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ūlasarvāstivādabhikṣuṇīvinayavibhaṅga (Genben Shuo Yiqie You Bu Bi Chu Ni Pi Nai Ye)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
Scroll 1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 卷第十六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與賊同行學處第五十五
[0991c14] 緣處同前。有一苾芻於王舍城夏安居竟,時 有商人欲向室羅伐城,此之商人是偷稅者, 苾芻不知,共相隨去。偷道而行,遂便撿獲俱
縛將來,廣說乃至世尊告言:「我觀十利,為二 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1c19] 「若復苾芻尼,與賊商旅共同道行,乃至一村 間者,波逸底迦。」
[0991c21] 餘義如上。與賊者,謂破壞村坊及偷關稅。
[0991c21] 同 道行者,謂逈遠處共為伴侶,乃至一村間得 波逸底迦。若以賊為防援、引導人者,同行無 犯。或迷失道,彼來指示者,雖同道去,此亦無
犯。
壞生地學處第五十六
[0991c27] 緣處同前。時六眾苾芻自手掘地、或教人掘, 俗旅見譏,乃至以緣白佛。佛集苾芻,以種種 方便,讚歎持戒少欲知足,訶責多欲,告言:「我
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2a02] 「若復苾芻尼,自手掘地、若教人掘者,波逸底 迦。」
[0992a04] 餘義如上,自他同前。
[0992a04] 地者,有其二種:謂生地、 非生地。云何生地?謂性是生地,或因發掘於 三月中經天大雨是名生地;若無雨者經六
月後方名為生。釋罪如上。
[0992a07] 此中犯相其事云 何?若尼掘損生地,得墮罪;若非生地,得惡作 罪。若舉地皮時、若與地性相連者,波逸底
迦;若不相連者,得惡作罪。若尼釘橛者,波逸 底迦;若拔橛者,得惡作罪。若尼輒畫地者,得 惡作罪。若輕為記數者,無犯。若牛糞著地而
發起者,得惡作罪;若但取牛糞者,無犯。若尼 崩河岸時損生地者,波逸底迦;若有璺裂而 崩墮者,得惡作罪。若尼搖動河池中泥者,得
惡作罪。若瓨在泥處而擎起者,得惡作罪。若 牆上釘杙者,波逸底迦。若牛糞著牆發舉者, 得惡作罪。若推牆壁與濕性相連者,得波逸
底迦;若有璺裂者,得惡作罪。若畫壁,得惡作 罪;若作記數想者,無犯。若牆上生青衣損動 者,得惡作罪。若掘石地,石少土多者,得波逸
底迦罪;若土少者,得惡作罪;若純石者,無犯。 若掘砂地,砂少土多者,得波逸底迦;若砂多 者,得惡作罪;若純砂者,無犯。若營作苾芻尼
欲定基時,得好星候吉辰,無有淨人,應自以 橛釘地,欲記疆界深四指者,無犯。
過四月索食學處第五十七
[0992a28] 緣在劫比羅城。時釋迦大名請佛及僧三月 飲食供養,并及一切所須之物不令有闕。時 六眾於三月中常噉好食皆如醫教,三月既
了尚從厨人索好美味,大名譏嫌,受他請了 非分強索,以緣白佛,佛言:「勿復從施主強為 乞索因生忿惱。」廣說先緣,乃至種種訶責,告
諸苾芻:「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 如是說:
[0992b07] 「若復苾芻尼,有四月請,須時應受。若過受者, 波逸底迦。」
[0992b09] 如是制已,時勝光大王請佛及僧三月供養。 時有苾芻施主復請,佛言:「我今隨開,若別 別請者應受無犯。」復有客來,不被王請遂行
乞食,王因見之。問言:「我請眾僧,何因乞食?」 答言:「我不受請。」王曰:「我今更請食。」佛言:「若 更請者應受。」乃至慇懃重請,王請食了而行
