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vāstivādavinayavibhāṣā (Sapoduopinipiposha)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第三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盜戒因緣第二之二
[0517b06] 國中以王舍城、優填王國於十六大國最為 第一,於閻浮提內中國邊方一切統攝,而 優填王國用王舍國法。以此義推,於閻浮提
一切國法禮義以王舍城為正。阿闍世王於 人王第一;佛為法王眾聖中尊,故佛在王舍 城依人王制戒。王舍國法,五錢以上入重罪
中。佛依此法,盜至五錢得波羅夷。如是閻浮 提內現有佛法處,限五錢得罪。若國不用錢, 准五錢成罪。律師云言:更有一義祕不欲廣。
若自盜他物,欲取五錢已上,從始發足,步步 輕偷蘭遮;乃至選擇取三錢已還,得輕偷蘭; 四錢,成重偷蘭。若取一錢乃至四錢,亦從始
發足乃至取三錢,亦輕偷蘭;得四錢,重偷 蘭。若遣使取他物,當教時,得輕偷蘭;若取物 五錢已上、離本處時,此比丘得波羅夷,隨教
取物故。若受使比丘在彼取物時,狂心亂心 病壞心取物,比丘不得罪,遣使比丘得罪。若 教取金乃取銀,此比丘不得波羅夷,以異教
故;得偷蘭,以先方便故。若受使人隨教,不 教從此至彼,受使人若是比丘,步步輕偷蘭, 教他比丘無罪。若盜僧物五錢以上,得重偷
蘭;四錢以下,得輕偷蘭,而報罪甚深。若曳 不離僧地,得輕偷蘭。若入比丘所拔房,得 重偷蘭。若舍屬一主,物不異主,若不離地未
出家界,步步輕偷蘭。若入女姊妹奴婢房中, 得波羅夷。若入兄弟兒房中,得輕偷蘭。若 出主地相亦波羅夷。若比丘冬夏拔房,房即
屬此比丘,隨房所得地遠近即為房界。若 僧房中住而不拔此房,則是異主異房。若 物在地,物是一主。地屬異主,若地無異相,隨
物周圓邊際為相,若出邊際則離本處。若在 褥上有異色,物在一色移在異色,即離本 處。無主水中有主鳥,若沈令水覆背上,名
離本處。若舉離水,名離本處。若移鳥令離 周圓邊際,名離本處。若流水中捉鳥住,令後 水過前頭,亦名離本處。有主水中有主鳥,若
舉離水,名離本處。若水是一主,岸上地是 異主,若曳上岸,名離本處。若地與水同是一 主,縱令上岸,不名異處。若未入王界,有一比
丘語此比丘:「彼國稅重。」聞重便還。若稅實 重,二俱無過。若稅實輕,妄說言重教他比丘, 得重偷蘭,受教比丘無罪。若入王界,語言稅
重,聞重即還。若稅實重,二俱無咎。若稅實 輕,妄說言重教他比丘,得波羅夷;受教比 丘無罪。若瓶中有寶,欲盜此寶,合瓶持去
若近若遠,得輕偷蘭。若取寶舉出離瓶底, 得波羅夷。取非人五錢已上,重偷蘭;若四錢 以下,輕偷蘭。天與畜生盡名非人。
[0517c24] 云何名 無主物?若二國界中間各自封相,其間空地, 地若有物,名無主物。又如一王征破異國,所
破國王若死若走,後王未統攝此國,爾時地 若有物,名無主物。若無主物有主心取,輕偷 蘭。若有主物無主心取,突吉羅。若物有人
