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vāstivādavinaya (Shi Song Lu) 十誦律
Scroll 3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十誦律卷第三十四 (第五誦之六)後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羅譯
八法中臥具法第七
[0242a21] 佛在王舍城。爾時諸比丘,互相輕慢無恭敬 行。佛見諸比丘互相輕慢無恭敬行,以是因 緣故,集比丘僧,問諸比丘:「於汝等意云何?
誰比丘應作上座,先受水、先受飲食?」有比丘 答言:「世尊!若比丘剎利種,以信出家剃除鬚 髮服法衣,是人應先坐、先受水、先受飲食。」復
有比丘言:「世尊!若比丘是婆羅門種,以信出 家剃除鬚髮服法衣,是人應先坐、先受水、先 受飲食。」復有比丘言:「世尊!若比丘毘舍種,以
信出家剃除鬚髮服法衣,是人應先坐、先受 水、先受飲食。」復有比丘言:「世尊!若比丘得阿 羅漢漏盡,所作已辦捨離重擔,盡諸有結能
具正智心得解脫,如是比丘應先坐、先受水、 先受飲食。」復有比丘言:「世尊!若比丘得阿那 含,斷五下分結不還生此世界,如是比丘應
先坐、先受水先、受飲食。」復有比丘言:「世尊!若 比丘得斯陀含,斷三結三毒薄,一來生此世 間得盡苦際,如是比丘應先坐、先受水、先受
飲食。」復有比丘言:「世尊!若比丘得須陀洹,斷 三結不墮三惡道必至淨智,往來人天七死 七生得盡苦際,如是比丘應先坐、先受水、先
受飲食。」諸比丘雖種種說,不合佛意。佛語諸 比丘:「汝等當一心聽,誰比丘應先坐、先受水、 先受飲食?」爾時世尊說本生因緣,語諸比丘:
「過去世時,近雪山下,有三禽獸共住:一、鵽,二、 獼猴,三、象。是三禽獸互相輕慢無恭敬行,是 三禽獸同作是念:『我等何不共相恭敬?若前
生者,應供養尊重教化我等。』爾時鵽與獼猴 問象言:『汝憶念過去何事?』時是處有大蓽茇 樹,象言:『我小時行此,此樹在我腹下過。』象鵽
問獼猴言:『汝憶念過去何事?』答言:『我憶小時, 坐地捉此樹,頭按令到地。』象語獼猴:『汝年大 我,我當恭敬尊重汝,汝當為我說法。』獼猴問
鵽言:『汝憶念過去何事?』答言:『彼處有大蓽 茇樹,我時噉其子於此大便,乃生斯樹長大 如是,是我所憶。』獼猴語鵽:『汝年大我,我當供
養尊重汝,汝當為我說法。』爾時象恭敬獼猴, 從聽受法為餘象說。獼猴恭敬鵽,從聽受法 為餘獼猴說,鵽為餘鵽說法。此三禽獸,先喜
殺生、偷奪他物、邪婬、妄語。斯諸禽獸咸作是 念:『我等何不捨殺生、偷奪、邪婬、妄語惡業。』作 是念已,即捨殺、盜、邪婬、妄語。畜生中無猶
具足行是四法,命終皆生天上。」佛言:「爾時鵽 法廣行流布,顯現諸天世人。『畜生等何故行 善?不復侵食人穀。』又作是念:『畜生尚能相
敬,何況我等?』爾時世人皆相敬重,廣修鵽法 奉行五戒,命終生天。」佛語諸比丘:「爾時鵽者, 豈異人乎!則我身是。獼猴者舍利弗是,象者
目連是。」佛言:「畜生無知,尚相恭敬行尊重法, 自得大利亦利益他。何況汝等以信出家,剃 除鬚髮服法衣,應相尊敬。有三人不如。何等
三?一切未受大戒人,不如受大戒人;一切下 座不如上座;一切受事說非法人雖作上座, 不如下座不受事人說如法者;一切受大戒
