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vāstivādavinaya (Shi Song Lu) 十誦律
Scroll 2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十誦律卷第二十一 (第四誦之一)後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羅譯
七法中受具足戒法第一
[0148a06] 佛婆伽婆王舍城外住,爾時未聽比丘作和 尚阿闍梨,未有白四羯磨受具足戒。時諸比 丘以初未有和尚阿闍梨故,作袈裟衣不如
法、著衣亦不如法,及身威儀皆不如法。又諸 比丘從聚落至聚落、從城至城、從國至國、遊 行時、行乞食時、乞飯、乞羹、乞佉陀尼;人請食
時,索飯、索羹、索佉陀尼,取他殘食、鉢殘飯、殘 羹、殘佉陀尼、殘漿;高聲大聲食,譬如婆羅門 食。有一比丘摩訶盧患苦痛,無有等侶無人
看視。外學異道見如是事譏嫌呵責:「沙門釋 子無善教,不被教、無調順、無調御法,作袈裟 衣不如法、著衣亦不如法,及身威儀皆不如
法;從聚落至聚落、從城至城、從國至國、遊行 時、行乞食時、乞飯、乞羹、乞佉陀尼;人請食時, 索飯、索羹、索佉陀尼;取他殘食、鉢殘飯、殘羹、
殘佉陀尼、殘漿;高聲大聲食,譬如諸婆羅門 食。」有諸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慚 愧,以是事具白佛。佛以是因緣集僧。集僧竟,
諸佛常法,有知而問、知而不問、知時問、知時 不問、有益問、無益不問、有因緣問。今佛知 故問。佛問諸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世
尊!」佛種種因緣呵責:「何以名比丘,無和尚阿 闍梨,作袈裟衣不如法、著衣不如法,及身威 儀皆不如法;從聚落至聚落、從城至城、從
國至國、遊行時、行乞食時、乞飯、乞羹、乞佉陀 尼;人請食時,索飯、索羹、索佉陀尼;取他殘食、 鉢殘飯、殘羹、殘佉陀尼、殘漿;高聲大聲食,譬
如諸婆羅門食?諸外學異道嫉妬譏嫌呵責 言:『沙門釋子無善教、不被教、無調順、無調御 法,作袈裟衣不如法、著衣不如法,及身威儀
皆不如法;從聚落至聚落、從城至城、從國 至國、遊行時、行乞食時、乞飯、乞羹、乞佉陀尼; 人請食時,索飯、索羹、索佉陀尼;取他殘食、鉢
殘飯、殘羹、殘佉陀尼、殘漿;高聲大聲食,譬如 諸婆羅門食。』」佛種種因緣訶已,語諸比丘:「從 今聽作和尚阿闍梨、聽十僧現前白四羯磨
受具足。云何白四羯磨受具足?眾僧一心和 合,一比丘僧中唱:『大德僧聽!是某甲,從某 甲受具足戒。是從僧乞受具足戒某甲,和尚
某甲。若僧時到僧忍聽,僧當與某甲受具足、 和尚某甲。如是白。』白四羯磨。從今聽和尚共 行弟子,若病應看、欲死應救,若病應與隨病
飲食、隨病藥、隨病供給。若弟子無財,和尚應 給。若和尚無,從他索與。若少知識索不能得, 乞食得好食應與。若和尚病,弟子亦爾。阿
闍梨看近住弟子,近住弟子看阿闍梨亦如 是。從今諸有和尚阿闍梨,看共住弟子、近住 弟子,養畜如兒想。共住弟子、近住弟子,看和
尚阿闍梨如父想。汝等如是展轉相依住,於 我法中增長善法。」
[0148b27] 佛在王舍城。是時諸比丘心念:「佛已聽我等 作和尚阿闍梨,已聽十僧現前白四羯磨受 具足戒。」彼年少比丘作和尚,若一歲、二歲、
三歲、四歲、五歲,少長老比丘作師。是中有比 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訶責諸比丘:「何以名比 丘,佛已聽我等作和尚阿闍梨、聽十僧現前
白四羯磨受具足戒,年少比丘作和尚,若一 歲、二歲、三歲、四歲、五歲少長老比丘?」彼諸比 丘種種訶已,以是事具白佛。佛以是因緣集
