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śesacintabrahmaparipṛcchāśāstra (Sheng Siwei Fantian Suo Wen Jing Lun)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卷第二天親菩薩造
後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譯
[0342a06] ◎復有異義:依世間珍寶四種功德相似相 對說出世間法寶應知。何等名為世間珍寶 四種功德?云何復名相似相對?一者最上大
價貴重。如世間人得彼寶故,則能出生無量 財寶;菩薩如是得出世間佛法寶故,能生出 世無量善根。二者最勝法相應。如世間人得
彼寶故,則能療治種種諸病;菩薩如是得出 世間佛法寶故,則能斷除一切諸煩惱病如 彼妙藥。三者如意。如世間人得彼摩尼寶體,
依彼寶故如心所須求之皆得;菩薩如是得 出世間佛法寶故,依法思惟一切善根功德 具足。四者寶體。如世間人得彼摩尼寶故,如
心所須求得無盡;菩薩如是為過世間一切 諸苦、得出世間佛法寶故,得果無盡,得為眾 生說不生不死寶。
[0342a21] 又復有義:世間眾生得無量寶,寶在手故則 能隨意成就無量殊勝之事;菩薩如是,得出 世間大乘法寶,則能隨意成就世間及出世
間一切功德殊勝果報。如是得無量寶治諸 病等,依初句釋,餘句應知。
[0342a26] 如是求法隨順多聞有巧方便能離諸過,是 故次第說彼法相。善出毀禁之罪者,依如實 觀不取不捨、依不生滅不去不來、依未來世
不復作惡、依能遠離一切所疑。得無生忍者, 謂內心忍滅諸法忍,如實觀察不取不捨故。 得無滅忍者,如實觀察罪過之體虛妄分別
不生不滅,以不去不來故。得因緣忍者,觀察 因緣本來不生,以他體攝故,如實觀察毀禁 染體離生因故,於未來世不復作惡。得無住
忍者,以異異心展轉生悔。如實觀察諸罪根 本即在身中不離於心,不見彼罪過,如是不 見一切罪過,遠離一切心中所疑,能滅悔故 善出過罪。
[0342b10] 如是諸過根本是虛妄染法,若欲斷過要斷 過本,是故次說斷彼過本。善斷諸煩惱者,依 三世說。正觀察者,如實正念,依邪念行現起
煩惱,如實正觀不見彼體故,遠離未來諸障。 增長諸白法者,於未來世更不作惡,以是至 心不作惡故得清淨心。得善法力者,觀察虛
妄煩惱諸過,不見過去一切煩惱,以得白法 力故。獨處遠離者,以得寂靜心種子故。如是 次第善根增上故,隨順不生煩惱境界,護諸
煩惱故、得因緣力故、未來世中煩惱不起故, 如是折伏諸煩惱已,善往諸大眾,是故次第 說彼法相。善往諸大眾者,有二種差別:依人
差別、依心差別。依人差別者,往何等人?何所 為往?何義故往?云何而往?此明何義?貴人 出家有多聞慧,為求法故生貴重心往詣彼
人,不覓其過,此人如是不覓彼人過失故往。 賤人出家有多聞慧,為求法故生尊重心往 詣彼人,非憍慢心,此人如是非憍慢心往詣
彼人。阿蘭若人無多聞慧,非輕賤心,求少善 法往詣彼人,不自顯故。此人如是不自顯故, 往詣彼人憒鬧處。人無多聞慧,不為欺彼、不
為自身我是高勝。何所為往?以為自身、為於 他身求善根故往詣彼人,不為自身供養恭 敬名稱讚歎。此人如是不為自身供養恭敬
名稱讚歎故往彼人。依心差別者,以依四種 心成就故。一者求法心成就,以見法勝猶如 真寶,為求彼法故往大眾。二者威儀心成就,
脫去金冠寶履傘等威儀,柔軟而往大眾。三 者求上上義善根心成就,雖得上法不以為 足,更求上上勝中勝法,為與法施故往大
眾。四者本願心成就,不求自身供養恭敬名 稱讚歎,為自他利故往大眾。
[0342c13] 如是往諸大眾應行法施,是故次第說彼法 相。善開法施者,以何法說?以何義說?依何 事說?云何而說,因彼事說故。以何法說者,
