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antapāsādikā (Shan Jian Lu Pi Po Sha) 善見律毘婆沙
Scroll 1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十簫齊外國三藏僧伽跋陀羅譯
[0740a14] 「現相教取五者,眼現相為初,或眼現相,或手 現相,或脚現相,或遙頭現相,或動身現相, 如是種種現相教偷,犯不犯如前所說。教
取此物而得此物,俱犯重。教取此物而 得彼物,教者小罪,取者犯重。教語此人 者,有眾多比丘,一是師、三是弟子,第一弟子
名佛陀勒棄多,二名曇摩勒棄多,三名僧 伽勒棄多,師行見他物起盜心,喚佛陀勒 棄多語言:『汝教曇摩勒棄多,教僧伽勒棄
多,往取彼物。』師教第一弟子時,師得突吉 羅。曇摩勒棄多語、僧伽勒棄多受語時,師 得偷蘭遮,若往取物離本處,師及三弟子俱 犯重。」
[0740a26] 法師曰:「非但四人犯罪,若百千人展 轉相教,罪亦如是。教他者,師教佛陀勒棄 多:『汝往語曇摩勒棄多,教曇摩勒棄多語
僧伽勒棄多,汝往取物。』佛陀勒棄多見曇 摩勒棄多不語,或不見,自往語僧伽勒棄 多:『汝往取物。』若物離本處,師得突吉羅,曇
摩勒棄多無罪,第一第三犯重。已去還者, 僧伽勒棄多見人守視不得取,還報師,師 語言:『隨便取莫置。』師得突吉羅,後若得物,
師及弟子俱犯重。若師教弟子取物決定 得,如擲物虛空必定落地,師教竟得波羅 夷。若師盜心教弟子已,或一年或二年或三
年乃至六年,師或死或罷道,師不犯重,偷 者得罪。教已乃至三年,弟子未得偷,弟子 患耳聾,師不知聾,師生悔心語弟子言
罷,弟子聾不聞語故,承先教往取離本處, 師及聾弟子俱犯重。若弟子不聾,答言:『善哉 不取。』師及弟子不犯重,得突吉羅。教取 品竟。
[0740b17] 「今當現盜戒有五事,是故律本所說。五事 者,何謂為五?一者、他物,二者、他物想,三者、 重物,四者、盜心,五者、離本處。若一事二事
不犯重,若具二事,偷蘭遮突吉羅,六事者, 非自想、非親厚想、非暫用想,重物,盜心,離 本處。非他主者,非他守護,此物糞掃想、
無主想、自己想、暫用想,非盜心,無罪。己想,於 他物中生自己想,取離本處,無罪。若物主 責應還,若不還者犯重罪。親厚想者,如
律本所說,佛告諸比丘:『有五事得取親厚 物。何謂為五?一者、知識,二者、同食,三者、善 語,四者、生,五者取已歡喜。』何謂為知識?一
見而歡喜,是名知識。同食者,極親厚無所 悋惜,是名親厚。善語者,『若我物,隨汝意取 不須復問。』是名善語。生者,從今若未死,同
用此物。取已歡喜,我取此物,物主聞之必 當歡喜。是名五事,應知可取。親厚取復有 三事:一者生知識,取已歡喜,二者生同食,取
已歡喜,三者語,取已歡喜。若親厚生,取已歡 喜,成親厚取。若在家若出家,前取歡喜,後 因事生悔心,雖悔不得奪取。復有知
識,心不樂與,口不言與不與,取已物主後 有所嫌,不得奪取。又有知識言:『若汝有 所須,取食用,我若有所須就汝取。』後因事
相嫌,得奪取。借用者,用已當還主,如是 用者,是名借用。若物主言:『不須還。』仍布施 善,若不布施,應還其物。眾物僧物亦如是。
