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jñāpāramitāsaṁgrahakārikāvivaraṇa (Fomu Boreboluomiduo Yuan Ji Yaoyi Shi Lun) 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集要義釋論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集要義釋 論卷第二三寶尊菩薩造
大域龍菩薩造本論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 祿卿傳法大師賜紫沙門臣 施護等奉 詔譯
[0903c22] 復說後空,如彼頌言:
「彼我等見斷, 大士畢竟作,
而彼人無我, 佛一切處說。」
[0903c25] 此言「我等見」者,即說我等見斷。「我」者謂遍計 所執、所有蘊等。「等」者,等攝人及眾生、壽者此
中行相等,謂所等是我所有等,釋義應知。「見」 者謂取著之見。此中總意,於我等境界中,彼 我等見斷;斷者壞義,作者謂畢竟作故。問:何
人作邪?答言:菩薩。又問:若菩薩者,何故言 大士?答:大士者即大有情,此大有情普遍 輪迴相續而作此,即是菩薩。若此中如是,復
何所說?所以頌言「而彼人無我,佛一切處說」, 謂佛於一切處如是決定說人無我。如是等 說無性空竟。復說後空,如彼頌言:
「一切法不生, 此所說亦然;
宣說法無我, 一切處實說。」
[0904a09] 此言「一切法不生」等者,「一切」者普盡義,「法」即 是色等法。一切即法,釋義應知,彼一切法悉
不生故。此言「不生」者,即止其生。此中意者,即 本來不生性,非如彼相聚集所得有其實性。 頌言「此所說亦然」者,「此」謂如是,「說」者表示,「義
亦然」者,亦復說故。頌言「宣說法無我」者,「法」謂 色等諸法,「無我」即無自性。問:若爾,將何表示? 頌自答言「一切處實說」。「一切處」者即遍一切
種,「實」謂真實,即法無我真如。「說」謂了知,了知 者遮防為義,此說真如遮餘法故。又問:何人 實說邪?答謂佛世尊。如是等說,不同外道所
說空故。如是等說無性自性空竟。復次後說 二種空義,如彼頌言:
「有罪及無罪, 不增亦不減;
諸有為無為, 所有諸善止。」
[0904a24] 此言「有罪及無罪」等者,「罪」謂過失,過隨罪轉 故名有罪,離罪及過即名無罪。若罪無罪所
有諸法,不增亦不減。此言「不增」者,雖有所得 而無增長。「亦不減」者,謂得無盡法出生無減。 是故菩薩如實,知彼無盡法故。所言「有為」者,
謂諸有所作故名有為。行相云何?謂即因緣 所生諸行。「無為」者,簡非有為行相。云何謂擇 滅等?頌言「所有諸善」者。問:而彼有為無為所
有諸善,復云何說?答:此中當知,有為諸善、無 為諸善,若如次修、若不如次修,悉得無增減。 此中意者,但於勝義諦中無實取法。所言「止」
者,止謂止遣,止彼所有無相之言。如是等說 有為空無為空竟。復說後空,如彼頌言:
「諸善空性中, 彼出亦無盡;
此遍計分別, 彼普攝為空。」
[0904b10] 此言「諸善空性」等者,「諸善」者即諸善法,謂空 性中有諸善法而非無性。何以故?頌言「彼出
亦無盡」。「彼」謂於彼聲中含諸善法故。「出」謂出 生。「亦」者相續說義。此中總意,由諸善法如理 出生性無盡故,彼即無減,諸菩薩事亦不間
斷。頌言「此遍計分別」者,謂智者應當如實了 知。如是所說遣遍計性。頌言「彼普攝為空」者, 「普」謂普盡,「攝」謂總攝,謂此《八千頌般若經》中