以法攝取法故,如得聞慧如是說法。以何義 說者,以得義故,自作誓願已畢竟故,內自思 惟為他人說。依何事說者,以作妙事作賢事
故,如所說法如是作事,以諸言語不虛妄故。 云何而說者,示現染淨法故、示現二二諦法 相次第故。
[0342c22] 如是為他說法令生善根,增長堅固自身因 力,是故次第說彼法相。得先因力不失善根 者,依四種法說:一者教化眾生;二者能忍諸
苦;三者遠離邪見;四者修行一切功德善根, 依止因力堅固說故。於他闕失不見其過者, 不見他過、護自身過,應眾生過故,得化眾生
因力堅固,生生世世常能教化一切眾生。因 力增長現前堅固,依止如是堅固因力,於未 來世教化眾生堅固增長而得成就,是名菩
薩得先因力不失善根。於瞋怒人常修慈心 者,樂修大慈,以能忍彼瞋恨眾生作苦惱事, 能忍諸苦因力堅固,生生世世樂修大慈常
能忍彼故。瞋恨眾生作苦惱事,因力增長現 前堅固,菩薩依彼依止如是堅固因力,於未 來世能忍諸苦堅固增長而得成就,是名菩
薩得先因力不失善根。常說諸法因緣者,於 諸法中為他示現非顛倒因因力得果,為離 邪見樂正見事因力堅固,生生世世於諸法
中為他示現非顛倒因因力得果,為離邪見 樂正見事,因力增長現前堅固。菩薩依彼堅 固因力,於未來世自身正見、不樂邪見堅固
增長而得成就,是名菩薩得先因力不失善 根。常念菩提者,不捨菩提心願力故,常不 捨離菩提之心,修行一切功德善根。見大菩
薩心願力堅固,生生世世常修一切功德善根 因力增長現前堅固。菩薩依彼堅固因力,於 未來世修行一切功德善根堅固增長悉得 成就,是名具足得先因力不失善根。
[0343a21] 如是以有先因力故,雖未有人說波羅蜜行, 而有方便波羅蜜行,是故次說不由他教而 能自行波羅蜜行法。以施導人者,謂於布施
波羅蜜中最為上首,初自修行,後為他人令 入修行。菩薩如是修行布施,故於未來施行 成就,生生世世不由他教而能自行檀波羅
蜜故。不說他人毀禁之罪者,示現不見他人 過失故。善住持戒菩薩如是善住持戒故,於 未來不失一切諸禁戒行,生生世世不由他
教而能自行尸波羅蜜故。善知攝法教化眾 生者,以為教化諸眾生故,為諸眾生令得安 隱忍。彼眾生不修諸行,勤說諸法不生疲惓,
知心知使攝取眾生。菩薩如是修行忍辱、精 進、禪定故,於未來忍辱、精進、禪定成就,生生 世世如是次第不由他教而能自行忍辱、精進、
禪波羅蜜故。解達深法者,善知一切諸法無 我。菩薩如是信解深法故,於未來智慧成就, 生生世世不由他教而能自行般若波羅蜜
故。如是修行波羅蜜行得柔軟勝行,能迴轉 諸禪還生欲界,是故次第說彼法相。其心柔 軟者,謂諸菩薩以得三昧三摩跋提有自在
力,以巧方便而能轉起勝妙境界,以彼菩薩 於禪定中得自在力,不為禪定生於色界故。 得諸善根力者,謂諸菩薩能勝處去而不取
勝處,雖生下地於彼禪定亦不退失故。善修 智慧方便力者,謂諸菩薩以有方便般若故 善修諸行,是故不退下地厭中、不受彼地亦
不修行生彼處行,示現正因故。不捨一切諸 眾生者,謂諸菩薩以不捨離諸眾生故,捨勝 妙處取下處生,示現教化諸眾生故。
◎
[0343b22] ◎如是不著自樂、為與他樂,示現與眾生樂, 以得不退法輪地故,是以次第說彼法相。得 不退轉法輪地者,以對三種所治退法故,說
四種對治之法,此義應知。應云何知?所謂修 行菩薩行中,有三種法令菩薩退:一者時 節久遠無量,以不能忍生等種種諸苦惱 故而生退心;二者功德智慧少故而生退
心;三者捨棄一切眾生,無慈悲故而生退 心。堪受無量生死者,所謂菩薩畢竟心取無 量無邊久遠時節,雖有生等種種諸苦,堪
能忍受而不怖畏不生疲倦。供養無量諸佛 者,所謂菩薩供養恭敬無量諸佛,從佛聞法 獲得無量功德智慧,是故菩薩快妙功德智
慧成就。修行無量大慈修行無量大悲者,所 謂菩薩如是次第為與一切眾生安隱、為與 一切諸眾生樂,以不捨離諸眾生故。