[0740c16] 「餓鬼物者,四天王為初亦入其中,若比丘 取諸鬼神物無罪,若天帝釋、若帝釋立店 販賣,比丘天眼觀知是帝釋而取物,帝釋悋
惜,還不還無罪。所以無罪,此是應化物故。 若世間人以物繫樹,無人守護,取者無罪。 畜生物者,龍王迦樓羅為初,若其化作
人形,如帝釋所說無異。若師子若虎,殺鹿 及牛而食,比丘不得奪取。何以故?虎狼瞋 心恐殺比丘。若食竟,比丘驅去然後取,若得
令淨人炙食,無罪。糞掃者,此是擲棄之 物,作是念已取之無罪。若此物有主來求, 比丘應還,若不還者犯重。顛狂者,律本廣
說,最初未制戒不犯,顛狂不犯。後者,六群 比丘為初盡犯。」
[0741a01] 法師曰:「盜戒究竟發起從 心,作世間罪惡業,不善者三受,汝等應當 知。發起者,從身業意業發起,此是自取,教
人取者,從意口業發起,自取教人,從身 口意業。作者,以身作得。世間罪者,性罪。不 善者,惡心作。受者,有三受:苦、樂、不苦不樂。」
[0741a07] 法師曰:「悉前波羅夷已說。隨結者,六群比丘 為初。若易解者,律本中已說。句次難解者 我當廣說。凡人心恒緣於欲,未曾捨離,聖
人若捨身口,以心結罪,無有得脫者,是以 聖人制戒,要因身心。是故律本中說無罪者, 起心不動身口,是名無罪。若起盜心,當自
剋責還復好心。觸搖離本處,此易解耳。『誰 偷取?』答言:『我偷取。』佛言:『比丘!汝心云何?』比丘 答言:『逐口語,實無盜心。』若爾無罪。
[0741a15] 「鬼入 者,此餓鬼見死尸有好衣,起貪心即入尸 中。不受語者,此比丘聞餓鬼語:『比丘莫取 我好衣。』比丘聞言亦不受語。起者,此餓鬼
見比丘將衣去,起而追逐。閉戶者,比丘寺 近尸陀林,比丘性強不畏鬼神,是故入房 反閉戶倒地,此餓鬼見比丘閉戶已言:『我
不得此衣。』擲置死尸而去。是故律本所說, 倒地未爛壞者,此是新死尸也。未爛壞死 尸不聽取衣,若取者突吉羅,若爛壞者取 無罪。」
[0741a25] 問曰:「云何爛壞?」
[0741a25] 答曰:「鷲鳥為初,或脚 瓜瘡或口瘡乃至小瘡,如針頭刺取者無 罪。若皮未斷者,亦不聽取。若此尸生時被
瘡或炙瘡,隨一一瘡可取。若此尸膖脹爛 臭,可取。若此尸完全,比丘故取衣,語守護 尸陀林人:『為我取。』若無守護尸陀林人,語
餘人:『汝為我取善。』若都無人者,比丘或以 刀子刺作瘡可取,若如此尸比丘得取。易 籌者,眾僧擲籌分衣,比丘以盜心易他
好籌,犯不犯如前所說。若闇夜及晝日,不見 主盜取,此是小賊;若欺誑心,治不中用物 為好,或以假色易取人物對面欺人,此是
大賊。若人自有力,王為初,若自有力,若依 強勢逼人取物,重秤大斗如前種種,皆 入偷罪。誓者,有二,一者物誓,二者處
誓。云何物誓?有比丘欲偷衣入房,若得 此衣,當取餘物不取,是名誓物。云何誓處? 若比丘取他物將去,自誓言:『我至某處當 取。』是名誓處。易籌竟。」
[0741b14] 法師曰:「文句次解,我 不須廣說。若寺舍空廢無人,比丘來去見 樹有果,應打揵鎚,若無揵鎚,下至三拍
手,然後取食無罪,若不如是食,犯盜。若 聚落外有寺,賊難、惡獸難,比丘走入聚落, 有客比丘來入寺,見飲食及果,以盜心
而食,隨直多少結罪,次第句易解。取猪 被繫者,於阿蘭若處,張羂繩取野猪,比 丘以盜心解放他猪,隨直多少結犯重,若