僧,集僧竟,佛知故問,問諸比丘:「汝等實爾 不?」答言:「實爾。世尊!」佛種種因緣訶諸比丘:「何 以名比丘,佛已聽我等作和尚阿闍梨,聽十
僧現前白四羯磨受具足戒,年少比丘作和 尚,若一歲、二歲、三歲、四歲、五歲少長老比丘?」 佛雖呵責,而未結戒。
[0148c12] 佛在舍衛國。爾時長老 優波斯那婆檀提子,一歲授共住弟子具足, 和尚一歲、弟子無歲共往。憍薩羅國一處
夏安居,諸佛常法,兩時大會:春末月、夏末 月。春末月欲安居時,諸方國比丘來,聽佛說 法,心念:「是法夏安居樂。」是初大會。夏末月自
恣作衣竟,持衣鉢來詣佛所,如是思惟:「我久 不見婆伽婆、久不見修伽陀。」是第二大會。是 時長老優波斯那,是中住處夏安居,自恣竟
作衣已持衣鉢,自身二歲、弟子一歲共遊行 往舍衛國。到佛所頭面禮佛足一面坐。諸佛 常法,問訊客比丘:「夏安居忍不?足不?安樂住
不?乞食不乏、道路不疲耶?」今佛亦如是問: 「優波斯那!夏安居忍不、足不?安樂住不?乞食 不乏、道路不疲耶?」優波斯那答言:「實忍足、安
樂住、乞食不乏、道路不疲。」佛知故問:「優波斯 那!是誰善男子?」答言:「是我許。」佛言:「是作何
等?」答言:「是我共住弟子。」佛言:「汝幾歲?」答言: 「二歲。」「是善男子幾歲?」答言:「一歲。」佛以是事集
僧,集僧已,佛種種因緣訶優波斯那:「汝愚癡 人!何故來思惟但欲畜眾,二歲比丘畜一 歲共住弟子?何以名比丘,佛聽我等作和尚
阿闍梨,聽十僧現前白四羯磨受具足戒。是 年少比丘,授共住弟子具足,一歲、二歲、三歲、 四歲、五歲少長老比丘?」佛種種因緣訶竟,語
諸比丘:「從今不滿十歲,不得授共住弟子具 足。若授具足,犯突吉羅。」
[0149a10] 是時諸比丘心念:「佛聽我和尚、聽阿闍梨、 聽十僧現前白四羯磨受具足戒。不滿十歲, 不得授共住弟子具足。」是諸比丘滿十歲,皆
授共住弟子具足。知法授、不知法亦授,善者 畜、不善亦畜,住戒度、不住戒亦度。是中見和 尚不知法、弟子亦不知法,和尚不善、弟子亦
不善,和尚不住戒、弟子亦不住戒。是時諸比 丘,自不知法、不善、不住戒,與他出家受具足, 作依止師畜沙彌。有一比丘摩訶盧,不知法、
不善、不住戒,空滿十歲,與共住弟子授具 足,以小事與弟子鬪諍,弟子捨戒還俗。諸比 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訶責言:「何以名比丘,佛
聽和尚、聽阿闍梨、聽十僧現前白四羯磨 受具足戒,不滿十歲不得授共住弟子具足。 是諸比丘滿十歲,皆授共住弟子具足,知法
授、不知法亦授,善者畜、不善亦畜,住戒度、不 住戒亦度。是中見和尚不知法、不善、不住戒, 弟子亦爾,與他出家受具足,作依止師畜沙
彌?」彼諸比丘種種訶竟,以是事具白佛。佛以 是因緣集僧,集僧已,佛知故問,問諸比丘:「汝 實爾不?」答言:「實爾。世尊!」佛種種因緣訶責:「何
以名比丘,佛聽和尚、聽阿闍梨、聽十僧現 前白四羯磨受具足戒,不滿十歲不得授共 住弟子具足。是諸比丘滿十歲,皆授共住弟
子具足。知法授、不知法亦授,善者畜、不善亦 畜,住戒度、不住戒亦度。是中見和尚不知法、 不善、不住戒,弟子亦爾,與他出家受具足,作
依止師畜沙彌?」佛種種因緣訶竟,語諸比丘: 「從今聽五法成就、滿十歲若過,應授共住弟 子具足。何等五?一滿十歲若過、二持戒不破、
三多聞、四有力能如法除弟子憂悔、五能拔 弟子惡邪。復有五法成就,滿十歲,應授共住 弟子具足。何等五?一信成、二戒成、三聞成、
四捨成、五慧成,能讚能教弟子,令善入住信、 戒、聞、捨、慧。復有五法成就,滿十歲,應授共住 弟子具足。何等五?一無學戒眾、二無學定眾、
三無學慧眾、四無學解脫眾、五無學解脫知 見眾成就,能讚能教弟子,善入住戒、定、慧、解 脫、解脫知見眾。復有五法成就,滿十歲,應授
