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antapāsādikā (Shan Jian Lu Pi Po Sha) 善見律毘婆沙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五簫齊外國三藏僧伽跋陀羅譯
[0702a09] 「棄樂棄苦者。」
[0702a09] 問曰:「何謂棄樂棄苦?」
[0702a09] 答曰: 「於四禪定中棄樂心苦心。又言:『棄名樂名 苦也。』」
[0702a11] 問曰:「樂心苦心於第四禪言,何時得 棄?」
[0702a12] 答曰:「於第四禪定門中棄也。」
[0702a12] 問曰:「何處 身苦滅盡?」
[0702a13] 答曰:「如經所說,佛語諸比丘:『離 欲清淨已,即入第一禪,苦於此滅。』」
[0702a14] 問曰:「苦 心樂心於何處滅無餘?」
[0702a15] 答曰:「於修滿中。佛 語諸比丘:『於第四禪定滅盡無餘,苦樂喜 悉於禪定門滅無餘也。』何以故?初禪定,念、
思未離故心苦,念、思滅者苦亦滅,亦如第 二第三第四禪定,念為初,次第而滅。喜者,於 第四禪定門滅盡,樂到第四禪定,入樂住
捨,起不過樂也,是故苦於第四禪中滅盡 無餘,是謂不苦不樂。此法極細,不可以意 取也。何以故?譬如惡牛,牧者捉之不得,
乃立作欄,驅群內欄,一一牽出次第而至, 至惡牛已,此即是,然後捉得。佛亦如是,先 取樂故入一切法,入已次第而出,此是不苦
不樂,不苦心不樂心,此是不苦不樂受。」
[0702a27] 問曰: 「此不苦不樂可得捉不?」
[0702a28] 答曰:「不可得捉。」
[0702a28] 又 問曰:「上句何以云得捉?」
[0702a29] 答曰:「以名知其相 故,猶如捉得,語相如此,自當知之。如經 文所說:『有四緣,長老以不苦不樂,以名解
脫,以三昧故棄除苦樂,即入第四禪定。長 老,此是四緣不苦不樂,以名解脫,以三昧 故,如第三道邪見,為諸法初滅。』此讚歎第 三道,此中亦復如是。」
[0702b06] 問曰:「何謂為諸法?」
[0702b06] 答 曰:「瞋恚、愚癡為初,如是自當知。亦如第四 禪定,苦樂心為初,因樂起生欲,因苦起 故生瞋恚,瞋恚起故滅樂心,是故於第四
禪定極遠,是名不苦不樂。」
[0702b10] 問曰:「不苦不樂, 其相云何?」
[0702b11] 答曰:「捨樂捨不樂。」
[0702b11] 問曰:「其味 云何?」
[0702b12] 答曰:「捨苦捨樂味,亦言不償味。捨識 淨者。」
[0702b13] 問曰:「何謂捨識識淨?」
[0702b13] 答曰:「捨者令識 得淨潔,此是第四禪定識淨潔;識淨潔已即 生三識,悉是捨所作,非餘法作。是故律本
說,捨識淨潔,譬如月光,有雲覆之其光不 明,雲除去已月即光明淨潔。此中思樂亦 如是,思樂離者識即淨潔。」
[0702b18] 問曰:「前三禪定有 無。」
[0702b19] 答曰:「有。」
[0702b19] 問曰:「何不出識?」
[0702b19] 答曰:「為思為初 覆,是故不出。又第四禪定捨,即是夜識即 是月滿,理合者然後顯月光明。如第一禪
有五支,亦如第四禪有三支捨識一心,廣 說有三,略說有二,如經中所說。」
[0702b23] 「何時起二 支?」
[0702b24] 「是第四禪定中起二支。禪定第四品竟。
