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vāstivādavinaya (Shi Song Lu) 十誦律
Scroll 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十誦律卷第八 (二誦之二)後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羅譯
明三十尼薩耆法之四
[0054a21] 佛在舍婆提。爾時跋難陀釋子共一估客 子市巷中行,見一肆上有好瓦鉢圓正可愛, 見已貪著,語估客子:「汝看是瓦鉢圓正可
愛。」答言:「實爾。」估客子言:「汝須是不?」答言: 「欲得。」即便買與。跋難陀釋子得是鉢已,出舍 衛城入祇洹中,示諸比丘言:「諸長老!汝等看
是瓦鉢圓正可愛。」諸比丘言:「實好!汝何從得?」 跋難陀向諸比丘廣說是事,諸比丘問:「汝先 有所用鉢不?」答言:「先有。」又言:「用此鉢為?」答
言:「先有、今有,有何患?」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 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呵責:「云何 名比丘,先有所用鉢,更乞新鉢?」種種呵已向
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問跋難 陀釋子:「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 以種種因緣呵責:「云何名比丘,先有所用鉢,
更乞新鉢?」種種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 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所用 鉢破,減五綴,更乞新鉢,為好故,尼薩耆波
夜提。是鉢應比丘僧中捨,此眾中最下鉢, 應與是比丘,如是教言:『汝比丘畜是鉢乃至 破,是事應爾。』」
[0054b12] 所用鉢者,先所受用食鉢。鉢 者,有三種:上、中、下。上者,受三鉢他飯,一鉢 他羹,餘可食物半羹,是名上鉢。下鉢者,受
一鉢他飯,半鉢他羹,餘可食物半羹,是名下 鉢。餘者,名中鉢。大於大、小於小,不名為鉢。
[0054b17] 減五綴者,四綴、三綴、二綴、一綴。
[0054b17] 為好者,是比 丘難滿難養、不知足不少欲故。
[0054b18] 是鉢應比丘 眾中捨者,是鉢應盛滿中水,僧中行之,應作 是唱言:「諸長老集!今欲作滿水鉢。」諸比丘應
即時各自持先所受用鉢來集一處,是時諸 比丘不得更受餘鉢。若諸比丘於是時更受 餘鉢者,得突吉羅罪。僧和合已,先應作行滿
水鉢人羯磨,一比丘應僧中唱言:「諸長老!誰 能行是滿水鉢者?」若比丘言:「我能。」是比丘若 成就五惡法,不應令作行鉢人。何等五惡?隨
欲行、隨瞋行、隨怖行、隨癡行、不知行不 行。若成就五善法者,應令作行鉢入,不隨 欲、瞋、怖、癡、知行不行,是比丘應令作行鉢人。
是中一比丘即時唱言:「大德僧聽!某甲比丘 能作行滿水鉢人。若僧時到僧忍聽,某甲 比丘作行滿水鉢人。如是白。」如是作白二羯
磨。「僧今聽某甲比丘作行滿水鉢人竟,僧 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若是比丘作行滿水 鉢人,應滿鉢盛水,初應先至第一上座比丘
所問言:「上座須是鉢不?」若上座言:「須。」應與 上座。是人應取上座鉢行之,次到第二上座 所,問言:「須是鉢不?」若言:「須。」應與。又應取第
二上座鉢次問第三上座,問第三上座時,若 第一上座心悔還自索鉢者,佛言:「不應與。」若 上座強取,應還奪,教上座作突吉羅悔過。若
是鉢第一上座不取者,應次第行遍。若是滿 水鉢都無人取者,乃應還與彼比丘。若有人 取是鉢者,應取是人鉢次遍行之。若無取是
鉢者,乃以與彼比丘。如是教言:「汝畜是鉢, 乃至破是鉢。莫著地,莫著石上,莫著高處, 莫著屋漏處,莫著土埵上,不應持至大小便
處,不應持入浴室,不應以雜沙牛屎洗,若鉢 濕不應便舉,不應令太乾,不應故打破,不應 用澡洗手面。好守護,莫以是破因緣故求覓, 妨廢坐禪讀經行道。」
[0054c22] 尼薩耆波夜提者,是鉢 應捨,波夜提罪應悔過。
[0054c23] 是中犯者,若比丘 鉢未破,不應更乞新鉢。若乞得者,尼薩耆波 夜提;不得者,突吉羅。
[0054c25] 若比丘鉢破可一綴,若 綴、若未綴,不應更乞。若乞得者,尼薩耆波 夜提;不得者,突吉羅。
[0054c27] 若比丘鉢破可兩綴、三 綴、四綴,若綴、未綴,不應更乞。若乞得者,尼 薩耆波夜提;不得者,突吉羅。
[0054c29] 若比丘鉢破可 五綴,若綴、未綴,更乞新鉢,若得不得,不犯。 (二十二事竟)