[0343c09] 如是以得不退地故,不斷佛種如實修行,是 故次第說彼法相。不斷佛種如實修行者,為 得第一義佛地故、為得世間佛地故。第一義
佛地者,有三種因得:一者根本欲心;二者 至心欲得;三者上欲心。不退本願者,以不失 根本故,是名根本欲心。如是示現根本欲心,
示現本願力相故。如說修行者,此有如來,如 法如說如是修行,是名如說修行,示現諸菩 薩至心欲得故。於諸善法大欲精進者,是上
欲心雖得少分不以為足,更求勝法故。深心 行於佛道者,示現假名佛地因故。假名佛者, 入涅槃時生佛示現。言深心者,示現求彼生
佛心故。行於佛道者,如實修行故、生佛示 現住持佛故。又為示現彼生佛時,復有說法、 轉法輪等攝取眾生故。
[0343c24] 為受何等法義樂故,佛放光明攝取聖者勝 思惟梵天?為欲受彼種種法樂故。聖者網明 童子菩薩依彼先說問中勝故,問彼種種勝
說法相;自此以下,勝思惟梵天廣說應知。 彼問有八種邪問正問記為說彼法。如經「梵天 言:網明!若菩薩見我故問,名為邪問非為正
問」如是等故。何等八種?一者依;二者體;三 者依止;四者依事;五者過;六者利益;七者起;八 者根本。
[0344a04] 所言依者,謂依大乘,以依彼乘此中正問故。 所言體者,邪問為體。彼體有三種,謂外道、 聲聞、始發心菩薩。
[0344a07] 言依止者,有三種無智,謂麁、中、微。彼三種 闇,謂外道等次第應知。應云何知?外道之人 依麁無智,是故不識無我體相,自他身中執
著有我。以不能知諸法相故,依自心見所說 邪論,隨彼句義執著法相。如是次第,自身他 身虛妄見問,如是一切非正念問,悉是邪問。
聲聞分知無我法相,復有不知,是故名為中 無智闇。依中無智,取自業等造作諸業,即因 彼業受於果報,不於餘處。及著自體同相異
相,成就色等諸法必有。彼如是問,執著自身 及他身法,以有隨順斷煩惱障,依於自乘名 為正念,依斷煩惱障名為邪念,以不隨順斷
智障故。依於大乘名為邪問,始發心菩薩少 分能知諸法無我,復有不知有微無智,依微 無智、依有無物,離於有相取於無相,於二法
中一向取無法取無法相問,是不正問。
[0344a23] 言依事者,事有六種:一者陰入界事;二者 因緣集事;三者諦事;四者證智事;五者對 對治事;六者佛法事。依陰入界事者,依我,我
問故。依因緣集事者,依順問故、依逆問故,以 生故問、以滅故問,以是處、非處故問。即彼因 緣集問,生滅即是是處非處。如經中說「身口
等業修行諸善,若生惡道無有是處」。依諦事 者,順因緣集、逆因緣集。順因緣集者,染體二 諦有因有果,是有漏行法之體故。逆因緣集
者,淨體二諦依道能滅,是故道諦名為滅諦。 如是依二二諦為染淨問。依二種諦染法體 故,有生死世間問。依二種諦淨法體故,有寂
滅涅槃問。如是次第生於世間、過於世間獲 得涅槃,如是世間涅槃二種差別,依有餘涅 槃、無餘涅槃故。如是問世間等事依實諦問,
此義應知。以是義故,依諦四種事遮法無 我。
[0344b11] 依證智事者,依知依離問、為得為修問。如是 次第,彼智於見道時得智名,已證智者自 此以上得修道名,以得彼證知依證智問。得
智名修行名,此義應知。以離彼集得出世間 正道果故,以離諸使煩惱身故,依離彼事問。 如經「是故網明!以何處無得無取、無證無分別、
無知無依止、無修無修見問,是為正問」故。此 明何義?於真如中如所說字句,說無如是 智,為遮彼處無如是法,如一一句分別之處,
亦遮彼句一一之處無如是故。言無取者,以 不虛妄分別我已得故。無分別者,以不虛妄 分別我已證故。無依止者,以不虛妄分別我
已知涅槃故。不分別者,是第一義。言依止 者,依止見道見道為修道依止說故。無修見 者,不見我修道故。如是說法則名為正。
[0344b26] 依對對治事者,所謂善不善等法。不善法名 為對善法名,為對治。又彼善法二種差別,謂 有漏、無漏差別。又諸外道以邪見濁長夜有
