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 Zhu Pi Po Sha Lun 十住毘婆沙論
Scroll 1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十住毘婆沙論卷第十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四十不共法品第二十一
[0071c12] 菩薩如是以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念佛生 身已。今應念佛諸功德法。所謂。
又應以四十 不共法念佛
諸佛是法身 非但肉身故
[0071c16] 諸佛雖有無量諸法不與餘人共者有 四十法。若人念者則得歡喜。何以故。諸佛 非是色身。是法身故。如經說。汝不應但以
色身觀佛。當以法觀。四十不共法者一者 飛行自在。二者變化無量。三者聖如意無邊。 四聞聲自在。五無量智力知他心。六心得
自在。七常在安慧處。八常不妄誤。九得金 剛三昧力。十善知不定事。十一善知無色定 事。十二具足通達諸永滅事。十三善知心不
相應無色法。十四大勢波羅蜜。十五無礙波 羅蜜。十六一切問答及記具足答波羅蜜。 十七具足三轉說法。十八所說不空。十九
所說無謬失。二十無能害者。二十一諸賢聖 中大將。二十五四不守護。二十九四無所畏。 三十九佛十種力。四十無礙解脫。是為四十
不共之法。今當廣說。飛行自在者。諸佛飛行 如意自在。如意滿足速疾無量無礙。所以者 何。佛若欲於虛空先舉一足次舉一足。即
能如意。若欲舉足躡虛空而去。若欲住 立不動而去。即能得去。若結跏趺安坐而去 亦能得去。若欲安臥而去亦復能去。若欲 於青琉璃莖真珊瑚葉黃金為鬚如意珠臺
無量圍繞如日初出是寶蓮花遍於空中蹈 上而去。若欲如日月宮殿帝釋勝殿夜摩天 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諸梵王等宮 殿。隨意化作如彼宮殿坐中而去即能成
辦。若更以餘種種因緣隨意能去。是故說 言。隨諸所願皆能滿足。是故諸佛能以一 步。過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有人言。佛
能一念頃過若干百千國土。有人言。若知 佛一步一念能如是去即可得量。經中說 諸佛力無量。是故當知。諸佛虛空飛行自在
無量無邊。何以故。若大聲聞弟子神通自在 以一念頃。能過百億閻浮提瞿陀尼弗婆提 欝多羅越四大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 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天。一瞬中過若干
念。積此諸念以成一日七日一月一歲。乃 至百歲。一日過五十三億二百九十六萬六 千三千大千世界。如是聲聞人百歲所過。佛
一念能過。復次假令恒河中沙一沙為一劫。 有大聲聞神通第一壽命如是諸恒河沙大 劫。於一念中過若干世界。積如是念以為 日月歲數以自在力盡是諸大劫數所過
國土。佛能一念中過。諸佛飛行自在如是速 疾。於一切鐵圍山十寶山四天王處忉利 天處夜摩兜率陀化樂他化自在梵世梵眾大 梵少光無量光光音少淨無量淨遍淨廣果無
相不廣不惱喜見妙見阿迦尼吒天如是諸 處。大風大水劫盡火等。及諸天龍夜叉乾闥 婆阿修羅緊那羅摩睺羅伽諸天魔及梵沙 門婆羅門及得諸神通者不能為礙。是故
說飛行無礙。又飛行自在如意所作出沒於 地能過石壁諸山障礙等。佛於此事勝諸 聖人。又佛能以常身立至梵天。聲聞人所 不能及。有如是等差別。變化自在者。變化
事中有無量力。餘聖變化有量有邊。諸佛變 化無量無邊。餘聖於一念中變化一身。佛 以一念隨意變化有無量事。如大神通經 中說。佛從臍中出蓮花。上有化佛次第遍
滿上至阿迦尼吒天。諸佛變化所作眾事。種 種色種種形皆以一念。又聲聞人能於千國 土內變化。諸佛能於無量無邊國土變化自
