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 Apitan Jing Chujia Xiang Pin 佛阿毘曇經出家相品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阿毘曇經出家相品第一 (卷上)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0958a06] 以一千阿僧祇世界眾生所有功德,成佛一 毛孔;如是成佛一毛孔功德,遍如來身毛孔 功德,成佛一好;如是成就八十種好功德,增
為百倍,乃成如來身上一相;所成就三十二 相功德,增為千倍,乃成如來額上一白毫相; 以一千毫相功德,增為百倍,乃成如來一頂
骨相,一切飛天所不能見頂。如是不思議清 淨功德聚,成就佛身。是故如來於天人中最 為尊勝。
[0958a14] 佛言:「往昔諸佛所說,汝等比丘!若見 十二因緣生相,即是見法。若能見法,其則見 佛。」說如是語,其義何也?其義者,以是因緣,見
十二因緣生相有生無生,即是見法。若能見 法有生無生,即是見佛,以隨從慧。
[0958a18] 復次,何者 為十二因緣名?往古諸佛皆說,以二義故說 十二因緣生:一從因、二從緣。復應作二義觀
之:一外、二內。其外因緣從因義。何者?一切過 去未來諸佛種智,同說如是,以從種生芽、從 芽生葉、從葉生節、從節生莖、從莖生幹、從幹
生枝、從枝生蕚、從蕚生花、從花生子。若無子 則不生芽,如是無花則不生子。有子故得生 芽,如是有花故得生子。如此,子亦不言我能
生芽、芽亦不言我能自生,如是一切法如理 而安。以是義故,外因緣從因義,應如是觀,此 是觀因義。觀緣義者何!如地性、水性、火性、風
性、空性。其地性者,能受種子。水性者,能潤種 子。火性者,能熟種子。風性者,能增長種子。空 性者,能為種子作無礙。若離此緣則種子不
生,如地性能受種子、水性能潤種子、火性能 熟種子、風性能增長種子、空性能無礙種子, 賴時節故種子增長,種子增長故生芽。其地
性者亦不言我能受種子、水性者亦不言我能 潤種子、火性者亦不言我能熟種子、空性者 亦不言我能為種子作無礙、種子亦不念言
我藉此等緣能得增長。若離此緣,種子則不 能生芽。其此芽亦非自作、亦非共作、亦非自 在天作、亦非無因生,皆從地水火風空種子 時節故生芽。
[0958b13] 此外因緣應作五事觀察:非常、 非斷、非傳度、藉緣故果實增廣、從相似生。言 非常者,此種滅故言非常。即此時種滅、即此
時芽生,以無障礙故,如稱低起,故言非斷。 種與芽亦不相似,故言非傳度。所種種少、收 子滋多,故言藉緣故果實增廣。如所種種,即
生相似果,此是從相似生。是亦不然。如是從 花故生子,應如理安。如是外因緣,應二種觀 察。
[0958b21] 如是內因緣義,亦應二種觀察:一從因、 二從緣。其內緣從因義何也?所言無明緣行、 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
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 悲苦惱,次第增長。如是等苦陰聚集增長,如 是有無明故行增長,如是乃至有生故老死
增長。若無無明則不生行,若無生則無老死, 如是有無明故有行增長,如是有生故有老死 增長。其無明亦不念言我能造行、行亦不念
言我為無明所造,乃至生亦不言我能造老 死、老死亦不言我為生所造。如是有無明故 有行增長,乃至有生故有老死增長。云何名
無明?所言無明者,依六種性稱為男女。何者 為六種性?如是地性、水性、火性、風性、空性、識 性。其地性者,堅相,能成身、使身不敗。水性亦
能持能潤、能軟能濕。火性亦能持所飲噉食味、 能令成熟。風性亦能持歔吸噫氣喘息吐等。 此等四大所成,內孔即是空大,乃至成名色。
喻如束荻緣由,則是識性。其地性非我、非眾 生、非命、非男非女、非自非他,如是乃至識性。 如是六性緣具故,有眾生想、常想恒想、有想、
