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āprajñāpāramitāśāstra (Da Zhi Du Lun) 大智度論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釋論序長安釋僧叡述
[0057a06] 夫萬有本於生生而生,生者無生;變化兆於物始而始,始者無始。然則無生、無始,物之性也。生、始不動於性,而萬有陳於外、悔吝生於內者,其唯邪思乎!正覺有以見邪思之自起故,阿含為之作;知滯有之由惑故,般若為之照。然而照本希夷,津涯浩汗,理超文表,趣絕思境。以言求之,則乖其深;以智測之,則失其旨。二乘所以顛沛於三藏,雜學所以曝鱗於龍門者,不其然乎!
[0057a14] 是以馬鳴起於正法之餘,龍樹生於像法之末。正餘易弘故,直振其遺風瑩拂而已。像末多端故,乃寄跡凡夫示悟物以漸,又假照龍宮以朗搜玄之慧,託聞幽祕以窮微言之妙,爾乃憲章智典作茲釋論。其開夷路也,則令大乘之駕方軌而直入;其辯實相也,則使妄見之惑不遠而自復。
[0057a20] 其為論也,初辭擬之,必標眾異以盡美;卒成之終,則舉無執以盡善。釋所不盡,則立論以明之;論其未辯,則寄折中以定之。使靈篇無難喻之章,千載悟作者之旨,信若人之功矣!
[0057a24] 有鳩摩羅耆婆法師者,少播聰慧之聞,長集奇拔之譽,才舉則亢標萬里,言發則英辯榮枯,常杖茲論為淵鏡憑高、致以明宗。以秦弘始三年,歲次星紀,十二月二十日,自姑臧至長安。秦王虛襟既已蘊在,昔見之心豈徒則悅而已!晤言相對,則淹留終日;研微造盡,則窮年忘倦。又以晤言之功雖深,而恨獨符之心不曠;造盡之要雖玄,而惜津梁之勢未普。遂以莫逆之懷,相與弘兼忘之慧,乃集京師義業沙門,命公卿賞契之士五百餘人,集於渭濱逍遙園堂。鑾輿佇駕於洪涘,禁禦息警於林間。躬覽玄章,考正名於梵本;諮通津要,坦夷路於來踐。
[0057b08] 經本既定,乃出此釋論。論之略本有十萬偈,偈有三十二字,并三百二十萬言。梵夏既乖,又有煩簡之異,三分除二,得此百卷。於大智三十萬言,玄章婉旨,朗然可見,歸途直達,無復惑趣之疑,以文求之無間然矣。
[0057b13] 故天竺傳云:「像、正之末,微馬鳴、龍樹,道學之門其淪胥溺喪矣!」其故何耶?寔由二未契微邪法用盛,虛言與實教並興,嶮徑與夷路爭轍,始進者化之而流離,向道者惑之而播越,非二匠其孰與正之!是以天竺諸國,為之立廟,宗之若佛。又稱而詠之曰:「智慧日已頹,斯人令再曜;世昏寢已久,斯人悟令覺。」若然者,真可謂功格十地,道侔補處者矣!傳而稱之,不亦宜乎!幸哉!此中鄙之外,忽得全有此論。
[0057b22] 梵文委曲,皆如初品。法師以秦人好簡故,裁而略之。若備譯其文,將近千有餘卷。法師於秦語大格,唯譯一往;方言殊好,猶隔而未通。苟言不相喻,則情無由比。不比之情,則不可以託悟懷於文表;不喻之言,亦何得委殊塗於一致。理固然矣,進欲停筆爭是,則交競終日卒無所成;退欲簡而便之,則負傷於穿鑿之譏以二三。唯案譯而書,都不備飾。幸冀明悟之賢,略其文而挹其玄也!
大智度初序品中緣起義釋論 第一 (卷第一)
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奉 詔譯
智度大道佛從來, 智度大海佛窮盡,
智度相義佛無礙, 稽首智度無等佛。
有無二見滅無餘, 諸法實相佛所說,
常住不壞淨煩惱, 稽首佛所尊重法。
聖眾大海行福田, 學無學人以莊嚴,
後有愛種永已盡, 我所既滅根亦除;
已捨世間諸事業, 種種功德所住處,
一切眾中最為上, 稽首真淨大德僧。
一心恭敬三寶已, 及諸救世彌勒等;
智慧第一舍利弗, 無諍空行須菩提。
我今如力欲演說, 大智彼岸實相義,
願諸大德聖智人, 一心善順聽我說!
