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antapāsādikā (Shan Jian Lu Pi Po Sha) 善見律毘婆沙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二蕭齊外國三藏僧伽跋陀羅譯
[0682a05] 「眾僧已受,即推目揵連子帝須為和尚; 摩呵提婆為阿闍梨,授十戒;大德末闡提 為阿闍梨,與具足戒。是時摩哂陀年滿二
十,即受具足戒,於戒壇中得三達智,具 六神通漏盡羅漢。僧伽蜜多,阿闍梨名阿 由波羅,和尚名曇摩波羅。是時僧伽蜜多 年十八歲,度令出家,於戒壇中即與六
法。王登位以來,已經六年,二子出家。於是 摩哂陀於師受經及毘尼藏,摩哂陀於三 藏中,一切佛法皆悉總持,同學一千,摩哂陀 最大。
[0682a15] 「爾時阿育王登位九年,有比丘拘多 子,名帝須,病困劇,持鉢乞藥得酥一撮, 其病增長命將欲斷,向諸比丘言:『三界中
慎勿懈怠。』語已飛騰虛空,於虛空中而坐, 即化作火自焚燒身,入於涅盤。是時,阿育 王聞人宣傳,為作供養,王念言:『我國中比
丘,求藥而不能得。』王於四城門邊起作 藥藏,付藥滿藏中。時,波咤利弗國四方城 門邊,有四千客堂,堂日得錢五千,以供王
用。爾時,王以錢一千供大德泥瞿陀,一千 供養塔像華香直,取一千供給法堂,一千 供諸律師,一千供眾僧。四城門邊藥藏,日 一萬以用買藥直。
[0682a27] 「爾時,佛法興隆,諸外道等 衰殄失供養利,周遍乞食都無所得,為飢 渴所逼,託入佛法而作沙門,猶自執本法,
教化人民,此是律、此是法。既不用佛法律 威儀進止,悉不得法,來入寺住,至布薩 日來入僧中,諸善比丘不與其同。爾時,目
揵連子帝須自念言:『諍法起已,不久當盛, 我若住僧眾,諍法不滅。』即以弟子付摩哂 陀已,目揵連子帝須入阿烋河山中,隱 靜獨住。
[0682b07] 「諸外道比丘,欲以己典,雜亂佛法, 遂成垢濁。外道猶行己法,或事火者,或五 熱炙身,或大寒入水,或破壞佛法者,是故
諸善比丘不與同布薩、自恣及諸僧事。如 是展轉,乃至七年不得說戒。
[0682b11] 「阿育王知已, 遣一大臣,來入阿育僧伽藍,白眾僧,教 滅鬪諍,和合說戒。大臣受王勅已入寺,以
王命白眾僧,都無應對者。臣便還,更諮傍 臣:『王有勅令,眾僧滅諍,而不順從。卿意云 何?』傍臣答言:『我見大王往伏諸國,有不順
從,王即斬殺,此法亦應如此。』傍臣語已,使 臣往至寺中,白上座言:『王有勅令,眾僧和 合說戒,而不順從。』上座答言:『諸善比丘不
與外道比丘共布薩,非不順從。』於是,臣從 上座次第斬殺,次及王弟帝須而止。帝須見 殺諸比丘,即自念言:『此臣受取王勅,辟故 殺諸眾僧也。』」
[0682b23] 問曰:「帝須是誰?」
[0682b23] 答曰:「是王弟 同生。爾時,阿育王登位,立弟為太子,太子一 日入林遊戲,見諸群鹿陰陽和合。太子作
是念:『此諸群鹿噉草飲水,尚復如此,豈況 比丘在寺房舍,床褥細軟飲食適口,當無 是事!』太子遊還到王所,白王言:『我向出遊,
見諸群鹿陰陽和合,畜生噉草飲水,尚有 此事,諸比丘僧在寺房舍供養備足,豈無 此事?』王聞語已,即自念言:『非狐疑處而生
狐疑。』一日太子帝須,觸忤王意,王忿而語 太子帝須:『我今以王位別汝,七日作王訖 已,我當殺汝。』是時太子帝須,雖受王位,七
