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āprajñāpāramitāśāstra (Da Zhi Du Lun) 大智度論
Scroll 1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智度初品中十方菩薩來釋論 第十五之餘 (卷第十)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奉 詔譯
[0127b23] 【經】
[0127b23] 寶積佛報普明言:「善男子!西方度如恒河 沙等世界,有世界名娑婆,是中有佛,號釋迦 牟尼,今現在欲為諸菩薩摩訶薩說般若波
羅蜜,是其神力。」
[0127b26] 【論】
[0127b26] 問曰:
[0127b26] 佛譬如須彌山, 不為大海水波所動,今何以答普明?
[0127b27] 是則 動相。攝心則無語,散心則有說。說法從覺 觀生,覺觀麁事,佛不應有此麁事!
[0127c01] 答曰:
[0127c01] 佛雖入深禪定,不為世事所動,今 以大慈悲心憐愍眾生,為之說法斷疑。
[0127c02] 如 須彌山王,小風則不能動,若隨藍風至則大 動散;佛亦如是,有大慈悲風來,憐愍心動,散 身無數,入五道教化眾生,或作天身乃至畜
生。
[0127c06] 復次,佛實不動常入禪定,先世福德因緣 故,身邊出聲,應物如響;如天伎樂,自然 發聲。
[0127c08] 又如摩尼珠,隨人所欲,種種與之,若 欲衣被、飲食、音樂,自恣所須,自然皆得;佛 亦如是,從其身邊諸毛孔中自然有聲,隨
心說法,是中佛無憶想,亦無分別。
[0127c11] 如說《密 迹金剛經》中,佛有三密:身密、語密、意密。一切 諸天人皆不解、不知。
[0127c13] 有一會眾生,或見佛 身黃金色,白銀色,諸雜寶色;有人見佛身一 丈六尺,或見一里、十里、百千萬億,乃至無邊
無量遍虛空中,如是等名身密。
[0127c16] 語密者,有 人聞佛聲一里,有聞十里、百千萬億無數無 量遍虛空中;有一會中,或聞說布施,或有
聞說持戒,或聞說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如 是乃至十二部經、八萬法聚,各各隨心所 聞,是名語密。
[0127c21] 是時目連心念:「欲知佛聲近 遠。」
[0127c22] 即時以己神足力,至無量千萬億佛世 界而息,聞佛音聲如近不異。
[0127c23] 所息世界, 其佛與大眾方食。
[0127c24] 彼土人大,目連立其鉢 緣,彼佛弟子問其佛言:「此人頭虫從何所 來?著沙門被服而行!」
[0127c26] 其佛報言:「勿輕此人! 此是東方過無量佛土,有佛名釋迦牟尼, 此是彼佛神足弟子。」
[0127c28] 彼佛問:「目度伽略子! 汝何以來此?」
[0127c29] 目連答言:「我尋佛音聲故來 至此。」
[0128a01] 彼佛告目連:「汝尋佛聲,過無量億劫, 不能得其邊際。」
[0128a02] 復次,佛出世,為斷眾生疑 故為說法,此不應難!如不應問曰:「何以 除闇?」佛亦如是。不應問佛何以故答!
[0128a04] 問 曰:
[0128a05] 諸佛等故,名為等覺,今何以稱言「是彼神 力」?
[0128a06] 答曰:
[0128a06] 示無吾我,彼此滅嫉慢故。
[0128a06] 復次,世 界有天常求尊勝,憍慢法故,自言天地、人 物,是我化作。如梵天王謂諸梵言:「我作汝 等。」
[0128a09] 毘紐天言:「世間有大富貴名聞人,皆是我 身威德力分,我能成就世間,亦能破壞世 間,世間成壞皆是我作。」
[0128a11] 有如是天,破因緣 法相;諸佛實語不破因緣法相,故言「是彼 佛神力」。
[0128a14] 【經】
[0128a14] 是時,普明菩薩白寶積佛言:「世尊!我今當 往見釋迦牟尼佛,禮拜、供養;及見彼諸菩薩摩 訶薩紹尊位者,皆得陀羅尼及諸三昧,於諸
三昧而得自在。」
[0128a17] 【論】
[0128a17] 問曰:
[0128a17] 若諸佛持戒、禪定、 智慧、度人皆等,是普明菩薩何以欲來見釋 迦牟尼佛?
