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ūlasarvāstivādavinayavibhaṅga (Genben Shuo Yiqie You Bu Pi Nai Ye)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Scroll 4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四 十五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入王宮門學處第八十二之二
[0871c07]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 時此城中有三長者:一名善與,二名善合,三 名戒勝。此三長者各有別德因而立名,能善
廣施謂善與長者,言無虛誑謂善合長者,眾 人信伏謂戒勝長者。善能忍恕謂勝光王,離 邪欲心為哥羅太子。時憍薩羅國至八月半
後多有賊盜,名為秋賊。彼諸賊侶共相集會 作如是議:「我等云何於此時中少作劬勞多 獲財物,於一年內受用隨情?」一人告曰:「今此
城中善合長者,多有貲財珍寶豐足,我等宜 往到長者處共為誣枉。報言:『長者!我等先有 一億金錢寄長者處,我今須用可見相還。若
言虛者,我等共引戒勝長者而為證人。』獲此 貲財於一年中豐足受用。」一人告曰:「彼戒勝 長者豈為我等作證人耶?」餘人議曰:「我以強
力逼令作證。」問曰:「如何強力?」答曰:「此戒勝長 者性多慚恥,若大便時必當遠出村外入深 林薄。我當伺候彼欲去時,執持利刀於草叢
住。彼若來至我即執捉,告言:『長者若與我為 證爾命得存,若也相違交斬君首。』」諸人聞已 咸云:「善計!作此方便為證不難。」即各持刀往
戒勝長者大便之處,於叢薄中潛身而坐。時 彼長者於大便時至所行處,在草叢內被賊所 擒,告言:「長者為當樂死?為求活耶?」長者告曰:
「我實不知君等何意?」賊曰:「當隨我言。」報曰:「隨 汝所作。」諸賊告曰:「若隨我語斯則命存,必 苦相違剚刃非遠。」長者曰:「有何言教?」賊曰:「與
我作證。」長者曰:「何事須證?」賊曰:「善合長者我 等先寄金錢一億,今欲徵索。恐彼不臣須得 人證。」長者曰:「此為實寄?為是虛言?」賊曰:「此是
虛言。」長者聞已作如是念:「我寧守死不為 枉事,豈避一生之苦於無量劫受諸惡報?」作 是念已,向諸群賊而說頌曰:
「寧以守法取終亡, 不作背法而存命;
守法定得昇天樂, 背法當生地獄中。」
[0872a13] 時彼長者說此頌已,為諸群賊略宣法要,告 言:「諸君當知,爾等皆由前世惡業因緣作欺 誑事,雖得人身衣食常乏。今復更為不善,於
此命終當生何道?除三惡趣無處相容。」作如 是等種種勸喻。諸賊聞已起信敬心,即便俱 來禮長者足,白言:「長者!我等愚癡不閑善惡,
欲以非法共相誣謗。既蒙告喻深心慶喜,我 等今時欲何所作?」長者曰:「無越三歸及五學 處為善趣因。」即便為受三歸五戒,至盡形壽
不殺生等,諸賊歡喜奉辭而去。
[0872a23] 復次勝光王有一小弟名曰哥羅,顏貌端嚴 眾人愛敬。至長淨日來詣佛所,禮佛足已 請受禁戒。既受得已從座而去,於一靜處撿
攝內心。是時魔女莊飾容儀,來至其所告言: 「王子今既少年應受欲樂,衰暮之後方可攝 心。」王子聞已告魔女曰:「汝以癡心迷惑於
物,我持淨戒不習邪途。」時彼魔女知王子意 固守至誠,不遂所求隱形而去。
[0872b02] 爾時善與長者來詣佛所,禮佛足已在一面 坐,聽佛說法。時勝光王亦來佛所欲申禮敬, 至逝多林門,命左右曰:「汝往佛所看有何人?」
