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āsakāśīlasūtra (Youposai Jie Jing) 優婆塞戒經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優婆塞戒經卷第四北涼中印度三藏曇無讖譯
六波羅蜜品第十八
[1052b24] 善生言:「世尊!如佛先說供養六方,六方即是 六波羅蜜,是人則能增長財、命,如是之人有 何等相?」
[1052b26] 佛言:「善男子!若能不惜一切財物,常 於他人作利益事,念於布施,樂行布施,隨有 隨施,不問多少。當行施時,於身財物不生輕
想;淨施不擇持戒、毀戒;讚歎布施,見行布施 歡喜不妬;見有求者心則悅樂,起迎禮拜,施 床命坐;前人諮問若不諮問,輒為讚歎布施
之果。見恐怖者,能為救護,處飢饉世,樂施飲 食,雖作是施,不為果報,不求恩報施。不誑 眾生,能讚三寶所有功德。不以斗稱雜餘異
賤欺誑於人,不樂酒博貪欲之心,常修慚羞 愧恥之德,雖復巨富,心不放逸,多行惠施,不 生憍慢。善男子!有是相者,當知是人則能供 養施波羅蜜。
[1052c09] 「善男子!若有人能淨身、口、意, 常修軟心,不作罪過,設誤作者,常生愧悔,信 是罪業,得惡果報,所修善事,心生歡喜;於小
罪中生極重想,設其作已,恐怖憂悔。終不 打罵瞋惱眾生。先意語言,言輒柔軟。見眾 生已,生愛念心,知恩報恩,心不慳悋,不誑
眾生。如法求財,樂作福德,所作功德常以 化人。見窮苦者,身代受之,常修慈心,憐愍一 切。見作惡者,能為遮護;見作善者,讚德說果,
復以身力往營佐之。身不自由,令他自在。常 修遠離瞋恚之心,或時暫起,覺生愧悔。實語、 軟語,遠離兩舌及無義語。善男子!有是相
者,當知是人則能供養戒波羅蜜。
[1052c21] 「善男子! 若人能淨身、口、意業,眾生設以大惡事加,乃 至不生一念瞋心,終不惡報;若來悔謝,即時
受之。見眾生時,心常歡喜,見作惡者,生憐愍 心。讚歎忍果,呵責瞋恚,說瞋果報多有苦毒。 修施忍時,先及怨家。正觀五陰眾緣合和,若
和合成,何故生瞋?深觀瞋恚乃是未來無量 惡道受苦因緣,若暫生瞋,則生慚愧恐怖悔 心。見他忍勝,不生妬嫉。善男子!有是相者, 當知是人則能供養忍波羅蜜。
[1053a01] 「善男子!若有 人能不作懈怠,不受不貪坐臥等樂,如作大 事功德力時,及營小事心亦如是。凡所作業,
要令畢竟。作時不觀飢渴、寒熱、時與非時。不 輕自身。大事未訖,不生悔心;作既終訖,自慶 能辦。讚歎精進所得果報。如法得財,用皆以
理。見邪進者,為說惡果。善教眾生令修精進, 所作未竟,不中休息。修善法時,不隨他語。善 男子!有是相者,當知是人則能供養進波羅 蜜。
[1053a10] 「善男子!若有人能淨身、口、意,樂處空閑若 窟、若山、樹林、空舍,不樂憒鬧、貪著臥具,不樂
聽說世間之事,不樂貪欲、瞋恚、愚癡。先語、軟 語,常樂出家教化眾生,所有煩惱輕微軟薄, 離惡覺觀,見怨修慈,樂說定報,心若逸亂,生
怖愧悔,見邪定者,為說罪過,善化眾生置正 定中。善男子!有是相者,當知是人則能供 養禪波羅蜜。
[1053a17] 「善男子!若有人能淨、身、口、意, 悉學一切世間之事,於貪、瞋、癡心不貪樂,不 狂、不亂。憐愍眾生,善能供養父母、師長、和上、
長老、耆舊有德,修不放逸。先語、軟語,不誑眾 生,能分別說邪道、正道及善惡報,常樂寂靜 出家修道,能以世事用教眾生,見學勝 己 ,不
生妬心,自勝他人,不生憍慢。受苦不憂,受樂 不喜。善男子!有是相者,當知是人則能供 養般若波羅蜜。
[1053a25] 「善男子!一一方中各有四事, 施方四者:一者:調伏眾生,二者、離對,三者、 自利,四者、利他。若人於財不生慳惜,亦不分
別怨親之相、時與非時,是人則能調伏眾生。 於財不惜,故能行施,是故得離慳悋之惡,是 名離對。欲施、施時、施已、歡喜,不生悔心,是故
未來受人天樂至無上樂,是名自利。能令他 人離於飢渴苦切之惱,故名利他。
