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antapāsādikā (Shan Jian Lu Pi Po Sha) 善見律毘婆沙
Scroll 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六蕭齊外國三藏僧伽跋陀羅譯
[0710b08] 「默然者,已受請。佛告婆羅門:『汝勿繫心家 業。』佛已語竟,復觀看隨其所堪而為說法, 說今世後世悉現令知,於功德中,復已受
持精懃修已,如來即雨法雨。雨法雨已,佛 即從座而起,還向本處。是時婆羅門即集兒 子孫息:『咄汝等輩,我先請佛三月安居,不
得一日供設,我今以三月供限,併設明 日。』語竟,即饌辦飲食,晝夜料理,至旦掃 灑家內清淨,即以塗香燒香、華鬘瓔珞,懸繒 幡
蓋,施敷床席,皆悉精麗種種供養。備具辦 已,來到佛所白佛言:『世尊!飲食已辦,時今 至矣。』爾時如來與比丘僧圍遶而去。是故律
本所說,佛往至婆羅門家,到已與諸比丘共 坐。
[0710b21] 「是時婆羅門供設佛及比丘僧,比丘僧中 佛為上座。極美者,無上味。以手者,自手與 食令飽。飽者言滿足,亦言快意。却者言止。
止有三種。何謂為三?一者、以手,二者、以眼, 三者、以口。食欲竟,此亦易解。婆羅門以三 衣施佛,三袈裟直金錢三千,又施五百眾僧 白 [疊*毛]
各一雙,合直金錢五十萬。婆羅門雖作 如是施已,心猶未止,復更施絳欽婆羅一 張,又鉢兜那波咤 (漢言絹也) 。佛與比丘截斷欽
婆羅,各作禪帶及鉢囊襻,又斷裂鉢兜 那波咤,作腰繩漉水囊二種。復有百煎藥 膏,滿一器直金錢一千,以供眾僧塗身。」
[0710c03] 法 師曰:「布施沙門者,法止四種,不與世人同, 今已備足。律本所說,布施三衣不及四種, 我今故演耳。於是婆羅門作此施已,與眷
屬俱頭面禮佛及比丘僧却坐一面,爾時 世尊作是念言:『此婆羅門及其眷屬,請我夏 坐,三月之中為魔所嬈未聞法要,我今以 其三月未聽法故,併為一日敷演解說甘
露法味,令其眷屬各得飽滿。』佛為婆羅門 說法竟,即起出門欲向餘國,於是婆羅門 及其眷屬,各各頭面著地為佛作禮流淚
而言:『唯願世尊,哀愍我等時復一來,與我 相見使不恨耳。』爾時世尊於蘭若中,停三 日入佛境界,觀諸比丘九十日中日食馬
麥,身體羸瘦不堪遠涉。直路而去到須離 國,從須離去取波夜伽處,到已即渡 大江,渡已便向婆羅那私國,到已從此 而去到毘舍離城,是時世尊,便於摩呵句
咤羅精舍而住。」
[0710c21] 法師曰:「律毘婆沙,名善具 足。毘蘭若因緣竟。」
[0710c22] 迦蘭陀品。
[0710c23] 「此毘婆沙義味具足,不雜他法分別戒相, 於律中因緣根本所說甚為難解,此毘婆沙 善能分別一切律藏,無有障礙,故名具足。
「世間中尊王, 哀愍眾生故,
今說毘尼藏, 令眾生調伏,
亦將眾善行, 滅除諸惡法。
[0710c29] 「爾時毘舍離城,如是次第易可解耳,若有 深奧不可解者,我當為說。
[0711a01] 「迦蘭陀者,是 山鼠名。時毘舍離王將諸妓女入山遊 戲,王時疲倦眠一樹下,妓女左右四散走戲。 時樹下窟中有大毒蛇,聞王酒氣出欲螫
王,樹上有鼠,從上來下鳴喚覺王,蛇 即 還 縮;王覺已復眠,蛇又更出而欲螫王,鼠復 鳴喚下來覺王。王起已,見樹下窟中大毒蛇,
即生驚怖,四顧求諸妓女又復不見,王自 念言:『我今復活,由鼠之恩。』王便思惟欲報 鼠恩。時山邊有村,王即命村中,自今以後
