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ūlasarvāstivādavinayavibhaṅga (Genben Shuo Yiqie You Bu Pi Nai Ye)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Scroll 1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 第十六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惡性違諫學處第十三
[0707a25] 爾時薄伽梵在憍閃毘國瞿師羅園。時具壽 闡陀既犯罪已不如法說悔,時親友苾芻見 其如是,為欲令其利益安樂,告言:「具壽闡陀!
汝所犯罪應如法說悔。」答言:「若犯罪者,彼即 自當如法說悔。」親友告曰:「汝身犯罪,欲令誰 悔?」答曰:「有追悔者彼當說悔。」告曰:「汝既犯罪,
應生追悔。」答曰:「諸具壽!莫向我說若好、若惡, 我亦不向諸具壽說若好、若惡。具壽止!莫勸 我、莫論說我。諸具壽!汝種種姓、種種類而來
出家,猶如種種樹葉風吹一處。然具壽等亦 復如是,因我世尊證無上覺,汝種種姓族來 求出家。」時苾芻聞彼闡陀作如是說,咸生嫌
賤作如是語:「云何苾芻與諸苾芻,同一佛法、 同一學處,如法如律他諫悔時,自身不受諫 語?」時諸苾芻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告曰:
「汝諸苾芻!應別諫闡陀,若更有餘類,亦應如 是諫:『汝闡陀!與苾芻同一佛法、同一學處,如 法如律而諫悔時,莫自身不受諫語。具壽!自
身當受諫語。諸苾芻如法如律諫汝,汝亦如 法如律諫諸苾芻,展轉相諫、展轉相教、展轉說 悔,如是如來、應、正等覺苾芻僧眾便得增長。
具壽!汝莫違諫。』」時諸苾芻聞佛教已,白佛言: 「如是。世尊!」即如佛教諫彼闡陀,廣說如前,乃 至汝莫違諫。時諸苾芻別諫之時,具壽闡陀
如前所說堅執而住,云:「唯此事實,餘皆虛妄。」 時諸苾芻以此因緣具白世尊:「大德!我等如 佛所教,已作別諫諫彼闡陀,彼苾芻如前所
說堅執而住,云:『我所言,其事實爾,餘皆虛妄。』」 世尊告曰:「汝等應作白四羯磨諫彼闡陀,若 更有餘亦應如是諫。敷座鳴揵稚如常集
眾,眾集已令一苾芻應如是作:
[0707b27] 「『大德僧伽聽!此具壽闡陀,諸苾芻於佛所說 學處經中如法如律正諫之時,自不受語作 如是說:「汝諸具壽!莫向我說若好、若惡,我
亦不向諸具壽說乃至少許若好、若惡。諸具 壽止!莫諫我。」時諸苾芻便為別諫。別諫之時, 闡陀遂便堅執其事,作如是語:「我說是實,餘
皆虛妄。」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 今以白四羯磨諫彼闡陀:「汝具壽闡陀,諸苾 芻於佛所說學處經中如法如律正諫之時,
莫自身不受諫語作如是說:『諸具壽!莫向我 說若好若惡,我亦不向諸具壽說,乃至少許 若好若惡。』具壽闡陀!汝今應捨自身不受諫 語,白如是。」』次作羯磨。
[0707c11] 「『大德僧伽聽!此具壽闡陀,諸苾芻於佛所說 學處經中如法如律正諫之時,自不受語作 如是說:「汝諸具壽!莫向我說若好若惡,我亦
不向諸具壽說,乃至少許若好若惡。諸具壽 止!莫諫我。」時諸苾芻便為別諫。別諫之時,闡 陀遂便堅執其事,作如是語:「我說是實,餘皆
