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śabhūmikasūtraśāstra (Treatise on the Scripture of the Ten Stages) 十地經論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十地經論序侍中崔光製
[0123a05] 《十地經》者,蓋是神覺之玄苑、靈慧之妙宅,億善之基輿、萬度之綱統,理包群藏之祕、義冠眾典之奧,積漸心行,窮忍學之源,崇廣住德,極道慧之府,所以厚集肇慮朗成圓種,離怖首念赫為雷威。其為教也,微密精遠,究淨照之宗;融冶瑩練,盡性靈之妙。自寂場啟旭、固林輟暉,雖復聖訓充感、金言滿世,而淵猷冲賾,莫不網羅於其中矣。至于光宣真軌、融暢玄門,始自信仁、終泯空寂,因果既周、化業彌顯,默耀大方、影煥八極,豈直日月麗天洞燭千象、溟壑帶地混納百川而已哉!既理富瀛岳、局言靡測,廓明洪旨、寔係淵儒。北天竺大士婆藪槃豆,魏云天親,挺高悟於像運、拔英規於季俗,故能徽蹤馬鳴、繼迹龍樹。每恨此經文約而義豐、言邇而旨遠,乃超然遐慨、邈爾悠想,慕釋迦之餘範、追剛藏之遺軌,誠復歲踰五百、處非六天,人梵乖遼、正像差逈,而妙契寰中、神恊靡外,通法貫玄,莫愧往烈,遂乃准傍大宗爰製茲論,發趣精微、根由睿哲,旨奧音殊,宣譯俟賢,固以義囑中興、時憑聖代,大魏皇帝俊神天凝、玄情漢遠,揚治風於宇縣之外、敷道化於千載之下,每以佛經為遊心之場、釋典為栖照之囿,搜隱訪缺務乎炤揚、有教必申無籍不備。以永平元年歲次玄枵四月上日,命三藏法師北天竺菩提留支,魏云道希,中天竺勒那摩提,魏云寶意,及傳譯沙門北天竺伏陀扇多,并義學緇儒一十餘人,在太極紫庭譯出斯論十有餘卷。斯二三藏並以邁俗之量高步道門,群藏淵部罔不研攬,善會地情、妙盡論旨,皆手執梵文口自敷唱,片辭隻說、辯詣蔑遺,于時皇上親紆玄藻飛翰輪首,臣僚僧徒毘贊下風。四年首夏翻譯周訖,洋洋斖斖莫得其門,義富趣玄孰云窺測,剛藏妙說更興於像世,天親玄旨再光於季運。忝廁末筵,敢竊祇記。
十地經論初歡喜地第一之一
天親菩薩造
後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等譯
說此法門者, 及諸勸請法,
分別義藏人, 受持流通等。
法門等最勝, 頂禮解妙義,
欲令法久住, 自利利他故。
[0123b23] 十地法門,初地所攝八分:一、序分;二、三昧分; 三、加分;四、起分;五、本分;六、請分;七、說分;八、 校量勝分。
[0123b26] 經曰: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成道未久,第 二七日在他化自在天中自在天王宮摩尼 寶藏殿,與大菩薩眾俱,一切不退轉,皆一生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他方佛世界俱 來集會。此諸菩薩,一切菩薩智慧境界悉得 自在,一切如來智慧境界悉皆得入,勤行不
息善能教化一切世間,隨時普示一切神通 等事,於剎那中皆能成辦具足;不捨一切 菩薩所起大願,於一切世一切劫一切國土 常修一切諸菩薩行,具足菩薩福德智慧,
如意神足而無窮盡;能為一切而作饒益, 能到一切菩薩智慧方便彼岸,能令眾生背 世間道向涅槃門,不斷一切菩薩所行,善 遊一切菩薩禪定解脫三昧神通明慧,諸所