吾我想、婬欲想、我想。如是等類種種無知,稱 為無明。有此無明故,於境則生愛著、則生瞋 恚、則生癡。此等貪瞋癡依境故起,則稱為行。
隨事分別,故名為識。從此識故復生四陰,即 是名色。依名色故有諸根,以此稱為六入。此 聚集故有觸,覺觸故想,想後故愛,愛增廣故
取,依取故生後有,業有生故有有,以業為因 故有陰,陰起故生、陰熟故老、陰壞故死、內煩 熱故憂、思想故悲、身識陰和會故苦。意識陰
和會故不適,如是等名隨煩惱分。其闇義故 無明,其造作義故行,識義故識,堅立義故名 色,入門義故六入,觸義故觸,領取義故受,愛
取義故取,更生後有義故有,起義故生,熟義 故老,壞義故死,煩熱義故憂,思想義故悲,逼 惱身義故苦。逼惱心義故不適,隨煩惱分義
故苦惱。如是不隨實相故則隨邪行,無知故 則無明,如是無明故生三種行,則是善、不善、 無記。故言無明緣行。有如是等行故,有善識、
不善識、無記識,以是故行緣識。以有善從識 故則生,從善名色、不善及無記亦如是生,識 緣故稱為名色。名色增長故,有六門作所應
作等知智,名色緣故稱為六入。六觸入故生 六觸,緣此六入故稱為觸。此觸生故故生受, 故稱緣觸生受,領取諸緣味著故名受。緣受
故稱為愛,歡悅躭著好色染味名色不能捨 離,深更貪求此等,稱為愛。緣愛故取,欲更希 求後有,因身口意業故,稱取緣有。依業故生
陰,此是緣有故生。此陰生起故有熟壞,故稱 生緣老死。如是十二因緣生,更相因賴更相 生長,無始輪轉無有斷絕。
[0959a13] 復次業及識等,次 生十二因緣故生四支,此隨因義。何者為四? 無明、愛、業、識也。其識種子有,為因其名色者,業
及田為因,無明愛為煩惱因。無此業煩惱故, 識種子不生長。則此因,業識種子為田,無明 故散識種子,愛故潤識種子。其無明亦不生
念言我能散識種子,愛亦不念言我能潤識 種子,業亦不念言我於識為田用,識種子亦 不念言我緣此等故生。復次,識種子安住業
田中,為愛所潤漬,無明為密覆,故種子生長, 生名色芽於一切無生陰。則此名色芽,亦 非自造、亦非他造、亦非俱造、亦非自在天造、
亦非無因生。有如上業煩惱故,識種子增長 生名色芽,亦不從此世度於後世而有,隨從 業果因緣備足故。 譬 如明鏡覩見面像,面亦
不離身度於鏡中而有相似形像,藉因緣備 足故。如是此身於此處滅、於彼處生,有業因 緣隨逐備足故。譬如月輪於三萬二千由旬
形現於此,以鉢盛水覩見月形,月亦不從空 墜落於此,亦不度來而有月形像,因緣具故。 譬如持火以密器盛貯,火然不滅,焰亦不離
焰去,隨因故然。如是業煩惱生識種子,從此 生入相續,生名色芽於無主法,因緣具故如 是。一切有支如理而安,如是內因緣,從因義
如是,觀如是從緣義,從因義如是、從緣義如 是。如修多羅中說,如是緣起如是緣集。如是 緣,如是阿毘曇中今當說妙勝相,如男女聚
集有婬欲,時節俱會,相續識種子於女人腹 內起名色芽,如眼緣色、藉明生意、緣生眼識。 如是色為眼識緣境、明為開導、空為不礙,如
是生意;無如是緣則識不生。若眼入無 闕 , 色等外塵則為緣對、明為開導、空為無礙,生 意緣,則依意所作。如是眼、色、明、空、生意緣和
合故生眼識。則此眼亦不念言我能為眼識 作依,色亦不念言我能為眼識作緣,境明亦 不念言我為眼識作明導,空亦不念言我能
為眼識作無礙,生意緣亦不念言我能為眼 識作意緣。眼識亦不念言。我藉此等緣所生。 若有此緣則生眼識。如是耳鼻舌身意識,如
理廣如是說。安住明中,依意及法生意緣。如 是廣說。如是內因緣從緣義,應如是觀其內 因緣義。
[0959b25] 應作五事觀察。非常、非斷、非傳度、藉 緣故果實增廣、從相似生。此亦不然。所以者 何?臨死之陰滅故非常。即此時死陰滅故,更
生餘陰中無間缺,如稱低起,故非斷。以非相 似故從初心更生勝心,故非傳度。緣作小業 受大果報,故稱藉緣故果實增廣。如所作受
業便受相似果,故稱從相似生。此亦不然。若 是因緣,知十二因緣陰生有生無生,則於此 時以用一識本所經修四諦則能證:苦以智