在。又能倍是諸佛得堅固變化三昧。又諸佛 變化。能過恒沙世界。皆從一身出。復次佛 能普於十方無量無邊世界現生受身墮地
行七步。出家學道破魔軍眾。得道轉法輪。 如是等事皆以一念作之。是諸化佛皆亦復 能施作佛事。如是等諸佛所變化事無量無
邊。又於聖如意中有無量力。聖如意者。所 謂從身放光猶如猛火又出諸雨。變化壽 命隨意長短。於一念頃能至梵天能變諸 物。隨意自在能動大地。光明能照無量世
界而不斷絕。聖如意者。不與凡夫等故。 無有量故。過諸量故。諸凡夫等雖變化諸 物少不足言。聲聞人能裂千國土。還使令 合。能令壽命若至一劫若減一劫。還能令
短。短已不能令長。於一念中能至千國 土梵世界。能於千國土隨意變化。能動千 國土。能身出光明相續不絕照千國土。設 使身滅能留神力變化如本於千國土。小
辟支佛能於萬國土萬種變化。中辟支佛能 於百萬國土百萬種變化。大辟支佛能於三 千大千國土變化如上。諸佛世尊能過諸恒 河沙世界算數變化身出水火能末恒河
沙等世界令如微塵。又能還合能住。壽命無 量劫數還能令少。少已還能令長。能於無量 時住。變化隨意。能以一念至無量無邊恒
河沙等世界。能以常身立至梵世。又能變 化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皆令作金。或令 作銀瑠璃珊瑚車 璩 馬瑙。取要言之。能令
作無量寶物。隨意所作。又復能變恒河沙 等世界大海水。皆使為乳酥油酪蜜隨意 而成。又能以一念變化諸山皆是真金。 過諸算數不可稱計。又能震動無量無邊
世界一切欲界色界諸天宮殿。又以一念能 令若干金色光明遍照如是無量世界。日月 光明及欲色界諸天宮殿光明皆令不現。雖 滅度後能於如是諸世界中隨意久近。流
布神力常不斷絕。聞聲自在者。諸佛所聞聲 中隨意自在。若無量百千萬億技樂同時俱 作。若無量百千萬億眾生一時發言。若遠若
近隨意所聞。假令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 所有眾生。同時俱作若干百千萬種伎樂遍 滿世界。復有恒河沙等世界眾生。同時以梵
音。遍滿一切世界。諸佛若欲於中聞一音 聲隨意得聞。餘者不聞。聲聞所應聞者。 若有大神力障者不能得聞。諸佛所聞音 聲雖有大神力障亦能得聞。聲聞能聞千
國土內音聲。諸佛世尊所聞音聲過無量無 邊世界最細音聲皆亦得聞。大神力聲聞住 梵世界。發大音聲能滿千國土內。諸佛世 尊若住於此若住梵世若住餘處。音聲能
滿無量無邊世界。若欲令眾生聞過無量 無邊世界最細音聲能令得聞。欲令不聞 即便不聞。是故但有諸佛於聞聲中得 自在力。知他心無量自在力者。諸佛世尊
於無量無邊世界現在眾生悉知其心。餘人 但隨名相故知。諸佛以名相義故知。又餘 人不能知無色界眾生諸心。諸佛能知。餘 人雖有知他心智。大力者障則不能知。假
使一切眾生成就心通。皆如舍利弗目犍 連辟支佛等。以其神力障一人心。不令他 知。而佛能壞彼神力得知其心。復次佛以 神力悉知眾生上中下心垢心淨心。又知諸
心各有所緣從是緣至是緣次第。遍知一 切諸緣。又以實相知眾生心。是故諸佛以 無量力悉知他心。第一調伏心波羅蜜者。 善知諸禪定三昧解脫住入起時。諸佛若入
定若不入定。欲繫心一緣中。隨意久近 如意能住。從此緣中更住餘緣隨意能住。 若佛住常心欲令人不知則不能知。假使 一切眾生。知他心智如大梵王如大聲聞
辟支佛。成就智慧知他人心。以此諸智 令一人得。是人欲知佛常心。若佛不聽則 不能知。如七方便經中說。行者善知定相。
善知住定相。善知起定相。善知安隱定相。 善知定行處相。善知定生相。善知宜諸 定法不宜諸定法。是名諸佛第一調伏心 波羅蜜。諸佛常安慧者。諸佛安慧常不動
念常在心。何以故。先知而後行。隨意所緣 中住無疑行故。斷一切煩惱故。出過動 性故。如佛告阿難。佛於此夜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一切世間若天魔梵沙門婆羅
門。以盡苦道教化周畢入無餘涅槃。於其 中間佛於諸受知起知住知生知滅。諸相 諸觸諸覺諸念亦知起知住知生知滅。惡 魔七年晝夜不息常隨逐佛不得佛短。不
