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ūlasarvāstivādabhikṣuṇīvinayavibhaṅga (Genben Shuo Yiqie You Bu Bi Chu Ni Pi Nai Ye)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
Scroll 1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 卷第十三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0974a20] 第二攝頌曰:
種子輕惱教、 安床草蓐牽、
強住脫脚床、 澆草應三二。
壞生種學處第十一
[0974a24]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時六眾苾芻自作 使人,斬伐樹木及諸生草,乃至花果隨取而 用。于時外道等見是事已,各生嫌恥作如是
議:「此諸沙門釋子,自作、使人斬伐草木。然我 俗流婆羅門等,乃至傭人,亦自作、使人,斬伐 諸樹及殺草等,雖復出家與俗何別?誰當供
養如是禿沙門耶?」諸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 前集眾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 是說:
[0974b04] 「若復苾芻尼,自壞種子、有情村,及令他壞者, 波逸底迦。」
[0974b06] 尼謂此法中人,餘義如上。
[0974b06] 種子村者,有五種 子:一、根種,二、莖種,三、節種,四、開種,五、子種。 云何根種?謂香附子、菖蒲、黃薑、白薑、烏頭附
子等,此物皆由種根乃生,故名根種。云何莖 種?謂石榴樹、柳樹、蒲萄、菩提樹、烏曇跋羅溺 屈路陀樹等。此等皆由莖生,故名莖種。云何
節種?謂甘蔗、竹葦等,此皆由節上而生,故名 節種。云何開種?謂蘭香、芸菱、橘柚等子,此等 諸子皆因開裂乃生,故名開種。云何子種?謂
稻麥、大麥、諸豆芥等,此等諸子皆由子生,故 名子種。斯等總名種子村。云何有情村?有情 者,謂 蛗 螽、蛺蝶、蚊 虻 、蜣蜋、蟻子、蛇蠍及諸蜂
等,此等有情皆依草樹木而為窟宅。
[0974b18] 若苾芻 尼,於草樹木,若拔、若破、若斫截,皆波逸底迦, 義如前說。
[0974b20]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0974b21] 攝頌曰:
根等生種想、 斫樹草及花、
樹等經行處、 青苔瓶架等。
[0974b24] 若苾芻尼,於根種作根種想、生作生想及疑, 自斫、教人斫,得墮罪。若乾物作生想疑,俱得 惡作罪。若苾芻尼,於根種作莖種想、生想及
疑,自斫、教人斫,皆得墮罪。若乾物作生想疑, 斷壞之時皆得惡作罪。如是根種,望節種、開 種及子種,皆有四番,准前應作。又以莖種自
望,及望餘四,各有四番,若想、若疑,俱得墮及 惡作,准事廣說。若苾芻尼,於五種子自作使 人投著火中,作如是念:「令此種子悉皆損壞。」
得五墮罪;若不損壞者,得五惡作罪。若於五 種子自作、使人投著水中,亦如前說。若以五 種子安著臼中,以杵擣築令子損壞,得五墮
罪;若不壞者,得五惡作。若以五種子,置乾燥 地,或安熱處,灰汁、瞿昧耶及乾土等,和糅一 處作損壞心,隨事得罪輕重如前。若以五種
子,置在羹臛飯汁之中,令其損壞,得罪同前。 若以一方便斫樹斷時,得一惡作、得一墮罪。 若以一下斫兩樹斷時,得一惡作、得二墮罪。