[0055a03] 佛在王舍城。爾時六群比丘自乞縷,持到富 貴人舍,作是言:「諸聚落主,令織師為我織 衣。」是諸貴人即語織師:「與是比丘織衣,我與
汝價。」是織師依此貴人舍住,敬畏故不能 違逆。但織衣時瞋恚呵責言:「沙門釋子自言: 『善好有德。』依恃貴人使我虛作,無食無價,亦
無福德恩分。是我等衰惱失利,值遇是難滿 難養不少欲不知足人。」是中有比丘少欲知 足行頭陀,聞是呵責心不喜,向佛廣說。佛
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問六群比丘:「汝 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 緣呵責六群比丘:「云何名比丘,自乞縷使非
親里織師織衣。」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 十利故與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自行乞縷,使非親里織師織者,尼薩 耆波夜提。」
[0055a18] 自乞者,或得五十波羅、或得百波 羅,乃至得一兩。
[0055a19] 縷者,麻縷、毛縷、芻摩縷、劫 貝縷。
[0055a20] 非親里者,親里名父母、兄弟、姊妹、兒 女,乃至七世因緣,異是名非親里。
[0055a21] 織師者, 若男女、黃門、二根。
[0055a22] 尼薩耆波夜提者,是物應 捨,波夜提罪應悔過。
[0055a23] 是中犯者,若比丘從親 里乞縷,若令親里織、若自織、若令比丘、比 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織。是中從親里
乞不犯,令親里織亦不犯。自織,得突吉羅。令 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織,皆突 吉羅。
[0055a28] 若比丘從親里乞縷,令非親里織、若自 織,若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 織。是中從親里乞不犯。令非親里織師織,尼
薩耆波夜提。若自織,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 尼、沙彌、沙彌尼織,皆突吉羅。
[0055b03] 若比丘從親里 乞縷,令親里非親里織,若自織,若令比丘、比 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織。是中從親里乞
不犯,令親里織亦不犯。令非親里織,尼薩耆 波夜提。自織,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 沙彌尼織,皆突吉羅。
[0055b08] 若比丘從非親里乞縷, 令非親里織、若自織,若令比丘、比丘尼、式叉 摩尼、沙彌、沙彌尼織。是中從非親里乞縷,突
吉羅。令非親里織,尼薩耆波夜提。自織,令 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織,皆突 吉羅。
[0055b13] 若比丘從非親里乞縷,令親里織、若自 織,若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 織。是中從非親里乞縷,突吉羅。令親里織,無
犯。自織,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 尼織,皆突吉羅。
[0055b17] 若比丘從非親里乞縷,令親 里非親里織、若自織,若令比丘、比丘尼、式叉 摩尼、沙彌、沙彌尼織。是中從非親里乞縷,突
吉羅。令非親里織,尼薩耆波夜提。令親里織, 不犯。自織,令比丘、比丘尼織、式叉摩尼、沙彌、 沙彌尼織,皆突吉羅。
[0055b22] 若比丘從親里非親里 乞縷,令親里非親里織、若自織,若令比丘、比 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織。是中從親里
乞不犯。從非親里乞,突吉羅。令親里織,不犯。 令非親里織,尼薩耆波夜提。自織,令比丘、比 丘尼織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織,皆突吉羅。
[0055b28] 若比丘從親里非親里乞縷,令親里織、若自 織,若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 織。是中從親里乞,不犯。從非親里乞,突吉羅。
令親里織,不犯。自織,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 尼、沙彌、沙彌尼織,皆突吉羅。
[0055c03] 若比丘從親里 非親里乞縷,令非親里織、若自織,若令比丘、 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織。是中從親里