[0702b25] 「此是四禪定者。有欲作觀地,有欲一心,又 欲作通地,有欲滅諦地,有欲入生,愛盡 人者求一心也。何以入禪定得一心?我
住樂一日,即作迦私那已,起八三昧學,凡 人從三昧起已一心諦諦,我觀是名觀地 也。復有人成八三昧已,入通禪地已,從
三昧起已,而作神通,或一身作千萬身,如 是次第自當知,是故以禪為通地。又有作 八三昧已,入滅諦三昧已,七日入滅盡定,
此世間涅槃。我念取七日樂,此是滅諦地。有 人入八三昧,從禪定不樂,我欲生梵天, 此是入生地。佛入第四禪定,於菩提樹 下從三昧起,如來觀地禪亦言通地,亦
入滅諦地,二入一切法:世間法、聖利法。」
[0702c09] 法師 曰:「今略說取如是,第四禪定次第自當知。 以此法故,入第四禪定,以三昧一心諦,是 故言淨,如律本所說已捨識淨。」
[0702c12] 問曰:「何謂 為淨?」
[0702c13] 答曰:「白而不黑;亦言光明。因樂故離 欲,離諸煩惱已,離竟,心即清白隨用能堪。 何以故?已教授令柔故至極處。如經文所
說,若心已柔隨用所堪,譬如生金,次第鍛 成柔已,隨用所堪,若欲作種種瓔珞,打之 不碎,心亦如是,所遣而隨。如經文所說,佛
語諸比丘:『我不見一法如心者,調伏非一 過柔辱,堪可施用極淨而住,已住故名為 不動,為精進故非懈怠,不可動一心;攝
已非掉心,可動智慧,攝已非無明可蔽, 為識所攝,非妄可辱,光明所攝,非煩惱闇 所障,此六法所攝,非可動轉,如是心入八
支已,隨所堪任分別諸法。以第四禪定三 昧故,而得一心。已一心故,諸蓋遠離,心無 垢濁念思已過,心得清淨、得智慧故,一切
諸蓋不得覆蔽,以無念故即至不動,去煩 惱已名亦不動。』此句是修多羅中說,自當 知之。
[0703a01] 「宿命智者,從通地生。宿者,過去世 陰。住者,生此家生彼家,此家死彼家死,更 墮彼家此家,離此家往生彼家,自用智
慧一一悉分別知,如是自識宿命過去。如 律本所說,識宿命智,以識故,知前身所住 處、受生皆悉識,或一生二生,如是展轉,心
知而識之。如佛到波羅蜜,已不復有調 伏,心心下而識。初學之人作已然後識。我今 略說,於淨道毘婆沙自當知之。此中隨 律本說。一生者。」
[0703a10] 問曰:「何謂為一生?」
[0703a10] 答曰:「一 過入胎乃至死,是名一生。如是次第乃至 無數生,三拔劫者,漢言劫滅。」
[0703a12] 問曰:「何謂 為無數三拔劫?」
[0703a13] 答曰:「次第而滅,是為三拔 劫,毘拔夷劫者,漢言劫成。」
[0703a14] 問曰:「何謂為 毘拔咤夷劫?」
[0703a15] 答曰:「次第而生,是名毘拔咤 夷劫。取三拔劫者,含入三拔扠夷劫,是 扠夷根;若取毘拔劫者,即入毘拔扠夷,是
劫心下而識。如經文所說,佛語諸比丘:『有 四阿僧祇劫。何謂為四?三拔咤、三拔扠夷、毘 拔咤、毘拔扠夷。何謂三拔咤?有三三拔咤。
何謂為三?火三拔咤、水三拔咤、風三拔咤。 有三三拔咤處:阿婆沙羅天、修婆緊那天、 卑脅破羅天。若火三拔咤起時,從阿婆沙羅
天下火燒盡;若水三拔咤起時,從修婆緊那 天下洪水沒盡;若風三拔咤起時,從卑脅破 羅天下飄盡,廣一佛境界。』」
[0703a26] 法師問曰:「佛境界 云何?」
[0703a27] 答曰:「生境界、滅境界、知境界。」問曰:「何 謂為生境界?」答曰:「十千世界,若佛生者,十 千世界皆悉震動。佛威德百億世界,若佛說
