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treyaparipṛcchopadeśa (Mile Pusa Suo Wen Jinglun)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卷第五後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0252b25] ◎「遠離偷盜者,偷盜有九種:一者、他護;二者、 彼想;三者、疑心;四者、知不隨;五者、欲奪;六者、
知他物起我心;七者、作;八者、不作相;九者、無 作相,是等名為偷盜身業。他護者,此明取他 護物。彼想者,若不生自想、不言是我物,名
為彼想。疑心者,若心有疑,為是我物、為是他 物?而彼物他物。知不隨者,知他物,生心他隨 我想。欲奪者,起損害心。知他物起我心者,
若不異見若闇地取,若疾疾取若取餘物,若 取他物取自物想。作不作相無作相者,如前 殺生中說。成業道不成業道,隨義相應解釋 應知。
[0252c07] 「遠離邪婬者,邪婬有八種:一者、護女 人;二者、彼想;三者、疑心;四者、道非道;五者、
不護;六者、非時;七者、作;八者、無作相,是等 名為邪婬身業。護女人者,所謂父護母護如 是等。彼想者,若知彼女是父母等所護女想,
非不護想。疑心者,若生疑心,為自女為他女, 為父母護為不護,為我女為他女,而彼女人 為父母護,於彼父母所護等女一一邪婬。道
非道者,道者所有道、非道者謂非道,彼護 女非道非時者亦名邪婬。又非護者,自護女 不護女,彼非道邪婬。又非護女者,一切不護
女等邪婬。作無作相者,如前殺生中說應知。 不作相者,邪婬中無如是不作法,以要自作 成故,如病人服藥,因服藥故遠離於病生於 無病。病者得差,藥師病不差。
[0252c21] 「遠離妄語者, 妄語有七種:一者、見等事;二者、顛倒非顛倒 事;三者、疑心;四者、起覆藏想;五者、作;六者、
不作相;七者、無作相,是等名為妄語口業。見 等事者,謂見聞覺知於顛倒非顛倒事中。又 顛倒事者,如聞如彼事。非顛倒者,謂如彼
事。疑心者,生疑,為如是、為不如是?為一向如 是、為一向不如是?起覆藏想者,覆藏實事,異 相事中住異相說。作不作相無作相者,如前 殺生中說。
[0253a01] 「有人言:身相及布薩中默然而住, 皆有妄語,不作相成身意業以為妄語。雖有 此言而義不如是。何以故?以業異相故。異相
者,以身口意業異相故,是故口業非身意業 體,而依本口業世間用事,而口業事身業示 現,名為不作口業而口業得名,若布薩中比
丘不說而成口業。何以故?以依口業立制故, 以先受是語:『我於佛法中不作如是法、作如 是法。』而彼人先有要心而後時不說默然而
住,彼人退本要心所受,是故得成妄語口業。
[0253a11] 「遠離兩舌者,兩舌有七種:一者、起不善意:二 者、實虛妄:三者、破壞心:四者、先破不和合意:
五者、作:六者、不作相:七者、無作相,是等名 為兩舌口業。不善意者,不善業煩惱心相應。 實虛妄者,知他他心壞若實若妄語,壞他心
破他心,以先破者無和合心,以起惡意起 自身不善法,是名兩舌。作不作相無作相者, 如前殺生中說。
[0253a18] 「有一人言:破壞無作業,兩舌 中無如為破僧兩舌,而說於如來邊不能破 壞,是則不成破僧惡業。如是不破壞不兩舌 業遠離。