乞,不犯。從非親里乞,突吉羅。令非親里織, 尼薩耆波夜提。自織,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 尼、沙彌、沙彌尼織,皆突吉羅。
[0055c08] 不犯者,織一波 梨,若織禪帶、腰帶,若一杼兩杼,不犯。 (二十三事竟)
[0055c10] 佛在舍衛國。爾時有一居士,為跋難陀釋子 故令織師織衣。跋難陀聞是事,往語織師 言:「汝知不?是衣為我織,汝好織、廣織、極好
織、淨潔織,我當少多利益汝,若食、若似食、若 食直。」織師言:「大德!我等學是者,欲得利故。 若與我少多利者,當為汝好織、廣織、極好織、
淨潔織。」跋難陀言:「善!」時織師便為好織、廣織、 極好織、淨潔織,多費經緯。居士覺已,語織師 言:「何以用經緯多?」織師答言:「我不減不偷,
織竟自共稱看。今是衣好織、廣織、極好織、淨 潔織故,多費經緯。」居士言:「誰約勅汝令如 是織?」織師言:「跋難陀釋子。」居士言:「但好
織是。」居士先所辦縷,更再三倍用,乃得 成衣。與跋難陀釋子已,瞋恚呵責:「諸沙門釋 子自言:『善好有功德。』何以乃能不知時不
知量?若施者不知量,受者應知量。我先所辦 縷再三倍用,乃得成衣。此是我等衰惱失利, 何以供養是難滿難養不知猒足不少欲人?」
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居士呵 責心不喜,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 而故問跋難陀:「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
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跋難陀:「云何名比丘, 非親里人作同意?」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 「以十利故與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為比丘故,非親里居士、居士婦,使織師 織衣,是比丘先不請,便往語織師言:『汝知 不?是衣為我故織,汝好織、極好織、廣織、淨潔
織,我當多少益汝。』是比丘若自語、若使人語, 後時若與食、若與食直,為好故,尼薩耆波夜 提。」
[0056a10] 為比丘者,為跋難陀釋子。
[0056a10] 非親里者,親 里名父母、兄弟、姊妹、男女,乃至七世因緣,異 是名非親里。
[0056a12] 居士、居士婦者,白衣男子名居 士,白衣女人名居士婦。
[0056a13] 織師者,男女、黃門、二 根。
[0056a14] 衣者,白麻衣、赤麻衣、翅夷羅衣、芻摩衣、憍 奢耶衣、欽婆羅衣、劫貝衣。
[0056a15] 先不請者,是居士 先不語:「有所須來取。」
[0056a16] 作同意者,信是居士隨 我所須不瞋。
[0056a17] 語織師好織者,使稍稍織。
[0056a17] 廣 織者,使極廣織。
[0056a18] 極好織者,使好緻織。
[0056a18] 淨潔 織者,使好淨潔織。
[0056a19] 與食、若似食,食者五 種:謂飯、 麨 、 䴵 、魚、肉。似食者,亦有五種:謂糜 食、粟食、 � 麥食、莠子食、迦師食。
[0056a21] 食直者,可買 食物。
[0056a22] 尼薩耆波夜提者,是衣應捨,波夜提 罪應悔過。
[0056a23] 是中犯者,若比丘往織師所言:「是 衣為我故織,汝好織,我當少多利益汝。」尼薩 耆波夜提。若言:「廣織當,多少益汝。」尼薩耆波
夜提。若言:「極好織,當多少益汝。」尼薩耆波 夜提。若言:「淨潔織,當少多益汝。」尼薩耆波夜 提。若言:「好織、廣織,當少多益汝。」尼薩耆波夜
提。若言:「好織、極好織。」若言:「好織、淨織。」若言: 「廣織、極好織。」若言:「廣織、淨織。」若言:「極好織、
淨織,當少多益汝。」皆尼薩耆波夜提。若言: 「好織、廣織、極好織。」若言:「好織、廣織、淨潔織。」若 言:「廣織、極好織、淨潔織,當多少益汝。」皆尼薩
耆波夜提。若言:「好織、廣織、極好織、淨潔織,我 當多少益汝。」皆尼薩耆波夜提。
[0056b06] 又比丘往語 織師:「汝知不?是衣為我織,汝莫好織,我或 多少益汝。」是比丘得尼薩耆波夜提。
[0056b08] 若比 丘往語織師言:「是衣為我織,汝莫廣織,或 多少益汝。」尼薩耆波夜提。若言:「莫極好織,或
多少益汝。」尼薩耆波夜提。若言:「莫淨織,或 少多益汝。」尼薩耆波夜提。若言:「莫好織、莫廣 織。」若言:「莫好織、莫極好織。」若言:「莫好織、莫淨
織。」若言:「莫廣織;莫極好織。」若言:「莫廣織、莫 淨織。」若言:「莫極好織、莫淨織,或少多益汝。」 皆尼薩耆波夜提。若言:「莫好織、莫廣織、莫極