[1053b03] 「戒方四者: 一者、莊嚴菩提,二者、離對,三者、自利,四者、利 他。莊嚴菩提者,優婆塞戒至菩薩戒,能為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初地根基,是名莊嚴。 既受戒已,復得遠離惡戒、無戒,是名離對。受 持戒已,得人天樂至無上樂,是名自利。既受
戒已,施諸眾生無恐無畏,咸令一切離苦獲 安,是名利他。
[1053b10] 「忍方四者:一者、莊嚴菩提,二 者、離對,三者、自利,四者、利他。莊嚴菩提者, 因忍故得修善,修善故得初地乃至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莊嚴。既修忍已,能離瞋 惡,是名離對。忍因緣故,得人天樂至無上樂, 是名自利。忍因緣故,人生喜心、善心、調心,是 名利他。
[1053b16] 「進方四者:一者、莊嚴菩提,二者、離 對,三者、自利,四者、利他。莊嚴菩提者,因精進 故得修善,修善法故得初地乃至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是名莊嚴。修善法時,離惡懈怠, 是名離對。因是善法,得人天樂至無上樂,是 名自利。教眾生修善,令離惡法,是名利他。
[1053b22] 「禪方四者:一者、莊嚴菩提,二者、離對,三者、 自利,四者、利他。莊嚴菩提者,因修如是禪定 力故,獲得初地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名莊嚴。因是禪定修無量善,離惡覺觀,是 名離對。修舍摩他因緣力故,常樂寂靜,得人 天樂至無上樂,是名自利。斷諸眾生貪欲、瞋 恚、狂癡之心,是名利他。
[1053b28] 「智方四者:一者、莊嚴 菩提,二者、離對,三者、自利,四者、利他。莊嚴菩 提者,因修智慧獲得初地乃至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是名莊嚴。修智慧故,遠離無明,令 諸煩惱不得自在,是名離對。除煩惱障及智 慧障,是名自利。教化眾生令得調伏,是名利 他。
[1053c05] 「善男子!或有說言:離戒無忍,離智無定, 是故說有四波羅蜜。若能忍惡不還報者,即 名為戒;若修禪定心不放逸,即是智慧;是
故戒即是忍,慧即是定。離慧無定,離定無慧, 是故慧即是定,定即是慧。離戒無進,離進無 戒,是故戒即精進,精進即戒。離施無進,離進
無施,是故施即精進,精進即施。故知無有 六波羅蜜者。是義不然!何以故?智慧是因, 布施是果;精進是因,持戒是果;三昧是因,
忍辱是果。然因與果,不得為一,是故應有六 波羅蜜。若有說言:戒即是忍,忍即是戒。是義 不然!何以故?戒從他得,忍不如是;有不受
戒而能忍惡,為眾修善忍無數苦,無量世中 代諸眾生受大苦惱,心不悔退,是故離戒應 有忍辱。善男子!三昧即是舍摩他也,智慧即
是毘婆舍那;舍摩他名緣一不亂,毘婆舍那 名能分別;是故我於十二部經說定、慧異,當 知定有六波羅蜜。如來所以最初先說檀波
羅蜜,為調眾生。施時離貪,是故次說尸波羅 蜜。施時能忍捨離之心,是故次說忍波羅蜜。 施時心樂,不觀時節,是故次說進波羅蜜。施
時心一,無有亂相,是故次說定波羅蜜。施 時不為受生死樂,是故次說智波羅蜜。
[1053c27] 「善男 子!云何名為波羅蜜耶?施時不求內外果報, 不觀福田及非福田,施一切財,心不悋惜,不
擇時節,是故名為施波羅蜜。乃至小罪,雖為身 命尚不毀犯,是故名為戒波羅蜜。乃至惡人 來割其身,忍而不瞋,是故名為忍波羅蜜。三
月之中一偈讚佛,不休不息,是故名為進波 羅蜜。具足獲得金剛三昧,是故名為禪波羅 蜜。善男子!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具足
成就六波羅蜜,是故名為智波羅蜜。
[1054a07] 「善男子! 菩薩有二: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能淨六 波羅蜜,是不為難;在家能淨,是乃為難。何以
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優婆塞戒經雜品第十九