[0253a21] 「惡口者,惡口有七種:一者、依不善意; 二者、起惱亂心;三者、依亂心;四者、惡言說他;
五者、作;六者、不作相;七者、無作相,是等名為 惡口口業。依不善意者,口說惡言令他聞者 能生苦惱。起惱亂心者,但起惱亂心不起安
隱心,若為安隱心,雖惡口說無惱亂罪。依亂 心者,起如是心隨他聞時亂,以不亂作惡心 說。作、不作相、無作相者,如前殺生中說。
[0253a29] 「遠離綺語者,綺語有七種:一者、依不善意;二 者、無義;三者、非時;四者、惡法相應;五者、作;
六者、不作相;七者、無作相。遍一切惡口,是等 名為綺語口業。依不善意者,依欲界修道煩 惱心相應,說名為綺語。無義者,離實義故。
非時者,語雖有義而非時說,亦成綺語;又有 時說,於大眾中為自在人說亦成綺語。惡法 相應者,謂一切戲話非法歌舞等,一切不與
善法相應者皆是綺語。作、不作相、無作相者, 如前殺生中說。
[0253b10] 「貪者,為愛心所纏,欲得他人錢財。為愛心貪 心之所堅縛求他人自在,是名貪相應知。
[0253b11] 「瞋 者,於他眾生起於惡心,欲打害等,大慈悲心 相違是名為瞋。眾生者,離非眾生事故。他者,
離自身事故。言他眾生瞋者,於他眾生起於 惡心。害者,無慈心。打者,無悲心,以欲斷命 故。又打者,以鞭杖土石等能生苦惱皆名為
打。慈悲相違者,欲斷他命,慈心相違;打者,悲 心相違,如是等是名瞋相應知。
[0253b19] 「邪見者,於施等中見無施等。此明何義?於 施中見無施,於與中見無與,於捨中見無捨, 如是等見名為邪見。」
[0253b21] 問曰:「云何如是名為邪 見?又施與捨三句有何差別?」
[0253b22] 答曰:「施者正 心施與福田非福田,與者亦正心施與福田 非福田,捨者但正心施與福田。又言:見無
施者,見所施不清淨故。又言:見無與者,謗無 施主功德故。又言:見無捨者,謗無受者功德 故。如是不正見皆慳人相,以見富人慳惜貧
者能捨,此人起如是心。若實有施者,慳人不 應富。何以故?以其先世習慳來久故。復生 疑心,此能施主不應貧窮。何以故?以其先
世習施來久故。彼人雖生如是邪見,而義不 如是。」
[0253c03] 問曰:「若爾,此義云何?」
[0253c03] 答曰:「彼人過去 雖久習慳,而忽值遇清淨福田,於彼田中少 行布施,是故獲得今身富報,以習成性慳
猶不捨。貧能施者,此復云何?彼人過去於非 福田無信心故、不至心故、為名稱故、為求事 故、求尊重故,彼人能施,以是義故不得富
報,習施來故今猶能捨。無善行惡行者,此依 自身見常無常起於過相。無善惡行業果報 者,彼人見有行善者受苦、行惡者受樂,是故
彼人生如是心,苦樂果報自然而有非從因 緣。無此世他世者,彼人心見即此世滅,以不 見更生故,此人起心言無後世。彼人復生是
心,實無有我;若有我者,世間則無化生眾生, 以不觀察十二因緣故。復生疑心,一切男女 為自樂故而行婬欲,不為生我,我依自業於
此中生,如濕生眾生依濕地生,濕地非是眾 生父母,我亦如是。又見羅漢求冷求熱求飲 食等,便謂世間無阿羅漢。何以故?以阿羅漢
有愛心故,彼人自無修行等力,是故不能斷 諸煩惱,便謂世間無阿羅漢。」
[0253c23] 問曰:「應說離殺生義。以何義故得名為離?為 有可殺事故得名為離、為無可殺事故而名 為離?若有可殺事故名為離者,離義不成。何
以故?以作習果成故,云何而言離於殺生?若 無可殺事故名為離者,則無離殺生福,如無 兔角可以割截,則亦無有離割截義。又言離
殺生者,名為不殺生事,不捨攝眾生事。」