人勝不受戒人,一切上座勝下座,佛勝眾聖。」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若人不敬佛, 及佛弟子眾;
現世人訶罵, 後世墮惡道。
若人知敬佛, 及佛弟子眾;
現世人讚歎, 後世生天上。」
[0242c23] 佛種種因緣讚歎恭敬法已,語諸比丘:「從今 先受大戒乃至大須臾時,是人應先坐、先受 水、先受飲食。」
[0242c26] 佛在舍衛國。爾時有一居士,請佛及僧明日 食,佛默然許。居士知佛受請,還家通夜辦種 種多美飲食,早起敷坐處,遣使白佛:「時到,唯
聖知時。」時佛及僧往居士舍,跋難陀釋子常 出入他家。時跋難陀釋子,早起著衣持鉢入 出他家。時次跋難陀釋子下座比丘,問跋難
陀弟子達磨言:「汝師來不?」答言:「我和上多 事多緣,喜入出他家,今旦早起入出他家,或 來、或不來。」是比丘不留跋難陀坐處便坐。時
居士見佛及僧坐竟,自手行水下食未遍,跋 難陀釋子來就次第坐,令下座比丘起。是比 丘又令次下比丘起,如是三、四諸下座皆起,
以是因緣僧坐散亂。諸居士呵責跋難陀言: 「飲食甚多一切等施,何須次坐?若汝急欲次 坐者,何不早來?我今不知誰得不得?誰重得
不重得?」佛聞居士呵責,見諸比丘散亂已默 然。食後以是因緣集比丘僧,種種因緣訶責 跋難陀釋子:「云何名比丘,下飲食時以上座
故令下坐起?」如是呵已語諸比丘:「從今下飲 食時若下已訖,不應令下座起。若令起者,得 突吉羅。若比丘有和上阿闍梨因緣,以恭敬
心故起,不應令第二下座起,若令起,得突吉 羅。」佛言:「從今聽比丘三歲中間得共一床坐, 聽三比丘共一麁梐床上坐,聽細梐床二 人共坐,獨坐床上一人坐。」
[0243a21] 佛在波羅 㮈 國。爾 時五比丘白言:「世尊!我等當何處住?」佛言:「汝 等應山巖竹林樹下住。」諸比丘於山巖竹林
樹下宿,早起到和上阿闍梨所,受讀經誦經 問疑受法故。
[0243a26] 爾時跋提居士,早起出王舍城,欲詣竹園禮 覲世尊。時居士見諸比丘從山巖竹林樹下 來,問言:「大德!從何處來?」答言:「從山巖竹林樹
下來。」居士言:「何故在此山巖竹林樹下耶?」諸 比丘言:「更無住處。」居士言:「我當為汝等起諸 房舍。」答言:「佛未聽我等房舍中住。」諸比丘以
是事白佛,佛言:「從今聽諸比丘房舍中住。」時 居士即為諸比丘作諸房舍,高廣嚴好雜色 彩畫,無臥覆處物,諸比丘不得臥,是事白
佛,佛言:「聽敷草樹葉臥,別作覆身衣,別作覆 處物。」是國土多熱草葉生虫,佛言:「聽作薦蓆 [竺-二+處]
篨。」雖受教猶故生虫,佛言:「聽作床榻。」諸 比丘取軟木作床桄床簀,故隱身苦惱,是事 白佛,佛言:「聽作褥。」長老優波離問佛:「以何
物作褥?」佛言:「聽用甘蔗滓、瓠蔓、瓜蔓、毳芻摩、 劫貝、文闍草、婆婆闍草、麻乃至水衣貯褥。」時 諸比丘臥無枕頭垂,是事白佛,佛言:「聽作草
枕。」諸比丘頭軟草枕刺頭,佛言:「聽用納若毳」。 諸房舍無戶,有狗、牛馬、麞鹿、獼猴來入,是事 白佛,佛言:「聽作戶扇。」戶扇不作關鑰故,賊
入偷衣鉢,是事白佛,佛言:「聽繩繫。」諸比 丘不知云何繫?佛言:「聽下 扂 。」諸比丘不知 云何作?佛言:「應作孔用繩穿牽閉。」閉已不能
