不見罪羯磨,不共住, 不共布薩、自恣、作諸僧事,以此致諍,更相罵 詈,令僧不和、別住,生諸塵垢。』汝等當畏此事, 捨置勿舉!」
[0159a02] 諸比丘雖聞佛語,猶諍不息,便於 食上高聲罵詈,更相打擊。佛復告言:「不應相 罵,不應食上高聲,犯者皆突吉羅!若相打者,
偷羅遮!」
[0159a05] 諸比丘雖聞佛語,猶諍不息,便於界 內別作僧事。佛復告言:「若僧已破,於界內別 作羯磨,如法、如律者,亦名羯磨成就。所以
者何?二部異見,不同住故。不同住有二種:有 自作不同住、有僧羯磨與作不同住。」
[0159a09] 諸比丘 雖聞佛語,猶諍不息。佛復告諸比丘:「汝等勿 共鬪諍,更相誹謗,更相罵詈。應共和同集在
一處,如水乳合,共弘師教。」諸比丘白佛言:「世 尊!願安隱住!佛雖法主,我等自知。」佛三止 之,諸比丘答亦如初。
[0159a14] 佛復告諸比丘:「乃往過 世,拘薩羅有王名曰長壽,所統處少,兵眾寡 弱;隣國迦夷王名梵達,所統處廣,兵眾強
盛,漸漸侵奪,遂吞其國。梵達王得長壽王一 臣,甚寵遇之,仕以國事。
[0159a18] 「時長壽王赤身,將婦 作婆羅門,向波羅 㮈 國住陶師家。婦忽作 是念:『願得日初出時,四衢道中,四種兵戰,磨
刀汁飲。』念已,白王:『若此願不遂,於此便死。』王 言:『此不可果!汝今此病,必死無疑。』復語婦 言:『若梵達聞此,知我所在,必反縛我,打驢鳴
鼓,分裂我身作五分矣!汝可小待,吾當密 就先臣問此意故。』語已便往,具以問之。先臣 答言:『須見夫人,當自相之。』便往至夫人所,遙
見夫人,便偏袒右肩,頭面作禮,三反稱言:『夫 人!今懷大福德子,拘薩羅國國嗣有繼!』復 語王言:『明旦當使夫人所念得果。』語已,便還
梵達所,白言:『大王知不?有如是星出,應集四 種兵,明旦日初出時,在四衢道作兩陣共戰,而 皆磨刀,以攘其災。若不爾者,必大凶衰!』梵達
王言:『便可為之。』於是大臣即勅嚴四種兵,明 旦日初出時,於四衢道兩陣共戰,而皆磨刀, 密令夫人住於一處,以磨刀汁與之。夫人即
飲,長養於胎,月滿生子,顏貌殊妙,字曰長 生。至年十歲,父語之言:『梵達侵奪我國,我 與汝母逃走至此,其日已久,汝復長大;彼或
得聞,父子便當一時併命。汝可遠去,勿戀父 母!』長生悲泣,禮父母足,遶三匝而去。修學伎 藝、算書、射、御乘、調象馬、音樂之事,莫不過人。
偏奉象師,盡調象術。
[0159b13] 「長壽王昔剃髮師,後 與梵達作剃髮人。往至其所求令剃髮,彼即 識之,不敢藏隱,具問舍止,逃伏所在,以告梵
達。梵達聞已,即勅收之,反縛夫婦,打驢鳴鼓, 遍令里巷,於四衢道,分作五分。受教即收。長 生聞之,便往道側,見已內崩,便作是念:『父
母之怨,不同天地。我今云何而安忍此?匹夫 之誠,足以有感!』便欲沒命,以報讎恥。父母 遙見之,知其必懷報怨之念,便如狂人高聲
獨語:『汝莫見長,亦莫見短!以怨報怨,怨無由 息;報怨以德,其怨乃已!順父母心,乃曰孝子; 率情肆志,非吾謂道!』于時觀者,咸言長壽
王怖懼狂語。唯長生聞,深得父意,剋己祇承, 情得暫息,雖內崩絕,而不形外;即自抑奪,還 象師所,而猶不忘報怨之術。後於象廐中夜
彈琴,其聲清和。梵達聞之,即問:『廐中誰能作 此?』答言:『某甲象師有一弟子,是其所作。』即呼 令更彈,聞已念言:『自我為王未曾聞此!』遂
便信任,恒在左右。彼王後時嚴四種兵,將 諸宮人、群臣、太子,田獵遊戲。兵眾四散,競逐 諸鹿。長生時御王車,逸出軍前三由旬,人
無覺者。王體疲極語長生言:『我欲小臥,汝能 護我不?』答曰:『王但安眠,我能護王。』王即住 樹下,枕其膝眠。王防身劍自然拔出,在長生