過,此義應知。無過亦有二種差別,謂有為、 無為差別。善法復有二種差別,謂世間、出世 間差別。彼有分別、以無分別依彼所治治能
治事問。「網明!若菩薩不見二不見不二者,不 見二數、不見一數,以遮可取法無我故。無明 無相平等行問,名為正問」者,為取彼法相遮
彼能取可取相故。又無相無相平等行問者, 遮彼能說可說相故。又能說者,說名平等;可 說名相,以一切事平等知故。彼可說法亦名 平等,多種法相同名說故。
[0344c10] 依佛法事者,依佛、依法、依修行、依處、依可化 眾生、依進取證智,如是次第佛等示現,因彼 差別故問。佛等種種應知。佛種種者,謂時、
家、姓、命差別故。法種種者,謂修多羅、祇夜 等差別故。僧種種者,謂一向菩薩、聲聞雜 僧多少差別故。國土種種者,謂一向清淨、染
雜差別故。眾生種種者,謂貪、瞋、癡雜等差 別故。乘種種者,謂聲聞乘等差別故。
[0344c18] 所言過者,謂外道等為生法滅法、是處非處 問,見生法問、見滅法問,見染法問、見淨法 問,如是等問皆是染問,是故名過。聲聞之
人如是等一切問,為滅為淨、為成涅槃,而不 得大菩提,是故名過。始發菩提心菩薩亦不 正念問,以不成就如實淨智,是故名過。言
利益者,若如是不問即名利益,此義應知。 如是等問非正問等、如是等問名正問等,示 現彼義。
[0344c27] 所言起者,即非正問及正問等,示現彼義。如 經「復次網明!一切法正、一切法邪」故。此以何 義?陰界入等皆悉攝在佛法中說。如向所說
陰界入等事相,諸法如說不可思議名為正, 而起思議名為邪者,是不正問及正問事。如 經「梵天言:網明!以何義故?諸法不可思議故,
一切法名為正。若不可思議而思議者,一切 法名為邪」故。以何義故,一切諸法不可思 議?如經「一切法寂靜,名為正思惟」故。以離虛
妄分別體故,名為寂靜。以離戲論故,亦名寂 靜。以不信寂靜法無我故,墮增上慢邊,虛妄 分別可分別法而修諸行,以分別四大故起
彼問。法示現非正問法正性者,離自境界、離 餘欲際,是名法性。此以示現正問因故。
[0345a12] 此以何義?以何等觀而能離欲?以何等智知 於彼法?彼二不二名為真如,此中如是無分 別智真如智相名為實際。言實際者,謂離餘
欲之勝際也。言實際者,離於諸欲,謂無分 別真如智相,此謂內心自境界中如實觀察 地觀相故。如是次第明為法性寂靜應知。地
者,自心境界成就及觀真如。是所觀地何 等法上?謂如所說陰界等事。彼陰等事離於 真如,以彼真如無戲論故。觀彼真如無分別
智,彼智寂靜,以彼真如離於能取可取處故。 如是說甚深法,知此正法甚深難解。如經「網 明菩薩言:梵天!少有眾生能解如是諸法正
性」故。如此中說諸法正性,離正法性更求智 者則不可得,以彼法性出過世間一異數故。 遮有法體所言少者,依一數故。離彼一數,更
無少分。如是為遮取有物體,非彼法體一向 是無,不覺不知遮無法相。此說何義?此中 謂說信此三世諸法根本不見法相,非謂實
證遮。諸菩薩摩訶薩等有實證法,示現此義, 以隨順此義故名為信非證。此法證者,名為 不見一事。「網明!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聞如
是諸法正性勤行精進,是名如實修行」者,依 聞思慧於智慧中說彼法相。如向所說,以依 何心、以依何意如來說法,此義應知。不戲一
切法故,是名證法。以如實知故,是故彼人不 住世間、不住涅槃。以彼世間煩惱染中無一 法捨,是故不減。以涅槃中無一法取,是故不
增。示現諸菩薩摩訶薩不住世間、涅槃相故。 如是聞說正法相者,次第從他聞法,然後內 心自正思惟,次第能生出世正見獲得彼果,
離於諸相示現實體不住相故,示現不住涅 槃因故。此以如來見法無我等一味故,示現 諸菩薩世間、涅槃諸過功德無有分別,