分別廣說諸空種類,此中如是相續所說,普 遍圓集而總攝故,故名普攝。如是此中總攝 空故。問:如是空行相,此云何和合?答:此所說 空但遣遍計所 執
法相,此如是言即畢竟義。 於是言中理自和合,總集如是所說空已,後 復無空語義可說。復次當知,此中如是所說 諸空,但為止遣有情取著分別,非說實性。何
以故?而彼實性中說二種空故,所謂人空、一 切法空。如是等說無散空竟。問:何名無散?答: 「散」謂離散,此散不散故名無散。無散體者,謂
諸菩薩所有善法,乃至無餘依涅槃界中,彼 亦不散、彼亦無盡,故名無散。如是總說十六 空竟。
[0904c02] 如《辯中邊論》慈氏菩薩說如是義、顯明開示, 故彼頌言:
「內外受彼身, 安住物皆空,
彼等智如見, 所有義彼空。
獲得二種善, 常利益有情,
處生死作利, 彼善法無盡。
種性等清淨, 獲得諸相好,
清淨諸佛法, 菩薩亦成就。
人及一切法, 此中無性空,
無性中有性, 彼性亦復空。」
[0904c12] 復次此中今說除遣十種分別散亂法,當知 此即起修行相。問:何等是彼十種分別散亂? 復云何止?所以頌言:
「十種心散亂, 心散亂異處;
愚不得相應, 無二智不成。」
[0904c17] 此言「十種心散亂」等者,謂新發意菩薩等有 十種分別散亂,所謂無相分別散亂、有相分 別散亂、俱相分別散亂、毀謗分別散亂、一性
分別散亂、種種性分別散亂、自性分別散亂、 差別分別散亂、如名於義分別散亂、如義 於名分別散亂。此如是等十種分別,令心
散亂,此心心所散亂。「異處散亂」者,謂散異 動亂故名散亂。所言「異處」者,謂別異處有分 位等,動亂所引,是故彼心不得相應。問:何人
不得相應邪?頌自答言「愚不得相應」。「愚」即 愚夫。異生愚者,謂若損若益及真實法悉不 知故。問:不得何法相應?頌自答言「無二智」。「無
二」者,無有二相名為無二。不著二之智名無 二智。「成就」者,所謂成辦,即決定成辦。此中如 是所有理義,如頌。所言「不成」者,謂諸愚夫異
生心有散亂,於彼色聲香味觸等諸境中心 生取著,是故於彼清淨妙智不得成就,即不 相應。問:若無二智不相應者,此中復說何義? 所以頌言:
「彼止息互相, 為能所對治;
於般若教中, 彼圓集所說。」
[0905a09] 此言「彼止息」等者,「彼」者即彼十種分別散亂。 「止息」謂止遣。問:何處止耶?頌自答言「般若教
中」,謂十萬頌般若波羅蜜多等教中,一切皆 說如是止言。問:止彼何法?頌自答言「互相為 能所對治」。「互相」者,此彼更互義。「能所對治」者,
謂有相無相互為能所對治行相。云何謂如 所有有相為能對治?即無相為所對治。若無 相為能對治,即有相為所對治。此如是等是
為行相。問:彼般若教中當如何說?頌自答言 「彼圓集所說」,謂此佛母般若波羅蜜多教中, 如是圓集總聚要略,攝此十種分別散亂。「說」
謂言說。此如是說,是即如來如是最上真實 了知,圓集普攝,於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中如 是宣說。問:所說云何?是故頌言:
「若有菩薩有, 此無相分別;
散亂止息師, 說彼世俗蘊。」
[0905a25] 此言「菩薩有此無相分別」等者,菩提及薩埵 是即菩提薩埵。「有」謂不無。此如是說,謂即有
此無相分別。「無相分別」者,謂色無相分別,彼 如是散亂即癡所作性。問:有此散亂,其復云 何?頌答言「止息」。問:何人能止邪?頌答言「師」。
「師」者謂如來大師,善能調伏諸煩惱冤,又能 救度惡趣等怖,故名為師。頌言「說彼世俗蘊」 者,「世俗」謂世間,其世俗蘊謂色受等。說彼蘊
者,謂令了知有此蘊故,除遣無相分別散亂。 如是所說意者,世尊悲愍新發意菩薩等,是 故為說世俗諸蘊,使令了知為除斷見,止彼