虛妄。」僧今以白四羯磨諫彼闡陀:「諸苾芻於 佛所說學處經中如法如律正諫之時,莫自 不受諫語作如是說:『諸具壽!莫向我說若好、
若惡,我亦不向諸具壽,說乃至少許若好若 惡。』具壽闡陀!汝今應捨自身不受諫語。」若諸 具壽忍許,僧與具壽闡陀作白四羯磨曉喻
其事:「汝具壽闡陀!諸苾芻於佛所說學處經 中如法如律正諫之時,莫自身不受諫語。具 壽!自身當受諫語。諸苾芻如法如律諫具壽,
具壽亦如法如律諫諸苾芻,如是如來、應、正 等覺苾芻僧眾便得增長,謂由展轉相諫、展 轉相教、展轉說悔故。汝具壽闡陀!應捨自身
不受諫語、違僧諫事。」者默然,若不許者說。 此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結文准 知。
[0708a03] 時諸苾芻受佛教已,依法而諫當諫之時,闡 陀苾芻如前所說,而云:「我說實爾,餘皆虛妄。」 時諸苾芻以此因緣具白世尊:「大德!我等奉
教以白四法諫闡陀時,然彼不受諫語,而云: 『我說實爾,餘皆虛妄。』」爾時世尊以此因緣集 苾芻眾,知而故問,廣說如前:「汝闡陀!何故堅
執不捨?」種種呵責已,乃至「我觀十利,為諸弟 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708a11] 「若復苾芻惡性不受人語,諸苾芻於佛所說 戒經中如法如律勸誨之時,不受諫語,言:『諸 大德!莫向我說少許若好、若惡,我亦不向諸
大德說若好、若惡。諸大德止!莫勸我、莫論說 我。』諸苾芻語是苾芻言:『具壽!汝莫不受諫語, 諸苾芻於戒經中如法如律勸誨之時,應受
諫語。具壽如法諫諸苾芻,諸苾芻亦如法諫 具壽,如是如來、應、正等覺佛聲聞眾便得增 長共相諫誨。具壽!汝應捨此事。』諸苾芻如是
諫時,捨者善。若不捨者,應可再三慇懃正諫, 時隨教應詰令捨是事。捨者善,若不捨者僧 伽伐尸沙。」
[0708a23] 若復苾芻者,謂是闡陀,若更有餘如是流類。
[0708a24] 惡性不受人語者,若善苾芻以隨順言不違 正理正勸諫時,自用己情不相領納。
[0708a25] 諸苾芻 者,謂此法中人。
[0708a26] 於佛所說戒經中者,佛謂大 師,於戒經中說四波羅市迦、十三僧伽伐尸 沙、二不定、三十泥薩祇波逸底迦、九十波逸
底迦、四波羅底提舍尼眾多學法、七滅諍法。 經者,是比次略詮義。依如是等法律勸誨之 時,不受他語自守惡性堅執而住。
[0708b02] 諸大德莫 向我說若好若惡等者,謂好事不須勸、惡事 勿相遮,此等皆是別諫之詞。
[0708b04] 大德止者,更重 慇懃彰不受語,乃至三諫廣說如前。
[0708b05] 此中犯 相其事云何?知諸苾芻如法諫時,得罪輕重 亦如前說。
[0708b08] 時諸苾芻咸皆有疑,白佛言:「世尊!此闡陀苾 芻有何因緣,依託如來族望勢力,對諸善好 苾芻前自恃傲慢作 [夌*欠]
辱語?」佛告諸苾芻: 「闡陀苾芻非但今日恃託我故慢諸苾芻,於 過去世亦恃託我,於諸善好婆羅門居士中, 自衒己身亦為憍慢。汝今應聽!於往昔時石
砌城中,有婆羅門名曰月子,於同類族娶女 為妻,未久之間便誕一息,與其立字名為月 光。年漸長大,頗知家業。後於異時,其婆羅門
身嬰病苦,彼之妻子捨而不問。其家有婢作 如是念:『此婆羅門於日日中百過舉手,以求 衣食資給我等,今遭病苦妻子不問。彼既是
