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vāstivādavinaya (Shi Song Lu) 十誦律
Scroll 5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十誦律卷第五十 (第八誦之三)後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羅譯
增一法之三五法下
[0362b19] 「有五事群黨能於僧中起諍,如是起諍多有 惱亂,減損天人:有諍比丘以非法約勅、有群 黨說、輕讀誦修多羅比丘、遮說戒者、助鬪諍
相言。是名五事,有群黨僧中起諍,如是起諍 多有惱亂,減損天人。有五事,不群黨僧中不 起諍,如是不起諍不惱亂,增益天人:有諍比
丘如法約勅、不群黨說、敬誦修多羅者、不遮 說戒者、不助鬪諍相言。是名五非群黨不起 諍,如是不起諍故不惱亂,增益天人。
[0362b27] 「有五舉 事者有羞不能次第答:若上座問時不能次 第答、若問時怖問異答異、恃群黨輕上座、非 法言法、法言非法,是名五舉事者羞不能次
第答。有五舉事者為他所難能次第答:若上 座問時能次第答、問時不怖、問答不異、不恃 群黨、不輕上座、非法言非法、法言法,是名 五,為人所難能次第答。
[0362c05] 「有五事,舉事人羞 不能次第答:不善知句義;先有嫌取二諍根 本、若白衣沙彌諍根本,使他比丘舉;不知修
多羅句義若說不定;不知比丘三事所住見 聞疑處。是名五,舉事人不能次第答。有五法, 舉事比丘為人所難能次第答:知句義;先無
嫌不取二諍根本、不求白衣沙彌諍根本;不 使他比丘舉;知修多羅句義說定;知比丘三 事所住見聞疑處。是名五法,舉事比丘為人 所難能次第答。
[0362c14] 「有五種成羯磨:現前成、與欲 成、同見成、從有信優婆塞聞成、作羯磨竟默 然已成。
[0362c16] 「有五法共要:若乞聽已不舉他,是事 應此處說共要、此事應彼處說共要、此事應 隨處說共要、隨汝所犯事我樂示汝、出過已
如惡馬難調拔橛合韁驅去。」
[0362c19] 佛語優波離:「求 義比丘從他聞義時,有五事應善分別義:是 實非實;時非時;似義不似義;是義起鬪諍相
言,僧破僧惱僧別僧異;於是義不起鬪諍相 言,僧不破不惱不別不異。優波離!是名求義 比丘從他聞義時以五事善分別義。
[0362c24] 「比丘有五 事能使僧不生清淨:謂說佛法僧戒過、不隨 威儀,是名五事能使僧生不清淨。有五事能
使僧生清淨:謂不說佛法僧戒過、隨威儀,是 名五事能使僧生清淨。
[0362c28] 「有五事,闥利吒比丘 不能滅諍:不如根本說、趣說、因他說、所說不 與句義相應、以不相應句義說。有五事闥利
吒比丘能滅諍:如根本說、不趣說、不因他說、 所說與句義相應、不以不相應句義說,是名 五法闥利吒比丘能滅諍。復有五法,闥利吒
比丘不能滅諍:不籌量受他所說、受他不具 足語、受他趣語、受他不定語、不三重問。是 名五法,闥利吒比丘不能滅諍。有五事,貴比
丘能滅諍:籌量受他語、受具足語、不受趣語、 不受不定語、三重問,是名五,貴比丘能滅 諍。
[0363a11] 「復有五事貴比丘不能滅諍:自說不能了義、 亦不解他所說、不能令他解所說、重說擾亂 忘失句義、不知修多羅句義,是名五事貴比
丘不能滅諍。
[0363a14] 「復有五事,貴比丘能滅諍:自說 能了、解他所說、所說能令他解、不重說不失 句義、不失修多羅句義,是名五,貴比丘能滅
諍。復有五事,貴比丘不能滅諍:不差自說、事 未成便先說、不知和合眾所說、惱他、重說擾 亂,是名五事,貴比丘不能滅諍。有五事,貴比
丘能滅諍:差而說、事成便說、知和合眾所說、 不惱他、不重說,是名五事,貴比丘能滅諍。
[0363a22] 「復有五法成就,貴比丘持律者不差自說:若 是上座若上座等、若是說戒人若說戒人等、 觀群黨有力勢、若白僧、若欲呵上座,是名五