寶呪、聚呪、他闍呪、阿咤呪、無羅呪,聞不從 者,即出風飄落百億世界外。知境界者,不 可度量。佛三境界,滅境界與生境界,皆悉
崩壞,若興盛者亦俱成立,我今略說,於淨 道毘婆沙自當知。如是佛於菩提樹下 得一切智,非一劫二劫,如是三拔咤劫皆 悉知之。若處生者。」
[0703b07] 問曰:「何謂若處生者?」
[0703b07] 「若 處壞劫時,或生天上或入人間,或化生、胎 生或濕生,如是次第悉知,此是我姓,此是我 父母名,我名或迦葉,姓或婆羅門,種或剎利
種;苦樂色如是,或白或黑;飲食如是,粳米 麥粟,樹木甘果美香之味,身口意業作如是 行,壽命長短如是,從世間上至第一天乃
至梵天受生,如是展轉,後生兜率天一 生補處,於兜率與天人同姓,名斯多揩 多 (漢名白旗天人) ,身黃金色,飲食甘露,受天之樂,
壽命五十七億六萬世間歲。從天宮下託生 白淨飯王家,於摩耶夫人受胎,知過去世 一切生處種姓、受形好醜、貧富貴賤、相貌,如 是皆悉知之。」
[0703b20] 法師問曰:「佛一人知?餘人亦 知?」
[0703b21] 答曰:「餘人亦知,辟支佛、聲聞、外道梵志各 為分別。外道梵志知四十劫,此外不知。智 慧狹劣故,不得遠知,正知受生而已,餘一
切悉不能知。何以故?為狹劣故。大阿羅 漢有八十人,知十千劫;有二上阿羅漢,知 一阿僧祇劫又十千劫;辟支佛亦知一阿僧
祇劫又十千餘劫,此是隨所行而得知;佛 所知非可窮盡。外道梵志次第得知,若欲 懸略知者不能自辨。譬如盲人行,須次 第而得,若不次第無有是處。聲聞知者兩
頭合得,辟支佛亦如是,諸佛知者隨意而 得,從無數劫中上下反覆悉得知,此是我 知婆羅門。佛語婆羅門:『我於菩提樹下得
無上智慧,即知過去無央數劫,我今無明 闇滅,得慧光明。從何而得?皆從精勤不惜 身命得之,譬如鷄子以嘴破 [穀-禾+卵] 。』佛語婆
羅門:『我宿命智為嘴,無明覆前身宿命為 [穀-禾+卵] ,我今以嘴破 [穀-禾+卵] ,於 [穀-禾+卵] 前出,是故我
名無上智也。』宿命智品他生隨知,以慧 知眾生墮生,是故名生墮知。以天眼觀 看眾生,如來已滿波羅蜜故,始觀即知,餘
人皆須修行而知,今我略說,淨道毘婆沙自 當知之。聖者。」
[0703c14] 問曰:「何為聖?」
[0703c14] 答曰:「以肉眼 如聖眼無異,天人所行諸善得成此眼,離 諸肉眼、離諸塵垢,能遠照故。是故律本所
說,以聖眼觀慧眼者,以精懃而得,亦如聖 眼無異。何以故?已住於聖然後而得,是故 名慧眼為聖眼。何以故?以身依止聖故,
得聖光明,心攝光故,而得遠觀,徹通石 壁如真明無異,是故以清淨慧眼,觀眾生 生墮落受生。是故外道梵志,見墮不見生,
故生斷見,又有外道,見生不見墮,故生 常見。九眾生居,佛常見亦觀、斷見亦觀。是故 律本所說,以慧眼見眾生墮生。
[0703c25] 「極淨者。如 來離十一煩惱,是故名極淨。如經文所說, 佛語阿 㝹 樓陀:『狐疑是心煩惱,智已而棄
之。』不攝心者,是煩惱,睡心眠心亦是煩惱; 驚喜施心、大心、過精勤心、極柔心、極多言心、 不分別心、極觀色心,如是諸煩惱心。阿 㝹 樓
陀,此十一煩惱,如來極精勤故,離此煩惱, 若我見色不見光,見光不見色,如是為 初,如來已過十一煩惱,亦過人眼。是故律
本所說,以聖眼淨過世間肉眼觀者,眾生 如肉眼無異,眾生墮落受生亦見。」
[0704a06] 法師曰: 「佛見眾生初生墮不?」
[0704a07] 答曰:「初生墮落見,於 中間不見。是故律本所說亦如是。賤者。」