若以一斫斷多樹時,得一惡,作眾多墮罪。若 以二斫斷一樹時,得二惡作、一墮罪。若以二 斫斷二樹時,得二惡作、二墮罪。若以二斫斷
多樹時,得二惡作、眾多墮罪。若以多斫斷一 樹時,得多惡作、一墮罪。若以多斫斷二樹時, 得多惡作、二墮罪。若以多斫斷多樹時,得多
惡作、及多墮罪。如樹既爾,若於生草及蓮花 等,准事得罪多少同前。若苾芻尼,拔樹根者, 得墮罪。樹皴皮及不堅濕處壞,得惡作;若壞
堅濕處,皆得墮罪。若損未開花,得墮罪;若已 熟者壞,得惡作。若於生草地處,以熱湯澆及 牛糞泥等傾瀉其上令損壞者,皆得墮罪;若
不壞者,皆得惡作。若作傾瀉物心、無損壞意 者,皆悉無犯。若苾芻尼,於生草地經行之時 起如是念:「令草損壞。」者,隨所壞草皆得墮罪。
若但經行心者,無犯。若於生草地,牽柴曳席 欲令壞者,得墮罪。若無壞心者,無犯。若於青 苔地經行之時,同前有犯、無犯。若於此地牽
柴曳席及餘諸物,得罪同前。若於水中舉浮 萍葉及青苔時,乃至未離水來得惡作罪,離 水得墮。若拔地菌,得惡作罪;有損地心,亦墮。
若苾芻尼,於瓶瓨等處,及衣服上、若褥席等, 及衣架飲食等處,有青衣白醭生者,若作損 壞心皆得惡作;若令人知淨方受用者,無犯。
若五生種令人知淨者,亦皆無犯。
嫌毀輕賤學處第十二
[0975a10] 緣起廣說,具如大苾芻律,乃至「制其學處,應 如是說:
[0975a12] 「若復苾芻尼,嫌毀輕賤苾芻尼者,波逸底迦。」
[0975a13] 嫌毀輕賤者,謂對面直言,及假託餘事,以言 彰表。
[0975a14] 波逸底迦,義如上說。
[0975a14] 此中犯相其事云 何?若苾芻尼,被僧伽作法為訶責已,於十二 種人被眾差者,事未停息,若嫌毀者,波逸底
迦;若輕賤者,波逸底迦;若嫌毀輕賤者,波逸 底迦。若復苾芻尼,被僧作法為訶責已,於十 二種人被眾差者,事雖停息而嫌毀者,波
逸底迦;若輕賤者,波逸底迦;若嫌毀輕賤者, 波逸底迦。若苾芻尼,不被眾僧作法訶責,於 十二人被差者,事未停息而嫌毀者,得惡作
罪;若輕賤者,得惡作罪;若嫌毀輕賤者,得惡 作罪。若苾芻尼,不被眾僧作法呵責,於十二 種人被眾差者,事雖停息而嫌毀者,得惡作
罪;若輕賤者,得惡作罪;若嫌毀輕賤者,得惡 作罪。境想句數,准事應知。又無犯者,謂最初 犯人,或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違惱言教學處第十三
[0975b01] 緣起廣說,具如大苾芻律,乃至「制其學處,應 如是說:
[0975b03] 「若復苾芻尼,違惱言教者,波逸底迦。」
[0975b03] 若復 苾芻尼者,謂是此法中苾芻尼,餘義如上。
[0975b05] 違惱言教者,作惱他想,以言表示。
[0975b05] 波逸底 迦,義如上說。
[0975b06]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有苾芻 尼,往苾芻尼所,作如是語:「阿離移迦頗見苾 芻尼新剃鬢髮、著赤色大衣,以物替鉢、手執
錫杖或以酥、蜜、沙糖、石蜜盛滿鉢中擎持去 不?」彼見問時,答言:「我實不見如是相狀苾芻 尼,然我見苾芻尼兩脚行去。」若苾芻尼,別見
別說,故作是語惱亂他時,得波逸底迦。如是 乃至正學女、求寂女同前問答,得波逸底迦。 若他來問:「頗見俗人擔持甘蔗、竹 [竺-二+韋] 、柴草、
酥油瓶等從此過不?」彼便答言:「我實不見如 是之人,但見有兩脚行去。」若苾芻尼見別語 別作是惱者,波逸底迦。若有問言:「頗見俗人
男子著青黃赤白等衣持酥瓶等從此過不?」 乃至報云:「但見兩脚行去。」廣說應知,惱心說 時皆得墮罪。如語既爾,默亦同然,皆得墮罪。
無犯者,若苾芻尼,見有獵人逐麞鹿等來入 寺內,苾芻尼見已,獵人問言:「聖者!頗見有走 鹿從此過不?」不應答言:「我見。」若是寒時報獵