我之祿限,悉迴供鼠,因此鼠故,即號此村, 名為迦蘭陀村。迦蘭陀子者,是時村中有一 長者,有金錢四十億,王即賜長者位,因村 名故,號迦蘭陀長者。」
[0711a14] 法師問曰:「長者獨名 迦蘭陀,餘人亦爾?」
[0711a15] 答曰:「悉名迦蘭陀,律本 所說,須提那者,是迦蘭陀長者子,多知識。 知識者,苦樂共同。時有因緣往毘舍離,因
緣者,尋覓負債人。復有法師言:『九月九日 國人大集遊戲,以是之故,須提那往觀看。』」
[0711a19] 「爾 時世尊九月前十五日至毘舍離見者。」
[0711a20] 問:「何 謂為見?」
[0711a21] 答曰:「須提那清旦食竟,見諸人偏 袒右肩、齎持種種華香往至佛所,欲供養 聽法從城門出,須提那見已而問:『咄善人
何處去耶?』答言:『今往佛所供養聽法。』須提 那曰:『善哉!我亦隨去。』爾時世尊四眾圍遶, 以梵音聲為眾說法,須提那到已,見佛為
大眾說法故,律本名為見。」
[0711a27] 法師曰:「此是須 提那往昔福因令其發悟。須提那心自念言: 『云何因緣得入聽法?何以故?四眾圍遶至心
聽法,不可移動難得入故。』是時迦蘭陀子 須提那漸近眾邊。」
[0711b02] 問曰:「何不入眾?」
[0711b02] 答曰:「為 後到故,是以近眾邊坐。」
[0711b03] 「律本所說,迦蘭陀 子須提那,往到眾所坐一處已,迦蘭陀子 須提那而作是念。」
[0711b05] 問曰:「坐已作是念?為聞 法已作是念?」
[0711b06] 答曰:「聞佛讚嘆戒定慧已作 是念。」
[0711b07] 問曰:「念何等?」
[0711b07] 答曰:「當作是念:『佛一一 分別說法,我已知,反覆思惟,戒定慧中義理 一味。』作是念:『我在家修戒定慧梵行,一日
得過者其事甚難,不宜在家,如磨琢者。』」
[0711b11] 問曰:「何謂磨琢?」
[0711b11] 答曰:「如人磨琢極能白淨, 在家修如琢者亦甚難得。我今云何得剃除 鬚髮,披袈裟衣而修梵行,我得出有為 家入無為家?」
[0711b14] 問曰:「何謂有為家、無為家?」
[0711b14] 答 曰:「有為家者,耕田種植販貨種種事業;無為 家者,無諸事業寂然無欲,是名出有為家 入無為家。眾起未久往到佛所者,須提那
眾未起時,往到佛所不求出家。何以故?若 求出家者,兄弟眷屬在坐聽法,當作留 難而作是言:『父母唯汝一子,若求出家,誰
當侍養?』作是語已必捉將還,則作我出家 艱難。須提那與眾俱退,行至數步方便而還, 往到佛所便求出家。是故律本說,眾起未
久,須提那往到佛所。『唯願世尊,從羅睺 出家之後,父母不聽出家佛不得度。』是故 佛問須提那:『汝父母聽汝出家不?』」
[0711b26] 法師曰: 「此句次第易解,自當知。應作已訖者,須提 那心樂出家,於遊戲處心不染著,於諸 債主得與不得怱怱而還,次第易解。阿
摩多多者 (漢言阿摩是母,多多者言父也) 汝者易解,一子者, 唯汝一子無兄弟。」
[0711c02] 法師曰:「父母何以作是 言?為念故。住在歡樂者,從小至大不經 辛苦,自初生時乳母抱養遂及長大,百味 飲食恒相給 卹
,車馬出入脚不踐地,是名 住在歡樂。父告須提那:『汝小苦亦不知,不 知苦者,一苦破作十分,於一分苦汝亦未 經知,我至死不與汝別離者。』父母言:『我生
世,若汝死亦不棄捨,況今生別無有此理。』 即於此中臥地上者,言無氈席而臥地 上。供養者。」