施為善能示現;一切菩薩無作自在如意神 足皆悉已得,於一念頃能至十方諸佛大 會,勸發諮請受持一切諸佛法輪,常以大 心供養諸佛,常能修習諸大菩薩所行事
業;其身普現無量世界,其音遍聞無所不 至,其心通達明見三世,一切菩薩所有功德 具足修習。如是諸菩薩摩訶薩功德無量無
邊,於無數劫說不可盡,其名曰:金剛藏菩 薩、寶藏菩薩、蓮華藏菩薩、勝藏菩薩、蓮華勝 藏菩薩、日藏菩薩、月藏菩薩、淨月藏菩薩、
照一切世間莊嚴藏菩薩、智慧普照明藏菩 薩、妙勝藏菩薩、栴檀勝藏菩薩、華勝藏菩 薩、俱素摩勝藏菩薩、優鉢羅華勝藏菩薩、天
勝藏菩薩、福德勝藏菩薩、無礙清淨智藏菩 薩、功德藏菩薩、那羅延德藏菩薩、無垢藏菩 薩、離垢藏菩薩、種種樂說莊嚴藏菩薩、大光
明網照藏菩薩、淨明勝照威德王藏菩薩、 大金山淨光明威德王藏菩薩、一切相莊嚴 淨勝藏菩薩、金剛焰勝胸相莊嚴藏菩薩、焰
熾藏菩薩、宿王光照藏菩薩、虛空庫無礙智 藏菩薩、無礙妙音遠藏菩薩、陀羅尼功德持 一切世間願藏菩薩、海莊嚴藏菩薩、須彌勝
藏菩薩、淨一切功德藏菩薩、如來藏菩薩、佛 勝藏菩薩、解脫月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 薩,無量無邊阿僧祇、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
量、無有分齊、不可說不可說種種佛國土集, 金剛藏菩薩而為上首。
[0124a09] 論曰:時處等校量顯示勝故。此法勝故,在 於初時及勝處說,此處宮殿等勝是名處勝。 何故不色界說?此處感果故。何故不初七
日說?思惟行因緣行故,本為利他成道。何 故七日思惟不說?顯示自樂大法樂故。何 故顯己法樂?為令眾生於如來所增長愛 敬心故,復捨如是妙樂悲愍眾生為說法
故。何故唯行因緣行?是因緣行顯示不共 法故。何故菩薩說此法門?為令增長諸菩 薩力故。何故唯金剛藏說?一切煩惱難壞,此
法能破,善根堅實猶如金剛,故不異名說。 何故名金剛藏?藏即名堅,其猶樹藏。又如 懷孕在藏,是故堅如金剛如金剛藏。是諸
善根,一切餘善根中其力最上,猶如金剛。 亦能生成人天道行,諸餘善根所不能壞, 故名金剛藏。已說序分,次說三昧分。
[0124a25] 經曰: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承佛威神, 入菩薩大乘光明三昧。
[0124a27] 論曰:入三昧者,顯示此法非思量境界故。 已說三昧分,次說加分。
[0124a29] 經曰:爾時金剛藏菩薩入是菩薩大乘光明 三昧,即時十方過十億佛土微塵數等諸佛 世界,有十億佛土微塵數諸佛皆現其身,
同名金剛藏。是諸佛如是讚言:善哉善哉! 金剛藏!乃能入是菩薩大乘光明三昧。復次 善男子!如是十方十億佛土微塵數等諸佛
皆同一號,加汝威神,此是盧舍那佛本願力 故加。
[0124b08] 論曰:何故多佛加?顯法及法師,增長恭敬 心故。何故同號金剛藏?加本願力故。何故 如來作如是願?顯示多佛故。此三昧是法
體,本行菩薩時皆名金剛藏,同說此法;今 成正覺亦名金剛藏,故不異名加。又是 菩薩聞諸如來同己名已增踊悅故。何故 不言過無量世界?方便顯多佛故。何故定
言十億佛土?為說十地故,此經如是多 說十數。彼佛先作是願,今復自加,後餘佛 加,故言盧舍那佛本願力故加。何故加?為 說此法故加。復云何加?
