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antapāsādikā (Shan Jian Lu Pi Po Sha) 善見律毘婆沙
Scroll 1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十三蕭齊外國三藏僧伽跋陀羅譯
[0762c19] 「畜生女句者,龍女、迦留羅女、一切畜生女,悉 不得捉,捉者突吉羅。度橋句者,或板或竹 或木一切橋,比丘與女人共度橋,比丘以
欲心動橋,橋動不動突吉羅。樹句者,若女 人上樹或大小樹,比丘以欲心動樹突吉 羅;船句亦如是。繩句者,若比丘捉繩頭,女
人捉繩尾,比丘以欲心牽繩動偷蘭遮,不 動突吉羅;或共捉杖竹木,一切犯不犯亦如 是。觸鉢句者,易可解耳;禮拜句者亦如 是。第二僧伽婆尸沙廣說竟。
[0762c29] 「爾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精舍,時優 陀夷,麁惡語教授,若讚歎亦如是。」
[0763a01] 法師曰: 「後當說。無慚愧者,女人無慚愧心,心樂者 便笑其所作。答言:『善哉大德!』作種種方便,
令比丘生欲心,便語或言:『大德非是男子。』 或言恐是黃門,女人作如是戲笑語,不顧戒 者,比丘以欲心,不思慮好惡,便說麁惡語。
麁惡者,非法語也。如年少男女者,讚歎二 道,得僧伽婆尸沙。二道者,穀道水道。讚歎 者,汝有好相或言汝無相未犯,若言穀道水
道如此,真是著女想,作是說已得罪。若毀 呰言二道,或言二道合,或言長或言短或 言偏,如是為初,悉得罪,或乞或求亦得
罪,或言願汝父母何時持汝與我,或言我 何時當得汝,作如是語,悉得罪。問句者, 汝與汝夫云何作?自答言:『汝當如是作。』亦
得罪。答問句者,我當與我夫眠,云何好夫 當念我。比丘答言:『如是如是眠』,不犯。若言 汝作婬事,得罪。教授句者,亦如是。毀呰
句者,汝根相惡有孔無形,或言有形無孔。無 血句者,汝水道燥無血。恒出者,是女人水道 血恒自流出。塞句者,恒以衣塞水道,不令
血出。長崛句者,汝根長崛。出兩邊者,女根中 肉長出有毛,兩道合汝二根。此十一句中,長 崛、共合、兩根,此三句得僧伽婆尸沙,初句穀
道水道與婬法,為初六句,得僧伽婆尸沙, 餘無形若以婬法相對得罪。」
[0763a26] 法師曰:「餘文句 輕重汝自當知。女作女想,於第一僧伽婆尸 沙已說 竟 。頸以下者,從頸下至膝,上者,從
脚膝至頸,從膝以下突吉羅,若讚歎衣服 鐶釧瓔珞說法論義,為講無罪,若比丘為 比丘尼說法,因說法中便生欲心,作麁惡
語僧伽婆尸沙。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 心亂、痛惱所纏不犯。律文句廣說竟。
[0763b05] 「今次隨結此麁惡語,因身心口起婬性罪 身心業。若比丘以欲心方便,欲樂此事假 說傍事,若女人解此語突吉羅。若言欽婆
羅毛長,或言短或言赤或言黑突吉羅。一 切因事而言,若女人解突吉羅,若不解無罪。」
[0763b10] 法師曰:「次第文句易可解耳,不須廣說。 麁惡語竟。
[0763b12] 「爾時佛住舍衛國,時優陀夷,於舍衛國多 諸知識者,恒往至知識家,為四供養故, 飲食、衣服、湯藥、房舍。惡者,最惡恒流出外