開,佛言:「應作開戶鉤。」長老優波離問佛:「用何 等作?」佛言:「應用鐵、若銅、若木作。」作已不知云 何開?佛言:「戶扇中作孔內鉤却橝。」諸比丘
閉戶時無所捉,佛言:「戶扇上應作孔施紐。」長 老優波離問佛:「以何物作紐?」佛言:「應用鐵、若 銅、若木、毛芻摩、劫貝、文闍草、麻皮。」時諸房舍
無向故闇,佛言:「聽作向。」作向已有鵝鴈、孔雀、 鸚鵡、舍利鳥、鳩耆羅鳥、命命鳥、鷰雀從向中 入,作聲故,妨諸比丘坐禪讀經。是事白佛,
佛言:「應施欞子。」施欞子已鳥故得入,佛言:「應 施網。」長老優波離問佛:「何等物作網?」佛言: 「應用毛芻摩、劫貝、文闍、婆婆闍、麻皮作。」作已
朽壞,佛言:「應遮。」長老優波離問佛:「以何物 遮?」佛言:「應用木作施轆轤。」作已室中闍,佛 言:「應作雀目。」作已亦闇,佛言:「應作向闒。」
爾時熱過寒到,向中無扇寒入,佛言:「應作扇。」 作扇已小動便脫,佛言:「應上下作掩。」作已 兩扇間不合,佛言:「應廣作令掩。」作已動搖,
佛言:「施關向高。」不知云何閉?佛言:「應以繩牽 閉。」閉已不能開,佛言:「應作孔施兩繩,一繩牽 閉、一繩挽開。」爾時諸房舍不泥故,墼間有
蛇蜈蚣毒虫生,齧諸比丘,佛言:「應泥。」泥已 壁 麁澁破衣,佛言:「應細泥塗。」爾時諸房舍用泥 覆故,久雨便漏,佛言:「應用草覆。」覆已當脊上
漏,佛言:「脊上厚覆。」覆已為風所發,佛言:「應 繫兩邊。」繫已兩頭故漏,佛言:「應多著草泥以 橛釘上。」雨時泥爛墮落,佛言:「應用瓫覆。」瓫
又墮地破壞,佛言:「應穿瓫以橛釘之。」雨從 孔入,佛言:「應作覆盆蓋蓋孔上。」
[0243c20] 佛在王舍城。爾時舍衛國給孤獨氏,有少因 緣至王舍城,宿一居士舍。是居士請佛及僧 明日食,故後夜起,喚兒息、奴婢、內外作人:「汝
等速起,破薪、取水、安施釜鑊、煮飯作羹。」是居 士自莊嚴堂舍敷眾坐處。時給孤獨作是念: 「是居士為欲嫁娶?為請國王及大臣耶?為作
大施會耶?」作是念已,問居士言:「汝欲嫁娶、為 欲請國王大臣、為作大施會耶?」居士答言: 「我不嫁娶亦不請王及大臣也。請佛及僧明
日食,故作大施會。」給孤獨氏初聞佛名,心喜 毛竪,問言:「何人是佛?」居士答言:「有釋王太子, 以信出家得無上道,故號為佛。」又問:「何名為
僧?」答言:「有種種人、種種雜姓、種種異人出家, 剃除鬚髮服法衣隨佛出家,是名為僧。」又問: 「佛今所在?」答言:「近在寒林,欲見隨意。」給孤獨
氏至心欲見,夜現明相,即從舍出至大勢神 門,門自然開。此門常法,初夜吹唄,為客入 故。後夜吹唄,為人出故。爾時給孤獨氏見
此門開,念必夜了,出門不遠明相不現,闇 無所覩。即時驚怖毛竪:「將無非人嬈固我耶?」 尋欲退還。時大勢門神,為現光明徹照寒林,
語言:「汝去!勿復恐懼,我前世時是汝善知識 密肩婆羅門,同心相敬居士。我昔因到王舍 城見舍利弗、目連,我頭面作禮現前坐,即為
我說法示教利喜。示教利喜已,我受三歸五 戒,以是因緣故,生四王天上,頓止斯門,是故 語汝,去得大利,直進勿疑。」是時天神即說偈 言:
「若人得百馬, 百瓔珞嚴具;
草馬車一百, 不如前一步。
若百雪山象, 修廣大身牙;
又以純金飾, 嚴身最殊異;
不如前一步, 十六分之一。
北方百美女, 瓔珞環金印;
以是莊嚴具, 年少端正妙;
比汝前一步, 十六不及一。
乃至轉輪王, 第一玉女寶;
比汝前一步, 十六不及一。