我曹主,不相看侍是所不應。』即便往詣醫人 之處,告言:『賢首!仁識月子婆羅門不?』醫人報 言:『我先曾識,今者如何?』其婢報曰:『今遭病苦,
妻子不問。仁今為我,可處藥方。』醫人答曰:『彼 之妻子既其不問,更有何人為作瞻養?』婢曰: 『唯我看侍。』醫人即為依病處方。婢親供給,蒙
加藥餌,病得痊瘳。時婆羅門便生是念:『我遭 疾苦妻子不問,我今得活皆是使女之恩,既 有劬勞寧容不報。』命使女曰:『賢首!我遭病苦,
妻子不問。我今得活,皆是汝恩。汝欲何求?皆 隨所願。』使女答曰:『大家!若於我處存私愛者, 幸能降意共我交歡。』婆羅門曰:『汝今何用作
此交歡?我當與汝五百金錢,放汝為良長無 賤稱。』使女答曰:『大家!我雖蒙放不免賤名,有 愍念心交歡是勝。』婆羅門曰:『隨汝所願,月期
若過身淨之時可來報我。』後於異時月期身 淨,即便白主:『我今身淨。』是時家主共行交密, 便即有娠。時婆羅門婦既自審察,知夫與婢
竊有交通,即於婢所鞭打楚毒特異常時,弊 衣麁食不充身口。使女自念:『豈有薄福有情 託我胎內,初有娠日婆羅門婦即便於我加
其杖木與惡衣食。』後時月滿便誕一男,使女 生念:『此是薄福有情,初有娠日婆羅門婦極 加楚毒,令我衣食不自充軀,若其長大飢貧
更甚。』作是念已即取孩兒,置浣盆中欲棄於 外。時婆羅門見而問曰:『賢首!此浣盆內是何 物耶?』答言:『無物。』婆羅門曰:『可將來看。』乃見盆
內有新生孩子,問言:『汝欲棄耶?』使女悲啼而 告之曰:『此薄福物,處胎之後大家即便倍增 嚴酷,弊衣惡食不自充軀,若其長大飢貧更
甚,由此因緣我今欲棄。』婆羅門曰:『此復何辜? 是我之過。』美言慰喻令其收養,報其婦曰:『汝 豈不憶我前遭病命在須臾,而汝及子皆不相
問。我於今日得存命者,皆是使女恩養之力。 汝若於此好惡共同者善,若不爾者我當立 彼以為家長,汝為婢使令相供給。』時彼婦女
既聞是語,即便驚懾遂生私念:『此婆羅門稟 性暴惡,我不依教當被 [夌*欠] 辱。』報其夫曰:『我 實不知,此之使女君有私愛,從今已去乃至
戲笑亦不敢麁言。』而彼孩子由浣盆中欲棄 於外,家人因此名作浣盆。其浣盆孩子凡所 餐膳與父同食,有請喚處携以俱行。
[0709a03] 「後於異 時其婆羅門身嬰疾病,告長子月光曰:『我亡 之後汝無所乏,浣盆童子年在幼稚,當須憂
念苦樂是同。』于時月光敬受父教。其父雖加 藥餌不見瘳損,因即命終。如有頌曰:
「『積聚皆消散, 崇高必墮落;
合會終別離, 有命咸歸死。』
[0709a10] 「時婆羅門既身亡已,妻子親族悲號啼泣,以 雜色繒綵嚴飾喪輿,送往屍林如法燒已,還 歸本處懷憂而住。于時月光命浣盆曰:『爾來
共我一處同食。』其母報曰:『汝不應共婢兒同 食。』兒告母曰:『比來常云是我之弟,如何今 日忽作婢兒?』便報子曰:『汝父在時稟性暴惡,
誰復敢對喚作婢兒?』于時浣盆聞斯語已,往 親母所白其母曰:『我豈實是婢所生耶?』母便 報曰:『皆由往業,誰復婢兒強弱相 [夌*欠] 自是常
事,此婆羅門婦極是惡行,汝今宜可自活他 鄉。』于時浣盆即便辭母客遊他邑,即自改名 號為月靜。
[0709a21] 「是時月靜漸次遊行至室羅伐城, 時此城中有大臣婆羅門,唯有一女儀容端 正人所樂觀,年漸長成可為婚禮。時婆羅門
遂作是念:『我之少女不求族望、不覓錢財、不 為容色而作婚娉。若其有人能於我所學四 明論善通達者,我當娉之。』是時月靜客遊他