證、集以命證、滅以現前證、道以觀證。如是見 四正諦諸正弟子即是見法,若見法即是見 佛,隨從慧行。其義何也?如是因緣見陰生有
生無生,即見二諦,所謂苦諦、集諦。如是因緣 若能俱見,見初諦則見二諦,滅諦、道諦。如是 見四諦諸正弟子即見諸佛。隨從慧故則生
心念。其譬云何?所以者,如有人見善畫師畫 作人像相好端正,即生識云:此畫師善能畫 也。如是諸正弟子見四正諦,即生念言:如來、
應供、正遍知能說此法為斷眾苦。即於佛生 無等信心,自然善說此聲聞法,甚深微密善 能安置,則於法得堅固信。於是自然善說此
阿毘曇經,為斷一切苦。若能隨從即是善從, 則於僧生無等信。既見實諦故得清白戒品, 得離身見及戒取等,諸疑惑皆悉已離。
[0959c19] 如是 正弟子得見四諦具四無等四,則離三纏成 須陀洹,證決定法向正覺路,住於初果。薄婬 怒癡故成斯陀含,住於第二果。離五種陰纏
及九增上結,懃修治道盡諸漏結,成阿那含, 住於三果。盡離色欲、慢、自高、無明等,得最勝 第四沙門果,成阿羅漢,住有餘涅槃。次漸捨
離諸有,隨待時節身壞命終,即入無餘涅槃。 如是觀身陰生相,了知四正諦故,得須陀洹、 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皆得現前。如是多
種觀身生相、覺四真諦,離此觀身生相及了 四真諦,不得解脫道。若欲求解脫道、求四真 諦、求無等信、求成就沙門果、欲求入無餘涅
槃,於阿毘曇經應懃觀陰生相。無上正覺教 法如是。
[0960a04] 今次論律相。佛世尊,天、龍、夜叉、阿修 羅、迦樓羅、乾闥婆恭敬尊重供養世尊,已得 善利、已得心願滿足,離一切不善法,具足一
切善法,無愛無取離吾我想,一切種智慧已 得自在,已斷諸趣、已斷別離無諸煩惱,已解 脫能解脫,轉諸輪迴生死輪種,諸後善增長、
前善現前,善根令得解脫,舒所教化。佛現於 世莊嚴善利眾生。世尊為眼為慧、為義為法, 是大法聚。於三種眾生,佛為軍師,將導教化
令人將導,為師令人為師;為大商主,能知道 逕能說善道;是大醫王,無上轉輪人中最勝 人雄受最後身,沙門大沙門得至沙門,無垢
無穢明淨遍見,能與明與眼除闇,作明作光 度生死海,未安令安,具足無等懃、具足無等 智,大勇猛、大斂攝、大威德、大雄、大神、大力、大
將導。世尊為初、世尊為最上。世尊吹法螺、擊 法鼓、竪法幢、挂法幡、然法燈,遮惡趣、示善 趣,除世間惡、除世間險,蔽惡道、開天道、示解
脫道。以神通力除、以慧力滅一切眾生心惑, 雨法雨顯四無畏。如日初出光明照世,挫諸 異道,安置眾生天道及解脫果。己度度他、
己脫脫他、己安安他、己涅槃涅槃他。
[0960a25] 佛世尊 安住摩伽陀國靈剎山林。摩伽陀王頻婆娑 羅,聞世尊與大比丘眾千數俱,皆是舊學外 道,諸漏已盡、所作已辦、已捨重擔,逮得己利
盡諸有結,於正理中心得解脫。王聞已大嚴 駕兵眾,有大威勢,以王力故,駕萬二千車乘、 萬八千馬騎兵眾,與無數百千摩伽陀國婆
羅門居士,從王舍城往詣佛所,為欲見佛、為 欲供養。輿輦所至處已,王即下輦,仍足步入 園。於時頻婆娑羅王遙見佛,即却五種莊嚴
如是寶衣冠、傘蓋、寶劍、寶莊團扇、寶革屣。 時摩伽陀王頻婆娑羅,偏袒右肩合掌向佛, 恭敬作禮三稱自姓名:「大德!我是摩伽陀王
頻婆娑羅。」如是三稱。佛言:「如是。汝是摩伽陀 王頻婆娑羅。」亦如是三稱。「大王!於汝自坐處 坐。」時摩伽陀王頻婆娑羅禮佛足已却坐一
面,摩伽陀國婆羅門居士俱在一處,亦禮佛 足却在一面。時摩伽陀國婆羅門居士問訊 佛,佛種種慰喻竟却坐一面。又摩伽陀國婆
羅門居士,合掌向佛作禮却坐一面。又摩伽 陀國婆羅門居士,遠見佛已默然而坐。於時 漚樓毘螺迦葉,於此大眾中在近而坐。時摩
伽陀國婆羅門居士各生念言:「為是此大沙 門從漚樓毘螺迦葉學道?為是漚樓毘螺 從此大沙門學道?」時佛知摩伽陀國婆羅門 居士心中所念,仍向漚樓毘螺迦葉說偈
問言:
「汝漚樓毘螺, 何所因見故,
而捨供養火, 而從此學道?