法,貴比丘持律他不差得自說。有五法,貴 比丘持律得自說:若諍比丘破戒輕戒無威 儀、如小兒無智、不廣知毘尼、樂作非法無羞、
無羞群黨,是名五法。闥利吒比丘持律有五 法成就不差得說。
[0363a29] 「又上座比丘五事應呵:若 破戒輕戒無威儀、如小兒無智、不廣知毘尼、 樂於非法、非法群黨,是名上座有五事應呵。
上座比丘復有五事應呵:若上座惡邪見、惡 邪見故生倒見、樂非法非時說非實說、於正 法中趣有所說無羞、無羞群黨,是名上座有 五事應呵。
[0363b06] 「優波離!僧中斷事比丘,若欲到僧 中斷事時,應先住五法然後往到僧中:應 恭敬恭敬入脫革屣,不覆右肩不覆頭;又應
恭敬恭敬入脫革屣,不覆右肩不現胸;又應 恭敬恭敬入脫革屣,不覆右肩不反抄衣;又 應恭敬恭敬入脫革屣,不覆右肩不得披衣
令兩向;又應恭敬恭敬入慚愧毀譽不異善 心慈心憐愍心,不說世間事。在座坐時,應生 善心,不僧中無恭敬恭敬心。」佛語優波離:
「如是僧中斷事時,有鬪諍者,是斷事比丘,應 囑授已從座起去,若善說者應默然住。優波 離!僧中斷事比丘,應在自坐處說法。若自說
若勸他說言:『比丘汝說法。』
[0363b18] 「有五大賊:劫賊、 盜賊、詐取賊、詆謾賊、受寄賊。
[0363b19] 「有五種取他 物:劫取、盜取、詐取、詆謾取、法取,是名五取。
[0363b21] 「有五種人不應與聽:無羞人、無所畏人、先有 嫌人、少智人、欲捨比丘法人。
[0363b22] 「有五種施無福: 施女人、施戲具、施畫男女合像、施酒、施非法 語,是名五無福施。
[0363b24] 「復有五無福:施器仗、施 刀、施毒藥、施惡牛、施教他作,如是施是名 五無福施。
[0363b26] 「有五布薩,如先說。
[0363b26] 「有五種自說阿 羅漢得罪:不狂心說、不亂心說、不苦痛說、非 實向未受大戒人說、非增上慢說,是名五自 說阿羅漢得罪。
[0363b29] 「復有五自說阿羅漢無罪:狂 心說、亂心說、苦痛說、實得向大戒人說、增上 慢說,是名五自說阿羅漢無罪。
[0363c02] 「復有五自說 阿羅漢得罪:不狂、不亂、不苦痛、不實向未受 大戒人說、無所畏說,是名五自說阿羅漢得
罪。復有五自說阿羅漢無罪:狂說、亂說、苦痛 說、實得向受大戒人說、不無畏說,是名五自 說阿羅漢無罪。
[0363c07] 「復有五不自說阿羅漢得罪: 作相、作異相、異威儀、先教他說、以他名說,是 名五不自說阿羅漢得罪。復有五不自說阿
羅漢無罪:不作相、不作異相、不異威儀、先不 教他說、不以他名說,是名五不自說阿羅漢 無罪。
[0363c12] 「復有五不自說阿羅漢得罪:作相、作異 相、異威儀、先教他說、先教他屏處說,是名五 不自說阿羅漢得罪。復有五不自說阿羅漢
無罪:不作相、不作異相、不異威儀、不教他 說、不先教他屏處說,是名五不自說阿羅漢 無罪。
[0363c17] 「喜忘比丘往白衣家數數犯五事:犯非 時入家、獨與女人屏處、有食家與女人坐、數 數食、無淨人與女人說法,是名五喜忘比丘
入白衣家數數犯。
[0363c20] 「有五種折伏:不使作、不共 語、不看視、不教授、不聽有所作,是名五種折 伏。
[0363c22] 「有五相似:世尊相似、法相似、僧相似、戒 相似、闥梨吒比丘相似,是名五相似。復有 五不相似:世尊不相似、法不相似、僧不相似、
戒不相似、貴比丘不相似,是名五不相似。
[0363c25] 「有 五事犯僧伽婆尸沙:人女有命、取女人相、生 欲心、欲作非梵行、觸小便處,是名五事犯僧 伽婆尸沙。
[0363c28] 「復有五種犯僧伽婆尸沙:女人女 人想、人人想生欲心、欲作非梵行、觸小便 處、身身相觸,是名五種犯僧伽婆尸沙。
[0364a01] 「有五 大賊世間希有。何等五?一者作百人主,二百、 三百、四百、五百人主,如先說,是名初大賊;復
