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ūlasarvāstivādavinayakṣudrakavastu (Genben Shuo Yiqie You Bu Pi Nai Ye Za Shi)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Scroll 2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卷第二十四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0317b25] 攝頌在前。
[0317b26] 爾時猛光王在得叉尸羅婬女之舍,見增養 來,問言:「卿何為來?」即皆以事具答,王曰:「我且 歡樂,待七日滿當可共去。」日既滿已往石杵
山,自駕其象象遂大吼。去斯不遠有解相人, 聞象鳴聲作如是語:「我聽象鳴知其意趣,日 行百驛還至南海飲水充虛。」增養聞說,遂即
共王同乘其象隨路而去。至一陶家有坏瓦 器,象便脚踏,瓦師見憂。增養曰:「有如此人依 地而活。」王遂心疑作如是念:「增養此言見譏
於我,唯我一人依國地活,斯言何義?後當憶 念。」默然而去。復於行路見鶺鴒鳥,當道生 卵象脚踏碎,鳥見悲叫。增養見已便作是
語:「此不應作,致有憂悲。」王復生念:「此言還 是見譏於我。行婬女舍是不應行,後當重憶。」 尋路而去,復於路邊在一樹下乘象而過,於
樹枝上有一黑蛇,縱身垂下欲蜇於王,增 養見已便即拔刀,斬為敷段落地宛轉,增養 曰:「此不應作,而強作之。」王復生念:「此言還是
見譏於我,已經三度後當憶念。」復於他日象 乃速行,不肯緩去。方欲至城,增養白王:「前有 相師作如是語:『象行百驛還向南海飲水充
虛。』看此急行定不肯住,當抱樹枝縱身而下。」 王與增養抱枝而下,詣一園中任象走去。王 語增養:「卿今可去竊報安樂,云:『我今至在芳
園中。』」即行具告,彼聞告已歡悅無極。時王 愧恥不向大門,即便於一水窓欲入宮內。時 有二女不識是王,遂相告曰:「我聞大王已至。」
一云:「我意思量於此窓入。」王聞其語便作是 念:「我令增養竊告夫人,彼乃隨情遍語城邑。」 遂於別日情懷不忍,告增養曰:「汝於我處,頻
作數種無益惡言而譏誚我,豈我一人受用 大地?汝於某處作如是語:『此諸人等受用大 地,以自活命。』復於某處作如是語:『此不應作
致有憂悲。』造婬女舍我不應往。復於某處作 如是語:『此不應作而強作之。』豈我向婬女處 是不應作?又我與汝在芳園內,令汝獨去竊
報夫人,云:『我今來停在園內。』汝便以語遍告 城隍,是則於我作無利事。」增養驚懼作如是 語:「靈祇共鑒明察我心,實不譏王。前於陶家
見有坏器,象脚踏破陶師見憂,我見斯事作 如是語:『此諸人等依地土活。』中於路次見有 小鳥,於道上生卵,象行踏碎鳥遂悲鳴,我
見斯事作如是語:『此於不應行處而生其子。』 後於樹枝見蛇下樹欲螫於王,我遂斬為數 段在地,我作是語:『於不應為處而強作之。』於
斯等事,我直說之,非譏王也。又云令入宮內竊 報夫人,便將此語遍告城邑者,此亦不然。我 唯獨入竊語夫人,豈敢於王作無利事?」王曰:
「任汝分疏云非是過,我於小門欲入城時,親 見二女作如是說,一云:『王來。』一云:『從此道入。』 若不說者,彼何得知?」答曰:「彼是飛行魅女,潛
身密聽聞王語聲,此亦非我為無益事。」王曰: 「汝今無過,可自安心勿為怖懼。又復我行 去後,有婆羅門云:『王不來更立餘者。』咸須殺
却,今正是時。」答曰:「婆羅門且待,先殺飛行 惡人。」王曰:「彼何能殺?」答曰:「我作方計殺除望 得。」王曰:「除惡為善。」
[0318a24] 時此城中有大臣子,先 閑明呪,增養詣彼問曰:「飛行魅女殘害生靈, 如何設計得令除盡?」答言:「阿父!我能擒得。」即
便斬取死人之手,變作嗢鉢羅花,付人令賣, 報言:「汝可持此詣市中賣,若以錢來買者即 不須與。如其笑者,錄取其名并記形狀。」其人