共住弟子具足。何等五?一知犯、二知非犯、三 知罪輕、四知罪重、五知誦波羅提木叉學利 廣說。復有五法成就,滿十歲,應授共住弟子
具足。何等五?一知出家法、二能作教師、三能 作戒師、四能知依止師法、五能知遮道法不 遮道法。復有五法成就,滿十歲,應授共住弟
子具足。何等五?一能教弟子清淨戒;二能教 阿毘曇;三能教比尼;四弟子在他方愁苦不 樂能致使來,若自不能因他力致來;五弟子
若病能供給,若自不能,能使他供給。如是五 法成就,滿十歲若過,應授共住弟子具足。若 上諸五法不成就,滿十歲若過,授共住弟子 具足,得罪。
[0149c04] 「若比丘有上諸五法成就,滿十歲,應與他依 止。云何應與?所欲求依止比丘,從座起偏袒 著衣、脫革屣、 [跍*月]
跪兩手捉長老兩足,應如是 語:『我某甲比丘,從長老乞依止。長老與我依 止,我依止長老住。』第二、第三亦如是乞。長
老應言:『如汝語。』若諸五法成就,滿十歲,應受 他依止。若無諸五法,滿十歲,受他依止,得罪。
[0149c11] 「若比丘有上五法,滿十歲,應畜沙彌。云何應 畜?若未剃髮來,是時當與剃髮。若自有袈裟 應著,若無和尚應與衣著,教長跪合掌,戒
師應教:『我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第二: 『我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第三:『我某甲,
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我某甲,已歸依佛、已 歸依法、已歸依僧。從今盡壽,是佛優婆塞憶 持。』第二:『我某甲,已歸依佛、已歸依法、已歸依
僧。從今盡壽,是佛優婆塞憶持。』第三:『我某甲, 已歸依佛、已歸依法、已歸依僧。從今盡壽,是 佛優婆塞憶持。』『汝某甲聽,是佛婆伽婆知見,
釋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說 優婆塞五戒,凡是優婆塞盡壽護持。何等五? 盡壽離殺生,是優婆塞戒。是中盡壽離殺生。
若能持當言:「能。」盡壽離不與取,是優婆塞戒。 是中盡壽離不與取。若能持當言:「能。」盡壽離 邪婬,是優婆塞戒。是中盡壽離邪婬。若能
持當言:「能。」盡壽離妄語,是優婆塞戒。是中 盡壽離妄語。若能持當言:「能。」盡壽離飲酒,是 優婆塞戒,是中盡壽離飲酒:穀酒、蒲萄酒、甘
蔗酒、能放逸酒。若能持當言:「能。」』『我某甲,已 歸依佛、已歸依法、已歸依僧出家,是佛婆伽 婆釋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出家,我亦隨佛出家,和尚某甲。』第二:『我某 甲,已歸依佛、已歸依法、已歸依僧出家,是佛 婆伽婆釋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
佛陀出家,我亦隨佛出家,和尚某甲。』第三:『我 某甲,已歸依佛、已歸依法、已歸依僧出家,是 佛婆伽婆釋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
三佛陀出家,我亦隨佛出家,和尚某甲。』『我某 甲,已歸依佛、已歸依法、已歸依僧、已出家,是 佛婆伽婆釋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
三佛陀出家,我亦隨佛出家竟,和尚某甲。』 爾時應問:『汝幾歲?』隨年答。『何時出家?冬春夏、 有閏無閏?』隨問應答。『此事盡壽憶持。』戒師應
言:『汝某甲聽,是佛婆伽婆知見,釋迦牟尼多 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為沙彌說出 家十戒,凡是沙彌,當盡壽護持。何等十?盡壽