前。長生見之,便生是念:『此王於我有是大怨, 今日之遇,豈可不乘!』即起捉劍,欲刎王頸,尋 復念言:『父母恩重過於二儀,臨終勅我:「汝莫
見長,亦莫見短!以怨報怨,怨無由息!」我今云 何而違此誨?』即還致劍,侍寢如故。王便驚 覺,長生問言:『王何故驚?』答言:『我夢見長壽
王子執劍,欲斷我命!』長生言:『此空野中,何緣 忽有長壽王子?必是山神恐怖王耳!王但安 寢,勿懷憂慮!』如是至三。王最後眠,長生復
作是念:『父母臨終誨我苦切,報怨以德,其怨 乃已!向來云何三欲違逆?從今剋念,事王如 親,終不復生一毫害意。』作是念已,王覺大喜。
長生問言:『何故大喜?』答言:『我夢長壽王子欲 事我如親,不復懷害,是以大喜。』於是長生即 白王言:『長壽王子即我身是,王害我父母,我
志欲殺王。三復遺勅,王所以免;然此心難 保,後或復生。願王圖之,勿貽後慮!』王言:『我 行無道,汝父子懷仁。我今云何而有圖慮?汝
施我命,誓不相負!』便即還軍,集群臣共議:『若 得長壽王子,當云何治?』或言:『當截其手足!』或 言:『當截其耳鼻!』或言:『應以斧銼!』或言:『應以
木丳炙!』王即指言:『此人便是長壽王子,其 人已施我命,我今亦當以命報之。一切不得 懷惡意向!』於是還宮,以女妻之;左手捉金澡
盤,右手捉金澡罐,灌長生手,還其本國,復 為拘薩羅王。隣國和好,如是累世。」
[0160a04] 告諸比丘: 「國王世人搆此大怨,猶以不念,反成親厚。汝 等出家,求無為道,如何小事,便共鬪諍,以失
大利?當捨此心,還共和同,如水乳合,共弘師 教,得安樂住。」諸比丘復白佛言:「世尊!願安 隱住!佛雖法主,我自知之。」猶故不捨,佛便飛
昇虛空,說是偈言:
「更相出諸惡, 終無有勝法,
僧破成二分, 靡不由是事。
斷骨奪人命, 劫盜牛馬財,
破國滅族怨, 猶尚得和合。
譬兩木相揩, 俱出火自焚,
無所不延及, 愚忿亦如之。
汝等相罵辱, 執而不捨者,
怨禍無由息, 日夜增根栽;
種種惡聲罵, 若能不加報,
此忍不致怨, 有怨自然除。
若以怨除怨, 怨終不可息;
不念怨自除, 是則最勇健。」
[0160a23] 世尊說此偈已,即以神力飛到波羅聚落, 住跋陀婆羅樹下,無諸翼從。
[0160a24] 時彼有一大 象,為眾象所惱,若欲飲水,其眾象子前混令 濁;若欲食草,其諸象子於前食噉,踐踏污穢。
彼象念言:「我今為群象所困,寧可避去。」念已 即去,常得清水美草,漸向跋陀婆羅林;見佛 歡喜,為佛取水,除左右草。
[0160a29] 佛以此象離眾快 樂,亦自樂靜,而說偈言:
「二龍自同心, 俱患群眾惱,
皆已捨獨遊, 今樂此空林。」
[0160b04] 佛說偈已,從跋陀婆羅林之舍衛城,住祇洹 精舍。時優婆塞、優婆夷、國王、大臣、長者、居士、 外道、沙門、婆羅門供養恭敬尊重讚嘆,多得
飲食、衣服布施,世尊無著,猶若蓮花。
[0160b07] 時拘舍 彌城諸優婆塞,咸作是言:「我等今失大利, 由諸比丘好鬪諍故,世尊不住。當作方便令
其遠去。」便共立要,不復共語及施衣食。彼諸 比丘亦作是語:「由我等罪,致使世尊捨此而 去。我今寧可共往佛所,苦自悔過!」便著衣 持鉢來詣佛所。
[0160b13] 時舍利弗聞彼鬪諍比丘來, 與五百比丘俱到佛所,頭面禮足,白佛言:「拘 舍彌鬪諍比丘今來,我等當云何待?」佛告舍
利弗:「汝當聽彼二眾語,若如法、如律、如佛所 教者,善待遇之,與為伴儻。」又問:「世尊!有幾 事知彼語如法、如律、如佛所教?幾事知彼語
非法、非律、非佛所教?」佛言:「若成就十四法:法 言非法,乃至是佛所制,言非佛所制,是為非 法、非律、非佛所教。若反上,是法、是律、是佛所 教。」