見佛念不在念安慧。是名諸佛常住安慧 行中。不忘失法者。諸佛得不退法故。通達 五藏法故。得無上法故。諸佛常不忘失。諸
佛菩提樹下所得。乃至入無餘涅槃。若天魔 梵沙門婆羅門。及餘聖人。無能令佛有所 忘失。如法印經中說。道場所得是名實得
更無勝法。如衣毛竪經說。舍利弗。若人實 語。有能於法不忘失者。應說我是。何以 故。唯我一人無所忘失。是名諸佛於法無
忘失。金剛三昧者。諸佛世尊金剛三昧。是不 共法。無能壞故。於一切處無有障礙故。 得正遍知故。壞一切法障礙故。等貫穿故。
得諸功德利益力故。諸禪定中最上故。無能 壞者。是故名為金剛三昧。如金剛寶無物 能破者。是三昧亦如是。無有法可以壞
者。是故名金剛三昧。問曰。何故不可壞。答 曰。一切處無有閡故。如帝釋金剛無有 閡處。是三昧亦如是。問曰。是三昧。何故
名一切處不閡。答曰。正通達一切法故。諸 佛住是三昧。悉能通達過去現在未來。過 出三世不可說五藏所攝法。是故名一切
處不閡。若諸佛住是三昧。諸所有法若不通 達名為有礙。而實不爾。是故名無礙。問曰。 何以故。是三昧通達一切法。答曰。是三昧能
開一切障礙法故。所謂煩惱障閡定障閡智 障閡能開故。是名能通達一切法。問曰。是 三昧。何故能開一切障。餘三昧不能。答曰。
是三昧善等貫穿二法。能壞諸煩惱山令 無餘故。正遍通達一切法故。善得不壞心 解脫故。是故此三昧能開一切障閡。問曰。 是三昧何故等貫穿二法。答曰。住是三昧
得力故。能得一切諸功德。餘三昧無如是 力。是故是三昧能等貫穿。問曰。何故住是 三昧得力故能得一切諸功德。答曰。是三 昧於諸定中最為第一。是故住是三昧能
得諸功德。問曰。何故是三昧於諸定中最 為第一。答曰。是三昧無量無邊善根所成 故。於諸定中最為第一。問曰。是三昧何故
無量無邊善根所成。答曰。是三昧唯一切智 人有餘人所無。是故名為金剛三昧。
四十不共法中難一切智人品第二十二
[0074a01] 問曰。汝說金剛三昧。唯一切智人有。餘人所 無。若是三昧但一切智人有。餘人無者。即 無是三昧。何以故。無一切智人故。何以故。
所知法無量無邊。而智慧有量有邊。以此有 量有邊智慧。不應知無量事。如今現閻浮 提水陸眾生過諸算數。是眾生三品。若男若
女非男非女在胎孩童少壯衰老苦樂等法。 過去未來現在諸心心數法。及諸善惡業。已 集今集當集。已受報今受報未受報。萬物
生滅及閻浮提中山河泉池草木叢林根莖枝 葉花果。所可知者無有邊際。餘三天下亦 如是如四天下三千大千世界物亦如是。 如三千大千世界物一切世界所可知物亦
如是。但世間數尚無量無邊難可得知。何 況諸閻浮提諸世間中。眾生非眾生諸物分。 以是因緣當知。所可知物無量無邊故。無 一切智者。若謂智慧有大力於所知法中
無障閡故遍知一切可知。法如虛空遍 在一切法中。是故應有一切智人者。是事 不然。智大力可爾。大智不能自知。如指 端不自觸。是故無一切智。若謂更有智能
知是智。是亦不然。何以故。有無窮過故。智 若自知若以他知。二俱不然。若是智有 無量力。以不自知故。不得言有無量力。 是故無有能知一切法智。無知一切法
智故。則無一切智者。何以故。一切智者。以 智知一切法故。復次所知法無量無邊。若 和合百千萬億智人尚不能盡知。何況一
人。是故無有一人能知一切法。無有一切 智。若謂不以遍知一切山河眾生非眾生 故名一切智人。但以盡知一切經書故名 一切智人者。是亦不然。何以故。佛法中不
說韋陀等經書義。若佛是一切智人者。應 用韋陀等經書而實不用是故。佛非一切 智人。又四韋陀羅經有量有限。今世尚無盡 能知者。況有盡知一切經書。是故無有一
切智人。復次有經書能增長貪欲。歌舞音樂 等。若一切智人知是事者即有貪欲。是經 書者是貪欲因緣。若有因必有果。若一切 智人不知此事則不名一切智人。復次有
諸經書能助瞋恚喜誑於人。所謂治世經書 等。若知是事則有瞋恚。何以故。有因必有 果故。若不知則不名一切智人。是故知無
一切智人。復次佛不必盡知未來世事。譬 如我今難一切智人。佛無經書豫記是人 如是姓如是家在某處以如是事難一切 智人。若謂佛盡知何以故不說是事。若說