[0253c29] 答曰: 「以受不殺生法,依本受心有力故,不作彼殺 生惡事,以受離殺生法,以起善法,是故離殺 生,不離攝取眾生。」
[0254a04] 問曰:「為於可殺眾生邊離殺生、為於不可殺 眾生邊離殺生、為於可殺不可殺眾生邊離 殺生?」
[0254a06] 答曰:「於可殺不可殺眾生邊離殺生。何 以故?以起惡心不休息故,是故名為離於殺 生。此明何義?若於可殺眾生邊離殺生,不
可殺眾生邊不離殺生者,離義不成。此復何 義?以離可殺眾生邊罪,成不可殺眾生邊福。 以是義故,於可殺眾生邊、於不可殺眾生邊
成離殺生福。若不如是,不得言離殺生事,不 成捨殺生事,不受殺生事,應得離殺生事。若 不如是,不受應是離,受應是不離。」
[0254a14] 問曰:「要 依現在陰界入邊得離殺生,非過去未來?」
[0254a15] 答 曰:「若如向問答者,不成離殺生義。」
[0254a17] 問曰:「應說離殺生等有幾種離?」
[0254a17] 答曰:「有三種 離:一者、成;二者、依;三者、起。依者、成者,殺生、惡 口依眾生以瞋心成,偷盜、邪婬依資生以貪
心成,妄語、兩舌、綺語依名字以貪心成,邪見 依色以癡心成。
[0254a22] 「起者,十不善業道一切皆從貪瞋癡起。依貪 心故起殺生者,貪心殺生或為皮肉筋骨齒 角錢財等故,斷眾生命。或為自身、為所愛者,
一一具足三事。依瞋心故起殺生者,以瞋心 故殺害怨家及殺怨所愛人,是名依瞋心故 起於殺生。依癡心故起殺生者,如有人言:殺
蛇蠍等雖殺無罪。何以故?以生眾生諸苦惱 故。又有人言:若殺麞鹿水牛羊等,無有罪 報。何以故?以是眾生業所感故。又波羅斯
等言:殺老父母及重病者,則無罪報。如是等 名依癡心故起於殺生。
[0254b03] 「依貪心故起偷盜者, 以須如是如是物故,取如是如是物,或為自 身或為他身或為飲食,是名依貪心故起於
偷盜。依瞋心故起偷盜者,於瞋人邊及瞋人 所愛偷盜彼物,是名依瞋心故起於偷盜。依 癡心故起偷盜者,如婆羅門言:『一切大地諸
所有物唯是我有。何以故?以彼國王先施我 故,以我無力故為餘姓奪我受用,是故我取 即是自物不名偷盜。』而彼癡人生是心故有 是偷盜,是名依癡心故起於偷盜。
[0254b12] 「依貪心故 起邪婬者,謂於眾生起貪染心不如實修行, 是名依貪心故起於邪婬。依瞋心故起邪婬 者,於他守護若自護若他護資生,依瞋心故
起不如實修行,如怨家妻邊及怨所愛人妻 邊,是名依瞋心故起於邪婬。依癡心故起邪 婬者,如有人言:譬如碓臼、熟華、熟果、飲食
河水及道路等女人,如是邪婬無罪。又如波 羅斯等邪婬母等,是名依癡心故起於邪婬、 妄語。
[0254b21] 「貪心生者,依貪心起瞋心生者,依瞋心 起癡心生者,依癡心起如是兩舌惡口綺語 皆亦如是。應知貪依貪心起者,依貪結生次
第二心現前,如是名為依貪心起,依瞋結生 名為依瞋心起,依癡結生名為依癡心起,如 貪瞋與邪見,皆亦如是應知。」
◎
[0254b27] ◎問曰:「何故不說作、不作相、無作相,決定何 業中有、何業中無?」
[0254b28] 答曰:「唯除邪婬,餘六業道 中悉皆不定。此義云何?若自作者成就作業 及無作業。若使他作,唯有不作、不得有作。於
邪婬中決定有作,不得有不作。何以故?以此 邪婬畢竟自作,無使他作。是故經言:『頗有非 身作業,而得成就殺生罪不?』答言:『有。口使
人作成就殺罪。』又問:『頗有非口業作,而得成 就妄語罪不?』答言:『有。以身業作,成就口業 妄語之罪。』又問:『頗有非身業作非口業作,