乞食。王復常請,佛言:「若常請者亦應受。」世尊 讚歎持戒少欲,訶責多欲,告諸苾芻曰:「前是 創制、今更隨開,應如是說:
[0992b18] 「若復苾芻尼,有四月請,須時應受。若過受者, 除餘時,波逸底迦。餘時者,謂別請、更請、慇懃 請、常請,此是時。」
[0992b21] 餘義如上。
[0992b21] 四月者,謂齊四月。
[0992b21] 請受者,請許 其事。
[0992b22] 若過者,請過期限。
[0992b22] 除餘時者,謂別請 時,即是不同餘人。更請,謂數數更請。慇懃請 者,謂更慇懃盡心而請。常請者,謂是長時延
請。此是時者,謂隨開時。釋罪如上。
[0992b25] 此中犯相 其事云何?若尼他請麁食、從索美好,索時惡 作,食便墮罪。若他與好食、從索麁者,索時惡
作,食時無犯。如與乳等時,便從索酪等,索時 惡作,食時墮罪。若病者無犯。若巡家乞食,主 人見已持食而出,尼情悕者應告彼曰:「更不
須飯。」若返問言:「聖者!更何所須?」者,此即是 請,隨所須者當就覓之,無犯。
遮傳教學處第五十八
[0992c05] 緣在王舍城。世尊法爾,若制二部共學處時, 即二部僧伽並皆須集,此之學處是二部共 有,然尼眾不集。佛告具壽阿難陀:「汝可語朱
荼半託迦:『汝當持此學處詣苾芻尼眾而為 宣告。』」彼奉佛教已,便往尼寺欲宣佛教。於其 中路見六眾問:「是何學處?」即為陳說。「若復苾
芻尼,有四月請須時應受。若過受者,除餘時, 波逸底迦,乃至此是時。」既為說已,六眾報曰: 「汝是愚癡,不分明、不善好,豈用汝言?我若見
餘善閑三藏者,當隨彼言受行學處。」作是罵 已遂便捨去。又至十二眾尼處,彼亦作非法 言。餘眾苾芻、苾芻尼聞已歡喜頂受奉行,廣
說乃至世尊問實訶責,告言:「我觀十利制其 學處,應如是說:
[0992c19] 「若復苾芻尼,聞諸苾芻尼作如是語:『具壽!仁 當習行如是學處。』彼作是語:『我實不能用,汝
愚癡、不分明、不善解者所說之言受行學處。 我若見餘善閑三藏,當隨彼言而受行。』者,波 逸底迦。若彼苾芻尼實欲求解者,當問三藏, 此是時。」
[0992c25] 餘義如上。「具壽!仁今當習如是學處」者,謂是 所傳學處。
[0992c26] 「不能用汝愚癡」等者,謂思其惡思、 說其惡說、作其惡作,名之為愚。若不持經律 論,名之為癡。若於三藏不了其義,名不分明。
若於三藏不善決擇,名不善解。餘文易知,乃 至釋罪皆如上說。
[0993a01]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尼 告餘尼,作如是語:「仁可習行如是學處。」彼便 報云:「我不能用汝語。」便以愚等四事,一一
說時皆得墮罪。若彼前人是實愚等,說時無 犯。
默聽鬪諍學處第五十九
[0993a07] 緣在室羅伐城。時十七眾見六眾中有命過 者,鄔陀夷依大眾住。時十七眾憶先被欺,於 食堂中共為籌議,欲與鄔波難陀作捨置羯
磨,彼便詣其窓所側耳而聽,即入堂中苦為 剋責。如是十七眾在處議論,皆往竊聽共為 鬪亂。廣說乃至世尊訶責告言:「我觀十利,為
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3a14] 「若復苾芻尼,知餘苾芻尼評論事生,求過紛 擾諍競而住,默然往彼聽其所說,作如是念: 『我欲聽已,當令鬪亂。』以此為緣者,波逸底
迦。」
[0993a18] 餘義如上。言評論事者,謂初見不可意事始 作評論。
[0993a19] 言求過者,謂求覓過愆更相道說。
[0993a19] 紛 擾者,謂情不含忍發舉其事。
[0993a20] 諍競者,以此諍 事入鬪諍門,自結朋黨共相扶扇。鬪諍而住 默而聽者,謂竊聽其言隨彼所說。
[0993a22] 鬪亂者,欲 令 紛 競不止息也。釋罪如上。
[0993a23] 此中犯相,若尼 在於閣共為議論,有餘苾芻尼昇閣之時,應 蹈階道作聲、或謦欬、或彈指。若不作如是事
昇閣之時,但聞言聲未解其義,得惡作罪;若 解言義便得墮罪。廣說如前,乃至門屋輕重 之罪,隨事應知。若經行處、若靜林中,亦准事