離殺生,是沙彌戒。是中盡壽離殺生。若能當 言:「爾。」盡壽離不與取,是沙彌戒。是中盡壽離 不與取。若能當言:「爾。」盡壽離非梵行,是沙彌
戒。是中盡壽離非梵行。若能當言:「爾。」盡壽離 妄語,是沙彌戒。是中盡壽離妄語。若能當言: 「爾。」盡壽離飲酒,是沙彌戒。是中盡壽離飲酒:
穀酒、蒲萄酒、甘蔗酒、能放逸酒。若能當言:「爾。」 盡壽離處高床大床,是沙彌戒。是中盡壽離 處高床大床。若能當言:「爾。」盡壽離著華瓔珞
香塗身香熏衣,是沙彌戒。是中盡壽離著華 瓔珞、香塗身、香熏衣。若能當言:「爾。」盡壽離作 伎歌舞不往觀聽種種樂器,是沙彌戒。是中
盡壽離作伎歌舞不往觀聽種種莊嚴。若能 當言:「爾。」盡壽離受畜金銀錢寶,是沙彌戒。是 中盡壽離受畜金銀錢寶。若能當言:「爾。」盡壽
離非時食,是沙彌戒。是中盡壽離非時食。若 能當言:「爾。」』如是五法成就,滿十歲,應畜沙彌。 若不成就五法,滿十歲,畜沙彌,得罪。」
[0150b09] 佛在王舍城。長老大目犍連,與王舍城中和 利等十七諸年少樂人授具足戒。是諸人 晡時飢極,僧坊內高聲大啼,作小兒啼聲。
佛知故問阿難:「何以僧坊內有小兒啼聲?」阿 難答言:「世尊!長老大目犍連,與王舍城中 和利等十七諸年少樂人與受具足。是諸人
晡時飢極,僧坊內高聲大啼,作小兒啼聲。」是 時佛以是因緣集僧,集僧已,佛知故問,問 目犍連:「汝實作是事不?」目連答言:「實爾。世
尊!」佛種種因緣訶目犍連:「汝不知時、不知 量、不知限齊。汝其欲度人,未滿二十人,不 能忍寒熱、飢渴、蚊虻、蚤虱、蛇蚖、毒螫,他人惡
語、身中苦痛悉不能忍。滿二十歲人,能忍寒 熱、飢渴、蚊虻、蚤虱、蛇蚖、毒螫,他人惡語及身 中苦痛皆悉能忍。」佛種種因緣訶已,語諸比
丘:「從今不滿二十年人,不應與受具足。若與 受,得波逸提罪。」
[0150b26] 佛在舍衛國,佛語諸比丘:「若異道人信善法 欲出家,是人應四月與波利婆沙。若滿四月 得諸比丘意,應與出家。如是應與波利婆沙。
一心集僧,是本異道,從坐起偏袒著衣、脫革 屣,入僧中禮僧足, [跍*月] 跪合掌作如是言:『諸 長老憶念,我某甲本異道,今信善法欲出家。
我某甲本異道,今僧中乞四月波利婆沙。僧 與我某甲本異道四月波利婆沙竟,得諸比 丘意,僧當與我出家受具足。』第二、第三亦如
是乞。爾時一比丘,應僧中唱:『大德僧聽!是某 甲本異道,信善法欲出家。今是某甲本異道, 從僧乞四月波利婆沙,如是言:「僧與我某甲
本異道四月波利婆沙竟,得諸比丘意,僧當 與我出家受具足。」若僧時到僧忍聽,僧某甲 本異道僧當與四月波利婆沙。如是白。』白四
羯磨。『僧與某甲本異道四月波利婆沙竟,僧 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是中云何得意?云何 不得意?是本異道,現前應讚佛法僧戒、呵諸
異道。實若讚佛法僧戒時,是本異道心不生 喜樂,乃至須臾訶諸異道實時憂愁瞋諍,是 名不得意。若讚佛法僧戒時,是本異道心生
喜樂,訶諸異道實時不憂愁不瞋諍,是名得 意。如是應與出家受具足。與法者,一心集僧, 是本異道從坐起,偏袒著衣脫革屣,入僧中 禮僧足 [跍*月]
跪合掌,應如是言:『大德僧憶念! 我某甲本異道,信善法欲出家。我先已僧中 乞四月波利婆沙,僧先已與我四月波利婆 沙。我某甲本異道,已僧中行四月波利婆沙
竟,我今從僧乞出家受具足。僧與我某甲本 異道四月行波利婆沙竟,已得諸比丘意,僧 當與我出家受具足。』第二、第三亦如是乞。是
中應一比丘僧中唱:『大德僧聽!是某甲本異 道,信善法欲出家,彼從僧乞四月波利婆沙。 僧先已與四月波利婆沙,彼已僧中行四月
波利婆沙。行波利婆沙竟,今從僧求出家受 具足。若僧時到僧忍聽,僧是某甲本異道,已 僧中行四月波利婆沙竟,得諸比丘意,當與