血出。唾者,便唾女根,作是言:『誰用此不 淨臭處?』女言:『我有何處不淨?何處不好?為 衣裳不淨,為顏貌醜陋,有何物不如餘人?』
律本中說,已至女邊倚看竟,然後而唾。讚 歎供養者,以婬欲法讚歎供養己身,或讚 其所須婬事,此第一供養。如『我等出家,餘
供養易可得耳,此婬欲供養難得故,名第 一供養。』得僧伽婆尸沙。又言:『我亦剎利汝亦 剎利,若共和合,正好無過此也。』若如是語
無罪,若言我亦剎利,汝可以欲事與我共 通,作如是語,僧伽婆尸沙。」
[0763b25] 法師曰:「餘文句 如前說無異,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 所纏不犯。今次隨結,文句次第易可解耳。 第四僧伽婆尸沙竟。
[0763b29] 「爾時佛住舍衛國,行媒戒,智慧者,大有智 慧聰明,了了能療理家事,不懈怠有慚愧 心。語童女者,『此男子好,汝可取為夫。』復向
男子言:『此童女極好作,又忠信真實無虛 邪心,汝可取為婦。』檀越答:『大德!我等 不甚體悉此人,未知好惡,是誰家兒子,
定是何姓何名,那得輒以女相與?若大德 教我與,我當遣嫁,若不教與不敢專輒。 如此婚姻事大,時剋吉凶發遣進止,後日
好惡悉委大德,自知故。』二眾者,此女其夫 生時,是村眾主,其夫死已,故號為故二 眾。村後者,是村外村後邊住也,諸人共相推
論,知優陀夷先後貫練嫁娶婚姻,善解 進止,悉是其知養。看兒婦者,初至看視 依兒婦無異,後便增薄猶如婢使,初至一 月悉付囑家事,過一月已種種驅使。作田
取水苦者,是貧窮也。於是優陀夷語檀越: 『莫苦人女,如此猥使甚不可。』檀越答言:『我 等不與大德共論此事,我是白衣知白衣
事,大德是出家知出家法,各不相關。若知 白衣家者,此人非沙門。』作如是語已仍息。 優陀夷便即遣出:『汝去汝去,汝莫住此處。』
[0763c22] 「裝嚴者,一切金銀珍寶。頭多者,漢言多色 欲人也。能供養者,若女人以音聲色觸香 味,如是一切妙 物 悉持供養其夫,是名能
供養。共賭者,若我等能得此女,汝當償我, 若不能得者,我即償汝。如律中所說,比丘 不得戲賭。暫時者,乃至一剎那,漢言彈指
頃,是名暫時。得行媒法則。何以故?隨人 驅使行媒法故。男女者,女餉男子。比丘 傳言:『此女人念汝。』男子答餉,比丘復往女
處言:『如是如是此男子念汝。』女語比丘 言:『我欲共某男子私通。』比丘受語向男子 說,還來報女,乃至一交會,僧伽婆尸沙。
[0764a03] 「女 有十護,父護者,父禁制不聽出入,恐慮他 事,母護亦如是,父母護檢看視,不與餘處
遊戲,亦不聽行來出入。兄護、姊護、宗親護、姓 護、法護、罰護,法護者,是同法人護也。罰護者, 若寡女欲與餘人私通,先向官說,若許者
便通,若不許者不得專輒,犯者罰金輸 官,故名罰護。
[0764a10] 「物買者,持物贖取,是名為買 也。樂住者,是樂同住也。雇住者,以物雇之, 家事悉以委付。衣物住者,因得衣裳承住為
婦,此是貧窮女也。水得者,因共洗浴以水 相灌,共作要誓為夫婦,是名水得。鐶得 者,以鐶安置頭上,恒以戴物,取鐶擲去『汝