無相分別非說實性。此八千頌般若波羅蜜 多教中說如是義,即諸般若波羅蜜多本母 義理相應。復次頌言:
「此八千頌等, 從初語次第,
至了畢皆止, 說無相分別。」
[0905b12] 此言「八千頌等」者,「此」者如是義,如是八千頌、 本母所說故。「等」者,等攝十萬頌。所言「從初語 次 第
」者,即初語所成,謂從經初所起語言。行 相云何?如經言「須菩提!隨汝樂說諸菩薩摩 訶薩般若波羅蜜多,應當發起如菩薩摩訶
薩般若波羅蜜多出生等」。頌言「至了畢皆止」 者,謂從經初乃至經末,於中所說悉周竟故。 頌言「皆止」者,「止」謂止遣,即於其中止彼無相
分別毀謗之言。頌言「說無相分別」者,謂色無 相分別,以彼分別色無相故而墮於空,以斷 有色故。所言「說」者其義云何?「說」謂依法而說。
此依法說,說事相故。行相云何?謂由初語言 而為發起,乃至了畢,其中所說多種語言,於 彼言中成立別異發起行相,謂諸菩薩及帝
釋天主上首等。此如是等,當知皆是止其斷 見。問:若此等所說語言分位有所發起者,復 有何等道理依法而說,遣除無相分別毀謗 之言?故頌破言:
「因言不如是, 此唯說事相;
梵網等經中, 知一切如理。」
[0905c03] 此云「因言不如是」等者,「因」者道理義。「不如是」 者,此道理言,非成就言。何所以邪?頌自釋
言「此唯說事相」。「事」者謂有所作事、有所修事。 「說」謂言說。此中如是義,唯說事相故。若爾,即 今和合道理義不成就,云何能令諸有智者
於中觀察生歡喜邪?故頌通言「梵網等經中, 知一切如理」。此中云何?即《梵網》等所有諸經。 且言「等」者,等攝《雲輪》等經,彼諸經中皆如理
說。何人所說?謂佛世尊,於一切處依如實理 自如是說,如是說者自義成就。所言「知」者,「知」 謂了知,了知此說如理如量。若如是說真實
語義,是決定義。此復云何?若如前言道理說 者,雖能除遣無相分別,彼有相分別旋即生 起,是故今當如應開示彼相違門。如其頌言:
「菩薩我不見, 而此等廣大,
世尊此止遣, 有相分別亂。」
[0905c19] 此言「菩薩我不見,而此等廣大」者,謂由最初 起遍計性,於菩薩相而生取著;彼所取相於 實性中,我不可見亦不可得。「我」者己義。「此等
廣大」者,「廣大」即包廣義。此菩薩者其義廣大, 是故菩薩我不可見亦不可得,般若波羅蜜 多亦不可見不可得。如是等所說,為令止遣
有相分別散亂。頌言「有相分別亂」者,「相」謂色 等相。「亂」即動亂。「分別」者,謂於色等相中有所 分別,於不如義中取著如義性。此如是等疑
惑動亂,於勝義諦中無有實性。問:何人止遣 邪?頌自答言「世尊此止遣」。問:何所止邪?所 以頌言:
「若不見彼名, 境界行亦然;
彼蘊一切處, 皆不見菩薩。」
[0906a04] 此言「若不見彼名」等者,「若」謂若有。「不見」即不 可得。問:何法不見邪?答:此菩薩名而不可
見。若說如是名,彼說不可得,且止此說。頌言 「境界」者,如實當知非唯菩薩名不可得,諸境 界等亦不可得。「境界」者,謂所行境界,是諸菩
薩所行般若波羅蜜多如是道相。「行亦然」者, 「行」謂普遍諸行,即所修所行,而此諸行亦不 可得。所言「彼蘊一切處」者,「蘊」謂色受等。「一切
處」者,謂遍一切處及一切種。此中意者,如實 當知以清淨妙慧於是一切處求菩薩相了 不可得。以是因故菩薩不可見,是故頌言「皆
不見菩薩」。此中如是所說意者,但遣愚者,於 佛世尊無染智中執有實名及境界等,彼不 可得、非正了知。而菩薩相於圓成實性中亦
不可捨離,若取捨離相者,彼無相分別還復 生起。此義略說,故有問言:若今如是於實性 中無菩薩者,豈非前言有相違邪?頌自通 言:
「此止遣遍計, 普攝此所說;
乘一切智因, 慧分別諸相。」