以慈心解放無罪,應還直。若比丘有慈心, 先以物准直繫著繩,然後解放無罪。若此 猪見比丘來,輒自突走,繩斷去無罪。若猪
未至繩,比丘遙驅去無罪。若他狗嚙野猪, 比丘以慈心驅打狗放猪無罪,若主責直 應還,若不還犯罪。野猪被羂三四日不得 食,體羸不能動,比丘盜心以飲食與之,
食罷體健,比丘作大叫聲,猪聞之驚怖, 牽羂突走,比丘犯重罪,若慈心作不犯,應 還主直。比丘見野猪著羂,盜心割繩留 少許不斷,比丘作大叫聲,猪聞驚怖突羂
走去,如前所說。比丘見猪著羂起盜心,或 安刀劍近繩,或繩邊燃火,欲使猪牽繩 突刀,或火燒猪脫走去,犯不犯如前所說。
若人故掘地作坑,擬取猪鹿麈麞等眾獸, 若比丘盜心,壞坑及諸張具,物過不得,比 丘犯重,若眾生不過,無罪。若人近寺邊安
羂捕諸眾生,比丘語此人:『莫近寺安羂 取猪鹿。』若此人不從,比丘向地主言,若地 主教壞,不犯。若人作田為麞鹿所食,張羂
防護,捕鹿得鹿便食肉。若守護竟,主捨心, 後壞若解不犯。」
[0741c15] 法師曰:「句次易解。若人安 魚笱捕魚,若盜心開放,隨直多少結罪。若 先穿魚笱作孔,打水驚魚令出者犯,若
不出者不犯如前。又盜心合魚笱將去離 水,隨直多少犯。又飲食於笱外餌魚,魚 見飲食突出,若主責應還直。若空魚笱, 比丘盜心若開若破,魚從中往還,主責直應
還。若比丘取魚笱移擲他處,犯不犯亦 如前說。偷閻浮子及酥油器,如前所說。 若比丘盜心取酥未滿一分,然後生悔心:
『後我不更作。』至明更偷心,取不滿一分,復 悔心後誓不作,如是展轉偷盡一器,不犯 重,得突吉羅偷蘭遮。又有比丘如是偷
酥,日日止取一匙,而不捨心,取滿一分 便犯重。相要偷者,食堂有二種殘食,次閻 浮子如前所說。
[0742a01] 「分菴羅果者,舊比丘見客 比丘來,而不分果,客比丘語淨人言:『我等 為得分與不?』作是言已,客比丘便自打磬
取果,便自分與舊比丘,及客俱得共食。是 故律本所說,佛告諸比丘:『自今已後若有飲 食應分,分食無罪。』自言己寺舊比丘,若有
果有客比丘來,應共分食無罪。若客比丘 去後,舊比丘然後分食,是名朱羅。是故客 比丘來,舊比丘應唱鳴磬,共客比丘食果,
若不打磬,客比丘打磬食無罪。若舊比丘, 有眾僧園林有果樹,擬四種用,客比丘不 得輒打磬而食,亦不得取將去。若舊比丘
有眾僧園林,不肯守護,為偷人所取。若眾 僧俱共立制,不聽僧食,此制不成,若能守 護,此制則成。
[0742a15] 「若檀越施眾僧果樹,或擬衣 服或擬湯藥,眾僧不得分食。若檀越以果 樹為四事布施,比丘以盜心迴分食,隨直
多少結罪。若檀越為作房舍施眾僧,迴食 得偷蘭遮,應還直,若為袈裟施,應當作 袈裟。若飢儉時,眾僧作白羯磨,為飲食難
得,眾僧三衣已足,今且迴以食用,令眾僧 得安樂,若眾僧和合食用無罪。若檀越為 三衣施,若眾僧無房舍,作白羯磨迴以作
房舍,眾僧和合用無罪。若檀越布施重物作 房舍,應作房舍,若飢儉時,眾僧飲食難得, 或病或值國土荒亂,比丘捨寺。餘方寺舍
果樹無人主領,若如此者,重物得作食用, 為護住處故。又寺中房舍多,無人修治敗 壞,應留好者,餘麁敗得壞賣為食用,為 護住處故。若有檀越以四事布施,不得
迴以餘用,若以此直雇人守護園林,令住 園中然後得用。若比丘行來過此園,見椰 子、多羅樹子,守者得自與眾僧食。何以故?