[0124b19] 經曰:又一切菩薩不可思議諸佛法明說,令 入智慧地故、攝一切善根故、善分別選 擇一切佛法故、廣知諸法故、善決定說諸
法故、無分別智清淨不雜故、一切魔法不能 染故、出世間法善根清淨故、得不可思議智 境界故,乃至得一切智人智境界故,又得
菩薩十地始終故、如實說菩薩十地差別方 便故、念隨順一切佛法故、觀達分別無 漏法故、善擇大智慧光明方便故、令入具 足智門故、隨所住處正說無畏辯才明
故、得大無礙智地故、憶念不忘菩提心故、 教化成就一切眾生界故、得通達分別一 切處法故。
[0124c03] 論曰:此二十句,依一切菩薩自利利他故 加。如是初十句依自利行,後十句依利他 行。是中一切菩薩者,謂住信行地。不可思
議諸佛法者,是出世間道品。明者,見智得證。 說者,於中分別。入者,信樂得證。智慧地者,謂 十地智。如本分中說,此是根本入。如經「又
一切菩薩不可思議諸佛法明說,令入智慧 地」故。此修多羅中說,依根本入有九種入: 一者攝入,聞慧中攝一切善根故,如經「攝
一切善根」故。二者思議入,思慧於一切道 品中智方便故,如經「善分別選擇一切佛法」 故。三者法相入,彼彼義中無量種種知故,
如經「廣知諸法」故。四者教化入,隨所思義名 字具足善說法故,如經「善決定說諸法」故。 五者證入,於一切法平等智見道時中善
清淨故,如經「無分別智清淨不雜」故。菩薩 教化眾生即是自成佛法,是故利他亦名自 利。六者不放逸入,於修道時中遠離一
切煩惱障故,如經「一切魔法不能染」故。七 者地地轉入,出世間道品無貪等善根淨故, 如經「出世間法善根清淨」故。復有善根能
為出世間道品因故。八者菩薩盡入,於第 十地中入一切如來祕密智故,如經「得不可 思議智境界」故。九者佛盡入,於一切智入智
故,如經「乃至得一切智人智境界」故。是諸入 為校量智義差別次第轉勝,非根本入。 一切所說十句中皆有六種差別相門。此言
說解釋應知除事,事者謂陰界入等。六種 相者,謂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總 者是根本入,別相者餘九入。別依止本,滿
彼本故。同相者,入故。異相者,增相故。成相者, 略說故。壞相者,廣說故。如世界成壞。餘一 切十句中隨義類知。第二十句,所謂得菩薩
十地始終故。此根本始終,是中始者,信欲親 近等。終者,念持諸地。復有阿含及證,如是次 第依初相,應知依根本始終。有十種始終:
一者攝始終,思慧智隨所聞義受持說故, 如經「如實說菩薩十地差別方便」故。二者欲 始終,令證一切佛法故,如經「念隨順一切
佛法」故。三者行始終,觀分時中無漏道品分 別修相覺故,如經「觀達分別無漏法」故。四 者證始終,見道時中法無我智方便故,如經
「善擇大智慧光明方便」故。是中善擇者,擇 中最勝。最勝者,法無我智故。大智慧者,過小 乘故。光明者,對治無明故。此事中彼時中
皆善知故。五者修道始終,出世間智智力得 入法義故,如經「令入具足智門」故。此處菩 薩於菩提有五種障:一者不能破諸邪論障,
已說正義,他言能壞,復眷屬離散。二者不 能答難障,於他問中茫然無對,設有言說 人不信受。三者樂著小乘障,自不能得大
菩提,復捨利益眾生。四者化眾生懈怠障, 於中捨利他行,不助他善,復自善根不增 長故。五者無方便智障,不能善化眾生, 復自菩提行不滿足故。對治是障有五始
終:一者能破邪論障始終,隨彼所著顯己 正義,對治邪執無畏辯才性不闇故,如經 「隨所住處正說無畏辯才明」故。二者能善
答難始終,證大無礙智地故,如經「得大無 礙智地」故。三者樂著小乘對治始終,大菩提 願大菩提念不忘失故,如經「憶念不忘菩
提心」故。四者化眾生懈怠對治始終,利益眾 生無疲倦故,如經「教化成就一切眾生界」 故。五者無方便智對治始終,於五明處通達
分別故,如經「通達分別一切處法」故。已說 何故加,復云何加?謂口、意、身加。云何口加?
[0125b11] 經曰:復次善男子!汝當辯說此諸法門差 別方便法故、承諸佛神力如來智明加故、 自善根清淨故、法界淨故、饒益眾生界故、
法身智身故、正受一切佛位故、得一切世 間最高大身故、過一切世間道故、出世間 法道清淨故、得一切智人智滿足故。
[0125b17] 論曰:此十句中,辯才者,隨所得法義憶持 不忘說故。諸法門者,謂十地法。差別者,種 種名相故。此法善巧成,是故名方便。依根
本辯才有二種辯才:一者他力辯才;二者自 力辯才。他力辯才者,承佛神力故。云何承 佛神力?如來智力不闇加故,如經「承諸佛
神力如來智明加」故。自力辯才者有四種:一 者有作善法淨辯才,如經「自善根清淨」故;二 者無作法淨辯才,如經「法界淨」故;三者化眾
生淨辯才,如經「饒益眾生界」故;四者身淨 辯才,是身淨中顯三種盡:一者菩薩盡有二 種利益、二者聲聞辟支佛不同盡、三者佛盡。
菩薩盡者,法身離心意識,唯智依止,如經 「法身智身」故。二種利益者,現報利益,受佛 位故;後報利益,摩醯首羅智處生故。如經
「正受一切佛位」故,「得一切世間最高大身」 故。二乘不同盡者,度五道復涅槃道淨故, 如經「過一切世間道」故,「出世間法道清淨」
故。佛盡者,入一切智智滿足故,如經「得一 切智人智滿足」故,「自力辯才校量轉勝上 上」故。已說口加,云何意加?