好織。」若言:「莫好織、莫廣織、莫淨織。」若言:「莫 廣織、莫極好織、莫淨潔織,或少多益汝。」皆尼 薩耆波夜提。若言:「莫好織、莫廣織、莫極好織、
莫淨織,或少多益汝。」皆尼薩耆波夜提。
[0056b20] 又 比丘往語織師:「汝知不?是衣為我織,汝好織, 我不益汝。」是比丘得突吉羅。若言:「廣織。」若言:
「極好織。」若言:「淨織,不利益汝。」皆突吉羅。若 言:「好織、廣織。」若言:「好織、極好織。」若言:「好織、淨
織。」若言:「廣織、極好織。」若言:「廣織、淨潔織。」若言: 「極好織、淨織,不益利汝。」皆突吉羅。若言:「好
織、廣織、極好織。」若言:「好織、廣織、淨潔織。」若言: 「廣織、極好織、淨潔織,不利益汝。」皆突吉羅。若
言:「好織、廣織、極好織、淨潔織,不利益汝。」皆突 吉羅。
[0056c01] 若比丘往語織師言:「汝知不?是衣為 我織,汝莫好織,我不益汝。」突吉羅。若言:「莫
廣織。」若言:「莫極好織。」若言:「莫淨潔織,我不 益汝。」皆突吉羅。若言:「莫好織、莫廣織。」若言:「莫
好織、莫極好織。」若言:「莫好織、莫淨潔織。」若言: 「莫廣織、莫極好織。」若言:「莫廣織、莫淨潔織。」若
言:「莫極好織、莫淨織。」若言:「莫好織、莫廣織、莫 極好織。」若言:「莫好織、莫廣織、莫淨織。」若言:
「莫廣織、莫極好織、莫淨織。」若言:「莫好織、莫廣 織、莫極好織、莫淨織,不利益汝。」皆突吉羅。
[0056c11] 若比丘自有物,令織師織,不犯。 (二十四事竟)
[0056c12] 佛在舍衛國。爾時跋難陀釋子,有共行弟子 名達摩,善好有德。時跋難陀暫與割截衣 著。爾時佛自恣竟夏末月,欲二月遊行他國。
跋難陀釋子聞佛夏末月欲二月遊行他國, 聞已語弟子達摩:「佛夏末月欲二月遊行他 國,今我共汝在佛前遊行他國,我等當多得
衣食諸臥具不闕。」達摩言:「不能去。何以故?我 欲從佛遊行他國。得數見佛、數見大德比丘, 因他故得聞法。」跋難陀言:「汝不欲共我去耶?」
答言:「不去。」跋難陀言:「不去者還我衣來。」弟子 言:「和上衣已與我。」跋難陀言:「我不以他事 故與汝,與汝者為我事故。汝實不欲去耶?」答
言:「實不欲去。」跋難陀即還奪衣取,是弟子 在祇陀槃那門間立啼。佛入祇陀槃那見達 摩,佛知而故問:「達摩!汝何故啼耶?」即向佛
廣說上事。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問跋 難陀釋子:「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 佛以種種因緣呵責:「云何名比丘,與他比丘
衣,後瞋恚嫌恨便還奪取?」種種呵已,語諸比 丘:「以十利故與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 是說:若比丘與他比丘衣,後瞋恚嫌恨,若自
奪、若使人奪:『還我衣來,不與汝。』得是衣者,尼 薩耆波夜提。」
[0057a05] 自奪者,自身奪。
[0057a05] 使人奪者,令 他人奪。
[0057a06] 尼薩耆波夜提者,是衣應捨,波夜提 罪應悔過。
[0057a07] 是中犯者,若比丘與他比丘衣,後 瞋恚嫌恨便奪。若能奪得者,尼薩耆波夜提; 若不能得者,突吉羅。使人奪得者,尼薩耆
波夜提;不得者,突吉羅。自以力鬪諍奪得者, 尼薩耆波夜提;不得者,突吉羅。使他出力鬪 諍奪得者,尼薩耆波夜提;不得者,突吉羅。
[0057a12] 若 欲折伏彼故暫奪,不犯。 (二十五事竟)
[0057a14] 佛在舍衛國。爾時長老毘訶比丘,留僧伽梨 安陀林中,著上下衣入城乞食。後失僧伽梨, 還覓不得,向諸比丘說:「我留僧伽梨安陀林
中入城乞食,後便失,還覓不得,我當云何?」 諸比丘以是事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 而故問毘訶:「汝實留僧伽梨安陀林中,著上
下衣入城乞食,後失僧伽梨還覓不得,向諸 比丘說:『諸長老!我留僧伽梨安陀林中,著上 下衣入城乞食,後失僧伽梨還覓不得,我當
云何?』」答言:「實爾。世尊!」佛種種因緣讚歎隨 所往處與衣鉢俱,作如是言:「若比丘少欲知 足,衣趣蔽形食趣活命,隨所往處與衣鉢俱,
常安樂住。譬如鳥飛,隨所往處毛翅共俱;比 丘亦爾,隨所往處與衣鉢俱,常安樂住。」佛 以種種因緣讚歎與衣鉢俱已,語諸比丘:「以
十利故與諸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三月過未至八月未滿歲,若阿練兒 比丘,在阿練兒處住,有疑怖畏,是比丘欲
三衣中隨一一衣著界外家中。此比丘有 因緣出界外,離衣宿齊六宿。過是宿者,尼 薩耆波夜提。」
[0057b05] 未滿歲者,後安居。
[0057b05] 阿練兒處 者,去聚落五百弓。於摩伽陀國是一拘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