[1054a12] 善生言:「世尊!菩薩已修六波羅蜜,能為眾生 作何等事?」
[1054a13] 「善男子!如是菩薩能拔沈沒苦海 眾生。善男子!若有於財法食生慳,當知是人 於無量世得癡貧報,是故菩薩修行布施波
羅蜜時,要作自利及利益他。善男子!若人樂 施,一切怨讎悉生親想,不自在者皆得自在。 信施因果,信戒因果,是人則得成就施果。善
男子!有人說言:施即是意。所以者何?意是施 根故。是義不然!何以故?施即五陰。所以者 何?由身、口、意具足施故。布施若為自利他利
及自他利,則具五陰,如是布施,即能莊嚴菩 提之道。遠離煩惱,多財巨富,名施正果;壽 命、色、力、安樂、辯才,名施餘果。施果三種:有
勝財故獲得勝果,有田勝故獲得勝果,施主 勝故獲得勝果。向須陀洹至後身菩薩乃至 成佛,是名勝田,施如是田,故得勝果。若有施
物,具足妙好色、香、味、觸,是名財勝,以是物施, 故得勝果。若有施主信心淳濃,施、戒、聞、慧,則 得勝果。
[1054b01] 「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種:一者、至 心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心施,四者、時節施,
五者、如法求物施。善男子!至心施者,得何等 果?若至心施者,是人則得多財饒寶,金銀、 琉璃、車渠、馬瑙、真珠、珊瑚,象、馬、牛、羊,田、宅、
奴、婢,多饒眷屬,至心施者,得如是果。自手施 者,得何等果?自手施已,所得果報,如上所 說,得已能用,自手施者得如是報。信心施
者,得何等果?信心施已,所得果報,如上所 說,常為父母、兄弟、宗親、一切眾生之所愛念, 信心施者,加如是報。時節施者得何等果?時
節施者所得果報,如上所說,所須之物隨時 而得,時節施者,兼如是果。如法財施,得何等 果?如法財施所得果報,如先所說,得是財
已,王、賊、水、火所不能侵。
[1054b15] 「若好色施,以是因緣, 是人獲得微妙上色。若以香施,是人因是名 稱遠聞。若以味施,是人因是眾樂見聞,既見
聞已生愛重心。若好觸施,是人因是得上妙 觸;受者受已,則能獲得壽命、色、力、安樂、辯才。 善男子!有人說言:施於塔、像,不得壽命、色、
力、安、辯,無受者故。是義不然!何以故?有 信心故,施主信心而行布施,是故應得如 是五報。善男子!譬如比丘修集慈心,如是 慈心實無受 者
,而亦獲得無量果報。施塔、像 等亦應如是,得五果報。善男子!如人種穀,終 不生苽,施於塔、像,亦復如是;以福田故,得種
種果。是故我說田得果報,物得果報,主得果 報。
[1054b28] 「善男子!施有二種:一者、法施,二者、財施。 法施則得財、法二報,財施唯還得財寶報。菩 薩修行如是二施,為二事故:一、令眾生遠離
苦惱,二、令眾生心得調伏。善男子!復有三 施:一、以法施,二、無畏施,三、財物施。以法施 者,教他受戒、出家、修道、白四羯磨,為壞邪見
說於正法,能分別說實非實等,宣說四倒及 不放逸,是名法施。若有眾生怖畏王者、師子、 虎、狼、水、火、盜賊,菩薩見已,能為救濟,名無畏
施。自於財寶破慳不悋,若好若醜,若多若少, 牛、羊、象、馬,房舍、臥具、樹林、泉井,奴婢、僕使,水 牛、駝驢,車乘、輦輿,瓶瓮、釜鑊,繩床、坐具,銅鐵、
瓦器,衣服、瓔珞,燈明、香、花,扇、蓋、帽、履,机杖、繩 索,犁、鎒、斧、鑿,草、木、水、石,如是等物,稱求者
意,隨所須與,是名財施。若起僧坊及起別房, 如上施與出家之人,唯除象、馬。
[1054c14] 「善男子!施 有四累:一、慳貪心,二、不修施,三、輕小物,四、求 世報。如是四累,二法能壞:一、修無我,二、修
無常。善男子!若欲樂施,當破五事:一者、瞋心, 二者、慳心,三者、妬心,四者、惜身命,五者、 不信因果;破是五事,常樂布施。樂施之人,獲
得五事:一者、終不遠離一切聖人,二者、一切 眾生樂見、樂聞,三者、入大眾時不生怖畏,四 者、得好名稱,五者、莊嚴菩提。
[1054c22] 「善男子!菩薩 之人名一切施,云何名為一切施也?善男 子!菩薩摩訶薩如法求物,持以布施,名一切