應識。若隨路行時共為籌議,苾芻尼後來,所 有行法皆准昇閣應知,若不作者得罪輕重 如上。若先無讐隙,偶爾聞之,或復聽已,欲 令鬪諍方便殄息者,無犯。
不與欲默然起去學處第六十
[0993b05] 緣處同前。時鄔陀夷斷諸結惑,廣如上說。乃 至十七眾共為籌議,集苾芻眾已詣上座前, 作如是白:「我今有所詰問……乃至欲與鄔波難
陀作捨置羯磨。」難陀聞已遂生怖懼,默而起 去,廣說乃至世尊訶責告言:「我觀十利,為二 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3b11] 「若復苾芻尼,知眾如法評論事時,默然從座 起去者,波逸底迦。」
[0993b13] 如是制已,時諸苾芻尼久在眾中,其看病人 及授事人,事有廢闕。由此為緣,佛更聽許: 「若有緣者應囑授去。」世尊讚歎持戒,乃至廣
說:「前是創制、此是隨開,應如是說:
[0993b17] 「若復苾芻尼,知眾如法評論事時,默然從座 起去,有苾芻尼不囑授者,除餘緣故,波逸底 迦。」
[0993b20] 餘義如上。眾謂佛弟子。
[0993b20] 如法評論者,謂是如 法單白、白二、白四羯磨。
[0993b21] 默然從座起去者,謂 出勢分外。
[0993b22] 不囑授者,有尼不語知而去。釋罪 同前。
[0993b23]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知眾有 如法事言論決擇,有尼不囑授,默然從座而 起去者,乃至言聲所及處來,得惡作罪。捨此
處時,得根本罪。
[0993b27] 第七攝頌曰:
不恭敬飲食、 入聚往餘家、
明相攝耳筩、 床足綿敷具。
不恭敬學處第六十一
[0993c02] 緣在王舍城。時有二苾芻,知諸苾芻集食堂 中欲殄諍事,一順眾命,一便違教不赴眾 所。以緣白佛,佛以此緣同前訶責,「為二部弟
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3c06] 「若復苾芻尼,不恭敬者,波逸底迦。」
[0993c07] 餘義如上。不恭敬者,其有二種:一、謂大眾, 二、是別人,於此二處不恭敬時,皆得墮罪。
[0993c08] 此 中犯相其事云何?若尼知大眾集評論事時, 喚令赴集而不來者,便得墮罪。喚住不住、遣 去不去,遣取臥具而不肯取、不遣取時即便
強取,遣詣房等事皆同此,違眾教時皆得墮 罪。若尼見親教、軌範二師作如是語,喚來不 來乃至房等事,違別人教時皆得惡作。若依
道理而白知者、非不恭敬,此皆無犯。
飲酒學處第六十二
[0993c17] 緣在室羅伐城。有一長者名曰浮圖,大富多 財衣食豐足,娶妻未久誕生一女,顏貌端正 人所愛樂。至年長大,娉與給孤獨長者男為
妻,後誕一息。父見歡喜,唱言:「善來!善來!」時 諸親族因與立名,號曰善來。由此孩兒薄福 力故,所有家產日就消亡,父母俱喪。時諸
人眾見其如此,遂號惡來。與乞匃人共為半 侶,以乞活命。廣說乃至修青處觀影像現 前,世尊復為演說法要示教利喜,便證見諦,
出家離俗修持梵行,發大勇猛守堅固心,於 初後夜思惟忘倦,斷除結惑證阿羅漢果,說 伽他曰:
「昔於諸佛所, 但持瓦鐵身;
今聞世尊教, 轉作真金體。
我於生死中, 更不受後有;
奉持無漏法, 安趣涅槃城。
若人樂珍寶, 及生天解脫;
當近善知識, 所欲皆隨意。」
[0994a06] 時不信敬者便生嫌議:「沙門喬答摩!貧賤愚 人皆度出家,以為走使。」世尊為欲發起善來德 故,令調毒龍,乃至龍受三歸并五學處。佛告
諸苾芻:「我諸弟子聲聞之中降伏毒龍,善來 第一。」時收摩羅山遠近諸人婆羅門等,見伏 毒龍眾無惱害。時有婆羅門奉請善來,以上
妙飲食至誠供養令飽食已,欲使善來食速 消化,便以少許飲象之酒置飲漿中。善來不 知,飲此漿已醉臥于地。諸佛世尊於一切時
得不忘念,便於善來臥處化為草菴,蓋覆其 身不令人見,告諸苾芻曰:「汝等當觀善來所 作,於江猪山處降伏菴婆毒龍,豈復今時能
調小蟹?汝諸苾芻!若飲酒者有斯大失。」即以 無量百千網鞔輪相福德殊勝莊嚴王手,摩 善來頂,告言:「善來!何不觀察受斯困頓?」爾時