出家受具足。如是白。』白四羯磨。『僧是本異道 某甲與出家受具足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 是持。』」
[0151a08] 佛在王舍城,自恣竟欲二月南山國土遊行。 是時佛告阿難:「汝語諸比丘:『佛王舍城自恣 竟,欲二月南山國土遊行,誰欲從佛?若欲去
者集待佛。』」阿難言:「受教。」即出語諸比丘:「佛 在王舍城,自恣竟欲二月南山國土遊行。誰 欲從佛?欲去者集待佛。」爾時王舍城多年少
比丘,一歲、二歲、三歲、四歲、五歲少大比丘,是 諸比丘如是思惟:「若從佛去,處處不久住,種 種供養利,數數受依止師,來還復速。我和尚
阿闍梨不去,我等何以去?」諸小比丘不盡從 佛。爾時佛與少比丘共行,還到王舍城。佛 知故問阿難:「何以少比丘從佛行?」阿難答言:
「世尊!是王舍城,多年少比丘,大比丘少。是 諸比丘如是思惟:『若從佛行,處處不久住,種 種供養利,數數受依止師,來還復速。我和尚
阿闍梨不去,我等何以去?』以是事故多不從 佛。」佛以是因緣集僧,集僧已,佛種種因緣 讚戒、讚持戒,讚戒、讚持戒已,語諸比丘:「從今
聽比丘有五法成就,滿五歲,不受依止。何等 五?一知犯、二知不犯、三知輕、四知重、五誦 波羅提木叉利廣說。雖復受戒歲多,不知五
法,應盡壽依止他住。」長老優波離問佛:「大比 丘應從小比丘受依止住不?」佛言:「應受。」優 波離復問:「大比丘應承事供養小比丘不?」佛
言:「除禮足,餘盡應作。」
[0151b04] 佛在舍衛國。是時舍衛城有一居士,無常對 至,財物妻子眷屬奴婢一切死盡,唯有父子 三人。居士自念:「諸道中唯有沙門釋子,得供
養樂無諸憂苦,是中出家無諸不可。」思惟已, 將二兒到祇園中求出家,諸比丘不知其 意便與出家。經數日,乞食時到著衣持鉢將
二兒入舍衛城乞食,詣賣食肆、餅肆、粰 [米*留] 肆、 煎餅肆、 [飢-几+(堶-土)] 餅肆、歡喜丸肆。是二小兒飢,見諸
餅食,從父摩訶盧索言:「阿父!與我食、與我餅。」 父語兒言:「但索無價,誰當與汝?」二兒啼逐父 行。諸居士訶罵言:「沙門釋子不斷欲,僧坊內
共比丘尼生兒。」一人語二人、二人語三人,惡 名流布遍舍衛城。有諸比丘少欲知足行頭 陀,聞是事心慚愧,以是事具白佛。佛以是因
緣集僧,集僧已,佛知故問摩訶盧比丘:「汝實 爾不?」答言:「實爾。世尊!」佛種種因緣呵責:「何以 名比丘,不滿十五歲人作沙彌?」佛種種因緣
呵竟,語諸比丘:「從今不滿十五歲人,不應作 沙彌。若作,得突吉羅罪。」
[0151b23] 佛在迦維羅衛國。是時毘瑠璃愚癡人,殺迦 維羅衛釋子。時長老阿難親里二小兒走 詣阿難,阿難以殘食養畜。佛知故問阿難:「是
誰小兒?」答言:「是我所親。」佛言:「何以不出家?」 阿難報言:「佛結戒:不滿十五歲人,不應作沙 彌。是二小兒不滿十五歲。」佛問阿難:「是二小
兒能驅僧食上烏未?」答言:「能。」佛言:「從今聽能 驅烏作沙彌,最下七歲。」
[0151c02] 佛在舍衛國。是時跋難陀釋子有二沙彌:一 名卑陀,二名摩伽,僧坊內共作婬欲。諸居士 來見言:「沙門釋子無清淨行,共作婬欲。」一人
語二人,二人語三人,惡名流布遍舍衛城。 諸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慚愧,以 是事具白佛。佛以是因緣集僧,集僧已,佛知
故問跋難陀:「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世尊!」佛種 種因緣訶:「何以名比丘,畜兩沙彌?」佛種種因 緣訶竟,語諸比丘:「從今不聽畜兩沙彌。若畜,
得突吉羅罪。若畜二一沙彌,不久欲受具足, 無罪。」
[0151c13] 佛在王舍城。跋難陀釋子,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