使入便見善與長者佛邊聽法,廣如上說。乃 至王出門外告左右曰:「汝若見彼長者出時, 報云:『大王有教,長者速去離我國中。』」時有諸
天於長者處心生敬重,聞是語已各懷忿恚, 於王身上便放毒蜂。既被蜂蜇疾入宮內,蜂 仍不放隨入宮中。王被毒螫更無別計,即還
佛所禮足而白:「忽被蜂蜇不審何緣?唯願世 尊救濟於我。」佛言:「大王!由王向於善與長者 起瞋恚心欲驅出國,諸天忿怒放此毒蜂。」王曰:
「我有此過,今何所為?」佛言:「大王!宜應就彼而 申愧謝。」王曰:「我愧謝時禮其足耶?」佛言:「不應 致禮,應至彼前而執其手告言:『長者!我出麁
言,幸見容恕。』」時勝光王蒙佛教已,至長者所 而申懺摩,長者見已共相容恕,彼諸群蜂咸 皆四散,眾人見者各生希有。時勝光王白佛
言:「世尊!我處王位,從彼庶人而求懺謝,豈非 希有?」佛言:「大王大自在人,於卑賤類而求懺 謝,斯實希有。」善與聞已白世尊曰:「我貧無物,
隨有常施。此豈不是希有事耶?」佛言:「雖貧能 施,斯亦希有。」時戒勝長者及哥羅王子亦在 佛邊,戒勝長者具以秋賊而白世尊:「我為喪
命因緣不行誣枉,此豈不是希有事耶?」佛言: 「雖有命難情存質直,斯亦希有。」哥羅王子白 言:「世尊!魔女妖妍來相惑亂,我拘戒行不為
非法。此豈不是希有事耶?」佛言:「若人富貴能 受禁戒遠離邪欲,於諸世間斯實希有。」爾時 世尊以此因緣說伽他曰:
「若人處尊位, 求謝於卑微;
或復少貲財, 隨有能行施。
設遭於死難, 不生欺誑心;
富貴簡邪情, 此四咸希有。」
[0872c07] 爾時貧善與長者、戒勝長者、哥羅王子,親對 佛前各問深義,世尊如理隨事而答。時勝光 王亦在其中,見彼發問不解其義,但知瞻仰
心懷憂悒,禮佛而退。既還宮中以手支頰心 懷憂悒,時勝鬘夫人見王憂色問言:「大王從 何所來容色憂悴?」王以事報。夫人曰:「由王寡
聞不閑佛法,國務之隙可讀佛經。」王曰:「我今 年邁不能習讀,又復國務繁劇無暇尋經。若 汝勝鬘及行雨夫人讀佛經者,我於夜中聽
受文義。」夫人曰:「善。」時勝鬘夫人便白王曰:「我 生憍薩羅國,聖者鄔陀夷亦生憍薩羅國,我 當就彼而受經業。」其行雨夫人亦白王曰:「我
生摩揭陀國,聖者舍利子亦生摩揭陀國,我 當就彼而為讀誦。」王曰:「各隨所樂。」時勝光王 往舍利子所,申敬事已白言:「大德!行雨夫人
於尊者所欲受經法,唯願慈悲哀申教授。」舍 利子曰:「我今宜往白世尊知。」即往佛所禮佛 足已白言:「世尊!王欲請我為行雨夫人授佛
經法,是事得不?」佛言:「應教。」舍利子還至王所 報言:「世尊慈愍許我相教。」時勝光王既蒙許 已,復詣具壽鄔陀夷處,白言:「聖者!勝鬘夫人
欲就尊者受學佛經,廣說如上,乃至許我相 教。」王見許已,便還宮內報二夫人曰:「彼二大 德許相教授。」時二大德於日日中來入宮內,
為二夫人教讀佛法,後於異時勝光王國邊 隅反叛,王遣師伐被敗而歸,如是二、三乃至 七返,皆被他破逐北旋兵。王聞敗已便作是
念:「邊隅逆命師去被降,非我自行方能翦 剋。」王即嚴整四兵,於彼夜時帥旅而去。具 壽舍利子善識時宜,其鄔陀夷不知機變,夜
聞兵馬鈴鐸之響,即便驚覺作如是念:「豈非 王眾有事他行。」即於未明作天明想,執持衣 鉢入王宮中。時有內人報勝鬘夫人曰:「阿遮
利耶鄔陀夷今來至此。」夫人聞已著輕紗衣 出門迎接,時鄔陀夷見彼夫人形體疎露,注 目而視。夫人知已便生恥愧,還入宮中更著
餘衣,至鄔陀夷所敬受經教,再三反復猶未 天明。宮人見之共生譏議作如是語:「王雖信 敬情無間然,苾芻不識時機中宵而至,王未