經者經中應有不說是事。是故知非一切 智人。復次佛若盡知未來世事。應當豫知 調達出家已破僧。若知者不應聽出家。復 次佛不知木機激石。佛若豫知者則不應
於中經行。復次佛不知旃遮婆羅門女以 婬欲謗。若佛先知。應告諸比丘未來當 有是事。復次有梵志嫉佛故於餘處殺 梵志女孫陀羅於祇洹塹中埋。佛不知是
事。若知是者。應於諸梵志所救此女命。 至調達所推石下。不說婆羅門女梵志女 事。以不知故。當知佛不盡知未來世。是故 非一切智人。復次佛入婆羅門聚落乞食
空鉢而出。不能豫知魔時轉諸人心。乃至 不得一食。佛若知者則不應入婆羅門聚 落。是故知佛不盡知未來事。復次阿闍世 王欲害佛故放守財醉象。佛不知故入王
舍城乞食。若豫知者則不應入城。是故 不知未來事。不知未來事故則非一切智 人。復次佛不知惡涅達多請佛因緣。即受 其請將諸比丘詣韋羅闍國。是婆羅門忘
先請故。使佛食馬麥。若佛豫知則不應 受請三月食馬麥。是故知佛不知未來事。 不知未來事故則非一切智人。復次佛受 須涅叉多羅為弟子故則不知未來事。是
人惡心堅牢難化不信佛語。佛若知者云何 受為弟子。受為弟子故則不知未來事。不 知未來事故則非一切智人。復次若佛是 一切智人則應防護未有犯罪者當為結
戒。以先不知結戒因緣有作罪已方乃結 戒則不知未來事。不知未來事故則非一 切智人。復次佛法但以出家受戒歲數處 在上座恭敬禮拜。不以耆年貴族諸家功德
智慧多聞禪定果斷神通為大。若是一切智 者。應以耆年貴族諸家功德智慧多聞禪定 果斷神通為大供養恭敬。若如是者名為 善制。歲數者受戒年數。如五歲道人禮六
歲者。貴族者世間有四品眾生。婆羅門剎利 韋舍首陀羅。首陀羅應恭敬韋舍剎利婆 羅門。韋舍應恭敬剎利婆羅門。剎利應恭
敬婆羅門。諸家者。工巧家商估家居士家長 者家大臣家王家等。於諸家中。其小家應 恭敬大家。如是於貧賤中出家者。應恭 敬富貴中出家者。功德者毀戒人應恭敬禮
拜持戒者。持戒者不應禮毀戒者。不行 十二頭陀者。應禮行十二頭陀者。不具足 行頭陀者。應禮具足行頭陀者。智慧者。 無智慧人應禮敬有智慧者。多聞者。少聞
人應禮多聞者。不多誦者應禮敬多誦者。 果者。須陀洹應禮敬斯陀含。如是展轉應 禮阿羅漢。一切凡夫應禮得果者。斷者。少
斷結使及未斷者應禮多斷者。神通者。若 未具神通者應禮具神通者。佛若如是 次第善說供養恭敬法者。是為上說。而實 不爾。是故知非一切智人。復次佛尚不能
知現在事。汝若謂我云何知佛不知現在 事者。今當說之。有眾生結使薄者。無業 障者。離八難者。堪行深法者。能成正法 者。而佛不知。佛成道已初欲說法。生如是
疑。我所得法甚深玄遠微妙寂滅難知難解。 唯有智者可以內知。世間眾生貪著世事。 此中除斷一切煩惱滅愛厭離第一難見。若
我說法眾生不解。徒自疲苦。生如是疑。而 實眾生有薄結使無業障者。有離八難 者。堪行深法者。能成正法者。佛不能知 如是眾生。是故當知不知現在事。又作是
念。昔我苦行。五比丘供養執侍應先利益。今 在何處。作是念已時有天告。今在波羅捺 鹿野苑中。是故當知佛不知現在事。不知
現在事故。則非一切智人。復次佛得道已 受請說法而作是念。我今說法誰應先聞。 即復念言。欝頭藍弗。此人利智易可開悟。
爾時此人先已命終。而佛訪求。時天告言。 昨夜命終。佛又思惟迴心欲度阿羅邏。天 復白言。是人亡來七日。若佛是一切智者先
應知此諸人命終。而實不知。不知過去事 故則不名一切智人。一切智人法應度可度 者。不可則置。復次佛處處有疑語。如巴 蓮弗城。是事當以三因緣壞。若水若火若
內人與外人謀。若佛是一切智人者則不 應有疑惑語。是故知非一切智人。復次佛 問比丘。汝等聚會為說何事。如是等問。若 一切智人者則不應問如是等事。以問他
故非一切智人。復次佛自稱讚身毀訾他 人。如經中說。佛告阿難。唯我一人第一無 比無與等者。告諸比丘尼犍子等是弊惡 人成就五邪法。諸尼犍子等無信無慚無愧
寡聞懈怠少念薄智。又說梵志尼犍諸外道 弟子等諸不可事。若自稱讚毀訾他人。世 人尚愧。何況一切智人。有此事故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