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vāstivādavinaya (Shi Song Lu) 十誦律
Scroll 5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十誦律卷第五十一 (第八誦之四)後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羅譯
五法初
[0370c24] 「有五事故僧與下意:說佛過、法過、僧過、戒過、 作非威儀。
[0370c25] 「復有五事僧與作下意:罵比丘、道 說比丘、出比丘過、處處說他過、使他不得施 不得住處。
[0370c27] 「復有五事僧與下意:罵白衣、道說 白衣、出白衣過、處處說他過、使白衣不得利 失住處。
[0370c29] 「復有五事僧與下意:比丘兩舌鬪他、 以比丘向比丘兩舌、以白衣向白衣兩舌、以 比丘向白衣兩舌、以白衣向比丘兩舌、作世 間法罵。
[0371a03] 「有五事:形相、生種、作、犯、病。
[0371a03] 「復有五事: 形相、生相、作、多煩惱、作世間法罵。
[0371a04] 「有五種皮 不應畜:師子皮、虎皮、豹皮、獺皮、狸皮。
[0371a05] 「有五 種皮不應畜:象皮、馬皮、狗皮、野干皮、黑鹿皮。
[0371a07] 「有五種糞掃衣不應畜:火燒衣、牛嚼衣、鼠噉 衣、初嫁衣、產衣。
[0371a08] 「有五事老比丘語不應受; 無義語、非法語、非毘尼語、無憐愍語、非教勅 語。
[0371a10] 「有五自說阿羅漢,如先說。」
[0371a10] 佛語優波離: 「比丘欲入僧,應住五法中。」如先說。
[0371a11] 「有五事犯 僧伽婆尸沙,如先說。
[0371a12] 「有五處分:界處分、施處 分、道徑行處分、戒處分、見處分。
[0371a13] 「有五純色 不應畜:純赤、純青、純欝金色、純黃藍色、純曼 提咤色。
[0371a15] 「有五種大色不應畜:穹伽色、黔蛇色、 盧耶那色、嵯梨多色、呵梨陀羅色。
[0371a16] 「有五事,闥 利咤比丘不能滅諍:不見言見、不聞言聞、不 憶言憶、不知言知、非法言法,是名五事,闥利
吒比丘不能滅諍。復有五事闥利吒比丘能 滅諍:見言見、聞言聞、憶言憶、知言知、法言 法,是名五,闥利吒比丘能滅諍。
[0371a21] 「復有五事,闥 利吒比丘不能滅諍:隨愛、瞋、怖、癡、非法言法。 是名五事,闥利吒比丘不能滅諍。復有五事,
闥利吒比丘能滅諍:不隨愛、瞋、怖、癡、法言法, 是名五,闥利吒比丘能滅諍。
[0371a25] 「復有五事,闥利 吒比丘有犯:不見言見、不聞言聞、不憶言憶、 不知言知、非法言法,是名五,闥利吒比丘有
犯。有五事闥利吒比丘無犯:見言見、聞言 聞、憶言憶、知言知、法言法,是名五事,闥利吒 比丘無犯。
[0371b01] 「復有五事,闥利吒比丘有犯:隨愛、 隨瞋、隨怖、隨癡、非法言法,是名五事,闥利吒 比丘有犯。復有五事,闥利吒比丘無犯:不隨
愛、瞋、怖、癡、法言法,是名五,闥利吒比丘無犯。
[0371b05] 「有五事,闥利吒比丘不能滅諍:不善知諍、不 善知諍住處、不善分別諍、不知滅諍因緣、不 善知滅諍已更起因緣,是名五,闥利吒比丘
不能滅諍。復有五事,闥利吒比丘能滅諍:善 知諍、善知諍住處、善分別諍、善知滅諍因緣、 善知滅諍已更不復起因緣,是名五,闥利吒 比丘能滅諍。