而得成就身口業不?』答言:『有。以依仙人瞋 心故,以唯欲界色身善業道中畢竟有作及 以無作,禪無漏戒無無作戒。何以故?以依
心故。中間禪不定,若深厚心、畢竟恭敬心作 身口業,成就作業及無作業。若深厚結使 心起身口業,亦成就作業及無作業。若非深
厚心、非畢竟恭敬心造身口業,唯有作業、 無無作業。若非深厚結使心發身口業,亦唯 有作業、無無作業,而方便作業心還悔者,唯 有作業、無無作業。』」
[0254c17] 問曰:「於業道中何者是前 眷屬?何者是後眷屬?」
[0254c18] 答曰:「若起殺生方便, 如屠兒捉羊,或以物買將詣屠所,始下一刀 或二三刀,羊命未斷,所有惡業名前眷屬。隨
下何刀斷其命根,即彼念時所有作業及無 作業,是等皆名根本業道。次後所作身行作 業,是名殺生後眷屬業,乃至綺語皆亦如是
應知。自餘貪瞋邪見等中無前眷屬,以初起 心即時成就根本業道故。
[0254c25] 「又身口意十不善 業道,一切皆有前後眷屬。此義云何?如人起 心欲斷此眾生命因,復更斷餘眾生命,如欲
祭天殺害眾生,即奪他物欲殺彼人復婬其 妻,生如是心還使彼妻自殺夫主,復以種種 鬪亂言說破彼親屬,無時非實於彼物中生
於貪心,即於彼人復生瞋心,為殺彼人故生 如是邪見,增長邪見以斷彼命。復欲殺其妻 男女等,如是次第具足十種不善業道,如是
等業名前眷屬,一切十不善業道皆亦如是 應知。又離善業道非方便修行,善業道是 方便,以遠離根本故,及遠離方便故。言方便
者,如彼沙彌欲受大戒,將詣戒場禮眾僧足, 即請和上受持三衣,始作一白作第二白,如 是悉皆名前眷屬。從第三白至羯磨竟所起
作業,及彼念時起無作業,是等皆名根本業 道。次說四依乃至不捨所受善行,身口作業 及無作業,如是悉皆名後眷屬。」
[0255a14] 問曰:「應說不善業道,於五道中何道具足、何 道不具足?何道中多、何道中少?」
[0255a15] 答曰:「地獄有 五不善業道,兩舌、綺語、貪、瞋、邪見。此義云何? 不殺害他故無殺生,無他護心是故無盜,無
護女人故無邪婬,以無正心故無妄語,以常 無有正念相故,無破壞心故無惡口,以常破 壞故,依苦惱逼故有兩舌,有非時說故有綺
語。貪瞋邪見以畢竟有故名為有,非是現有。 以是義故,一處說有一處說無。如北欝單越 無前六種、有後四種,以命定故無有殺生,以
無守護故無偷盜,無護女人故無邪婬。彼人 欲受婬,欲樂時即捉女人將至樹下,若樹曲 枝覆彼人者則行婬;欲受婬欲樂,若樹不覆,
彼人慚愧即放而去。無誑他心故無妄語, 以常定心故無兩舌,常柔軟語故無惡口,以 有歌舞故有綺語,餘意業者以畢竟有非是 現有。
[0255b01] 「又除欝單越,餘三天下受十業道,北欝 單越亦離不善業道,畜生餓鬼欲界天中亦 離受十業道,欲界中天離無受戒不善業道,
雖天不殺天而天亦殺餘道眾生。又有人言: 天中亦有截手足等即時還生,若斷其頭若 中間斷絕即死不生,亦有殺他盜他物等不 善業道,色無色天中無不善業道。」
[0255b08] 問曰:「不善業道於諸道中各有幾種?」
[0255b08] 答曰:「地 獄、北欝單越無貪無瞋亦無邪見,以畢竟有 非是現有;餘三天下及欲界天離受法有受
法。又欲界天有善無漏受法應知,畜生、餓鬼 亦無受法,色界天中有受法,現前受善法攝 取故。又彼處所有聖人生者,有依無漏善業
道,無色界中唯有心業道,以成就業非是現 有,色界天中雖復成就非是現有。彼處所有 聖人生者一切現有,以依無漏持戒力故。」