日之中,日夜妓樂、飲食種種供養,心不染著, 形體羸瘦,憂惱轉劇。所以爾者,猶畏死故。七 日已滿,王喚帝須問:『何意羸瘦,飲食、妓樂
不稱意耶?』帝須答言:『死法逼迫,心不甘樂。』 王聞語已,語帝須言:『汝已知命七日當死, 猶尚惶怖,況諸比丘出息入息,恒懼無常,心
有何染著?』王語已,帝須於佛法中即生信 心。
[0682c13] 「又復一日,太子帝須出遊行獵,漸漸前行 至阿練若處。見一比丘坐,名曇無德,有 一象,折取木枝遙拂比丘。太子見已,心發
歡喜,而作願言:『我何時得如彼比丘?』曇 無德比丘自逆知帝須心願,比丘即以神 力飛騰虛空,於虛空中而坐,令帝須得 見,從虛空飛往阿育僧伽藍大池中,於
水上而坐立,脫僧伽梨欝多羅僧置虛空 中,入池洗浴。是時太子帝須,見大德有如 是神力,心大歡喜而言:『今日我當出家!』即
還宮中白王言:『我欲出家,王必哀念,聽我 出家!』王聞帝須求出家,心大驚怪,答言:『宮 中妓女,百味餚饍娛樂快樂,何以出家?』王
種種方便令其心止。志意堅固,永不肯住,而 答王言:『宮中婇女歡樂暫有,會當別離。』大 王嘆言:『善哉!』即遣諸臣,使平治道路,掃灑
清淨,竪立幢幡,種種莊嚴。莊嚴竟已,臣白王 言:『裝束已辦。』王取太子公服天冠瓔珞,莊 嚴太子,千乘萬騎圍遶,奉送往至寺中。
[0683a02] 「眾僧 見太子帝須出家,心大歡喜,有辦僧伽梨 者、欝多羅僧者、安陀會者、鉢盂者,擬待 太子,即出家已。是時太子往到禪房,至曇
無德比丘所,求欲出家。國中豪貴諸長者兒 一千童子,隨太子出家。國中人民見太子出 家,各自念言:『太子如此尊貴,尚捨王位出
家修道。我等貧窮,何所戀慕?』念已,無數人眾, 悉隨出家。阿育王登位四年,太子出家。復有 王外甥阿嗜婆羅門,是僧伽蜜多知已,
有一男兒阿嗜,聞太子出家,心中驚喜,往 至王所,即白王言:『我今欲隨太子出家, 願王聽許。』王答:『善哉!』即與太子俱日出家。
如是於佛法中,多有剎利出家,佛法興隆。
[0683a16] 「時,帝須言:『當知此臣僻取王意,殺諸比丘。』 臣殺未已,帝須比丘便前遮護。臣不得殺, 臣即置刀,往白王言:『我受王勅,令諸比丘
和合說戒,而不順從,我已依罪,次第斬殺。 殺猶未盡,帝須比丘即便遮護,不能得殺。』 臣白王言:『帝須比丘為殺以不?』王聞臣言
殺諸比丘,即大驚愕,心中懊惱,悶絕躄地, 以冷水灑面,良久乃穌,即語臣言:『咄咄!我 遣汝入寺,欲令眾僧和合說戒,何以專輒 而殺眾僧?』
[0683a25] 「王往寺中白諸眾僧:『我前遣一 臣教令和合說戒,不使殺諸比丘;此臣專 輒,枉殺眾僧。不審此事,誰獲罪耶?』有比丘
答言:『由王故殺,此是王罪。』或有比丘言:『兩 俱得罪。』有一比丘即問王言:『王心云何,有 殺心不?』王答言:『我本以功德意遣,無殺心
也。』『若王如此,王自無罪,殺者得罪。』王聞如 是言已,心生狐疑,問諸比丘:『有能斷我 狐疑者不?若能斷我狐疑心者,我當更竪
立佛法。』諸比丘答言:『有目揵連子帝須,能 斷狐疑竪立佛法。』於是即遣法師四人, 人各有比丘一千侍從而去;復遣大臣四
人,人各有一千人將從,往迎大德目揵連 子帝須,須得而歸。
[0683b09] 「是時二部眾,往至阿烋 河山中,迎取目揵連子帝須,到已而言:『王 喚帝須!』帝須不去。王復更遣法師八人,人
各有比丘一千侍從;大臣八人,人各一千 侍從。到已復言:『王喚帝須!』帝須不去。王遲 望二使,經久未反,王心狐疑。王復問諸大
