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ūlasarvāstivādavinayavibhaṅga (Genben Shuo Yiqie You Bu Pi Nai Ye)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Scroll 3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三 十八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擬手向苾芻學處第四十九
[0833b07]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住逝多林給孤獨 園。時具壽大目乾連與十七眾出家并受圓 具,廣說如前,令其執作,彼不隨教。時鄔陀夷
即便瞋忿,努手向一,彼十七人一時皆倒高 聲啼泣。餘苾芻問其故:「何因瞋一,十七俱倒?」 答曰:「我若不俱倒地恐皆被打。」苾芻嫌賤,以
事白佛。佛便呵責,乃至「我觀十利,為制學處, 應如是說:
[0833b15] 「若復苾芻瞋恚故不喜,擬手向苾芻者,波逸 底迦。」
[0833b17] 若復苾芻等者,事並同前。
[0833b17] 言擬手者,謂舉手 擬他。釋罪同前。
[0833b18]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有內外 俱:內謂苾芻努其一指擬苾芻時,得一墮罪, 乃至五指得五墮罪,或以拳肘從頭至足,准
事如前,是謂為內。外者,將草莛等擲擬前人, 如上廣說。俱者,謂手執杖等以擬前人,皆得 墮罪。若為利益令彼恐怖,或復欲令呪術成
就努擬前人,並皆無犯。又無犯者,謂初犯人, 或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覆藏他罪學處第五十
[0833b27] 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時六眾苾 芻與他出家,并受圓具而為共住。時諸弟子 若未知彼是惡行人,悉皆承事親近供養;後
既知已便捨而去,與善苾芻共相狎習,然為 敬佛教故每日三時親為敬禮。其難陀苾芻 有親弟子名曰達摩,彼未知師是惡行者,與
之共住;後既知已捨之而去,與善苾芻同居。 敬佛教故每日三時常來禮謁,因白師曰:「鄔 波馱耶存念!我今請白,欲向寺園閑靜之處
隨情作業。」難陀報曰:「爾當謹慎。」鄔波難陀聞 是語已報達摩曰:「汝持我座,共爾俱行。」達摩 白言:「豈阿遮利耶亦於晝日詣閑林處而逐
靜耶?」鄔波難陀曰:「癡人!汝意謂我心常散亂 無所了知。何靜慮門我不通解?」達摩答曰:「我 實不敢作此思惟,但問軌範師向晝日遊處
不?」是時達摩便持彼座,往晝遊處置一樹下, 即自歛身詣一靜處,加趺而坐繫念思惟。 鄔波難陀隨後而至,達摩遙見白言:「大師!彼
處樹下已安座訖,宜當就彼安靜而住。」時鄔 波難陀即便往彼就座而坐,衣覆頭面歛念 思惟心不能安,還從座起周迴四顧。見一女
人毀籬欲入,鄔波難陀遙喚達摩曰:「達摩!汝 今知不?有人毀籬。」達摩報曰:「阿遮利耶!幸 可思念《逝多林經》。」鄔波難陀曰:「癡人!汝今方
解依經而住,汝豈不聞世尊之教,於僧祇物 不應捨棄,我今自往遮彼女人。」即從座起, 既至彼已,問言:「少女!何意毀籬。」女人便笑,時
鄔波難陀染心遂起,即便捉臂遍抱女身,鳴 咂 其口捨之而去,往達摩所問言:「汝何所見?」 答曰:「唯除交會,餘事皆見。」鄔波難陀曰:「具壽!