守護,無我所心盜取,於物主邊得波羅夷。田 地相言得勝,波羅夷。不如,得輕偷蘭。若牛馬 珍寶相言得勝,未離本處,得輕偷蘭。相言得
物,離本處,波羅夷。若相言勝負未定,先牽牛 馬去,得輕偷蘭。後相言得勝,得波羅夷,以 先離本處故。若比丘白衣時有田地,先出家
時一切盡捨,不屬比丘也;若先不捨者,故屬 比丘。若國罰負比丘,若先失物,作心未捨還 取此物、若己物外更取他物,計錢成罪。若先
心已捨,正使己物亦不得取,取亦計錢。若國 禁物,若持出王界者入死罪中,若比丘持出, 律師初言得重。後更問之,似不入重,然違犯
王教,突吉羅。盜王民有死罪、有重罰負。若盜 心持去,離本處,得波羅夷。若王人正使出家 出國,既無死罪亦無罰負,王直不聽,若無盜
心將出國,違王教,突吉羅。拘耶尼用牛馬市, 買賣牛得錢,錢滿得罪。弗婆提用衣市買, 其法亦爾,三天下同。有比丘盜罪,凡是三寶
物、他寄物,自為衣服醫藥父母,除販賣,一切 無過。
殺戒因緣第三
[0518a22] 有魔天神者,魔王在第六天,一切欲界眾生 皆屬於魔。有內眷屬、外眷屬,內眷屬受魔教, 外眷屬不受魔教。此天神受魔教。
[0518a24] 即生惡邪 見者,或言見盜,或言戒盜。
[0518a25] 問曰:「阿難言者, 問曰:佛一切智,何故教諸比丘令得如是衰 惱?若不知者,不名一切智。」
[0518a27] 答曰:「佛一切等 教,爾時不但六十人受不淨觀,佛法教無有 偏,但受得利有多有少,故無咎也。佛深知眾
生根業始終,必以此法因緣後得大利。云六 十比丘,迦葉佛所受不淨觀法,不能專修多 犯惡行,命終入地獄中。今佛出世,罪畢得生
人間,墮下賤家出家入道。以本緣故,應受此 法。既命終已得生天上,於天來下從佛聽法 得獲道迹。以是因緣,佛無偏也。」
[0518b06] 得大果大利 者,一現漏盡結、二不墮惡道、三生天人中、 四善法增長、五不墮下賤家。
[0518b08] 阿那波耶者, 出息入息。始習此法,繫心鼻頭;若觀六界,繫 意頂上;若不習不淨,注心眉間。所以習不
淨觀先在面上者,修此觀法為除貪欲心。欲 心生,要從面起,故先觀於面。
[0518b12] 結跏趺坐者, 所以結跏趺坐,為正身故。所以正身,為正心 故。是正於心,必先正身。又云:九十六種外道
皆不結跏趺坐,欲異外道故,為此坐法。又云: 欲止睡眠故。又云:欲生前人信敬心故。如一 時有異國來罰罽賓,入其界內,見諸比丘在
山林樹下結跏趺坐正身正意,即生信敬尋 歸本國。又云:佛坐道樹時結跏趺坐,利根辟 支佛亦結跏趺坐,以是諸緣故結跏趺坐。
[0518b21] 得波羅夷罪者。
[0518b21] 問曰:「何以但害人得波羅夷?」
[0518b22] 答曰:「人中有三歸、五戒、波羅提木叉戒故。又 沙門四果多在人中得,佛與辟支佛必在人 中得漏盡故也。是以害人波羅夷,餘道不得
波羅夷。若為殺人作刀杖弓箭,突吉羅。若 執刀欲殺人,發足步步輕偷蘭;乃至未傷人 已還,盡輕偷蘭。若刀著人,不問深淺,命未
斷以還,重偷蘭;若死,波羅夷。若為殺人故作 坑,未成時突吉羅;作竟,輕偷蘭。若人墮中,勇 健便急即能出坑,得重偷蘭。若墮坑中不死,
亦重偷蘭。作弶作撥亦爾。若遣使殺人,當 教時得輕偷蘭。使若殺時,此比丘得波羅夷。 遣使殺人,亦三心中得波羅夷。若遣使殺人,