[0128a19] 答曰:
[0128a19] 諸菩薩常欲見佛無厭足, 聽法無厭足,見諸菩薩僧無厭足;諸菩薩 於世間法皆以厭患,於上三事心無厭足。
[0128a22] 如手居士從淨居天來欲見佛,其身微細 沒失,譬如消蘇,不得立地。
[0128a23] 佛語手居士: 「汝化作麁身,觀此地相!」居士即如佛言化 作麁身,觀念此地相,頭面禮佛足,一面立。
[0128a26] 佛問居士:「汝幾事無厭生淨居天?」
[0128a26] 答言:「我 三事無厭生淨居天:一、見諸佛供養無厭, 二、聽法無厭,三、供給僧無厭。如佛在閻
浮提,四部眾常隨逐佛,聽法、問法;是我淨 居諸天,亦常從我聽法、問法。」
[0128b01] 聲聞猶尚聽 法無厭足,何況法性身菩薩?
[0128b02] 以是故,普明 菩薩來見釋迦牟尼佛。
[0128b03] 「及見此間諸菩薩摩 訶薩紹尊位者,皆得陀羅尼及諸三昧」,如 先「讚菩薩品」中說。
[0128b05] 「於諸三昧而得自在」者。
[0128b06] 問曰:
[0128b06] 如佛一人,一切三昧中得自在,何以言 「菩薩亦一切三昧中得自在」?
[0128b07] 答曰:
[0128b07] 有二種三 昧:一者佛三昧,二者菩薩三昧。
[0128b08] 是諸菩薩於 菩薩三昧中得自在,非佛三昧中。
[0128b09] 如說 《諸佛要集經》中:
[0128b10] 文殊尸利欲見佛集,不能 得到。諸佛各還本處,文殊尸利到諸佛集 處,有一女人近彼佛坐入三昧,文殊尸利
入,禮佛足已,白佛言:「云何此女人得近佛 坐而我不得?」
[0128b14] 佛告文殊尸利:「汝覺此女人, 令從三昧起,汝自問之。」文殊尸利即彈指 覺之而不可覺,以大聲喚亦不可覺,捉
手牽亦不可覺,又以神足動三千大千世 界猶亦不覺。
[0128b18] 文殊尸利白佛言:「世尊!我不 能令覺。」
[0128b19] 是時,佛放大光明照下方世界,是 中有一菩薩名棄諸蓋,即時從下方出,來 到佛所,頭面禮佛足,一面立。
[0128b21] 佛告棄諸蓋 菩薩:「汝覺此女人!」即時彈指,此女從三昧 起。
[0128b23] 文殊尸利白佛言:「以何因緣,我動三千 大千世界不能令此女起?棄諸蓋菩薩一 彈指,便從三昧起?」
[0128b25] 佛告文殊尸利:「汝因此 女人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是女人 因棄諸蓋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意。以是故,汝不能令覺。汝於諸佛三昧中 功德未滿。是諸菩薩三昧中得自在,佛三 昧中少多入,而未得自在故耳。」
[0128c02] 【經】
[0128c02] 佛告普明:「欲往隨意,宜知是時。」
[0128c02] 爾時,寶積 佛以千葉金色蓮華與普明菩薩而告之曰: 「善男子!汝以此華散釋迦牟尼佛上。生彼娑 婆世界諸菩薩,難勝難及,汝當一心遊彼
世界!」
[0128c06] 【論】
[0128c06] 問曰:
[0128c06] 佛何以言「欲往隨意,宜知 是時」?