[0371b11] 「復有五事,闥利吒比丘不能滅 諍:不善知修多羅、不善知毘尼、不善知諍、不 善知諍住處、不善分別諍,是名五,闥利吒比
丘不能滅諍。有五事,闥利吒比丘能滅諍:善 修多羅、善毘尼、善知諍、善知諍住處、善分別 諍,是名五,闥利吒比丘能滅諍。
[0371b16] 「有五事,五歲 比丘不依止他:知犯、知不犯、知輕、知重、廣通 利戒,是名五,五歲比丘不依止他。
[0371b18] 「有五同意 取:若親厚、若活在、若現前、若取已當語令知、 取已彼必歡喜,是名五同意取。
[0371b20] 「有五事故,如 來按行諸房舍:為斷比丘俗語故、以床臥具 不料理者為料理故、已料理好安隱故、看病
比丘故、未制戒欲制故,是名五事,如來按行 房舍。
[0371b24] 「有五事,如來知而故問:為起因緣故、為 制戒故、為分別義句故、與修多羅文句相似 故、為後眾生令自解故,是名五事,如來知而 故問。
[0371b27] 「經行有五利益:勦健、有力、不病、消食、意 得堅固,是名經行五利。
[0371b28] 「復有經行五利益:能 行故、解勞故、除風故、消冷熱病故、意得堅 固,是名經行五利。
[0371c01] 「有五非法發露:向別住 人、不共住人、未受大戒眾、無殘事、不見是事 發露,是名五非法發露。有五如法發露:不向
別住人、不向不共住人、不向未受大戒眾、以 有殘事、見是事發露,是名五事如法發露。
[0371c05] 「有 五事非法作苦切羯磨:非法非毘尼、應遮應 置、無事不現前作、無舉者不令他憶、不三問 作,是名五事作非法苦切羯磨。有五如法作
苦切羯磨:是法是毘尼、不應遮不應置、有事 現前作、有舉者令他憶念、三問作,是名五如 法與苦切羯磨。
[0371c11] 「有五事名善好闥利吒比 丘:見言見、聞言聞、憶言憶、知言知、法言法, 是名五善好闥利吒比丘。
[0371c13] 「有五事名好闥利 吒比丘:不隨愛、瞋、怖、癡、法言法,是名五好闥 利吒比丘。
[0371c15] 「有五事名好闥利吒比丘:善分別 取事、無過者不說有過、有過者說過、不清 淨邊生不清淨、清淨邊生清淨、法言法,是名
五好闥利吒比丘。
[0371c18] 「有五事名好闥利吒比丘: 善分別事;不恃力、僧中斷事;得聽已舉他事; 無偏私受悔過、無偏私見他過、無偏私說他
過;法言法。是名五好闥利吒比丘。
[0371c21] 「有五事名 好闥利吒比丘:善取諍、善知諍處、善分別諍、 善知諍滅已更不起、法言法,是名五好闥利 吒比丘。
[0371c24] 「有五事名好闥利吒比丘:善知修多 羅、善知毘尼、善知諍、善知諍處、法言法,是 名五好闥利吒比丘。
[0371c26] 「復有五事名好闥利吒 比丘:受戒滿十歲若過十歲、若持戒、若多聞、 善如法斷自疑他疑、善能斷自他惡邪見,是 名五好闥利吒比丘。
[0371c29] 「有五事名好闥利吒比 丘:善能令他住戒、善教毘尼阿毘曇、弟子若 入他方不樂能將來、能看病教他看,是名五 好闥利吒比丘。
[0372a03] 「有五事名好闥利吒比丘:能 令他有信、有持戒、有多聞、有施、有智,是名五 好闥利吒比丘。
[0372a05] 「復有五事名好闥利吒比丘: 若自住無學戒、無學定、無學智、無學解脫、解 脫知見,亦能令他住無學戒、定、慧、解脫、解脫
知見,是名五好闥利吒比丘。