藏寶及諸寶類,而便造次輒到宮門。」時鄔陀 夷教其讀誦迄至天曉,勝鬘夫人問曰:「聖者! 今朝何處當食?」鄔陀夷曰:「隨所得處我當噉
食。」夫人即取其鉢盛滿飯食授鄔陀夷,彼得 鉢已願言:「無病。」持之而出,至王門下見舍利 子從外而來。鄔陀夷問曰:「大德!若作如是精
進用心,云何能得斷諸煩惱?我侵明起早入 宮中,為彼夫人教授經法,并受鉢食持出宮 門。仁今始來何晚之甚?」舍利子曰:「具壽!可
去。佛緣此事當制式叉。」時諸少欲苾芻聞是 事已,便往白佛。世尊以此因緣告諸苾芻:「入 王宮者有十種過失。云何為十?一者王與夫
人在一處住,苾芻入時夫人便笑,王即生疑: 『豈非夫人與彼苾芻於私屏處行鄙惡事?若 不爾者何因見笑?或可有心將為惡事?』二者
苾芻入宮,夫人有娠,王生是念:『豈非苾芻共 為惡行令其有娠?』三者苾芻入宮,王失珍寶 及諸寶類,王作是念:『豈非苾芻偷竊我物?』
四者王有密語聞徹於外,王作是念:『豈非苾 芻傳通密語?』五者苾芻入宮,王瞋太子遷移 職位,太子念曰:『豈非苾芻於王讒搆,令我今
時致此憂慼?』六者苾芻入宮,太子於父為不 義事,諸人聞已,豈非苾芻傳通密語令失孝 義。七者苾芻入宮,王之所重尊勝大臣被黜
職位,便作是念:『豈非苾芻於王讒說,令我墮 在不如意處?』八者卑位大臣王與重賞,諸人 議曰:『豈非苾芻為其薦達?』九者王數出師征
伐,餘國人皆議曰:『豈非苾芻共王論說,數令 我等征伐疲勞?』十者苾芻入宮,王出征伐告 戰士曰:『其所得者悉皆自屬。』後既平殄,王便
却奪。諸人議曰:『此是苾芻教王奪我。』」佛告諸 苾芻:「以此因緣不應輒入宮內,或令四兵不 得安隱,此非苾芻之所應作。」
[0873b21] 攝頌曰:
夫人笑娠寶, 泄言瞋太子;
損王黜舉事, 數征還奪財。
[0873b24] 如是乃至「我觀十利,為諸苾芻制其學處應, 如是說:
[0873b26] 「若復苾芻,明相未出,剎帝利灌頂王未藏寶 及寶類,若入過宮門閫者,除餘緣故,波逸底 迦。」
[0873b29] 如是世尊在王舍城竹林園中,為諸苾芻制 學處已,告諸苾芻曰:「贍部洲內有二大城:一 名花子,二名勝音。此之二城互有衰盛。若花
子城盛則勝音城衰,若勝音城盛則花子城 衰。時勝音城人民富盛,有王御世名曰仙道, 正法治人國土豐樂,無諸戰陣亦無病苦。龍
王歡喜五穀熟成,廣說如上。彼王夫人名曰 月光,顏容姝特眾所愛敬。王之太子名曰頂 髻。有二大臣:一名利益,二名除患。時摩揭
陀國王舍城王名曰影勝,以法理人國無災 患,如餘廣說。夫人名勝身,儀貌超絕國內無 比。王之太子名未生怨。有一大臣名曰行雨,
是大婆羅門種高勝貴族。爾時仙道大王曾 於一時朝集大會,告眾人曰:『頗有餘國豐樂 熾盛與我國相似不?』時彼眾中有摩揭陀國
興易之人,作如是語:『大王!於此東方有摩揭 陀國王舍大城,王名影勝。彼國豐樂與王相 似。』時仙道王聞此語已,於影勝王生愛念心,
問大臣曰:『彼王國內何所乏耶?』答曰:『彼處無 寶。』王曰:『喚別寶人簡取好者。』便以妙寶盛滿 金篋并王勅書,遣使送往摩揭與影勝王,語
使者曰:『當報彼王:「從今已往王可共我為敵 國知識,必有所須我當為辦。」』使持王信到王 舍城影勝王所,奉書具白。王既覽書并開國
信,生大歡喜。王曰:『彼之國中何所乏少?』諸人 答曰:『彼無好疊。』時王即以摩揭陀國所出上 疊盛滿箱篋,准如上事報仙道王并致書曰:
『敬覽來信并受國珍,未面相親深慚遠意,彼 有須者我當為辦。』使持王信到勝音城,即以 書及國信奉仙道王。王見慶喜問使者曰:『王
之形狀其量如何?并問性行。』使者報曰:『影勝 王其形長大一似大王,性行雄猛躬為征戰。』 王即依量造五德上甲,令使送去。云何為五?