善來得少醒悟,隨從佛後至逝多林。佛洗足 已,於如常座就之而坐,告諸苾芻曰:「汝等當 觀,諸飲酒者有斯過失。」讚歎持戒,廣說乃至
「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4a25] 「若復苾芻尼,飲諸酒者,波逸底迦。」
[0994a26] 餘義如上。言諸酒者,謂米麴酒,或以根莖 皮葉花果相和成酒,此等諸酒飲時令人惛 醉。飲者,謂吞咽。釋罪如前。
[0994a28] 此中犯相其事 云何?若尼飲諸酒時能令人醉,波逸底迦;若 不醉人飲,得惡作罪。若尼見彼諸酒,有酒
色酒氣酒味,若能醉者波逸底迦;若不醉者 得三惡作。若尼飲諸酒時,有酒色酒氣,若能 醉者波逸底迦;若不醉者,得二惡作。若尼飲
諸酒時,但有酒色,若能醉者隨罪,若不醉者 得一惡作。若食酒糟醉者墮罪,若不醉者得 惡作罪。若尼食諸根莖葉花果能醉人者,皆 得惡作。
[0994b09] 佛告諸苾芻苾芻尼:「汝等若以我為師者,凡 是諸酒不應自飲,亦不與人,乃至不以茅端 渧酒而著口中,若故違者得越法罪。若苾芻
尼飲醋之時,有酒色者,飲之無犯。若飲熟煮 酒者,此亦無犯。若是醫人令含酒,或塗身者, 無犯。」
非時入聚落不囑授苾芻尼學處第六十三
[0994b16] 緣處同前。時有餘處婆羅門,來此城中娶婦 同居,未經多時誕生一女。年漸長大,共諸童 女往逝多林至寺門前。時鄔陀夷見此女人
顏容姿媚,遂起染心,即摩觸彼身鳴唼其口。 是時童女欲行非法,鄔陀夷不然其事。女懷 瞋忿,遂以指甲自爴身形,既還家已告其父
曰:「鄔陀夷損我童女。」其父即告五百婆羅門, 各懷瞋忿共集一處,欲打鄔陀夷。時五百人 即至其所俱共牽曳,乃至移足亦不能令動。
世尊知已作如是念:「此是最後教誡鄔陀夷 事。」佛衰其力令無所堪,諸婆羅門見其力弱, 即共熟打幾將至死,曳至王門。時王於高樓
上晝日而睡,佛以神力令王驚覺,廣說乃至 勝鬘夫人告令改悔。聞斯責已發勇猛心,未 久之間,眾惑皆斷證阿羅漢果,廣度人民,世
尊記為教化人中最為第一。後因夜入他舍, 非理被殺棄糞聚中。爾時世尊至住處已,告 諸苾芻:「此由非時行,招斯大過。」廣說乃至「我
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 復苾芻尼,非時入聚落者,波逸底迦。」
[0994c06] 如是制 已,諸苾芻尼有看病人,不得非時入村,遂闕 瞻視;知僧事者僧事廢闕。以事白佛,佛言:「有
苾芻尼者囑授應去。應告彼曰:『具壽存念!我 有看病因緣、或為眾事,須非時入聚落。白具 壽知。』彼答云:『奧箄迦。』」時有苾芻於俗舍內先
寄衣鉢,其舍非時忽然火起,即便往取;行至 中路憶不囑授,遂即迴還,衣鉢燒盡,佛言:「除 因緣故。前是創制、今更隨開,應如是說:
[0994c15] 「若復苾芻尼非時入聚落,不囑授餘苾芻尼, 除因緣故,波逸底迦。」
[0994c17] 餘義如上。非時者,有二分齊:謂從過午至明 相未出。聚落義如上。
[0994c18] 入者,謂至村門。
[0994c18] 餘苾芻 尼者,謂於其處既有苾芻尼而不告語。
[0994c19] 除時 因緣者,謂有難緣,餘義如上。
[0994c20] 此中犯相其事 云何?若苾芻尼,於非時非時想疑,得根本罪; 於時作非時想疑,得惡作罪。餘二無犯。餘有 昔因緣,同苾芻說。
受食前食後請學處第六十四
[0994c25] 緣處同前。時此城中有一長者,大富多財受用 豐足。時鄔陀夷因乞食至其舍,為說法要:施 食之人獲五功德,謂長命、色、力、安樂、詞辯。長
者聞已持食奉施,深心歡喜頂禮其足,歸依 三寶受五學處。時鄔陀夷復於他日至長者 家,長者白言:「我請佛僧就舍而食,仁可早來。」
即於晨朝至長者宅,報曰:「我有緣事暫至餘 家,我若未來不須行食。」佛將大眾詣長者家, 時諸苾芻報長者曰:「應唱隨意。」長者報曰:「聖
者!我為大眾設斯座褥。」佛言:「此即便是唱隨 意訖,宜應就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