[0372a08] 「復有五事名好 闥利吒比丘:知犯、知不犯、知輕、知重、廣通利 戒,是名五好闥利吒比丘。
[0372a10] 「有五事名好闥利 吒比丘:知出家、知羯磨、知教授、知依止、知障 道不障道,是名五好闥利吒比丘。」 (五法竟)
六法(如先說)
七法(如先說)
八法初
[0372a16] 「不應畜八種鉢:金鉢、銀鉢、琉璃鉢、頗梨鉢、銅 鉢、白鑞鉢、木鉢、石鉢,是名八種鉢不應畜。」餘 如先說。
九法初
[0372a20] 佛語優波離:「一比丘不能破僧,二、三、四乃至 九比丘清淨同見者能破。一比丘尼、一式叉 摩尼、一沙彌、一沙彌尼、一出家、一出家尼不能
破僧,二、三、四乃至九亦不能破。優波離!若 有九比丘清淨同見者能破僧。
[0372a24] 「有九犯:犯波 羅夷、犯僧伽婆尸沙、犯波逸提、犯波羅提提 舍尼、犯突吉羅、犯惡口突吉羅、犯偷蘭遮突
吉羅、犯毘尼突吉羅、犯威儀突吉羅,是名九 犯。
[0372a28] 「有九退:戒退、見退、命退、威儀退、自退、他退、 知識退、資生物退、生死退,是名九退。有九不
退:戒不退、見不退、命不退、威儀不退、自不退、 他不退、知識不退、資生物不退、生死不退,是 名九不退。」
[0372b03] 佛語優波離:「闥利吒比丘若斷諍 時,應以九事觀言者:觀諍者、觀威儀、觀來 往處、觀親里、觀知識、觀身口行、觀先來、觀
云何相言、應聽他語應從他聞,是名九應觀 言者。諍者,何等九事觀彼言者?觀鬪不鬪、 觀諍不諍、觀相持不相持、觀相言不相言、觀
犯戒、觀犯見、觀犯命、觀言語、觀從他聞,是 名九應觀彼言者。」
[0372b10] 爾時長老優波離往到佛 所頭面作禮在一面立:「善哉世尊!願略說法, 令我知是法、是毘尼、是佛教。」佛語優波離:「若
法隨欲不隨無欲、隨瞋不隨無瞋、隨嫉妬不 隨無嫉妬、隨往來不隨不往來、隨增長不隨 不增長、隨鬪不隨無鬪、隨諍不隨無諍、隨相
持不隨不相持、隨相言不隨不相言。優婆離! 汝定知是非法、非毘尼、非佛教。優婆離!若法 隨無欲不隨欲、隨無瞋不隨瞋、隨無嫉妬不
隨嫉妬、隨不往來不隨往來、隨不增長不隨 增長、隨不鬪不隨鬪、隨不諍不隨諍、隨不相 持不隨相持、隨不相言不隨相言,汝定知是 法、是比尼、是佛教。」
[0372b23] 爾時長老阿那律,往到佛所頭面作禮在一 面坐,白佛言:「善哉世尊!願略說法,令我知是 法、是比尼、是佛教。」佛語阿那律:「若法隨貪不
隨無貪、隨無厭不隨厭、隨多欲不隨少欲、隨 不知足不隨知足、隨難滿不隨易滿、隨放逸 不隨不放逸、隨非法不隨法、隨背法不隨不
背法、隨世俗語不隨毘尼語。」佛語阿那律:「汝 定知是非法、非毘尼、非佛教。阿那律!若法隨 無貪不隨貪、隨厭不隨無厭、隨少欲不隨多
欲、隨知足不隨不知足、隨易滿不隨難滿、隨 不放逸不隨放逸、隨法不隨非法、隨順法不 隨背法、隨比尼語不隨俗語,汝定知是法、是
毘尼、是佛教。」如長老優波離所問,大愛道亦 如是問;如長老阿那律所問,瘦瞿曇彌亦如 是問。
[0372c08] 「有九依止:若善男子依止信心,捨不善 取善者,是名捨不善取善;戒、聞、施、智亦爾,是 名善男子依止信心捨不善取善。是人住是
五法已,應更證四法:法忍、隨忍、樂忍、棄捨忍, 是名九依止。」
[0372c12] 有外道名婆呵樹和,往到佛所 問訊在一面坐已,白佛言:「瞿曇!先在優樓頻 蠡 國尼連禪河邊,在一迦和羅樹下,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久,我時彼處從瞿曇聞: 『漏盡阿羅漢,不還生死不作五事:不故殺生、 不盜、不婬、不故妄語、不飲酒。』我從瞿曇聞說