鄉情存學業,詣婆羅門所而白之曰:『我今意 欲就大師處習四明論。』問曰:『汝從何來?』答曰: 『我從石砌城來。』問曰:『彼城人物汝並識不?』答
云:『我識。』問曰:『汝識大婆羅門月子不?』月靜聞 已不覺啼泣,彼便問曰:『汝何故啼?』答云:『彼是 我尊,身已亡歿。』師報之曰:『彼是我友,久與別
離,今已云亡,誠可悲悼。』因即攝受。彼便銳意 勤學四明,稟性聰敏未盈歲月,於所習論咸 皆洞曉。時婆羅門便作是念:『我有宿願,所生
之女不求族望、不覓錢財、不為容色,若其有 人能於我所學四明論善通達者,我當娉之。』 即便以種種瓔珞嚴飾其女,召命宗親門設
火祀,左手携女右手持瓶,以吉祥水注月靜 手,而告之曰:『摩納婆!今我以女授汝為妻。』月 靜受之旋火三匝,餘婆羅門同聲呪願:『願得
長壽無病,宗門吉昌。』即便廣設賓會共成婚 禮。為大臣愛念,撿挍家室,所有取與咸皆委 付。其家巨富多有珍財,遠近商人無不臻湊。
[0709b16] 「時有石砌城商人,持諸貨物到室羅伐城,便 見浣盆共相謂曰:『此之浣盆今者乃作大臣 女夫,善習眾藝其家巨富多有資財,貧富無
恒、業命何定?』時諸商人既交易已,持諸貨物 還石砌城,告月光云:『我於室羅伐城見汝弟 浣盆,善四明論為大臣女婿,其家巨富多有
財產。』彼兄聞已便告母曰:『我聞浣盆在室羅 伐,勢力豪富有異常人。』其母聞之情生不喜。 後於異時月光家資漸見貧悴,母便告曰:『如
汝前聞浣盆者是汝之弟,彼既巨富汝宜往 看,所有錢財或容相濟。』月光報曰:『前云婢兒, 今成兄弟。』不違母命便往室羅伐城。
[0709b27] 「于時浣 盆聞有大兄其名月光,與諸商旅來至此城, 即便疾往商人之處,既迎見已歡喜跪拜,而
白兄曰:『我自立名名為月靜,浣盆之字勿復 口陳。』兄答:『如是。』便引其兄詣所住宅,報其婦 曰:『此是我大兄,汝可存心好須供侍。』婦既
聞已依教供給。其月光器量溫雅易為共住, 浣盆稟性獷暴難可祇承,於妻室處常行楚 毒,于時新婦便白月光曰:『伯於家弟一乳所
資,何意伯則寬恕仁慈,弟乃剛獷惡性?』伯便 報曰:『家弟稟性如是,汝復未誦家呪,緣此苦 楚共相煎迫。』婦言大伯:『幸願恩慈賜我家呪。』
于時月光說伽他曰:
「『明呪不惠人, 以呪換方與;
或時得承事, 或復獲珍財;
若不如是者, 縱死不傳授。』
[0709c14] 「婦言:『大伯!奉上幾物得稱本情?』其伯答曰:『得 五百金錢以呪相與。』其婦即便以五百金錢
奉而禮足,請曰:『幸願恩慈賜我家呪。』其伯報 曰:『待我歸日當可持來。』婦既蒙許情欣明呪, 語其夫曰:『仁之家兄久至於此,何不發遣令
還故居?』夫云:『賢首!汝辦路糧并設飲食,我求 商旅資贈行人。』即便出外求覓商旅,新婦遂 持五百金錢求請法術,伯受物已即說呪曰:
「『半城人共悉, 親族並皆知;
浣盆應默然, 莎訶更勿語。』
[0709c24] 「說明呪已報新婦曰:『此呪義深汝當熟誦,如 其我弟更鞭打時,即便報曰:「且勿行杖待我
為誦家呪。」若問呪義,便可答言:「若更瞋呵,我 當廣說。」』其夫出外覓得商旅,如法贈送月光 歸鄉,還來舍內。其婦生念:『我雖得呪,未知驗
不?我今可試。』洗浴之具並不預安,飲食所 須亦不為辦,夫從索水,報曰:『無水。』『我今極 飢可與飲食。』報言:『食亦未作。』即便瞋怒而罵
之曰:『比為兄在我不治汝。』遂便舉手欲打其 妻,妻曰:『君宜且止,聽誦家呪。』報言:『誦看。』即 說呪曰:
「『半城人共悉, 親族並皆知;
浣盆應默然, 莎訶更勿語。』