人曰:「賢首!汝可暫入溫室中少時向火。」若是 熱時報言:「賢首!汝可暫入涼室飲清冷水少 時停息。」若獵者云:「我不疲倦,我問走鹿。」即應
先可自觀指甲,報彼人云:「諾佉鉢奢弭。」若更 問者,應自觀太虛,報彼人云:「納婆鉢奢弭。」 (此之
梵語,但以方殊音別,極難解義,自非通知密意,豈能體此言辭。自非自指,難為啟悟指甲、太虛,並說無字,有廣註述,具如 餘處)
。若獵者云:「我不問指甲及以太虛,然問可 殺有情於此過不?」苾芻尼即應遍觀四方,作 如是念:「於勝義諦一切諸行本無有情。」即報
彼云:「彼不見有情。」此皆無犯。若苾芻尼,於餘 問時不如實者,皆得墮罪。
在露地安僧敷具學處第十四
[0975c06] 緣處同前。時有長者請佛及僧於舍受食,時 諸苾芻於日初分執持衣鉢詣長者家。于時 世尊在寺內住,令人取食。佛有五緣在寺而
食。云何為五?一、自須宴默,二、為諸天說法,三、 為觀病者,四、為觀僧臥具,五、為諸苾芻制其 學處。此時佛欲觀僧臥具并制學處,由此為
緣,在寺內住令人取食。爾時世尊,眾僧去後 持戶鑰,遍觀寺內所有房舍,乃至寺外隨近 園林,普皆觀察。次至僧房,於此房中多有敷
具置在露地,忽有非時風雨蒙密而至。佛作 是念:「斯等敷具,並皆是信心婆羅門諸居士 等,自苦己身、減妻子分而施僧伽,為求勝福。
而諸苾芻、苾芻尼受用之時,不知其量、不善 守護,隨處棄擲。」風雨欲至,世尊見已作神通 力屏除風雨,而有重雲靉靆垂布不散,以待
世尊收攝臥褥。世尊自取敷具安置室中,便 取雨衣出於房外方欲洗沐。即攝神通,雷霆 晝昏,遂降洪雨高下同潤。佛洗身已,洗足入房
宴默而住。時取食苾芻持食既至,安在一邊, 詣世尊所頂禮雙足。世尊常法共取食人歡 言問訊:「苾芻僧伽所受飲食得飽滿不?」答言:
「大德!皆得飽滿。」即便以食進奉世尊。食事既 訖宴默而住,至日晡時於如常座。既坐定 已告諸苾芻曰:「向者僧伽出食之後,我持戶
鑰遍觀房舍,見於露地多安臥褥。時天欲雨, 我以神力悉皆屏除,躬自收攝。」告諸苾芻曰: 「諸有施主苦自己身施僧求福,汝等不能如
法受用,虛損信施。」即說頌曰:
「於他信施物, 知量而受用,
自身得安隱, 令他福業增。」
[0976a07] 爾時世尊讚歎知足,依法受用信施物已,告 諸苾芻,廣說如前,乃至「我今為二部弟子制 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於露地處,安
僧敷具及諸床座,去時不自舉、不教人舉者, 波逸底迦。」
[0976a12] 如是世尊為諸苾芻制學處已,時有苾芻隨 逐商旅人間遊行,至一住處遂投寄宿,於後 夜時商旅發去。一人來喚,苾芻聞其喚聲即
便疾起,分付臥具既延時節,於後隨行遂被 賊劫。以緣白佛,佛言:「於住止處若有苾芻,囑 授而去。」時諸苾芻,既聞佛教有因緣者皆囑
授去。室羅伐城有二長者,生生之處共為讎 隙:一有信心、一無信心。其信心者作如是念: 「我今何因增長怨隙?可捨怨惡而為出家。」無
信者聞懷怨告曰:「縱令汝走入牛角中,我終 不放。」苾芻聞已便作是念:「我由怖彼而來出 家,豈於此處還遭彼怖?我今宜可逃避他方。」
念已白鄔波馱耶:「我向何處得免其難?」親教 師曰:「汝有斯畏,可遊人間。」弟子即去。怨者聞 已,便持路糧隨趁而去。苾芻依時而行、非時
不行,俗人則時與非時俱不停息。於其中路 有一僧寺,長者趁及,苾芻遙見即入寺內。長 者念曰:「明當在路,我自知之。」作是念已別求
息處。時彼苾芻至天曉已,告諸苾芻:「觀察臥 具,我欲前行。」問曰:「欲何處去?」答曰:「欲詣王 舍城。」苾芻報曰:「應尋此道,勿行餘路。」報言:
「好住。」遂即前行。時彼長者旦入寺中,問苾芻 曰:「取何路去?」答言:「此路。」隨路急去趁及苾芻, 告曰:「咄!禿頭沙門欲向何處?」苾芻答曰:「賢首!