是語即便信受。」佛言:「我先已說,今亦復說,漏 盡阿羅漢,不還生死不作九事:不故殺生、不 盜、不婬、不故妄語、不飲酒、不隨愛、瞋、怖、癡,是
名九事。」
[0372c21] 有外道名沙陀,往到佛所問訊,在一 面坐已白佛言:「瞿曇!先在優樓頻螺國尼連 禪河邊,在一迦和羅樹下,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不久,我時彼處從瞿曇聞:『漏盡阿羅 漢,不還生死不作五事:不故殺生、不盜、不婬、 不故妄語、不飲酒。』我從瞿曇聞說是語、即便
信受。」佛言:「我先已說,今亦復說,漏盡阿羅漢, 不還生死不作九事:不故殺生、不盜、不婬、不 故妄語、不飲酒、不來還、不起邪見、見常法、
觀生死無常,是名九事有九惱:無利、無益、惱 我、不安隱我。」餘如先說。 (九法竟)
十法初
[0373a04] 「有十利:攝僧故、僧一心故、僧安樂行故、折 伏高心故、不信者令得信故、已信者令增長 故、慚愧者令得安樂故、遮今世惱漏故、斷後
世漏故、佛法久住故,是名十利。
[0373a07] 「有十語:隨修 多羅語、毘尼語、阿毘曇語、和上語、阿闍梨語、 戒語、衣語、鉢語、食語、藥語,是名十語。
[0373a09] 「有十願: 修多羅願、毘尼願、阿毘曇願、和上願、阿闍梨 願、戒願、衣願、鉢願、食願、藥願,是名十願。
[0373a11] 「有十 羯磨: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僧羯磨、 闥賴吒比丘羯磨、戒羯磨、非法羯磨、如法
羯磨、別眾羯磨、和合眾羯磨,是名十羯磨。
[0373a14] 「有 十治:苦切、依止、驅出、下意、不見擯、不作擯、 惡邪不除擯、別住、摩那埵、本日治,是名十 治。
[0373a17] 「有十罰:苦切、依止、驅出、下意、不見擯、不作 擯、惡邪不除擯、別住、摩那埵、本日治,是名十 罰。
[0373a19] 「有十遮受戒法: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 身血、本犯重罪、賊住比丘、本白衣、不能男、 污比丘尼、越濟人,是名十遮受戒法。
[0373a21] 「有十難: 王難、賊難、火難、水難、惡獸難、龍難、人難、非人 難、命難、梵行難,是名十難。
[0373a23] 「有十非毘尼,謂十 不善業。有十毘尼,謂十善業。
[0373a24] 「復有十非毘尼, 謂十邪。有十毘尼,謂無學十真。
[0373a25] 「有十無志: 別住者、別住竟者、行摩那埵、行摩那埵竟、苦 切、依止、驅出、下意、不見擯、不作擯,是名十無 志。
[0373a28] 「有十非法遮說戒:非波羅夷、不出波羅夷 事、不輕呵僧、不出輕呵僧事、不捨戒、不出捨 戒事、隨順如法僧事、不破戒不破見、不破威
儀、不見不聞不疑,是名十非法遮說戒。何等 十如法遮說戒?犯波羅夷、出波羅夷事、輕 呵僧、出輕呵僧事、捨戒、出捨戒事、不隨順如
法僧事、破戒、破見、破威儀、見聞疑,是名十如 法遮說戒。」
[0373b07] 爾時佛在婆伽那梨槃國,是中有一優婆塞 有信樂心,造一房舍,別施長老羅云,如先說。 「有十利故如來結戒:攝僧故、僧一心故、僧安