[0711c11] 問曰:「云何為供養?」
[0711c11] 答曰:「男女妓 樂、琴瑟簫笛、箜篌琵琶種種音聲,與諸知識 而娛樂之,諸知識人方便慰喻令其心退, 於五欲中食。」
[0711c14] 問曰:「何謂為食?」
[0711c14] 答曰:「食者,自 己身與婦於五欲中共相娛樂。復作功德 者,言供佛法僧,得種種布施修治善道者
作功德。默然而住者,父母種種教化令其心 息,如是父母反覆至三,執志不轉,父母喚 須提那知識而言曰:『此卿等知識,今臥在
地上,我已三請永不肯起,卿等為我令止 出家。』於是諸知識往至須提那所,三過作 如是言:『知識!卿父母唯卿一子,若必出家,父
母年老誰當供養?卿出家者,愁憂憔悴致死 無疑,於卿何益?卿豪貴出家者,捉瓦器乞 食,或麁或惡、或得或不得,日復一食而復獨
眠;若修習梵行此法甚難。』如是種種方便, 永無退心。諸知識議言:『今當聽其出家。』即 往須提那父母所,勸放出家。聽已。是故律本
說,迦蘭陀子須提那知識,往至父母所。知識 向須提那言:『卿父母已聽卿出家。』須提那 即從地而起歡喜踊躍,須提那七日不食,身
體羸瘦,父母以香湯洗浴,以油塗身洗 梳頭髮,作種種飲食餚饍,三四日中體力平 復。於是須提那禮父母,於是流淚與別,往 到佛所。『唯願世尊度我出家』者。」
[0712a06] 問曰:「為是 如來度,為眾僧度?」
[0712a07] 答曰:「比丘度。是時世尊 邊有一乞食比丘,佛告乞食比丘『汝可度 須提那出家與具足戒。』比丘答:『善哉!世尊!』
即取須提那度為沙門,即字尊與比丘, 與具足戒。是故律本說,是時須提那,於佛 所得出家,已受具足戒,受頭陀法。頭陀
者,漢言抖擻煩惱塵垢,受者言行。阿蘭若 者,棄捨聚落房舍,住阿蘭若處、乞食。乞食 者,不受長利養,棄捨十四食。受糞掃衣
者,不受檀越衣。次第乞食者,不越次。拔 闍村者,拔闍王村財寶無量。財者,朝冥受用。 寶者,恒覆藏不令人見。無量者過數。飲食
豐饒者,日日恒有盈長飲食。料理房舍者, 摒擋床席卷疊覆蔽。齎六十大銀盤者,一 盤堪十人食,合供六百眾僧飲食,食者取 也。」
[0712a22] 問曰:「何謂為取?」
[0712a22] 答曰:「取四大力。迴與者, 捨與眾僧心不戀慕。自入乞食,家中婢將 經宿殘飯不中食出外擲棄,經宿或一二夜 飯醋臭。」
[0712a25] 問曰:「為是粳米為是粟米?」
[0712a25] 答曰: 「粟飯也。大姊者,出家人不得喚為婢,故喚 姊擲我鉢中。」
[0712a27] 問曰:「出家人得作是語不?」
[0712a27] 答 曰:「得。何以故?主人棄薄故,如此棄擲之物, 亦可得言:『將與我,內置我鉢。』」
[0712a29] 法師曰:「有 一比丘乞食,見人擔殘宿飯欲擲棄,比丘 言:『若必棄者,置與我鉢。』是比丘佛所讚歎。」
[0712b03] 問曰:「唯飯一種得?餘物亦得?」
[0712b03] 答曰:「一切擲棄 之物皆得索取,勿生狐疑。手足者,乞食 下鉢受食露手至腕。足者,從踝上四指。
音聲者,須提那喚時得聞聲。憶識者,識 其三相。佛成道十二年後須提那出家,須提 那在他國八年,學道八年後還迦蘭陀村,
佛成道已二十年,須提那別家已經八年,婢 是故不識。入白大家言者。」
[0712b10] 問曰:「何不即 問而入白大家?」
[0712b11] 答曰:「婢見畏難故,不敢輒 問,是故怱怱入白,若審爾者,諦牆邊而食者。 爾時村中家家,各於牆邊作小屋貯水漿,