德:『大德!我已遣二使,往迎目揵連子帝須, 使已經久而不見至?』眾僧答言:『恐迎者僻 宣王意,言喚帝須!是故不來。』王復問言:『云
何作請語而得來耶?』眾僧答王,當作是 言:『「佛法已沒,願屈大德來,更共竪立。」乃可 得來。』
[0683b20] 「王聞是言,更遣法師十六人,人各比 丘一千侍從;大臣十六人,人各將一千人。王 復問:『彼法師為老為少?』眾僧答言:『老。』『若
其老者,當用輿迎。』眾僧答言:『不得乘輿。』 王復問言:『彼大德者住在何處?』答言:『阿烋河 山中。』『若爾,當遣舫乘往迎。』勅使者言:『汝
若到已,當請大德住大舫中,可使四邊 帶仗防護。』
[0683b27] 「是時大眾、使者發去,到阿烋河山 中,即以王命白大德言:『今佛法已沒,仰屈 大德來共竪立。』於是大德聞使語已,言:『我
出家正為佛法,今時至矣!』即取坐具而起。 帝須自念言:『明當至波咤利弗國。』是時阿 育王,夜夢見如是相貌,有一白象而來,
以鼻摩娑王頭捉王右手。明旦王召相 師曰:『我夜夢如是相貌,為吉為凶?』有一 相師,即答王言:『捉王手者是沙門像也。』大
王聞相師語已,即得信來白王:『大德帝須 今日已至。』王聞至已,即出往迎。王自入水 至膝,大德帝須欲上,王以右手捧接大德,
大德帝須便捉王手。左右拔劍,欲斫大德 帝須。何以故?阿育王法,若人捉王頭及手, 即便斫頭,是故拔劍欲斫。爾時,王見水中
拔劍影,王迴顧言:『咄咄!我昔勅臣,往至寺 中令眾僧和合說戒,而僻取我意,殺諸比 丘,而汝今者復欲殺耶?止止!莫作我罪。』」
[0683c15] 法 師問曰:「比丘不得捉白衣手,云何得捉?」
[0683c16] 答 曰:「王為欲聞法,故往請來。王即是大德弟子, 故得捉手。於是王將大德,往園林中住, 三重防衛。王自為大德洗脚,以油磨之,
磨竟於一邊而坐。王自念言:『此大德能斷 我疑不?若能斷我疑者,亦能斷諍法,然後 佛法竪立。』王念:『我且當試大德。』『我欲見
大德神通力,願為示現。』帝須答言:『汝今樂 見何等神力?』王言:『我欲見大地震動。』帝須 問曰:『為欲使一邊動?一切動耶?』王復問言:
『於此二種何者為難?』帝須答言:『譬如銅盤 盛滿中水,有人動盤水悉動難?半動、半不 動難?』王言:『半動半不動甚難。』帝須答言:『如
是,大王!』王言:『欲見半動半不動。』帝須語王: 『周迴四方四由旬,彈繩作界,東方安車,南 方安馬,西方安人,北方安銅盤水,使各騎
界上,一脚在內一脚在外,銅盤水當安界 上,半入界內半在界外。』王即隨教作 已。於是帝須即入第四禪,從禪定起,而向
王言:『善見,大王!』大德帝須即以神力,能使 四方四由旬外悉大震動,界內不動;車馬 及人外脚悉動,內脚不動;水半動、半不動。於
是大王,見大德神力如此,即大歡喜:『我先 所疑今得斷也,於佛法中惡法得滅。』
[0684a10] 「王即 問大德帝須:『我先遣一臣到寺,令僧和合 說戒;而臣專輒殺諸比丘。此罪誰得耶?』帝須
答言:『大王!有殺心不?』王即答言:『我無殺心。』 『若無殺心,王無罪也。』即便為王說《本生經》: 『佛語諸比丘:「先籌量心然後作業,一切作業
皆由心也。」』帝須欲演《本生經》:『大王!往昔有 一鷓鴣鳥,為人籠繫在地,愁怖便大鳴喚。 同類雲集,為人所殺。鷓鴣問道士:「我有罪