[0710a08] 「夫便問曰:『此之明呪,其義云何?』答曰:『若更打 我,當說其義。』夫曰:『若不說義,更不相打。』浣盆 從此掩氣無言。
[0710a10] 「汝諸苾芻!往時月子婆羅門 者即我身是,彼浣盆者即闡陀是。往時恃我 族望欺誑於人,今者還恃我宗欺諸同梵行
者。是故汝諸苾芻!不應憑恃勢力欺蔑於人, 當自攝心謙下而住。」
[0710a15] 諸大德!我已說十三僧伽伐尸沙法,九初便 犯,四至三諫。若苾芻隨一一犯故覆藏者,隨 覆藏日,眾應與作不樂波利婆沙。行波利婆
沙竟,眾應與作六夜摩那 [卑*也] 。行摩那 [卑*也] 竟,餘 有出罪,應二十僧中出是苾芻罪。若少一人 不滿二十眾,是苾芻罪不得除,諸苾芻皆得
罪。此是出罪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 第二、第三亦如是問。諸大德!我知眾清淨, 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二不定法
[0710a25] 攝頌曰:
若在屏障中, 堪行婬欲處,
及在非障處, 無有第三人。
[0710a28] 爾時世尊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時 具壽鄔陀夷,日初分時著衣持鉢入城乞食, 次至故二笈多舍。是時笈多逢見鄔陀夷來,
即為敷設妙好床座,進而迎曰:「善來大德!此 處床座宜應就坐。」時鄔陀夷即便就坐,笈多 禮已,遂與鄔陀夷壓膝而坐為聽法故,時鄔
陀夷即以美妙言辭為其說法。時鹿子母毘 舍佉,聞說法聲作如是念:「此是大德鄔陀夷, 為彼笈多以妙言辭而宣法要,美如新蜜。我
當就彼聽其說法。」時毘舍佉即詣笈多處,見 與鄔陀夷壓膝而坐。見已生念:「此非出家人 之所應作,若有不信之人見斯事者,定謂苾
芻與女人於私屏處共行非法,長眾譏嫌。我 今宜可以此因緣白世尊知。」時毘舍佉便詣 佛所,禮佛足已在一面坐,具以上事而白世
尊:「唯願世尊,從今已去為諸聖眾制其學處, 令生憶念不應屏處獨與女人一處而坐,慈 愍故!」
[0710b17] 爾時世尊受毘舍佉請已默然而住,時毘舍 佉見佛默然禮已而去。爾時世尊以此因緣 集苾芻眾,為二事故:一者為令我諸聲聞弟
子識知此事不應作故;二者制諸學處故。爾 時世尊知而故問,廣說如前,乃至「我觀十 利,為諸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710b23] 「若復苾芻獨與一女人,在於屏障堪行婬處 坐。有正信鄔波斯迦,於三法中隨一而說:若 波羅市迦、若僧伽伐尸沙、若波逸底迦。彼
坐苾芻自言其事者,於三法中應隨一一法 治:若波羅市迦、若僧伽伐尸沙、若波逸底 迦;或以鄔波斯迦所說事治彼苾芻。是名不 定法。」
[0710c01] 若復苾芻者,謂鄔陀夷,若更有餘如是流類。
[0710c02] 獨者,唯獨苾芻。
[0710c02] 一女人者,更無餘伴女、男、黃 門。女人者,若婦、童女堪行不淨行。
[0710c03] 在屏障者, 有五種屏處:一、牆,二、籬,三、衣,四、叢林,五、闇夜。
[0710c05] 坐者,若床、若座乃至高一尋內。
[0710c05] 堪行婬處者, 謂處堪作不淨行事。
[0710c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