來住我屋,常作我婦。』是名鐶得。婢取者,自 己婢還取為婦。執作者,以直雇賃充家中 執作,取以為己婦,是名執作。舉旗婦者,竪
旗立軍往破他國,得他女取為己婦。
[0764a19] 「若白 衣遣比丘往他處:『某方護女,求此女為我 婦。』比丘答言善,即往至女所,向女說如是
事,女意善,或應或不應。比丘受如是使,還 報男子信,僧伽婆尸沙。若男子語比丘教 語比丘,比丘仍語父母兄弟姊妹,如此使,偷 蘭遮。」
[0764a25] 又法師言:「不然。何以故?如律本中說, 意欲捨佛,誤言捨僧,意欲捨僧,誤言捨 佛,於戒亦不失。比丘雖語父母兄弟姊
妹,亦得僧伽婆尸沙。」
[0764a28] 法師曰:「後文句如前 無異,故不更說。若眾多女遣一比丘傳語, 語眾多男子,比丘受語往說還報女,眾多
僧伽婆尸沙。不犯者,最初未制戒。若僧使, 若因此使往語女言:『某甲男子意欲索汝 為己婦。』不犯。何以故?由不受說語故。癡
狂、心亂、痛惱所纏不犯。具六事僧伽婆尸 沙,一者搖頭,二者手印,三者口受,四者搖 身,五者受書,六者具此五事,是名為六事。
若父母鬪諍,父遣母還本家,父後生悔心, 語比丘言:『我年老,旦夕無人侍養,汝可向 汝母語,還看我。』比丘受如是使,語母還報
父,悉僧伽婆尸沙。此戒不問知已不知,但 受語往說還報,悉僧伽婆尸沙。此是制罪, 非性罪具三受。今次隨結文句,易可解耳, 不須廣說。五僧伽婆尸沙竟。
[0764b15] 「爾時佛住王舍城竹林迦蘭陀林中,此房舍 戒。阿羅毘迦者,是聚落名也,此比丘阿羅 毘迦聚落中生,故名阿羅毘迦比丘。自乞求
者,是自乞求種種材具,欲營造作大房。教 作者,教餘人作或自作,此比丘捨坐禪誦 經恒修下業。無主者,無檀越主,但自東西
乞求。自為者,自為己身不為眾僧。大房者, 此房極大無有齊限,乞求絕多,或乞人或借 人,或乞作器或借作器,如是種種或乞或
借,除借乞得罪,不得借獵肉捕魚,二師 悉斷,餘借一切皆淨。此比丘所營造作房 舍既大,魚肉難得,恐其因借倩承遣捕獵,
所以斷。若立房得作田,借犁牛及餘耕具 無罪。若寺中有拾取殘食人,食竟共聚種 種戲笑,如是人驅使無罪。若比丘欲作殿,
往至鑿石家,借作石手為作殿,若得善,若 得石柱,比丘問檀越言:『此柱云何得竪?』 若檀越自為竪善,若檀越更與餘柱亦得。若
檀越答言:『無人。』或言:『自有事。』比丘教餘處 借。比丘復言:『我無餘知識。』若檀越無人,有 直與直亦好,若得直將至木師所,若須塼
瓦,往至瓦師所,若須刻畫,往至刻畫師所, 若有餘直可作床席衣服房舍所須。若拾殘 食人作息正,得與食,若無食可入聚落 乞來與善,不得與錢直。
[0764c10] 「為房舍非時入 聚落乞油,以手覆鉢。若到檀越家,檀越 問比丘:『欲何所須?』比丘答言:『為房舍作乞
油充與作人。』食米亦如是說,若得油還付 知寺事人。若比丘為折或傷或失或死,比丘 悉應還直。若檀越承迴施比丘,比丘不得
受,若布施寺得受。比丘不得自取,喚淨 人付之,若借車及房舍所須種種雜物,亦 如牛句無異。若比丘病乞藥善,白衣見比
丘來,即共念言:『此比丘已復來乞。』各走隱 避,或見比丘乞食,各自閉戶。
[0764c20] 「應量作者,云 何應量作?應量中人三磔手,當佛一磔 手,作房內量,長十二佛磔手,內廣七佛磔 手。若長中減一磔手,廣中益一磔手,亦