施;恒以淨心施於受者,名一切施;少物能 施,名一切施;所愛之物,破慳能捨,名一切施; 施不求報,名一切施;施時不觀田以非田,名
一切施;怨親等施,名一切施。菩薩施財,凡有 二種:一者、眾生,二者、非眾生,於是二中乃 至自身都不悋惜,名一切施;菩薩布施,由憐
愍心,名一切施;欲施、施時、施已不悔,名一 切施。或時設以不淨物施,為令前人生喜心 故。酒、毒、刀、杖、枷鎖等物,若得自在、若不自
在,終不以施;不施病人不淨食藥;不劫他 物乃至一錢持以布施。菩薩施時雖得自在, 終不罵打令諸僕使生瞋苦惱。如法財施,不
求現在後世果報。施已常觀煩惱罪過,深觀 涅槃功德微妙,除菩提已更無所求。施貧窮 時,起悲愍心;施福田時,生喜敬心;施親友時,
不生放捨心。若見乞者,則知所須隨相給 與,不令發言。何以故?不待求施,得無量果。
[1055a13] 「◎善男子!施主有三:謂下、中、上。不信業果, 深著慳悋,恐財有盡,見來求者生瞋礙想,是 名為下。雖信業果,於財生慳,恐有空竭,見
來求者生於捨心,是名為中。深信業果,於財 物所不生慳悋,觀諸財物是無常想,見來 求者,有與則喜、無與則惱,以身 [貝*致] 物而用與
之,是名為上。復有下者,見來求者, [卑*頁] 面不 看,惡罵毀辱。復有中者,雖復施與,輕賤不 敬。復有上者,未求便施,敬心而與。復有下
者,為現報施;復有中者,為後報施;復有上者, 憐愍故施。復有下者,為報恩施;復有中者,為 業故施;復有上者,為法藏施。復有下者,畏勝
故施;復有中者,等己故施;復有上者,不擇怨 親。又復下者,有財言無;又復中者,多財言 少;又復上者,少索多與。施者無財,亦復三種:
最下之人,見來求者,惡心瞋責;中品之人,見 來求者,直言無物;上品之人,見來求者,自鄙 無物,心生愁惱。善男子!又復下者,常為聖
賢之所呵責;又復中者,常為賢聖之所憐愍; 又復上者,賢聖見已心生歡喜。
[1055b03] 「善男子!智人 行施,為自他利,知財寶物是無常故,為令眾 生生喜心故,為憐愍故,為壞慳故,為不求
索後果報故,為欲莊嚴菩提道故。是故菩薩 一切施已,不生悔心,不慮財盡,不輕財物,不 輕自身,不觀時節,不觀求者,常念乞者如飢
思食。親近善友,諮受正教,見來求者,心生歡 喜,如失火家得出財物,歡喜讚歎,說財多過。 施已生喜,如寄善人;復語乞者:『汝今真是我
功德因!我今遠離慳貪之心,皆由於汝來乞 因緣。』即於求者生親愛心。既施與已,復教乞 者如法守護,勤修供養佛、法、僧寶。菩薩如是
樂行施已,則得遠離一切放逸,雖以身分施 於乞者,終不生於一念惡心,因是更增慈、 悲、喜、捨。不輕受者,亦不自高,自慶有財稱求
者意,增長信心,不疑業果。善男子!若能觀 財是無常相,觀諸眾生作一子想,是人乃 能施於乞者。善男子!是人不為慳結所動,如
須彌山風不能動。如是之人,能為眾生而作 歸依,是人能具檀波羅蜜。
[1055b22] 「善男子!有智之 人,為四事故,樂行惠施:一者、因施能破煩惱, 二者、因施發種種願,三者、因施得受安樂,四
者、因施多饒財寶。善男子!無貪之心,名之為 施。云何無貪?施即是業,物即是作,為業、為 作具足布施,名為無貪。因於布施破煩惱者,
既行惠施,破慳貪、嫉妬、瞋恚、愚癡。云何因施 發種種願?因是施已,能發種種善惡等願,因 善惡願得善惡果。何以故?誓願力故。云何
因施得受安樂?因是施故受人天樂,至無 上樂。云何因施多饒財寶?因是施故,所求金、 銀乃至畜生,如意即得。善男子!若人樂施,
是人即壞五弊惡法:一者、邪見,二者、無信,三 者、放逸,四者、慳悋,五者、瞋礙。離是惡已,心 生歡喜,因歡喜故,乃至獲得真正解脫。是人
現在得四果報:一者、一切樂見乃至怨家,二 者、善名流布遍於四方,三者、入大眾時心無 怖畏,四者、一切善人樂來親附。善男子!修
行施已,其心無悔。是人若以客塵煩惱故墮 於地獄,雖處惡處,不飢不渴,以是因緣離二 種苦:一、鐵丸苦,二、鐵漿苦。若畜生身,所須易
得,無所匱乏。若餓鬼身,不受飢渴,常得飽滿。 若得人身,壽命、色、力、安樂、辯才,及信、戒、施、多 聞、智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