[0160b22] 時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聞彼鬪諍比丘 來,與五百比丘尼往到佛所,頭面禮足,白佛 言:「世尊!拘舍彌鬪諍比丘今來,我等當云何
待?」佛言:「汝當聽彼二眾語,若如法、如律、如佛 所教者,善待遇之。應從如法、如律、如佛教比 丘求五事:比丘尼半月,應從如法比丘乞教
誡人;比丘尼要依有如法比丘處夏安居;安 居竟,應從如法比丘請見聞疑罪;式叉摩那 學二歲戒已,應在二部僧中受具足戒;若比
丘尼犯麁惡罪,應在二部僧中半月行摩那 埵,行摩那埵已,應於二部眾各二十人中 求出罪。若比丘尼僧更有餘事,應求如法 比丘。」
[0160c05] 時給孤獨長者聞彼鬪諍比丘來,與五 百優婆塞往至佛所,頭面禮足,白佛言:「世尊! 拘舍彌鬪諍比丘今來,我等云何敬待?」佛言:
「汝當聽彼二眾語,若如法、如律、如佛所教者, 受其教誡。至於,敬待供養,悉應平等。所以 者何?譬如真金斷為二段,不得有異。」
[0160c10] 毘舍佉 母與五百優婆夷往至佛所,白佛,佛答亦如 是。
[0160c12] 時阿難見彼比丘入舍衛城,便往白佛:「彼 鬪諍比丘已入,我當云何為敷臥具?」佛言:「應 與邊房;若不足者,與中房。不得令彼上座無
有住處!」阿難受教即敷令住。
[0160c15] 爾時彼被舉 比丘於屏處作是念:「我竟有罪?為無有罪?為 成被舉?為不成被舉?羯磨如法?為不如法?我
今寧可謹依經律,而思惟之。」既思惟已,知己 有罪,知成被舉,羯磨如法,便到伴儻比丘 所,語言:「我已自見罪!諸大德!為我求和合,解
先羯磨。」諸比丘便將到與作不見罪羯磨比 丘所,語言:「此比丘已自見罪,願為解先羯磨!」 於是二部僧將被舉比丘往到佛所,頭面禮
足,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諸比丘: 「此比丘犯罪,非不犯罪;成被舉,非不成被舉; 羯磨成就,非不成就。僧今應與解先羯磨,更
白二羯磨為作和合。」
[0160c27] 彼比丘應至僧中,禮僧 足,白言:「我比丘某甲,僧為我作不見罪羯磨。 我今順僧悔過,乞解不見罪羯磨。願僧哀愍 為我解!」如是三說。
[0161a01] 一比丘唱言:「大德僧聽!此 等比丘先共鬪諍,更相罵詈,或言犯、或言不 犯、或言成被舉、或言不成被舉、或言羯磨成
就、或言羯磨不成就,此比丘今自見犯罪,非 不見犯罪;成被舉,非不成被舉;羯磨成就,非 不成就。僧今為解不見罪羯磨,還作和合。若
僧時到僧忍聽。白如是。」
[0161a07] 「大德僧聽!此等比 丘先共鬪諍,乃至還作和合。誰諸長老忍,默 然;不忍者,說。僧為某甲比丘解羯磨,還作和
合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0161a10] 佛言:「羯磨竟, 應即與共作和合布薩。」
[0161a11] 時優波離問佛言:「世 尊!比丘成就幾法得舉事。」佛言:「如住自恣中 說。」
[0161a14] 佛在瞻婆國,住恒水邊。去王舍城不遠,一 住處有一比丘姓迦葉,作摩摩諦,作是願:「願 四方比丘多來集此,令諸優婆塞、優婆夷因
此多作功德!」彼住處寬博,於後所願得果。時 有眾多知識比丘到彼住處,迦葉比丘出迎, 禮拜問訊,為持衣鉢,辦洗浴具,設過中飲;明
日供前後食,亦施衣服,如是多日。客比丘共 作議言:「此比丘有慚愧,修梵行,欲令我等久 住。我等寧可於此安居。」作是議已,即便共住。
迦葉比丘後作是念:「此客比丘疲極已息,知 聚落處所,我不能復日日勸化,供前後食。」念 已便止。客比丘恨之,復作是議:「此比丘欲
令我等早去,定是惡比丘,無有慚愧,不修梵 行!我等當與作不見罪舉羯磨。」議已便共舉 之。迦葉比丘作是念:「我為有罪?為無有罪?