不得,若減廣益長亦不得,何況長廣俱過 量,未竟乃至一摶泥亦犯。若房長六磔手 廣四磔手,作如是房者無主亦不犯。何以
故?以非房故。若瓦房,內外上下悉泥犯,若 草房不犯。」
[0764c28] 法師曰:「定何時犯?為初作犯, 為後作犯,為房成畢犯?」
[0764c29] 答曰:「初作乃至 二摶泥已還,悉突吉羅,最後第一摶泥偷 蘭遮,第二摶得竟,僧伽婆尸沙。泥者,有
二種,一者土泥,二者石灰泥。處者,窓牖柱 梁棟桁火煙孔處,此是非泥處。比丘應將比 丘指示作房處,房主應將比丘為示作房
處,房主先當治地平正,猶如鼓面,然後往 至僧所,請僧安處房處,第二第三亦如是 請。若僧往指示善,若僧不得往,僧差智慧
比丘往看無難處非妨處,此比丘往看已 好,如房主所治地善。
[0765a10] 「難處者,虎狼師子下 極蟻子,若蟻有窟是中住不得作,若蟻 子遊行覓食驅逐得作。何以故?為如來慈
愍眾生及比丘故。妨處者,或人田園,或是 道路處,或是怨家處,或是賊處,或是尸陀 林處,或是王誌護處,如是一切妨處,悉不得
作。遶屋四周使得迴十二桄梯,桄間一 拳肘若迴草車,餘文句已在律本,不須復 說。若比丘自起作大房,無主為身不處分過
量,隨作房有所造作營理,一一悉突吉羅, 若以塼壘壁,隨塼多少,一一突吉羅,最後 二塼第一塼偷蘭遮,第二塼僧伽婆尸沙, 屋成泥治竟已結罪,污灑不犯。
[0765a22] 「若作屋餘塼 泥留置,我後當成,偷蘭遮。若決定罷心,僧伽 婆尸沙。若周匝壘壁上不至屋留取明,不 犯。若作屋,留一 摶
泥處後當成,有緣事 行不作,有客比丘來住,見不成為成,彼此 無罪。若難處、妨處,二突吉羅。僧不處分、過量, 二僧伽婆尸沙。若作屋未成,若施僧乃至一
人,若打壞若擲置,不犯。若自作自成教他成, 教他作教他成,悉僧伽婆尸沙。若二三人共 作屋,若一比丘一沙彌悉不犯。何以故?人無
一屋分故。若段段分,人得一屋分,僧伽婆尸 沙。若壘塼作窟,壘石壘土壘木,若草屋乃 至過量不處分,亦不犯。有房有難處妨處,
僧不指示過量,不得僧伽婆尸沙。有智慧 者應解此義。
[0765b07] 「若自為身,作說戒堂溫室食 堂,如此作不為自己住,無罪。若兼為自己 住,僧伽婆尸沙。無罪者,最初未制戒阿羅毘
迦比丘無罪。具六事,一者自作,二者教人 作,三者不指示,四者過量,五者難處,六者 妨處,此戒具三業三受。房舍廣說竟。
[0765b13] 「爾時佛住俱參毘瞿私多園中,此房戒中, 俱參毘者,此是園名也。瞿私多園者,此是長 者子名也。孱那者,此是供養菩薩人也。令
大德示房處者,有檀越語孱那比丘言:『願 大德示我作房處,我為大德作。』神廟樹者, 此是國邑人民朝夕供養,是鬼神住處。生樹
者,作眾生想也。摩呵羅者,有主為身作 大房,此房有主,為身得過量作,有主為身 作大房,僧不指示、有難、有妨處,僧伽婆尸 沙。餘文句如前房無異。
[0765b23] 「爾時佛住王舍城,於竹林園中,時沓婆 摩羅子。竹林園者,種竹圍遶,竹高十八肘, 四角有樓兼好門屋,遙望靉靆猶如黑雲,
故名竹林園,亦名迦蘭陀。迦蘭陀因緣如 前說,故不重出。沓婆是比丘名,摩羅子是王 名,此王子出家故,名沓婆摩羅子。此大德年
七歲出家,剃髮落地即成羅漢,得三達智, 具六神通、四無礙辯,一切聲聞所知無不通 達,羅漢之中已是第一。入靜處者,是處寂