[0704a08] 問 曰:「何謂為賤?」
[0704a09] 答曰:「以愚癡行行惡法,是名 為賤。又生貧窮亦是賤,人所惡賤。貴者。」
[0704a10] 問 曰:「何謂為貴?」
[0704a11] 答曰:「以慧心受生,是故名 貴。好色者從不瞋中來,惡色從瞋恚中 來,善道者生至善道。或言:『多金銀珍寶亦
名善道。惡道者,從慳貪而生貧窮下賤,亦 名惡道。下賤者,飲食難得朝暮不供。』隨業 所行,如來悉知。復觀看眾生,於地獄中受
諸楚毒。如來見已而作是念:『此諸眾生種何 罪根,而受是苦日夜不休?』如來觀已,此諸 眾生當作惡業故乃受此報。復觀天上見
諸天人,於離陀園林、眉沙園林,於波留 沙迦園林,諸天人觀看遊戲。如來見已而作 念言:『此諸眾生種何福業,來生此處受天
福位?』種諸善業得如是報。此是行業所知, 當來知亦如是,如來以聖眼知得大神通。 身作惡業者。」
[0704a25] 問曰:「何謂身作惡?」
[0704a25] 答曰:「惡 者雜穢不淨,以身作惡業如是。如來悉知 口作惡業意作惡業,悉如前句說無異。毀 謗善人者。」
[0704a28] 問曰:「何謂為善人?」
[0704a28] 答曰:「佛、辟支 佛、聲聞,乃至白衣須陀洹道,亦名善人。」
[0704a29] 問 曰:「何謂毀謗?」
[0704b01] 答曰:「滅諸善法罵詈,此是毀 謗言。復有餘言:『佛、辟支佛、聲聞悉是惡法非 正法,無有禪定法、無涅槃法、無道果法。』如
是謗、作如是謗;或知者毀謗,或不知亦 毀謗,悉入毀謗善人。如此人等造作重業, 以重業故,天上門閉、開地獄門。」
[0704b06] 法師曰:「我 今說證。有一聚落有二比丘,一老一少, 二人入聚落。初至一家得熱糜一稀,老 比丘得糜已而作是念:『我腹中有風,此糜
復熱,若服此糜當除腹裏風。』是時有人持 木一段欲作門限,擲置一邊,於是老比 丘即坐木上歠糜。年少比丘見老比丘 歠糜已,而薄摩呵羅作我羞恥也。老比
丘歠糜竟,而還到寺已,老比丘問年少 比丘:『長老!於佛法中有所得無?』答言:『有, 得須陀洹道。』老比丘言:『若如是者,不須更
進求餘道。何以故?為汝誹謗愛盡比丘。』於 是年少比丘聞已即作悔過:『大德!我於大 德作不善法,願得悔過。』即受歡喜而去。」
法師曰:「若人罵詈聖人、若大比丘,作如是 言:『長老!我今於長老懺悔,願長老受。』若少 者頭面禮足叉手,作如是言:『大德!此是我
過,於大德中我今懺悔,大德受。』若不受者, 即去餘方若至餘寺。來至比丘所,若老者 頭面禮足叉手而言:『大德!此是我過,願大德
受。』若少者而言:『長老,此是我過,我今懺悔, 願長老受。』若入涅槃者,於涅槃處作懺 悔,作懺悔已,如是天道涅槃道門不閉,即 如前無異。邪見者。」
[0704b29] 問曰:「何謂為邪見?」
[0704b29] 答 曰:「顛倒見,此是邪見。已受邪見形,更教餘 人,以口惡故,誹謗聖人,意惡業亦如是,已 取邪見,一切諸惡業含入邪見。邪見者,是
大罪業,作之逆罪。如經文所說,佛語舍利 弗:『比丘持戒具足,三昧智慧具足,自身正見, 轉教餘人如是。舍利弗!邪見亦如是,不
離身口意,如人以土丸擲不離於土,邪 見惡業不離地獄。何以故?為大罪故。』如經 文所說,佛語諸比丘:『我見惡業,無過邪見, 極最大罪。』若身死者。」
[0704c10] 問曰:「何謂為死?」
[0704c10] 答曰: 「死者罪墮地獄無脫時。又言:『四大壞散,亦 言更受生。』」