[0128c07] 答曰:
[0128c07] 佛於弟子愛斷故,於弟子中心 不著故。
[0128c08] 復次,是菩薩未得一切智,未得佛 眼故,心中少多有疑,謂釋迦牟尼佛功德大, 所益或勝,是故語言:「欲往隨意。」
[0128c10] 復次,是菩 薩遙見釋迦牟尼佛身小,心生小慢,言彼 佛不如。是故佛語:「汝往莫觀佛身,勿念 世界,但聽佛說法!」
[0128c13] 復次,是世界離娑婆 世界極遠,最在東邊。是諸菩薩聞釋迦牟 尼佛所說諸法相,與寶積佛說諸法相正
同,便言:「世界雖遠,法相不異!」增益大信,心 轉堅固。
[0128c17] 復次,先世因緣故,雖遠處生,應來 聽法;譬如繩繫雀腳,雖復遠飛,攝之則還。
[0128c19] 復次,是娑婆世界中菩薩,見普明遠來聽 法,便作是念:「彼從遠來,況我生此世界 中而不聽法?」
[0128c21] 如是種種因緣,是故佛言:「欲 往隨意,宜知是時。」
[0128c22] 問曰:
[0128c22] 諸佛力等,更不求 福,何故以華為信?
[0128c23] 答曰:
[0128c23] 隨世間法行故。 如二國王力勢雖同,亦相贈遺。
[0128c24] 復次,示善 軟心故,以華為信。世間法中,使從遠來,必 應有信;佛隨世法,是故致信。
[0128c26] 復次,諸佛 恭敬法故,供養於法,以法為師。何以故?三 世諸佛,皆以諸法實相為師。
[0128c28] 問曰:
[0128c28] 何以不 自供養身中法,而供養他法?
[0128c29] 答曰:
[0128c29] 隨世間 法,如比丘欲供養法寶,不自供養身中 法,而供養餘持法、知法、解法者;佛亦如是, 雖身中有法,而供養餘佛法。
[0129a03] 問曰:
[0129a03] 如佛不 求福德,何以故供養?
[0129a04] 答曰:
[0129a04] 佛從無量阿僧 祇劫中修諸功德,常行諸善,不但求報,敬 功德故而作供養。
[0129a06] 如佛在時,有一盲比丘, 眼無所見而以手縫衣,時針絍脫,便言:「誰 愛福德?為我絍針!」
[0129a08] 是時佛到其所,語比 丘:「我是愛福德人,為汝絍針來!」
[0129a09] 是比丘 識佛聲,疾起著衣禮佛足,白佛言:「佛功德 已滿,云何言愛福德?」
[0129a11] 佛報言:「我雖功德已 滿,我深知功德恩,功德果報,功德力,令我 於一切眾生中得最第一。由此功德,是故 我愛。」
[0129a14] 佛為此比丘讚功德已,次為隨意說 法。是比丘得法眼淨,肉眼更明。
[0129a15] 復次,佛雖 功德已滿,更無所須,為教化弟子故,語之 言:「我尚作功德,汝云何不作?」
[0129a17] 如伎家百歲 老翁而舞,有人呵之言:「老翁年已百歲,何 用是舞?」翁答:「我不須舞,但欲教子孫故
耳!」佛亦如是,功德雖滿,為教弟子作功 德故,而作供養。
[0129a21] 問曰:
[0129a21] 若爾者,佛何以不自 遙散釋迦牟尼佛上,而遣人供養?
[0129a22] 答曰:
[0129a22] 為 此間諸菩薩信普明故。
[0129a23] 復次,佛所遣使,水、火、 兵、毒,百千種害,終不能傷;道里懸遠,欲令 安隱故。
[0129a25] 問曰:
[0129a25] 何故不以好寶深經、若佛菩 薩寶 (言此寶諸天所不見,能出種種妙物如摩尼珠寶,故曰名佛寶) 為
信,而以蓮華?蓮華小物,何足為信?
[0129a27] 答曰:
[0129a28] 佛不須物,佛寶、天寶尚亦不須,何況人寶! 以不須故不遣,亦以佛自等有故不遣。深 經亦爾。
[0129b01] 復次,諸經於佛則無甚深,甚深之稱 出自凡人。凡人所疑,於佛無礙;凡人所 難,佛皆易之。
[0129b03] 復次,華香清妙,宜為供養;如 人獻贈,必以異物。
[0129b04] 問曰:
[0129b04] 何故正以蓮華,不 以餘物?
[0129b05] 答曰:
[0129b05] 供養唯以華香、幡蓋;華有二 事:有色、有香。
[0129b06] 問曰:
[0129b06] 餘華亦有香、有色,何 故唯以蓮華供養?