一一依教而作,於此城中錄笑者名得五百 人。王聞是已報增養曰:「有此多人,如何能殺?」 答曰:「我解方便,王不須憂。」王曰:「隨汝自作。」遂
於城邊料理一處,令使淨潔,復宣告令:「王 今欲作無遮大會求請天神,汝諸姊妹咸可 來集。」女聞王命,意欲求財悉皆聚集,雖無名
字亦為貪來,便有五百餘人。彼大臣子皆以 呪索禁縛使住,增養令人持刀總殺。王曰:「此 妖雖殄,尚有諸婆羅門。」即令遍語:「我造無量
不善之業,已殺五百飛行魅女。仁等為欲救 濟我故,日日應來一處受食。」彼聞歡喜皆悉 來受。王勅門人曰:「諸有受食婆羅門眾,汝
宜好數來報我知。」門人敬諾,王又告曰:「汝等 城邑諸人,宜作上食供養婆羅門。」時婆羅門 為貪好食,便受王請皆來集會。食罷欲出,門
人數之總有八萬,便即白王:「數滿八萬。」王 聞思忖:「如何一時能殺多命?」遂令一一婆羅 門正噉食時,屠人持刀背後而立,告言:「若聞
我道取酪聲,汝等一時齊斬其首。」如是教已, 彼依言作,乃至悉斬其首。
[0318b21] 時王既殺眾婆羅門已,即於其夜夢見地震, 六字聲空出六字聲。復有八夢。地震六字者, 謂「六無我鄙心若」。空出六字者,謂「諸誰平今
彼我」。云何八夢?所謂一者見白旃檀香泥 遍體塗拭;二者見赤旃檀香水澆灑其身;三 者見頭上火然;四者見兩腋下垂大毒蛇;五
者見二鯉魚舐其兩足;六者見二白鵝飛空 而來;七者見大黑山當面而來;八者見白鷗 鳥頭上遺糞。是時彼王既作如斯眾多夢已,
即大驚怖遍身毛竪,作如是念:「豈緣此事,王 位有虧、身命損失?」便召解夢婆羅門至而告 彼,彼作是念:「王此好夢,我當說惡。若言好
者,更增高慢、長其惡見,餘婆羅門更見誅戮。」 作是念已共為籌議,報言:「大王!此非善夢。」王 言:「為說,當有何報?」答曰:「此夢表王國位將虧、
身當殞歿。」王聞是已生大憂惱。
[0318c08] 爾時彼王復作是念:「頗有方便令我身存、王 位不失耶?我今宜可詣尊者迦多演那處請 問吉凶,豈非與我為惡兆乎?」既至彼已頭頂
禮足,在一面坐以夢具白。尊者答言:「大王!頗 於餘處問此事耶?」答言:「聖者!於餘亦問。」「於何 人邊問?」答曰:「於婆羅門處。」「彼何所記?」王即
以彼所說具白。尊者答曰:「大王!彼等常受欲 樂,欣願生天,餘何所識?王之所夢是其善瑞, 不須驚怖,不由此故失位身亡。所以者何?如
王所聞地有六聲,是何先兆?如是應知,即是 於王共相警誡,令王改惡從善。昔有六王非 法化世,身壞命終墮於地獄。此最初王在地
獄中受大極苦,而說頌曰,即是初『六』字。
「『六萬六千歲, 地獄中燒煮;
現受大極苦, 未知其了時。』
[0318c23] 「其第二王亦說頌曰,即是第二『無』字。
「『無有苦邊際, 了日終不知;
我類共同然, 此由前惡業。』
[0318c26] 「其第三王亦說頌曰,即是第三『我』字。
「『我所得衣食, 或理或非理;
餘人飡受樂, 令我獨遭殃。』
[0318c29] 「其第四王亦說頌曰,即是第四『鄙』字。
「『鄙哉我形命, 有物不能捨;
飲食不惠人, 令身無利益。』
[0319a03] 「其第五王亦說頌曰,即是第五『心』字。
「『心常欺誑我, 鎮被愚癡牽;
地獄受苦時, 無人肯相代。』
[0319a06] 「其第六王亦說頌曰,即是第六『若』字。
「『若我生人趣, 常修於眾善;
由其福業力, 必得上生天。』
[0319a09] 「故此六聲彰彼先業。又復大王!空中六聲,是 誰先兆?如是應知。王住宅內有大竹竿,於中 多有微細蟲食,軟者皆盡,遺餘堅鞕。諸蟲不
樂,恐命不全,共說此頌以告宅主,即是最初 『諸』字。
「『諸軟處皆食, 唯有鞕皮存;
願王知不樂, 更別安餘者。』
[0319a16] 「王去舊竹別安新者,遂令多蟲而得存活。
[0319a16] 「又 復大王!王有掌馬人名曰近親,先瞎一目。 彼人於日日在烏巢中打破卵子,烏見子死 心生怨恨,悉皆鳴叫而說此頌,即是第二『誰』
字。
「『誰復能相為, 刺人令眼瞎?