[0704c12] 法師曰:「若取地獄者,即塞天道 解脫門。又言:『若取惡道者,餓鬼、畜生、阿修 羅悉含入。』又言:『地獄者,阿鼻為初,白黑自
知。』又言:『善道者,人間亦是善道。』」
[0704c15] 問曰:「天何 義耶?」
[0704c16] 答曰:「色聲香味最勝,是名天。知者是 眼知,餘者自當知,我今略說聖眼品竟。如 無明覆過去宿命,宿命嘴啄故,無明覆 [穀-禾+卵]
, 亦如現在墮落知。漏盡智者,於阿羅漢道 漏滅盡智,是名漏盡智。過下置心者,是 觀心也;觀心能知苦,於此滅不過一切苦
諦相貌味,皆悉洞達知;又觀苦諦,從何而 起,從集起,此即集諦;又觀苦滅,此是滅諦, 將至滅諦者,即是道。觀四諦已,相貌如是,
正實無異,洞達悉知。是故佛言:『我知四諦, 如是見、如是知。』欲漏者,從欲漏出,此是 指示果,於果中說我今脫已,又有覆知
心,觀已而知,我不復更生。是故律本所說, 佛語婆羅門:『我不更生。』」
[0704c29] 法師問曰:「為是過 去不生、現在不生、當來不生?若言過去生, 過去生已滅;若言現在生,現在生已生;若言
當來生,當來生未至,有何更生?」
[0705a03] 答曰:「斷因 故,是名不生。住者,於梵行而住;梵行者, 凡善人與七學等共住,此是佛指示出家人。
所作已作者,於四諦四道所作已竟。是故 佛語婆羅門:『我所作已竟,不復還。』」
[0705a07] 問曰:「何 謂不還?」
[0705a08] 答曰:「諸煩惱漏不還至我所,是故 不還,更無精勤。如來已觀知如此,是名漏 盡智。何以故?如來欲開示婆羅門,佛已得
三達智過去現在當來智。」
[0705a11] 法師曰:「如此語 者不應自稱,何故如來而自譽耶?」
[0705a12] 答曰:「佛 為欲哀愍世間及婆羅門等故,作是語:『我 聖人,我最長、無上尊、一切知,我不為人作
禮。』婆羅門聞佛種種說,發心歡喜,即於佛 前悔過言:『瞿曇沙門有如是聖利滿足,我 實不知,瞿曇沙門即是前生功德具足。』婆羅
門便自剋責,剋責已聞說法,即讚言:『善哉!善 哉!瞿曇沙門,為指示法味。』」
[0705a19] 法師問曰:「何故 二讚善哉?」
[0705a20] 復以偈頌曰:
「瞋滅急讚嘆, 慇懃極驚笑,
信心愁足美, 句句當重說。」
[0705a23] 「此中讚嘆。何以故?」
[0705a23] 「婆羅門聞佛說法心歡 喜,無以謝答,為自歌詠。」
[0705a24] 法師曰:「婆羅門心 當有是思惟:『佛所說法,其義深遠、其語美 味,善入人心生大慈悲,甚為悅樂。』婆羅門
向佛說言:『我如覆鉢,佛今說法令我得聞, 如鉢已仰得受甘露。如人以草木覆藏珍 寶,有人指示令知,如人迷路,有人捉手 指示善道,如在大闇處,有人施與燈燭
令得見道,我亦如是。』」
[0705b02] 法師曰:「婆羅門何以 作是言者,我今更演此義。婆羅門心如覆 鉢不得受甘露味,佛今開示令受甘露。何
以故?如草木覆藏,自迦葉佛後邪見為草 木,覆藏正法無人指示,今佛指示令知。迷 路者,外道邪見為路,於妙道中迷惑不見
善道,佛以法為手,指道令得度脫。如愚癡 闇不見三界,佛以法為燈燭,施與令得 光明。毘蘭若婆羅門,作讚嘆已,心極清淨,
白世尊言:『我今歸依瞿曇沙門。』歸依者,言 隨從,又言依止,知佛殺煩惱,次歸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