一者盛熱之時著便涼冷,二者刀斫不入,三 者箭射不穿,四者善辟諸毒,五者能發光明。 王造甲已并裁勅書曰:『今贈寶甲五德圓備,
若念我者幸當自著,希招遠意勿惠餘人。』即 以此甲付與使者。使者持去到王舍城,便以 此甲奉影勝王,白言:『大王!此之寶甲具足五
德,仙道大王故遣送來。』時影勝王覽書觀甲 心生希有,喚別寶者令其准價,寶人白言: 『大王!此一一寶並皆無價,然眾共商量准直
金錢十億。』王既聞已便生憂念:『遠方知友贈 我寶甲,此一一寶其價難知,我國無此如何 酬謝?』以手支頰低顏而坐。是時行雨大臣入
見大王似帶憂色,問言:『大王!何故面有憂色?』 王曰:『我今寧得心不懷憂?遠處國王贈我寶 甲,此一一寶其價難知。我國更無奇異珍物,
既無報答,為此懷憂。』大臣答曰:『願王勿憂,有 好贈物。』王曰:『何處得有?』大臣答曰:『彼之國王 唯贈一領寶甲,王之國內有佛世尊,乃是人
中妙寶,一切有情共所尊敬,十方世界無與等 者。』王曰:『誠有此事,欲如之何?』大臣曰:『可於疊 上畫世尊像遣使馳送。』王曰:『若如是者我當
白佛,隨佛言教當奉行之。』時影勝王往詣佛 所,禮佛足已在一面坐,以事白佛,佛言:『大王 善哉妙意!可畫一鋪佛像送與彼王,其畫像
法先畫像已,於其像下書三歸依,云:「我從今 日乃至命存,歸依佛陀兩足中尊、歸依達摩 離欲中尊、歸依僧伽諸眾中尊。」次書五學處:
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欲邪行,四不妄語, 五不飲諸酒。次書十二緣生流轉還滅,所謂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從無明緣行乃至
積集而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從無明 滅乃至積集俱滅,皆廣書之。復於像上邊書 其二頌曰:
「『「汝當求出離, 於佛教勤精;
降伏生死軍, 如象摧草舍。
於此法律中, 當修不放逸;
能竭煩惱海, 當盡苦邊際。」
[0874b12] 「『如是畫訖授與使人,應報彼曰:「汝持畫像至 本國時,可於廣博之處懸繒幡蓋,香花布列
盛設莊嚴,方開其像。」若有問云:「此是何物?」應 答彼言:「此是世尊形像,捨轉輪王位而成正 覺。」又問:「此下字義云何?」答曰:「是歸依三寶為
出離因。」「次下云何?」答曰:「教持五戒生人天道。」 「次下云何?」答曰:「是十二緣生,明三界五趣流轉 還滅因果道理。」若問於上二頌其義云何?答曰:
「斯之二頌明勸諸有情,依教修行破生死軍, 勿為放逸速趣菩提。」』時影勝王奉佛教已,歡 喜頂受禮足而去。王即畫像上下具書其事,
以種種妙香遍熏尊像,然後細卷內金函中、 次以金函內銀函中、次以銀函內銅函中。復 以上妙香疊密裹此函,置香象上嚴整衢路,
幢幡導從出王舍城。時影勝王并作勅書報 仙道王曰:『雖未相見,使至覽書,蒙贈寶甲世 所希有。今畫世尊形像三界最尊,令使持將
冀申供養。既至彼已可去王城有兩驛半,平 治道路嚴飾城隍,躬領四兵,幢幡花蓋於廣 博處張設尊儀,慇懃供養獲大福德。』既封書
已持付使人勅曰:『如我所囑當須憶念盡可 為之。』使既奉旨敬辭而去,路經多日漸至勝 音城,可有兩驛半在於此停住,遣信白王并
持書去。王得書已開讀忿怒,告大臣曰:『未知 彼國有何奇異勝妙信物?書云可兩驛半平治 道路嚴飾城隍,花蓋幢幡集諸人眾,遣我自
領四兵遠出迎接。看此形況意欲相輕,卿等 宜應總集四兵,我自親往伐摩揭陀國。』大臣 奏曰:『曾聞彼王有大度量,不應以隨宜國信
輕觸大王。王今宜可且順其言親往觀察。若 稱王意斯曰善哉,如不爾者興師未晚。』王曰: 『誠有斯理,隨書且作。』於兩驛半平治道路,乃
至王自親觀,依彼來書盛陳供養,引至城 邑於平坦處,無量百千人眾聚集,香花普設 充遍街衢。王開畫像瞻仰而住,于時中國商
人共來觀像,咸皆合掌異口同音俱出大聲。 唱言:『南謨佛陀也!南謨佛陀也!』其仙道王既 覩尊儀聞佛陀號,見所未見聞所未聞,遍體
身毛悉皆驚竪。王便問曰:『佛陀之名何所詮 表?』商主答曰:『大王!中國有城,名劫比羅跋窣 覩,中有淨飯王,生一太子,具三十二相有
八十種好。相師瞻之云:「此太子若在家者當 為轉輪聖王,七寶圓滿千子具足,降伏四洲 以法化世。若出家者當證如來應正等覺,於
人天內號曰佛陀。」此即是彼真容影像。』王聞 喜悅問曰:『此下文字其義云何?』商人曰:『大王! 此是歸依三寶。』王曰:『次下云何?』答曰:『此明五
戒。』又問:『次下云何?』答曰:『此是十二緣生流轉 還滅。』『其上云何?』答曰:『此明勸誡厭離生死希 求涅槃。』皆為廣說。
[0875a04] 「時仙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