雖知汝見勿告餘人。」報言:「大師!乃至未見,善 苾芻來我終不說。」鄔波難陀曰:「汝親教師有 鄙惡事,我當覆蓋,汝見我過不藏護耶?」達
摩曰:「大師!知他有麁惡罪共相覆護,如此之 事我當先說。」達摩便去,告諸苾芻。諸少欲者 聞生嫌賤,舉以白佛。佛集苾芻,乃至「我觀十
利,為制學處,應如是說:
[0834a06] 「若復苾芻知他苾芻有麁惡罪,覆藏者波逸底 迦。」
[0834a08] 若復苾芻者,鄔波難陀,餘義如上。
[0834a08] 知義亦如 上。
[0834a09] 苾芻者謂是難陀。
[0834a09] 麁惡罪者有二種:謂波 羅市迦罪、僧伽伐尸沙罪。何故此二名為麁 惡?自體及因皆麁弊可惡,故言麁惡。
[0834a11] 覆藏 者,謂掩蔽也。釋罪同前。
[0834a12] 此中犯相其事云 何?若復苾芻見苾芻犯他勝罪時,作心覆藏, 乃至明相未出已來,得惡作罪;明相出已便
得墮罪。若覆他殘罪事亦同此。若苾芻見苾 芻犯波逸底迦罪時,作心覆藏,乃至明相未 出已來,得惡作罪;明相出已亦得惡作。如是
別悔法乃至惡作罪,覆藏亦爾。若說罪者恐 他與為障礙之事、或為梵行等難、或復緣此 令僧破者,覆皆無犯。又無犯者,謂初犯人,或 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0834a22] 第六攝頌曰:
伴惱觸火欲、 同眠法非障、
未捨求寂染、 收寶極炎時。
共至俗家不與食學處第五十一
[0834a26] 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難陀苾芻 有弟子名曰達摩,性懷慚恥於犯追悔,廣說 如前,乃至重佛教故日別三時就師致禮。時
鄔波難陀語難陀曰:「大德當知!達摩於我先 有讎隙,我必對佛僧及餘眾前,彰其惡響 作不饒益事,或令一日絕食受飢。」難陀報曰:
「此之達摩稟性持戒,愧恥為懷追悔在心,曾 無有犯。何能與彼作無益事?」鄔波難陀曰:「我 今必當令彼無食受餓。」難陀聞已便作是念:
「寧使絕食,不可令其漫彰餘過。」時有長者來 請難陀、鄔波難陀就舍而食。是時難陀報鄔 波難陀:「今日我令達摩絕食。」鄔波難陀曰:
「今正是時。」達摩時至欲得乞食,便詣師所禮 拜合掌白言:「鄔波馱耶存念!我今欲行乞食。」 師便報曰:「我於今日有一施主,來請我食并弟
子一人,汝可與我就彼而食。」便白師曰:「豈我 比來曾隨師後受請食耶?」鄔波難陀聞其語 已而告之曰:「達摩!我先別聞與今見異,我意
謂汝稟性持戒慚愧為懷,遵奉師言情無違 逆,豈復本師以不淨物而勸於汝,何故汝今 見違上命?」是時達摩既蒙大德呵責默然而
止,復白師曰:「我取水羅及乞食鉢方從師去。」 鄔波難陀報言:「具壽!更復何用水羅鉢為,於 彼舍中自有淨器,其水先濾亦復無蟲,即可
與我相隨而去。」是時達摩尋從師後。有一乞 食苾芻見而問曰:「具壽達摩!欲何所適?」報言: 「欲往請處。」乞食者報曰:「具壽!知量而食。」達摩
曰:「大德!事未可知,為當得食?為絕食耶?」時乞 食者相隨而去入室羅伐城。時難陀、鄔波難 陀與其弟子至一店所,其難陀、達摩便住於
此。鄔波難陀即往施主家,飽足食已還來店 上,難陀次往就舍而食。達摩便白鄔波難陀 曰:「阿遮利耶時將欲至,我當行矣。」鄔波難陀
報曰:「彼施主家眾事皆辦,至便噉食,更何所 憂,待至臨中我當共去。」達摩即起以足量影。 鄔波難陀報達摩曰:「癡人!汝言謂我不護尸
羅、心常懈慢非時食耶?汝今宜去!若住於此 令我不樂,若語若坐無有歡心,不如獨住,汝 勿居此。」達摩念曰:「我若持羅及鉢來至此者,
當行乞食,今既無羅及鉢,其欲如何?」遂歸寺 所,乃至食力未盡已來專修善品,及食力衰 委脇而臥。時乞食者還至寺中,見達摩臥告
曰:「具壽達摩!食是他物腹豈他耶?恣意飽餐 遂令不能作業。」答言:「大德!誰餐飽食?」報云: 「豈非今日受他請食?」答曰:「不食。」問言:「何
故?」即以上緣次第陳告。時乞食者告諸苾芻, 苾芻聞已各生嫌賤作如是語:「云何苾芻故 心令他苾芻絕食?」以緣白佛。佛集僧眾,問答
虛實,廣說如前,乃至「我觀十利,制其學處,應 如是說:若復苾芻語餘苾芻作如是語:『具壽! 共汝詣俗家,當與汝美好飲食令得飽滿。』彼
苾芻至俗家竟不與食,語言:『具壽!汝去。我與 汝共坐共語不樂,我獨坐獨語樂。』作是語時 欲令生惱者,波逸底迦。」