[0129b07] 答曰:
[0129b07] 如《華手經》中說:十 方佛皆以華供養釋迦文佛。
[0129b08] 復次,蓮華有 三種:一者人華,二者天華,三者菩薩華。
[0129b09] 人華, 大蓮華十餘葉;天華,百葉;菩薩華,千葉。
[0129b10] 彼 世界中多有金色光明千葉蓮華,娑婆世 界中唯有化華千葉,無水生者,以是故 遣。
[0129b13] 是蓮華千葉金色,如上「舌相」中說。
[0129b13] 問曰:
[0129b14] 佛何以令普明以華散佛上?
[0129b14] 答曰:
[0129b14] 供養法, 華、香、幡蓋:幡蓋應上,乾香應燒,濕香應塗 地,末香及華應散。
[0129b16] 問曰:
[0129b16] 何以不供奉而已, 而自散上?
[0129b17] 答曰:
[0129b17] 手自供養是身業,軟言問 訊是口業,能起身、口業是意業。
[0129b18] 是三業得 功德牢固,與佛道作因緣。
[0129b19] 問曰:
[0129b19] 何以言「汝 當一心敬慎,娑婆世界中諸菩薩難及難 勝」?
[0129b21] 答曰:
[0129b21] 佛、辟支佛、阿羅漢一切諸賢聖,皆一 心敬慎。
[0129b22] 魔若魔民,及內身結使,種種先世罪 報皆是賊,近此諸賊故,應一心敬慎;譬如 入賊中行,不自慎護,為賊所得。
[0129b24] 以是故 言「一心敬慎,以遊彼界。」
[0129b25] 復次,以人心多散, 如狂如醉;一心敬慎,則是諸功德初門。
[0129b26] 攝 心得禪,便得實智慧;得實智慧,便得解脫; 得解脫,便得盡苦。如是事,皆從一心得。
[0129b29] 如佛般涅槃後一百歲,有一比丘,名優波 毱,得六神通阿羅漢,當爾時世為閻浮提 大導師。
[0129c02] 彼時有一比丘尼,年百二十歲,此 比丘尼年小時見佛。
[0129c03] 優波毱來入其舍,欲 問佛容儀,先遣弟子。弟子語比丘尼:「我大 師優波毱欲來見汝,問佛容儀。」
[0129c05] 是時,比丘 尼以鉢盛滿麻油,著戶扇下試之,知其 威儀詳審以不?
[0129c07] 優波毱入,徐排戶扇,麻油 小棄。
[0129c08] 坐已,問比丘尼:「汝見佛不?容儀何似? 為我說之!」
[0129c09] 比丘尼答:「我爾時年小,見佛來 入聚落,眾人言佛來,我亦隨眾人出,見光 明便禮。頭上金釵墮地,在大闇林下,佛光
明照之,幽隱皆見,即時得釵。我自是後,乃作 比丘尼。」
[0129c13] 優波毱更問:「佛在世時,比丘威儀禮 法何如?」
[0129c14] 答曰:「佛在時,六群比丘無羞無恥,最 是弊惡;威儀法則勝汝今日。何以知之?六 群比丘入戶不令油棄。此雖弊惡,知比
丘儀法,行、住、坐、臥,不失法則;汝雖是六神 通阿羅漢,不如彼也!」
[0129c18] 優波毱聞是語,大自 慚愧!
[0129c19] 以是故言「一心敬慎」。
[0129c19] 一心敬慎,善人相 也。
[0129c20] 復次,何以故言「一心敬慎,是菩薩難勝難 及、難破、難近」?
[0129c21] 譬如大師子王,難勝難破;亦 如白象王及龍王,如大火焰,皆難可近。
[0129c22] 是 菩薩大福德智慧力故,若人欲勝欲破,是不 可得,正可自破,是故言「難近」。
[0129c24] 問曰:
[0129c24] 一切大 菩薩皆大功德,智慧利根,一切難近,何以獨 言「娑婆世界中菩薩難近」?