不殺我子孫, 除解心憂惱。』
[0319a23] 「王當遮止勿使更然。
[0319a24] 「又復大王!於王園中有遊戲池,水先平滿,多 有魚鼈蝦蟇所居,有一白鷺鳥常食其魚。今 池乾無水,鳥見是事,遂生嗟歎而說頌曰,即
是第三『平』字。
「『平地水恒滿, 多有諸魚鼈;
取食以充軀, 今時水皆盡。』
[0319b01] 「王今宜可以水添之,驅鳥令去。
[0319b02] 「又復大王!王此國中有一大山名曰可畏,有 雄象母象並悉生盲,唯有一子恒為供侍,為 父母故出外求食,遇見雌象相隨而去,漸為
誘誑將至園所遂便被縛,憶念父母悲憂內 疚,不食水草而說頌曰,即是第四『今』字。
「『今父母孤獨, 生盲無引導;
處在深山中, 無食誰看養?』
[0319b09] 「王今宜可令放彼象,得與父母共為歡樂。
[0319b10] 「又復大王!王住宅中有被縛鹿,既離昔群,心 生憂惱而說頌曰,即是第五『彼』字。
「『彼群皆受樂, 水草任情遊;
唯我受拘繫, 晝夜獨懷憂。』
[0319b14] 「王宜解放任往山林。
[0319b15] 「又復大王!於王宅中有鵝被繫,仰瞻空裏,見 有群鵝飛騰而去,情生憂惱而說頌曰:即是 第六『我』字。
「『鳥朋皆已去, 飲啄盡隨情;
我身何罪業? 被繫無聊生。』
[0319b20] 「王起悲心亦宜解放。
[0319b21] 「又復大王夢見八事,是何先兆者,如見白栴 檀香泥遍體塗拭者,有勝方國王送大白緂 來奉大王!今至半路,經七日後必當來至,此
為先兆。
[0319b25] 「又見赤栴檀香水澆灑身者,有健陀羅國王 送赤毛寶緂來奉大王!今至半路,經七日後 亦當屆此,此為先兆。
[0319b27] 「又見頭上火然者,有槃 那國王送上金鬘來奉大王,在路而來,經七 日後亦來至此,此為先兆。
[0319b29] 「又見兩腋下垂大 毒蛇者,有支那國王送二寶劍來奉大王,隨 路而行七日當至,此為先兆。
[0319c02] 「又見二鯉魚舐 兩足者,有師子洲國王送一雙寶履來奉大 王,尋路而來,七日當至,此為先兆。
[0319c05] 「又見二白鵝飛空而來者,有吐火羅國王送 二駿馬來奉大王,尋路而來,七日當至,此為 先兆。
[0319c08] 「又見大黑山當面而來者,有羯陵伽國王送大 象王二頭來奉大王,尋路而來,七日當至,此 為先兆。
[0319c11] 「又見白鷗鳥頭上遺糞者,牛護之母安樂夫 人,此為先兆,王自當知。然王不應於婆羅門 處更起惡心。」
[0319c13] 時猛光王聞是說已,歡喜踊 躍如死重穌,深生信仰禮足而去,還至宅中 如尊者教皆悉奉行。別安大竹、遮掌馬人、枯
竭池中添水令滿、放象并鹿及被繫鵝,滿七 日已如所記事皆悉到來。王見是已,更於尊 者極生敬重,作如是念:「但我宅中所有吉
祥,皆是聖者福力所致,我今且以初得大緂 奉持供養,後以王位奉禪尊者。」即告使者曰: 「可持此緂將奉尊者迦多演那。」彼便將去奉
授尊者。次告安樂夫人及星光妃、牛護太子、 增養大臣曰:「仁等當知,今此諸國所有大 王!咸持國信來獻於我,汝等愛者隨意當取。」
時安樂夫人即取金鬘,星光少妃取赤毛寶 緂,牛護太子取其二馬,增養便取二劍,大臣 取其寶履,唯餘寶象王自取之。時猛光王他
獻五寶皆共分訖,便往尊者處禮雙足已,在 一面坐,白言:「大德!慈造弘深事難具說,謹 持國位奉獻尊者,唯願慈悲哀憐納受。」尊者
報曰:「世尊有教,遮諸苾芻不受王位。」王曰:「若 如是者,當受半國。」答曰:「此亦不聽。」王曰:「若 作國主是佛所遮,受用五欲理應無損,我
悉奉施。」答曰:「大王!所有諸欲佛皆不許。」王 曰:「此不應者,所有受用及上受用供身資具, 幸當為受隨情而用。」答言:「大王!待我白佛。」王
言:「任意請佛。」