[0834c22] 若復苾芻者,謂鄔波難陀,餘義如上。
[0834c22] 餘苾芻 者,此法中人。
[0834c23] 共至俗家者,謂四姓家。
[0834c23] 言美好 飲食,謂五嚼食及五噉食。
[0834c24] 令得飽滿者,謂恣 意而食。
[0834c25] 汝去等者,是驅遣言。語謂讀誦,坐 謂禪思。
[0834c26] 獨坐等樂者,明作惱意令彼絕食,以 此為緣,不為餘事。釋罪同前。
[0834c27] 此中犯相其事 云何?若苾芻故心令他苾芻絕食者,得波逸 底迦。若為病緣醫遣絕食,不與無犯。又無犯 者,謂初犯人,如上。
觸火學處第五十二
[0835a03] 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時此城中有 諸商人,往詣佛所禮雙足已,次至阿難陀處 問曰:「世尊!夏了欲向何處?」阿難陀具答,廣說
如前,觀其先兆欲向王舍城。商主問:「知行日 多少?」即皆預辦供設所須。時阿難陀每日常 在商主前行,遂見岐路奉待世尊。世尊見已,
問言:「汝今何故住此不行?」阿難陀曰:「大德!今 此二路:一是直道,多有獅子虎豹恐怖難 行。一是曲路,安隱無礙。我今不知欲趣何路?」
佛告阿難陀:「宜取直路,怛他揭多離諸怖畏 故。」爾時世尊便取直路至一聚落。時聚落中 有二童子,在村門戲,一人持鼓、一人執弓。時
二童子見世尊來,即便禮足白佛言:「世尊!善 來!善來!因何世尊欲從險道而為遊涉?唯願 世尊勿生恐怖,我等為佛作引導人。」一在前
行鳴鼓而去,一持弓矢隨後而來。世尊見去 便作是念:「此二童子久植善根,今遭遇我。」告 曰:「汝等二人今可歸去,如來大師久離怖畏,
獅子虎豹何所能為?」一人佛前聲鼓,一人對 佛彈弓,禮佛足已遂還本處。爾時世尊即現 微笑,有種種光從口而出,所謂青黃赤白紅
頗胝色。此之光明或有沈下或復上昇,其光 下者下至速活地獄、黑繩、眾合、小叫、大叫、小熱、 大熱、阿毘地獄及八寒地獄。光既至彼,若諸
有情受炎熱者皆得清涼,若處寒氷便獲溫 暖。彼諸有情離苦安樂皆作是言:「我與汝等 為從地獄死生餘處耶?」爾時世尊為欲令彼
諸有情類生信喜故,便遣化身往地獄內,彼 見化已咸作是說:「我等不於此死而生餘處, 必是由此希奇大人威德力故,令我身心除
苦得樂。」既生信已便能消滅地獄諸苦,於人 天趣受勝妙身,常為法器能見諦理。其上昇 者上至四大王眾天、三十三天、夜摩天、覩史多
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眾、梵輔、大梵、少光、 無量光、光音、少淨、無量淨、遍淨、無雲、福生、廣 果、無煩、無熱、善見、善現、色究竟天。所至之處
光中演說苦空無常無我等法,并復說此二 伽他曰:
「汝當求出離, 於佛教精懃,
降伏生死軍, 如象摧草舍。
於此法律中, 常修不放逸,
能竭煩惱海, 當盡苦邊際。」
[0835b16] 時彼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已,還至佛所。 若佛世尊說過去事,光從背入;若說未來事, 光於胸入;若說地獄事,光從足下入;若說傍
生事,光從足跟入;若說餓鬼事,光從足指入; 若說人事,光從膝入;若說力輪王事,光從左 手掌入;若說轉輪王事,光從右手掌入;若說
天事,光從臍入;若說聲聞事,光從口入;若 說獨覺事,光從眉間入;若說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光從頂入。是時光明繞佛三匝從頂
而入,時具壽阿難陀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 如來、應、正等覺,非無因緣熙怡微笑。」即說伽 他曰:
「世尊遠離掉憍慢, 於有情中第一尊;
降伏煩惱及諸怨, 若無因緣不微笑。
如來自證真妙覺, 諸有聽者皆樂聞;
牟尼最勝願宣揚, 大眾疑心為開決。」
[0835c03] 佛告阿難陀:「如是!如是!如來、應、正等覺,非無 因緣而現微笑。汝見二童子引導我不?」白佛
言:「見。」佛告阿難陀:「以此善根於當來世十三 劫內,不墮惡趣生人天中,於最後身得成無 上正等菩提,一名法鼓音如來、二名施無畏