[0129c26] 答曰:
[0129c26] 實如所 言。
[0129c27] 但以多寶世界中菩薩遠來,見此世界 不如,石沙穢惡,菩薩身小,一切眾事皆亦不 如,必生輕慢,是故佛言:「一心敬慎,彼諸菩
薩難近。」
[0130a01] 復次,樂處生人多不勇猛,不聰明, 少智慧。如欝怛羅衛人,以大樂故,無出 家、無受戒;諸天中亦爾。
[0130a03] 是娑婆世界中,是 樂因緣少,有三惡道、老、病、死,土地自活法難, 以是故,易得厭心。
[0130a05] 見老、病、死至,心大厭患; 見貧窮人,知先世因緣所致,心生大厭。以 是故智慧根利。
[0130a07] 彼間菩薩,七寶世界,種種 寶樹,心念飲食,應意即得,如是生厭心難, 是故智慧不能大利。
[0130a09] 譬如利刀,著好飲食 中,刀便生垢,飲食雖好而與刀不相宜;若 以石磨之,脂灰瑩治,垢除刀利。是菩薩亦如
是,生雜世界中,利智難近。如人少小勤 苦,多有所能,亦多有所堪;又如養馬不 乘,則無所任。
[0130a14] 復次,是娑婆世界中菩薩,多 方便故難近,餘處不爾。
[0130a15] 如佛說:「我自憶念 宿世,一日施人千命。度眾生故,雖諸功德、 六波羅蜜一切佛事具足,而不作佛,恒以方 便度脫眾生。」
[0130a18] 以是事故,是娑婆世界中菩 薩難近。
[0130a20] 【經】
[0130a20] 爾時,普明菩薩從寶積佛受千葉金色蓮 花,與無數出家、在家菩薩,及諸童男、童女,俱 共發引。
[0130a22] 【論】
[0130a22] 問曰:
[0130a22] 是普明菩薩大力神通故 應能來,是出家、在家菩薩及童男、童女,云 何自致?
[0130a24] 多寶世界最在東邊,道里悠遠,是 自用力行?
[0130a25] 為寶積佛力?
[0130a25] 是普明菩薩力耶?
[0130a26] 為釋迦牟尼佛力?
[0130a26] 答曰:
[0130a26] 盡是四種人力。
[0130a26] 是出 家、居家菩薩,或是不退五通成就菩薩,四如 意足好修,先世釋迦牟尼佛因緣,亦自用己
力,亦是普明菩薩力,何以故?是中力勢薄者, 是普明菩薩力故得來。如轉輪聖王飛上 天時,四種兵及諸宮觀、畜獸,一切皆飛;轉輪
聖王功德大故,能令一切隨而飛從。此亦如 是,力勢薄者,以普明菩薩力故皆亦得來。
[0130b05] 亦是寶積佛力,及釋迦牟尼光明照之。
[0130b05] 若自 無力,但釋迦牟尼佛光明照之,亦應能來, 何況有三!
[0130b07] 問曰:
[0130b07] 是普明菩薩何不獨來而 多將眾人?
[0130b08] 答曰:
[0130b08] 翼從所宜故。譬如國王出 時,必有營從。
[0130b09] 復次,是普明菩薩及釋迦牟 尼佛因緣人故。所以者何?
[0130b10] 彼大眾中二眾共 來,是故知有因緣者來,無因緣者住。
[0130b11] 問曰:
[0130b12] 是菩薩何以故與諸在家、出家,童男、童女 俱來?
[0130b13] 答曰:
[0130b13] 佛弟子七眾:比丘、比丘尼、學戒尼、 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
[0130b14] 優婆塞、優婆夷 是居家,餘五眾是出家。
[0130b15] 出家、在家中更有二 種:若大、若小。小者,童男、童女;餘者為大。
[0130b16] 問 曰:
[0130b17] 大者應行,小者何以能來?