有大賊,用四方僧物,如先說,是名第二大賊; 復有大賊,為飲食故妄語,如先說,是名第三 大賊;復有大賊,破戒弊惡內爛流出,非沙
門自言沙門、非梵行自言梵行,是名第四大 賊;復有大賊,若有佛所說、若聲聞所說、仙人 所說、諸天所說、化人所說,從彼聞已自言我
說。有人言:『是持戒人得須陀洹。』答言:『實爾。』或 默然受,是名第五大賊。
[0364a11] 「因食生五罪:若噉、若 食、若索、若取、若擔出界去,是名因食生五罪。
[0364a13] 「因威儀生五罪:來時、去時、住時、坐時、大小便 時,是名五因威儀生罪。
[0364a14] 「因人生五罪:女人、不 能男人、二根人、外道人、不受大戒人,是名五 因人生罪。
[0364a16] 「復有五,因人生罪:苦切人、依止人、 驅出人、下意人、覓罪相人,是名五因人生罪。
[0364a18] 「復有五,因人生罪:不見擯人、不作擯人、惡邪 不除擯人、別住人、不共住人,是名五因人生 罪。
[0364a20] 「復有五,因人生罪:別住人、別住竟人、滅擯 人、賊住人、污比丘尼人,是名五因人生罪。
[0364a21] 「復 有五種人不應與聽:別住人、別住竟人、摩那 埵人、摩那埵竟人、滅擯人,是名五不應與聽。
[0364a24] 「復有五人不應與聽:苦切人、依止人、驅出 人、下意人。覓罪相人,是名五不應與聽。
[0364a25] 「復 有五種人不應與聽:不見擯人、不作擯人、惡 邪不除擯人、別住人、不共住人,是名五不應 與聽。
[0364a28] 「復有五種人不應與聽:無羞人、無所畏 人、先有嫌人、少智人、恐怖人,是名五人不應 與聽、不應共要、不應與聽遮說戒、不應與聽
遮自恣,不應與聽遮教誡。如是五種人,若 與聽、若共要、若聽遮說戒、若聽遮自恣、若聽 遮教誡,得罪。」
[0364b04] 佛語優波離:「比丘欲舉他時, 應自住五法然後舉他:身清淨、口清淨、先來 清淨、多聞廣知通利《阿含》、不至惡聚落。優波
離!先自住是五法然後舉他。優波離!何故先 自住五法?若後有比丘言:『汝身不清淨,云何 舉他?』先自淨身然後舉他。身不清淨,如是口
不清淨、先來不清淨、寡聞不通利《阿含》、至惡 聚落,如是等應先自淨,然後舉他。優波離!是 名五先自淨然後舉他。
[0364b12] 「有五法成就不應差 守物:不知得處、不知價、不知受、不知數、喜 忘,是名五法不應差守物。有五事應差守物:
知得處、知價、知受、知數、不喜忘,是名五法應 差。
[0364b16] 「有五事不應差守衣:不知得處、不知價、不 知受、不知數、喜忘,是名五不應差守衣。有五
事應差守衣:知得處、知價、知受、知數、不喜忘, 是名五法應差守衣。
[0364b19] 「有五事不應差分衣:不 識衣、不識衣色、不知價、不知數、不知與不 與,是名五法不應差分衣。有五法成就應差
分衣:識衣、識衣色、知價、知數、知與不與,是名 五法成就應差分衣。
[0364b23] 「復有五法成就不應差 分衣:愛、瞋、怖、癡、不知分不分,是名五法成就 不應差分衣。有五法成就應差分衣:無愛、瞋、
怖、癡、知分不分,是名五法成就應差分衣。
[0364b26] 「有 五布薩難:王難、賊難、若王等難、人難、惡獸難, 是名五布薩難。
[0364b28] 「有五種移布薩:從阿練若處 至僧坊、從僧坊至阿練若處、若王勅、賊勅、若 僧破為和合,是名五移布薩。
[0364c01] 「有破戒比丘數 至他家有五過:教他非法、教他非毘尼、教他 至惡威儀邊、教他邪見、教聽非法,是名五破
戒比丘數至他家有五過。有不破戒比丘至 他家有五益利:以法教、以毘尼教、教至善威 儀邊、教正見、教往聽正法,是名五不破戒比 丘至他家有五利。
[0364c07] 「復有五破戒比丘至他家 有五過:教身業不善、口業不善、教近惡知識、 教邪見、教往聽非法,是名五破戒比丘至他
家有五過。有不破戒比丘至他家有五益利、 教身善、口善、近善知識、教正見、教聽正法,是 名不破戒比丘至他家有五益利。