如是等所以, 應當向我說,
汝所供事火, 云何乃捨置?」
[0960b27] 漚樓毘螺迦葉答言:
「飲食等諸味, 貪嗜此三種,
如是等過患, 我深見所以,
是故捨事火, 心不生安樂。」
[0960c02] 佛言:
「汝心不安樂, 飲食等諸味。
云何心不樂, 人天中勝道?
汝今應答我。」
[0960c06] 迦葉言:
「我見無餘滅, 道最為第一,
於世間欲樂, 心不生貪著,
更無別異相, 故不從餘教,
是故捨事火。 心不生安樂,
供養并事火, 我昔心邪盡,
緣此得解脫。 我實大盲闇,
隨從生死流, 不識正真道,
今始見無為。 如來實善說,
大眾所歸依, 世尊為軍主,
我今已覺了, 瞿曇實諦理。」
[0960c17] 佛言:
「善來修行道, 爾所念皆是,
善分別法相, 其最勝已得。
[0960c20] 「迦葉!汝當決眾疑。」時長老漚樓毘螺迦葉即 入三昧。如所起心,於東方住於空界,現四威 儀行住坐臥,身內出火。長老漚樓毘螺迦
葉身出種種光焰,青黃赤白紅水精色,現變 神相、身下分然、身上分出清冷水。如是南西 北方種種示現神通變化竟,攝還合掌向佛
作禮,而白佛言:「佛是我師,我是佛弟子。」如是 三說。「如是迦葉!如是迦葉!我是汝師,汝是我 弟子。迦葉!汝坐於汝座,隨意坐。」時長老漚
樓毘螺迦葉還本座坐。時摩伽陀國婆羅門 居士作如是念:「定非大沙門從漚樓毘螺迦 葉學道,乃是漚樓毘螺迦葉從大沙門學道。」
時佛世尊告摩伽陀王頻婆娑羅:「大王!色亦 生亦滅,此生滅相應。當知識想受行亦生亦 滅,此生滅相應。當知,大王!色生滅法。善男子
知是事已,識想受行生滅法,大王!善男子知 是事已,知是識已,大王!善男子知色,不著不 取不住不入計識想受行為我。善男子知是
已,不著不取不住不入,大王善男子!計色為 我。不著不取不住不入,作無我心。我說是人 則得無量無邊解脫生死。」時摩伽陀國婆羅
門居士各作是念言:「若色非我,識想受行非 我,即是誰當成我人眾生自體?能作所作、能 起所起、能知所知,如上等事則應不生不有,
在在處處所作善惡業果,誰當為受、誰捨此 陰、誰受後陰?」爾時世尊知摩伽陀國婆羅門 居士心中所念,告諸比丘:「有稱我者,皆是凡
愚無知、隨從他語,皆無我無我所。苦生故生、 苦滅故滅,行生故生、行滅故滅,依如是等因 緣故生眾生身行。如來知眾生接續及生滅,
諸比丘!我皆見,以勝眼清淨過人中眼,若眾 生生滅善色惡色、若勝若劣、若生善道若生惡 道,如從業法,我皆如實知。此等眾生具身
惡業、具口意惡業、誹謗賢善,具邪見法業因 緣故,身壞命終即墮惡趣生地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