不?」道士答言:「汝鳴聲時有殺心不?」鷓鴣鳥 言:「我鳴伴來,無殺心也。」道士即答:「若無殺 心,汝無罪也。」而說偈言:
「『不因業而觸, 必因心而起,
善人攝心住, 罪不橫加汝。』
[0684a24] 「如是大德帝須,方便令王知已,七日在園 林中,帝須教王,是律、是非律,是法、是非法, 是佛說、是非佛說。七日竟,王勅:『以步障作
隔,所見同者集一隔中,不同見者各集異 隔。』處處隔中,出一比丘,王自問言:『大德!佛 法云何?』有比丘答言常,或言斷,或言
非想,或言非想非非想,或言世間涅槃。 王聞諸比丘言已,『此非比丘,即是外道也。』 王既知已,王即以白衣服與諸外道,驅令
罷道。其餘隔中六萬比丘,王復更問:『大德! 佛法云何?』答言:『佛分別說也。』諸比丘如是 說已,王更問大德帝須:『佛分別說不?』答言:
『如是,大王!』知佛法淨已,王白:『諸大德!願大 德布薩說戒。』王遣人防衛眾僧,王還入城。
[0684b09] 「王去之後,眾僧即集眾六萬比丘。於集眾 中,目揵連子帝須為上座,能破外道邪見徒 眾。眾中選擇知三藏、得三達智者一千比
丘,如昔第一大德迦葉集眾,亦如第二 須那拘集眾,出毘尼藏無異,一切佛法中 清淨無垢。第三集法藏九月日竟,大地六種
震動,所以一千比丘說,名為第三集也。」
[0684b15] 法 師問曰:「三集眾誰為律師?」
[0684b16] 「於閻浮利地,我 當次第說名字:第一、優波離,第二、馱寫拘, 第三、須那拘,第四、悉伽婆,第五、目揵連子
帝須。此五法師於閻浮利地,以律藏次第 相付不令斷絕,乃至第三集律藏。從第三 之後,目揵連子帝須臨涅槃,付弟子摩哂 陀,摩哂陀是阿育王兒也,持律藏至師子
國。摩哂陀臨涅槃,付弟子阿栗咤。從爾已 來,更相傳授至于今日,應當知之。我今說 往昔師名,從閻浮利地五人持律藏至師
子國:第一、名摩哂陀,第二、名一地臾,第三、 名欝帝臾,第四、名參婆樓,第五、名拔陀 沙。此五法師智慧無比,神通無礙得三達智, 於師子國各教授弟子。
[0684b29] 「摩哂陀臨涅槃, 付弟子阿栗咤,阿栗咤付弟子帝須達多, 帝須達多付弟子伽羅須末那,伽羅須末那
付弟子地伽那,地伽那付須末那,須末那 付伽羅須末那,伽羅須末那付曇無德,曇 無德付帝須,帝須付提婆,提婆付須末 那,須末那付專那伽,專那伽付曇無婆
離,曇無婆離付企摩,企摩付優波帝 須,優波帝須付法叵,法叵付阿婆耶,阿婆 耶付提婆,提婆付私婆。如此諸律師,智
慧第一,神通無礙,得三達智,愛盡羅漢,如 是師師相承至今不絕。」
[0684c11] 法師曰:「我今更說 根本因緣。爾時,於波咤利弗國,集第三毘 尼藏竟。往昔目揵連子帝須,作如是念:『當
來佛法何處久住?』即以神通力觀看閻浮利 地,當於邊地中興。於是目揵連子帝須,集 諸眾僧,語諸長老:『汝等各持佛法,至邊地
中竪立。』諸比丘答言:『善哉!』即遣大德:『末闡 提!汝至罽賓、揵陀羅咤國中。摩呵提婆! 至摩醯婆末陀羅國。勒棄多!至婆那婆
私國。曇無德!至阿波蘭多迦國。摩訶曇 無德!至摩訶勒咤國。摩呵勒棄多!至臾 那世界國 (是漢地也) 。末示摩!至雪山邊國。須
那迦欝多羅!至金地國。摩哂陀、欝帝夜參 婆樓拔陀!至師子國。各竪立佛法。』於是諸 大德各各眷屬五人,而往諸國竪立佛法。
[0685a05] 「爾 時,罽賓國中有龍王,名阿羅婆樓,國中種 禾稻,始欲結秀,而龍王注大洪雨,禾稻沒 死流入海中。爾時大德末闡提比丘等五人,