[0364c12] 「比丘有五 不可行處:童女、寡婦、婦、婬女、比丘尼,是名五 比丘至不可行處。
[0364c14] 「復有五,比丘至不可行處: 童女、寡婦、婬女、外道、不能男,是名五比丘至 不可行處。
[0364c16] 「復有五,比丘至不可行處,僧能 與作苦切羯磨:童女、寡婦、婦、婬女、比丘尼,是 名五。如苦切,依止、驅出、下意、覓罪相亦如是。
[0364c19] 「復有五,比丘至不可行處,僧能與作苦切羯 磨:童女、寡婦、婬女、外道、不能男,是名五。如苦 切,依止、驅出、下意、覓罪相亦如是。
[0364c21] 「復有五,比 丘至不可行處,僧不與捨苦切羯磨:童女、寡 婦、婦、婬女、比丘尼,是名五。如苦切,依止、驅出、 下意、覓罪相亦如是。
[0364c24] 「復有五,比丘至不可行 處,僧不與捨苦切羯磨:童女、寡婦、婬女、外道、 不能男,是名五僧不與捨苦切羯磨。如苦切,
依止、驅出、下意、覓罪相亦如是。
[0364c27] 「復有五,僧不 生清淨心:說佛過,如先說。復有五,僧生清淨 心:不說佛過,如先說。
[0364c29] 「復有五不相似,如先 說。有五法相似,亦如先說。
[0365a01] 「有五事應折伏共 行弟子:於和上無愛、無敬、無慚、無愧、樂不應 行處,是名五應折伏共行弟子。
[0365a03] 「復有五事應 折伏共行弟子:於和上無愛、無敬、無慚、無愧、 不與和上法衣食,是名五應折伏共行弟子。
[0365a06] 「復次共行弟子有五事,和上不折伏得罪:無 愛、無敬、無慚、無愧、樂不應行處,是名五事,和 上不折伏共行弟子,和上得罪。
[0365a08] 「復有五事,共 行弟子和上不折伏,和上得罪:無愛、無敬、無 慚、無愧、不與和上法衣食,是名五,和上不折 伏共行弟子,和上得罪。
[0365a11] 「有五事,和上不應受 共行弟子悔過:於和上無愛、無敬、無慚、無愧、 樂不應行處,是名五,和上不應受共行弟子 悔過。
[0365a14] 「復有五事不應受悔過:於和上無愛、無 敬、無慚、無愧、不與和上法衣食,是名五,和上 不應受共行弟子悔過。
[0365a16] 「有五事,和上受共行 弟子悔過得罪:無愛、無敬、無慚、無愧、樂不應 行處,是名五,和上受共行弟子悔過得罪。
[0365a18] 「復 有五事,和上受共行弟子悔過得罪:無愛、 無敬、無慚、無愧、不與和上法衣食,是名五法, 和上受共行弟子悔過得罪。
[0365a21] 「有五事,和上不 應折伏共行弟子:於和上有愛、有敬、有慚、有 愧、樂應行處,是名五法,和上不應折伏共行 弟子。
[0365a24] 「復有五事,不應折伏共行弟子:於和上 有愛、有敬、有慚、有愧、與和上法與衣食,是名 五,和上不應折伏共行弟子。
[0365a26] 「復有五事,和上 折伏共行弟子有過罪:有愛、有敬、有慚、有愧、 樂應行處,是名五,折伏共行弟子得罪。
[0365a28] 「復有 五,和上折伏共行弟子得罪:有愛、有敬、有慚、 有愧、與和上法衣食,是名五,和上折伏共行 弟子得罪。
[0365b02] 「有五事,應受共行弟子悔過:於和 上有愛、有敬、有慚、有愧、樂應行處,是名五,應 受共行弟子悔過。
[0365b04] 「復有五,應受共行弟子悔 過:有愛、有敬、有慚、有愧、與和上法衣食,是名 五,應受共行弟子悔過。
[0365b06] 「有五事,和上受共行 弟子悔過無罪:於和上有愛、有敬、有慚、有愧、 樂應行處,是名五,和上受共行弟子悔過無 罪。
[0365b09] 「復有五,和上受共行弟子悔過無罪:於和 上有愛、有敬、有慚、有愧、與和上法衣食,是名 五,和上受共行弟子悔過無罪。
[0365b11] 「有五種人 不應為說毘尼:試問、無疑問、不為悔所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