如來。」爾時世尊說是記已隨路而去,至一村 隅林中而宿。如佛所說,苾芻住處乃至樹下 亦應隨次共分。時六眾苾芻分得一枯樹,夜
被寒逼以火燒樹,於此樹中有蛇依止,蛇被 煙熏緣枝而上垂身欲下。六眾見蛇高聲唱 言:「欲墮!欲墮!」時諸商人聞是聲已咸作斯念:
「有師子入營跳躑而墮。」便大驚怖四向奔走。 于時世尊告阿難陀曰:「何意商旅四面逃奔?」 阿難陀白佛言:「大德!如佛教勅:凡諸苾芻所
在之處,應隨長幼而共分之。六眾苾芻今宵 宿處分得枯樹,被寒所逼以火燒樹,於此樹 中有蛇依止,蛇被煙熏緣枝而上放身欲下。
六眾見蛇高聲唱言:『欲墮!欲墮!』時諸商人聞 是聲已咸作斯念:『有師子入營跳躑而墮。』便 大驚怖四面奔逃。」世尊告曰:「汝可急去報諸
商人,如來在處離師子怖,速命商旅勿復驚 惶。」時阿難陀奉教告知,諸人咸至。時諸苾芻 見是事已悉皆有疑,俱來白佛:「大德!何意六
眾作墮落聲驚諸商旅?」世尊因此重為安慰 令離憂怖。
[0835c28] 佛告阿難陀:「非但今日驚怖商旅,乃往古昔 已曾恐懼於他,令彼四面逃走,我為安慰令 離憂惱。汝等當聽!於過去世在彼水側有頻
螺果林,於此林中有其六兔,共為知友依止 而居。時頻螺果熟墮水作聲。于時六兔聞果 落聲,形小志怯,便大驚怖四向逃走。時有野
干,見其奔走來問其故。兔曰:『我聞水內有非 常之聲,將非猛獸欲來害我,緣此事故我等 逃奔。』野干亦走,如是猪鹿、牛象、豺狼、虎豹及
小師子等,各相詰問,聞斯語已悉皆奔竄。去 斯不遠於山谷中,有一猛師子王依止而住。 于時師子見諸獸類惶怖奔馳而問之曰:『汝等
皆有爪牙勇力,何所怖懼各見驚馳?』皆悉報 言:『我聞惡聲非常可畏,定有猛獸來害於我, 為此驚惶求安靡地。』師子報曰:『在何處所而
作惡聲?』諸獸答曰:『我亦不知何處作聲?』師子 報曰:『若未委者,君等莫走,我為審觀是何聲 耶?』即問虎曰:『汝何處聞?』答曰:『我從豹聞。』如
是展轉問詰至兔,兔云:『此之怖聲是我親證, 非是傳聞。仁等俱來共觀聲處。』于時諸獸咸 悉共至頻螺林所,兔曰:『此是驚怖起處。』須臾
暫住,還聞果落墮水作聲。師子報曰:『此是食 果,非關恐怖。』爾時空中有天,見已說伽他 曰:
「『不應聞他語便信, 當須親自審觀察;
勿如樹果落池中, 山林諸獸皆驚走。』
[0836a25] 「汝等苾芻勿生異念,往時師子王者即我身 是,往時六兔驚恐諸獸,我已為其作安隱事, 六兔者即六眾是。今時復緣驚諸商旅,我亦
為其作安慰事。」爾時世尊為說昔緣,令諸苾 芻斷疑惑已,告阿難陀曰:「汝今可去遍告商 人:『汝等今日不應先去,如來當在商旅前行。』」
時阿難陀如佛所教具告商旅:「汝勿先去。」爾 時世尊及諸僧眾皆在前行,至險林中有師 子王欲來害佛。世尊見來便舒右手,於五指
頭化出五師子,彼聞此氣即便奔走。世尊便 於四面化為猛火,紅焰侵天飛光裂地,八方 遍合求避無由,唯見佛邊清涼可愛。是時師
子便詣佛所頂禮雙足,爾時世尊便以百福 莊嚴、眾相具足、無畏右手摩師子頭,告言:「賢 首!汝於先世已作惡業墮傍生中,復於今時
常以害心斷他生命活自己身,於此命終還 生惡趣。賢首!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 滅。汝於我所應生信心,於傍生趣深起厭離。」
時諸苾芻亦以手觸師子,師子見觸作不忍聲, 佛告諸苾芻:「汝等勿觸師子。何以故?猛獸獷 烈性難親附,若輒觸者致有損傷。是故汝等
莫觸師子。若諸苾芻觸師子時,得惡作罪。若 觸石師子、草師子、或泥土作及畫者,並皆無 犯。」調師子已佛與苾芻隨路而去。
[0836b19] 時師子王 辭佛而住,便作是念:「我今不應親於佛所聞 三句法,更斷他命而活己身,我今宜應要心絕
食不復餐噉。」凡諸畜類火力增強不堪忍飢, 遂便命過生四大王眾天。初生天者法爾有三 種念:「我於何處死?今於何處生?由何等業招
斯異熟?」即便自知從畜趣死,今生四大王眾 天。曾作何業?由於佛邊生淨信心。時此天子 復作是念:「我今宜應往詣佛所承事供養。」于
時天子以天瓔珞莊嚴其身,以天妙花盛滿 衣角,過於夜分放大光明來詣佛所,即以天 嗢鉢花、俱牟陀花、鉢沓摩花、分陀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