從波咤利弗國飛騰虛空,至雪山邊阿羅 婆樓池中下,即於水上行住坐臥。龍王眷屬 童子入白龍王言:『不知何人,身著赤衣
居在水上,侵犯我等。』龍王聞已即大瞋忿, 從宮中出,見大德末闡提,龍王忿心轉更 增盛,於虛空中作諸神力,種種非一,令末
闡提比丘恐怖,復作暴風疾雨、雷電霹靂, 山巖崩倒、樹木摧折,猶如虛空崩敗。龍王眷 屬童子,復集一切諸龍童子,身出烟竟,起
大猛火、雨大礫石,欲令大德末闡提恐怖。 既不恐怖,而便罵言:『禿頭人,君為是誰,身 著赤衣?』如是罵詈,大德顏色不異,龍王復
更作是罵言:『捉取打殺!』語已更喚兵眾,現 種種神變,猶不能伏。
[0685a22] 「大德末闡提以神通 力蔽龍王神力,向龍王說:『若汝能令諸天 世人一切悉來恐怖,我者一毛不動;汝今更
取須彌山王及諸小山擲置我上,亦不能 至。』大德作是語已,龍王思念:『我作神力便 已疲倦,無所至到。』心含忿怒而便停住。是
時大德知龍王心,以甘露法味教化示之, 令其歡喜歸伏。龍王受甘露法已,即受三 歸五戒,與其眷屬八萬四千俱受五戒。復
有雪山鬼、夜叉、揵撻婆、鳩盤茶鬼等,聞大 德末闡提說法已,即受三歸五戒。復有夜 叉五人,與眷屬俱,呵梨帝耶夜叉尼有五 百子,得須陀洹道。
[0685b05] 「於是大德末闡提,喚一 切夜叉及龍王,從今以後莫生瞋恚,莫 殘害人民禾稻,於諸眾生生慈悲心,令
得安樂。一切諸龍鬼等答言:『善哉!如大德 教,即當順從。』即日龍王作大供養,龍王遣 取己七寶床與末闡提,末闡提坐於床上,
龍王立近末闡提邊,以扇扇末闡提。是 時,罽賓揵陀勒叉國人民,常以節日集,往 祠會龍王。到已,見大德末闡提,各相謂言:
『此比丘神力乃勝龍王。』於是人民悉禮末闡 提,禮已而坐。末闡提為諸人民說讀《譬 喻經》,說已,八萬眾生即得道果,千人出家。」
[0685b17] 法師言:「從昔至今,罽賓國皆著袈裟,光飾 其境。」而說偈言:
「罽賓揵陀國, 爾時末闡提,
瞋恚大龍王, 教化令受法。
復有餘大眾, 從繫縛得解,
八萬得天眼, 出家一千眾。
[0685b23] 「大德摩訶提婆,往至摩醯娑慢陀羅國。至 已,為說《天使經》,說竟,四萬人得道果,皆悉 隨出家。」而說偈言:
「摩訶提婆, 有大神力, 得三達智,
到摩醯娑。
為說《天使經》, 度脫諸眾生,
四萬得天眼, 皆悉隨出家。
[0685c01] 「大德勒棄多,往婆那婆私國,於虛空中而 坐。坐已,為說《無始經》。說已,六萬人得天 眼,七千人出家,即起五百寺。」而說偈言:
「大德勒棄多, 有大神通力,
到婆那婆私, 於虛空中坐。
為說《無始經》, 眾生得天眼,
出家七千人, 五百僧伽藍。
[0685c08] 「大德曇無德,往阿波蘭多國。到已,為諸人 民說《火聚譬經》。說已,令人歡喜,三萬人得 天眼,令服甘露法,從剎利種男女,各一
千人出家,如是佛法流布。」而說偈言:
「大德曇無德, 有大神通力,
往阿婆蘭多, 說《火聚經》法。
令服甘露法, 眾生得天眼,
一千比丘僧, 比丘尼如是。
[0685c16] 「大德摩訶曇無德,往至摩訶勒咤國。到已,為 說《摩訶那羅陀迦葉本生經》。說已,八萬四千 人得道,三千人出家,如是佛法流通。」而說
偈言:
「大德摩訶曇, 有大神通力,
往摩訶勒咤, 說《迦葉本經》,
眾生得道果, 出家三千人。
[0685c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