遣使殺人比丘若誦經禮佛,使殺,彼時 遣使比丘得波羅夷,是善心中得罪。不善心 中、無記心中,義推可知。若遣使殺人,教彼人
若來者殺,而受使者彼人去時殺者,比丘得 輕偷蘭。若教刀殺而用杖殺、若殺此而殺彼, 凡不如本教更異方便,盡輕偷蘭。若教一人
殺彼人,而受使者更使異人,如是展轉乃至 十人,最後人殺時,盡得波羅夷。若比丘善知 星曆陰陽龜易、解國興衰軍馬形勢,若以比
丘語故征統異國,有所殺害兼得財寶,皆得 殺、盜二波羅夷。若優婆塞,以王故同心共 征異國、若破他國,有所傷殺兼得財寶,雖手
不作,以同心故,亦犯殺、盜二戒。若二人相刺 一時死,無犯戒罪,以受戒誓畢一形故。若以 刀杖欲殺人故,或杖打刀刺,不尋手死十日
應死,後更異人打,即尋杖死。打死比丘 得波羅夷,先打比丘得重偷蘭。若遣使殺人, 使若往殺下刀,不問深淺,前人不死,遣使比 丘、受使比丘俱重偷蘭。」
[0518c23] 若墮胎殺者,在母 腹中諸根成就以來,隨以種種因緣而得殺 者,名墮胎殺。
[0518c25] 按腹殺者,若在腹中諸根未 成,如薄酪生酥,若按腹令散,若彼死者 名按腹殺。
[0518c27] 乃至腹中初得二根者,始處緣 時,父母精合識處其中,得身根、命根。爾時 作因緣殺者,得波羅夷。此是窮下之說也。
有四人不可殺:入滅盡定、無想定、佛使、入慈 三昧。
妄語第四
[0519a04] 若為利養名聞故,言我得不淨觀、阿那波那 乃至世間第一法,得向四沙門果、四禪、四無 量心、四無色定、五神通,盡波羅夷。乃至自言
持戒清淨婬欲不起,若不實者,偷蘭遮。若自 言諸天龍乃至羅剎鬼來至我所,彼問我、我答 彼,是事不實者,波羅夷。所以得罪者,自現內
有勝法能感諸天龍神,又自顯斷恐怖故。龍 神來至我所,我無恐懼,可名過人法;不名過 天,佛在人中結戒故、人中有波羅提木叉戒
故、又人中多入聖道多修善法勝於天故, 但勝人已勝於天。又言:但勝人,得波羅夷;天 故無所論。若不誦四阿含,自言誦四阿含;非
阿毘曇師,自言阿毘曇師;非律師,自言律師; 實非坐禪作阿練若,自言我是阿練若;悉 偷蘭遮。大而言之,無所習誦,而言我有所誦 習,悉偷蘭遮。
十三事初
[0519a21] 與諸比丘結戒者。
[0519a21] 問曰:「一切善法不言結,何 以但言結戒?」
[0519a22] 答曰:「戒是萬善之本,但結戒即 一切結也。佛所以制此故出精戒,為令法 久住故、又欲止誹謗故。若作此事,世人外道
當言:『沙門釋子作不淨行,與俗人無異。』又 欲生天龍善神信敬心故,若作此事,雖復私 屏,天龍善神一切見之。又佛平等不問親疎,
有事則制、無事則止。又諸佛法爾,婬是惡行, 法應制之。」
[0519a29] 僧伽婆尸沙者,秦言僧殘,是罪屬 僧,僧中有殘,因眾除滅。又云:四事無殘,此 雖犯有殘,因僧滅罪,故曰僧殘。
[0519b02] 問曰:「四篇皆 是有殘,何以獨此戒言有殘?」
[0519b03] 答曰:「四篇雖 是有殘,不一切盡因僧滅。如三十事中,三事 因僧滅,餘則不因。九十事中,七事因僧,餘則
不因。十三事,一切因僧。又犯此戒,行波利 婆沙亦在僧中,摩那埵亦在僧中,出罪亦在 僧中,餘戒不爾,故名僧殘。又此戒不共,如比