[0255b17] 問曰:「應說十不善業道果及隨順因。」
[0255b17] 答曰:「有 三種果:一、果報果;二、習氣果;三、增上果。一 一業道皆有三種。此義云何?具足十不善業
道下中上生地獄中,是名果報果。習氣果者, 從地獄退生于人中,依殺生故有斷命果,依 偷盜故無資生果,依邪婬故不能護妻,依妄
語故有他謗果,依兩舌故眷屬破壞,依惡口 故不聞好聲,依綺語故為人不信,依本貪故 貪心增上,依本瞋故瞋心增上,依邪見故
癡心增上,如是一切名習氣果。增上果者,依 彼十種不善業道,一切外物無有氣勢,所謂 土地高下,雀鼠雹棘,塵土臭氣多有蛇蠍,
少穀細穀少果細果及以苦果,如是一切名 增上果。復有相似果,殺者故與所害眾生種 種諸苦,因彼苦故生地獄中受種種苦,以斷
他命後生人中,得短命報斷他暖觸,是故一 切外物資生無有氣量。如是一切十業道中, 隨義相應解釋應知。劫奪他物、邪婬他妻,雖
不生他重逼惱苦而破壞心,是故受罪。雖不 破壞不瞋不惡口,而由惡心是故得罪。」
[0255c08] 問曰:「故心起作一切惡行,為決定成就不善 惡業,決定受彼惡道苦果?為不決定成就惡 業,不決定受惡道苦果?若諸惡業決定受者,
惡道罪業不可得過。此明何義?以畢竟成就 惡道罪業墮惡道等,除五逆業,從無始世來 所習作業取惡道罪,畢竟定者一切惡道不
可得過。又空修梵行,又與修多羅相違,如 如來修多羅中說,有人修習不善業道,所得 罪報應地獄受,彼人即於現身中受。如是等
若彼五逆罪等果報,畢竟在於地獄中受。何 故說言惡道罪業可得回轉?云何而言惡道 等罪現身中受?又復有過,若地獄等惡道罪
業現身中受,若如是者因果雜亂。何以故?以 時果輕重悉不定故。」
[0255c22] 答曰:「有人言:現身中受地獄罪者,此人見 實諦故,於現身中受少罪果。而此義不然。何 以故?以業無自在故。此明何義?一切所作
罪業福業無自在力,而隨何等因緣和合,依 彼因緣應現身中受果罪業後身中受,應後 身受果報罪業現在身受,而有勝義。若業應
受樂果報者則受樂果,應受苦果則受苦果, 是以依不定業故如是說。又依不定相似業 故,作如是說,亦非依定果。何以故?以無得
解脫果故,以阿羅漢受波羅提木叉戒、禪定 戒、無漏戒業,乃至命未盡來常有不斷波羅 提木叉戒等,若有果報則不得解脫,是故現 受不定業果。」
[0256a06] 問曰:「若如是者,諸業不定,亦與修多羅相違。 何以故?以如來修多羅中說,故作習業不受 果報,無有是處。而彼習業,若現身中、若後身
中,畢竟定受。」
[0256a09] 答曰:「此義不然。何以故?以諸 因緣未和合故未受果報。此義云何?習作諸 業雖實能受現身果報,而現不受?何以故?以
諸因緣未和合故,猶如種子。此明何義?猶如 種子依於地等因緣和合能生芽等。此亦如 是,依於識住因緣和合,業不淨識種子能生
名色芽等。此明何義?若依如實修行、隨順如 實般若,如實知有為行斷諸煩惱時,依聖道 力故,修集諸功德能生善根芽。彼時雖有受
後生業,以其無有煩惱伴侶,是故不能受後 生果,以斷煩惱故。雖復不受後身果報,而猶 依彼不善業道,於現身中少受習果,故不畢
竟惡道中受,如修多羅中如來說言:『應如是 受。』應如是受者,此明何義?雖少受喜樂、雖少 受憂惱,而善不善業即時受盡,乃至少受頭
痛等苦,此受少罪。彼相似果,向言修多羅相 違者,此義不然。何以故?以依不定果報。依 未治所治業,修多羅中作如是說:『若畢竟定