已令其守護故。又守護人、眾僧限分果與, 應依限數取食,不得過長。若守者為眾 僧販貨果蓏,得淨衣物與眾僧者,得益與
守視人果食者善。若檀越布施園,為華香燈 供養塔像及修治僧房,得取少直賃人 守園,若無果直者,得用佛物迴賃人,若 佛無物,得用眾僧物賃令守住園中。若
守者於園中販貨果蓏,如前所說。熟菴羅 果者,佛語諸比丘:『得受守護園人布施。』」
[0742b13] 法 師曰:「若守護善,若不守護不善。大德修 摩那言:『若守園人眾僧日得供果,自有限, 應依限與者善,若過限不善。』大德波頭摩
言:『賃守園無券 疏 者,亦得任意與眾僧果, 多少得食。』又言:『若聚落童子為眾僧守園, 若童子與果者,眾僧得食,若童子便自取
者,不得食眾僧果或佛果。』有人先下少直 贉市園果,而即守護園,若以果與眾僧者 得食,若眾僧以果雇人守園者,守園人以
己果分,得與眾僧食,非己分不得與。又眾 僧眾多果樹,指以一樹雇守園人,是其樹 限果者,得與比丘,不得取眾僧果。
[0742b25] 「與材 木者,借用無罪。眾僧材木,擬作說戒堂, 或作食堂者,先白眾僧然後借用得,若眾 僧材具露,無覆爛敗,或雨濕曝露,得用作
房,若後有眾僧責直及材具者,應依數 還。又無直及材具備者,當作是言:『眾僧物 隨眾僧取用。』若作房闕無窓牖,借用眾僧
材木足者,此應備還,餘材具亦如是。
[0742c03] 「水者, 若乏水時,有眾僧自取水,若去半由旬一 由旬二由旬,如是水貴時,又以偷心取 水,隨直多少結罪。若取一器二器,以灌菩
提樹及澡洗,或作染汁者得。若眾僧立制 不聽人取,又以盜心取或不得取,而以 土擲內水中,隨直多少結罪。若舊比丘制 極重,不聽餘人浣濯煮染,舊比丘伺不見,
餘人自盜心用,客比丘若見舊比丘已用,即 逐其用無罪。眾僧有三池,僧立制不聽 雜用,一者飲池,二者浴池,三者雜用池,若如
是者客比丘來,一一隨順舊比丘制,不得 亂用,若不立制者隨用。
[0742c15] 「若處乏土,眾僧 運取土,若以盜心取一分,便犯重罪。若 白眾僧然後得用土,治護佛及眾僧房 竟。有須者。先白眾僧然後得用,若不白貸
用亦得,石灰亦如是。茅草者,若人燒草 茅不離本處,燒者得突吉羅,應還本 直。若草茅田眾僧守護,以覆房舍用,若眾 僧無人守護,有餘比丘欲守護得,用茅草
田故,是眾僧田。又此比丘捨去,田被燒者,眾 僧亦不責。」
[0742c24] 問曰:「若此比丘就眾僧乞分者 與分,若已與分遣其守護,若此比丘求增 直,眾僧應與倍直。若眾僧不用者,餘人任
意得用。何以故?為不用故。若眾僧與茅草 與根株,若眾僧欲用,語守者:『不須復看,眾 僧自看。』床者為初,有七事易可解。石柱
木柱一一柱,若比丘以盜心取,隨直多少 結罪者。禪房為初,眾僧無人守護,牆壁崩 倒,若有盜心取柱種種材具,盜心取柱種
種材具,隨直多少結罪。何以故?眾僧物,或 時有眾僧,或時無眾僧,若於深野中有賊 起,眾僧捨寺避去,亦如前說。若借用無罪。
此比丘復移去,若死亡者應還眾僧。寺中小 小用事易解。若比丘借眾僧床席 毾 [毯-炎+登] ,若 見客上座來應與,若此物失或壞敗不償,
若有餘處去,還付眾僧,若自用不與上座, 失者應償。若此比丘借餘寺床席 毾 [毯-炎+登] 者, 欲去,有比丘迴借此用,當作是語:『我今
欲還彼寺床席。』比丘言:『但置,我自送還。』若 失代借者償。瞻波國中者,三新粥者, 麻、豆、米粥,或與酥、乳酪、沙糖、蜜。王舍城中 者,糜豆瞿羅
(漢言美羹) 。」
[0743a16] 法師曰:「次第易解耳。 藹壽迦者,易可解。波羅 㮈 國賊所奪 將去,此比丘以神通力觀檀越家,見檀
越兒為賊將去,比丘以神通力往取,不犯。 云何神通力?比丘以神力令小兒自見己 屋而來入中,賊不見小兒及化屋,小兒得 脫。」
[0743a22] 法師曰:「此二事易可解耳。律第二波羅 夷廣說竟,名為善見。
「『第三三淨說, 諸佛善分別,
名為波羅夷, 今正當廣說,
我等善心聽。』
[0743a27] 「爾時佛住毘舍離大林中,於高閣講堂中。 毘舍離者,此是國名也,因女人相立為名, 此城人民眾多三過開廣。」
[0743b01] 法師曰:「我今廣 說毘舍離根本因緣。往昔波羅 㮈 國王,王夫 人懷妊,此夫人自知懷妊而白王言,王即
供給侍養,皆使調適,期月已滿即入產堂。 若有福德之人,平旦時生,此夫人平旦時生 出肉一段,赤如木槿華,又餘夫人生兒,色
如金色,此夫人見傍夫人生兒端正微妙,而 生羞恥心,而作是念:『若王見諸夫人兒端 正,而我生子唯一段肉,無有手足,王設見
者必生惡賤。』作是念,即取盛貯器中,打金 作薄以朱砂書題『是波羅 㮈 國王夫人所 生』,蓋覆器頭以王印印之,以金薄書置
器外,送放江中。使人棄已,諸鬼神營護,使 無風浪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