[0130b17] 答曰:
[0130b17] 在功德, 不在大小。若失功德利,行不善法,雖老而 小;若有功德利,行善法,雖小而大。
[0130b19] 復次,此 小者遠來,人見則歎:小而能爾,為法遠來!亦 顯佛法小大皆得奉行。外道法中,婆羅門得
行其法,非婆羅門不得行;佛法無大、無 小,無內、無外,一切皆得修行。
[0130b23] 譬如服藥, 以除病為主,不擇貴賤大小。
[0130b25] 【經】
[0130b25] 皆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東方諸佛。
[0130b25] 【論】
[0130b25] 問 曰:
[0130b26] 若皆供養東方諸佛,諸佛甚多,何時當訖, 得來此間?
[0130b27] 答曰:
[0130b27] 是諸菩薩非作人、天法供 養,自行菩薩供養法。
[0130b28] 菩薩供養法,身入禪 定,其身直進,從其身邊出無量身,化作種 種供養之物,滿諸佛世界。譬如龍王行時, 從身出水,普雨天下。
[0130c02] 問曰:
[0130c02] 此諸菩薩欲詣 釋迦牟尼佛,何以中道供養諸佛?
[0130c03] 答曰:
[0130c03] 諸佛 第一福田,若供養者得大果報。譬如人廣修 田業,為多得穀故。
[0130c05] 諸菩薩見諸佛供養,得 佛果報,是故供養。
[0130c06] 復次,菩薩常敬重於佛, 如人敬重父母。諸菩薩蒙佛說法,得種種 三昧、種種陀羅尼、種種神力,知恩故廣供養。
如《法華經》中,藥王菩薩從佛得一切變現色 身三昧,作是思惟:「我當云何供養佛及法 華三昧?」即時飛到天上,以三昧力,雨七寶、
華、香、幡蓋,供養於佛。出三昧已,意猶不足。 於千二百歲,服食眾香,飲諸香油,然後以 天白疊纏身而燒,自作誓言:「使我身光
明,照八十恒河沙等佛世界!」是八十恒河沙 等世界中諸佛讚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以 身供養,是為第一!勝以國城妻子供養百
千萬倍,不可以譬喻為比。」於千二百歲, 身然不滅。
[0130c19] 復次,是供養佛,得無量名聞福 德利益,諸不善事皆悉滅除,諸善根得增長, 今世、後世常得供養報,久後得作佛。
[0130c21] 如是 供養佛,得種種無量利。以是故,諸菩薩供 養佛。
[0130c24] 【經】
[0130c24] 持諸華、香、瓔珞、末香、澤香、燒香、塗香、衣 服、幢蓋,向釋迦牟尼佛所。
[0130c25] 到已,頭面禮佛足, 一面立。
[0130c26] 【論】
[0130c26] 問曰:
[0130c26] 應言「禮」,何以名「頭面禮 足」?
[0130c27] 答曰:
[0130c27] 人身中第一貴者頭,五情所著而 最在上故;足第一賤,履不淨處,最在下故。
[0130c29] 是故以所貴禮所賤,貴重供養故。
[0130c29] 復次,有 下、中、上禮:下者揖,中者跪,上者稽首;頭面禮 足,是上供養。
[0131a02] 以是故佛毘尼中,下坐比丘兩 手捉上坐兩足,以頭面禮。
[0131a03] 問曰:
[0131a03] 四種身儀: 若坐、若立、若行、若臥,何以故一面立?
[0131a04] 答曰:
[0131a04] 為 來故不應行,為恭敬供養故不應臥,此 事易明,何足問耶?應問「或坐、或立」。坐者,於 供養不重;立者,恭敬供養法。
[0131a07] 復次,佛法中, 諸外道出家及一切白衣,來到佛所皆坐。外 道他法輕佛,故坐;白衣如客,是故坐;一切五
眾身、心屬佛,是故立。若得道諸阿羅漢,如 舍利弗、目連、須菩提等,所作已辦,是故聽 坐;餘雖得三道,亦不聽坐,大事未辦,結
賊未破故。譬如王臣,大有功勳故得坐。是 諸菩薩中,雖有白衣,以從遠來供養佛,故 立。
[0131a16] 【經】
[0131a16] 白佛言:「寶積如來致問世尊:少惱、少患、興 居輕利,氣力安樂不?」又以此千葉金色蓮華, 供養世尊。
[0131a18] 【論】
[0131a18] 問曰:
[0131a18] 寶積佛一切智,何以方 問訊釋迦牟尼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