是故汝直前, 勿復疑悔還。」
[0244b01] 時給孤獨氏,念佛法僧必大不小,乃令天神 慇懃致教。即從光中進到寒林,于時地了,佛 在露地經行,住待居士。爾時居士,以白衣法
問訊佛:「世尊!臥安隱不?」佛說偈言:
「我除諸欲漏, 解脫離世間,
已斷一切漏, 心滅諸熱惱,
得寂滅處故, 我臥常安隱。」
[0244b08] 爾時世尊即於經行處坐,是居士頭面禮佛 足却坐一面,佛為說法示教利喜,為說初法 布施持戒生天果報,說五欲過世間苦惱,出
家安樂分別垢淨。佛知是人心調柔軟堪受 上法,為說四諦苦習盡道,如白淨衣易受染 色,是人亦爾,聞法開悟,即於座上見法得法,
知法通達法,斷疑不隨他,於佛法中得無所 畏。從坐起頭面禮佛足作是言:「世尊!我心樂 佛法,知我盡壽作優婆塞,願世尊及僧,受我
夏請住舍衛國。」佛知故問居士:「汝字何等?」答 言:「我字須達,供給孤獨故,國人稱我為給孤 獨氏。」佛問須達:「舍衛國有僧坊不?」答言:「未有。
世尊!」佛言:「若有僧坊住處,諸比丘可得來往。 若無有者,諸比丘不得往來止頓。」又言:「願 世尊但受我請,我能為辦僧坊,令諸比丘得
來往止頓。願世尊遣舍利弗,為我作僧坊師。」 佛勅舍利弗:「汝與居士作僧坊師。」是居士即 往詣竹園,看講堂、溫室、食堂、作食處、洗浴處、
門屋、坐禪處、廁處,取相貌已,是居士於王舍 城因緣事訖,還向舍衛國。行路知佛所當宿 處,語諸知親相識諸負債人言:「汝等知不?今
佛出世,我當為佛於此作如是講堂、溫室、食 堂、食厨、洗浴處、門屋、禪坊、大小便處。」爾時給 孤獨氏,限半由旬起僧坊,約勅左右供給所
須,如是次第約勅至舍衛國。到已不入城內、 不還自舍,遶城推求立僧坊處,路行思惟: 「誰有好園來往穩便,樹林豐茂流水清潔,無
諸毒螫蚊虻之類,無大風熱晝夜少聲,我於 斯處當起僧坊施佛及僧。」如是行時,見祇陀 王子有園來往穩便,樹林豐茂有好流水,無
諸毒虫蚊虻之類,無大風大熱,晝夜閑靜少 諸音聲。即便生念:「我於斯處當起僧坊奉佛 及僧。」時給孤獨氏,還舍衛城不自入舍,即詣
祇陀王子所白言:「買君園,願以與我。」王子 答言:「我此園非可買者,乃至側布金錢滿 中,亦不賣也。」居士言:「園價已斷。」王子答言:
「我不斷價。」以是因緣遂相共諍,即詣斷事 大臣富貴人所具說是事。時大臣能斷事者 語王子言:「汝園已賣,宜時納價。汝何故言:『側
布金錢。』」給孤獨氏尋便還歸,遣象馬車乘,負 載金錢到祇陀園,側布其地,餘少未足。居士 思惟:「出何藏金令滿此地,而不多不少?」王子
祇陀見其靜默,語居士言:「欲悔隨意,以金相 付園地還我。」報言:「王子!吾心不悔,但自思 惟:『開何藏金不多不少,而得滿足。』」王子聞已
便作是念:「佛法僧眾必大不小,能令居士捨 爾所寶物。」作是念已語居士言:「莫復布錢,吾 於此中當起門屋施佛及僧。」時居士便聽,以
憐愍故,王子於中起立門屋施佛眾僧。
[0244c27] 爾時 居士以舍利弗為師,於此園中起十六大重 閣作六十窟屋。佛知舍衛國僧坊已辦,集比 丘僧而告之言:「吾將遊行至舍衛國,汝等俱
去。」比丘受教,願皆隨從。爾時世尊與大比丘 眾五百人俱,向舍衛國。時六群比丘,知佛及 僧暮所宿處,告其弟子:「汝等往宿處好房留
佛,餘有好者為我占取。」弟子受教先往宿處, 好房留佛,次有好者為師占取。爾時舍利弗、 目連從佛後至,除佛房舍次欲取房,有比丘