[0057c23] 問曰:
[0057c23] 佛以何因緣故說《摩訶般若波羅蜜 經》?諸佛法不以無事及小因緣而自發言, 譬如須彌山王不以無事及小因緣而動。
今有何等大因緣故,佛說《摩訶般若波羅蜜 經》?
[0057c27] 答曰:
[0057c27] 佛於三藏中,廣引種種諸喻,為 聲聞說法,不說菩薩道。唯《中阿含.本末經》 中,佛記彌勒菩薩「汝當來世,當得作佛,號
字彌勒」,亦不說種種菩薩行。佛今欲為彌 勒等廣說諸菩薩行,是故說《摩訶般若波羅 蜜經》。
[0058a04] 復次,有菩薩修念佛三昧,佛為彼等欲令 於此三昧得增益故說《般若波羅蜜經》。如 《般若波羅蜜.初品》中說:「佛現神足,放金色
光明,遍照十方恒河沙等世界,示現大身, 清淨光明,種種妙色滿虛空中。佛在眾中,端 正殊妙,無能及者。譬如須彌山王,處於大
海。」諸菩薩見佛神變,於念佛三昧倍復增 益,以是事故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0058a11] 復次, 菩薩初生時,放大光明,普遍十方,行至七 步,四顧觀察,作師子吼而說偈言:
「我生胎分盡, 是最末後身;
我已得解脫, 當復度眾生。」
[0058a16] 作是誓已,身漸長大,欲捨親屬,出家修 無上道。中夜起觀,見諸伎直、后妃婇女,狀 若臭屍。即命車匿,令被白馬,夜半踰城,
行十二由旬,到跋伽婆仙人所住林中,以 刀剃髮,以上妙寶衣,貿麁布僧伽梨。於 泥連禪河側,六年苦行,日食一麻,或食一
米等,而自念言:「是處非道!」爾時,菩薩捨苦 行處,到菩提樹下,坐金剛處。魔王將十八 億萬眾來壞菩薩,菩薩以智慧功德力故,
降魔眾已,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 時三千大千世界主梵天王,名式棄,及色界 諸天等,釋提桓因及欲界諸天等,并四天王,
皆詣佛所,勸請世尊初轉法輪;亦是菩薩 念本所願,及大慈大悲故,受請說法。諸法 甚深者,般若波羅蜜是。以是故佛說《摩訶 般若波羅蜜經》。
[0058b02] 復次,有人疑佛不得一切 智。所以者何?諸法無量無數,云何一人能知 一切法?佛住般若波羅蜜實相清淨如虛
空,無量無數法中,自發誠言:「我是一切 智人。」欲斷一切眾生疑,以是故說《摩訶般 若波羅蜜經》。
[0058b07] 復次,有眾生應得度者,以佛 大功德智慧無量,難知難解故,為惡師所 惑,心沒邪法,不入正道。為是輩人,起大
慈心,以大悲手授之,令入佛道;是故自 現最妙功德,出大神力。如《般若波羅蜜.初 品》中說:「佛入三昧王三昧,從三昧起,以天
眼觀十方世界,舉身毛孔皆笑,從其足下 千輻輪相,放六百千萬億種種色光明,從 足指上至肉髻,處處各放六百千萬億種 種色光明,普照十方無量無數如恒沙等
諸佛世界,皆令大明。」佛從三昧起,欲宣 示一切諸法實相,斷一切眾生疑結故,說《般 若波羅蜜經》。
[0058b19] 復次,有惡邪人,懷嫉妬意,誹 謗言:「佛智慧不出於人,但以幻術惑世。」 斷彼貢高邪慢意故,現無量神力、無量智慧
力,於《般若波羅蜜》中,自說:「我神德無量,三 界特尊,為一切覆護。若一發惡念,獲罪 無量;一發淨信,受人天樂,必得涅槃果。」
[0058b25] 復次,欲令人信受法故,言:「我是大師,有十 力、四無所畏,安立聖主住處,心得自在,能 師子吼,轉妙法輪,於一切世界最尊最上。」
[0058b28] 復次,佛世尊欲令眾生歡喜故,說是《般若 波羅蜜經》言:「汝等應生大喜!何以故?一切 眾生入邪見網,為異學惡師所惑,我於
一切惡師邪網中得出。十力大師,難可值 見,汝今已遇,我隨時開發三十七品等諸 深法藏,恣汝採取。」
[0058c04] 復次,一切眾生為結使病 所煩惱,無始生死已來,無人能治此病 者,常為外道惡師所誤。我今出世為大醫
王,集諸法藥,汝等當服。是故佛說《摩訶般 若波羅蜜經》。
[0058c08] 復次,有人念言:「佛與人同,亦 有生死,實受飢渴、寒熱、老病苦。」佛欲斷 彼意故,說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示言:「我
身不可思議,梵天王等諸天祖父,於恒河沙 等劫中,欲思量我身、尋究我聲,不能測 度,況我智慧三昧?」如偈說:
「諸法實相中, 諸梵天王等,
一切天地主, 迷惑不能了!