為成被舉?為不成被舉?羯磨成就?為不成就? 世尊今在恒水邊,當往問之,若有教勅我當 奉行。」念已,著衣持鉢往到佛所,頭面禮足,却
住一面。佛慰問言:「汝從何來?乞食不乏、道路 不疲耶?」答言:「乞食不乏、道路不疲。去王舍 城不遠,有一住處,我作摩摩諦,從彼處來。」便
以上事因緣本末,具向佛說。佛言:「汝不犯罪, 無罪可見。汝便還去,安意住彼。」迦葉受教, 禮足右遶而退。諸客比丘見其還已,復共議
言:「我等不善!云何舉此清淨無罪比丘?當 共至佛所,悔過除罪。」安居自恣竟,往到佛所, 頭面禮足,却住一面。佛慰問言:「乞食不乏、道
路不疲耶?於何處安居?」答言:「乞食不乏、道路 不疲。去王舍城不遠,有一住處於彼安居。」佛 問言:「汝等於彼住處,與彼比丘作不見罪舉
羯磨不?」答言:「作。」又問:「以何事舉之?」答言:「無 事。」佛種種呵責言:「汝等所作非法!不應作 此惡業!云何與清淨無罪比丘作不見罪舉
羯磨?」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我等愚癡,既作是 事,皆生悔心,今來悔過。唯願哀愍受我悔過!」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諸比丘:「若比丘以無
事作諸羯磨,羯磨皆不成。」
[0161b21] 有諸比丘遙作呵 責羯磨、驅出羯磨、依止羯磨、舉罪羯磨、下 意羯磨;又遙作別住、本日、摩那埵、阿浮呵那;
又遙結界、解界;又遙解僧所差人,更遙差僧 未差者。諸比丘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 僧,告諸比丘:「若遙作呵責羯磨,乃至遙差僧
未差人羯磨,此皆不如法羯磨,羯磨不成。」
[0161b27] 時 六群比丘於界外作不如法呵責羯磨,乃至 下意羯磨。作已來入界內,語諸比丘言:「我等 於界外與某甲、某甲比丘作呵責羯磨,乃至下
意羯磨。諸大德!當聽令成如法羯磨。」諸比丘 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諸比丘:「若 比丘於界外作不如法五種羯磨,乃至差僧所
未差人羯磨,雖還語界內比丘,令聽成羯磨, 一切皆不成。」
[0161c06] 時諸比丘,一比丘與一比丘乃 至與眾多比丘作羯磨;二比丘乃至與眾多 比丘,亦如是。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此皆
羯磨不成,得突吉羅罪。」佛又言:「若作羯磨,直 羯磨而不白,不成羯磨;若羯磨應前說而後 說,應後說而前說,亦皆不成;若羯磨時,有
得呵人不同,亦不成,皆犯突吉羅罪。」
[0161c12] 時諸比 丘以餘法、餘律作羯磨。諸比丘以是白佛,佛 言:「不成羯磨。」
[0161c14] 時諸比丘作非法別眾羯磨、非 法和合羯磨、如法別眾羯磨、如法和合羯磨。 諸比丘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諸
比丘:「我不聽三種羯磨,唯聽如法和合羯磨!」
[0161c18] 有五種羯磨:非法羯磨、別眾羯磨、似法別 眾羯磨、似法和合羯磨、如法羯磨。
[0161c19] 何謂非 法羯磨?應來不來,應囑授不囑授,有得呵 人不同,而強羯磨。應白二羯磨,而但白,不
羯磨;但羯磨,不白;或再白,不羯磨;再羯磨,不 白。應白四羯磨,而但白,不三羯磨;但三羯 磨,不白。是名非法羯磨。
[0161c24] 何謂別眾羯磨?應 來不來,應囑授不囑授,羯磨時得呵人不同, 而強羯磨。是名別眾羯磨。
[0161c26] 何謂似法別眾羯 磨?應來不來,應囑授不囑授;若白二、白四羯 磨,先羯磨後白;羯磨時得呵人不同,而強 羯磨。是名似法別眾羯磨。
[0161c29] 何謂似法和合羯 磨?應來者來,應囑授者囑授;若白二、白四羯 磨,先羯磨後白;羯磨時有得呵人不呵。是名 似法和合羯磨。
[0162a03] 何謂如法羯磨?應來者來,應 囑授者囑授,羯磨時得呵人不呵;若白二、白 四羯磨,皆先白後羯磨。是名如法羯磨。
[0162a05] 若為 比丘作非法呵責羯磨時,僧中有七人共諍, 一人言此是非法羯磨,一人言此是別眾羯 磨,一人言此是似法別眾羯磨,一人言此是
似法和合羯磨,一人言此是如法和合羯磨, 一人言成作羯磨,一人言不成作羯磨。此七 人中,二人語如法。謂是非法羯磨,不成作羯
磨者。若為比丘作別眾呵責羯磨、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