言:「他已先取。」如是第二、第三、第四皆言先取。 舍利弗、目連取邊房住。佛知故問阿難:「舍利 弗、目連今何處住?」答言:「世尊!邊房中住。」佛言:
「喚來!」即時來至,問舍利弗:「汝等何故邊房中 住?」答言:「世尊!六群比丘知佛暮所宿處,先遣 弟子:『汝往宿處,好房留佛,餘有好者為我占
取。』弟子受教先來到此,好房留佛,次占好者, 我等從佛後至,除佛房舍次欲取房。有比丘 言:『他已先取。』如是第二、第三、第四,皆言先取,
是故我等邊房中住。」佛言:「從今聽隨上座次 第取房舍住。」即時六群比丘遣病比丘出房, 時看病比丘持病比丘大小便器、涕唾器、草
蓆從一房至一房,受諸疲苦病者增劇。是 事白佛,佛言:「從今不應隨上座驅病比丘出 房,驅出者,突吉羅。」六群比丘聞佛不聽隨上
座驅病比丘出房,即時託病。有時客比丘,日 沒來打戶索住,六群比丘在內應聲,客比丘 問:「汝幾歲?」六群比丘言:「我是病人,何須問歲?」
問:「汝何病?」答言:「我患口懸癰痛,兼患脚指間 劈。」諸比丘以是事白佛,佛言:「是人若託病,應 次第驅出,僧中作使一切應作。」諸病比丘聞
佛語已皆住好房,是事白佛,佛言:「雖實病人, 不應好上房舍中住。知臥具人,應籌量房舍 及諸病人與中房舍。中房舍者,容受病人看 病人及臥具,令得坐臥。」
[0245b03] 爾時佛次第到舍衛 國,諸比丘欲安居,先作本事,泥塗壁孔及土 埵,急床榻繩抖擻被褥枕。六群比丘性懶,
立住遙看作是念:「待彼作竟受床榻已,我等 當往隨上座次第驅出。」諸比丘作本事竟,敷 床榻臥具坐已,六群比丘打戶,房內比丘應
聲。六群比丘言:「汝等幾歲?」答言:「若干歲。」六 群比丘言:「汝起出去,我是上座。」諸比丘言:「汝
等共我來不?」答言:「共來。」「作本事不?」答言:「不 作。」諸比丘言:「汝等與我俱來,不作本事,我不 能去。」六群比丘言:「佛不說:『不作本事,不與次
第住。』但說:『隨上座次第受房舍臥具。』我等是 上座,汝云何不去?」六群比丘勦健多力,不念 護戒即便入舍強捉曳出。諸比丘身軟,頭首
傷壞、衣鉢破裂。是事白佛,佛言:「從今應立知 分臥具人。立知分臥具人法者,一心和合僧 應作是言:『誰能為僧作分臥具人?』是中若有
比丘言:『我能。』」佛言:「若有五法,不應立作知分 臥具人。何等為五?隨愛、隨瞋、隨怖、隨癡、不 知得不得。若成就五法,應立作分臥具人。何
等五?不隨愛、不隨瞋、不隨怖、不隨癡、知得 不得。即時一比丘應僧中唱言:『大德僧聽!比 丘某甲,能為眾僧作知分臥具人。若僧時到
僧忍聽,僧立比丘某甲作知分臥具人。如是 白。』如是白二羯磨。『僧立某甲比丘作知分臥 具人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作知分臥
具人,應問舊比丘中善好不妄語能分別臥 具者,問此別房中有何等供養?彼別房中、 此重閣上悉有何等供養?彼重閣上悉有何
等供養?舊比丘應以實答。知分臥具人應籌 量臥具多少及諸比丘多少,如是籌量臥具 諸比丘多少,若一比丘應得一房,便與別房。
應先隨上座自恣取,作是言:『大德上座!某別 房中有如是供養,某甲別房復有如是供養。 上座欲取何者,隨所欲取。』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