此法甚深妙, 無能測量者,
佛出悉開解, 其明如日照。」
[0058c18] 又如佛初轉法輪時,應時菩薩從他方 來,欲量佛身,上過虛空無量佛剎,至華 上佛世界,見佛身如故,菩薩說言:
「虛空無有邊, 佛功德亦爾;
設欲量其身, 唐勞不能盡!
上過虛空界, 無量諸佛土,
見釋師子身, 如故而不異!
佛身如金山, 演出大光明,
相好自莊嚴, 猶如春華敷。」
[0059a02] 如佛身無量,光明、音響亦復無量,戒、定、慧等 諸佛功德皆悉無量。如《密迹經》中三密,此 中應廣說。
[0059a04] 復次,佛初生時,墮地行七步,口自 發言,言竟便默,如諸嬰孩,不行不語,乳 餔三歲,諸母養育,漸次長大。然佛身無數,
過諸世間,為眾生故,現如凡人。凡人生時, 身分諸根及其意識未成就故,身四威儀:坐、 臥、行、住,言談語默,種種人法,皆悉未了;日月
歲過,漸漸習學,能具人法。今佛云何生便 能語能行,後更不能?以此致怪!但為此故, 以方便力,現行人法,如人威儀,令諸眾生
信於深法。若菩薩生時,便能行能語,世人 當作是念:「今見此人,世未曾有,必是天、龍、 鬼、神,其所學法,必非我等所及。何以故?我
等生死肉身,為結使業所牽,不得自在。如 此深法,誰能及之?」以此自絕,不得成賢聖 法器。為是人故,於嵐毘尼園中生。雖即
能至菩提樹下成佛,以方便力故,而現作 孩童、幼小、年少、成人;於諸時中次第而受 嬉戲、術藝、服御、五欲,具足人法。後漸見老、
病、死苦,生厭患心,於夜中半,踰城出家,到 鬱特伽阿羅洛仙人所,現作弟子而不行 其法。雖常用神通,自念宿命,迦葉佛時持
戒行道,而今現修苦行六年求道。菩薩雖 主三千大千世界,而現破魔軍,成無上 道。隨順世法故,現是眾變。今於《般若波羅
蜜》中現大神通智慧力故,諸人當知佛身 無數,過諸世間。
[0059a29] 復次,有人應可度者,或墮 二邊;或以無智故,但求身樂;或有為道故, 修著苦行。如是人等,於第一義中,失涅槃
正道。佛欲拔此二邊,令入中道,故說《摩 訶般若波羅蜜經》。
[0059b04] 復次,分別生身、法身供養 果報故,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如〈舍利塔 品〉中說。
[0059b06] 復次,欲說阿鞞跋致,阿鞞跋致相 故說。又為魔幻、魔事故說。
[0059b07] 復次,為當來 世人,供養般若波羅蜜因緣故;又欲授三 乘記別故,說是《般若波羅蜜經》。如佛告阿
難:「我涅槃後,此般若波羅蜜當至南方,從 南方至西方,後五百歲中當至北方。是中 多有信法善男子、善女人,種種華香、瓔珞、幢
幡、伎樂、燈明、珍寶,以財物供養。若自書,若 教人書,若讀誦、聽說,正憶念、修行,以法供 養。是人以是因緣故,受種種世間樂;末
後得三乘,入無餘涅槃。」如是等觀諸品中 因緣事故,說《般若波羅蜜經》。
[0059b17] 復次,佛欲說 第一義悉檀相故,說是《般若波羅蜜經》。有 四種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為人悉
檀,三者、對治悉檀,四者、第一義悉檀。四悉檀 中,一切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藏,皆是實, 無相違背。佛法中,有以世界悉檀故實,
有以各各為人悉檀故實,有以對治悉檀 故實,有以第一義悉檀故實。
[0059b24] 有世界者,有 法從因緣和合故有,無別性。譬如車,轅、軸、 輻、輞等和合故有,無別車。人亦如是,五眾 和合故有,無別人。
[0059b27] 若無世界悉檀者,佛 是實語人,云何言「我以清淨天眼,見諸眾 生隨善惡業死此生彼受果報;善業者 生天人中,惡業者墮三惡道」?