[0906a24] 此言「止遣遍計」等者,「遍計」者,謂諸有情所起 顛倒之見。行相云何?謂於蘊處界中執有實 性。今止彼故,不於清淨妙智中而有所止。頌
言「普攝此所說」者,「此」者如是義。「普攝說」者即 作者普攝而說。此普攝說是勝意樂,當知此 等般若波羅蜜多義如是普攝而說是為決
定,即彼如是獲得究竟。問:以何義故而作此 說?頌自答言「乘一切智因」,此如是義如理顯 示。「乘」謂乘馭。「一切」者普盡義。「智因」者以了別
智而為因故。問:何人乘馭邪?頌答言「慧」。「慧」 者大慧,即是佛故。問:何所說邪?頌自答言「分 別諸相」。「相」者所謂普集作用故名為相,是相
無對礙。問:是何等相?頌言「分別」,即分別顯示 諸行相故,非說實性。此如是等所說之義,如 實觀察,乃至無有極微塵量外義自性可得
成立,是故世尊乘彼智聚開示分別所有一切 作用行相。問:得何義故乃能如是?所以頌言:
「般若波羅蜜, 說三種依止,
謂遍計、依他, 及圓成實性。」
[0906b14] 此言「般若波羅蜜」等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有 二種法:一者勝上;二者所行。勝上者,謂離煩
惱、所知二障之智。所行者,謂名、句、文言說之 相。彼勝上者,即般若波羅蜜多自性所說。 彼所行者,即說法言義,是自性作用。問:其所
作用,此中云何?頌自答言「說三種依止」。三種 依止者,此復云何?如頌所言,謂遍計、依他及 圓成實性。「遍計」者,謂諸愚夫於無二清淨智
中,遍計諸相執著對礙,此說名為遍計性。「依 他性」者,謂無二智自性安住,無明種子二有 對礙,而彼無明依他起故,此即說為依他起
性。「圓成實性」者,謂即無二之智即是圓成實 性。問云:何說為三種依止?所以頌言:
「無此等說句, 一切遍計止,
幻喻等見邊, 此說依他性。」
[0906b29] 此言「無此等說句,一切遍計止」等者。「無」謂無 所有。此「句」者,謂如是等諸所說句。「等」謂等其
說法者,彼止言無。問:此中行相其復云何?故 頌答言「一切遍計止」。「一切」者即普盡義。「遍計」 者謂虛妄巧異執著造作。「止」謂止遣。此如是
等所說意者,謂若有聞一切說者說止遣言, 智者應當畢竟了知,一切皆是止遣遍計有 相執著。頌言「幻喻等見邊,此說依他性」等者,
「幻」謂帝網。「等」者等攝乾闥婆城等諸幻法。幻 者,由他假法有所成故。今取彼幻喻此法故, 乃名幻喻。「見邊」者,謂由彼喻,曉如是法,故名
見邊。此中意者,謂若有聞說幻喻等諸見邊 義,智者當知此即是說依他起性。此中當知, 由彼幻等已見邊故,是故世尊有所宣說。問:
彼依他自性云何了知?圓成自性云何說事? 所以頌言:
「有四種清淨, 說圓成實性;
般若波羅蜜, 佛無別異說。」
[0906c18] 此言「有四種清淨,說圓成實性」等者,「說」謂表 示,謂以四種清淨表示所有圓成自性。「四種」
者,即有四種類。「清淨」者無染義,謂由得彼四 種淨故乃名清淨。
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集要義釋論卷第二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5 冊 No. 1517 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集要義釋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其他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