[0320a09]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住,是時大師無 不知見,遂作是念:「假令迦多演那於諸受 用及上受用自無所須,然為未來諸苾芻故
應可受取。」如是念已起世俗心。諸佛常法:若 起世俗心時,乃至蜫蟻亦知佛意;若作出世 心時,聲聞獨覺尚不能了,何論畜類?于時世
尊為斯事故,遙知迦多演那意趣,遂起世俗 心,即令迦多演那天耳天眼彼此聞見。是時 尊者即白言:「世尊!苾芻得取受用之物及上
受用不?」佛言:「為欲哀愍未來世中諸苾芻故, 又令施主福報增故,是故我今聽為四方僧 伽得取受用之物及上受用,非是別人。此中
受用謂是村田。上受用者,謂是牛羊等。」于時 尊者請世尊已,白猛光王曰:「世尊已許,為四 方僧伽得取受用及上受用,為欲哀愍未來
世中諸苾芻故,又令施主福報增故。」時王即 為尊者遂造大寺,四事供養悉皆充足,莊田 牛畜施四方僧。佛告諸苾芻:「我今最初許鄔
波索迦為諸聲聞四方僧眾施受用物,謂是 嗢逝尼城猛光王為首。又最初許鄔波索迦 為諸聲聞四方僧眾施其餅食,謂是鷲峰山 摩揭陀主影勝大王為首。又我最初許鄔波
索迦為諸聲聞四方僧眾施其臥具,謂是 室羅伐城給孤長者為首。又我最初許鄔波 索迦為諸聲聞四方僧眾造毘訶羅,謂是婆 羅痆斯善賢長者為首。」
[0320b06] 內攝前頌曰:
猛光一切施, 影勝施餅初;
臥具謂給孤, 善賢造僧寺。
[0320b09] 爾時猛光王曾於宮內,與安樂夫人一處夜 食,王性愛酪。夫人持一酪椀在王前立,當時 其星光被妙寶緂簷前而過,緂色內徹猶如
電光,照王夫人悉皆明了。夫人見光便大驚 怪,問言:「大王!此何明照?為是電光?為是燈 焰?」答曰:「此非電光,亦非燈焰。然是星光披
其寶緂,從此而過是彼光明。」王曰:「如斯寶緂 汝棄不取,乃取金鬘誠無識鑒,豈我宮中無 金鬘也?誰言:『外方女能知物好惡?』」答言:「大王!
斯何得有如此智慧?豈非王教取寶緂耶?」王 曰:「是彼自取,非我所教。」王及夫人因相輕忽, 便致瞋忿遂持酪椀擲王頭上。王先闥額因
被椀傷,便自手摩云:「我頭破血流腦出,今時 定死生路無由,命未斷來且先殺却。」便勅增 養曰:「汝今宜可殺此安樂無用婦人。」增養聞
已便作是念:「王極於此深生愛念,由懷忿恨 忽作此言,不應造次即斷其命,待瞋定後更 觀意趣方殺不難,屏處且安勿令王見。」作是
念已,白言:「如是,我當即殺。」遂便藏舉。王既忿 息,問增養曰:「安樂夫人今在何處?」答言:「大王! 奉勅令殺,我順王言已斷其命。」王曰:「斯為異
事,亦當殺我及以星光、牛護太子并一大臣。 汝自灌頂為大國主,彼於我所作輕慢事,且 為誡勗後更平章,豈合因斯即行刑戮。」增養
曰:「王聽譬喻,諸有智者因譬喻言得閑其事。」
[0320c05] 內總攝頌曰:
文鳩死赤體, 三種難不應;
觀無厭不眠, 總收其七頌。
[0320c08] 第一內子攝頌曰:
林內文鳩死, 樹下獼猴亡;
此世他世中, 四盲暗應識。
[0320c11] 「大王!於往昔時有一名山,泉流清泚果木敷 榮。於大樹顛,有二鳩鳥為巢而住,便採好 果填滿其巢,報雌鳩曰:『賢首!此中貯果不
應輒食,且求餘物權自充軀,若遇風雨飲食 難得方可其噉。』答曰:『善事。』遂遭風日之所吹 暴,果遂乾枯巢中欠少。雄鳩問曰:『我先語汝:
「果不應食,待風雨時方可飡噉。」因何汝遂獨 食果耶?』答言:『我不食果。』問曰:『我先以果填滿 此巢,今既欠少,不食何去?』答曰:『我亦不知何
緣欠失?』二鳩皆云:『不食。』兩諍遂致紛紜,時彼 雄鳩嘴啄雌頂,因此而亡。雄鳩在傍看果而 住,忽屬天雨果復盈巢,雄鳩念曰:『今還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