[0059c01] 復次,經言:「一 人出世,多人蒙慶,福樂饒益,佛世尊也。」
[0059c02] 如《法 句》中說:「神自能救神,他人安能救!神自行 善智,是最能自救。」
[0059c04] 如《瓶沙王迎經》中佛說:「凡 人不聞法,凡人著於我。」
[0059c05] 又《佛二夜經》中說: 「佛初得道夜,至般涅槃夜,是二夜中間所 說經教,一切皆實不顛倒。」
[0059c07] 若實無人者,佛 云何言「我天眼見眾生」?是故當知有人者, 世界悉檀,故非是第一義悉檀。
[0059c09] 問曰:
[0059c09] 第一 悉檀是真實,實故名第一,餘者不應實。
[0059c10] 答 曰:
[0059c11] 不然!是四悉檀各各有實,如如、法性、實 際,世界悉檀故無,第一義悉檀故有。人 等亦如是,世界悉檀故有,第一義悉檀故
無。所以者何?人五眾因緣有故有是人 等。譬如乳,色、香、味、觸因緣有故有是乳;若 乳實無,乳因緣亦應無。今乳因緣實有故,
乳亦應有;非如一人第二頭、第三手,無因 緣而有假名。如是等相,名為世界悉檀。
[0060a04] 云何各各為人悉檀者?觀人心行而為 說法,於一事中,或聽或不聽。
[0060a05] 如經中所說: 「雜報業故,雜生世間,得雜觸、雜受。」
[0060a06] 更有 《破群那經》中說:「無人得觸,無人得受。」
[0060a07] 問 曰:
[0060a08] 此二經云何通?
[0060a08] 答曰:
[0060a08] 以有人疑後世,不 信罪福,作不善行,墮斷滅見;欲斷彼疑, 捨彼惡行,欲拔彼斷見,是故說雜生世
間、雜觸、雜受。是破群那計有我有神, 墮計常中。破群那問佛言:「大德!誰受?」 若佛說「某甲某甲受」,便墮計常中,其人我見
倍復牢固,不可移轉,以是故不說有受 者、觸者。如是等相,是名各各為人悉檀。
[0060a15] 對 治悉檀者,有法,對治則有,實性則無。
[0060a16] 譬如 重、熱、膩、酢、醎藥草飲食等,於風病中名為 藥,於餘病非藥;若輕、冷、甘、苦、澁藥草飲食
等,於熱病名為藥,於餘病非藥;若輕、辛、 苦、澁、熱藥草飲食等,於冷病中名為藥,於 餘病非藥。
[0060a21] 佛法中治心病亦如是:
[0060a21] 不淨觀 思惟,於貪欲病中,名為善對治法;於瞋恚 病中,不名為善,非對治法。所以者何?觀身 過失,名不淨觀;若瞋恚人觀過失者,則
增益瞋恚火故。
[0060a25] 思惟慈心,於瞋恚病中, 名為善對治法;於貪欲病中,不名為善,非 對治法。所以者何?慈心於眾生中求好事、
觀功德;若貪欲人求好事、觀功德者,則 增益貪欲故。
[0060a29] 因緣觀法,於愚癡病中,名為 善對治法;於貪欲、瞋恚病中,不名為善,非 對治法。所以者何?先邪觀故生邪見,邪見 即是愚癡。
[0060b03] 問曰:
[0060b03] 如佛法中說十二因緣甚 深,如說:「佛告阿難:『是因緣法甚深,難見難 解,難覺難觀,細心巧慧人乃能解。』」愚癡人
於淺近法,猶尚難解,何況甚深因緣?今云 何言「愚癡人應觀因緣法」?