丘犯得僧殘,比丘尼犯得波逸提。」
[0519b09] 問曰:「何以 不同?」
[0519b10] 答曰:「為令二眾有差別故。又云:女人 煩惱深重難拘難制,若與制重則罪惱眾生。 又云:女人要在私屏多緣多力苦乃出精,男
子不爾,隨事能出,故不同也。若比丘作方便 出精,精未出,變為尼然後出,無罪。以尼無出 精方便故。若比丘故出精,一心即變為尼,
即清淨住。若比丘作六夜摩那埵未竟即變 為尼,亦清淨住。若行波利婆沙未竟即變 為尼,亦清淨住。若比丘尼變為比丘亦如是。
不共戒如是。共戒云何?若比丘先作僧殘未 成,變為尼然後成事,先比丘得偷蘭遮,尼 得僧殘,以罪同故。若比丘尼變為比丘亦
爾。若比丘犯僧殘,一念變為尼,乃至十年 五年覆藏然後變為尼,一種十五日除罪。 若比丘尼犯僧殘,一念不覆藏乃至發露,行
十五日法中一日二日若變為比丘,但作六 夜摩那埵,然後出罪。若先犯罪有覆藏日,即 變為比丘,隨本覆日行波利婆沙。」
[0519b27] 夢中出精 者,有三事能發煩惱:一因緣、二方便、三境 界。眾生先善業故生富貴處,但以婬欲為 先,若生天上亦復如是,人天富樂是婬欲因
緣也。二方便者,若見聞女色,後方便思惟,然 後起欲,是名方便。三境界者,若見上妙女色 即生欲心,是名境界。是比丘先富貴家子,雖
得出家,以先欲因緣重故,夢中失精。復以是 事因緣故,遊諸聚落,或見好色、或方便思惟, 以是因緣故,夢中失精。
[0519c07] 一面立者,阿難恭 敬佛故不坐。
[0519c08] 問曰:「舍利弗、目連深恭敬佛, 何以坐耶?」
[0519c09] 答曰:「此二人恭敬法故,阿難兼 以俗親故,是以不同。又云:阿難受他使故不 坐。又云:諸佛法爾,凡侍比丘法不應坐。」
[0519c11] 讚戒 讚持戒者,為折伏破戒故、令持戒者增善根 故。如佛讚多聞智慧懃精進,若破戒者、若 愚癡者、若懈怠者,知佛語無二,必有深利
作如是說。不持戒者懃加持戒,愚癡眾生懃 求智慧,懈怠眾生懃加精進,是故讚持戒 也。
第二摩捉戒
[0519c19] 迦留陀夷持戶鉤在門間立。此人婬欲偏多, 伺見女人共語笑抱捉,解釋欲心。
[0519c20] 問曰:「若 欲心多者,何不作大事破戒?」
[0519c21] 答曰:「此人根 熟應得漏盡故。又應度此舍衛城中具足千 家正少一人,是故不作大事。」
[0519c23] 諸女人何以 來看?一以世間多事多諸怱務,出家人所住 處寂靜安樂故。二親近善知識,欲聞法故。
三眾僧房中種種嚴飾,采畫房舍床榻臥具, 觸目可樂,是故來看。
[0519c27] 何故正食後來?又言: 無有定義。若食前來,復當言何以不食後來? 進退有疑耳。又云:俗人食前多事多緣,或
作飲食分處奴婢,夫婿兒子各隨緣已,然後 共相依隨登山遊澤或詣僧坊。又云:所以 至僧坊者,為欲親近善人,樂聞法故。若食前
來,諸比丘各乞食隨緣,不在僧坊,是故食 後來。
[0520a05] 「諸女人何以隨比丘入房舍中?」
[0520a05] 答曰: 「謂出家之人斷欲清淨,信敬故隨入無疑。」
[0520a06] 有 善者默然。
[0520a07] 問曰:「何故有默、有不默者?」