[0125c09] 經曰:爾時諸佛與金剛藏菩薩真實無畏身、 與無障礙樂說辯才、與善淨智差別入、與 善憶念不忘加、與善決定意方便、與遍至一
切智處、與諸佛不壞力、與如來無所畏不怯 弱、與一切智人智無礙分別法正見、與一切 如來善分別身口意莊嚴起故。
[0125c15] 論曰:此十句意加。無畏身者有二種:一者與 無上勝威德身,如王處眾自在無畏;二者 與辯才無畏身,前色身勝、後名身勝。是名身
有九種:一者不著辯才,說法不斷無滯礙 故,如經「與無障礙樂說辯才」故。二者堪辯 才,善淨堪智有四種:一者緣、二者法、三者
作、四者成,善知此義成不成相故,如經「與 善淨智差別入」故。三者任放辯才,說不待 次、言辭不斷、處處隨意、不忘名義故,如經
「與善憶念不忘加」故,「是不忘加意力加」故。四 者能說辯才,隨所應度,種種譬喻能斷疑 故,如經「與善決定意方便」故。五者不雜辯
才,三種同相智常現前故,如經「與遍至一切 智處」故。六者教出辯才,得佛十力,不壞於 可度者令斷煩惱故,如經「與諸佛不壞力」
故。七者不畏辯才,得佛決定,無畏於他,言 說不怯弱故,如經「與如來無所畏不怯弱」 故。八者無量辯才,於一切智隨順宣說修
多羅等法六種正見故,如經「與一切智人智 無礙分別法正見」故。九者同化辯才,得一切 佛無畏身等三種教化,隨所度者顯示殊勝
三業神化故,如經「與一切如來善分別身口 意莊嚴起」故。又諸佛有力有慈悲,何故以 十種無畏身唯加金剛藏而不加餘者?
[0126a10] 經曰:何以故?以得菩薩大乘光明三昧法 故,亦是菩薩本願起故、善淨深心故、善淨 智圓滿故、善集助道法故、善修本業故、
念持無量法故、信解清淨光明法故、善得 陀羅尼門不壞故、法界智印善印故。
[0126a15] 論曰:以是菩薩得大乘光明三昧法,餘者 不得故。得三昧法有二種:一者本願成就 現前故,如經「亦是菩薩本願起」故;二者三昧
身攝功德故。此三昧身攝功德有八種,依自 利利他故。一者因淨,深心趣菩薩地,盡清淨 故,如經「善淨深心」故。深心者,信樂等,復是一
切善法根本故。二者智淨,趣菩薩地,盡修道 真如觀智故,如經「善淨智圓滿」故。此真如觀 內智圓滿普照法界,猶如日輪光遍世界故。
三者身轉淨,生生轉勝善行成滿故,如經「善 集助道法」故。四者心調伏淨,善斷煩惱習 故,如經「善修本業」故。五者聞攝淨,堪能
受持一切如來所說祕密法故,如經「念持無 量法」故。六者通淨,得勝通自在故,如經「信 解清淨光明法」故,「以決定信力攝取通」故。
七者辯才淨,善知陀羅尼門不相違故,如 經「善得陀羅尼門不壞」故。於中所有初章字 者是陀羅尼門,一一字門攝持無量名句字
身故,不壞者前後不相違故。八者離慢淨, 謂真實智教授不異故,如經「法界智印善 印」故。於中三昧身攝功德有四種依自利
因:善淨深心故、善淨智圓滿故、善集助道法 故、善修本業故。此修多羅中四句次第說:精 進因、不忘因、勢力因、彼不染因。復依利他
因有四種:念持無量法故,斷疑因;信解清淨 光明法故,敬重因;以神通力示現不思議 處,令諸見者決定信入故,善得陀羅尼門
不壞故,轉法理因;法若壞時假餘尊法誦 持故,法界智印善印故,教授出離因。如是 化者,得自利不忘故。已說意加,云何身加? 摩頂覺故。
[0126b17] 經曰:爾時十方諸佛,不離本處以神通力 皆申右手,善摩金剛藏菩薩摩訶薩頂。
[0126b19] 論曰:不離本處而摩此者,顯示殊勝神力, 若來此處則非奇異。是如意通力,非餘通 等。已說加分,云何起分?
[0126b22] 經曰:諸佛摩金剛藏菩薩頂已,爾時金剛藏 菩薩即從三昧起。
[0126b24] 論曰:即從三昧起者,以三昧事訖故。又得 勝力說時,復至定無言說故。已說起分,云 何本分?
[0126b27] 經曰:起三昧已告諸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