擬乞食人止息,所須隨意。是故律本說,出門 外於牆邊而食。何物人者。父問須提那:『何 物人於牆邊食此殘宿飯?出家人不應如
此食此宿飯。』父向須提那言:『汝在家時,餚 饍飲食於中嫌呵,或言麁惡冷熱不調,汝今 食此殘宿飯,如食甘露無有怨言。』」
[0712b19] 法師 曰:「須提那父應作是語,但父心中逼切,不 得申如此語,師師相承作如是解。捉手 俱共還家者。」
[0712b22] 問曰:「何以與白衣捉手還 家?」
[0712b24] 答曰:「須提那為人至孝,父既捉手,不違父 命,俱共還家受請。默然而住者。」
[0712b25] 問曰:「須提那 受上乞食法,何以受父請?」
[0712b26] 答曰:「須提那當 作是念:『離家既久,若不受檀越請者,檀越 當生惡心,以哀愍故,為受一請。受者令 知。金銀聚者。』」
[0712b29] 問曰:「為鋌為碎?」
[0712b29] 答曰:「錢, 人者,亦不長不短。於後施幔者,疑靜處 遶四周安幔。晨朝著衣鉢者,應請也。」
[0712c02] 問 曰:「何不待檀越來赴而自往耶?」
[0712c03] 答曰:「已報, 律中不說。母者,能生他為義。母物者,從外 家隨母來是。朝冥洗浴用直餘,我先娉汝
母物限復未出,我物未出,汝祖父母物亦未 出。未出者,言財物無量。汝可還俗者,父語 須提那:『汝可捨棄出家衣服,還俗著好衣
服、受五慾樂,汝出家非是畏王使故出 家,非負債出家不能復俗者。』須提那語 檀越:『我極樂梵行,我於復俗心無貪著,願
檀越勿有所怪。』須提那語檀越:『我有所白 願勿瞋責。』父答:『善哉,善哉!』者,父聞須提那 作是語,心中歡喜故讚善哉。取麻布作大
囊,以金銀內裏,堅縛囊口。十餘車,載至大 江中深處棄之。
[0712c16] 「為此因緣者,須提那語辭。 用寶何為?緣此寶故能起諸煩惱,水火盜 賊悉從斯生。毛竪者,或有國王,見寶物
多便來求索,或有盜賊而來劫奪,或為水 火之焚漂。深思惟此已,舉身震慄毛為之 竪。日夜守護者,未瞑時便處分前後,布置
人力持時卓邏,關閉門戶極令堅密,勿使 劫盜得入、怨家所伺,故名守護。喚新婦者, 須提那父種種方便,令須提那還俗,了無從
意故,喚新婦言:『唯汝先相愛念,能令其心 迴。』何以故?一切財寶猶不能壞,唯有女人 能令人迴轉。天上玉女端正若為者,此是
新婦問須提那辭。新婦所以見諸剎利及諸 貴姓,捨諸財寶及宮殿妻子眷屬,意謂諸種 姓悉皆為求天玉女故而修梵行。不為天
女者,不求天女。新婦聞須提那以妹相答, 自謂:『先夫婦共床寢息,今喚為妹,即是共父 母生之義。』故生大苦惱悶絕躃地。勿觸惱
者,莫以財寶及女欲觸或我心。可留續 種者,父母語須提那:『願汝恒修梵行,於虛 空中而入涅槃,願汝留一子以續種姓,勿 令財寶空失無有主領,我等死亡,必入
梨車毘王庫藏故。請求續種耳。』須提那答: 『此事甚易,我能為之。』」
[0713a10] 問曰:「何以須提那作是 言?」
[0713a11] 「須提那心生念言:『若我不與種者,終不 置我,日夜惱我;我若與子令其心息,不復 嬈我,我因此故,得安住道門修習梵行。』
月華者,月生水華,此是血名,女人法。欲懷 胎時,於兒胞處生一血聚,七日自破從此 血出,若血出不斷者,男精不住即共流出,
若盡出者,以男精還復其處,然後成胎。譬 如田家耕治調熟,然大過水以穀下中,穀 浮水上流出四面。何以故?水大穀不著泥