心作業。不受果報。無有是處。』此明何義?阿羅 漢人斷生後報罪福等業,於現身中受報因 緣不復和合。若如是者,彼阿羅漢依此業道
可不入涅槃。以是義故,知汝不解如來所說 修多羅意。」
[0256b03] 問曰:「應說清淨不清淨戒。云何清淨戒?云何 不清淨戒?」
[0256b04] 答曰:「有同戒清淨,聲聞、辟支佛、 菩薩同修五種清淨戒法應知。何等為五?一 者、根本清淨;二者、眷屬清淨;三者、覺觀不亂;
四者、攝取念;五者、迴向涅槃。根本清淨者,遠 離根本業道罪故。眷屬清淨者,遠離殺生等 方便行故。覺觀不亂者,遠離欲害瞋恚等覺
所有惡行故。攝取念者,攝取念佛念法念僧 等諸念故。迴向涅槃者,為涅槃護戒、不為世 間資生故,此是少分同戒。諸菩薩摩訶薩勝
戒者,依初發菩提不損害心所起戒聚,乃至 八地無量時修一切戒聚,以利益他心迴向 薩婆若智,離一切習氣得大涅槃,是諸菩薩
摩訶薩一切戒善清淨應知,自餘依師教持 戒等皆不清淨。」
[0256b18] 問曰:「持戒有幾種?」
[0256b18] 答曰:「略說則有一種持 戒,依不損害心不顛倒心起身口業。又有二 種:一者、受戒;二者、法戒。又有三種:謂學、無學、
非學非無學。又有四種:一者、受波羅提木叉 戒;二者、禪定戒;三者、無漏戒;四者、遠離煩惱 戒。波羅提木叉戒者,所謂受世教戒,如七眾
所受戒。禪定戒者,謂有漏所轉戒、無漏所 轉戒。無漏戒者,謂學無學戒。遠離煩惱戒 者,所謂依厭欲事中間道所轉,彼戒破戒及 彼能起破戒因緣煩惱對治。
[0256b27] 「又,言有漏者,依 禪定戒說。言無漏者,依無漏定戒說,又有 五種:欲界、色界、無色界、作不作、無漏不作。復
有六種不貪等作戒三種差別,無作三種差 別。復有七種,謂離殺生乃至綺語,即此七種 依作無作差別,有十四種。即此七種,依不貪
等起,有二十一種。即此七種,依作無作差別 有四十種,依剎那展轉差別有無量種。」
[0256c06] 問曰:「何者是戒果?」
[0256c06] 答曰:「有漏定戒、無漏定 戒,彼屬界、依屬界,即是相應果應知。無漏 戒者,以離煩惱有二種果,諸菩薩摩訶薩為
薩婆若持戒,取佛菩提果,離殺生等十善業 道勝果,諸修多羅中如來廣說,如彼一切修 多羅中應知。如《娑伽羅龍王所問經《中,如來
說言:『龍王!離殺善男子善女人,獲得十種離 煩惱熱清涼之法。何等為十?所謂一者、施與 一切眾生無畏;二者、安住大慈念中;三者、斷
諸煩惱過患習氣;四者、取無病果;五者、種長 壽種子;六者、諸非人等常所守護;七者、睡寤 安隱;八者、不見惡夢離怨恨心;九者、不畏一
切外道;十者、退生天中,是名十種離煩惱 熱清涼之法。龍王!若不殺善根迴向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者,彼人得菩提時心得自在,
是故壽命無量。』乃至正見道中皆應廣說,如 一切修多羅中應知。」
◎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卷第五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6 冊 No. 1525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Jasmine 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