靜無有喧鬧,故名寂靜處。從三昧起者,自 言:『我所修善法今已悉訖,我當為眾僧分 布房舍及諸飲食。』」
[0765c05] 法師曰:「大德何以作如是 言?」
[0765c06] 「此最後身,所修已極,當取涅槃,譬如然 燈置於風處,不久當滅,此身亦復如是。我 當為眾僧分布房舍及諸飲食,所以為眾
僧分布房舍及諸飲食者,見善男子比丘, 從遠方來問訊世尊,房舍迮狹無有住 處,我當以神力化作房舍床席 氍 氀 毾 [毯-炎+登]
氈褥等物。又一日見諸小比丘,恭敬宿德上 座讓不受前請,以此因緣飲食不時,遂成 疲勞。我今當令眾僧住止安樂,各得所宜,
不以飲食為苦,是故分布令其平等。」
[0765c15] 法師 曰:「大德沓婆摩羅子,於三業之中,何以獨 修下業?」
[0765c17] 答曰:「此是前身宿願所牽,故有是 念。」
[0765c18] 問曰:「此沓婆摩羅子,何時發此願也?」
[0765c18] 答 曰:「過去有佛,號波頭勿多羅,此沓婆摩羅 子生一居士家。是時國邑人民,共作大會 請佛入國,有六萬八千比丘圍遶,大會供養
七日布施。時有一羅漢比丘,於大眾中以 神通力,分布床席及諸飲食,是時沓婆摩羅 子,見此羅漢比丘以神通如此,心大歡喜
往至佛所,頭面作禮却坐一面,而白佛言: 『願我後身當來佛時,出家學道速成羅漢,為 諸眾僧分布房舍床席及諸飲食,如今羅漢
神力無異。』是時世尊見當來世,此善男子所 願果得成遂不?世尊觀來世已,語沓婆摩羅 子言:『汝從此百千劫已,有佛號釋迦牟
尼,汝年七歲得出家,剃髮落地即成羅漢, 名沓婆摩羅子,汝具六神通必得此願。』沓 婆摩羅子從此以後,布施持戒得生天上,
天上命終下生人間,如是展轉乃至釋迦出 世,從天上下生人間,出家得道,從禪定 起,而作是念。作是念已,往至佛所頭面禮
足,而白佛言:『今從世尊乞二種願,一者 為諸眾僧分布房舍,二者差會分布飲食。』 於是世尊答言:『善哉!汝貪瞋既盡,堪為此
事,汝當為眾僧分布床席及諸飲食。』」
[0766a11] 「此沓 婆摩羅子,何以故?從世尊乞如是願?」
[0766a12] 答 曰:「為止未來諸誹謗故。於是沓婆摩羅 子,受世尊勅已,還所住處。世尊見未來 慈地比丘,因沓婆摩羅子差會分房,必生
誹謗。為止誹謗故,語諸比丘:『汝當請沓 婆摩羅子為眾僧差會分房,請竟應作白 二羯磨差。』同學者,同一法事也,亦言同一
法學。若比丘共學修多羅者,為敷床座同 在一處,若學阿毘曇者毘曇者共,若學毘 尼毘尼者共,若說法者說法者共,若坐禪
者坐禪者共。何以故?為避諠鬧故,無業無 記語者共無記語者,不修三業、食已而眠, 眠起洗浴、共論世間無記之語,令身體肥壯。」
[0766a25] 問曰:「沓婆摩羅子,何以使無業好語者共在 一處耶?」
[0766a26] 答曰:「使其得住安心道故,因樂 道故,得生天上。入火光三昧者,此是第 四禪定,從禪定起已,放右手第二指,以為
光明。須臾名聞滿閻浮利地,諸比丘從遠 方來欲看神力,至已語沓婆摩羅子言:『長 老,為我等安止住處敷施床座。』沓婆摩羅
子問諸大德:『樂何處住耶?』諸比丘各各答 言:『我樂耆闍崛山住。』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