[0520a07] 「有云: 欲心多者默然,欲心少者不默然。有云:若 知識者默然,非知識者不默然,不相錯故。有 云:人性不同,有樂覆罪過者默然,有不
樂藏過者不默。有云:無有父母兄弟夫婿兒 女,無所畏難故默然;有父母兄弟夫婿兒女 者,有畏難故不默然。」
[0520a13] 諸比丘為諸女人說法 者,為說佛法,眾僧是良祐福田,可信可敬,莫 以小緣故自破善根。又云:讚歎迦留陀夷種
種功德智慧,當得漏盡,度千家作大利益,莫 見小因緣故自失敬信也。佛所以結此摩捉 女人戒,一以出家之人飄然無所依止,今結
此戒與之作伴,令有所依怙。二欲止鬪諍 故,此是諍競根本,若捉女人則生諍亂。三 息嫌疑故,若比丘設捉女人,人見不謂直捉
而已,謂作大惡,是故止之。四為斷大惡之 源,欲是眾禍之先,若摩捉女人則開眾惡 門,禁微防著。五為護正念故,若親近女人
則失正念。六為增上法故,比丘出家迹絕欲 穢,栖心事外為世揩軌。若摩捉女人,與惡 人無別,則喪世人宗敬之心。
[0520a27] 此是不共戒。 比丘犯僧殘,比丘尼犯摩捉,波羅夷。若比丘 欲摩捉女人,根變作尼,變竟後捉無罪,以
尼無方便心故,即清淨住。若比丘已犯摩捉 僧殘,根變作尼,即清淨住。若尼犯摩捉波羅 夷,根變作比丘,即清淨住。若比丘捉女人,未
著女人即變為男子,手著時非女人,不得僧 殘,得先方便偷蘭遮;捉已變,得僧殘。若尼欲 捉男子,手未捉,根變為女,變為女竟捉,不
得波羅夷,得先方便偷蘭遮。未變捉,捉竟變, 得重。
第三惡語戒
[0520b10] 此是不共戒。比丘惡語得僧殘,比丘尼惡語 偷蘭遮,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此五 篇戒各有種類,十三事中初五戒;三十事中
三戒:從非親里尼取衣、浣故衣、染羊毛;九 十事中十五戒,與女人過五六語、教尼至 日沒時,次第後十戒,食家中前後二戒,
與女人同室宿,議共道行;四悔過中第四戒; 眾學法中不眄視、不高視戒,是婬戒種類。十 三事二房舍;三十事中七戒:畜寶戒、種種
用寶戒、販賣戒、自乞縷使織師織、還奪他比 丘衣、知物向僧自迴向己;九十事中三戒:藏 針筩等戒、與五眾衣輒還用、與賊眾議共道
行;四悔過中第三戒;眾多學戒中以飯覆 羹、淨草淨水。如是等戒。是盜戒種類。十三 事中污他家;三十事中憍奢耶敷具;九十事
中知水有蟲自澆草土若使人澆、知水有 蟲取用二戒,打他比丘、搏他比丘二戒,故 奪畜生命;四悔過中初戒;眾學中大塼飯、
淨草淨水。如是等戒,殺戒種類。十三事中 二謗戒、破僧相助三戒、戾語戒;三十事中 三戒:一二居士作衣、若王大臣遣使戒;九
十事中初十戒;四悔過中第二戒;眾多學一 切說法戒。如是等戒。妄語戒種類。二百五 十戒,以類而言有四種類。以罪而言,罪有五 差、偷蘭遮。
[0520c05] 十三事,初房舍。
[0520c06] 佛在阿羅毘國,此是鬼神名。此國是阿羅毘 所住處,故因之為名。
[0520c07] 諸比丘者,有二種:一世 諦比丘、二第一義諦比丘。住波羅提木叉戒, 是世諦比丘;住無漏戒,是第一義諦比丘。
[0520c10] 大迦葉者,迦葉名多故,以大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