故,不成根株。女人亦復如是,若血盡已男 精得住,即便有胎。捉婦臂者,此是抱將 入深處共為欲事。爾時佛從菩提樹下,二
十年中未為諸弟子結戒,諸弟子既新涉學 故,佛未為制戒,須提那不知罪相,謂之無 罪,若須提那以知罪相者,乃可沒命何敢
有犯。三行不淨者,三過捉婦共作不淨, 行不淨故而便有胎。」
[0713a27] 法師曰:「有與無?」
[0713a27] 答曰: 「有。何謂有?一者身相觸,二者取衣,三者下 精,四者手摩臍下,五者見,六者聲,七者香, 以此七事女人懷胎。」
[0713b01] 問曰:「何謂為摩細滑?」
[0713b02] 「有女人月水生時嬉樂男子,若男子以身 觸其一一身分,即生貪著而便懷胎,此是 相觸懷胎。」
[0713b04] 問曰:「何謂取衣?」
[0713b04] 答曰:「如優陀夷 比丘,與婦俱共出家,分別久,優陀夷往到 比丘尼所,兩情欲愛不止,各相發開,欲精出
污優陀夷衣,以衣與比丘尼,比丘尼得已 便舐之,復取內女根中,即便懷胎。有女 人華水生時觸男子衣,是名取衣。」
[0713b09] 問曰:「何 謂為下精?」
[0713b10] 答曰:「如鹿子道士母,往昔有一 鹿母行,次第至一道士處,道士小便有精 氣俱下,鹿母時正華水生,嗅看小便汁,欲
心著而欲飲,遂懷胎,生鹿子道士,是名下 精。摩臍下者,如睒菩薩父母欲盲,天帝釋 逆知,下來至其所而言:『宜合陰陽當生
兒。』夫婦既悉出家為道,答言:『我等已出家, 法不得如此。』帝釋復言:『若不合陰陽,可 以手摩臍下。』即隨言便懷胎而生睒,是名
手摩臍下。閔陀婆耶,與栴陀鉢殊多,二 人亦如是生。」
[0713b20] 問曰:「何謂為見?」
[0713b20] 答曰:「有一女 人,月華成不得男子合,欲情極盛,唯視男 子為志,譬如王宮婇女亦復如是,即便懷 胎,是名見。」
[0713b23] 問曰:「何謂為聲?」
[0713b23] 答曰:「譬如白鷺 鳥悉是雌無雄,到春時陽氣始布雷鳴,雌 但一心聞聲便懷胎;雞亦有時如此,但聞 雄聲亦懷胎,是名聲。」
[0713b26] 問曰:「何謂為香?」
[0713b26] 答 曰:「如秦牛母,但嗅特氣而懷子,是名 香。須提那不如此,實行不淨法,男女欲 色俱合便託生,三事悉合然後生子,須提那
如是。是時地神見須提那行不淨法,即大 叫喚,一切作諸惡法無人不知。初作者,護 身神見,次知他心天人知,如此之人天神俱
見,是故大叫喚。展轉相承傳至于梵天者, 置無色界,餘者悉聞知。時子漸漸長大與母 俱共出家者,續種年八歲,與續種母出家,
母依比丘尼,續種依比丘僧,各得善知識。 是故律本說,即共出家,次第得阿羅漢果。即 生悔心者,前既作不淨行故,恒日夜生悔
心。於利我不得利者,於佛法中修習梵 行得三達智,我不得此利,是名於利我不 得此利。我得惡利者,餘人出家得善利,我 不得善利得惡利。梵行者總持戒定慧藏,
而我不得總持。羸瘦者,為自悔所行,飲食 不通,是故血肉燋小。形體色變者,如樹葉 萎黃欲落。筋脈悉現者,為無肉血故筋脈
悉現。心亦蔽塞者,心孔悉閉也。羞恥低頭者, 於清淨行自觀不善而生羞恥。時諸比丘 各出房前遊戲,見須提那羸瘦而問:『先面
貌休滿者,身體美滿手足平正肥壯,今何以 羸瘦?』諸比丘語須提那:『汝於梵行中何所 憂恨,為不樂出家耶?』須提那答:『諸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