[0060b07] 答曰:
[0060b07] 愚癡人者, 非謂如牛羊等愚癡;是人欲求實道,邪心 觀故,生種種邪見。如是愚癡人,當觀因緣, 是名為善對治法。若行瞋恚、婬欲人,欲
求樂、欲惱他,於此人中,非善非對治法; 不淨、慈心思惟,是二人中,是善是對治法。何 以故?是二觀能拔瞋恚、貪欲毒刺故。
[0060b13] 復次,著 常顛倒眾生,不知諸法相似相續有;如 是人觀無常,是對治悉檀,非第一義。何 以故?一切諸法自性空故。如說偈言:
「無常見有常, 是名為顛倒;
空中無無常, 何處見有常?」
[0060b19] 問曰:
[0060b19] 一切有為法,皆無常相應,是第一義, 云何言無常非實?所以者何?一切有為法, 生、住、滅相,前生、次住、後滅故,云何言無常 非實?
[0060b22] 答曰:
[0060b22] 有為法不應有三相。何以故?三 相不實故。若諸法生、住、滅是有為相者,今 「生」中亦應有三相,「生」是有為相故;如是
一一處亦應有三相,是則無窮,住、滅亦如 是。若諸生、住、滅各更無有生、住、滅者,不 應名有為法。何以故?有為法相無故。以 是故,諸法無常,非第一義。
[0060b28] 復次,若一切實 性無常,則無行業報。何以故?無常名生滅 失故,譬如腐種子不生果。如是則無行業,
無行業云何有果報?今一切賢聖法有果 報,善智之人所可信受,不應言無。以是 故,諸法非無常性。如是等無量因緣說,不 得言諸法無常性。
[0060c05] 一切有為法無常,苦、無 我等亦如是。
[0060c06] 如是等相,名為對治悉檀。
[0060c07] 第一義悉檀者,一切法性,一切論議語言, 一切是法非法,一一可分別破散;諸佛、辟支 佛、阿羅漢所行真實法,不可破,不可散。上
於三悉檀中所不通者,此中皆通。
[0060c10] 問 曰:
[0060c11] 云何通?
[0060c11] 答曰:
[0060c11] 所謂通者,離一切過失,不 可變易,不可勝。何以故?除第一義悉檀, 諸餘論議,諸餘悉檀,皆可破故。如《眾義經》 中所說偈:
「各各自依見, 戲論起諍競;
若能知彼非, 是為知正見。
不肯受他法, 是名愚癡人,
作是論議者, 真是愚癡人。
若依自是見, 而生諸戲論,
若此是淨智, 無非淨智者。」
[0061a03] 此三偈中,佛說第一義悉檀相。
[0061a03] 所謂世間 眾生自依見、自依法、自依論議而生諍競; 戲論即諍競本,戲論依諸見生。如說偈 言:
「有受法故有諸論, 若無有受何所論?
有受無受諸見等, 是人於此悉已除。」
[0061a09] 行者能如實知此者,於一切法、一切戲 論,不受不著,不見是實,不共諍競,能知 佛法甘露味。若不爾者,則謗法。
[0061a11] 若不受他 法,不知不取,是無智人。若爾者,應一切論 議人皆無智。何以故?各各不相受法故。所 謂有人自謂法第一義淨,餘人妄語不淨。
[0061a15] 譬如世間治法,故治法者,刑罰殺戮,種種 不淨,世間人信受行之,以為真淨;於餘出 家善聖人中,是最為不淨。
[0061a17] 外道出家人 法,五熱中一腳立、拔髮等,尼犍子輩以為 妙慧,餘人說此為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