我已出家欲除怨諍。」彼便答曰:「我於今時為 除怨諍。」以杖熟打幾將至死,衣鉢破碎餘有 殘命,覆向寺中以事具說。寺中苾芻告曰:「若
不教汝所向之處,必定不遭如斯苦惱。」遂以 此緣具白世尊,世尊告曰:「除時因緣,餘當囑 授。前是創制、此是隨開,應如是說:
[0976b13] 「若復苾芻尼,於露地處安僧敷具及諸床座, 去時不自舉不教人舉。若有苾芻尼,不囑授, 除餘緣故,波逸底迦。」
[0976b15] 尼謂此法中人,餘義如 上。
[0976b16] 僧者,謂如來聲聞弟子。
[0976b16] 敷具者,謂大床、氈 褥、被毯等。雜物者,謂小床座枯及餘資具。
[0976b17] 於 露地者,謂無覆蓋。
[0976b18] 去時者,謂離勢分。
[0976b18] 時具壽 鄔波離白佛言:「大德!離敷具時,齊遠近來名 為勢分?」世尊告曰:「如生聞婆羅門種菴沒羅
樹法,相去七尋方植一樹,枝條聳茂花果繁 實,十樹之內有四十九尋。若安敷具在露地 時,齊此遠近當須囑授,離此勢分即須收攝。」
若不自舉、不教人舉者,謂不收攝。
[0976b24] 有苾芻尼 者,謂現有人堪可囑授。有五種囑授。云何為 五?應報主人曰:「具壽!此是住房、此房可觀
察、此是敷具、此應可掌持、此是房門鑰。」若 於其處無苾芻尼者,應囑求寂女;此若無者, 應囑俗人;此若無者,應觀四方,好藏戶鑰然
後方去。若於中路逢見,應報某處取之。
[0976c01] 言除 時因緣者,謂除難緣。
[0976c02] 波逸底迦者,義如上說。
[0976c03]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安僧敷具,故 不囑授捨而去者,乃至未離勢分已來,得惡 作罪;若離勢分便,得墮罪。若苾芻尼於露地
處安僧敷具,迴入房中為欲安坐寂止亂心, 既寂定已方隨意出,至初更時若不損壞敷 具者,得惡作罪;若損壞者,得墮罪。
[0976c09] 具壽鄔波離白佛言:「世尊大德!凡敷具者有 幾種損壞?」佛告鄔波離:「有二種壞:謂風及雨。 若風吹卷攝是名風壞,若雨濕徹是名雨壞。」
[0976c12] 若苾芻尼於日暮時露安敷具,至半更時而 不收攝,不自、他看守。若不損壞者,得惡作;若 壞,得墮罪。如是乃至一更、一更半,二更、二更
半,三更、三更半,四更、四更半,平旦 (西方夜有三時,分十稍令。 難解故,依此方五更為數,冀令尋者易知耳) 、日出時、小食時、隅中時,欲
午時、正午時、過午時,日角時、晡時、晡後時、日 暮時,若苾芻尼齊此晝夜,於時時中安僧敷 具不即觀察,若未損壞,得惡作罪;若損壞者, 得墮罪。
不舉草敷具學處第十五
[0976c22] 緣處同前。有二苾芻,為禮佛故向室羅伐城, 在道日暮入寺寄宿。時諸苾芻遙見老者與 房臥具,其少年者但與其房而無臥具。此
二苾芻立性勤策,多覓乾草敷令厚煖,至曉 便去,後有眾蟻依此草敷穿壞房舍。佛欲觀 僧臥具并制學處,見草狼藉廣說如上。訶責
乃至「我今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76c29] 「若復苾芻尼於僧房內,若草、若葉,自敷、教人 敷,去時不自舉、不教人舉,若有苾芻尼不囑 授,波逸底迦。」
[0977a03] 如是世尊為諸苾芻制學處已,時有眾多苾 芻遊行人間,有一長者容其停止,多敷乾草 積與膝齊,至天曉已不告而去。長者見譏,佛
言:「應白主知,應須除棄。若違者,得越法罪。」
[0977a06] 復 有眾多苾芻遊行人間,廣說同前,於一寺內 止宿欲棄草敷,主人報曰:「我為客故遠求此
草,實是難得無宜輒棄。」客苾芻報曰:「仁等無 知,自身犯罪,欲令我等亦犯罪耶?」作此責已 取草棄外。以事白佛,佛言:「此不應棄,若有苾
芻囑授而,去遣棄方棄。若異此者,得越法罪。 前是創制,此是隨開,應如是說:
[0977a14] 「若復苾芻尼,於僧房內,若草、若葉,自敷、教人 敷。去時不自舉、不教人舉,若有苾芻尼不囑 授,除餘緣故,波逸底迦。」
[0977a17] 尼謂此法中人。
[0977a17] 僧房者,謂是如來弟子住處, 於中堪得為四威儀行住坐臥。
[0977a18] 敷具者,謂草 葉。餘廣如上。
[0977a19] 此中犯相亦同前說。若在甎鞕 地、或在沙石中無蟲蟻處敷草,設不數看,此 皆無犯。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