樂住故、折伏高心故、不信者令信故、已信 者令增長故、慚愧者得安隱住故、遮今世惱 漏故、斷後世漏故、佛法久住故。
[0373b12] 「如來制戒、制 修多羅、制毘尼、制阿毘曇,誦修多羅、誦毘尼、 誦阿毘曇,持修多羅、持毘尼、持阿毘曇。持修
多羅者、持毘尼者、持阿毘曇者。攝修多羅、攝 毘尼、攝阿毘曇。和上阿闍梨,共行弟子近 行弟子沙彌,教威儀毘尼。說毘尼者,波羅提
木叉。說波羅提木叉者,遮波羅提木叉。遮波 羅提木叉者,受自恣。受自恣者,遮受自恣。遮 受自恣者,與欲。與欲者,受欲。受欲者,持欲。持
欲者,說欲。說欲者,取欲。取欲者,與清淨。與清 淨者,受清淨。受清淨者,持清淨。持清淨者,說 清淨。說清淨者,取清淨。取清淨者,與欲清淨。
與欲清淨者,受欲清淨。受欲清淨者,持欲清 淨。持欲清淨者,說欲清淨。說欲清淨者,取欲 清淨。取欲清淨者,與自恣。與自恣者,受自恣。
受自恣者,持自恣。持自恣者,說自恣。說自恣 者,取自恣。取自恣者,依止。依止者,與依止。與 依止者,受依止。受依止者,捨依止。捨依止者,
折伏驅出,同意悔過。受悔過者,白羯磨、白二 羯磨、白四羯磨、苦切羯磨、依止羯磨、驅出羯 磨、下意羯磨、不見擯、不作擯、惡邪不除擯、別
住、摩那埵、本日治、出罪覓罪相,舉他令憶念 共要羯磨、羈繫羯磨、乞聽羯磨、聽白羯磨。 不調伏者令調伏,皆以十利故。」 (十法竟)
增十一相初
[0373c08] 「有所犯事,應言白、應言不白?」答言:「犯應言白。」 「又犯,應言色、應言非色?」答言:「犯應言色。」「又
犯,應言可見、不可見?」答言:「應言可見。」「又犯, 應言根數、非根數?」答言:「應言根數。」「又犯,應言
有漏、非漏?」答言:「應言有漏。」「又犯,應言有為、無 為?」答言:「應言有為。」「又犯,應言世間、出世間。」
答言:「應言世間。」「又犯,應言陰攝、非陰攝?」答 言:「應言陰攝。」「又犯,應言界攝、非界攝?」答言:「應
言界攝。」「又犯,應言受、不受?」答言:「應言受。」「又 犯,應言四大造、非四大造?」答言:「四大造。」「又
犯,應言想、非想?」答言:「應言想。」「又犯,應言亂心、 非亂心?」答言:「應言亂心。」「又犯,應言染、不染?」
答言:「有染、有不染,染者故犯。佛結戒,不染者 不故犯戒。」「又犯,應言雜、不雜?」答言:「應言雜。」
「又犯,應言有欲、無欲?」答言:「有欲。」「又犯,應言 有著、無著?」答言:「有著。」「又犯,應言有對、無對?」
答言:「有對。」「又犯,應言心、非心?」答言:「有心。」「又 犯,應言有報、無報?」答言:「有報。」「又犯,應言業、
非業?」答言:「業。」「又犯,應言外入、內入?」答言:「內 入。」「又犯,應言過去、未來、現在?」答言:「有過去、未
來、現在。過去者,若所犯事已向他發露悔過, 是名過去。未來者,未犯必當犯者,是名未來。 現在者,現有所犯,是名現在。」「又犯,應言善、
不善、無記?」答言:「不善、無記。不善者故犯,佛結 戒,是名不善。無記者,不故犯戒,是名無記。」 「又犯,應言欲界、色界、無色界?」答言:「犯應言欲
界。」「又犯,應言學、無學?」答言:「非學、非無學。」「又 犯,應言見諦斷、思惟斷?」答言:「思惟斷。」「頗有作
是事犯、即作是事非犯耶?」佛言:「有!若比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